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回清明上河图-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讲,这却是他们的最后一个。
府衙的后花园有一片开阔之地,宗泽命人将酒宴摆在此处,以方便众人赏月,众将按照官职大小一一入座,宗泽举杯道:“各位将军,这几日金兵围城,多亏了大家尽职尽责,才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纰漏,现在金兵已撤退,老夫设宴,为大家压压惊。再者,今日正逢中秋佳节,我等虽不能与家人团聚,但能在这磁州城内共享这片刻安宁,也实属不易,来,与老夫共饮此杯!”
众将闻言,皆举杯共饮。柳逸玄对负责准备酒宴的王子纯问道:“贤弟,你今日准备酒宴,可曾与那郭药师和完颜洪也送去一份?”
王子纯听到柳逸玄问这话,不解地说道:“这个…小弟并未替他二人准备什么酒席,他们一个是我们的俘虏,一个是要犯,为何要为他们准备酒席?”
柳逸玄道:“贤弟,他们是我们的犯人不假,但他们也同样是人啊,那完颜洪被虽是个金国人,但也是离开了父母亲人,我们还是要以礼相待,那郭药师本来就是我们宋人,他可以不仁,但我们不能不义,今日月圆之际,他也一定会思念家人,给他送些酒肉,也是让他好好反省自己的罪行。”
“可是,老将军未必是这个意思啊?”
“咳,两份酒席而已,老将军不会介意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好个‘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哥哥果真是仁慈之人,小弟这就为他们送去!”说罢便令人备了两份酒席,悄悄送到府衙大牢。
酒过三巡,众人喝的微醉,忽有守城军士绕过酒席来到柳逸玄身边,低声禀报道:“柳公子,门外来了一个小厮,说是你们府上的家人,要来城中见你!”
柳逸玄听了此言,急忙问道:“来人可曾说了姓名?”
“说了,他说他叫‘升官’!”
“什么,是升官?对,他确实是我家的下人,快把他放进来了!不,我要亲自去迎他!”柳逸玄大喜过望,急忙起身离席,要往城门口迎接升官,毕竟升官前来所为何事,且待下文。
(祝中秋快乐!)(未完待续。。)
………………………………
第六十七章 一封家书
柳逸玄听到家中来人,急忙起身离席,跟着守城士兵到了磁州东门,此时已是二更时分,城门上红灯高挂,再加上皓月当空,因此并不显得黑暗。
城门打开,果然见一人一骑从城外走来,柳逸玄远远望去,见升官背着一个包袱,手里还牵着马,正快步向自己走来。
“升官!”柳逸玄远远的唤了他一声,这升官听了声音,认出是他们家公子,急忙过来磕头跪拜,流泪道:“公子爷,可算见到您了,小的给您磕头了!”
柳逸玄将他扶起,笑道:“怎么又对我磕头啊,我不是跟你说过吗,咱们是好兄弟,不讲这些礼数,快起来吧!”
这升官今年才十六岁,也是个半大的孩子,见了自己的少主人,满心欢喜,抹了抹眼泪咧嘴笑道:“公子爷,您这么长时间不回家,小的可想死您了,上次你寄回家的信,老爷已经收到了,这次老爷打发我来,带了两封书信过来,一封是给您的,一封是给老将军的!”说着就解开包袱,把里面的书信取出来交给柳逸玄。
柳逸玄接过来书信,也是心中大喜,常言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己随军出征也有一段日子了,对家中的父母也十分想念,现在老爹让升官带来书信,自然高兴不已。
柳逸玄并不急着拆开信件,只对升官说道:“升官,还没吃饭吧?走,随我去府衙吃席去!”说着便带了升官,主仆二人往府衙赶去。
进了府衙后院,宗泽与众将军还在畅饮,将军们划拳的划拳,行令的行令,都没有注意到柳逸玄的离席,柳逸玄带着升官。绕过众人悄悄地回到席位,却被坐在旁边的王子纯一眼看到,这王子纯认出了升官,急忙唤道:“升官,你怎么来了?”
升官认得是王子纯,急忙过来磕头施礼。“小的给王公子请安!”
“好啊,你个猴崽子,什么时候来的?”王子纯一把拉住他问道。
柳逸玄笑道:“刚刚进得城来,是我到城门口接的他!这小子光顾着赶路,到现在还没吃饭呢。”
王子纯笑道:“这还不好办嘛。到了这儿就等于到家了。”连忙回身吩咐喽啰道:“再取一份酒菜上来,为这位小兄弟接风!”
