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幻初唐-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就转移话题。
一开始都是御田锹在问武元庆在答,御田锹掌握着主动,很快武元庆开始掌握话语权,然后开始各种好奇的提问,有问倭国的,比如说倭国国内的局势,权利体系,军队的情况,还有造船业,农业等等的问题,也有问百济的,比如百济和倭国的关系,是不是百济和倭国是同宗同源等等,还有是问新罗的国力强弱,问新罗给倭国朝贡都有些什么东西,价值几何之类的。
当然武元庆问的这些,御田锹也肯定不会照实回答,都是模棱两可的,很多听着就是在扯淡。
最后两人见都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然后就开始聊风土民情,聊神话故事,什么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还有什么倭国的天照大神,八歧大蛇之类的等等。
反正就是一顿闲聊胡扯,两人还聊得蛮来的,用四个字形容就是相谈甚欢。
御田锹派回去的人又送来两份礼物时,两人还在聊,一直聊到太阳当空,该吃午饭的时候,御田锹才起身告辞要离开,武元庆假模假样的邀请御田锹用午饭,御田锹谈兴正浓,不过这种时候总该客气两句的,于是说不用不用,回去吃就行。
御田锹只是随便客气一句,可他哪晓得武元庆也只是随便客气一句,压根就没想留他吃饭。于是在御田锹随口说了句不用后,武元庆就顺着他的话头说既然御正使你想回去吃,那我也就不多勉强了,反正大家以后打交道的日子还长,有的是机会在一起吃饭。
不讲究,这尼玛才叫不讲究。
特么送了你们那么多宝贝,竟然连管顿午饭都这么没诚意,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别说送了礼物了,就算空着手登门,你们武家这么大家业也该留人吃顿饭吧。
御田锹的表情在这一刻像是被冻结了,他的心仿佛被乱刀砍碎了一般,哗哗哗的流血。
如果这时候要配背景音乐的话,那一定是凄凉的,最好是用二胡配乐,如果下点凄冷的毛毛细雨,或者刮点秋风,飘洒几片枯黄的落叶,那就更加完美契合了。
明明是大太阳照着,可是御田锹却是带着凄风苦雨的悲凉心情离开了武家。
等御田锹一走,武元庆脸上虚伪的笑容顿时收起。经过这么一闹腾瞌睡的那股劲也早就不在了。
趁着吃饭前的功夫,武元庆钻到书房里挥毫泼墨,哦,不对这是画画用的词语,哎呀,想不起合适的形容词了,不管了,反正是武元庆拿着毛笔,七扭八拐的编了几个倭国人调戏,猥亵,或者干脆是强奸大唐的良家妇女,殴打,或者打死大唐见义勇为四好百姓的小故事。
故事编好后,武元庆喊来钱管家,吩咐他把这些故事找嘴皮流利的伙计,下人去长安的大街小巷上去散播去。
要是知道武元庆刚收了钱就翻脸这么干,御田锹非气死不可,好在武元庆特意交代散播消息的人要小心谨慎,要注意别被人给认出来。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御田锹今天肯定不会知道,以后也不会很快知道。
所以,武元庆还是很讲究的,有木有,有木有。
事情交代下去武元庆就不管了,饱饱的吃了顿午饭,然后就钻回屋里补觉去了。
不补觉不行,晚上李世民在太极殿大宴群臣,要拉着各国使节过一个欢欢喜喜,快快乐乐的中秋佳节。
到时候武元庆要是因为睡眠不够大庭广众之下迷迷糊糊的打瞌睡,不但丢自己的脸,也丢大唐的脸。
丢自己的脸武元庆肯定是三个字,无所谓。可是丢大唐的脸武元庆可就不愿意了,大唐的颜面武元庆还是很看重的。
皇宫里搞中秋晚会也无非就是歌舞杂耍之类的,要论起来名堂花样还不如武家平日里开一场晚会来的多。
这不嘛,李世民自觉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在享乐这方面被女婿武元庆给落的太远,于是从武家借了好些个人参加表演。
尤其点名表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王二妮同学必须到场。
