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明副榜举人-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烺拿出一根黑炭,在众人惊异的表情中在地上边画边说道:“将军,本来风调雨顺一担粮食只能买5钱银子,但现在整个四川流民甚多,民众苦不堪言,如今3两银子就难以买到一担粮食了。

    将军需要粮食,我忠义军也需要粮食,为了满足粮食需求,我们不得不从达州、巴州等地区调拨粮食。

    我家将军要付给民夫1两银子1担,付给商人1两银子1担作为利润,我忠义军为了维护秩序,保证粮食供给也需要花钱。

    如此看来每担粮食运到贵军至少需要5两银子啊,将军,我们忠义军也不占你便宜,就以5两银子卖给你。”

    想不到杨轩更狠,竟然要自己5两银子卖一担,这足足是正常年景的十倍,虽然如此,但想到四川这几年实在太缺少粮食了,张献忠内心微微一动,有心购买。

    左丞相汪兆麟则不满道:“张烺,你家大人真会做生意,如果他去做商人,那迟早是家财万贯?各位兄弟大家想想,正常年景这粮食不过5钱一担,现在兵荒马乱的各地粮食最多3两白银一担,在顺庆很多地方甚至不到2两银子一担,你们可好,竟然要买我们5两一担,简直是抢劫啊。

    张烺,我家皇帝劫掠豪绅那是明火执仗抢劫,你家大人竟然将抢劫这门生意说得如此头头是道,看来真的有做强盗意思。”

    张烺哈哈一笑,看着众人道:“汪先生,看来你真的没有张将军明白事理啊。张将军曾经在陕北延安当差,对粮食价格颇有体会。

    张将军你想想在陕北延安大米价格多少,在江南之地大米价格又是多少,张将军当然知道千里运粮的弊端,但现在各地都被张将军捣鼓得赤地千里,我们又不得不千里运粮啊。

    再说了如今在川各军各镇除了我忠义军,除了杨展部之外,其他各部都缺少粮食,若运到成都平原去,完全可以买到3两纹银一担啊。

    买给曾英、王祥、甘良臣等人也可以买到3两银子一担,我们大人不计前嫌以5两银子一担卖给将军,算是莫大优惠了。”

    张献忠微微一怔,叹息道:“你们都以为我老张有金山银山,但被杨轩劫掠之后,现在也没有多少银子啊,怎么可能5两银子一担的购买你们的粮食。”

    张烺赫赫一笑,继续说道:“将军,这大概拜你所赐啊,将军你治理四川这三年,富庶的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泽国,粮食价格也有5钱一担疯涨到5两纹银,这可是你功劳啊。

    张献忠显得颇为激动道:”什么都说是我老张,是我老张吗?

    这成都平原泽国千里,那个郫县县令挖掉都江堰,让我老张不但不能供给部队粮饷,这,这难道是我张的罪过啊。

    杨轩简直比地主恶霸还可恶,竟然要5两纹银一担粮食卖给我老张,我老张可不上他的当。就是没有粮食,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到时候饿死人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啊。”

    张烺呵呵一笑道:“张将军,这次我前来拜将将军除了粮食买卖之外,就是希望与张将军做好另外一个生意。

    听说将军现在准备淘汰军中顽劣子弟,希望将军能够将淘汰下来的人留给我家大人收拾。

    我家大人令其进行军屯,在未来5年每人每年供给将军1担粮食,以作为补偿。”

    张献忠微微一怔,笑着对左右说道:“5年时间太长,现在兵荒马乱的这个杨轩能不能活过5年?

    我方法非常简单,一手缴粮一手交人,我现在有4万多人一天除了惹事什么都不做,一人3担粮食,这可是一笔大买卖。

    你想想,正常年景那个奴仆一年不值30多两纹银,现在虽然兵荒马乱的价格低了,但无论如何也值20两纹银。

    我老张可不像你家大人的奸商,要求每担粮食5两纹银卖给我老张吗?

    我老张最公道,要他拿粮食来换,壮劳力每人3担粮食,妇女2担粮食,小孩老人不要粮食,我老张免费送给你们。”

    张烺连连摇头道:“将军,话虽如此,但你也知道我们手中也没有多少余粮啊,要不这样,每人1担粮食先付给将军,等到开春以后再将余粮付给将军,如此你看如何?

