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鹿鼎记-第7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兄弟们,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人太多了,待我先对我女婿打个招呼,只要是我吴襄的朋友,我吴襄的兄弟,不就下船吃个饭这点事吗?应该没啥问题。”吴襄大咧咧道。
众人不停拱手道谢。
这么多人心思松动,肯定不光因为冻了两天饿了两天这么点小事。
主要还是被宝军的军力征服了。
谁能保证不惧建奴,并且正面硬碰建奴,并且还能保证获胜,谁就是关外最牛的势力,这是没的说的。
韦宝崛起,已经不可阻挡,这时候再不赶紧站队,除非是傻子。
吴襄要下船的时候,被祖大寿拉住了,“你对他说,我也要下船!我能算是你吴家的朋友吧?”
吴襄尴尬道:“兄长,你这么说,不是打我的脸面吗?你是小宝和雪霞的亲舅舅啊,兄长,你早就应该想通了,小宝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蓟辽和辽西辽东好!小宝说了,不会让大家比以往的收入少,我相信小宝。”
祖大寿面无表情,心说这些场面话就不用说了吧?
特娘的,辽东的兵马裁的就剩下五万人,还谈什么动不动利益?
军饷粮饷这是立足关外最大的依仗,五万军费和粮饷,够分给谁的?
难道大家都学你们吴家,全都去学做买卖?
本来还有一小部分人在犹豫不决,现在看祖大寿都松动了,那还坚持个屁。
几乎辽东的所有人都要下船。
蓟辽这一边到目前为止,则还是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打算抛弃孙承宗。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孙承宗的威望的确是高。
大家都知道孙承宗这趟与韦宝的赌约输了,孙承宗走人是时间问题。
孙承宗一走,蓟辽以后就是高第说了算!
等于是韦宝说了算,但是在孙承宗没走之前,蓟辽的大部分将领仍然愿意依照孙督师行事。
吴襄看清楚了其中关键,卖好的问孙承宗:“督师大人,您不下船吗?”
孙承宗本来是打算下船的,但是现在看见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很显然,下船和不下船,意味着对韦宝的态度,对于韦宝裁军一事支持与否。
这不是小事,所以孙承宗有些犹豫了。
虽然嘴上说支持韦宝,越赌服输。
但人都有私心,孙承宗不甘心这样被夺去权力。
不甘心这样被人赶走,灰溜溜的走人。
孙承宗看了眼蓟辽众将,大家都眼巴巴的看着他。
孙承宗叹口气,知道很多人想下船,只是碍于他的面子,“你们都想下船?”
“我们听督师大人的!”蓟辽众将一起道。
孙承宗又叹口气,这都是明摆着的了,如果大家不想下船,肯定不会说听自己的。
“你们这帮人,督师大人平日待大家不薄啊!咱们不能屈服!”袁崇焕忍不住大声道。
众将心想,你又没有实权,又没有兵马,就是督师府里面的小小一个守备,你说了算吗?
没有人厉害袁崇焕。
孙承宗见这个场面,又重重叹口气,知道人心方向了,只能道:“那就烦劳吴大人帮着对韦大人说一声吧,除了不愿意下船的,让大家都下船吧。”
“好勒!”吴襄高兴道:“督师大人,那咱们这就走。”
吴襄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孙承宗只能跟着吴襄一起下船。
吴襄乐颠颠的下了船,将大家都想下船的想法对韦宝说了。
韦宝对孙承宗微微一笑,然后对吴襄道:“既然大家都想下船休息,那就下来吧。大不了让这艘船运完人头回来,再载大家一起回去便是了。”
“行,那我去说了。”吴襄乐的一朵花似的。虽然吴家原本就在辽西辽东占据很重的分量,负责整个地区的后勤,但是吴家因为不具备多少军事实力,吴襄一向被人视为边缘人物。
要不是因为吴家与祖家的姻亲关系,吴襄更没有什么场面。
现在不同了,吴襄猛然觉得自己已经是辽东辽西这么一大片地区的二号人物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自己已经是一号人物了吧!?
