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名承天下-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蛔藕奂1砉Γ约旱恼飧鼍醯娜肥翘熳葜牛谷荒苌杓瞥稣庋峁咕傻奈淦鳌!!!!!
李承宗一愣,马上又乐了,“造出来了???好,我这就去靶场,看看这枪咋样。。。。。。。”
能来到靶场,李承宗接过侍从递过来的那把火枪,嘿,这就是想要的高仿褐贝斯啊,没错,这把火枪就是仿制的那把跟着大英海军东征西讨一百五十年的褐贝斯1722火枪,李承宗熟练的拿起火枪,塞入铅弹,用通条捣实,然后瞄准前面的靶子,扣动扳机,“砰。。。。。。”一声枪响,命中枪靶。。。。。。
“真是一把好枪。。。。。。。”李承宗不由得称赞了一句,然后对何稠还有在场的工匠们说道,“你们做的不错,我会给与你们相应的嘉奖!!”何稠何工匠都高兴起来,在汉国,嘉奖那就意味着升官和发财,哪能不乐意啊?
不过李承宗在查看几把枪还有问了产量之后,他眉头皱了起来,这几把枪都很不错,制作的很是精巧,但问题就出在这里,这几把枪是军械局的大匠师傅们精心打造的工艺品,而不是李承宗想要的军用制式装备,连通用性都保证不了,再加上那个一个月就这这么一两把的产量,咋能满足得了李承宗的胃口?
李承宗的心思并不是异想天开,近代欧洲列强的教训摆在那里,如果军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粗放体制下的武器装备就其战场表现而言完全是布朗运动,张三团装备了朱老六牌火枪,李四团装备了王老五牌火枪,王麻团装备了触手怪牌。。。
总之,这不单单只是隐患的问题,如果不能在最大限度上统一形制,就不能在统一质量监控的标准,不能统一质量标准就无法集中生产,无法集中生产就难以将监控落实到位,质量监控不到位就容易产生次品,产生次品就会。。。。。。在扣动扳机之后听到一声‘砰’当然是最正常的结果,但你绝对不会喜欢‘嘭!哎呦!’然后看到一截大拇指在你眼前飞过(很可能是你自己的!)而且你有理由相信军队的官僚们会像忽视武器质量一样忽视掉你的伤残补偿。
你认为这是在开玩笑?绝对不是!英国内战期间,一些做工低劣的滑膛枪害惨了射手。曾经有英军的军官这样写道,“我们埋掉的手指比埋掉的尸体还要多。。。”
而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引入完善的质量监控与统一工艺(不是方便面!)。。。专有名词曰,那就是标准化生产!
“看来必须向老祖宗学习了!!!”李承宗想到这里,立刻想起自己前世观看的那部名叫《沉默的军团》的纪录片,没错,玩标准化,咱们华夏人才是老祖宗,“标准化,流水线,哼哼。。。。。。”
李承宗把自己想法跟何稠,还有工匠们一说,这些能工巧匠都聪明得很,很快他们就做出来了成绩,基本上合格的火枪开始小批量装备汉军,不过由于这种火枪因为需要铜制零件,偏偏华夏是个缺铜的地儿,所以一时半会没办法实现全军火器化,没奈何李承宗只好学着大板鸭搞了一套七世纪的“西班牙大方阵”。。。。。。。。。。。。。。。。。。。
ps:作者菌在这里唠叨几句,也许有人觉得在七世纪制作一把燧发枪是一个不可能的事儿,那作者菌要说这就有些小瞧咱们华夏的能工巧匠了,早在春秋时期鲁班和墨子他们这些大匠就有惊世骇俗的能翱天际三天而不坠落的木鸟,有这样的能工巧匠,再加上猪脚提供的图纸,再说了褐贝斯1722诞生的年代,大不列颠也没有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它的也不过是几个手工作坊。还有就是既然是穿越YY,不领先对手N代,那还穿越个毛线?
………………………………
第53章 和突厥人的第一次接触(下)
跟随阿史那热寒南下的仆从军里的汉人将领里懂阵法的人不少,这些人瞧着对面的方阵目光闪烁,闪烁着复杂之色,中原战争史源远流长,从远古到进,那些军事家们写了许多兵法韬略,发明了各种各样的。。。
………………………………
第54章 合适人选
漠北的颉利可汗在听到军报之后,顿时就傻了眼,艾玛这是老子的本部精锐好不好?
