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假太监-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摸了摸大玉儿的小脑袋,认真地夸道:“小妹妹,你应该去写,动作版的”

    话音未落,红袖的房门就从里面被打开了,随即就见红袖插着腰,杏眼圆睁地对叶珣吼道:“死太监,你给我滚进来”

    (本章完)


………………………………

第381章 王牌

    叶珣乖乖滴滚进了红袖的房间,不过房门一关,刚刚还状若母老虎的红袖却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

    憋红了小脸,看着叶珣,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叶珣也笑了,他知道刚刚红袖是在给自己台阶下,看着面前这个同自己一路出生入死的小女人,心中忽地涌起一股柔情,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见叶珣只是呆呆地看着自己,却没有更进一步的举动,红袖忍不住轻啐一口,道:“死太监,看什么看?又不是没看过”

    不知为什么,红袖突然感觉自己心跳的好快,甚至还带着一丝恐慌,她也不知道自己慌什么。

    两个人不是第一次单独相处了,甚至也曾大被同眠,但这次明显跟以前不一样,心脏就像一只不老实的小老鼠,不停地跳啊跳的,有羞涩、有恐慌,还有一丝期盼

    叶珣乃是个中老鬼,一见红袖的模样,就知道她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情况。

    走上前轻轻将红袖拥在怀中,伏在她耳边轻声道:“我说过要让你成为这世上最幸福的女人,现在,我来实现诺言了”

    感受着叶珣温热的气息,男人身上特有的气味让红袖仿佛中了迷药,脑袋晕晕乎乎的,伸手搂住叶珣的腰身,低声呢喃道:“在你身边,我就是最幸福的”

    温香软玉在怀,是个正常的男人也忍不住啊!

    叶珣一矮身,在红袖轻呼声中,将她横抱起来,然后大步走向床榻。

    夜,已经开始

    一只小蜜蜂,飞到花丛中

    叶珣觉得自己今晚就是那只辛勤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从这个花房转向另一个花房,然后是下一个

    叶珣大婚虽然在京城引起不小的轰动,但同辽东的庆祝形势比起来,简直就不可同日而语。

    消息传开后,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仿若过年一般,按普通老百姓的话说,没有叶公公就没有他们今天,所以叶公公的喜事也就是他们的喜事。

    孙承宗从前只是听说叶珣在辽东如何如何得人心,待到了地方亲身体验过后,才深知传言非虚,甚至百姓们对叶珣的爱戴,已经超出他的理解范畴,要知道叶珣终归是个太监啊!

    在孙承宗上任之初,叶珣就给各军下过命令,必须绝对配合孙承宗这位新任的辽东巡抚,不得有排斥行为,不得阳奉阴违,总之,要像对待他一样,对待这位孙大人。

    这得是多大的信任,才会让叶珣下这样的命令?所以孙承宗到了辽东后,不论是军队还是地方官员,都给与了最大的配合。

    殊不知这样还有个好处,就是孙承宗在不知道叶珣打过招呼的情况下,彻底扭转了对叶珣的印象。

    从前那些说叶珣要割据的话,都是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出来的,叶公公根本无意造反,不然辽东文武不会如此配合他。

    秉承叶珣的想法,孙承宗在辽阳和沈阳转了一圈后,就打算去赫图阿拉看看,同时按照叶珣的指示,重新修筑宽甸六堡,并将这些土堡向鸭绿江延伸,以达到彻底封锁鸭绿江的意图。

    刚走到半路,孙洞就从沈阳追了上来。

    孙洞没有离开辽东,即有叶珣的意思,也是他自己的最终决定,因为他觉得辽东更适合他,而他的存在,也无疑是叶珣在辽东的一张王牌。

    叫停孙承宗的车架后,孙洞挥退下人,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份密报递了过去。

    “这是建州刚送来的最新消息”

    从孙洞严肃的表情中,孙承宗已经感觉出问题,接过密报打开只看了两眼,浓眉就皱了起来。

    却原来是代善假借叶珣整合女真各部的名义,大肆吞并散落的弱小部族,如今已经再次整合出一支不低于两万的铁骑,而且有迹象表明,代善始终同皇太极保持着联系。

    合上密报,孙承宗不由暗想,看来叶公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代善假意投降,然后召集旧部,待时机成熟时,与皇太极遥相呼应,重新入侵辽东。

    孙承宗要去赫图阿拉视察的消息已经传出去,正常情况下,代善必然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孙洞在这个时候把消息送来,就说明孙承宗此行怕是有危险。

    “你有何建议?”

