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假太监-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林丹汗的出现,与其走的较近的一些小部落也纷纷前来站脚助威。

    不过叶珣最希望能来的建州女真,却并没有派人前来。

    金台吉命人在城外搭建了一座高台,台正中是象征大明皇权的玄皇团龙旗,在团龙旗下方则是“叶”字大旗在随风飘荡,两旁是蒙古各部以及叶赫女真的旗帜。

    七月初六,是女真萨满挑选出来的黄道吉日。

    叶珣身着蟒袍腰扎玉带,面容严整地站在最前方,叶珣虽算不上小白脸,却也不难看,尤其是配上这身蟒袍,更显气度沉稳雍容,很难让人把他和太监联系在一起。

    叶珣首先率领各部首领在桌案前焚香祭天,这是草原人最看重的仪式,既然要结盟,叶珣就必须尊重草原人的习俗。

    短短的几个月,叶珣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太监,一跃成为威震辽东的镇守大太监,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而叶珣身上那种上位者的气势,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让与会的各部首领有种威压的感觉,站在叶珣面前,腰杆都会不自觉地弯下去。

    祭天的仪式后,才是这次会盟的重头戏,也就是议题的中心思想。

    尽管林丹汗很不情愿,可他也知道,他根本争不过叶珣,所以只能眼看着叶珣坐在主位,而他只能坐在叶珣左侧。

    古人以左为尊,在他下面是金台吉、布扬古、奥巴、齐塞诺延等部落首领。

    在高台周围是各部的精锐人马,这是露脸的事,每个部落都把最强壮的士兵派了出来。

    满桂和阔木尔入两尊门神般按刀站在高台的入口处,其余士兵则在曹变蛟的率领下巡视在最外围,以防有各种突发状况。

    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像个小跟班似的,一直随侍在叶珣身旁,看他低眉顺眼的样子却比叶珣还像太监。

    林丹汗心中这个气,如果不是在大庭广众下,他真想给儿子两大嘴巴,你好歹也是蒙古最大部落的王子,怎地如此丢老子的脸?

    似乎感受到老爹杀人似的目光,额哲始终低着头不敢看老爹。

    额哲的这种行为,无疑更加重了叶珣在各部首领心中的分量,尤其是叶珣的两大护卫竟然都是蒙古人,也让各部首领对叶珣多了种亲切感。

    “叶某冒昧,把诸位大老远的请来,招待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叶珣率先来了开场白,说着拱手向四周的首领们施了一礼。

    众人连称不敢,林丹汗第一个接话道:“公公代表的是天朝陛下,招我等前来,我等怎能不来?只是在下还有一事不明,还请公公解惑”

    叶珣早知道这老家伙对自己不服气,只是这个时候不好发作而已。

    微笑点头道:“大汗请说,叶某一定知无不言”

    “公公招我等前来会盟,显然是要对建州的努尔哈赤下手,公公有命,我等自当遵从,只是我十万大军前来,这一路消耗甚巨,不知公公可否先拨些粮草,总不能让我的子民饿着肚子为天朝打仗吧?”

    听了林丹汗的话,很多部落首领都跟着附和起来,其实很多人都是来打酱油的,都想着捞点好处回去,对于同建州开战这件事,却没多大兴趣。

    众人的反应尽数落在叶珣眼里,叶珣却并未生气,缓缓道:“大汗恐怕是弄错了,第一,本公找诸位前来,并不是要对建州开战,如果大汗想打建州的话,咱家也绝不会阻拦,至于粮草一说,对不起,没有!”

    “哗!。。。”

    叶珣话音未落,在坐的部落首领们就哗然起来,纷纷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林丹汗被叶珣噎得脸红脖子粗,刚想说话,却听叶珣继续道:“当然了,你能从建州劫掠多少,本公也绝不会要一分,第二,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本公愿意与所有蒙古部落做朋友,但有一条,就是任何部落未经许可,不得踏入我辽东乃至大明一步”

    听叶珣说到这,林丹汗终于忍不住猛地站起身,怒道:“叶公公,我等敬你,却非是怕你,你招我们前来会盟,莫非是在戏耍我等?当我蒙古好欺吗?”