就是两万只羊,汉人抓也要好长时间才对啊,哪有半天就崩溃的?
“阿史那热寒罔顾圣恩,将他的妻儿老小全部。。。
………………………………
第55章 威逼?
『点击章节报错』
漠北的颉利可汗在听到军报之后,顿时就傻了眼,艾玛这是老子的本部精锐好不好?就是两万只羊,汉人抓也要好长时间才对啊,哪有半天就崩溃的?
“阿史那热寒罔顾圣恩,将他的妻儿老小全部打成奴隶。。。。。。。。至于李承宗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儿,待朕打败了他爷爷李渊再去会会这个小东西。。。。。。。”才两万亲军,还没有吓到颉利可汗,他打算先打败离自己更近的李渊,再去会会李承宗。
而在长安的太极宫中,也有人被吓到了,这人不是别人,他就是李承宗的亲爷爷,那位已经称帝的李渊李老头。
“嘶,小畜生的汉军竟然如此厉害?竟然是野战搞掉了颉利可汗的两万亲军?厉害啊,厉害,他是怎么做到的?信明,快跟朕说说!”李渊李老头儿听到这个骇人的消息之后也是大为吃惊,他急切的想从自己的情报头子武士彟那里知道自己家那个叛逆孙儿是咋办到的,要知道李渊老头儿知晓突厥骑兵的威力,他早在太原起兵之前,就曾全面模仿突厥轻骑兵的模式,训练其军队,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老头儿还认为轻骑兵“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阵”,行动迅速是突厥骑兵经常取胜的重要原因,而中原军队的特点恰恰与之相反,于是“简使能骑射者二千余人”,以突厥的方式加以训练,“饮食居止,一同突厥”。“突厥每见帝兵,咸谓以其所为,疑其部落”。后与突厥交战,“纵兵击而大破之”,致使“突厥丧胆,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
“陛下,您先跟微臣说说,臣究竟该怎么称呼那个人,臣再回答您的问题。。。。。。。”武士彟十分的小心,他并不想掩饰对那个妖孽的欣赏。
“哎,这个,信明啊,你还是称呼他汉王吧。。。。。。臭小子有人有地盘,还有如此厉害的精兵良将。。。。。。。当初朕听了郑家某些人的谗言,以至于祖孙失和。。。。哎。。。。。。。”后悔了?害怕了?李老头儿?早干嘛去了?
“陛下,据微臣所知,汉王殿下并没有亲临定远寨,是汉军大本营副统帅苏烈苏定方临阵指挥的,而且汉军兵力大约在三万有余,比突厥人要少。。。。。。。。据咱们的眼线传回的消息,苏烈是以步军居中,两翼骑兵应对突厥人的五万联军的,最让微臣想不通的是突厥人的骑兵不是被汉军骑兵击败的,而是输给了他们的步军,据说这军阵就是汉王所创。。。。。。。陛下,这是阵图,臣完全看不透啊,看不透也想不通啊,两丈半的长矛,射速奇快的弓弩,还有一种被称之为震天雷的神秘武器。。。。。。。可惜汉王那边防御甚严,微臣用了一切手段,可惜。。。。。。”武士彟也想不通啊,汉国地盘不大,可是那边怎么就跟一个黑洞一样,自己派去的人几乎没个回响,这次情报能传回来,估计是那个妖孽来震慑长安吧。武士彟,千古女帝他爹,你想不通就对了,李承宗脑袋里装着一千四百年的知识呢,他的锦衣卫是做啥的?
