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幻初唐-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往往也同时向多个大国朝贡,更有一些国家一边接受朝贡,一边又向更大的政权朝贡。
就算到了现在的大唐时期,国力鼎盛,倭国、渤海等国也力图成为次级的朝贡中心,甚至互称对方的使节是“贡使”,就像倭国在六二三年的时候让逼着新罗向他们朝贡,然后今年自己又来长安向大唐朝贡一样。
与朝贡相对应的是中原国家内部的进贡制度,和朝贡极其相似,只是周边国家变成了内部的各级地方官府。
无论是朝贡也好,还是进贡也罢,都离不开进献的贡品。《禹贡·疏》载:“贡者,从下献上之称,谓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所生异物,献其所有,谓之厥贡。”可见,贡赋之物,为一地“所生异物”,也就是特产之物。
各国进献的贡品基本都是本国的特产,何为特产呢,不是一定要当地的特色宝物,哪怕是当地特色的农作物,或者商品,亦或者是动物都可算在这个范畴里。
朝贡算是一种政治和商业并存的行为,外国送贡品给中原国家的统治者,统治者往往都会对他们进行赏赐,而由于天朝上国的大国思想,也可以叫习惯性装逼,往往赏赐给各国的东西财物要远远比给过送来的贡品数量多上许多,价值也大的多。
像贞观二年的时候,波罗国献波棱菜,李世民就大手一挥赏赐了人家上好的丝绢一百匹。波罗国也就是后世的尼泊尔,而所谓“波棱菜”,即后世大家熟知的暗送秋波里的秋天的菠菜。
从尼泊尔千里迢迢送来了几捆菠菜,李世民就赏赐了人家一百匹上等的丝绢,这尼玛价格完全不对等,尼泊尔人赚大了,可赔大了的李世民却显得得意洋洋,还把那些菠菜当做好东西赏赐给了几位大臣,武元庆他爹也在被赏赐的几个人当中。
还有南诏国每年都进贡的石榴,西域诸国进贡的胡桃、葡萄等等,都为他们的国家赚回来几倍,几十倍,上百倍,上千倍的财货。
当然这些国家也会送上些金银珍宝之类的东西,但数量都不会太多,人家又不傻,送点土特产就能换回丝绸,瓷器等一大堆的贵重物品,谁还会送好东西呢。
当然除了中原国家的统治者外,大部分的朝臣也不希望这些国家送太贵重的东西,因为皇帝一个个都是缺货,赏赐的回礼太重了,贡品越贵重,赏赐的回礼自然也就越呈几何增长的贵重,伤不起啊。
而国内各级官府的进贡也是如此,除非是所谓的祥瑞,不然一般送给皇帝的都不会是当地最好的东西。当然这个事不涉及赏赐的问题的,皇帝一般也很少会因为地方送了点什么好东西就大肆赏赐地方官员。
不送最好的东西给皇帝,乃是各级地方约定俗成的规矩,怕的是一次把东西送到极致,皇帝很喜欢每年都要,万一哪一年产出的东西质量不如以前了,皇帝怪罪下来丢了官帽,甚至掉了脑袋。
所以,基本送到宫里的所谓贡品都不会是精品,而是次一级的货色,简称次品。
………………………………
第三百一十八章
像之前新罗进献的那颗鸽子蛋大的走盘珠,在皇宫里都只有长孙皇后才有那么一个的,但是在武元庆家就有两颗呢,虽然可能比那个稍小那么一点点,但也是能用鸽子蛋大来形容的。而这两颗是去年过年的时候,扬州的一位官员,也是武士彠以前的部下因为职位调动来到长安送的过年贺礼。
能被官员拿来送礼,却没有当做贡品送到皇宫,从这里就能看出各地方官员是多么防着皇帝,拥有五湖四海,万里江山的皇帝又是多么悲催了。
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带着礼物与人相见的礼仪。仪礼曲礼中有描述“礼者,自卑而尊人”。这里的自卑,是自谦的意思。所谓礼,就是要自谦的同时,也要长存尊敬之心。
在仪礼中有一段士相见礼的故事,讲的是,初入仕、职位相近的人之间,互相拜访时的礼节。二人虽职位相近,但依然会谦敬的手持“礼物”去拜访自己的朋友。“不执挚,不敢见尊者。”就是此意。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然是极为看重礼仪的。无论是见亲朋,或者见上级,带礼物那是必然的。不过礼物不在贵重,而在“礼”字。
