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味都市探险路-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郝东一边傻乐一边摇头:“没啥,不过能人真是能人。”
戚绝点头:“这人神出鬼没,全世界的跑。要不是我走之前Argo给了我确切消息,我甚至都不知道他到这里来了。”
郝东觉得更惊讶了:“这么厉害?!”
戚绝难得八卦:“也有人谣传他是福布斯排行前几位的大佬之一,不过为人古怪,喜欢做出格的事情。”
因为全球都有产业,所以才会全球跑,这听起来倒确实更符合正常人能接受的情况。而且如果是大佬的话,资源人脉都充足,做些什么不容易做到的事似乎也就不难想象了。
不过郝东还是直觉里头有什么不对,就是到底是什么不对他说不出来。
等他们到了奶场,郝东就明白那是什么感觉了。
俩人拎着两个大桶才出现在奶场门口,就被七八个壮汉围了起来。
奶场规模看起来不是很大,估计这就是所有壮劳力都出来了。
联想到刚才能人的样子,郝东突然明白过来,这两桶奶大概都是顺来的。
奶场是当地人开的,要不是戚绝把全身的气势都放了出来,只怕他们这会儿早就已经被揍成了猪头。
但就算戚绝暂时能镇得住,人群也有些耐不住,郝东注意到几个年轻的已经把短刀拔了出来。
即便是普通小水果刀捅到人身上都能要人命,别说这些人手里是地道的新疆刀。
郝东曾经见过正品的英吉沙,六十公分长的刀,不说其它,仅仅只是打磨的功夫就已经让成品冷冽逼人。
这里的刀制作工艺不会考虑安全性,只会考虑最大的实用杀伤性,刀背上的血槽是真正饮血的。
郝东心里一阵阵发毛,都说藏民彪悍,其实和战斗民族俄罗斯毗邻的新疆人民也是不遑多让的。
一个民族有多热情好客,就有多热血;对待朋友有多真诚,对待敌人就有多严酷。
他们提着被偷的奶桶找上门,绝对不会被划分到朋友那类。
还好这些人还是相当理智的,虽然脸上都很愤怒,但发现郝东他们确实不懂维吾尔语,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两方僵持了一会儿,从里头走出来个高大的男人,典型的维吾尔族人外表,但身材看起来似乎又有俄罗斯血统。
他身边跟着个女孩子,长的很甜,身材十分傲人,似乎是翻译,走到跟前先跟戚绝打招呼:“你们偷了我们奶场的奶。”
郝东终于也跟戚绝一样面无表情了,这女孩子长的这么可爱,怎么开口就这么讨人嫌。
戚绝摇头:“不是,我们只是送桶回来。”
高大的男人皱了皱眉,对女孩子说了句什么,女孩子很骄傲的对着戚绝一台下巴:“证据。”
郝东觉得自己也要跟着皱眉头了,同时又觉得那个能人看起来是个很神秘的人,好像确实是个厉害的家伙,可不会实际上就是个到处混饭吃有偷窃癖的乞丐吧?
不过这人的消息是二狗给的,二狗虽然经常性各种不靠谱,但在事关他们逃跑的问题上,他相信二狗应该还是不会开玩笑随便乱来。
所以……这个还奶桶事件就是能人的考验?还得掉能回去就能拿到车,还不掉被揍个半死就直接去医院,那两万也就白送了?
要真是这样,那未免也太坑了啊!
………………………………
147。 没吃过马肉还能没见过马跑?