“莫非臭小子也是天命者?郑家,哼,大郎,二郎,四郎,哎,真是后悔不听秀宁所言,当初就不应废掉臭小子的嫡长孙的位子,这下好了,臭小子狠抽了突厥人,手里还掐着传国玉玺,这不就是在跟朕叫板示威么?”李渊老头儿傻掉了,李承宗不接受长安给出的所谓的太原王,人家手里现在掐着传国玉玺,又轻松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突厥骑兵,就问你李老头怕不怕。。。。。。。
“哎,信明,朕让你办的那些事办的咋样了??“李渊思索了一会儿问道。
“陛下,这个,真的是让您失望了,微臣用了一切办法,金钱,封官许愿,美女,威逼拉拢,微臣能想到的办法全用了,汉王那个小圈子的核心人员,真的是油盐不进啊,尤其是他的那些将领们。。。。。。。微臣好不容易拉拢了几个校尉,答应投奔咱们,可惜啊没人成功,别说带兵西归了,他们刚有了反意就被同僚给拿下了,到目前,我们根本就不清楚汉军的军制是咋样的,兵力有多少。。。。。。。。微臣辜负了陛下的期望,臣有罪!!!请陛下惩罚。。。。。。”武士彟对李承宗那边无可奈何也不是说他无能,实在是对方不是武士彟能理解的存在,参谋制度,充当监军和政委的锦衣卫,严酷的军纪,还有汉军的军魂,如果这些他武士彟看不懂的话,最让武士彟不能理解的是在汉国,没有私兵和部曲的说法,所有的兵卒都属于汉军大本营,也就是全部属于李承宗本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哎,这也不怪你,朕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信明那,你对突厥,对王世充,对萧铣,对杜伏威,还有策反拉拢罗艺,你的工作都是卓有成效的,这些朕都记在心里,至于臭小子那里,算了,连朕都拿他没办法,何况你呢?”对于自己的老臣子,李渊还是要给与足够的信任的。
“陛下,汉王这事吧,也不是没有办法,据微臣所知,能劝汉王回头是岸的只有一个人能办到。。。。。。。”武士彟想了想说道。
“是谁?信明你说,太子?秦王?还是齐王?还是裴寂?还是郑家的郑元寿,郑善果??”李渊老头儿很好奇。
“陛下,这普天之下,对汉王影响最大的是谁啊?不是您,也不是太子,更不是秦王和齐王,是他母亲,还有一个人恐怕陛下您怕是想不到,那就是平阳公主殿下啊。。。。。。。”武士彟说出了他心目中最合适的能和汉王李承宗沟通的人选。
“你是说平阳?她是对臭小子挺好的,不过,你确定那臭小子会听平阳的???臭小子,哎,不说了。。。。。。。”李渊老头儿心里也直嘀咕,臭小子现在手握好牌,他会屈服么?通往那张椅子的路上,什么亲情,什么情谊都是假的,他不相信那个妖孽的小家伙会犯错误,他都这么妖孽了。。。。。。
“平阳公主殿下与汉王的母亲相交莫逆,想必陛下也知道。。。。。。。。。而且据臣所知,汉王殿下对平阳公主殿下评价极高,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关前高义旗,巾帼英雄名副其实,唯秦王可与之媲美,太子齐王羞愧否?从此话可知,若是平阳公主殿下前去,想必汉王殿下不会慢待的。。。。。。。。”武士彟说道。
“臭小子倒是说的不错,平阳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娘子军名副其实,若平阳为男儿。。。。。。哎,臭小子说的倒是不错,太子齐王定不是平阳的对手,不过臭小子,太子乃尔父,齐王乃尔叔,子不言父过才是,臭小子年少得志,究竟是少了管教。。。。。。。”别看李渊老头儿嘴硬,实际上他也认可李承宗的说法。
至于武士彟心里想陛下别为太子和齐王找面子了,要是汉王在关中,太子和齐王能是人家的对手?他俩尚且如此,那郑家力捧的李承道,俺老武也不是没见过,中人资质而已嘛,要是陛下千古之后,若是汉王殿下还在,哼哼,不是俺老武瞎说,太子和承道王子不会有好下场的,不过这些他武士彟都不敢说,说了信不信李渊这就砍了他的头。
李渊越想越是这么一回事儿,让平阳去要传国玉玺,哎呀,只要要过传国玉玺来,就一切好办嘛,大不了直接立你做皇太孙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6章 野心勃勃的李二
『点击章节报错』
“父皇,你让我去承宗那里,是去讨要传国玉玺吧,哼哼,不是女儿说你,当初你要废掉承宗嫡长孙的时候,没想过人家一飞冲天吧?当初咱们就有求于他,可你和大哥是怎么做的?女儿没脸面去见承宗侄儿。。。。。。。”平阳公主李秀宁和李渊老头儿是父女,这普天之下也有她敢这样说李渊老头儿了吧?