    张献忠内心颇为心动,现在大军只有三十万担粮草,明显吃不到开春去。

    这些老弱病残,这些捣蛋的川人不但没有用处,而且还要消耗粮食。

    为了节约粮食,汪兆麟甚至鼓动张献忠将那些捣乱的川人全部杀光,张献忠正在犹豫,想不到有这样的好事,当即允诺同意。
………………………………

第206章 铸造银币(银元)

    而此时杨轩正召集几个工匠商议如何铸造银币,在中国古代各地多使用散银、银锭,在使用过程中首先要判定银子的成色,而且还要判定银子的重量,非常麻烦。

    在清朝的时候,银两成色问题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如此就出现了所谓的火耗归公,也就是民众交上来的银两在铸造成官印的时候火耗由官府衙门获得,民众本来缴纳1两纹银的,加上火耗,如此缴纳更多了。

    但另一方面铜钱则实现铸造,在秦朝的时候用园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一两为二十四铢),称之为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从此,这种由圆孔环钱演变而来的“半两”,在我国陆续流通了两千多年。

    唐朝开元年间,开始铸造重二铢四垒的开元通宝,十枚重一两,从此,铜钱不再是重如其文,以重量来铸名了,改称“通宝”流通。

    在明朝末年李自成也曾铸造过银币,但因为其政权太过短暂,也没有大力气推广,如此方不了了之。

    看着眼前七八个铸造师傅,杨轩指着前面的一堆散银,指着旁边的铜钱道:“各位老师傅,大家可能也知道,这银两使用起来非常麻烦,很多商家常常以银两成色不够,以银两重量不足刁难乡亲们,造成乡亲们损失非常大。

    现在有的地方田赋丁赋都需要缴纳银两的,但各地银两成色完全不一致,一些衙门衙役竟然征收损耗,如此更加大了民众的负担。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希望铸造1两、5钱、2钱、1钱五种规格的银元,就命名为大明元宝,图案要求吉祥精美,工艺务必精益求精,如此方能保证大家爱不释手,利于推广。

    各位,这可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事业,将来民众如果使用时发现银元缺斤少量后可以到官府所开的银庄兑换,如此大家也在流通过程中不会再上当受骗了。”

    一个五十岁的老汉问道:“大人,过去官府铸造银元宝金元宝都会杂一些其他材料,如此方能保证银两的成色较好,大人是想要这银两成色达到几何?

    杨轩笑道:“苟师傅,我想实打实的使用银两,也就是1两的银币价值需要达到1两白银,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民间大规模仿造啊。

    大家也知道由于铜不足,各地仿造甚多,除了支付大家工钱之外,我可不想通过铸币赚取什么钱啊。

    苟师傅人连连点头后说道:“大人,若真是这样,那么消耗的白银就多多了。制造1枚一元银币,只需要使用9钱5上好白银,再加上一些铜镍等物资,如此就可以铸造出1枚1元的银币。

    大人,如果按照这种方法铸造,即使算上其他其他开支,根本没有赚头啊。

    杨轩看了看旁边的范文光,笑道:“苟师傅,我也不想在这方面有什么大的赚头。

    我们虽然现在没有钱,但不要像刘备、刘巴做那样,竟然用小五铢钱来代替大五铢钱,那样无耻的事情我是做不出来的。

    我们铸造1元的银币,其价值就要达到1两纹银,不要欺骗乡亲们吧,如此不但彰显我们信誉,而且还便于流通。

    范文光摇摇头,看着杨轩道:“巡抚大人,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辛辛苦苦铸造银币而不图利银币,世上谁会这样做呢?”

    杨轩哈哈一笑道:“范兄,别人不这样做,我杨轩会这样做,只要能够利国利民,即使牺牲眼前利益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各位,大家想想民众艰苦,大家日常使用铜币,有的更使用铁币,一贯钱(上千枚)足足有5斤多,搞得每次远出大家都要搞一个褡裢,背着铜币,背着铁币做买卖,民众苦铜币、铁币久矣。

    除此之外很多少户人家挣得一点碎银,但银两成色不一样,造成银两成色亏空。

    在使用过程中商人、胥吏弄虚作假,造成银两重量亏空。各位,我等推行银币,就像大家使用铜币、铁币那样避免在成色、重量方面出现亏空啊,各位,这是造福民众百年千年大计啊。”

