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名承天下-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发现这个“和”字的口竟然在左边。他看了半天,实在想不出李承宗写这个奇怪的字有什么意思。正当他等着李承宗解释的时候,传旨官告诉他,策试已经结束,让他回去等候通知。
第二天,一份李承宗亲自签署的诏书被送到何庆住处,传旨官说:“何庆,你拿着诏书去找登州知府,他自会安排你官职。”
就这样,何庆拿着诏书,马不停蹄地回到了登州,见过知府之后,把诏书呈了上去。知府打开诏书一看,不觉笑了,他朗声言道:“汉王诏曰:何庆去威远门外卖字三年,再来供职。”
何庆一听,愣住了:李承宗怎么会给自己下这么一份奇怪的诏书呢?正当他狐疑不解的时候,知府把诏书递给了他,原来在诏书的后面,还有一行文字,只见那上面写道:粮食,禾也,每一张口都有粮食吃,岂不‘和’也,口有禾,而非禾有口,它绝非错字!另,还欠银十八两七钱,交予知府。
到了这个时候,何庆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初买字的那位青年人是微服私访的汉王李承宗。
三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李承宗的另一份诏书下来了,命何庆去自己身边做知制诰,成为了李承宗的心腹官员。从此以后,何庆时刻牢记这个教训,再也没有写过这样的“错”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93章 王世充之死
『点击章节报错』
青州是汉国有数的大城,城里人口众多,极是繁华,最近这位青州城突然遭遇怪病侵袭,百姓上吐下泻,找郎中医治虽能暂时克制,可没过几天病又复发,总是无法根除。一时间青州城内人心惶惶,作为青州知府的周东也是忧心忡忡。
这天,周东得到禀报:最近城里来了个和尚办了场水陆法会,说青州之所以发生怪病,是因为百姓只信道,不信佛,是对佛祖不敬,故而遭到惩罚。若想根除怪病,须服用他们佛门加了佛咒的圣水。每桶圣水,要白银十两。周东听完,气得鼻子都歪了。这不明摆着是装神弄鬼、坑害百姓吗?
当天,周东便赶到法会现场,朝和尚喝道:“大胆妖僧,谁让你在此装神弄鬼,你糊弄谁呢?”
和尚淡淡地说:“原来是周东周大人,贫僧延庆,未曾远迎,还请恕罪。不过如今贫僧正在祈求佛祖大发慈悲,还请大人一边稍候,不要耽误了贫僧解救苍生。”
周东勃然大怒道:“简直是妖言惑众。”
不料,和尚却面不改色:“实不相瞒,贫僧一直在九华山化城寺参禅悟佛,若不是贫僧慈悲为怀,知晓你们齐鲁之地不尊佛犯下弥天大罪,贫僧还不愿来呢。”
原来是从九华山化城寺来的和尚,周东心里合计了一下,这些个和尚在这里作甚?难不成真跟他们说的那样,是在为民祈福?不可能的,完全不可能的,殿下在给包括自己的地方官上课的时候,曾经说过,不过是佛门还是道门,只要是祈祷或者发放神水圣水之类的东西,那肯定就是假的,要治病,还得去找医生找郎中……
和尚见周东不吭声,便冷冷地说:“大人还有事吗?若没事就请站在一边,不要耽误了贫僧祈祷佛祖慈悲,布施圣水。”周东只得强压怒火,走了。
一路上,周东见到百姓就问他们圣水是否管用,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管用,真治好怪病了。”周东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第二天,周东请来了当地的几位名医,商议此事。一位老郎中说:“大人,这怪病我们都曾医好过,不过病人很快就又犯了,我们也不知为何。”
周东叹了口气说:“难道真要靠那和尚装神弄鬼才能奏效?这不是让天下人笑话嘛。”
老郎中突然问道:“大人,听闻昨日您见了那和尚,不知大人可有收获?”
周东摇摇头说:“收获甚微,此事必有蹊跷,却又无从下手。”
老郎中神秘地一笑,说:“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人何不去观赏一下洋溪湖的美景,说不定会有收获。”
周东一愣,听出他话里有话,便点了点头。吃过午饭,周东便来到了洋溪湖,绕着湖细细察看了一遍,却并没有什么发现。周东累得坐在洋溪湖边休息,正擦汗间,老郎中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说:“没想到大人真围着洋溪湖走了一圈,累坏了吧?”
