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幻初唐-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无忌对外甥的无情在李承乾兄弟几个身上就表现的很淋漓尽致

    在本来的历史上,李承乾一开始太子之位很稳的时候,长孙无忌对李承乾那是关怀的无微不至的,就像现在这样,虽然李承乾因为和武元庆的关系,对长孙家没有像以前那样亲密了,但无论是长孙无忌还是他儿子长孙冲都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时时找机会就要表现一下对李承乾的亲近

    但历史上当李承乾开始胡闹,开始让皇帝李世民对这个儿子不满之后,长孙无忌起初还努力过几次,想帮着李承乾稳固太子之位,但当发现作用不明显之后,长孙无忌很快的就掉转头去寻找新的辅佐对象

    但他没有选择小胖子李泰,因为之前辅佐太子李承乾的关系,长孙无忌和这个二外甥关系闹得很僵,哪怕李泰表现出想和她亲近的意思,长孙无忌也没有选择李泰

    最后长孙无忌选择的是还年幼的晋王李治

    反正对于长孙无忌来说,大唐未来的皇帝只可能是在他的外甥当中选出来,而他妹妹长孙皇后生的嫡子有三个之多,不是这个可以是那个

    最后选择李治,除了因为李承乾在皇帝面前的失分,还有和李泰关系的僵硬以及李治一直表现的很孝顺,让李世民很喜欢这几个因素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因为李治年幼,在朝中没有什么势力

    不像太子李承乾,名正言顺的储君,大多数的朝臣选择站队在他那边,也不想小胖子李泰,因为学问好,深的很多文官的喜爱,都能和太子李承乾分庭抗礼争夺储君之位,势力之大可想而知

    而李治呢,一直都不曾进入过大臣们的视线之中,没有势力就好控制,所以长孙无忌最后选择了帮助李治当上储君

    而帮助李治当上储君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要先干掉褚位不稳摇摇欲坠的太子李承乾

    具体长孙无忌在其中做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从李承乾谋反事后,李世民派长孙无忌主审太子李承乾谋反案,之后立李治当太子,命令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也能看出,在李承乾谋反被废这件事情里长孙无忌绝对是有出过手,做过一些事情的

    而当李治当了皇帝后,长孙无忌就开始了他的专权之旅,用高阳,房遗爱做的谋反案来牵连诛杀了和他有嫌隙的吴王李恪,再之后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因与长孙无忌不和,也被流放岭南

    这些看起来只是一些挟私报复的事情,但也佐证了一件事情,就是长孙无忌仗着是李治的舅舅,在搞外戚专权的那一套,也正是长孙无忌为什么会在最后选择没权没势的李治当太子的原因

    而长孙无忌之后被贬被逼着自杀,也正是源于这个原因

    后世明清时期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是这么评价长孙无忌的:“长孙无忌曰:“太子仁恕,实守文之德。”此佞者之辩也长孙无忌恶足以知仁恕哉?挟仁恕之名以欺太宗,而太宗受其罔,故曰佞者之辩也长孙无忌之决于诛杀,固非挟私以争权,盖亦卫高宗而使安其位尔。乃卫高宗而不恤唐之宗社,则私于其出,无忌之恶也唯无忌者,高宗之元舅也,而可与辨高宗与恪之废立乎?房玄龄、褚遂良之赞立高宗,义之正也;太宗之疑于立恪,道之权也;无忌之固请立高宗,情之私也“

    无论是开始的支持李承乾还是后来的支持李治,长孙无忌都是从私情出发,为的是私利

    对亲外甥都这么功利,更何况是对不是长孙亲生的公主了所以,对于长孙无忌的算计武元庆看的很透彻,比所有人都看的要透彻

    别看现在长孙无忌好像在朝中没管着什么具体的事情,没有具体的职务,只是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就这他还一直推辞不受,可是要知道那是有长孙皇后在压着

    正所谓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长孙无忌的坏是要等没人压住他的时候才会真正显现出来的,现在能看清的只有武元庆一个人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