    虽然级别相差很多,但孙承宗却一点也不敢小瞧这个本家,因为他相信,能让叶珣放心留在辽东的,除了嫡系,必然还得有过人的本事,事实证明,这个本家胖子,就绝对是个危险人物。

    听孙承宗问起,孙洞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道:“我想代善一定还不知道他已经被我们识破,所以大人不妨直接去,然后相机将其拿下”

    赫图阿拉还有李光荣的两万明军,正常情况下,孙承宗的安全肯定不成问题,但这也要看孙承宗的胆量了。

    孙承宗微微一笑,道:“孙将军的话正合我意,大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好了”

    孙洞点了点头,向身后招了招手,道:“这两位兄弟不错,就留下给孙大人当个护卫吧!大人不要多心,此事完了,他们自然会回到他们自己的岗位去”

    说话间两个身材健硕的年轻人大步走过来,向孙承宗施礼后,就垂手侍立一旁。

    孙承宗微微一笑,却没多说什么,谁都不知道,别看他是个文官,身手却不错,虽算不上高手,但对付两个壮汉还是不成问题的。

    吩咐一声,队伍继续起行,孙洞却没有跟从,看着渐渐远去的孙承宗一行,头也不回地对身后手下吩咐道:“马上传鹰信给叶公公,将这里的事情告知,并请叶公公定夺”

    作为叶珣最忠实的手下之一,孙洞完全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就是事无巨细,都要向叶珣汇报。

    此时的赫图阿拉,早不复昔日的辉煌,城墙破败,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整座城池中几乎找不出像样的房子,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大金的都城。

    代善也住在帐篷中,算是回归了游牧民族的本色,相比建州鼎盛时期,代善明显瘦了很多,脸上和头发上也染上了风霜之色。

    就在孙承宗向赫图阿拉进发的时候,代善也正负手在大帐中打着转,不是他新添了毛病,而是知道新任辽东巡抚要来了

    (本章完)


………………………………

第382章 辽东巡抚

    有一种表现叫做贼心虚,代善现在就是这样。

    据隐藏在辽东各地的女真探子回报,辽东军除了有三万人马进关,其余的并没有什么异常调动,甚至在赫图阿拉附近的两万辽东军,也只是在例行训练和巡逻,看不出有什么反常举动。

    但代善还是感觉出一丝不安,叶珣走的这段时间,他都干了什么,没人比他自己更清楚。

    打压企图靠近明朝的部族,收编一些弱小部落,不断地充实他手下的力量等等。

    如果代善现在将所有人马聚合到一起,他有把握一战消灭赫图阿拉附近的两万明军。

    但是代善不能那么做,因为最重要的事还没有完成,那就是对明军新式火炮的惦记。

    沈阳城外一战,那些火炮给代善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射程远、威力大,机动便捷等等,可以说这种火炮的出现,完全颠覆了女真人对战争的认识。

    正是明军有了这种犀利的新式火器,才让代善不敢轻举妄动的,只可惜,叶珣走了之后,对面明军大营中的火炮也都拉回沈阳了,不然代善肯定会把火炮抢来的。

    虽然明军没有反常举动,可直觉告诉代善,明军恐怕已经知道了他的那些小动作,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就危险了。

    新任的辽东巡抚有多大本事,代善还不知道,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如果这家伙没点本事的话,叶珣也不可能放心把辽东交给他。

    现在摆在代善面前有两条路,要么继续装孙子,但如果被明军知道了他的真实意图,怕是他连孙子都装不成了。

    还有一条就是再次起兵反叛,然后趁叶珣不在,辽东军没有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洗劫附近的城池,最后突破鸭绿江防线,进入朝鲜与皇太极回合。

    不过这第二条也是一样有风险的,当初他跟皇太极的秘密协定就是他潜伏下来,养精蓄锐的同时,伺机窃取新式火炮的秘密。

    所以代善在这个时候一旦起兵,那他之前所做的努力就都将白费,即便到了朝鲜,皇太极还能像从前那样对他吗?