别人送礼来了,你收了,那你也应该有回礼,这叫来而不往非礼也,轻财重礼。
不管是先秦时候平等相待的士与士之间,还是诸侯与诸侯,发展到大唐的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送礼物,都遵循这一点:“轻财重礼”。
当然这个所谓的轻财重礼,在国与国之间来说,也就是中原王朝统治者会这么遵守,不然怎么会被别的国家认为是人傻钱多速来的典范呢。
像这些国家人家遵守的是礼尚往来,看重的是中原国家的轻财重礼,就是说在他们看来,他们给你送东西了,你们作为天朝上国那么繁华那么有钱,你们给他们的回礼肯定少不了,也不能少。
不然这些国家也不会频繁的来大唐朝贡,像南诏国那家伙年年来,来的让礼部的官员都烦了,因为他们送点石榴,大唐就得反过来送一大堆财货。
所以按照这些国家的尿性,送礼物都该是些大唐人看不上眼的普通货色,像之前新罗送的鸽子蛋大的走盘珠已经是极为贵重和少见的了。
但偏偏这次倭国就搞出了幺蛾子,一送就送了这么一尊极品的红珊瑚,这不但让人大出意料,而且也让房玄龄等人脸色难看,担心不已。
生怕李世民这个英明的皇帝从此习惯了让诸国进贡这些奇珍异宝。
一旦皇帝变得贪图享乐,喜好上了奇珍异宝,到处搜刮,不但会加重这些番邦小国的压力,引起纷争,甚至战争,就在大唐国内也一定会加重地方上的担子,各地官员为了满足皇帝的对珍宝的需求必然会巧取豪夺,甚至在百姓头上摊派各种苛捐杂税。
武元庆要是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立刻会联想到后来宋朝时候的宋徽宗赵佶。那家伙和被他老祖宗灭掉的南唐李煜一样,都是艺术成就巅峰造极的艺术家皇帝,也都是一个亡国之君。
宋徽宗作为一个顶级玩家,喜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喜欢赏石,赏石方面,他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藏石家了。
北宋末期,宋徽宗赵佶垂爱“花石”,为了在汴京建造“艮岳”园林。宋徽宗派人在苏州设了应丰局,民间有可用的花木奇石,即直入其家,破墙拆屋,劫得后分批纲运东京,以十只船组成一“纲”,史称“花石纲”。后世大家所熟知的上海豫园“玉玲珑”,杭州花圃“绉云峰”,苏州留园的“冠云峰”都是当年艮岳的遗石。
相传,当时“花石纲”为了征集一尊高达五,丈重一万多斤的太湖石,光运送的纤夫就用了几千人,一路毁桥梁,凿城墙才把石头运回汴京,过程劳民伤财,百姓家破人亡,导致民怨沸腾。
水浒传当中就有一个关于花石纲的故事,青面兽杨志就是在押送太湖奇石上京的过程中,大风把船吹翻了,石头全部丢失,这也为杨志后期逼上梁山埋下伏笔。
“花石纲”使得东南地区的百姓深受其害,无休止的征集掠夺奇石,最终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历史上以方腊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矛头直指北宋王朝,尽管起义次年失败,但是却沉重打击了北宋王朝的统治。
后来北宋被金国灭掉,徽钦二宗被掳走,要说里边没有宋徽宗玩石头埋下的祸根,那是谁也不信的。
虽然房玄龄等人不可能知道几百年后宋朝的事情,但却不妨碍他们对可能出现的这样的事情而忧心。
而且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倭国下这么大的血本,必然对大唐对皇帝有所求,而且所求之事必定非同小可。
但这里边别说房玄龄等人了,就连长孙无忌也不清楚倭国这次重点中的重点竟然是为了新罗而来。
当倭国人拿出这么大一尊红珊瑚引得满堂惊呼的时候,武元庆还以为御田锹会顺势和皇帝提要求,说新罗归属的问题。
但是御田锹却并没有如此,在得到李世民的大声赞许后,御田锹只是躬身回礼道谢,然后得意的让人奉上了第二件贺礼,而且又是一件极为贵重的东西。
相比起之前的红珊瑚来也毫不逊色,这是一件血红的琥珀。