武家这些歌舞团成员那一个个都是老手了,排练什么都不需要,可她们并没有在皇宫里表演过,更别说还是当着大唐皇帝,文武百官还有外国使节的面表演。
这心里压力那是很大的,紧张的腿脚发软,浑身冒汗。
不过再怎么紧张,就算赶鸭子上架她们也得上,好在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宫里就派人来接她们入宫了。
入宫前先过了数道严格到极点的安检,皇宫可不是随便让人进的,任何一个外人的进入都可能影响到皇帝妃嫔,或者皇子皇女的生命安全。
要是因为检查的不严格,让心怀不轨的人混入伤了皇帝或者妃嫔什么的,那保卫宫廷安全的人几乎一个都别想活。
所以安检这事不光是关系到皇帝的安危,还关系的这些宫廷侍卫的安危,他们自然检查的要严格,严格,在严格了。
搜身那是必须的,没让她们脱了衣服搜,已经算是看在她们是武家歌姬的份上了,搜身也是用的宫女,而不是这些糙汉子动手。
本来一个个紧张的要死要活的,可经过这么一番搜身检查折腾,这些人紧张的情绪反倒是放松下来了。
武元庆酣睡了一番,下午六点多的样子襄城去把他叫醒。起来洗漱了一番,在两个媳妇的操持下衣服帽子,鞋子,配饰全都一丝不苟的穿戴好。
然后一家人乘坐马车徐徐驶向皇宫。
………………………………
第三百一十五章 李泰的小秘密
王伦作为太原王氏的的嫡子,既然来了长安,想要参加皇宫里的晚会还是很容易的,更何况他叔父王珪还是侍中,堂堂宰相。
武元庆一家来到皇宫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都到了,下了马车就看到跟在王珪身边的王伦了,不过卢氏因为要照看孩子所以没有来。
武士彠去找关系不错的大员寒暄聊天,武元庆的职位虽然也够格了,不过他年纪轻轻的才不想和一帮子老人家掺合到一起呢。
杨氏领着大丫二丫,王子瑜和襄城相跟着去到了女眷们待的偏厅。虽说今晚李世民准许携带家眷,但够资格带着家眷来的也就寥寥数十人,除掉庶出的,能参加晚会的家眷也就几百人。
加上不是谁家都像武家一样把闺女宠上天的,所以能跟着来的女眷根本就没多少,算上宫里的数得上号的妃嫔,公主还有一共也就一百多人,别看只是偏厅,装下她们那是绰绰有余的。
武元庆则拉着弟弟武元爽,喊上王伦,还有王珪的两个儿子王崇基,王敬直来到了另一个偏厅。
待在这里的都是年轻人,像程处默,尉迟宝林两个都领着弟弟在这儿闲聊,还有杜构,房遗直同样也是带着弟弟。
李恪和房遗直两个聊得热火朝天,李泰小胖子则坐在角落抱着一本书在看。
瞧瞧人家这学习态度,怪不得学什么会什么,是名扬朝野的学霸呢。
“看什么看的这么入迷啊”武元庆悄悄的走到李泰身边,一边用眼角扫书的内容,一边好奇兮兮的问。
“我去”正看得聚精会神的李泰被突然发声的武元庆给吓了一大跳,唰的将手中的书给合上了,让武元庆只扫到一角。
“干什么啊,吓死我了”瞧清楚是武元庆后,李泰生气的大吼。
李泰的大吼在武元庆看来用四个字形容就是色厉内荏,眼珠子滴溜溜乱转就是不敢直视看人,透着一股子怎么都掩藏不住的心虚。
再加上方才一闪而过看到的一角,武元庆心中一顿,嘿嘿低笑着说道:“青雀啊,你该不会是在看春宫画吧?”
“胡说”李泰脸一下就红了,见声音太大惹得其他人都抬头看了过来,李泰急忙压低了声音说道:“才没有,我怎么会看那种污秽的东西。”
“那你心虚什么,还生怕我看到把书都合起来了”武元庆才不相信这家伙说的话呢,就那红的像猴屁股一样的脸都把他卖的彻彻底底了。
“谁心虚了,那是被你吓的。”李泰咬紧牙关,继续辩解。
“拉倒吧,这里这么多人,我就凑你旁边说句话就能把你吓到?你骗小孩子呢。”武元庆鄙夷的撇撇嘴:“你小子肯定没干好事,老实交代是不是看春宫了,说实话,否则我可就要喊人了啊,让大家都来看看你李青雀究竟是在看什么书。”
听到武元庆的威胁,李泰嗫喏了半响,吭哧吭哧不说话。
武元庆见这家伙都这时候了还和自己玩非暴力不合作的一套,心中促狭的心思更浓了,张嘴做出一副要大声喊叫的样子。
李泰这时候坐不住了,急忙一把拉住武元庆,低声求饶:“姐夫,姐夫,别喊,你千万别喊,我承认还不行吗?”