毕竟韦宝是自己的女婿,在面子上,不能怠慢了自己这个老丈人,哈哈哈哈。
吴襄去了之后,孙承宗问道:“小宝,你的人为什么还要向建奴腹地攻过去,你难道想打沈阳城?”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高第,几个大太监,还有随同吴襄第一批下来的几个将领,都伸长了脖子要听韦宝怎么说。
韦宝自然不会告诉孙承宗自己想怎么做。
虽然以后自己与建奴私下议和的事情,肯定瞒不住,但是他自己口中不可能说出来。
但是孙承宗的问题也不能当成没听见。
“恩师,我们山海关驻军兵少粮缺,长期饷银不足,想攻打沈阳城,恐怕时机还不成熟,不过我会努力的!”韦宝笑道。
孙承宗差点没有再次被韦宝气糊涂,知道韦宝这小滑头肯定是不会告诉自己想怎么做的。
虽然是师徒关系,但是孙承宗和韦宝毕竟接触的少,只是名义上的,孙承宗暗暗感慨,恐怕自己永远都无法与韦宝心贴心,韦宝也不可能向自己交心。
“那你明日与我们一起回去吗、”孙承宗换了一个问题。
韦宝笑道:“恐怕不行,这一片风光不错,刚才雪霞说想在这边玩几日,我已经答应她了。怎么?恩师这几日有何大的安排吗?”
韦宝故意不提赌约的事情,觉得也没有必要提出来,孙承宗这么爱面子的人,不可能不履行。
韦宝是想等孙承宗走了之后,再做撤军的具体事情,到时候高第身为蓟辽经略,自己身为蓟辽监军,等于在高层,完全掌握了主导。
孙承宗冷冷一笑,这个理由真是荒唐,却没法说韦宝什么。
同时也觉得韦宝能说出这么荒唐的理由,真是奇人!
倒是变相显得霸气,只因为新婚妻子喜欢这一片的风光,就要在建奴腹地逗留?
大明天下,谁能做得到?
哼,这个理由,比腾不出船来,要让几百将领和一整船的人头一起被送回山海关还荒唐!
“小宝,你不会要与建奴私下达成什么见不得人的协议吧?”孙承宗不动声色道。
这话一半是问韦宝的,一半是说给几个大太监和高第听的。
孙承宗知道自己在这里呆不久了,怕这几个家伙到时候被韦宝卖了,还帮韦宝数钱。
韦宝倒是并不惊讶孙承宗会这么想,会当众问出来。
倘若孙承宗连这点事情都想不到,也不能算是明末在历史上留下过声名的大人物了。
“恩师,这么说,令小宝很受伤!”韦宝断然道:“建奴者,人人得而诛之!除非建奴肯向我大明天子磕头认错,自清处罚,请求陛下和大明臣民的宽容,否则,对建奴的仁厚,就是对大明朝廷,对陛下,对大明百姓的犯罪!”
孙承宗现在对于韦宝说的话,一个字都不会相信。
………………………………
【0855 韦大人借机说教】
但是孙承宗并没有再针对这个问题多说什么,因为他无法当面拆穿韦宝。
“那我也想在这一带多玩几日,想看看你的人是如何打建奴的,这可以吗?”孙承宗问道。
“恐怕不方便!”韦宝当即拒绝了,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
想触及宝军的核心,这同想跑到辽南和韦家庄到处参观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孙承宗没想到韦宝会回答的这么决绝,本来还以为即便韦宝会拒绝,也会委婉一些。
“恩师,您别不高兴,我是为了恩师好。”韦宝笑道。
“哦?这倒是新鲜了,我素闻小宝你口才过人,倒想听听,你怎么个为了我好了?”孙承宗不悦道。
“真的要当众说出来?”韦宝微微一笑。
孙承宗看了眼三个大太监,看了眼高第,还有吴襄交好的几个辽西将领。
这些人可都与他不是一条线的人。
“我的事情,无不可对人言语的。”孙承宗一副襟怀坦荡的模样。
韦宝笑道:“行,那我就简单说说吧。我接下来也不知道是还要继续打建奴,还是不打建奴了。按道理,我赢了一场,现在打或者不打,都说的过去,打是乘胜追击,不打是见好就收,我作为指挥,不用别人干涉,因为这是我山海关驻军的小部活动,并不是整个蓟辽的大型战役,所以,不必你督师大人认可,是不是?”