琥珀,后世的人都知道是几千万年前的松柏科植物的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的化石。
后世,武元庆学过的一篇课文就有讲这个。电影侏罗纪公园里边还有从琥珀里边包裹的蚊子身上提取物质弄出恐龙的镜头。
而这种里边包裹有生物遗体的琥珀在琥珀中的价值也是最高的。这种包裹含昆虫的琥珀,俗称“琥珀藏蜂”,
御田锹奉上的这个琥珀就是这种称作琥珀藏蜂的极品血琥珀,里边也真的就是一只硕大的和蜜蜂差不多的昆虫,昆虫在烛光下极为清晰、形态栩栩如生。
………………………………
第三百一十九章
“嚯,倭国使节可以呀,连着两样都都如此稀罕,你说接下来会不会还有更好的啊”一直埋头和酒杯较劲的程处默也抬起了大脑袋,暂时忘了葡萄佳酿,大为惊叹的用胳膊肘撞了撞武元庆。 。
“不能,这又不是正式上朝,倭国递交了国书都还没受到陛下的召见,贡品也没有送。今晚只是单纯的宴请,倭国人怎么可能把好东西一股脑当贺礼给全拿出来。否则被召见的时候送上的贡品还不如此次贺礼,那不是丢人了吗”武元庆将视线从琥珀藏锋上收回,摇摇头说道。
“元庆说的没错,再说了,前边百济和新罗一家也才送了一件贺礼,倭国送了两件还这么好已经够打脸了,要是再多那不但让前两个国家难看,更会让后边的那些国家使节怒,我觉得倭国人应该不会这么傻”房遗直在一旁淡淡接话道。
仿佛是在配合房遗直的话,只见对面坐的像南诏国,高句丽,吐谷浑等等的使节都脸色铁青,眼中冒着怒火恶狠狠的盯着御田锹在看,那架势仿佛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了一般。
也不怪他们如此,实在是御田锹这事办的太得罪人了,大家都是准备的比较新奇,但又不很贵重的东西,结果遇到御田锹这么个搞事的,拿了两件绝顶的稀世珍宝出来,好像显摆倭国多富有一般。
新罗拿出来一个鸽子蛋大的走盘珠已经让这些使节觉得自己准备的贺礼有些拿不出手了,现在御田锹又拿出来更好的,还一下就是俩,好嘛,这下尼玛更拿不出手了。
丢脸还在其次,关键是生怕大唐皇帝看了倭国的好东西,再看到自己准备的那普通贺礼会觉得太普通,要是因此惹得大唐皇帝不高心,心怀不满,那可是顶顶要命的事情。谁让大唐现在太强势了,刚干掉了突厥,现在又把薛延陀干了个半死。
几个月的时间里,薛延陀原本占有的地盘缩水了将近一半,归附的部落也大都分道扬镳,自身还损失了好些个部落,以及十多万的人口以及数十万的牛羊牲畜。
虽然大唐没有打算将薛延陀灭国,只是狠狠教训了一顿,上个月的时候已经成建制的开始从草原上退兵,但是看看薛延陀的惨样,想想软禁在长安胖成猪一样的颉利可汗,哪个国家敢在这个时候捋虎须,敢惹起大唐怒火的。
没有,完全没有,一个个都乖得跟哈巴狗一样,跪舔还来不及呢。
大家都在装孙子扮乖宝宝,结果御田锹一来就乱显摆,乱炫富,落各国的面子,还可能让大唐皇帝质疑各国的诚意,衷心,各国使节不恨死御田锹才怪呢。
可以想见,御田锹等倭国使节以后在长安的外交圈里肯定不太好混。
武元庆以为御田锹会在拿出琥珀藏锋后,趁着李世民龙颜大悦之机提新罗归属的要求,可是又一次出乎了他的意料,御田锹并没有如此做,而且适可而止,没有再献上第三件宝贝,在李世民赞许了几句后就顺势退了回去。
这让其他紧盯着御田锹的使节们都暗暗松了口气,不但如此,甚至他们心里还隐隐泛起一种感觉,觉得御田锹这人还不错,还是挺照顾各国面子的。
御田锹之后,是高句丽的使节,拿出的礼物很一般,而且态度还显得比较傲,不过也正常,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都铩羽而归,给了高句丽一种中原国家也不过如此的错觉,只是突厥的灭亡才让高句丽的使节没有骄狂到天上去。
“元庆,你说这倭国人到底有什么企图啊,看他们的做派好像不止是国书上说的那样想要学习大唐的各种文化,增进倭国佛教的展等等东西那么简单啊”有人在武元庆背后小声的问。
武元庆扭头,现说话的竟然是李承乾,这家伙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从皇帝下手位置偷偷的潜行到了武元庆他们这帮子纨绔扎堆的地方来了。