    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代善太了解他那个弟弟了,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代善也不打算在寄人篱下,而这次他打算动真格的了。

    代善身边有一个汉人谋士,姓刘名放之,是代善从马匪手上救下来的,对代善忠心耿耿,读过几天书,同时也很有点小聪明,所以一直被代善十分倚重。

    “那个姓孙的巡抚到那了?”

    “应该已经到李光荣大营了,大贝勒,来者不善,奴才建议您该早做准备了”

    有些汉人的奴性已经深入骨髓,又或是天生的奴性,怎么改都改不过来。

    “放之啊!明军对我们监控的很严密,如果我们调动人马的话,很有可能会打草惊蛇,另外我不想去朝鲜,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呵呵!贝勒无需担心,奴才已经替您想好了,这个新任的辽东巡抚不是要来视察吗!您就以这个名义召集各部首领前来拜会这位巡抚大人,这样明军也就不会说什么了”

    “同时我们还要看看这位孙巡抚的态度,如果他只是例行巡查,那我们也没必要太多紧张”

    代善想想也是,自己还是被叶珣吓破胆了,看来必须得先克服这个心理障碍,不然永远都别想打败叶珣。

    “准备一下,我们去迎接这位孙大人”

    代善的话音未落,帐外忽然传来侍卫的声音:“启禀贝勒,斥候刚刚送来消息,辽东孙巡抚没有去明军大营,而是直接来我赫图阿拉了”

    代善和刘放之都吓了一跳,心说这位新巡抚是什么意思?怎么这么急着赶过来?

    代善忙将侍卫叫进来,问道:“他带了多少人马?”

    “回贝勒,斥候说孙巡抚身边只有三百卫队,而且都是轻骑”

    代善狐疑地看了看刘放之,然后挥手让侍卫退下。

    “放之,我怎么总觉得这个姓孙的有问题”

    刘放之笑道:“贝勒爷,您是不是太紧张了?别说他身边只有三百人,就是明军两万大军都到了,咱女真勇士还怕他们不成?”

    听了刘放之的话,代善也反应过来,叶珣已经离开辽东,辽东军虽然要比从前的明军精锐,但要说同女真勇士比起来,显然还是要差上一截的,自己怕他干什么?

    “既然这样,咱也别让人看扁了,叫上二百弟兄,我们去迎接这位巡抚大人,你就不要去了,让各部加强戒备,一旦事情有变,即刻过来接应我们”

    人有信心的对的,但过度的自信就是毛病了,辽东军确实不是从前垃圾一样的卫所明军了,可女真军队也同样不复努尔哈赤时期的刚勇,他们的胆子早就被叶珣吓破了。

    在距离赫图阿拉四十里左右的地方,代善迎到了孙承宗一行。

    一见孙承宗的样子,代善就吓了一跳,心说这是文官吗?怎么长的比武将还粗壮?

    孙承宗确实不像文官,身材高壮,一脸刚髯,双目不怒自威,再配上那身官服,更增添几分威势。

    不过孙承宗的表情却很和蔼可亲,离着老远就下马抱拳道:“久闻大贝勒威名,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啊!”

    代善被孙承宗的态度弄糊涂了,心说咱俩有那么熟吗?

    想归想,脸上也换上一副惊喜的表情,躬身施礼道:“欢迎孙大人驾临赫图阿拉,在下代女真各部,向孙大人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两个大老爷们虚头巴脑地扯了几句后,二人就吩咐各自手下扎营,因为天色已晚,这个时候再强行赶路,实属没那必要。

    时间不大,数十顶帐篷就拔地而起,不是行军打仗,也无需什么中军大帐,只是孙承宗和代善的帐篷还是要醒目一些。

    帐篷刚刚支好,代善就亲自过来邀请孙承宗去他那里饮酒。

    这是礼节,也是必然的节目,孙承宗连想都未想就带着两个手下来到代善的大帐。

    代善一直都在暗暗观察孙承宗的一举一动,直到孙承宗只带了两个侍卫而来,他这才完全放下心来,看来之前确实是他想多了,这个姓孙的此次前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

    (本章完)


………………………………

第383章 孙大胆

    孙承宗确实没什么别的意思,他只不过想亲手弄死代善而已,很少有人知道,孙承宗其实还有个绰号,名叫孙大胆。

    一个是新上任的辽东一哥,一个是女真目前的老大,也算是地位相当了。

    二人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地喝了个不亦乐乎,就差斩鸡头喝黄酒了。

    至此,代善才算完全放下心来,这个新来的辽东巡抚如这么容易应付,看来我也不用急着跑路了,还是留下来安心发展吧!

