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食之神-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煲仔好了没有?”铁锅从火上移开,放置在案板上,刘芒喊道。
“来啦!来啦!”一个打杂的厨师马上用金属托盘,托着几个烧好的煲仔走了过来。
煲仔也是粤菜中常用一种厨具,和砂锅有一些不同,那就是它的锅沿要深一点,更适合用来装汤汁稍微多一点的菜品。
将做好的鱼头装入煲仔中,马上盖上盖子,刘芒接着取过一瓶粤地特产的双蒸酒,沿着煲仔的盖子淋了一圈。
“轰!”双蒸酒一接触烧得发红的煲仔,立刻燃烧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激活煲仔中鱼头的鲜味,并彻底去除它的腥气。
“来来来……姜葱鱼头煲!”厨师将煲仔端到桌上,一把揭开盖子。
“哇!”大厅里几桌的开平老乡会的人,立刻齐齐爆发出一阵惊呼。
煲仔中的鱼头在灯光的照耀下油光透亮,在余温的作用下,鱼头还在煲仔中微微颤抖,一股股浓香扑鼻而来。
金黄的鱼头,青翠的香菜、白色的葱段、浓稠的酱汁……所有的美好,都在这小小的煲仔中融为一体。
“别客气,大家都动筷子哈!刘芒师傅是今年中国的厨神,他做的菜可不是随便都能尝到的!”孔瑞明招呼道。
“厨神?难怪这么美味!”一个华裔老广恍若大悟,马上拿起筷子夹上一块鱼头送到嘴边。
“我丢他个老母嗨!”一口咬下,华裔老广大骂起来:“我真系扑街啦!家乡有那么好吃的菜,干嘛非要跑到美国来啃面包?痴线啊!”
鱼头经过热油的烹炸,骨头已经变得酥脆无比,经过沾染干淀粉再炸后,鱼头里面如同果冻一般的胶原物质,又被牢牢锁住,咬开骨头轻轻一吸,那股鲜美直让人的舌根都在发颤。
葱姜的味道被芡汁激发出来,渗透进鱼头中,而最后滴入的双蒸酒则在除去鱼头腥气的同时,还带上了一丝诱人的酒香。
这股酒香若隐若现,在人的鼻端轻轻缭绕,勾起了人心头的那一只馋虫。
“后悔有什么用?”另一个人夹起一块鱼头,眼睛一撇:“又没人逼你,自己选的路,怪得了谁?”
同样将鱼头送入嘴中,先吸干净里面的鱼脑髓,然后‘咔嚓,咔嚓’连带着骨头一起嚼碎吞下,这个人说话的声音都哽塞了:“这才是真正的粤菜!这才是家乡的味道,那些华人街的香蕉人厨子们,做的是什么狗屁哦!”
“菜又来啰。”两个打杂的厨师一人端着一道菜放到桌子上。
这两道菜是林萧和刘芒俩人分别做的,一道是‘菜心蚝油炒牛肉’,一道是‘水晶玻璃咕噜肉’,都是典型的粤菜。
牛肉切成半指粗,婴儿巴掌般大小,事先用到刀背轻轻捶打过,并用苏打粉、盐、蛋清、淀粉进行事先的腌制,再进行放入锅中过热油。。
芥蓝则只取一颗中心最嫩的一截,用倒入冷油的开水事先焯过水,再加入蒜片、草菇和过了油的牛肉一起翻炒,最后放蚝油、盐、生抽调味起锅。
菜心爽脆,牛肉嫩滑,配在一起,真是一顶一的好滋味。
‘菜心蚝油炒牛肉’的味道,这才让大家猛然间想起来,平时看似有些吊儿郎当、玩世不恭的林萧,曾经可是厨神大赛的两连冠。
‘水晶菠萝咕噜肉’就更不用说了,一直是刘芒的拿手好菜。当咬开水晶般晶莹剔透的糖壳,里面鲜红如岩浆的酱汁从里面渗出时,简直时间都在这一刻定格。
“好吃!美味!”一开始还有人大声夸赞,到后来都没人说话了,四周只传来一片筷子扒拉饭碗和吞咽食物的声音。
“这位师傅,你们现在还招人吗?”一位华人问道。
“不招。”夹起一块咕噜肉正准备往嘴里送的孔瑞明一愣。
“真不招啊?就不需要有人跑腿?维持场内的秩序吗?”