郝东在心里暗暗叫苦,戚绝倒是十分镇定,眼都不眨就把能人卖了:“我可以带你们去找让我们送桶过来的人。”
女孩子把他的话翻译过去,一群人互相看了看,最后都看向了那个领头的高大男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受戚绝的影响,原本脸上表情还挺丰富的男人这会儿也面无表情起来,思考了一会儿才勉强答应:“走。”
这个走字他倒是说的还挺准,显然也不是全然不懂汉语。不过依然让人专门给他翻译,看来也不是个纯粹的牛奶黑加工点工头这么简单。
当然这些就不是郝东他们要管的事儿了,男人让他们前头带路,之前围着他们的人手分了一半出来监视着他们。
这点监视在戚绝眼里等同于无,但是他本来也没打算逃跑,干脆表现的十分配合,一路领着他们直直的杀到了能人之前待着的地方。
郝东他们这一去一回,再加上和奶场的人交涉,也就花掉了半个多而已。结果等他们回来,那地方已经人去楼空。
地上那能人之前睡的破毯子还在,不过看得出也就是毯子还在而已了,周围的东西该拿走的一样没落下。
毯子上则有一块婴儿脑袋大的石头,压着什么东西。
那姑娘走在前头,率先上去把压着的东西翻出来。发现是一把车钥匙,还有一张小纸条。
她扫了一眼纸条上的句子,神情古怪的看了戚绝一眼,和那头领说了两句,就把纸条递给戚绝,还有那把车钥匙。
纸条上写了什么郝东暂时看不到,但车钥匙他看的很清楚。没想到这人看起来邋里邋遢的跟叫花子一样,结果真的能随便要就立刻弄来一辆车!
戚绝对此淡定的多,只不过纸条上的字眼儿还是让他的嘴角狠狠抽了一下。
郝东探头去看,只见上面写着三行十一个字:我走了。钥匙给你。奶钱你付。
两个奶桶提在手里感觉不大,实际上也有十升一个。奶都是早上才新鲜采下来的纯鲜奶,完全没经过任何加工的天然奶。
最后两桶赔掉了戚绝整整五百大洋。
虽然这是笔冤枉钱,但在看到车子之后总算他们感觉稍微好了一些。
当然这不是说车子就有多好,事实上单从外表看那就是一破旧小面包车,难为它居然还能上牌的那种。
但是戚绝上手一发动就知道它难看的仅仅只是外表。
如今他要跑路,车子自然越不起眼儿越好。这种小破面包外表正是到处都有,随时会停下来载客运营的黑面的典范。
但车子的性能绝对不比之前二狗弄来的路虎差,而且发动机也不知道是换了芯儿还是做了静音处理,一点也不闹人。
油箱都是慢的,最后一排座位拆了,放了两大包物资,一包里头是码得整整齐齐四个大油桶。基本上,未来两天里头就算全速前进也应该不需要再找加油站了。
戚绝跟郝东招呼一声,立刻就上路。
这车简直是逃跑利器,自然就要抓紧时间利用。否则等到戚承那头有察觉再追来,那就白白浪费了那两万零五百的效果了。
戚绝这一路开出去也没有做什么计划,基本上就是看哪条路顺眼就走哪条路,大致方向则是一路向东南。
乌鲁木齐出来一直往东南就是吐鲁番盆地,如今七月初的时间正是各种瓜果最丰富的季节,他有心带郝东过去转转。
这个安排郝东绝对没有异议。
先去吐鲁番吃好吃的,然后一路往东去看莫高窟,领略完古代艺术,再继续往东去大草原。这听起来真是再美好不过,如果后没没个戚承追着的话,就更完美了!
戚绝在前头开车,郝东一个人在后座无聊,就去翻另外那个物资包。
这个没有汽油桶那个大,但体积也不小,能顶郝东半个了。
翻开来郝东才明白为什么这么大,这感情竟然是个野营包。
里头有两套轻型的睡袋,一包野外生存的必备工具,一个紧急救护医疗包,余下的则是很多罐头和饼干泡面之类的。
郝东鼻子尖,就闻着这里头应该还有什么好东西特别香,把包里的东西扒开一点,才翻出来压在底下的一个大包。
这看起来倒像是自己做的什么肉自己抽的真空,塑料袋外头沾染了酱汁的味道,虽然外面又包了牛皮纸,但丝毫也挡不住那股子浓郁的肉香味。
不过郝东觉得奇怪,这种肉香他有些陌生,一时间竟然想不起那应该是什么肉。
戚绝一直从后视镜里观察着郝东的举动,这会儿看他拿着一包什么在努力的闻,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怎么了?”
反正出城之后公路上十分的空,又都是新修路,基本不用太担心路况的问题。郝东干脆把那一包肉递到戚绝鼻子底下:“你闻的出来这是什么肉吗?”
戚绝明显比郝东接触的东西多,对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了解的也多。这一包肉虽然酱的很透,但是那股子特殊的香味他还是一下子就闻出来了:“这是马肉。”
“哎?!”