“原本我以为我知道的,但是现在又有些糊涂了”在李承乾好奇的目光下,武元庆有些迷茫的说道。
“什么意思,我怎么有些听不懂呢”李承乾眨巴眨巴眼不解的问。
“没听懂就对了,我自己都不懂自己说什么,你要懂了才叫见鬼了”武元庆说。
武元庆又不是什么太聪明的人,之所以大家都说他聪明,只不过是他穿越而来,见识前,见多识广而已。
在后世那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但凡是受到过高等教育,有习惯从网上汲取信息的人,任意一个来了大唐也都能算得上聪明人。
抛开那些前的见识,知识外,武元庆在大唐混到人群里也就是普通聪明的程度,和混迹官场的这些人比实在是差远了。
御田锹人家不大不小也是在倭国官场纵横了几十年的存在,很多年前就出使过隋朝,武元庆搞不懂御田锹的想法再正常不过了。
李承乾问倭国人有什么企图,武元庆有些糊涂了,但其实倭国人最重要的企图依然是他知道的有关新罗从属于谁的问题。
只是御田锹出乎意料的没有趁皇帝高兴提这事,才让武元庆有些自我怀疑,有些没整明白。其实不但武元庆没搞懂,就在进宫之前,真正主事的苏我入鹿在听说御田锹不准备在送上贺礼后提新罗这事,苏我入鹿也没搞懂。
还是在御田锹一番解释后,苏我入鹿才明白御田锹的想法。
御田锹认为在晚宴上提这件事有些太早了,他们到长安才没几天。除了今天刚送了价值一万多贯的礼物给武元庆,得到一个模糊的答复外,其他各位大员都还没有拜会,走关系,该送的礼物也都还没送,仓促提这个事情很难得到重量级大员的支持。
说直白点就是御田锹认为财物都没送,贿赂都没搞,就想让人帮你完全不可能。
用后世话说就是公关没搞好,事情肯定办不成。
另外一点,就算该送的送了,大臣们也都答应帮忙了,这个事情也不能在送礼后提。
………………………………
第三百二十章
苏我入鹿觉得我送礼了,提出要求很正常,但御田锹不这样认为。
御田锹认为送礼后就提要求,还是极为出格的要求是很不恰当,很不妥的事情。
相比起年纪不大的苏我入鹿,御田锹对中国的文化了解程度更深,人情世故懂得也更多。
就像后世大诗人陆游诗中写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是说你从书本上学到中国文化里提倡的礼尚往来的礼仪,就能认为说你送了礼了,就理所应当的可以要求得到回礼。
事情没有这么干的,也不能这么想。这种事情不是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双方的,付出就要有回报,那也得问过得到一方人家愿意不愿意对不对。
而且还必须得在你付出前就得把这事情说好了,你不能说你单方面的不经同意的付出了,然后就要对方给予回报,那你是在强迫。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你在人家不知道或者知道的情况下,暗恋了人家,然后你就要要求人家和你谈恋爱,人家不愿意你就不干了,非说你付出了真心,时间,要人家必须和你谈恋爱给予你付出真心的回报一样。
这样的行为就是明目张胆的耍流氓。
再举个不太恰到的例子,有个成语叫知恩图报,就是说别人给予了你恩惠,你要想着报答。
这个成语出自说苑复恩,原出处则是出自史记秦本纪第五。
讲的是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马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喝酒会有杀人的念头。”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地离开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我们到了已经可以以死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于是就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解决了困难,打败晋国,并抓了晋惠公回来。