    在场的工匠多为小户人家,过去多因为银两成色银两重量方面出现亏空,但银币则不一样,每一枚都是官府铸造,不但成色一致重量一致,完全可以减少使用过程中麻烦。

    虽然如此,但苟师傅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大人,这银币好是好,你看看这一元银币,5钱银币多是实心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就是这2钱银币,1钱银币也是一个空心圆,不但可以像铜钱那样穿孔串起来,模样只是比小珠钱小一号,看到眼里让人着实喜欢。

    但大人你也知道,我们普通老百姓日常多使用铜钱,有的时候更是使用铁钱,这银币好虽然好,乡亲们常常要将铜钱兑换成银两再使用啊。”

    杨轩一听,得意洋洋的说道:“苟师傅,各位兄弟想得也是道理。除了推行银币之外,我这次准备推行与银币等值的宝钞,大家可以随时到各地钱庄等值兑换相应的银币。

    在推出银币的同时,我准备推出1元、5钱、2钱、1钱、5分、2分、1分、5厘、2厘、1厘的宝钞,与银币一起使用,大家说说,这银币,这宝钞如何?

    在日常生活中黄金、白银、铜钱虽然都在市面上流通,但钱庄里面兑换起来波动非常大,如此减少波动,以降低民众损失啊。”

    众人颇为惊讶,有的颇为欣慰而有的颇为怀疑,良久苟工匠忐忑不安的说道:“大人,这宝钞过去也有啊。

    在元朝的时候,在洪武年间都印刷了宝钞,虽然面值有点不同,但最后老百姓都不愿意使用它们啊。

    就像铜钱一样,大人铸造这银币利国利民,完全可以在市面上流通(过去官府常常铸造50两纹银的银元宝,而市面上流通的则主要是散银,但这宝钞,还是不要推行为好啊!”

    杨轩显得颇为惊讶,看着立在下面忐忑不安连连搓手的苟师傅说道:“苟师傅你,你帮我说说这宝钞的额事情。

    旁边范文光见状,笑着解释起二百五的故事,原来在明太祖朱元璋当政时曾经强力推行“大明通行宝钞”,但谁料到大家都不愿意使用。

    明太祖朱元璋强制下令,谁举报谁拒绝使用大明宝钞的,一经查证属实,可以赏银250两。

    “老百姓非常讨厌举报的人,在背地里常常叫这些告密者为‘二百五’,以示鄙视。

    杨轩满脸阴晴不定的听范文光讲完,整个气氛陷入一片尴尬,众人忐忑不安,苟师傅等人更是连连揩掉脸上汗珠准备离开,看到眼前这个气氛,杨轩哈哈大笑道:“各位,有人说我杨轩独断专行,但在我这里那里有因言获罪的呢?

    各种政策推出前本来就应该讨论,否则的话像这个二百五,像其他很多政策,这不是自讨没趣,大家说说,是不是呢?"

    众人见杨轩如此,方长舒一口气,范文光轻叹道:“大人,卑职认为这银币没有问题,就像市面上流行各种铜钱那样,使用起来实在太混乱了,有了这银币就可以了啊。"

    杨轩呵呵一笑道:“范兄,各位师傅,太祖发行大明宝钞,大家说说,这个大明宝钞是怎么回事情呢?"

    苟师傅被赶鸭子上架,迫于无奈,绞尽脑筋的回忆起老人所说的大明宝钞的事情,好像当时宝钞面额非常大,最少1两,最多30两纹银。

    看众人回忆得差不多后,杨轩长舒一口气,笑着对众人说道:各位,听你们说完,我也感到放心了。我们这个宝钞与太祖所推行的宝钞完全两码事啊。

    太祖推行这宝钞最低面额也是1银元,主要是为了减少商旅交换,而自己推行宝钞则是方便民众。一般民众每次外出需要带上碎银,带上一枚枚铜板非常不方便,而宝钞则完全不一样,拿取非常容易。

    而我们则不一样,宝钞最高面额为1银元,除此之外还有5钱,2钱,1钱,5分,2分,1分,5厘,2厘,1厘宝钞,大家想想,什么时候才回用到1厘米宝钞?”

    众人大惊,良久范文光担心的说道:“大人,这,这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过去宝钞最低面额也是1两银子,而现在最低面额为1厘银币,这是不是太少了呢?”