郝东意外了。
“马不是游牧民族的好朋友吗?怎么他们真吃啊……”
他以前也不是没接触过马肉做的菜,但是那实在不算是太常见的食材,久而久之,除非提前告诉他,否则他还真认不出来。
而且他一直看小说电影里都会提到马的重要性,不少还会专门提到这种这么重要的工具,就跟耕牛似的,是没人舍得杀来吃的。
今天居然给他见识到了这么大一块酱透了的马肉,实在很新鲜。
戚绝觉得今天自己的心情好像特别好,嘴角一直控制不住的向上弯:
“小马和青壮年马一般也不会杀,因为用途很多。马肉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马,养着费手脚还浪费粮食,卖又卖不出钱,就干脆杀了吃肉。”
其实在以前老马也不会杀,所谓老马识途,在草原上流浪的牧民们对老马的经验也是十分依赖的。
而且能养到老的马通常不是种马就是意义非凡,养了那么久总会有感情,也不舍的就这么杀了吃肉。
不过现在牧民也基本都定居了,马匹养殖也和其它一样成为了专门的产业。
有时候为了饲养出一匹适用的赛马,前期要淘汰掉的更是不知其数。这么庞大的养殖基数,自然也就导致了剩余物资过于丰富。
本来牧民就有吃马肉的方法和习惯,如今也就被充分的开发了出来。
并且随着年轻马匹和小马的加入,如今马肉的口感也比以前好了许多倍。
再加上马肉本身就有一种很特殊的香味,经过仔细处理熏烤之后,会比一般的肉类更有“烧烤”的味道。
这种碳炙的香味从来就有无数老饕为之疯狂,所以近年来这也成了一种很热门的肉食。
不过在这里一般都是马肉干,酱卤的多是南方广西一带的吃法,不知道为什么这包里会是这么一大包酱马肉。
………………………………
148。 马肉味,不能脆
戚绝注意到郝东盯着这包马肉眼珠子都不动了,以为他馋,向他推荐:“你可以拆来尝尝看,喜欢吃就留下,不喜欢吃回头丢了就好。”
郝东脑子里想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他想的是马肉纳仁。
维族地区有道美食在全国都家喻户晓,几乎没人不知道,那就是手抓羊肉饭。但知道纳仁的人就少了,其实这个和手抓饭异曲同工,是种手抓面。
虽然不认识马肉,但好歹食谱脑子里还是有的。确认了食材种类,做法自然会想起来,这其中马肉纳仁算是马肉吃法里最简单实用的一种。
不过要做这个,明显靠车上的野营设备是不行的。郝东叹了口气,把那一大包肉又放了回去。
戚绝觉得奇怪:“怎么不吃了?”
郝东很老实:“想做的眼下没条件。”
戚绝好奇:“你需要什么?”
郝东一样样罗列:“面粉,洋葱,姜,盐,水,一个面案,菜刀,锅子和灶头,还有一套碗。”
戚绝想了想,继续问:“多大的锅子和碗?多大的面案?”
又想想也不对,干脆直接让郝东全部估算一下:“你看要的东西,每种要多少,什么要求,都写了给我。”
能人给他们准备的物资包考虑的还是很周到的,里头地图和纸笔都有。郝东把需要的内容详详细细的写了下来,递给戚绝后忍不住问:“你是要去买吗?”