升官见到自家的公子亲自迎接自己,这王公子又准备酒席为自己接风,只觉得无比荣耀,连连道谢。
不一会儿酒菜备好,升官饿了一天,只趴在桌上狼吞虎咽起来,看得柳逸玄和王子纯哈哈大笑。柳逸玄又看了看主座上的宗泽,见老头已喝的半醉。便走上前去劝道:“老将军是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少饮些酒为好。”
宗泽醉眼朦胧,摇晃着身子对柳逸玄笑道:“怎么?柳公子,觉得老夫年纪大了。怕我喝了酒犯糊涂,是不是啊?”
“晚辈不敢。”
“哈哈,实话告诉你,老夫一点也没糊涂。”又问道:“刚才你离席去了哪里。那个被你带进了的小厮又是何人呐?”
柳逸玄见宗泽已得知升官到来一事,便如实禀报道:“老将军还真是明察秋毫啊,晚辈刚才离席。是去城外接人去了,那来人是我们府里的家丁,名叫‘升官’,他带了一封家书与我,还带了家父写给您的书信一封,晚辈正要呈送给老将军呢!”说着就从袖子里取出那封柳安国写给宗泽的信递了上去。
“既是令尊有信送来,就应该早报与我。”边说边把柳逸玄手里的书信接过来。
宗泽拆开书信,借着旁边的灯光浏览了一遍,然后沉默片刻,便长叹了一声。柳逸玄在旁边问道:“老将军,家父在信中说了些什么,老将军何故长叹啊?”
宗泽道:“令尊大人与我说了一些朝中之事,说李纲李大人被罢了官位,是因为那朱太师参了李大人一本,还说朱太师与金人来往频繁,正说服圣上与金国人罢兵修好。令尊还交代我要守住磁州一线,不要轻易丢了城池,以免给朱太师这些投降派留下口实,他也好在朝中与朱太师等人据理力争。”
“哦,就是这些。唉,真是苦了我老爹了!我们在前线打仗,他还要在京城跟这些投降派斗嘴。也不知皇上是怎么想的,真是搞不懂,金人亡我之心早已昭然若揭,还跟他们谈什么,不如拼一个鱼死网破!”
宗泽叹道:“贤侄啊,你还不懂,这就是官场,这就是党争,朝中各类派别都为了自己的利益争得你死我活,哪里还管社稷的安危?只是苦了这天下百姓和我们这些前方的将士,他们即便是血染沙场,到头来也怕是白白牺牲了啊,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又说道:“对了,在书信的末尾,令尊大人还说,他已奏报了圣上,要把你调回京城。看来老夫这里,也是留不住你了啊。”
“什么?要把我调回京城?”柳逸玄确实是大吃一惊,因为当初柳逸玄随军出征,本打算要替大宋收回河北的疆土,阻止金兵南下的企图,却不料这么快他老爹就要自己回去,难免心有不甘。
“怎么?令尊大人没有告诉你吗?”宗泽见他一脸惊讶,不解地问道。
“哦,家父的书信我还没来得及拆开,所以不曾得知。”柳逸玄解释道。
宗泽点头言道:“柳公子年轻有为,将来必是前途无量,你随老夫出征的这段时日,也是屡建奇功,老夫对你充满期许,回去之后,要多听令尊大人的话,将来为官做宰,做一个国家栋梁,也不辜负了你我二人的这段将帅之谊!”