    叶珣的脸色也沉了下来,淡淡道:“本公一直十分敬重蒙古好汉,辽东军中也有很多蒙古兄弟,本公对待他们一直与汉人士兵一视同仁,从未有半点偏颇,何来戏耍之说?”

    “本公今日召集诸位前来,一是要确定一下汉蒙之间的合作,另外就是要立下一些规矩,林丹汗不等本公说完,就意图挑拨各部与本公的关系,不知是何居心?”

    看着叶珣森冷的眼神,林丹汗猛然醒悟过来,这死太监身手神鬼莫测,自己怎么会这么蠢在这个时候得罪他?

    当下强笑一声,道:“公公误会了,本汗绝无此心,本汗此来也是诚心与公公会盟的”

    叶珣点点头,道:“那就好,本公以诚待人,希望诸位也能如此”

    这时科尔沁的奥巴小心地问道:“不知公公所说的合作,是指的什么?”

    叶珣反问道:“你们蒙古最缺什么?”

    听叶珣这么说,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为了遏制游牧民族的发展,大明对很多东西都实行了禁制,要问草原缺什么,那缺的东西可多了。

    还没等众人开口,就听叶珣继续道:“铁器你们就不要想了,运铁给你们,我也是要掉脑袋的,除了制造武器的违禁品,其他东西都可适当放宽,不过东西当然是要卖给朋友了”

    叶珣最后这句话用意很明确,如果都像林丹汗这样骄狂之辈,是别想在大明得到任何物资的。

    无数事实证明,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关键。

    在武器的源头控制住,让蒙古各部慢慢富裕起来,生活都安稳了,谁还愿意去劫掠?

    叶珣想的很深,也很远,不论古今,中华民族内部之间要的都不是血腥厮杀,稳定才有发展。

    当然,这也有个前提,就是首先消灭那些野心勃勃之辈,比如努尔哈赤之流。。。


………………………………

第166章 老话

    在坐的各部落首领算是看明白了,这那是什么会盟啊!分明就是被叶珣当成手下一样,接受指令的。

    不过总的来说,叶珣所说的几点都是对各部落有利的,当然了,前提是不能对汉人动手。

    林丹汗不吱声了,其他人就更没意见,叶珣告诉他们,除了铁器和火药等武器,其他像棉麻、药品、粮食等,都可以与草原部落交易,瓷器绸缎什么的更是要多少有多少。

    但叶珣也说了,如果被他发现有人把物资偷偷转运给建州女真,不但会取消该部落的交易资格,还会号召各部落对该部落群起而攻,直至将其彻底消灭。

    同时草原各部落也要严查过往的商贩,所有运往建州的物资一律截获,有放行的,就按私通建州论处。

    努尔哈赤对土地有种近乎变态的渴望,连年征战,地方是没少占,却不事生产,仅靠抢劫又能维持多久?所以建州很多地方都需要从中原走私过去的各种物资。

    现在叶珣下令严打走私,等于是堵住了向建州输血的管道,而他这边却又在不断地给建州放血,相信用不了多久,建州内部就会因物资短缺而发生变乱。

    而这才是叶珣最希望看到的。

    会盟的具体细节自有底下人去办,当晚在叶赫城外举办了盛大的篝火晚宴。

    酒宴中,叶珣自然又成了主角,草原人好酒,而叶珣仗着深厚的内功,对敬酒的来者不拒,又一次用酒量折服了草原群雄们。

    林丹汗却借口身体不适早早就返回了驻地,刚回大帐没多大一会,儿子额哲就跟了回来。

    看到儿子,林丹汗这气就不打一处来,白天儿子跟在叶珣屁股后面那副奴才相,那还有一点察哈尔王子的形象?他这张老脸都快让儿子丢尽了。

    额哲一进帐就给老爹跪下了,低着头道:“儿子知道父汗很生气,可请父汗相信儿子,儿子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察哈尔部着想”

    接着额哲又把叶珣偷袭皇太极时所展示出来那外星人一般的神奇武力,对老爹说了一遍。

    最后道:“阉贼诡计多端而且心狠手辣,据儿子估计,建州早晚会被其所灭,在阉贼注意力都集中在建州的时候,也正是我部发展的大好时机,这次会盟,阉贼可说是走了步错棋,父汗要好生利用之,只有我大蒙古真正的强盛起来,阉贼才不敢再轻视我们”

    听了儿子的话,林丹汗有些明白过来,敢情儿子在卧薪尝胆啊!随即想起一事,皱眉道:“听你的意思,可是那阉贼不放你回来?”