“这个,当初不是误听了郑家谗言嘛,秀宁,憨娃儿虽然是咱们李唐皇室嫡系子孙,可他到现在没有依附大唐啊,更何况传国玉玺在他手里,这玉玺在一个藩王手里,朕两手空空,这算啥,白板皇帝吗???你告诉承宗憨娃儿,只要把传国玉玺给朕,朕就立他为皇太孙,嗯,朕百年之后,就传位与他!!!”李渊李老头脸色一红,颇有些不自然。
“父皇,阿爹,你晕头了麽,承宗侄儿的确是天纵之才,可是你这立他皇太孙之意,是假的吧?要是立了他做皇太孙,那你置我大兄于何地?别忘了他还是我们大唐的太子呢……别怪女儿说你,你最喜欢的孙儿不是承宗吧,是承道对不对?阿爹,你莫要小瞧了承宗,女儿估计承宗那孩子都知道你的打算,你要是这样说的话,那女儿我可不去,且不说女儿与芝芝本就交好,她的遗孤,女儿我可下不去手,更何况你我父女都知道那孩子是绝对的枭雄,要是一个不小心我们之间的关系彻底恶化。。。。。。阿爹你要给我一个底线,要不我可不去,再说了,我们已经很对不起他和他的娘亲了。。。。。。。”李秀宁听了李老头的话之后,当即说道,她才不信李老头的什么允诺呢。
“哎,冤孽啊,早知道当年就不应该让大郎娶裴氏了,不然哪有今天的麻烦事。。。。。。”李渊一听李秀宁不愿意去,就不由得叹气说道。
“哼,还不是你与大兄造的孽,明知道芝芝意中人不是大哥,你们却横插一刀,这能怨谁?”李秀宁一点脸也没给李老头留,看来李承宗的娘亲当初嫁到李家另有隐情啊,“再说了,他已经与他的外公裴矩那个老狐狸相认,估计整个裴家都站在了他的身后……父皇,裴家的实力可一点也不比荥阳郑家差多少啊……。”
闻喜裴家?李渊听到这里就是一愣,是啊,闻喜裴家可是丝毫不差于荥阳郑家的存在,那也是能与陇西李家相提并论的超级世家,前几日听自己的老友裴寂说他们裴家要分家,自己还以为是笑话,现在看来,这个笑话完全不是笑话了,裴家看样子是准备在自己的长孙那边下注了,只是由于裴寂和自己是多年的好友,裴家也不好跟自己撕破脸,所以才有了分家一说。
闻喜裴家要是站在了李承宗的身后,那么同属“关中四姓”的韦、柳、薛三家里的柳薛两家因为和裴家世代联姻,那么他们必然也会做出相应的选择,若是这样,支持自己的关陇集团就会发生不小的震动,那对刚刚立国的大唐王朝影响肯定不小。
想到这里,李渊就赶紧对李秀宁说道,“哎,就算父皇求你了,那块玉玺对朕太重要了,朕承认错了还不行?只要要回玉玺,嗯,说错了,只要承宗憨娃儿回归咱们老李家,一切都好说,就是大唐江山将来朕百年之后能交到承宗的手里也不是不行嘛,这嫡长孙,哎,看来只能是承宗了,承道那孩子不是他大哥的对手,就算有郑家帮衬也不行,看来朕必须警告一下郑家了,不然要是惹恼了承宗,那那后果定然是不堪设想。。。。。。。”
李渊老头儿,说到底还是为的那块玉玺是不是?就为了这么一块玉玺,你的皇帝气场呢?就为了那块印章,这就向你孙儿低头了?瞧瞧你对李承宗的说法,先是小畜生,然后就是臭小子,到现在就是承宗,还嫡长孙,大唐皇帝陛下,你的老脸肿了没?
“哎,父皇,算了,这事交给我吧,先说好了,那孩子自尊心太强了,我可不敢打包票能百分百成功。。。。。。。还有你要保证在我去琴岛的时间里,大兄,三胡(李元吉的小名),最重要的是我那个好嫂子还有她的娘家少折腾,不然出事了我就不管了。。。。。”李秀宁想了想说道,毕竟她也是李唐皇室中人,她并不愿意看到李家为了那张椅子发生内战……。
就在他们父女在谈论的时候,李家三兄弟罕见的同时来到了太极宫,他们哥三个罕见的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必须尽快剿灭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从北西南三面包围李承宗的汉国,逼其向长安屈服。
“大郎,二郎,四郎,你们三人的意思,朕都明白,可是眼下承宗那孩子兵锋正锐,他又击败了突厥人……。若是贸然与其发生冲突,这……”李渊在听取了三人意见之后,有些犹豫的说道,“就连颉利的金狼军都没在那孩子哪里讨着好,要是我们一再相逼,那孩子跟我们撕破脸皮,你们说该怎么办?”