“承认是在看春宫了?”武元庆没好气的斜了他一眼问。
“啊,承认了”李泰哭丧着脸点头。
“装啊,你小子倒是继续装啊,还跟我玩这套儿,姐夫我看这玩意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呢”武元庆冷笑着说。
“那是,那是,不然你怎么是姐夫呢”李泰陪着笑拍马屁。
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又有话云识时务者为俊杰。
李泰深蕴此道,再发现抵抗下去没有好结果后,立刻马上认怂,老老实实的交代了偷偷浏览**书籍的不良作为。
并且上交了图文并茂,关键是图的不良书刊,话里话外都在隐晦的表达着不希望这件事情让别人知道的意思。
知好色则慕少艾,少年人有几个没有对这种神秘之事好奇过,想一探究竟的呢。
就拿武元庆来说,他也有过这时候,从看到电视上亲亲都会脸红到后来偷偷看看有颜色的书籍,再到后来阅片无数,有码的,无码的,欧美的,岛国的,棒子。
他那个时代的男孩子有几个不是这样过来的。所以,对于李泰对春宫图好奇的事情他是一点都不在意的,虽然李泰年纪还可是这时候十几岁结婚生孩子都很正常不过的对不对。
再说,武元庆只是姐夫,又不是他爹,哪会管这种闲事。
所以武元庆非但不管,吓唬了李泰一顿后,还凑到他身边和他一起叽叽咕咕的品鉴起了其中的各种动作的优劣,难易。
李泰是雏儿,武元庆可不是,那家伙完全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一番点评弄得李泰心痒痒,脸红红,肥胖的大腿搅在一起。
摩擦摩擦
摩擦摩擦,
摩擦摩擦,是魔鬼的步伐
“武元庆,听说你昨天又和倭国人干了一架?”
见武元庆和李泰在一起鬼鬼祟祟的看着一本书不知道干什么,程处默也想过来凑凑热闹。可他一过来,这两人就唰的一下合上了书,正襟危坐的盯着他瞅啊瞅啊瞅啊瞅,弄得他好不郁闷,只能随便起了个话头。
“胡说,才没有,我怎么会干老干那种事情?”武元庆没好气的否认。
李泰不由撇嘴,这瞎话还真是张口就来,可是姐夫您倒是动动脑子变化一下啊,怎么能剽窃我刚才说的话呢,虽然改了几个字,但那也还是剽窃呀。
“没有?没有那倭国正使御田锹今天怎么会携带重礼到你家拜访呢”杜荷笑呵呵的走过来插话道。
“这你又知道?”武元庆颇为无语的问。
“废话,长安虽大,但这种消息还是传得很快的,更别说倭国人往你家还搬了两回礼物,那大箱小箱的,你当各家都瞎啊”说这话的是一向方正的房遗直。
“我说遗直啊,你这话听起来怎么这么酸呢,是不是嫉妒了”武元庆冲房遗直挤挤眼问道。
“滚”
………………………………
第三百一十六章 豪门夜宴
武元庆当然是在和房遗直开玩笑,别说依房遗直那被他老子房玄龄教出来的方正性子,就单说倭国人送来的那些财物,两次加起来也就一万多贯两万贯的样子,还不值当房遗直这样层次的人嫉妒的,当然要说是羡慕的话倒是有可能,不过也肯定不会是房遗直。
房家虽然产业不多,那一年算上房玄龄的俸禄,各种收入也是有一两万贯进账的。
“遗直不嫉妒我嫉妒啊,倭国人送礼少了也肯定拿不出手啊,不多不多两次也能有几千贯的吧,够哥哥我去好多年怡红院的了”杜构做出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说。
“没错,没错,老杜这话我爱听,和倭国人干一架就能有这么多钱财入账,比我爹辛辛苦苦一年赚那么一点俸禄轻松多了”程处默笑着附和。
“滚,你这是光看见贼吃鸡,没看到贼挨打是吧。”武元庆没好气的骂道。
“挨打?你可拉倒吧,你不打人就不错了,别人还能打了你?”程处默表示对武元庆极度的鄙视。
“就是就是”李泰小声点头附和。
“处默,你这话也不能这么说,元庆人家怎么也算是担了点风险的,我听说当时那位也在场”杜构用下巴指了指在另一边和人谈笑风生的长孙冲笑嘻嘻的问程处默:“要是处默你处在元庆的位置,你敢硬怼人家吗?”