周东叹着气说:“是啊,可并未有所收获……”
老郎中提醒道:“难道大人没看到洋溪湖边多了几个洗马场吗?”
周东一下子瞪大了眼,说:“看到了!莫非洗马场里有玄机?”
老郎中点点头,说出了实情。原来,那几家洗马场把洗完马匹后的脏水,都倒进了洋溪湖,污染了水质。而洋溪湖水正是当地百姓的饮用水,人在饮用之后,不得病才怪呢。
周东问:“你为何不早说?”
老郎中苦笑着说:“大人,这几家洗马场名义上的主人是本地首富张万三,那张万三的哥哥张正清又是咱们汉国的高官,我们招惹不得……若非你闯了和尚的法会,今天为了查找线索,又绕着洋溪湖走了一圈,我怎敢多嘴呀?我知道的情况,就这些了。”
周东听了,不禁沉思起来,还真跟老郎中说的那样,张万三的哥哥张正清是汉国的民部尚书,是几位朝堂大佬之一,人家的品级可比自己要高,这……。
第二天晚上,周东突然去拜见和尚,见面后又是作揖,又是赔笑:“本官一直想拜见张正清张大人,却苦于无贵人引路,那天误闯法会,纯属误会。”说着,拿出一块玉佩递给和尚,“大师,此玉来自西域,乃无价之宝,权当为那日赔罪了。”
和尚一见玉佩,喜得眉开眼笑,说:“这太贵重了,怎么可以收呢?”虽然这样说,但不妨碍他收下这块玉佩。
周东笑着说:“不知大师要施法几日?我也好心中有数,以便随时听候大师吩咐。”
和尚神气地说:“不清楚。不过青州怪病,殿下已经知道了。陈公公正在劝说殿下开坛祈福,祛病救民呢。”
周东想了想,说:“殿下开坛祈福,大师的圣水必会派上用场。那时大师定会平步青云,以后还望大师多多提携啊。”
和尚听了,非常得意。周东趁机又一通溜须拍马后,见和尚已无防范,才装作诚恳地说:“大师能否赐我些圣水呢?也让我沾沾仙气。”
和尚大笑道:“什么圣水,只要不是洋溪湖的水,就都是圣水。”说到这儿,猛地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连忙圆场,“这是因为……贫僧的圣水和洋溪湖水犯冲。这是天机,不可泄露……”
周东连忙点头说:“不敢不敢,天机怎能泄露给我这凡夫俗子?”于是又说了几句客套话后便走了。
第二天,周东又找来几位买过圣水的百姓询问。百姓告诉周东,除了每天要吃斋食素外,就只能喝圣水,不能喝别的水。
周东一拍脑门,暗叫道:明白了,只要不喝受了污染的洋溪湖水,这病自然就会痊愈。看来张正清已经知晓,洗马场污染了洋溪湖水,致使怪病爆发。可他非但不关掉洗马场,反而借机拍殿下的马屁,让殿下开坛祈福,然后偷偷关掉洗马场,怪病自然就好了。同时他又在开坛祈福前,用和尚愚弄百姓,卖“圣水”搜刮民财,真是何其巧妙,但又何其歹毒。
可如何揭露张正清,关掉洗马场呢?上书弹劾?自己根本没有实证。就算殿下下旨彻查,又有哪个官员敢深入调查,这里面都牵扯到殿下了。整整一夜,周东急得都没有合眼。
第二天一大早,周东依然没有想到对策,正焦躁万分,突然听到鸣冤鼓“咚咚咚”响了起来。周东升堂一问,居然是两个酒鬼要周东裁定:究竟是青州的云门酒好,还是杜康酒好。周东气得刚想命衙役把这两家伙撵出去,其中一个酒鬼突然一蹦三尺高地叫道:“青州云门……的酒,是殿下祭天的御酒……”
突然,周东眼前一亮,丢下酒鬼和两班衙役,撒腿跑回书房,写起了奏折……
几天后,李承宗的旨意传来,先责骂了周东的失职,跟着便让周东立刻彻查、关掉洋溪湖的洗马场。原来,周东在奏折中写道:殿下祭天用的御酒,都是用洋溪湖水酿制。但就在几天前,自己偶然发现洋溪湖边开设了几家洗马场,致使洋溪湖水被污染。这是对上天的大不敬,请殿下降罪。
当天,周东手持圣旨关掉了洗马场,然后又上奏请罪:青州城爆发的怪病,经追查是因为百姓饮用了被污染的洋溪湖水。如今已将洗马场的主人抓捕,却供出了张正清和张万三才是洗马场的主人,自己不敢轻易处置,还请李承宗定夺。
没几天,从琴岛传来消息,张正清已经落马,这老小子因为和佛门勾连过深,李承宗早已对他不满了,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李承宗拿下了这个佛门在汉国的代言人……