“怎么,老将军,您真的要答应我父亲,把我调回京城吗?我还想和‘勇’字营的弟兄多打下几座城池呢?”柳逸玄虽然思念亲人,但不愿就这么回去,他想请求宗泽上书,把自己留在前线。
宗泽笑道:“并非老夫不愿留你,只怕是令尊早已奏明了圣上,我想过不了几日,调你回京的诏书就会下来,你是相国之子,又是将来的驸马,是去是留岂是老夫能定的?再者说,我军驻守在磁州,只有三万多人马,朝廷里又有人喊着要与金人修好,只怕我们一时半会也打不了什么大仗了,这样也好,我们也可借机休整一下。”
柳逸玄听了这话,只得顺从安排,一时宴会结束,柳逸玄便带着升官回了房间。柳逸玄取来家书来看,只见柳安国在信中写道:
“玄儿:
前番来信为父已经收到,你能在军中不骄不躁,为我军攻城夺地立下功劳,为父深感欣慰。当日为父准你随宗老将军北上,也并不指望你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只想让你在军中历练一番,戒除身上的傲慢之气。
如今你已离家数月,我与你母亲都十分挂念,太后也多次派人询问你回京之期,你与玉灵公主有婚约在身,这终身大事也该回来准备了。因此为父三日前向圣上奏明,将你调回京城,此事我也告知了宗泽将军,诏书下达之日,你便随升官一同回京便是。”
柳逸玄看罢书信,沉默良久,他呆呆地望着天上的那轮明月,却不知前方的道路又将如何。
(本章完)(未完待续。。)
………………………………
第六十八章 告别磁州
四日之后,便是将完颜洪送还给金人的最后期限,完颜吉列先是派完颜丘楚带了两千兵马来城下要人,宗泽依柳逸玄之计,按照当初与完颜吉列的约定,还是将完颜洪送还给了金人,并修书一封与完颜吉列,说两国正处于休战期间,不宜再动干戈。那完颜丘楚见完颜洪顺利出城,又拿了宗泽的书信,便收兵回了邯郸。
送还了金国人质,宗泽又接到京城来的钦差传旨,钦宗对宋军俘获郭药师一事大加赞赏,敕封宗泽为三镇节度使,命其在河北自行招募义勇,囤积粮草,打造兵器,又差兵部送来二万贯钱作为军饷,以巩固黄河以北的这道防线。同时,钦宗下旨将郭药师立即押赴京城,并让靖武都尉柳逸玄负责押送。
柳逸玄听了圣旨,便对宗泽说道:“老将军,晚生这回怕是真的要离开老将军,离开勇字营的弟兄们了!好在圣上已派人送来了粮草和军饷,这磁州城暂时还不会有什么危险。”又说道:“晚生昨夜已写好了上百份的募兵告示,老将军可差人往城外的村镇张贴,鼓励三镇周边的年轻男子参军,这样便可扩充我们手里的队伍,另外,老将军也可将兵马分为三处,濮阳、安阳各派遣一员大将驻守,如此一来,三镇成犄角之势,一处有变,则其他两处皆可发兵支援,只要金兵数量不具有压倒性优势,则三镇可长久保全也!”
宗泽听了柳逸玄之言,十分感动,言道:“柳贤侄果然忠义之人,这眼看就要离开军营,也还在为军营之事费心。好,贤侄所言,老夫自当考虑,你若回了京城。替我向令尊大人问好,我这里也有一封书信,是写给令尊大人的,你就代为转呈吧。”
说罢便从书案上取来书信递与柳逸玄,柳逸玄接过书信,转身就要回房收拾行李,却被‘勇’字营的大小将军们围住,袁教头一把拉住柳逸玄,问道:“贤弟果真要走?”
柳逸玄眼中含泪,无奈说道:“不是小弟想与各位哥哥分别。只是这君命父命皆不可违,小弟也是没有办法。”
宋提辖过来说道:“柳公子,平日里我经常与你意见不合,动不动就拌嘴吵架,你是不是生俺老宋的气,不愿意再在这‘勇’字营待下去了?若真是那样,俺老宋再也不与你争吵了便是!”
柳逸玄听了这话,更觉得军营里的这般兄弟情谊难能可贵,心头一阵酸楚。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柳逸玄含泪说道:“宋提辖说的哪里话,我岂能与哥哥生气,只是这君命难违,小弟也无能为力啊。”
那宋提辖又来奏报宗泽。“老将军,像柳公子这般的年少英才,您怎能放他走啊?末将请求老将军上奏皇上,就说咱们‘勇’字营不能少了柳公子这位靖武都尉。请圣上收回成命,留下柳公子吧!”
现在宋金两军对质,邯郸城又屯有完颜吉列的重兵。正是用人之际,宗泽岂又忍心放柳逸玄回京?只是宗泽心里明白,柳逸玄出身宰相之家,又是太后亲选的驸马,绝非久居军营之人,此次钦宗让他随军出征,只是想给他这个未来的妹夫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等将来时机成熟,必然会将他提拔任用收为心腹。
宗泽言道:“调柳公子回京,是圣上的旨意,我等又岂能违抗?再说了,柳公子有才有德,到了京城也会被圣上委以重任,将来仕途前程更是不可限量,岂能久居我等之下?”又对众将摆了摆手,叹道:“还是放他回去吧!”