    额哲摇了摇头道:“儿子想过了,我留在这里,才会打消阉贼对父汗的戒心,同时我可以利用接近他的机会,掌握更多辽东或是大明方面的情报,也可以给父汗提供更多互市的方便条件”

    儿子都说到这种程度了,当爹的怎能不感动?

    林丹汗亲手扶起额哲,叹道:“父汗错怪你了,只是苦了你啊!”

    这一刻,林丹汗已经决定,这个儿子一定会是他的第一继承人。

    爷俩在大帐内上演着情感大戏,叶赫城外的酒宴也进入了高潮。

    篝火旁是载歌载舞的蒙古族女孩,还有一群赤裸着上身的蒙古壮汉在表演着摔跤,场面热闹之极。

    叶珣已经数十碗酒下肚,却依然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在他旁边已经放了一地的空酒坛,而那些各部首领们,却再没人敢来向叶珣敬酒了,许多喝醉的已经被抬了回去。

    奥巴借着酒劲凑到叶珣跟前,大着舌头道:“公公,你这次无论如何也要答应我,不答应,我就不走了”

    叶珣笑了,道:“别不是你看上我汉家那位姑娘了吧?那我可得先告诉你,人家要是不答应,你可不能强来”

    “不是、不是”

    奥巴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继续道:“公公你就娶了桑合兄弟家的布木泰、哦不是,是大玉儿吧!上次从你这回去,桑合兄弟给她说了几门亲事,大玉儿却说什么都不肯,还说了非你不嫁”

    居然又提起那个早熟的小女孩了。

    叶珣感觉脑袋顿时又大了起来,虽说这个时代太监娶妻不是什么新鲜事,可你们都是成年人,难道不知道太监是怎么回事吗?怎么还一心想着把女孩往火坑里推?

    大玉儿才多大,等过几年什么都懂了,肯定会打消这个念头的。

    想到这,忽道:“听闻你科尔沁部多有与建州联姻的,如今你却与我结盟,不知你的那些姻亲会做何想?”

    “啊!”

    奥巴万想不到叶珣会把话题转移到这,而且叶珣说的还都是事实,现在努尔哈赤的侧福晋康妃就是他科尔沁部的,皇太极的老婆也是。

    叶珣突然问这干什么?会不会因此迁怒于我?。。。

    一个个为什么,顿时把奥巴的酒吓醒了一半,张着大嘴,呆呆地看着叶珣,却半天没说出话来。

    看着奥巴的样子,叶珣微微一笑,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谁都懂,如果有一天他败了,不论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都会被枕头风把耳根吹软的。

    而如果是叶珣胜了,那就更好办了,反正几个女人而已,科尔沁美女多的是,况且以叶珣的为人,也不会难为那几个女人。

    “不用害怕,只要你与我以诚相待,我们的友谊就会保持下去,如果你要两面三刀,我就更不会拦着你了,哈哈。。。”

    “公公放心,奥巴绝不会做那种事的,之前建州强势,为了生存,许多事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不过今后绝不会再有这等事了”

    奥巴此时已经反应过来,如果叶珣想要怪罪他的话,就不会同他说这些了。

    这时候奥巴已经完全忘了大玉儿的事,左右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道:“公公要小心林丹汗,此人野心勃勃,此次在公公面前受挫,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叶珣也看出林丹汗的不甘,心中也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对他动手。