孙承宗点了点头,的确不需要他多说什么,因为是韦宝自己的军力,而且没有向蓟辽督师府要一两银子的军饷,没有向蓟辽督师府要一斤粮食的粮饷。
大明出征的规矩向来是谁出军饷,粮饷,哪个衙门就说了算。
大明朝廷的军饷和粮饷向来都是先拨发给蓟辽督师府,又督师府或者经略这样的衙门来分配,所以,蓟辽督师府和蓟辽经略才能指挥的动偌大的军队。
“可我知情,也不会坏了你的事吧?何况,你的意思是,我若知情,对我不好,这从何说起?”孙承宗继续问道。
“恩师,如果我不打了,你知道不知道都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我继续打,就会出现两种可能,一嘛,我接着在建奴身上占便宜,扩大军功。我之前所获得的军功,已经是比数十年来我大明对建奴作战所累积战绩总和都还要多了,我要是再扩大军功,您督师大人的面子往哪儿挂?我也想显得太过出类拔萃,给朝廷和陛下以一种错觉,感觉我韦宝才来辽东几日,就能彻底改变蓟辽和辽东边军的战斗力,甚至让他们觉得收复所有疆土,彻底抹杀建奴,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这是打赢的方面。如果我再打,而且打输了的话,你督师大人不知道,这就是一件不会有人问起的战斗,不会损害任何一方的颜面。否则,你督师大人知道我败了,你到底应该向朝廷报,还是不向朝廷报?”韦宝接着道。
“报啊,赢了要报,输了也要报,这有什么?难道只报喜不报忧,向朝廷和陛下隐瞒吗?”孙承宗义正词严道。
韦宝笑道:“可是赢了好报,可以拿人头验证,输了的话,如何验证标准?你如何报?你报我死了百人,可能我死的是百人,但你觉得我会报死了百人吗?我若只报死了十人,你觉得朝廷和陛下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更何况,我才刚刚获得大胜,朝廷上下肯定好长一段时日会处于狂喜的氛围当中,会大大提振我大明朝廷,提振陛下,提振所有大明臣民的士气,这个当口,你给我报出去一个败报,你觉得有多少人要弹劾你?”
孙承宗被韦宝噎住了,说不出话来。
其实这些事情,孙承宗不是想不到,只是他们说话都喜欢拐弯抹角,不会像韦宝说的这么明白。
韦宝笑道:“我来说一说明军的弊端!明军输了,通常都是不报的,要报,多为虚报!真正输了的时候,死了几千人,会说成才死几十人,免得被罢官夺职,甚至有牢狱之灾!而不打仗的时候,往往也会有败报,甚至虚报很多,那是防着彻查兵额人数,混不过去了的时候。所以我说,以后督师府一级,没有必要对底下兵马看的太死,一旦看的太死,让底下人都不敢与您沟通了,是不是这个道理?为帅者,执掌一方气候,气魄何等雄浑,抓住大的方面便可,胜负不应于怀,最重要,整体上要赢,要使得整个防御进攻,都向好的方面发展,是不是?”
这时候,吴襄已经领着大批人下来了,几乎船上所有的蓟辽和辽东将领都下来了。
大家正听韦宝在这里高谈阔论呢,虽然只听到半截,但是都觉得韦宝说的在理。
因为韦宝就是根据的弊端,站在道理上在说话。
孙承宗被韦宝说的无话可说,默然了。
韦宝笑道:“今天本来不是应该说裁军这件事的日子,但是大家聚的这么齐整,我顺带说一句。我能保证,裁军之后,大家的利益不会受到太多损失是指的经济方面。你们报上去三十万大军,但是朝廷每年能足额发放军饷粮饷吗?每年拖欠大半,都拖欠了近十年的军饷粮饷了吧?但要是减到十万兵马,我能保证,朝廷一定优先供应蓟辽和辽东的边军!不敢耽搁。因为这已经是最低限度的兵额,再无法保证军饷粮饷足额供应的话,边关不稳,京城能稳固吗?京城里面坐着的人,不会考虑吗?”