    酒过三巡,代善冷眼观瞧,孙承宗应该有几分酒意了,说话时舌头都大了,眼珠一转,顿时涌出一个主意来。

    “孙兄,小弟有一事相求,不知兄长能答应否?”

    孙承宗一拍胸口,大着舌头道:“那、那的话,兄弟的事就是哥哥的事,有什么事尽管说,哥哥一定给你办到?”

    代善看了看孙承宗身后两个标枪般挺立的年轻人,干咳一声,道:“是这样的,过些天兄弟想回长白山祭祖,孙兄能不能调拨一门火炮给兄弟用一下,孙兄放心,只是为了壮一下声威,回来之后马上归还”

    孙承宗皱了皱眉头,脸上现出一副为难之色,转头对身后两个侍卫道:“你们先出去,本官有些话要单独对代善贝勒说”

    两个侍卫躬身施礼后走了出去,代善见状,立刻就知道有门,忙把自己身边侍候的侍卫也赶了出去,转眼间大帐内就剩下孙承宗和代善两个人。

    “老弟啊!你这不是难为哥哥吗?军中对火器控制极严,再说,火器也不归哥哥管啊!”

    孙承宗说着不住地摇头,事涉军事机密,舌头似乎也捋直了不少。

    代善早有准备,立刻从身后拿出一个包裹来,笑眯眯地捧到孙承宗面前,道:“知道哥哥为难,总不能让哥哥白忙一场不是?这是兄弟的一点心意,事成后,还会有薄礼奉上”

    代善从前接触过的明朝官员,一个个道貌岸然,背地里什么丑恶嘴脸都有,据说这个孙巡抚是从京城来的,想必也好此道吧!

    果然,孙承宗接过包裹后,脸色立刻就变了,眉开眼笑地道:“这如何使得,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啊!”

    代善心中冷笑,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阉贼啊阉贼,你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就在这时,孙承宗忽然脸色一变,一脸惊恐地看着代善身后,惊呼道:“叶公公,你、你怎么来了”

    乍然听到叶公公的名字,代善差点没吓拉裤子里,大惊之下回头望去,却见身后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

    这是怎么回事,刚要回头去问孙承宗,猛然觉得胸口一痛,低头望去,却见一把短刀已经深深刺在胸口上,抬起头,刚好迎上孙承宗冰冷的眼神。

    “居然想贿赂本官!想要火炮,去阴曹地府找阎王爷要吧!”

    孙承宗说罢,用力一推眼神已经开始涣散的代善,然后整了整衣服,仿佛没事人一般向帐外走去。

    代善只觉身上越来越冷,所有力气都仿佛已经离体而去,嘴唇动了动,想招呼手下,却是一个字都没喊出来,随即渐渐软倒在地。

    “贝勒喝多了,任何人不得去打搅他”