    正琢磨着,就见奥巴已经返回了自己的位置,转头望去,却是额哲回来了。

    刚刚额哲借口探望父汗离开的,叶珣并没有不让他去,爷俩嘛!总有些不为外人知道的话要说。

    现在额哲回来了,应该是该说的话都说完了,有些事怕是也计划好了。

    想到这,叶珣嘴角闪过一丝嘲讽的笑意。。。


………………………………

第167章 兄弟

    用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赫图阿拉目前的形势一点都不为过。

    努尔哈赤仍处在昏迷中,皇太极也是卧床不起,看似代善在主持大局,不过他很清楚,莽古尔泰肯定不会甘心这么下去的。

    该谈的都谈了,条件也开出了,甚至代善还对莽古尔泰许下了承诺,只要他代善登上汗位,一定不会亏待莽古尔泰云云,可莽古尔泰就是不肯向他低头。

    谁都知道,在争夺权势的过程中,向来都没有和风细雨,既然不能和平解决,那就只有刀兵相见了。

    不过代善也很郁闷,他借口收拾莽古尔泰,想将皇太极的正白旗借调过来,可别看皇太极趴在床上起不来,这兵权却是说什么都不肯撒手。

    而且皇太极也给代善出了个主意,就是对付莽古尔泰无需那么麻烦,以请客的名义将其找来,然后就地拿下,即直接又省事。

    代善无奈,只好去找其他人商量了,他算看出来了,皇太极也在防着他,心中不由暗恨,这群刺客真是够废物的,当时怎么就没弄死这小子?

    代善忙着四处调兵,莽古尔泰当然也不会闲着,赫图阿拉就那么大,况且莽古尔泰在文武大臣中也有一定的人脉,代善的那些小动作又怎能瞒住他?

    莽古尔泰身边不是没人,只是没有能给他出主意的人,而孙洞的主意又往往最能迎合他的心思,于是就又把孙洞找了出来。

    孙洞果然没有让莽古尔泰失望,一通神忽悠后,很快就与他制定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计划。

    这句话可谓是说到了莽古尔泰的心里,但他也知道,如果在赫图阿拉城内动兵的话,造成的后果将难以估量,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能不声不响地将代善和皇太极干掉。

    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孙洞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我的贝勒爷,你在防着人家,人家也同样在防着你啊!如今不论是皇太极放府上,还是四处走动的代善,身边都有大批侍卫跟随,想要刺杀,简直比登天还难,要做,就做别人想不到的事,他们算准了贝勒不敢大动干戈,贝勒就偏偏来场大的,只要干掉了代善和皇太极,大金还不是贝勒的囊中之物?”

    孙洞说到兴起,小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如果能把赫图阿拉彻底搅乱,那在叶公公面前得是多么大的功劳啊!

    见孙洞比自己还兴奋,莽古尔泰也十分感动,这个奴才果然很忠心,待有朝一日荣登大宝,一定重重封赏他。

    出于对莽古尔泰的愧疚,努尔哈赤将正蓝和镶蓝两旗都交给莽古尔泰,但由于正蓝旗之前的旗主并不是莽古尔泰,莽古尔泰还达不到对正蓝旗的彻底掌控,所以他现在能调动的只有镶兰旗的五千多兵马。

    五千多兵马,突击没有防备的代善和皇太极肯定是够了,但前提是此事必须绝对隐秘,不然就达不到突袭的效果了。

    当下两人又密谋一番后,莽古尔泰开始调兵,他命令手下人马分批进城,在他府外集结后,等待他的进一步命令,而调兵的理由则是有人图谋不轨,他受命保护大汗。

    一时间,莽古尔泰的贝勒府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谁也没注意,莽古尔泰的首席狗头军师将一张纸条悄悄塞到了身边一个侍卫的手中,然后这个侍卫很快就消失了。

    李永芳最近的日子可谓十分难熬,因为他被软禁了,尽管他不承认李二是受他委派去找叶珣的,但李二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家人,即便李二死不承认是受李永芳所派,但生性多疑的努尔哈赤在接到皇太极的奏报后,还是命皇太极将李永芳看起来,严禁他接触任何人。

    不过这个任何人当然不包括李永芳府中的人,而这个时候孙洞已经知道李永芳有投降之意,所以就命潜伏在李永芳府中的手下,将莽古尔泰正在调兵准备干掉代善和皇太极的事,报告给了李永芳。

    李永芳也是直到此刻才知道原来大明的探子早就潜伏在身边了,不由吓出了一身冷汗,暗暗庆幸自己见机的早,不然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孙洞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李永芳把消息通知给皇太极,以此来重新换取皇太极的信任。

    孙洞的目的是搅乱赫图阿拉,说实话,他也很不看好莽古尔泰,这家伙冲动莽撞,又缺乏急智,虽然叶珣很希望这样的人主政女真,但孙洞很清楚,莽古尔泰根本就斗不过皇太极,就是连代善都不如。