    杨轩哈哈一笑道:“范兄,这不一样嘛。你想想,一两银子可足足相当于一个普通壮劳力一个月收入,一个月收入就相当于这样一张破纸,是你也会斟酌一二八。

    我们不一样,我是瞄准日常使用的,我是为了替换铜钱使用的。

    你想想乡亲们日常交易是铜钱,但为了存储就又转化为白银,为了缴纳衙门税赋就转化为白银,如此乡亲们吃亏太多啊。

    一厘银子也不过1个铜钱,大家拿到手中不会显得那样忐忑不安。

    大家可以随时将宝钞转化为真金白银的银币,到时候官府税赋可以缴纳宝钞,可以缴纳银元,如此用不了几十年我们宝钞信誉建立起来后铜钱就会逐步消失啊。”

    范文光连连摇头,就是不相信这个1厘,2厘,5厘的宝钞能够代替铜钱。”

    而在这个时候,知事张烺从盐亭县回来,声言张献忠同意停止骚扰边疆,还同意每个壮丁3担粮食,每个妇女2担粮食进行交换,现在每人一担,不足部分开春。

    杨轩内心暗喜,现在满清入侵在即,自己用粮食换人计划不过是给双方各自一个台阶下,不过是为了双方能够暂时停止纷争,以共同面对满清鞑子入侵而已。

    杨轩随即监军钱邦芑、游击将军陈怀西、都司郭崇烈运输1万担粮食赶到西充前线与张献忠换人,每天换1千多人,对愿意回家的发放路费,大家成群结队的可以回到家乡。

    对无家可归的则进行军屯,有官府提供农具,提供粮食,以在各个州县开荒屯耕。
………………………………

第207章 鞑子入川

    正在杨轩与张献忠大规模粮食换人口的同时,驻防汉中的蛮清肃亲王豪格、衍禧郡王罗洛浑也满洲镶黄旗巴护军、正蓝旗(皇太极死时,皇太极与儿子豪格统辖的正蓝旗两黄旗共有117个牛录)。

    满清施行氏族制度,各个牛录如同汉人各大家族一样,大家聚合在一起,编制为一个牛录,推举牛录额真负责管辖地方事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牛录有点相当于汉族家族族长,又有点相当于地方行政官员。

    在理论上一个牛录人数努尔哈赤时代为300人,皇太极时代为200牛录,即便作为皇帝也不可能损坏较大氏族的权利,硬生生的将人员从多的牛录分配给小的牛录,如果真正那样的话蛮清不要说对外征战了,单单因此就要陷入无穷无尽的内耗之中。

    于此相对应,满清统治者常常将人数较多的牛录编为两个牛录,如此不但扩大人数较多家族的权势。

    这也解释了为何努尔哈赤时代单个牛录人数300人,而皇太极时代为200人。

    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当人丁超过200的牛录常常进行分配,如此各牛录男丁数多在150人到200人之间。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满清是全民皆兵,大本营总需要留下男丁,即便在决定满清国运的大凌河之战中满清也仅仅是编甲60人,40人出征,20人留守,即便再加上平时隶属于各旗主的护军18人,当时满清最大动员能力也最多达到78人,这可以说兵力极限了。

    这次远征,除了满蒙八旗之外,还有包衣奴才奴隶什么的,即便这些人马全都加上去,满清一个牛录能战之士最多最多100人。

    镶黄旗有40个牛录,护军统领鳌拜这次率领护军作战,这次为了征讨四川兵力有所扩充,达到千余人。

    满洲正蓝旗35个牛录,即便加上包衣奴才、奴隶什么的,其兵力也不过3千。

    镶红旗29个牛录,(代善两红旗加上济尔哈朗镶蓝旗共86个牛录,如此镶红旗不到约为28~30牛录),兵力不过两千五百人。

    这次入川兵马还包括包括:

    固山额真马喇希所部两千蒙古骑兵

    固山额真巴颜所部两千汉军正蓝旗

    固山额真李国瀚所部两千汉军镶蓝旗

    固山额真吴守进镶红旗所部两千汉军镶红旗

    以及归顺满清的4万汉军降兵现在沿着金牛道进入四川。

    看到蛮清源源不绝的杀来,驻守旺苍县百丈关的流寇将领刘进忠感到大西军前途渺茫,与副将杜从文一道剃发投降蛮清。

    看着剃成老鼠尾巴的众人,想到诸葛亮、姜维等人曾经驻防东川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落入自己手中,想到让曹操、司马懿止步的东川正在自己脚下战栗,熟悉三国评书的豪格兴奋不已,宴请众将道:“各位,张鲁因为占据汉中,数十年下来压迫刘璋。

    如今我部占据百丈关,大可长驱直入一举夺得川中之地啊。”

    众人纷纷敲响桌上的盘子,大叫不已。

    豪格端着酒杯站起来,威严的看着剃成金钱鼠尾的刘进忠,说道:“各位,这四川四面都是高山大川,极为艰险,幸好刘进忠刘将军归顺我大清,有刘将军等川中豪杰带路,何愁川中明军不平?”