“这个倒需要。”
“你看我行不行?不要薪水,跟着你们吃口饭就行了。”
“对啊!对啊!每天能跟着你们吃饭就行了!”不少人附和起来。
“好吧,那就麻烦你们了。”孔瑞明点点头,同意了。
从纽约和洛杉矶跟过来的志愿者并不多,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忙,能有人帮忙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仔鸡经过半个小时的腌制,终于可以入锅过烹制了。
盐焗——也是中国菜肴中独特的一种技法,它是将食材置于放满盐粒的铁锅或者砂锅内,再用火加热盐粒,通过盐粒的保温性,来使食材熟透。
这种方法不同于蒸,因为不需要加水,但又不同于烤,因为火焰根本不会接触到食材。
先取了一个深口的砂锅,然后将颗粒比较粗的海盐倒至砂锅的一半,接着将腌制好的鸡放入进去,再倒入海盐直到将整只鸡淹没。
一般厨师做这道盐焗鸡的时候,是要将鸡用厨房纸巾包裹起来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鸡的颜色更黄亮,也能防止鸡肉过咸。
但刘芒认为这完全没有必要,他所用的海盐是未经加工的大颗粒盐,并且在制作前事先将盐炒过了,这样一来盐粒中就不含多余的水分,自然也不会将过多的盐味分子渗透进鸡肉中。
至于盐焗鸡的色泽?那关乎厨师对火候的把握和做菜的经验,跟包不包纸巾没有半毛钱关系。
准备好的盐焗鸡放到灶台,盖上盖子先开大火,待耳朵能听见砂锅中传来‘哔哩哔哩’清晰的炸裂声后,立刻转为中火。
盐粒隔绝了空气,通过加热后又收干了鸡肉里面多余的水分,让这只鸡的美味在砂锅中慢慢的酝酿,静静等待揭开盖子的那一刻。
将盐焗鸡准备好,蒸笼中的‘豉汁蒸排骨’也到了火候。
刘芒将蒸笼揭开,抓起一把切碎的小葱,每份排骨中撒上几粒。
“刘芒,你们还没做完吗?菜都要吃完啦。”李若男喊道。
“不急,你们先吃,我还有两道菜没做好。”刘芒回了一声,将蒸笼中的‘豉汁蒸排骨’端到桌上。
热气蒸腾间,豉汁特殊的气味扑鼻而来,让这群老广们哈喇子流了一地。
姜方平轻轻夹起一块,先送到眼前看了看,绛红色的排骨上沾着红色的椒粒、青色的葱花和黑色的豆豉碎,简单的颜色搭配却吸引着人的目光,让人无法自拔。
“嘶!”先是一吮,吮干净排骨上面的酱汁,再接着一咬,将骨头上的肉咬下来,咀嚼了两下,最后再‘啪’的一声吐出骨头。
整套程序做下来,口腔中已经被豉汁的咸甜、排骨肉质的丰腴所填满,姜方平忍不住大赞一声:“真是好好吃!骨头都系有味啦!”
“好吃您就多吃点。”刘芒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接着去做其它的菜。”
此时,砂锅中盐粒的炸裂声已经平息下来,取而代之的从砂锅盖子上的出气孔冒出的白色热气。
刘芒知道,这是盐粒经过火焰的加热,正在收干鸡肉的水分。
用手将冒出的白气往鼻端扇了扇,深深嗅了一口,刘芒点点头,将灶台上火焰扭到最小火。
盐焗鸡的发明,应该全部归功于客家人。据说在南迁过程中,客家人搬迁到一个地方,经常受异族侵扰,难以安居,被迫又搬迁到另一个地方。在居住过程中,每家每户均饲养家禽、家畜。在“逃亡”、迁徙过程中,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杀,放入盐包中,以便贮存、携带。
到搬迁地后,这些贮存、携带的原料可以缓解原料的匮乏,又可滋补身体。盐焗鸡就是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运用智慧制作,并闻名于世的菜肴。
开始的盐焗鸡只是将宰杀好的鸡放入盐粒中保存,要吃的时候拿出来蒸熟,只到近代才由一位客家厨师,发明现在这种做法,并风靡整个粤地。
“老刘,我的几道菜做完了,你还差几道?”林萧在灶台边喊道。
“你先去吃吧,我这道盐焗鸡马上就好。”刘芒回了句,然后从案板上取过几个干净的盘子。
再次等了五分钟的样子,待到气孔中的白气不再冒出后,刘芒将灶台的火焰关掉,然后一把揭开盖子。
除了冒着丝丝热气外,沙煲中的盐粒好像和刚放下去的时候没什么两样,更没有任何的香气散出。
但刘芒心里很清楚,美味埋藏于盐粒下,就等着自己去挖掘呢。
戴上一双石棉手套,轻轻拨开表层的盐粒,然后将里面的仔鸡掏了出来。
就像淘金人历经辛苦的劳动,发现了埋藏于沙子中的黄金。此刻,这只盐焗鸡的表皮也呈现出犹如黄金一般的颜色。
这种颜色没有黄金那么耀眼,却闪烁着一层夺目的油光,令人挪不开眼睛。
盐焗鸡吃的方法分两种,一种是用刀斩,另一种则是用手直接撕扯成块。
刘芒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第二种方法来自客家人的传统。用手撕的话,能尽量不破坏鸡肉的纤维,让吃到嘴中的鸡肉口感更加爽滑。
“来!来!来!最后一道‘砂锅盐焗鸡’也好了。”当刘芒将撕扯好的鸡肉一端上桌,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站起身来。
“哇!好靓啊!”