“有什么不敢的,我会怕他不成。”程处默哼了一声说道。
“呵呵,你就犟吧”看程处默梗着脖子说这话,杜构好笑的摇头。
长孙冲作为长孙无忌的嫡长子,那是深的皇帝和皇后喜爱的,平素里有什么事,皇帝皇后肯定也是会偏袒他的,也就武元庆不把长孙冲放在眼里。
轮到他们头上,谁敢这么做,他们谁的老子没和他们说过不要随便惹长孙冲。
他们的老子爹可以不怕长孙无忌,那是因为大家同级别,而且长孙无忌还有更多的避讳,就算皇帝也不会多么偏袒长孙无忌,不然会寒了这些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的心。
可是长孙冲是小辈,那意义就不一样了,皇帝皇后可以看着别人硬怼长孙无忌,但绝不可能看着别人硬怼长孙冲,在小辈身上大人是不讲理的。
就像长孙无忌升官,皇后就知道避讳让长孙无忌自己请辞,可是长孙冲升官的时候皇后就一句反对的话也没说。
别说什么,长孙冲升的官不高之类的,再怎么不高那也是宗正寺少卿,四品的高官呢,除了武元庆弄出那么多对大唐有用的好东西换来了司农寺少卿这么一个官职和武功侯的爵位以外,满朝文武还能找出哪个这么点年纪就如此位高权重的人。
程咬金可以当着皇帝的面破口大骂长孙无忌,甚至仗着武力打长孙无忌一顿,皇帝都不会重罚他。可轮到程处默真敢对长孙冲做什么,都不用皇帝,光是皇后就能把他整治的欲仙欲死,还让程咬金说不出话来。
“哎哎,你们不要扯了,时间差不多了,该到外边就席了”李恪出声打断了还要争辩的程处默,也算是给了程处默一个台阶下。
不然这个棒槌没准能被挤兑的真去和长孙冲干起来。
皇宫中的宴会,可不和武家一样一水的大圆桌,上的都是各种的炒菜。而是遵循惯例,一人一个小矮几,跪坐着分餐而食,上的也都是些烤肉,蒸煮的东西。
有品级的分列两旁,按官职从皇帝的龙椅往下排,没品级的就在这些官员的后边坐着。
而像女眷,肯定是不会在大殿里的,都是在她们待的那个偏厅用饭。
大殿里的用饭也就是意思意思,今晚的主题是欢度中秋,看歌舞表演才是重点,没有哪个大臣会傻乎乎的埋头狂吃。
在李世民端起酒杯大声说了句饮胜,众人端酒杯屈身行礼谢过后,中秋晚宴就正式开始了。
先是一场热场舞,穿着华丽半透明丝绸长裙的舞姬犹若仙子一般翩翩起舞,抬腿,扭胯,下腰,即诱惑又仙气十足。
热场舞完了,就是王二妮的民歌版明月几时有。
李世民频频举杯,大臣们也是交头接耳,好吧,这个词用的很不恰当,大臣们也是看的如痴如醉,和左右的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品评着歌舞的优劣,有那些猥琐的还嘀嘀咕咕的咬耳朵,说说这舞姬的身段怎么怎么好,动作怎么怎么诱人,用在床笫之间怎么怎么样,又或者那个歌姬嗓子多多轻灵,多么多么像仙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类的。
表演到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中间歇场的时间到了。舞姬们依次退场,大殿中央顿时就空了出来。
这时候参加宴会的各国使节才开始奉上贺礼。贺礼算不得很重,但是准备的都很有心。
要么是各国的特产,要么就是少见的奇珍异宝,价值算不得多大,关键是很新奇,很少见,都是特色玩意。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百济的使者,礼物据他所说是百济王亲自为这次中秋所画的一幅画。
这话一出武元庆就呵呵了,瞎话编的也太假了,李世民办这场中秋晚宴也就是半个多月才决定的事情。
百济和大唐搁那么远,就算快马加鞭,半个多月的时间连特么消息都送不回百济,更别说画一幅画再送回来了。
不过李世民倒是没有生气,也没有点破,而是笑欣然收下,完了还夸奖了几句,至于说李世民心里是怎么狂骂的就不得而知了。
见百济人拔了头筹,新罗使节也不甘落后,出来奉上了一个鸽子蛋大的走盘珠。