众将闻言,皆不再劝阻。此时负责看押郭药师的王子纯回来复命,王子纯走到宗泽面前禀报,“老将军,那郭药师已被押入囚车,负责押送犯人的五百军士我也一并挑选出来了。”
宗泽道:“很好,王贤侄,本帅就命你和柳公子一起带着这五百军士押送郭药师回京,你可愿意?”
王子纯一听让自己陪着柳逸玄回京,自然心里愿意,他回头看了一眼柳逸玄,便对宗泽回道:“末将听从老将军安排。”
“那就好。”又嘱咐道:“此次进京,柳公子是不会回来了,但你可不能留在京城里享受富贵,一旦交割完毕,就得给我赶回来,知道吗,带出去的人也不能少一个!”
“谨遵老将军将令。” 王子纯抱拳答道。
宗泽对柳逸玄说道:“柳贤侄,你此次回京,路上要多多保重,老夫军务在身,就不亲自去送你了!”又对身边的禁军将领们嘱咐道:“今日柳公子返京,各位将军就代老夫与他送行吧!”说罢便拂袖回身去了后堂。
众将军得了指示,都要到城外与柳逸玄和王子纯送行,柳逸玄和王子纯匆忙赶回房间,收拾好随身的衣物,让升官用包袱装好,各自准备完毕,便要动身回京。
王子纯按照宗泽指示,把郭药师关在一辆囚车里,又挑选了四百五十名步兵和五十名骑兵负责押运,命军士们带了足够的干粮和水,伙同传旨的太监一起赶路。
军马出了东门,便是十里长亭,袁教头、呼延庆、宋提辖等禁军将领摆下酒席为柳逸玄和王子纯送行。袁教头举杯说道:“柳公子,此次一别,我们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我与众将军们摆下酒席为两位公子送行,来,干了这杯!”
柳逸玄和王子纯接过酒杯与众位禁军将领一饮而尽,此时的柳逸玄心情十分复杂,在从军的这段时日,这些将军们对自己没少照顾,特别是袁教头,几次救过自己的小命,还曾教过自己枪法,感情自然深厚。
这段日子,柳逸玄和这些禁军将领们同吃同住,一起厮杀,一起叫阵,一起打探敌情,一起喝酒聊女人,虽然柳逸玄是来自遥远的现代,但男人与男人之间共患难之后的那种彼此相依、彼此相知的情谊是没有差别的。在残酷的战争中,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但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那份幸运会让这些经历战火的人们更加团结,更加坚强。
确实如袁教头所言,此地一别,柳逸玄真的不知道何日能与这帮弟兄再见,也许根本就不会再见。从他现有的知识可以预知,金兵南下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只是时间的问题,在这片时空里,宗泽会死去,袁教头也会死去,即便是还没露面的岳飞也会死去,甚至连自己也不知道能活到小说的第几卷第几章。然而,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应该做一个活人应该做的事情,柳逸玄不愿表现的那么伤感,也不愿去想那么多,他只求这些宋国的将士和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能多存在几天。
“各位哥哥不必伤感,虽然小弟回了京城,但也会时常关注磁州前线的消息,如果京城有什么事端,我也会写信告诉老将军和哥哥们的,还请各位哥哥们保重,小弟就此告辞了!”说罢翻身上马,与众人挥手告别,押解着郭药师向东边行进。
柳逸玄行了二里多地,回身望了望远处的城墙,那轮并不耀眼的秋阳,洒下昏黄的光辉,为柳逸玄的这段军营之旅拉上大幕。
“驾,驾!……”
柳逸玄挥着马鞭,坐下的那匹青铜宝马奋蹄而奔,扬尘驰骋,向着《清明上河图》中的那座繁华都城急速驶去……
(第二卷 完)(未完待续。。)
………………………………
第一章 秋色连波
第一章 秋色连波