撕扯的鸡肉并没有特定的形状,全靠黄嫩的鸡皮和嫩嫩的肉质来吸引眼球。
姜方平迫不及待的伸出筷子,夹了一块鸡肉送入嘴中,一脸的陶醉:“嗯……嗯……”
入口的鸡肉紧致而富有弹性,因为并没有放入过多佐料的缘故,鸡肉保持了它的原味,盐粒经过加热,把隐藏在鸡肉深处的浓郁鲜美,全给激发出来了。
并且,鸡肉的咸度刚刚好,就算没有包上纸巾,盐分也没有过多渗透进去,反而让鸡肉的口感更加的鲜美。
“真系……好食到无得顶啊!”
………………………………
第四百七十七章 宜宾燃面(两章合一)
“粑粑,是这里吗?”一个黑发黑瞳,扎着两只羊角辫,发辫上系着鲜艳蝴蝶结,大概五六岁大的小萝莉咬着手指,抬头望向旁边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
“是啊!等会就有好吃的啰!”男人往大厅里一望,接着就犯起了难:“呃我们好像已经来晚了呢。”
现在已经是下午六点多,已经到了美食节关门的时间,大部分的食客都在往外走,而大厅的厨师们也已经在收拾摊位了。
“你好,现在还有东西吃吗?”男人走到一个摊位前,朝一个正在清洗蒸笼的厨师问道。
“不好意思,先生。今天我们已经要关门了,请明天再来吧。”
“那有没有剩下的食物,给我们带回去吃?”男人又问道。
“也没有,全卖完了。”厨师指了指空空如也的蒸笼:“要不你去别的摊位上看看?”
“好吧。”男人有些无奈,拉着小萝莉的手,将她带到另一个卖蒸饺的地方。
“请问,你们的食物都卖完了吗?”
“是啊,已经卖完了。”回话的是那个苏州来的女面点师——丁香。
“那能不能临时制作一点给我们吃呢?我和我女儿开了很久的车,才赶到这的。”
“临时制作啊?”丁香有些为难:“我们这个饺子的面皮和馅料都是提前准备的,非常耗费功夫,一时半会肯定做不出来。”
“那别的摊位还有吗?”男人有些不死心,接着询问道。
“应该是没有了,就算是有剩下的,为了保证食物的新鲜,到这个点我们也处理掉了。”丁香回道。
“这样啊!”男人一脸的失望,蹲下身捏了捏小萝莉的脸蛋:“乖宝,你看——今天的食物都卖完了,我们明天再来好吗?爸爸保证,明天肯定会早点过来,绝不会再迟到了。”
“好吧。”小萝莉嘟起嘴,非常不情愿的回道。
“等等,先生。你们是从中国来美国旅游的吗?”男人拉着小萝莉刚走出几步,后面的丁香叫住了他们。
“不是。”男人摇摇头:“我们已经在美国定居了,我的女儿出生后,从没吃过传统的中国食物,所以我今天特意带她来看看,没想到路上耽误了点时间,迟到了。”
“这样啊”丁香从摊位后走了出来,弯下腰:“等姐姐一下好吗?说不定会有惊喜哦!”