张正清落马,他的弟弟张万三自然是没有好下场,至于佛门,不好意思,周东奉李承宗的旨意,缉拿了所有参与此事的僧人,并把佛门在这件丑闻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一股脑给捅到了报纸之上,一时间佛门在汉国变成了人人喊打,避之不及的下三滥,这也是当初策划这件事情的和尚们根本就没想到的。
对手主动犯错,李承宗自然是求之不得,他马上开动宣传机器,大力抨击佛门,同时在自己治下进行限佛,佛门一下子在汉国变的臭不可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94章 百花山之战(上)
『点击章节报错』
李二最终还是没有从李承宗这里得到他们李唐想要的东西,也是战场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就更得不到了,最终李二只能带着李承宗特意释放的李元吉等人怏怏的离开了琴岛,汉唐之间的紧张关系,依旧没有缓和的迹象……
李唐没有拿下洛阳,没有实现灭掉王世充,威逼李承宗就范的战略构想,反倒是在虎牢关损兵折将,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在李二回到长安之后,当得知李承宗的态度之后,包括李老头在内的所有人都恨得牙根痒痒,可就是拿李承宗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李秀宁还有李承宗的舅老爷窦威为李承宗说了几句公平话,尤其是李秀宁,她在皇族聚会的时候,直言不讳的说要是自己的大哥当初好好对待裴芝芝,不为了攀附郑家去娶郑观音,哪里有这些麻烦事?李渊李老头还有李建成父子俩听了之后,别看表面上不在乎,但是心里都懊悔的很,尤其是李建成,他这个懊悔啊,要是自己那个叛逆儿子和自己父子齐心,哪里需要自己面对李二的时候老是束手束脚?
至于郑观音更是如坐针毡,原因很简单,当时给李承宗下毒,虽然不是她主使,但是却也与她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原因很简单,下毒之人是受郑家的唆使,若是下毒成功,最大的受益人还是她与她的儿子李承道。
可如今李承宗未死,反而成了天下枭雄,已经成长到了可以和长安分庭抗礼的地步,以她对李承宗的了解,一旦长安兵败,到时候她与她的李承道不会有好下场的,所以郑观音在得知洛阳兵败之后,就始终活在了惶恐不安之中……。
郑观音这样惶恐是有理由的,前不久从老家荥阳传来消息,她的老父郑继伯因为直接策划了对李承宗的下毒,在荥阳被汉军占领之后,直接从家中带走了,据说就算是郑氏的当代族长郑善愿都被汉军的锦衣卫扣留审问过,可谓半点脸面也没给郑家留,所谓的千年世家的脸面,在刀枪面前,全部都化作了乌有……
连郑家的大佬们都奈何不了李承宗,甚至是被李承宗折辱,郑观音想不出来,李承宗有放过自己这个后母的一丁点可能,虽然李建成一再向她保证,李承宗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她下狠手的,但是郑观音却很清楚,李承宗胜利之时,就是自己和李承道身死之时,就算李承宗大度放过他们娘俩,但也肯定有人愿意替李承宗背黑锅,弄死自己……
洛阳之战之后,局势骤然变化,李唐原本进展神速的扩张势头,被同出一源的汉国给硬生生的折断了,东出潼关的时候,是六万精锐的府兵,回来的不到一万五,可谓损失惨重,这一战不仅让王世充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而且更糟糕的是,汉军按照之前和王世充的约定,他们在中原有了立足点,这直接对长安构成了威胁……。
如果说李唐算是损失惨重的话,那么荥阳郑氏和清河崔氏两个五姓七望的大世家因为和李承宗的汉国关系最差,所以他们两家现在连祖地都被占领,李承宗直接派兵拿下了他们两家的坞堡,然后强逼着两家的话事人,把几个当初跳得很高,和李承宗作对的家伙给开除了族籍,别管这是不是李承宗逼迫之下干的,可只要族长和族老会的印章在上面,这份文书就有效,当放逐文书传到长安的时候,包括五姓七望的世家之人,第一次见识到了一个帝王的报复的可怕,这个李承宗真够可以的……