第四百四十七章 猪队友

    对于长孙无忌的算计武元庆没有多加理会,因为他知道这事儿这次绝对是成不了的

    果然事情的发展正如他所料,吐蕃使节第一次请婚的折子皇帝还没有任何批复,吐蕃人就上了第二道奏折,言明了要为他们赞普请娶大唐的长乐公主

    这次不用他们多等,奏折递到鸿胪寺,武元庆亲自拿着折子去见了李承乾,然后李承乾马不停蹄把奏折拿给了他父皇

    李世民看过之后没有任何表示,只是挥毫在那份奏折上写了一个飞白大字“滚“

    李世民就是这么直接,没有一点委婉他也委婉不起来,吐蕃土鳖竟然把主意打到他最最宝贝的长乐身上了,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只是奏折上写了个滚字,没有让人将吐蕃使节直接打出四方馆已经相当算是客气的了

    得到一字回复的吐蕃使节懵逼的很,百思不得其解大唐皇帝就算不愿意嫁公主也没必要这么粗鲁吧,一国之君对另一国使节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真的好吗

    吐蕃使节跑去找长孙无忌请教了,等他们从长孙府回来后紧接着就写了一封长长的奏折递到鸿胪寺

    奏折内容总结起来就三点,第一就是道歉,说他们事情办的唐突了,不该痴心妄想求娶长乐公主的第二就是说明他们对大唐是多么敬仰,多么濡慕,他们的赞普又是多么想和大唐亲近,多么想娶一个大唐的公主,长乐公主我们不敢妄想,但请求大唐皇帝看在我们赞普的一片痴心的份上可以下嫁一位其他公主到吐蕃第三说的就是大唐和吐蕃的关系会因为这件事情有多大的跨越发展,说大唐和吐蕃加深感情对双方的好处,其中着重提到吐蕃帮助大唐攻打吐谷浑,并最终让大唐成功消灭掉吐谷浑,占领吐谷浑的土地和人民来佐证加深双方友好关系的好处

    然并卵,李世民并不买账,在这份奏折上又用挥毫飞白写了两个字批注,速滚

    这次吐蕃使节没心情懵逼了,怒气冲冲的就去找长孙无忌去了,说都怪长孙无忌出的馊主意,要不是他出的主意,大唐皇帝肯定不会对吐蕃使节态度这么恶劣,肯定是因为直接长乐公主的事情触怒了大唐皇帝导致的

    这次轮到长孙无忌懵逼了,看着喋喋不休抱怨的吐蕃使节,长孙无忌忍了好半天才忍住骂人的冲动,好言安慰了半响才将吐蕃使节打发走

    然后等吐蕃使节一走,长孙无忌就摔东西骂开了:“蠢货,竖子不足与谋“

    这句话是范增骂楚霸王项羽的,这当然不是长孙无忌觉得吐蕃使节能和楚霸王相提并论的意思,只是表达一种遇到猪队友的愤慨无奈

    没错,吐蕃使节现在在长孙无忌眼中就是不折不扣的猪队友后世有句话说的很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长孙无忌本来交代吐蕃使节上奏折的内容只有前两条,先道歉,接着降低目标求娶别的庶女公主,这样一来拒绝过一次的皇帝肯定就不好拒绝第二次,起码也会和朝臣们通个气,商议一下,然后他长孙无忌就有机会在里边进言操作了

    可哪里想到吐蕃使节竟然擅自在里边加上了第三点内容

    奶奶个腿的,皇帝正还因为攻打吐谷浑的初始,吐蕃军队就打了那开始的一仗就退兵不干了,后来在大唐灭掉吐谷浑的时候,吐蕃又趁机扩张了一下侵占的吐谷浑地盘这两件事情生气,耿耿于怀呢

    在皇帝看来,吐蕃人这是窃取了相当大一部分属于大唐的胜利果实,是小偷

    你吐蕃使节偏偏还要拿这事儿出来说,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给皇帝李世民存心添堵吗

    本来计划挺好的事情,就因为这画蛇添足的一个举动搞得一切全毁了,特么你们是猪吗

    长孙无忌在家里咆哮,但于事无补,吐蕃使节很快就在四方馆待不下去了,倒不是皇帝下令赶他们走了,而是因为连着两份奏折上被皇帝批了滚字的事情不知怎么就流传开了

    皇帝都这么不待见吐蕃人,上行下效,下边鸿胪寺的人,四方馆的人自然对吐蕃使节没了好脸色

    原本顿顿好酒好菜招待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白米饭面条炒菜什么的都不见了,代之的是糙米饭,粗粮馒头还有嗯野菜