“好的。”小萝莉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丁香回来了。一起来的,还有刘芒和李若男。
“小朋友,今天我们的东西卖完了噢。”李若男摸了摸夭夭的头:“不过你们愿意等一下的话,这位大哥哥可以做给你们吃的。”
“粑粑,我们再等一会好不好?”夭夭拉着男人的袖子,哀求道。
“可是再等的话,我们回去就很晚了啊。”男人抬腕,看了看手表,有些踌躇道。
“你们想吃什么东西?”一旁的刘芒问道。
“您是?”
“哦,我叫刘芒,是举办这次美食节的负责人。”刘芒伸出手,说道。
“刘芒师傅你好!我叫陶跃华,这是我的女儿陶夭夭。”
“陶夭夭?”李若男眼睛一亮,轻笑起来:“这个名字不错啊,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名字是我妈妈取的。”小萝莉一脸骄傲。
“刘芒师傅,我女儿是在美国出生,从小吃面包长大的,所以我想让她尝尝正宗中国食物的味道。”陶跃华说道。
“没问题,你们想吃什么?”刘芒再次询问道。
“什么都可以吗?”
“当然都可以了。”
“那我想吃燃面。”
“燃面,你是指蜀地宜宾的那种燃面?”
“刘芒师傅,你知道?”
“当然知道了。”刘芒点点头:“燃面油重无水,点火即燃,先生你是蜀地人?”
“嗯,我在蜀地出生,美国上的大学,毕业后就留在这工作,已经十多年了。”
“燃面我倒是会做,只是你女儿吃得惯吗?”
燃面油多,所以味道很重,从来没接触过的人,很难吃得惯,更别说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小孩了。
“没关系,我就是想让她记住家乡的味道。”陶跃华神情有些伤感。
“好吧,请稍等一会,马上就好。”
“小妹妹,跟姐姐走,姐姐带你去好吃的。”李若男看着眼前粉雕玉琢的人儿,越来越喜欢,忍不住拉着她的手,跟着刘芒往里走去。
刘芒来到做面的案板前,取了一点面粉倒在案板上,然后从中扒出一个坑,将适量的水到进去。
“你想吃素的还是荤的?”刘芒一边用手搅动着桌上的面粉,一边问道。
宜宾燃面又分两种,一种为荤,一种为素。素的只加入佐料好红油,而荤的则会加入炒制好的猪肉碎。
“荤的。”陶跃华回道。
正宗的宜宾燃面所用的面条是碱面,所以刘芒又取了一点小苏打,加入案板上的面粉中。
经过搅拌后,面粉成为粗屑颗粒状的一团,样子看来不像好面团的面团,倒有点像是棉絮。
“嘭!嘭!嘭!”刘芒将棉絮状的面团搓成一块,使劲摔打起来。
碱面和其它做面条的面团不同,在加入苏打粉后,质地变得非常坚硬,所含的水分也要少一点,非得要用大力揉搓、摔打不可。
经过十来分钟不断的揉搓、摔打,面粉终于在刘芒暴力融合下,变成黄灿灿的一大团。
“刘芒,给我点面。”看到面团揉得差不多了,李若男说道。
“你要面干嘛?”刘芒诧异道。
“别管我,给我就行啦。”
“噢”刘芒从面团上分下一小块,送到李若男手里。
李若男将面团放在手中揉捏,几下的功夫就捏成一只小猪,然后又从案板上的罐子里拣过两粒黑豆,做成小猪的眼睛。
“可爱吗?”取过一根筷子黏在小猪的肚皮上,李若男举着对幺幺说道。
“可爱。”幺幺拍着手,咯咯直笑。
“啰,送给你。”
“谢谢姐姐!”
“嗯真乖!”
看着李若男孩子气般的举动,揉着面的刘芒摇摇头,嘴里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笑意。
取过一根擀面杖,将面团反复挤压,接着擀成薄薄的一大块面皮,最后一层层叠起来,用宽刃的菜刀切成细条,燃面所用的面,就完成了。
接着是炒制臊子,荤燃面所用的臊子非常简单,只需用到猪肉沫和蜀地特产的牙菜即可。
冷鲜柜中选出一块三肥七瘦的猪五花肉,刘芒用快刀去掉皮,放在砧板上细细剁成肉泥。
炒锅烧制六成热,将猪肉泥倒入锅中翻炒,等将猪肉中的油分逼出来后,放入豆瓣酱,炒出香味后加入芽菜,放少量的生抽和胡椒调味,就可以出锅了。
“对了,孩子的妈妈呢?怎么没一起来。”将臊子盛入盘中,刘芒随口问道。
“呃”听到刘芒这么一问,陶跃华露出尴尬的神色,他看了一眼蹲在地上和李若男玩在一块的幺幺,轻声说道:“我和幺幺她母亲刚刚离婚了,她人已经不在美国,回中国去了。”
“噢”刘芒哦了一声,不再说话。
锅中加入清水,煮开后放入面条,用筷子不停的搅动。
因为碱面的质地比一般的面条要硬,不太容易熟,所以在煮制的过程中刘芒分三次加人凉水。
这样一来,面条就不容易粘锅,煮出来的口感也更加清爽。
煮好的面条捞起,放入竹制的筛子中甩干水分,然后放入碗中。
接着将炒好的臊子盖在面条上,同时撒上葱花、油炸过后去皮磨碎的花生碎,核桃仁、白芝麻,再淋上一勺红油和香油,燃面就做好了。
“请用吧。”刘芒将下好的面条推到陶跃华面前:“你先吃,不够我再下。”
“好的。”陶跃华点点头,端起面条,深深的吸了口气:“好香啊!”