走盘珠对于李世民算不得多珍贵,皇宫里哪个妃嫔还没有一两个呢。但是鸽子蛋大的那就极为少见了,据襄城闲聊的时候提起,皇宫中也就长孙皇后有一颗,还被她极为珍藏的收着,据说是以后给长乐成亲的时候做嫁妆的。
相邻的两个国家都送了,倭国的使节御田锹也坐不住了。相比百济和新罗的寒酸,御田锹送的东西就贵重多了。
毕竟新罗百济的使节来大唐已经很久了,算得上是常驻了,而御田锹却是新来,还是带着一船财物来的。
“哇”
第一件礼物拿出来就引起一阵惊呼。
………………………………
第三百一十七章 人傻钱多
话说倭国人拿出来的到底是什么宝贝,竟然引起一阵惊呼呢。。
珊瑚。
没错,就是红珊瑚,和上午送给武元庆的那个是一样的品质。
但品质一样,个头上可就大大的不同了。送给武元庆的那个红珊瑚算上下边的基座也才多半米,可是现在抬上殿来的这个红珊瑚不算基座都能有一米出头的样子。
红珊瑚属有机宝石,色泽喜人,质地莹润,生长于远离人类的一百米至两千米的深海中。
是由珊瑚虫堆积而成,生长极缓慢,不可再生,而红珊瑚只生长在几个海峡(台湾海峡、日本海峡、波罗地海峡、地中海),受到海域的限制,所以红珊瑚极为珍贵。
在后世红珊瑚因为其价值被人们不节制的滥开采,导致其极为稀有,价格是涨了又涨,一涨再涨。
而在古代则是由于其开采的难度,毕竟是在深海中,为了开采这东西死掉的渔民不知凡几,所以使其同样被作为奇珍异宝被人收藏。
尤其是在中国,红珊瑚就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贵权势,所以又称为“瑞宝”。像现在吐蕃那边喇嘛高僧多持红珊瑚制成的念珠,而后世清朝的时候,二品官上朝穿戴的帽顶及朝珠系由贵重红珊瑚制成。
红珊瑚数量稀少,得之不易,特别是高达二尺以上得珊瑚树更为罕见,而现在倭国竟然拿出一株三尺有余的红珊瑚来,无论是颜色、块度、净度亦或者是光泽上都是极品,深红的颜色在满殿的烛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让明黄的大殿和大殿中的人脸上都映上了一抹红。
如此品相和大小的红珊瑚引起人们的惊呼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能有财力或者权势收藏有红珊瑚的人,在这大殿中也不算太多见,起码那些五品以下的官员家里是不一定有的,就算有也不会这么好这么大。
与这惊呼赞叹形成对比是不少官员那稍显难看的脸色,尤其是像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王珪等宰辅,一个个脸色都显得很阴沉。
不是说他们觉得这红珊瑚不够资格进献给皇帝,恰恰相反的是他们觉得这东西太贵重了,所以不适合送给皇帝。
外国给中原国家朝贡由来已久,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国家就开始了这样的具有政治意义的行为。这样国家对国家的行为被称作朝贡。
朝贡制度从商朝开始,那时候还只是周边一些部族给商朝统治者进贡一些礼品。
等到了公元前二二一年年秦朝统一中原地区之后,建立起了严格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制帝国,除了匈奴,周边国家已经没有能和秦帝国相抗衡的存在,于是朝贡制度顺理成章的被推广到了周边的这些势力不强的国家中去。
后来西晋爆八王之乱,其后中原王朝崩溃,五胡乱华导致朝贡体系崩溃,到了隋朝一统天下后,才重新得以恢复。
在西晋以后,隋朝以前的这一时期内,往往同时有多个政权均声称自己是中华正统天下之主,要求周边诸国朝贡,各小国往往也同时向多个大国朝贡,更有一些国家一边接受朝贡,一边又向更大的政权朝贡。
就算到了现在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