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战神-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铁路修建也就那么回事,有技术,有资金,有钢铁,有劳动力,就可以迅速的修起来。********这些方面一个都不差。
********的铁路总长到1918年,已经达到了15万公里,较之后世中国的铁路还要多。
而在公路方面,全国的省级公路基本上建设完成,县级公路也大量建设了起来,不过也有许多偏僻一些的地方没有公路。在工业较发达的西北政fu占据的各省份,公路已经修到田间地头了。
工业方面所建设起来的工厂,则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比美国的工业体系要先进,而美国此时还依旧停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工业体系上。
落后并不完全是劣势,相反,一旦有技术,就可以发展出最先进的工业体系。
********此时正在向工业超级大国的方向快速发展。
此时的********,已经走上了全面发展的轨道了,全国各省都进入了大规模投资、建设的浪潮当中。
这一年几乎全国老百姓,日子都前所未有的好过。
农业方面粮食产量大幅度的提高,使粮食供应很充足,肉类供应也较为充足,当前很多省份的老百姓还是吃谷物为主,肉类还没有成为老百姓的主食。不过每天吃到些肉菜却还是可以满足的,但主食还是白面、白米。
要让********的老百姓过上能把肉当成主食来吃,还是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的。毕竟用肉食养活一个人口,比用粮食养活一个人口所需的土地要多出起码三到五倍,如果是牛肉,那就是七到十倍的土地。
在穿着方面,西域省的棉花产量进一步提高,使********棉花供应量无比充足,老百姓收入大幅度增长后,过年都添置了新衣服。
很多工人在年前搬进了新房子里居住,或是购买了家庭汽车。
汽车价格此时下降到了一辆350元的程度,西北汽车制造厂又推出了新款汽车,售价600元。另外还有豪华汽车什么的,售价甚至高达上万元。
老百姓买车倒是很年直接的,不需要考虑太多问题,因为这年头西北石油公司销售的汽油很便宜,开车烧油用不了几个钱。
有了汽车,房子也就简单了,可以在郊区自己盖房子,而且自己盖个小别墅也非常漂亮。
老百姓吃穿住行都有了极大的改变,物质条件迅速丰富。
老百姓是很高兴,这一年中央财政预算就让很多人纠结不已。
中央财政收入这一年再创新高,扣除地方税收后,中央税收达到了220亿元,这样的中央财政收入,是清政fu时期的二十倍以上。
然而这一年的军费,西北政fu认为,只要支出20亿就够了,让段祺瑞差点抓狂。
因为去年北洋军只拿到了3亿元的军费,结果悲哀的发现,压根就不够用。因为军饷方面出了很大的问题。
现在经济发展速度这么快,随便在工地上做一个月的工,也能赚个五六十元。可是当兵呢?
北洋军的军饷,提了两次后达到了每月5元的程度,结果收入比那些普通劳工还要少十倍!
北洋军的那些士兵们现在都人心浮动,一个个都不想当兵,想回家干活去。
西北国防军的普通士兵军饷则达到了每月15元,相比工人也很很低了,但是西北已经采取了义务兵役制,每个月15元不算军饷,只算给士兵自己的零花钱,甚至都不需要往家里寄。
因为西北国防军士兵家属,如果家里失业,最高统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安排军人家属就业的部门。如果军人家属因为疾病、残疾没办法就业,最高统帅部每个月还会发放补贴,家属就医还免费,反正就是让那些士兵没有后顾之忧。
而且西北治下各省发展多年,经济条件好,老百姓普遍富裕,让子女到军队里当个四年兵并不影响家庭收入。
西北国防军虽然是义务兵役制,但治下人口较多,军队数量又不庞大,150万兵力相比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确实不多,一百个人里面才一个人能参军,所以在西北人们为了把子女送进部队,简直是争破头。
军队就像是一个大熔炉,那些很难管教的女子,家长都是希望能送进军队里,让军队去教育一下。
现在********到处扩张,有大把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多年轻人也希望能够参军。
在西北,能参军那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西北百姓都明白,他们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西北军在战场上拼出来的。
哪个父母在外面说,儿子在部队当兵,别人都是一脸羡慕。那些小姑娘更是对参军的年轻人非常中意。
现在的西北,结婚不怎么看收入情况,因为大家的收入都差不多。工人阶级收入在1918年,一个劳动力普遍一年能有800元左右。吃穿住行都不缺,也不需要攀附权贵富豪。加上这年头人们的思想比较传统,都想找个名声好的,所以部队参军的士兵在择偶方面非常容易。
北洋军的情况却是截然相反了,随着中联储大量放贷给民资,同时民族财团和这些民资到处投资建设,导致经济迅猛发展,老百姓收入迅速提高,一下就把北洋军里当兵的给比下去了,而且是比下去了一大截。
在北洋军当兵,此时就是意味着――没钱,没出息。
他们又不是西北国防军,没打过几次对外战争,老百姓对他们也不感冒。加上北洋军的士兵收入又不高,所以社会地位正在急剧下降,找个媳妇都十分难产。
中央国会,甚至都开始商讨向这些北洋军军人发放特殊的失业补贴了,脸被打得啪啪响。
很多北洋军士兵甚至都当了逃兵,跑到西北治下省份当工人去了。
徐树铮今年就把希望盯在财政预算上,希望能多争取些军费,好提高北洋军的士兵待遇。
可惜的是,沈凝云亲自放出话来,要求中央不能穷兵黩武,军费预算保持在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就行了。
黎元洪坚决执行!