“哦,再等等!”刘芒一拍脑门,突然想起什么。
他赶快走到灶边,从一个大桶里舀出一大勺猪骨汤放入锅中烧开。接着又加入紫菜和豆芽,撒上胡椒面和盐调味,盛了出来。
“差点忘了,燃面还要配上这个汤一起吃。”
虽然是一碗普通的清汤,但吃面之前喝上几口,却能清理食道,打开味觉,正是解除燃面油腻的最好伴侣。
“乖宝,过来吃面了。”陶跃华叫了声还在玩耍的幺幺,让她坐在自己的大腿上。
“这是什么啊?粑粑?”
“这叫燃面,是爸爸从小吃到大的食物。”
“那妈妈呢?妈妈也吃过吗?”
“妈妈也吃。”陶跃华神情黯淡下去,拿起勺子舀起一勺汤:“乖宝,先喝口汤。”
“噢。”幺幺张开小嘴,轻轻抿了一口。
“好喝吗?”
“嗯,真好喝!”
“来,再尝尝这面条。”陶跃华用筷子将碗中的面条搅匀,挑起几根送到幺幺嘴边。
“哇,好辣!”幺幺将面条吸入口中,咀嚼了几下,吐着舌头说道。
“辣是因为里面放了红油。”陶跃华放下筷子,接着用勺子给幺幺喂了口汤:“在爸爸小的时候,每天早晨去上学,都要到楼下吃一碗燃面。因为到得早,所以每次都能看到面铺老板熬红油,那种香气啊!只要站在那待一会,一整天身上都是那个味。”
“粑粑,和现在这个味道一样吗?”幺幺舔了舔嘴唇,问道。
“嗯,是的!一样的浓香,一样的令人难忘!”
“那我还要吃。”幺幺皱了皱小巧的鼻:“我也想再尝尝爸爸小时候吃过的味道。”
“行!刘芒师傅,麻烦您帮我再拿个碗。”
刘芒递过一个碗和一双筷子,陶跃华接了过来,将碗中的面条均了一点出来:“乖宝,咱们比赛,看谁吃得快好吗?”
“好的。”幺幺有些笨拙的捏着筷子,吸溜起碗中的面条来。
安顿好幺幺,陶跃华自己端起碗,夹起一撮面条送入嘴中。
当劲道的面条入口,舌尖上的味蕾首先感受到的是红油的辣味和麻油的香醇,再次咀嚼,芽菜、花生、核桃、在牙齿的切合下发出脆脆的响声
陶跃华大口的吞咽着,感受着熟悉的味道,同时心底的记忆也被这味道勾起,纷至沓来。
“喂!你今天怎么不吃面?啊!我知道了,你肯定又把阿姨给的早餐钱买小人书了,对吧?没关系,我请你。”
“你的额头怎么了?是初三班的那几个人干的对吗?等会我就去告诉校长。”
“听说有人给你送情书了?谁啊?告诉我嘛,我肯定不说出去。”
“喂,你的志愿填了没有?西南理工吗?真是好巧哦,我也是耶!”
“呆子,已经上大学了,我做你女朋友好不好?好不好嘛,干脆点!”
“明天我们就要去美国了,好难受啊!以后怕是再也不能吃到这家的燃面了。”
其实所有的记忆都不曾忘却,它们只是被深深的埋在心底,一但涌出,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脆弱。
“真是好吃啊!”陶跃华放下面碗,揉了揉自己有些发酸的鼻头,站起身来,一把握住刘芒的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