    众人也纷纷站起来,端着酒杯,高声叫好。

    豪格显得颇为兴奋,看着众人道:各位,南明军队一团散沙,根本不禁打,我大清军队无不一当十,不,有的勇士更是以一当百,面对成千上万的南明军队大家浑然不惧。

    李自成在一片天溃败之后一路鼠串之后也如惊弓之鸟,一年不到的时间从山海关逃到西安,逃到武昌最后身死泥腿子之手。

    但这些泥腿子还有点血性,面对我八旗子弟还敢抵抗。

    刘副将,那个张献忠在哪里,你可愿意带领我大清军队长驱直入,大败张献忠,一举解决四川战事。”

    刘进忠摸了摸光秃秃的头顶,虽然感到头脑发凉,但看到豪格竟然不耻下问询问自己意见,显得颇为得意,出列说道:“国公爷,这张献忠拥兵二十余万,现在正处于潼川州盐亭县与顺庆府西充县相界金浦镇这个地方,听说正准备攻打残明郧阳巡抚杨轩。

    国公爷,残明郧阳巡抚这几年连战连捷,其部也算精锐,就是这个杨轩凭一己之力将张献忠驱逐出成都。”

    豪格看了看桌子上的地图,找到金浦镇位置后笑着对左右说道:“各位,正好如此,我等只要沿着嘉陵江长驱直入,定可大败张献忠,一举解决四川战事。

    刘进忠大惊,想不到豪格没有听清楚自己意思,连连摇头道:“国公爷万不可如此莽撞啊,残明郧阳巡抚杨轩不可小嘘啊,张献忠如果是一支饿狼的话,杨轩绝对是一支恶虎。

    杨轩以一支百余人残部起家,短短不到3年时间竟然占据顺庆、潼川、巴州、达州诸地。

    现在其部更有3万之众,就是他迭连大败张献忠迫使其率部撤出成都府啊。”

    看到激动不已的刘进忠,豪格显得颇为不快,脖子一仰喝干杯中美酒后,拿着酒杯茫然的看着众人道:“刘将军,川中诸将我也听说过。

    我只听说那个杨展、曾英乃川中名将,但这杨轩何德何能,竟然惹得将军如此大惊小怪的?”

    刘进忠感到一阵心慌,深吸一口气说道:“国公爷,这个杨轩举人书生,虽然年龄尚青,但可以说天生的一员名将。

    在前任四川巡抚陈士奇兵败重庆之后,杨轩率领一支偏师来到蓬州城,不但大败末将夺得顺庆城,而且还先后大败大西军名将****利、白文选、王定国、王尚礼、张定国、张文秀、张可旺、张献忠诸人,抢得巴州、达州、顺庆、潼川州之地,迫使张献忠放弃成都,年龄轻轻就被川中诸将推举为郧阳巡抚啊。

    国公爷,除此之外,杨轩特别敌视我大清朝廷啊。在我大清八旗子弟攻陷南京的时候,杨轩竟然将一些死囚剃成大清发饰,赶到各地百般羞辱。

    杨轩还为阎应元等人发丧,建立忠烈祠,誓言学岳飞那样要杀光我们后金军民,学朱元璋那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啊。

    末将认为继张献忠之后,这个杨轩乃我大清最强劲的劲敌啊。”

    豪格大怒,气得将酒杯狠狠的摔在地上,拔出宝剑怒视刘进忠道:“杨轩这厮实在可恶,我大清承天命,继**,大军过处顽敌无不望风披靡,纷纷举手投降。

    这个杨轩竟然敢如此侮辱我大清,本王恨不得生吃其肉饮其血,如此方解心头之恨啊。”

    旁边的衍禧郡王罗洛浑虽然颇为恼火,但看着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的刘进忠后笑道:“刘副将你大概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