沈凝云这次明显是在恶心北洋军事集团,段祺瑞不给他面子,要向欧洲派遣劳工,那他就在军费上卡死北洋军。
反正西北国防军的军费不用担心,西北政fu把税收上缴一般给中央后,还剩下100多亿的地方税收。
另外,中国民族财团有大把钞票,中联储都是财团的,钞票随便印,根本不怕没钱。有种北洋军也靠北洋财团出钱给你们撑着。
因为1917的财政收入达到了220亿元,所以1918年的财政预算,高达300亿以上的规模,因为去年的财政预算用下来,这220亿还剩下60多亿,而1918年的财政收入预计不会少于250亿元,所以财政预算超过300亿,不过中央还是按照300亿的规模进行预算,因为中央还要还钱。
此时的中央,也是负债累累,欠中联储的钱就高达180亿元,过去中央这些年靠着中联储的贷款,也建设起了大量基础设施,行政、税收、治安、司法、民政等体系一开始基本上都是靠中联储贷款建设起来的。
光是每年的利息,就有10亿了。
不过300亿的财政预算,还是前所未有的庞大。如此庞大的财政预算,谁都想咬一口。特别是军费上面。
徐树铮向段祺瑞的建议是,今年最少要争取到15亿军费。
但是沈凝云发话,中央军费只有20亿,让徐树铮的计划很可能就要落空,因此段祺瑞与黎元洪开始了扯皮。
本来年前就要完成的财政预算,拖到春季没搞清楚。
但是没多久,段祺瑞这个大总理竟然被撇在一边,财政部已经开始向各部分下发预算资金了。
段祺瑞这才发现,不断是税收部门,还是财政部、国会,还是银行等等,到处都是西北派系的人。
西北派系早就把持中央了。
黎元洪这个大总统,此时也已经是西北派系的人了,而1918年的财政预算,正是黎元洪签的字。
这份黎元洪签字的财政预算中,军费仅有20亿,其中海军军费进一步上升为8亿元,而空军军费,则上升为2亿元。剩下10亿军费拨给陆军,西北国防军5亿,北洋军5亿。
相比去年的军费,北洋军多拿到了两亿元。
但是这两亿元顶个屁用,现在的问题是北洋军的军饷太低了,两亿元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郁闷归郁闷,签字后这份预算已经生效了,而中央财政的钱,是存在中联储的。中联储不发钱,中央也只能干瞪眼。
但是段祺瑞显然已无法忍受黎元洪这种撇开他的行为,因此很快段祺瑞就以财政预算为由,向黎元洪发难,要求黎元洪下野。
………………………………
第231章 半路截胡
段祺瑞确实是被沈凝云这招给恶心得不行,段祺瑞就算再怎么争,在财政预算上也是争不过的。
第一是西北派系人员掌控中央各部门,总统、国会都是西北掌控的。
再一个,最重要的就是钱在哪里。
中国民族财团垄断了此时的中国金融业,银行只有中国民族财团才能够开设,已经采用牌照制。
********只发了十几个张银行牌照,全在民族财团手上。
而各地方财政税收,以及中央财政税收都是放在银行里的,其中中央财政税收是放在中联储的。
中央要想取用放在中联储账户上的钱,需要预算批文。
如果中联储不承认其批文的合法性,那么根本就动不了里面的钱。中联储的背后是西北国防军在撑腰,想以武力逼迫来取用这些中央财政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此时的中央预算,基本上也就是沈凝云说哪套预算方案合法,哪一套就合法。说不合法,就算盖章了一样不合法。
这招绝对能恶心死人。
被恶心到的段祺瑞也开始反击,向黎元洪发难,要求黎元洪下野滚蛋。因为黎元洪投靠西北,已经越来越不受段祺瑞控制了,甚至是基本不在掌控的行列。
所以段祺瑞已无法忍受,这个总统的宝座,当初可是他来定的。
‘‘‘‘‘
1918年2月16日,大年初五一过,到大年初六,青岛胶州湾港口内一片人声鼎沸,十万中国华工开始在英法人员的安排下登上轮船,准备出海运到欧洲支援战场。
朱尔典亲自来到青岛,看着一名名华工登上轮船,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是放下来了。
“这些中国人是很好的劳工。”朱尔典看着那些登船的华工赞叹道,“他们比黑人更加吃苦耐劳,所以以前我们抓了不少猪仔卖到各个殖民地。可惜现在获取中国猪仔的渠道越来越少了,前些年骗了两千名猪仔到南非,结果因为西北政fu抗议,不得不把人送回来。”
法国临时全权特使玛德担忧的说道:“西北政fu的崛起确实让人担忧,他们已经开始在强烈冲击亚洲秩序了。如果我们欧洲再不采取行动限制他们的野心,很快亚洲秩序就会被他们打烂,甚至是威胁到我们建立的世界秩序。”
秩序,是世界霸主建立的。