众人有的点头,有的陷入沉思。
不错,裁军之后,若是能保证足额发放,其实所到手的军饷和粮饷是差不多的。
“韦大人,你能保证裁军之后每年足额发放军饷粮饷?”祖大寿忍不住抬杠道。
“我能保证,除非朝廷不想要京师了!这是常理!”韦宝笑道:“你们不相信我,也不必怀疑朝廷和陛下的智慧吧,要知道,大明的内阁可都是督师大人这样的久历官场的老手,他们不傻。”
韦宝的话有点不客气,说的孙承宗有点尴尬,孙承宗寒着脸,没说什么。
祖大寿也没有再继续抬杠,的确,不管韦宝能不能保证,真的减到了十万大军,祖大寿也相信朝廷不敢再轻易拖欠军饷粮饷了。
只是他们这些蓟辽和辽东将领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在他们看来,以前拖欠的那些军费和粮饷,即便是白条,也好过没有啊。
朝廷欠他们的越多,他们的腰板子也越硬气,所以有时候大量的报战损,虚报兵额,也不必担心朝廷会较真处罚他们。
他们有诉苦的依据。
只是韦宝现在携带大胜之威,没有人敢当面说什么,心里还是不服的。
韦宝微微一笑,大概清楚众人是怎么想的,“你们肯定会想,本来应该是你们的东西,就算拿不到,积累成白条也是好的,可以作为与朝廷扯皮,与朝廷讨价还价的筹码,侥幸一点的想的话,说不定有朝一日,朝廷经济好转,会将历年拖欠的军费和粮饷都补偿给大家,都如数还清,是不是?我可以明确的说,辽东和蓟辽的军费大窟窿永远填不上,除非彻底打败建奴。而且,就现在年年天灾的架势,谁敢保证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好转?还有,你们这次主动舍弃一定的利益,以后败了,别人不好说什么,至少你们敢打敢拼,败了也有脸面要求补充兵员和军费粮饷,因为你们勇于与建奴作战。胜了的话,更有理由理直气壮的向朝廷申请奖赏,是不是这样?”
这回点头的人明显多了,是这么个道理。
“不要以为会甩嘴皮子,会耍赖,会阳奉阴违,就是会做官,就是会为将,为将者,首要的就是勇气,就是忠诚,不抱着这两条,光想着发家致富,不如去做买卖!买卖也不好做啊,看看现在的年景,除了踏踏实实历代领皇粮,家里有大片田产的,谁的日子好过?好了,多的事情咱们不扯了,扯多了犯忌讳。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咱们说一说发家致富,在我看来,能打赢建奴,就是最好的发家致富,每个人都要在这方面下苦功夫,不要总想着跪地向朝廷乞讨,讨饭讨要不成富豪!我韦家庄和辽南得到过外界一点帮助吗?不是靠我们与建奴打出来的吗?辽南可以做到,辽东为什么不可以做到?我之前就对督师大人说了,把山海关以外全部变成战场,五万辽东大军没日没夜的袭扰建奴,咱们就靠军饷粮饷吃饭,靠军功吃饭,靠打建奴所获得的财物发家致富!建奴可以的掳掠咱们,咱们怕什么不能掳掠建奴?”韦宝大声道。
韦宝越说越激动,颇有点意气风发。
但是收效甚微。
现在大家都已经很佩服韦宝了,越是佩服韦宝,越认为不如韦宝。
都暗忖你做得到,就能代表我们做得到啊?