李承宗这边春风得意的时候,作为盟友的王世充却开始不老实了,他这个人不管对什么人都是说好话,但就是没啥用,承诺的基本实现不了,在李唐的威胁减轻了之后,他开始觉得驻扎在洛阳周围的汉军有些碍事了,于是他开始玩弄小动作,使绊子下阴招,试图让汉军自己受不了,乖乖的撤军,自己也还不用背上白眼狼的称号。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在算计李承宗和汉军的时候,人家也在算计他,因为李承宗早就定下了在洛阳战役结束之后,发动宫廷政变,来个李代桃僵,拿下洛阳城的战略构想。
双方都在算计对方,那就要看谁的算计更精明,谁的计策更高,谁的实力更雄厚了,李承宗为了兵不血刃拿下洛阳,他亲自带兵来到了成皋,并邀请王世充前来会盟,王世充思索再三,最后决定前去虎牢会盟。、
老王没想到的是,他带领三千卫兵刚到了训练场,他就发现自己的情况不对。等他反应过来,试图胁制李承宗,哪想到汉军抢先一步就连他王世充也成了汉军的俘虏,主帅都落入了敌手,这的还打个屁啊。
王世充被俘之后,按照李承宗的要求,汉军第五师的师长,独孤修德负责押送王世充去琴岛,在离开洛阳城走到一处叫柳林村的地方之后,独孤修德让队伍停下来,拿出来一份密旨,把王世充骂了个狗血喷头,然后历数了老王的罪恶,说完之后,就要结果王世充的性命。
“独孤将军,朕知道朕是必死之人,但是朕想死的明明白白,你能否如实相告,也好让朕做个明白鬼??”王世充见必死无疑,心里顿时凉透了,他有一些不甘心,但是也毫无办法,嗯,不过他想知道是谁主张要杀自己,汉王殿下明明奋斗赦免了自己,允许自己做寓公了啊,那怎么还要死呢?
“呵呵呵,王世充,也罢,你记不记得独孤机这个名字??”独孤修德冷笑说道,“是不是杀人太多,记不起来了?”
“这……”王世充一下脸就变得煞白,原来这是仇人之子回来为母报仇来了……
“王老贼,你不忠不义寡廉鲜耻……。像你这样的人渣不配苟活于人世……所以你还是死吧……”独孤修德说完,一刀砍死了王世充,一代枭雄就这样落下了历史帷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95章 百花山之战(下)
『点击章节报错』
面前的百花山高有千仞,山峰突起,耸入云端,一条鸡肠似的小道蜿蜒直上顶峰。远远望去,在那陡峭的悬崖上,修筑着一座寨门,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裴行俨沉思片刻,天刚放亮,敌军一定还在睡梦中,机不可失。他对身后大吼一声:“冲!”
军令如山,众汉军战士刀剑出鞘,跟着裴行俨杀上百花山,眼看就要冲到寨门前。
突然,寨上传来阵阵锣鼓声,顷刻之间,抛出许多巨石、滚木,向裴行俨等人迎头砸下。山路窄小,汉军士卒拥挤不堪,无处躲避,不少人被当头击中,扑倒在地,更有的跌落深谷。
裴行俨冲锋在前,胯下战马被砸中双腿,跪倒在地,裴行俨也从马上摔落下来。众人急忙冲到裴行俨跟前,架着他先退下。
裴行俨心说:百花山的敌军的确不可小视。眼下有什么良策攻下百花山呢?
正在裴行俨苦恼之时,耳边传来一阵山歌声,随着歌声,从林中闪出一个樵夫,看年纪四十岁左右。裴行俨命人把樵夫带到跟前来,问他:“你对百花山熟悉吗?”
樵夫老老实实地说:“我一年四季在岭上打柴,对百花山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裴行俨大喜,说:“我们是汉军,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子弟兵,我们要征讨罗艺,老乡,你能不能带个路?”
樵夫显然对汉军是有所了解,他答应了带路,裴行俨大喜,他传令下去,让樵夫带路,转从后山上去。
裴行俨即刻命令手下猛将邓昌,点齐百余名精干汉军,准备上山。
邓昌接令:“请大人放心,您且在岭下稍等,听我在顶峰鸣炮为号,到时两边夹击,大破百花山!”