李承宗手里握着传国玉玺,加上他实力不差,自然李老头觉得自己这个长孙就跟一个刺猬一样,浑身是刺,无处下手,李老头自然是感觉难受的厉害。
对于李老头的顾虑,三个儿子明显的不以为然,尤其是太子李建成,他急切的说道,“父皇,承宗那孩子是儿臣的儿子,他是什么想法,儿臣明白的很……。他就是想夺回他的嫡长孙的位子……可是他也不想想,身为李家这样的世家子弟,就要承受世家子弟的责任与担当…。。他更要知道,三纲五常的重要性……。。父皇,如今您已经登基称帝是天子……他不愿听从你的命令,那就是大逆不道……。就算他手里有传国玉玺,那也是僭越在先……我们可以先礼后兵……”
三纲五常?李建成竟然提到了三纲五常?没错,李建成就是认为他的长子触犯了三纲五常里的“父为子纲”和“君为臣纲”,这顶帽子扣的可够结实的。
也不怪李建成能提出这样的意见,自打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第一次提出“三纲五常”的概念之后,这个“三纲五常”立刻得到了儒门还有统治者的喜欢,儒门试图通过“三纲五常”来教化人们,用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政治制度,统治者也喜欢用“三纲五常”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由于李建成是李承宗这一世的便宜父亲,所以这位大唐太子首先提出的就是李承宗违背了“父为子纲”,在他看来,“父为子纲”就是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社会规范。父母是子女的纲领,领路人。
也就是说,李建成认为,父母之言,子女不得不听,或是不得违背等。子女对父母的言行,要绝对服从,不能触怒父母。并且,孝与悌是人子与兄弟的行为规范。
可是李承宗不但忤逆了自己的意愿,而且还与已经成为自己正妻的郑观音势如水火,不共戴天,在他看来,李承宗就是有天大的冤屈,也不能这样来对抗自己,他可以来找自己申诉嘛……
再有就是“君为臣纲”,这个就更简单了,自己都是大唐太子了,小王八蛋却拿着传国玉玺不撒手,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他也想做皇帝?这可不成,要做也是你爷爷来做,然后由你老子我即位,等我死了,你才有上位的可能……
李承宗在齐鲁那边混得越好,李建成就越觉得脸上无光,他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若是自己的长子李承宗还在太子府,秦王就不会像如今这样放肆……
李建成知道自己做错了,他对不起李承宗还有自己的前妻裴芝芝,可是他被大唐太子四个字所累,拉不下面子给李承宗还有逝去的前妻道歉,他也没想到当初自己看走了眼,自己的长子在出走之后,竟然会成为左右天下局势的巨擘。
李建成力主威逼李承宗,那是因为李承宗是他心里的一颗刺,他急欲抜之而后快这不奇怪,李元吉是李建成的死忠和跟班,李建成要威逼李承宗,他自然是跟着鼓噪,可是站在他们哥俩对立面的李世民李二也要求对李承宗进行威逼,这是怎么回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7章 不想成婚的裴行俨
『点击章节报错』
李二为什么要对付李承宗?原因很简单,李承宗虽然和李建成已经势如水火,大有父子变仇人的趋势,但是他的这个好侄子某种意义上来说和他自己是一路人,都是野心勃勃之辈,都不肯屈从他人之下,只不过李承宗早早脱离李家自立,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和势力;而李二他还需要委曲求全,继续在老李头还有李大(李建成)的阴影下求活而已。
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李承宗虽然还没有官宣正式脱离陇西李氏,但是他自称汉王,将长安封给他的太原王的爵位扔垃圾一样扔到一边的同时,将齐鲁之地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更别说这小子还拿到了传国玉玺,这样一个与长安的大唐王朝关系千丝万缕,却又有着能一统天下能力的人,在有着极强战略眼光的李二眼里,就是满满的威胁。
“父皇,张仲景先生在《伤寒论,太阳病上》曾说:‘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眼下的华夏就跟生病之人一样,要彻底治愈,就必须下猛药,而下猛药,就要用到甘草……。。”李二并没有直接诉说他要对付李承宗的原因,而是给李老头还有在场的众人说了一种叫甘草的中药材……。
“好了,二哥,我们都知道你说的是甘草,可这与我们今天讨论的事情有什么牵扯?”李元吉没听明白李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