    这些东西放到后世没准在城里或者饭店里卖的比细粮还要贵呢,可这是在古代,谁特么能吃白米白面的时候会吃粗粮野菜啊,还是一吃半口糠的粗粮

    吐蕃虽穷,虽蛮夷,但使节团人大小都是官员,不少还是小贵族,怎么能忍受这样的欺辱嘛,于是,这样过了两天吐蕃使节就上表辞行要回国,回他们吐蕃吃青稞,牦牛肉还有喝酥油去了

    吐蕃使节此次前来本就不受欢迎,所以走的时候也没有受到什么挽留,就是例行的践行宴也只是由几个下级官员陪同了下

    时间转眼就到了十月,献陵终于修建好了,停棺冰冻了五个月的太上皇李渊,终于被安葬进了皇陵能够入土为安了

    李渊的庙号经过皇帝和大臣们的商议最终被定为了高祖,以李渊的老婆穆皇后祔葬,加号太穆皇后

    到此,太上皇李渊驾崩的事情还没完,时间步入十一月,李世民也不知道是出于孝顺的心思,还是愧疚的心情,决定在太原给他老爹李渊建庙

    李世民想的好,你们这些臣子之前阻止不让我去我爹的皇陵看看,说是我过于悲痛了,身体不好,不适合去,那我最后听了你们的意见没去

    现在我这要在我李唐皇室的龙兴之地给我爹修个庙宇你们总该没什么反对的话说了吧

    可是还就有人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秘少监颜师古就上表说了:““寝庙庆在京师,汉世郡国立庙,非礼“

    说陛下你要给太上皇建庙也应该是建在京师长安,怎么能去太原建呢,像汉代那样各个郡国立庙那是不合乎礼仪。

    。
………………………………

第四百四十八章 粗鄙的文化人

    这要是别人说李世民可能会不怎么在意,但说这话的人是颜师古,李世民就很重视了

    颜家虽然不是世家门阀,但要比起传承来,世家门阀都不一定比得上颜家

    颜家的老祖宗可以上推到颜回,也就是孔子最著名的学生之一,被人称为颜子的颜回,这一家绝逼是诗书传家的典范

    颜师古在李渊起兵的时候就成了李渊手下的朝散大夫,大唐建立后,先是起居舍人,后是中书舍人

    这两个官职都是掌管机密的官儿,起居舍人干得事情就是记录皇帝起居谈话的,皇帝的一言一行不是皇宫秘辛就是军国大事,颜师古一开始干得就是记录这些的事情

    等到了中书舍人干得一样是机密的事情,就是替皇帝草拟圣旨的

    不要以为圣旨上的话都是皇帝说的,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图样图森破了

    举个例子,就拿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说,就他那个从小连饱饭吃不饱的家庭,能有能力让他去识字吗,要有那闲钱,他朱重八还至于老爹老娘哥哥姐姐什么的饿死了七七吗,至于最后跑到庙里当和尚混口饭吃吗

    朱元璋一开始就是个文盲,在起义军里当了将军后学了几个字估计也是大字不满一箩筐的水平

    就当了皇帝后那么大岁数了,学文化估计也学不成什么样,就这么一个人能说出圣旨上那些辞藻华丽的旨意吗,当然不可能了,能在圣旨上加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不要脸的八个字,朱元璋都该做梦都笑醒了

    估摸着朱元璋下旨意的时候都是直白的凤阳俚语,时不时还的加几句粗口,然后进过草拟圣旨的官员大幅度润色后才有了颁布出去的圣旨内容

    有人肯定会说朱元璋是特例,其他皇帝肯定不会爆什么粗口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皇帝嘛,皇帝都应该是稳重的,严肃的,应该有皇帝的范儿,怎么可能爆粗口呢

    就像李世民怎么可能会在奏折上批“滚“这种字呢

    可,你不是皇帝怎么就知道皇帝不会这样呢,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会高兴,会生气,也会骂人,怎么就不能骂脏话呢,谁规定有身份的人就不能骂脏话的呢