词曰: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阙《苏幕遮》是北宋范文正公所作,写的正是这深秋萧瑟之景。柳逸玄与王子纯自从离了磁州,行了两日便到了黄河渡口,二人并不敢多做停留,命驻守渡口的宋军备好船只连夜过了河去,等到第三天的午后时分,便到了汴京城外。
此时的汴河风光不比当日的清明时节,因为今日已是九月初三,正是北方的晚秋季节,那城外庄稼地里种的高粱大豆皆已收割,只有些干枯的秸秆还散落在苍茫的原野之上,汴河沿岸的一棵棵垂柳也早已是枝叶枯黄,尽显颓败之景。
柳逸玄带着这五百名士兵,摆着长长的队伍,在郊外荒芜土地上缓缓行进,翻过一座土岗,柳逸玄驻马停留,远远的看到苍老的汴梁古城巍然不动,正稳稳地坐落在这片孕育着东方文明的中原大地之上。一行南风的大雁在空中传来凄凉的悲鸣,仿佛暗示着这座十二世纪最繁华的东方都城即将面临的命运。
知道柳逸玄今日回城,柳安国早已安排了家人在城外等候,府里的刘管家带着几个家丁正与守城的官兵们喝酒闲聊,便听到城上的哨兵来报,说东边来了一对人马,像是出征归来的禁军将士。
刘管家听了大喜,急忙让小厮发财骑马往城外迎候,发财拍马出城,只迎了一里左右便与柳逸玄遇上了。发财见少爷回来了,急忙下马行礼。柳逸玄见是自家小厮,便问道:“发财,我父亲现在何处?”
发财道:“老爷早上进宫面圣去了,知道公子今日回来,便吩咐刘管家和小的们在城门口等候。”
“噢,那好吧,既然是到了家,那就进城吧。”说罢带着队伍往城门口行进。
到了城门口,值守士兵拦住去路,一名年轻的军将前来问道:“可是磁州来的柳逸玄柳将军?”
柳逸玄道:“正是在下!敢问阁下是?”
那将领道:“我乃是东京守备帐下的提辖官。负责京城的防卫,柳将军带着这些兵马到来,按照城中规定,这些士兵应当在城外待命。”
柳逸玄道:“本将军是奉了圣上旨意押送朝廷钦犯回京,这些士兵也都是禁军将士,为何不让入城啊?把你们的守备叫来,我要跟他说话。”
那提辖官言道:“柳将军不要动怒,下官也是奉命行事,既然大人是押送钦犯回京。就请先稍待片刻,待下官去禀报一声。”
柳逸玄见自己回城还有这么多规矩,一时也没了耐性,喝道:“那你还不快去?!”
正在争执之间。却见一名传旨的太监从城中骑快马奔来,那太监来到众人面前,宣道:“上谕:柳逸玄奉旨回京,守城将士不得阻拦。接旨之后,柳逸玄即刻入城,将钦犯郭药师交与刑部大牢看押。随行的五百军士暂且安排在‘勤’字营待命。”又宣道:“靖武都尉柳逸玄屡立战功,智擒郭药师回朝,明日早朝随柳相国到宣德殿面圣,钦此。”
柳逸玄领旨谢恩完毕,便带了队伍走入城中,管家刘福过来迎候。刘福笑道:“公子爷,您总算回来了,老爷让我在这里等候你呢!”
柳逸玄见了家里的人,心里倍感亲切,乐呵呵地说道:“刘管家辛苦了,刚才的圣旨你也听到了,我得先去行部完成交割,过后就回府见我母亲,你先带着升官他们回去,告诉我母亲不要着急,我很快就到。”
刘福听了这话,越发觉得他家公子变得成熟了不少,不光言语上彬彬有礼,也知道让下人传话与自己的母亲,让老人家不要为自己担忧,心里念道:“看来老爷让公子去军营历练一番,确实有些道理。”于是带了家人回府里报信去了。
柳逸玄和王子纯押着郭药师往大内东街的刑部衙门交人,刑部官员得了皇帝的指示,命人打开囚车,把郭药师押进刑部大牢,一切顺利交割完毕,王子纯对柳逸玄说道:“哥哥,你先回府去吧,别让伯母在家为你着急,我带着这些弟兄往‘勤’字营报道!”
柳逸玄道:“好兄弟,你去‘勤’字营安排完毕,就到我家来找我,我们一起吃晚饭。”
这王子纯笑着答应了一声,便带了人马往城防营的驻地去了,柳逸玄见诸事妥当,便快马往相国府赶去。绕过两条街便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