他们这会儿已经离开乌鲁木齐不少距离了,周围已经没了成规模的居民聚居区。就算要买,以郝东的眼力还完全看不出来哪里可以买得到。
戚绝接过纸条看了一眼踹好,也不给郝东解释,只是继续往外开。顺便还摸出了自己的手机:“无聊的话玩会儿游戏,不过别上网,回头弄好了ip跟踪过滤再上。”
郝东也没接,直接跟那物资包里翻出一个平板:“你看,这里有个没被咬过的苹果,应该也能玩会儿了。”
戚绝定睛一看,果然那平板背后也有个苹果标志,不过上面没缺口。
山寨平板性能还不错,预装app不少,郝东这个玩会儿那个玩会儿,等他再抬头的时候车子已经跑上了草原。
郝东今天一大早被戚承带来这里,结果中午就被戚绝救了出来,连乌鲁木齐长什么样都没看清。
这会儿时间也不过晚上七八点,太阳还高高的挂在半空里,草原上金澄澄的一片,散落着的点点牛羊正被牧人们往各家帐篷附近赶。
这幅景象让郝东心旷神怡。
说来之前几天其实也没少看这种场景,不过那时候自己是被人绑架的肉票,自然什么也顾不上。每天被盯着日出就赶路,日落才休息,标准心神俱疲。
但如今明显不一样,这种轻松让他很自然的就有了看风景的心情。
看了一会儿之后,他发现戚绝把车停下来了。
不知道戚绝这是打算干嘛,郝东好奇的看向驾驶座,然后就看到戚绝下了车。
他想跟着下车,结果戚绝绕到了后座门边:“你别下来,我去买你要的东西。”
郝东不明所以,不过出于对戚绝的绝对信任,还是停下了下车的动作。
只是人是没跟着,但他对戚绝要怎么去买他要的东西这件事十分好奇,眼珠子就一直盯着。
郝东如今动态视力比以往明显好上许多,这其中最基础的一条就是他的裸眼视力也不知怎的比以往好了。
戚绝向着一户牧民帐篷走去,郝东一路盯着他看,意外发现虽然戚绝走出去了得有白来米,但他脸上的神情就算是细微的变化自己也还能看得清。
戚绝去的方向虽然是一户人家,但帐篷却有好几个,互相连成了片,显然是到这里驻扎了一阵子了。
这样的人家东西往往备的比较充足,更容易买到他们需要的。所以戚绝一路开过来到这里才停,就是在找这样比较大的人家。
郝东离得远,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但是能看得明白小戚爷好像和对方沟通不成问题。
到这时候他才突然意识到,莫非戚绝其实是会维语的?之前在奶场哪儿,他是纯粹假装听不懂?
还是他们运气特别好,遇到的这家那老太太普通话特别好?
那家显然青壮年都还在草原上干活儿,家里帐篷这里就留了一个老太和两个小姑娘。小姑娘看到戚绝走过去早就闪到了帐篷里,隔着门偷看,就留下老太太一个人应付这个外来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郝东在一块儿,戚绝从开车的时候起,头上常年戴着的鸭舌帽就被他取了下来。这会儿去买东西,也依然没戴上。
然后郝东就充分见证了一张好面孔是多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老太明明一开始还满脸戒备,等戚绝微微勾起嘴角跟她报自己需求的时候,她已经用一副看亲孙子的慈祥表情看着戚绝了。
郝东忍不住默默吐槽,这绝对是色诱吧?!对象还是个老太太!小戚爷真的是越来越没下限了,到底跟谁学的!
不过就算戚绝都色诱了,也没能马上把需要的东西都买到。
这里男权观念还是比较重的,虽然老太太是家里年纪最大的那个,但也没有随意买卖家里财产的决定权。最后还是等大儿子回来了,才正经跟戚绝谈到底要买些什么。
这么一耽搁,等戚绝回到车上时间又过去了将近一个钟头。
戚绝把东西都堆在后座,直接进驾驶室,继续发动车往前开。
这一片眼下是这一家的地方,当地人对外来人口还是很警惕的,他们也好歹是在跑路,还不如往前多跑跑,找个人少相对更安全的地方。
反正茫茫草原,最不缺的就是地儿。
又往前开了几公里,眼看着遥遥的地平线上隐约有山峦的曲线出现,戚绝对照了下地图,确认再往前走就该顺着山路往下。于是原地停下来,安营扎寨。