这个故事里,秦穆公饶恕那些杀了自己马的人甚至担心他们会有危险,还给这些人酒喝,秦穆公当时为什么这么想人们不得而知,但目的绝对很单纯,绝对没有想着让这些人报答,以他的地位也基本没什么事用的着这些人报答的。
所以这些人才会在晋国攻打秦国,秦穆公遇到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报答秦穆公的恩德。
如果当时秦穆公的目的不纯,肯定就不会得到这些人的以死相报,甚至说在秦穆公当时给出恩惠后就未雨绸缪要求这些人在自己有危险的时候舍命报答自己,那很可能在他遇到危险后这些人自会冷笑数声,然后看他去死。
这样就又涉及到另一个古话叫做挟恩求报。
你给出恩惠那是你的事情,报不报答那是收到恩惠的我的事情,我愿意报答那是我有良心,我不愿意报答忘恩负义你也不能强求,更不能挟恩求报,不然这不是恩惠,而是一种交易,还是一种被受恩者不认同的交易。
给出恩惠如果是出于善意,那自然收获的也是善意的报答。
而如果一开始动机就不纯,给出恩惠就是另有所图,为的就是挟恩求报,那得到的只会是反效果。
趁着晚宴大庭广众之下,当着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节的面,给大唐皇帝送上贺礼后就提要求,还是极为出格的要求,御田锹认为这样做很不妥当,会给大唐皇帝一种被要挟的感觉。
而一旦让大唐皇帝有了这种感觉,别说想得到新罗的归属权了,就算想留下学习大唐的各种先进的文化知识也绝无可能,更甚者可能连项上人头都保不住。
御田锹可不想因为这个惹怒大唐皇帝从而丢掉自己的小命。
于是御田锹废了老大的功夫说服了苏我入鹿,放弃了这个想法。礼物照送,还要送好,但是不能提要求。
要让大唐皇帝高兴,高兴,再高兴,更加的看重重视倭国。
然后循序渐进,用钱财开路,买通大唐的众位高官,等时机差不多了,再朝大唐皇帝提这个要求,然后在被收买的那些高官的支持下一举将新罗的归属权要到手。
御田锹打得算盘武元庆一直到晚宴结束后也没有想明白。
武元庆心大,想不明白御田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不想了,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时候看情况怼回去就行。
反正一直以来他都不习惯和人玩勾心斗角的那一套,信奉的是一力降十会,解决问题向来是简单,粗暴,直接。
御田锹晚宴上送了两件珍宝,显示了一下财力,炫富了一把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第二天,他和副使药师惠日兵分两路开始拜见朝中大臣的时候,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虽然不少大员在晚宴上很不高兴御田锹送皇帝两件极品珍宝,但那是针对他送的对象是皇帝,皇帝是要区别对待的,等到御田锹登自己门的时候大臣们就高兴的很了。
毕竟有大财主给送东西,谁不喜欢呢。尤其是之前有武元庆这个先例在,听说送了武家价值一万多贯的东西呢,就算送给自己的少点,那几千贯,甚至几百贯总归是有的吧。
反正是送的礼,是一笔横财,不要白不要。
再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发横财可比辛辛苦苦挣俸禄,比开铺子做生意轻松容易的多了。
说倭国人送礼肯定别有所求,有所求怕什么,怕的就是没有求的。当官为了什么,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为理想抱负?
开什么玩笑,为什么最后还不是为了自己啊,对自己家没好处,为的东西再好也没几个傻子干得好不好。
再说了,倭国人有所求难道就一定要答应吗?
很显然是不一定的。
先把东西收了再说,至于倭国人所求的事情嘛,呵呵,看心情了。
………………………………
第三百二十一章 这是一次创举
中秋后,就在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