    再举个例子,这位不是皇帝,但是位名人,很有名很有名的名人,头衔一大堆的就不一一例举了,只说一个,他当过北大的校长

    这个人叫季羡林季老的头衔一大堆总结起来是个很大很大的学者,直白点就是文化人,在人们看来不粗俗的那种人但是季羡林在他日记里却记录着这样的话“昨夜一夜大风,今天仍然没停,而且其势更猛。北平真是一个好地方,唯独这每年春天的大风实在令人讨厌。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还有六月心境仍不好。人生真是苦哇十七日前两天下了点雨,天气好极了。今天看了一部旧,石点头,短篇的,描写并不怎样秽亵,但不知为什么,总容易引起我的。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以及过午看同志成中学赛足球和女子篮球。所谓看女子篮球者实在就是去看大腿。说真的,不然的话,谁还去看呢看清华对附中女子篮球赛。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其实不是去看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你看大学者,大文化人也有多日几个男人的想法,也会看了本带色儿的就起了,也会借着看篮球的名义看女生的大腿

    那么,古代的皇帝,勋贵骂个脏话又有什么呢

    好吧,我一闲扯就习惯性扯远了

    说回颜师古身上,不管是做起居舍人还是中书舍人,这文化素养都要好,你得有学问,不然皇帝随口骂的一句艹,你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文雅点的词汇来代替

    能当担当这两个职位首先就说明了颜师古是皇帝认可了的文化人

    后来李世民登基当了皇帝,颜师古先是当了中书侍郎官职又升了,成了副宰相,后来坐事被免职,但李世民“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诏令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颜师古多所厘正。书成,李世民诏诸儒重加详议,诸儒各守门户,同声非难师古,师古则依据晋、宋以来古今传本,对诘问一一答复,解答中援引证据简赅透彻,才情溢于言表,令诸儒无不折服。

    什么意思呢,就是李世民让颜师古负责考订校正五经,等考订完成后,就招来很多大儒对这考订的内容参议,看看怎么样

    然后各位大儒各守门户之见,这个说我学的是正宗的,那个说我们这一派理解的才对,反正就是对颜师古考订的内容有诸多的不同意,为难颜师古

    对此,颜师古引经据典对所有的诘难一一答复,对他的解答所有的大儒都深表折服

    就和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样,颜师古一个人对一群人轻松搞定

    现在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奉命编撰的五经正义里边相当多的内容都是用的颜师古考订的五经内容

    而孔颖达编撰的五经正义是用来干吗的呢,是用来给全天下的人当教科书的

    汉末以来,长期变乱,儒家典籍散佚,文理乖错,且师说多门,章句杂乱

    贞观五年,也就是武元庆带着长乐离京那年,也就是王玄策他们参加的那大唐第一届科举,进士科,明经科的考试中李世民和主考的武士彠等就发现很多考生对同一道题的理解注释偏差很大,经过详查发现还不是他们理解的错误,而是因为师从的不同而导致的偏差

    虽然最后从里边还是选出了不少有学问的人,但李世民对这种师承不同导致的理解不同给科考阅卷评分造成难度增加很是不满所以为适应科举取士和维护全国政治统一的需要,李世民才让孔颖达和朝中的众多学士负责编撰五经正义,来作为统一的教科书

    这么多大儒学士负责编撰的五经正义里边相当一部分选用的却是颜师古考订的五经内容,可想而知颜师古的学问是大到什么程度了

    得益于颜家的家学渊源,让颜师古成为了大唐朝中最博学的人之一,无论是文史典籍还是历代礼仪,基本颜师古说是的那就**不离十真的是,颜师古说不符合礼仪的,那就真的不符合礼仪

    于是,李世民考虑再三后,打消了给老爹在太原建庙的想法
………………………………

第四百四十九章 看别人的老婆

    恋上你看书网 630bookla ,最快更新梦幻初唐最新章节!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圣药,它可以磨平一切的悲伤

    孙思邈孙大神医说心病要心药医,可是没有心药,半年的时间却足以让武士彠从老兄弟的去世和愧疚中走出来了,加上有宝贝孙女从开始的呀呀呓语到牙牙学语再到会叫爹,娘,爷爷,老怀甚慰的武士彠病情也越来越好,估摸过完年后差不多也就可以重新回吏部复职了