其实那物资包说大,但里头东西多,他们又有车,所以能人也没给他们准备“营”。里面就俩睡袋,取出来放在车上就是“安营”了。
这事儿费不了手脚,戚绝回头又帮郝东架锅。
他买到的是一个简易桌子,可以充当面案以及料理台;锅子灶头则是一套酒精灶,就和当初赵政的队伍带下地心湖的那种差不多。
不过这个可以烧酒精块也能烧炭,他们的染料就是一箱子木炭。
要做马肉纳仁,熬马肉这步很关键,因为是要取那汤煮面条的。
郝东他们有的马肉已经是成品,于是注定今天的马肉纳仁会是酱味儿的了。
开始做之前郝东先尝了一点那肉,发现风味确实十分独特。
酱的地道醇厚不说,单就是马肉自己的那个味道也很奇妙。
这包肉处理的不错,本身马的肉煮的时候会有恶臭散发出来,处理不好有残留就会十分影响口感,但是这一包显然没这个问题。
郝东就觉得甫一入口,就有一股子浓厚的香味在嘴里散开。这种香味果然就如同烧烤的那种形容不出的气味一样,直直的撞进鼻腔里,立刻就把人的馋虫给勾引了起来。
郝东仔细品味,那肉质厚实劲道,里头的调味料能尝出七七八八来,比如五香粉和辣椒什么的肯定有。但是具体的酱汁是什么配方却有些品不出来,感情这说不定还是谁家的秘制。
郝东中午吃的是郭管家给他准备的简单饭菜,这会儿早饿了。这香喷喷的肉一旦咬了第一口就没办法停下来,最后啃掉了十多片,不再觉得饥火烧心了才勉强停住。
………………………………
149。 吃货的日子简单又美好
戚绝原本感觉还好,但是吃东西这种事儿最容易互相影响,郝东在那里啃的香,最后他也馋了,也吃了不少。
好在那一包分量十足,不然一会儿郝东就可以省点儿手脚,不用费那功夫弄纳仁了。
所谓纳仁,其实就是一种宽面条。
不过如果和汉族人的宽面条来比的话,那或许应该叫面带子。
做起来不会太复杂,但是对于厨师白案的基本功考验还是很见颜色的。那团面揉的好不好,直接就会影响到成品是纳仁还是面疙瘩汤。
郝东技术上没问题,但人总归折腾了这么多天,力气初时还够用,渐渐就有些力不从心。但面团又不能丢着,最后只能征用壮劳力,让戚绝来帮忙。
揉面只要力气用到家就没问题,这点事戚绝自然可以胜任,不多久一个光滑劲道的大面团就出现在了桌子上。
不过得到这样的面团也是有代价的,简易桌子吃不住戚绝用的力,桌腿都断了,只能临时找平整的大石头来垫着。
戚绝揉面的时候,郝东在一旁煮马肉。
因为是已经做好的成品,其实等于是下锅滚一下而已,目的是得到马肉汤。
果然不出郝东所料,那肉酱的很透,即便下锅煮,味道也依然很鲜美。只不过就是白汤变红汤,这点比较有郝氏特色。
反正对于郝东来说创新也是厨艺里重要的一环,怎么做其实无所谓,只要结果出来味道够鲜美,那就是好做法。
戚绝揉好面团,饧了一会儿。郝东把马肉汤锅开小火煨着,把面团擀开成一大片。刷上油,覆上遮盖物以免面团发干,继续饧。
醒面是个需要耐心的过程,开始做的时候太阳还在西边挂着,等面团准备妥当,太阳已经消失在地平线后头,只剩下了天边最后一点光芒。
小面包的供电系统准备有外接插头,要拉电灯很方便。反正能人在给他们的行李里也准备好了一包灯泡,戚绝取出一个拉上,莫名野营的感觉就出来了。
面终于饧好,郝东把马肉取出再切小,汤继续熬着;面碗里则提前先放好切好的洋葱丝。
说来这里的饮食风俗,不要以为西域就全是花椒大料,这里吃的最多的其实是洋葱,什么里头都要放,连做馕都要放。
可也许是和这里的水土有关,放了洋葱颗粒的本地食物确实味道十分醇厚正宗。
现在郝东做纳仁,自然也要按照这里的习惯来。
洋葱铺好碗底,他这才正式动手。
之前擀好的面饼其实已经是薄薄的一层,用刀把它切成数条二指宽的条子。
条子直接用手给按一下,把原本的厚度按的更薄一些。同时手指的印子也留在了面条上,等回头煮出来,就是天然的波浪纹,又实用又好看。
面条子现在还不能下锅煮,因为还太厚。这时候就是最考验厨师技术的一步了,和拉面一样,这些面条子需要再被抻到正常的长度。
一根面条少说也得要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