邓昌带人一路疾驰,不久便来到崖底。邓昌抬头仰望,头顶的峭壁虽然只有数十米高,但是山石光滑平整,难以攀爬,令人望而生畏。
邓昌到底是身经百战,他略作思考,对众汉军大声说:“弟兄们,能否打开前往幽州的道路,胜败在此一举!”说完,抓住崖壁垂下的树藤,抢先登上。
众汉军士卒见了,也纷纷效仿,一会儿工夫,就要到达崖顶了。突然间,崖上传来一阵笑声:“哈哈哈,温军师果然料事如神!”笑声未尽,乱箭倾泻而下,一百多名汉军纷纷中箭坠落崖底。
此时邓昌距崖顶不足一丈,已是气力殆尽。他刚想倾全力纵身跃起,不料从顶上伸下数十杆钩枪,硬生生把他钩上崖顶。随即刀光一闪,可叹邓昌这位猛将,立刻身首异处,倒在血泊之中。
再说裴行俨,他在百花山看约定的时间已过,为何岭上迟迟不见动静?难道邓昌……突然,岭上寨门大开,接着扔出一个红布包裹,滚落到裴行俨跟前。
裴行俨打开一看,只觉血脉贲张,原来包裹里的正是邓昌的首级。他立刻召齐余下汉军,大声高呼:“今天我们誓死踏平百花山,打进幽州城,活捉罗艺,为兄弟们讨还血仇!”说完,他把手中银锤一抡,直指百花山,振臂高喊,“攻!”说完率将士们再次进攻百花山。
岭上的敌军还在负隅顽抗,滚木、巨石铺天盖地滚下。裴行俨抡着双锤,阵前开路,众将士紧持盾牌,前仆后继,伺机放箭,步步推进。
终于,裴行俨等人冲到寨门前。他换上一把铁枪,瞅准位置,枪头刺进两扇寨门中间,双臂向上猛挑,“轰隆”—声巨响,两扇门竟被裴行俨硬生生挑起,紧接着裴行俨双臂—抖,把寨门抛落山谷。
顿时,整个百花山杀声四起。这场恶战,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敌军最终不敌训练有素的汉军,向崖顶节节败退。而裴行俨所率的汉军也是损失大半,伤亡惨重。
此时裴行俨正杀得兴起,他见众敌军拥着一位虬眉壮汉,估计这就是百花山匪首薛万彻,便操起铁枪,冲向敌军,高声喝道:“休走,还不束手就擒!”
虬眉壮汉正是薛万彻,刚才他不幸被射中右臂,箭头早已贯穿整个胳膊,血流如注。他听到裴行俨的呼喝,朗声回道:“我薛万彻宁可拼死一战,也决不束手投降!”
裴行俨觉得对方在暗讽自己是降将,心头火起,挺枪就刺。
几个回合过后,裴行俨暗暗吃惊:薛万彻虽然身负箭伤,但手中铜棍依然舞得虎虎生风。裴行俨不敢小觑,施展自己的祖传枪法,不料竟如泥牛入海,一招一式被化解得干干净净。
转眼间,裴行俨和薛万彻已过了十余招,裴行俨处于下风。裴行俨眼珠一转,故意卖个破绽,大铁枪枪尖拖地,扭头转身向左侧逃去。薛万彻箭伤在身,也想速战速决,见裴行俨落荒而逃,他岂肯放过,强忍疼痛,跃身追出。
眨眼间,薛万彻和裴行俨已相距不到五尺,薛万彻立定身躯,气贯丹田,铜棍挟着风声,朝裴行俨头顶狠狠砸下。就在薛万彻挥出铁棍之时,裴行俨疾速转身,抖动手中的大铁枪,对准薛万彻咽喉刺去。
高手对决,只在瞬间。薛万彻因为右臂中箭,刚才又激战多时,气力几乎消耗殆尽,他只觉面前寒光一闪,冷气扑鼻,不由向后疾退数步。但是,为时已晚!
只听“噗”的一声闷响,裴行俨的枪头,正中薛万彻的咽喉,枪尖贯穿脖颈,薛万彻当场毙命。
就在裴行俨刺中薛万彻之际,薛万彻的铜棍也朝裴行俨兜头罩下。裴行俨慌忙中来不及拔出铁枪,只是把头一偏,想避开铜棍,但也太迟了。他的右臂被铜棍齐肩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