    所以干脆就让他们使劲地掐去吧,把赫图阿拉弄的越乱越好。

    接到指令后,李永芳不敢怠慢,立刻要求看押他的将领通报皇太极,说他有急事禀报。

    皇太极受的是外伤,伤势虽重,却已经在渐渐好转,而且也可以坐起来了,之所以还卧床,就是要迷惑和试探身边的人。

    这一试探不要紧,要怎么说人与人之间不能试探呢,因为一试探就知道什么叫全剧终了。

    别人还没怎么样,他的好哥哥却第一个跳出来了。

    事实上皇太极也很为难,现在老爹昏迷不醒,叶珣在外咄咄逼人,女真根本经不起内乱。

    可有些事根本不是他能决定的,就比如现在,莽古尔泰已经磨刀霍霍,代善的正红旗也是小动作不断,他能怎么办?

    现在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老爹立刻清醒过来,不然根本制止不了这场火拼。

    看着面前站着的李永芳,皇太极微笑道:“不知这个消息李将军是从何而来?”

    既然让李永芳来告密,借口当然也替他想好了。

    “末将在抚顺为将时,曾救过一个人的老父亲,现在这个人是莽古尔泰的包衣奴才,是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他父亲,他父亲知道莽古尔泰看不上末将,怕末将受到牵连,所以才冒死相告的”

    这样的借口可以说比较圆满了,因为李永芳的门牙是莽古尔泰踹掉的,而且还拒绝了莽古尔泰的拉拢,若莽古尔泰掌权,肯定不会放过李永芳的。

    皇太极点点头,沉吟片刻,忽道:“你去把消息告诉代善,就说是我让你去的,而且告诉他,我的正白旗也会全力支持他”

    李永芳微微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敢情这皇太极也不是什么好鸟,他这是要坐山观虎斗了。

    好吧!既然你们兄弟想玩场大的,我这个外人又怎会不配合呢!。。。
………………………………

第168章 内战

    古今中外,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所谓的亲情,总是那样的弱不禁风,想要成为最后的赢家,唯有以鲜血铺路,人头垫脚。

    是夜,自以为准备充分的莽古尔泰率先发动进攻,五千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他率领去袭击皇太极,另一路由他的军师孙洞率领,去杀代善。

    莽古尔泰的想法没毛病,只要杀了这两人,其他大臣就都会乖乖听命,然后他在控制住老爹的汗宫,一切就都尽入掌中。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莽古尔泰的大军刚到皇太极的府邸,就遭到等候已久的正白旗军队迎头痛击。

    莽古尔泰的镶蓝旗已经分兵,而皇太极的人马却没有,所以战斗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莽古尔泰与他的军队很快就发现被包围了,这个时候已经无暇去想问题出在那了,唯有苦战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乎,莽古尔泰凶悍的本性被彻底激发出来,率领手下与皇太极的手下混战在了一起。

    因为他特殊的身份,正白旗的士兵也不敢过分逼迫,这样一来,两倍于镶蓝旗的正白旗,一时间竟与镶蓝旗打了个旗鼓相当。

    皇太极闻报,鼻子差点没气歪了,就少说了一句话,手下的将领脑袋怎么就这么不开窍呢?把那个人给我弄死,弄死他,我好当老大!

    当即传令,不管是谁,发动叛乱即为死罪,杀无赦!

    有领导命令当然就好办了,正白旗的士兵顿时如打了鸡血般凶狠起来,只杀得莽古尔泰及其手下节节败退,看这情况,败亡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而另一支人马也遭到了同样的待遇,看到有埋伏后,孙洞一边大喊向前冲,自己却在悄悄的后退,时间不大就消失在乱兵之中。

    没了指挥的镶蓝旗士兵,顿时就乱了套,与代善的正红旗一接战,几乎就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正红旗的士兵可是得了代善的吩咐,必须把这股来犯之敌斩尽杀绝,不管里面有谁。

    有了这条命令,那还有什么可顾忌的?杀吧!一时间只杀得镶蓝旗士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片刻功夫,镶蓝旗的士兵就开始溃散,继而四散逃去。

    这种情况下,让代善和皇太极都忽略的情况发生了,因为他们没有控制好外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