    这是代善听到的最后一句话,然后整个人就陷入无边的黑暗之中

    孙承宗刚刚亲手杀了个人,但从他的表情中却看不出一丝波澜,只有身边的两个侍卫能感觉出他身体的颤抖。

    两处营地并不远,一出代善的营地,孙承宗立刻吩咐身后的侍卫发信号。

    在来的路上,孙承宗已经下令李光荣,做好出兵准备。

    赫图阿拉城中的女真兵是代善的嫡系和中坚力量,只有把他们全部消灭,才能彻底解决潜伏在建州的隐患。

    随着一支绚烂的烟花冲天而起,地面很快就震动起来。

    这是李光荣亲率一万铁骑奔驰的声音,孙承宗这边的亲兵卫队也做好迎战的准备。

    代善这边只带着二百侍卫,在发现不对后,立刻就有人去找代善,却发现代善已经死在帐中。

    代善既死,女真士兵顿时成了无头苍蝇,转眼间就乱做一团,见机快的纷纷夺路而逃。

    远处伴随着铁蹄奔驰声音而来的是一片光的海洋,一万铁骑一手控马,一手高举火把,仿若一条游走在夜空中的火龙,让人望而生畏。

    大军在斥候的指引下,转眼就将代善营地吞噬,继而向赫图阿拉方向奔去。

    冲锋陷阵自然不需要孙承宗了,看着从营地旁呼啸而过的辽东铁骑,孙承宗心中也不由发出由衷的赞叹,辽东军无愧天下第一军之称。

    “八百里加急报捷京城,女真余孽代善所部,已全部肃清”

    天色虽晚,却不耽搁信使的行程,在同叶珣的谈话中,孙承宗已经感受出叶珣对代善部的忧虑。

    代善已死,这场仗也就没什么悬念,所以才要第一时间向京城报捷。

    “啊!”

    同一片夜空下,一声惊叫之后,皇太极从梦中惊醒,猛地坐起身,手也下意识地摸在身旁的宝刀上。

    却原来是皇太极做了个恶梦,梦到所有女真人都陷身在无边无际的火海中,叶珣狰狞的笑脸悬在半空,只是对着他不住的冷笑。

    率军进入朝鲜以来,女真大军可谓是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朝鲜全境。

    原本光海君就已经投降,现在皇太极更是直接将他赶出了王宫,这段时间,皇太极一直在想,是不是在朝鲜重新打起大金的旗号?

    只是朝鲜民间的抵抗也很强烈,各地反叛此起彼伏,让皇太极还是有些下定不了决心。

    叶珣只猜对了一半,皇太极确实同代善有一些秘密协定,但代善的野心却是叶珣没有想到的。

    按照计划,代善在建州站稳脚跟后,在相机弄到辽东新式火炮,然后与皇太极南北呼应,重新扫荡辽东。

    事情发展到现在还算顺利,只是刚刚那个恶梦,让皇太极涌起一股不妙的感觉。

    披上外衣缓步来到窗前,这个窗户正是位于遥望建州的方向。

    “父汗,您在天之灵一定要保佑儿臣早日杀回建州,杀死阉贼,为您、为无数女真勇士报仇雪恨”

    喃喃自语中,皇太极眼神越发坚定。

    吞并朝鲜是第一步,下一步他还要学着叶珣的样子,打造一支无敌舰队,建造船厂的地方和工匠都找好了

    (本章完)


………………………………

第384章 廷议

    历朝历代都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就是能拿到台面说的事情,实际上暗地里已经操作完了。

    大明王朝走到今天,看似制度仍然健全,其实却已经是在朝着一条畸形轨道上发展着。

    官员代表着读书人,他们说是对的,那就必须是对的,不管这件事有没有利于国家百姓。

    而叶珣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在辽东实行各种各样的改革,是因为他有绝对的实力,在实力面前,任何制度和反抗,都是徒劳的,读书人也一样,因为他们也是服务于政权的。

    内阁八大阁员已去其二,还没等李待问安插自己人,叶珣就主动找到他,六人内阁已经够了,不需要再添加。

    叶珣的这个决定,实在是有点出乎李待问的意料,本来他还想假意征求一下叶珣的意见,因为他知道辽东已经没有够资格入朝的官员了。

    而现在六人内阁只有两人来自辽东,甚至严格说起来,袁应泰也算不得叶珣的人,也就是说,内阁现在只有一个没什么资历的张铨在强撑着了。

    一个辽东籍官员,显然是不会起什么决定性作用的,所以李待问也并没有因为叶珣干涉他提拔官员而生气。

    不过叶珣随即又向他提出了一件事,那就是廷议开海事宜。

    交代完这件事,叶珣就施施然离开了,因为叶公公是不参政地。

    李待问却有些不是滋味了,辽东银币已经直接被收入户部,这个月的俸禄也都是用银币支付的。

    没有经过廷议,没有征求过任何人的意见,辽东银币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进入大明的流通市场。

    而这只是其一,据传说,金州那边的海船跟下饺子似的,一艘接一艘地下海,而且还都是千料以上的大船,这事又经过谁同意了?

    在李待问想来,你叶珣既然已经返回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