韦宝微微一笑,又明白了大家的想法:“我知道大家都是咋想的,你们肯定会想我是赢了一场,就在这里高谈阔论,再说,一种米养千样的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而且打仗有时候也得靠点运气,谁说得准?是不是?不错,这么想是不错的,世上本来就没有十拿九稳的事情。”
韦宝对毛文龙招了招手,“毛将军,你过来一下。”
毛文龙不知道韦宝要干什么,还是从人群中到了韦宝身边站定。
“毛将军当初去建奴后面打仗才带了多少人?几十号人,是不是?当初的官职是什么?相当于一个普通门官,我没有说错吧?现在毛将军有几万人马!官职相当于都督,我没有说错吧?他是不是发家致富了?是不是靠他自己打出来的?总不能说毛将军的功劳都是朝廷拨发军饷和粮饷给他造就的吧?是,朝廷的功劳占一半,那也要毛将军他们自己争气啊,你不取得那么大的效果,没有那么大的成绩,朝廷会给那么多军饷粮饷吗?”韦宝道。
韦宝这番话,将所有人说的动心了。
大家都不服毛文龙,甚至因为利益纠葛,讨厌毛文龙,谁都不愿意正视毛文龙的崛起是毛文龙自己有一定的能力。
大家都觉得毛文龙充其量就是一个管后勤的营官水平,都是靠着运气好,误打误撞赶上了而已。
祖大寿就绝对是这么想的。
毛文龙被韦宝感动了,深深看了眼韦宝,想看明白,这是不是韦宝的真心话。
韦宝现在可不光和他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更是他的上级了,还是马上要与赵金凤成婚的人,跟他的关系太多了,已经牵扯不清,已经是准一家人了。
韦宝对毛文龙微微一笑,并没有太在意毛文龙的态度变化。
韦宝之所以能分析的这么透彻,实际上是站在明朝到清朝的变化,而得出的判断。
清朝比明朝肯定强多了。
清朝倒闭不是因为封建制度搞不下去了,而是因为遇到了时代的剧变,碰上了工业时代的列强,所以显得废物。
真要打同样和满清一样的旧时代落伍产品,满清那可是砍瓜切菜的。
明朝可以说是整个历史上最差的王朝之一,集宋元清三朝缺陷之大成,还加上一部分历史倒退的产物。
所谓的辉煌只是明朝时期基本上没有强力外敌的结果。
唐代的吐蕃突厥人都能造出不错的铁甲,宋朝的青唐吐蕃搞出的瘊子甲可当强弩,明朝的蒙古人衰落到连铁锅是宝贝,还都要靠到明朝去抢铁锅。就这样,在说明朝没有汉唐强大的问答里面,还有大群大群明粉厚着脸皮说什么明朝的敌人比汉唐的先进才使得明朝没汉唐威风。
大元朝一万人出战被五十个人反冲赶鸭子屁滚尿流逃走。
就这还是元末第一奇男子王保保的部下。
元朝整体上腐朽到什么地步可想而知。
这些都是事实,虽然自己是彻底的明粉,若不是卷入这个时代,韦宝是最坚定于大明重新崛起的。
………………………………
【0856 韦总裁真没有那么小气】
但是现在韦宝既然已经到了这个时代,并且成为了时代洪流中的一分子。
韦宝肯定不会自欺欺人,肯定要重新整合自己之前的判断。
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做一个傻白甜明粉,只敢拿打败已经烂到骨子里的元末期王朝那种的腐朽敌人的战绩,来跟别人打正处于强盛期的敌人的战绩来媲美。
朱元璋的上百万皇子皇孙都由国家供养这种神操作,千年前的魏晋都玩不出来。
这些都绝对是历史倒退的节奏。
宋的重文轻武,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南宋四大权臣里面还有韩侂胄、贾似道这种军中上来的权臣。
大明朝文官袁崇焕随便斩杀毛文龙这种品级比自己高的武将,这样的神操作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韦宝想到这里,看了眼孙承宗身边的袁崇焕。
袁崇焕见韦宝说话说的好好的,忽然看自己一眼,一惊之下,吓得后退了一步,躲到了孙承宗身后。
以前袁崇焕还只是觉得韦宝是一个只会溜须拍马,靠逢迎奉承,靠一点经商小计俩上来的人,现在袁崇焕不会这么想了。
韦宝的实力,就是韦宝最大的招牌。
可以说,从韦宝运送了八千多颗货真价实的建奴铁骑的人头上船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人敢瞧不起韦大人。
元清海禁,大明也海禁。
清朝闭关锁国,连隆庆开关都只开了个小小的漳州月港的明朝算什么,比清朝更加封闭。
满人文字狱厉害,明朝文字狱其实是比满人更厉害的。
而且汉人管汉人就,怎么样也要比满人管汉人的难度小的多。
明朝战斗力低下程度千古无双,火器时代别人在虐蛮族,抓奴隶割头皮,大明被蛮族吊着打,最后被人屠城,被人剃发易服。
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火器时代打不过蛮夷的,恐怕也就只有明朝了,华夏老祖宗的脸都丢光了。
别的不说,就皇家教育这一条,韦宝觉得清朝完爆大明。
大明出了多少祸国殃民的皇帝,满清皇帝一个个都还像样,宫斗严重,也保证了皇权的优秀性。
就光比生小孩的能力,大明皇室也比不赢人家满清皇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