    时间步入到贞观九年腊月,眼看着又是年关,没多少天就是元日要过年了,武元庆几乎整天都窝在家里不出门,每日的生活就是照看女儿

    然后,在腊月初八这天早上,太子李承乾跑来死拉硬拽的将他拖出了家门,跟着一同出门的还有武二丫

    武元庆穿越到大唐这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过了年就是第十个年头,原来的武二丫也从四岁的小萝莉长到了现在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十三岁豆蔻少女了

    小丫头小时候就是绝美小萝莉,嗯,喜欢咬手指的小萝莉,现在长大了,成了绝美少女,未来必然会成为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的大姑娘

    不过,别看小姑娘长得漂亮的似画中仙女,可平日里却是很多人惧怕的女先生

    开始武元庆是自己不想教的时候让数学最好的小丫头临时代代课,助教嘛,就和李泰一样但贞观五年的时候,武元庆离开长安去往岭南,还带跑了长乐一晃荡就是近两年时间没归家,正好他离开长安之后,大丫,二丫她们都参加了明算科的科举考试,而且成绩相当的好,几乎霸榜了前十几名

    大哥不在家,大丫二丫她们算术又那么好,而且她两个女孩子嘛,不像二哥武元爽可以被征召当官,干脆就代替大哥武元庆到自家的武家学堂当起了教数学的先生

    然后一教就是好几年,又因为大唐从第一届科举开始就对进士科,明经科,明算科等科目一视同仁的重视,户部,工部近两年提拔的官员相当一部分都是从明算科中考的人里选的

    武家的算学又是名声在外,没办法,武家老二原来文不成武不就的纨绔子弟,因为跟大哥武元庆学的算术好就被选到了户部当官,而且不止是武元爽,还有房遗爱,杜荷等等一批勋贵子弟,都曾经跟着武元庆学习过,也都被委派了官职,并且不是虚衔而是实缺

    有现成的例子在,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想进到武家学堂学习,,不但有普通的生员,还有不少明算科落榜的考生也留在长安要加进武家学堂的

    武家学堂也就是外界人称的曲江书院本是武元庆盖的私学,虽然那块地是皇帝给批得,可那也不过是当初嫌李泰,李恪,李佑还有房遗爱,杜荷他们这些皇子,公主,勋贵子弟的全挤在武家吵得慌,所以给他们建了个学习的地方而已

    说到底,这武家学堂曲江书院其实不算是正式的学堂的

    一开始二丫她们没经验,属于来者不拒,你们想来学就来学,连束脩什么的也不收,可后来跑来的人越来越多,她们喊来李泰,李恪,房遗爱他们帮忙都教不过来了,这才重新立了规矩,所有来学的人要经过考试,看看算学基础,考试及格了才能进入到学堂学习

    但即便是这样,学堂也是越办越大,学生越来越多好在的是这时候会算术的人本就不多,学的深一点的更没多少,基本只要教基础数学就可以了,换在后世也就是小学数学的水平

    这也就是二丫她们数学顶多初中水平就能在明算科霸榜的原因了

    二丫和大丫作为学堂里常驻的老师,平日里课业是非常忙的,一个人都要带好几个班的,这也就是快过年了给学生们放假了,不然还没有时间跟着大哥出来跑呢

    昨天刚刚下了雪,虽然不是很大但也足够没过脚面的,冻的穿着厚皮裘,脚踩牛皮靴的武元庆瑟瑟发抖

    二丫还不如武元庆的呢,她以为是出来玩的所以穿的是一身男装白色锦袍厚倒是挺厚的,可脚上穿的却是白色缎面的布鞋,这鞋在家里穿没问题,出来外边又是刚下过雪,不一会就被融化的雪给湿透了,冻的小丫头不停踢踏着小脚

    “喂,我说你小子到底叫我出来干吗啊,这都从崇仁坊走到兴化坊了怎么还没到啊,早知道你要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我就该坐车来的“武元庆双手捂在嘴边呵着热气将手暖热又捂到二丫小脸上给她取暖,嘴里没好气的抱怨

    “嘘,嘘,不要这么大声,就到了,马上就到“相比武家兄妹冻的不行的惨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