英法他们口中所谓的秩序,就是武力殖民秩序。
而秩序,也是最符合制定秩序一方的利益的。
“确实令人担忧,过去这个国家贫穷落后。然而现在,却是工厂林立,工地遍地,他们正在快速的强大和富裕起来。这一切都是因为欧洲的这场战争,使得我们无力顾及远东局势。”朱尔典是个中国通,他比任何人欧美人员都清楚中国的变化,他的担忧也是最为深刻的,他叹了口气,说道:“希望我们在战后能够遏制中国,否则将是一场灾难。”
“我想遏制中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且他们的富裕实际上也是好事,这意味着他们能够支付更多的赔款。”玛德神色轻松傲慢的说道,在他看来中国人尽管赢得了几次对外战争,但是这个国家依旧是他们这些殖民者宰杀享用的羔羊。
羔羊肥了,意味着丰收。
朱尔典只是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显然并不认同玛德的观点,在朱尔典看来,中国此时最为可怕的,是这个国家正爆发出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巨大活力。
如果说清政fu统治下的是迟暮已老,颤颤巍巍的老年,而此时********在西北政fu的操纵下,就像是一个旭日东升,活力四射的少年。美国,则像是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人。
这个国家之所有如此强大的发展活力,也正是因为这个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但是这个国家,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那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文化底蕴。
贫穷意味着更多的消费和追求,文化底蕴则让这个国家的人民懂得如何去艰苦奋斗,如何在极端的条件下生存、发展。
落后?
不见得!这个国家此时也仅仅是表面上的落后,西北的工业技术,实际上已经领先于欧美。
等于说这个国家拥有了最强大的核心动力,那就是最先进的工业技术。
这个国家很大,领土面积已变成世界第二。这个国家人口很多,人口正在向五亿人的规模发展。
一个人口如此庞大的国家,一旦发展起来,那将是欧美国家的噩梦,绝对将成为亚洲的绝对霸主。
所以朱尔典不看好欧美在远东地区的未来,甚至担忧崛起的中国会威胁到英国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
而且朱尔典非常清楚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他们在外交上,对于一些小问题也许不会和他们过多的纠缠。
但这只是表面上的现象,并不意味着中国人会忽视核心原则。
实际上中国人在对外政策方面,基本上就是打不死你的时候,让你三步都没问题。如果一旦能打死你,就一次把你打死。
在历次对外战争胜利的时候,西北政fu在谈判时,对于一些小问题并不是太会去纠缠,但是不断的对外军事扩张,显然意味着有这种可能性。
这一天,十万华工完成登船。
上百艘轮船组成船队,在英国海军军舰护航下,开始驶出青岛港口。一路上,船队相当平静,没有碰上说明问题。
几天后,当船队开到中国南海的时候。远处突然出现了一支舰队,英国的护卫军舰一看,竟然是中国华东舰队。
这些华东舰队的军舰直接朝着他们的船队开了过来。
只见阵容中竟然有三艘战列舰和三艘巡洋舰,以及五艘护卫舰,英**舰上的英国水兵倒并不是很紧张。
碰上中国华东舰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是很快他们发现了不寻常,华东舰队向他们打出了信号灯,要求他们停下来接受检查。
“接受检查?他们要干什么?”军舰上的英国舰长乔姆斯上尉心里奇怪,这还要检查吗?
运华工到欧洲,这应该他们********都知道的吧!
“长官,怎么办?”大副对乔姆斯问道。
“让那些中国人闪开,我们是大英帝国海军,不接受任何国家检查。”乔姆斯骄傲的说道。
“是,长官。”
很快英国这艘巡洋舰向华东舰队打出了信号灯,然而信号灯打出去后不久,迎来的却是一轮炮弹。
华东舰队镇东号战列舰向这艘英国巡洋舰发动了一轮齐射,不过没有直接瞄准,炮弹打在了英国巡洋舰前方三百多米外。
炮弹伴随着猛烈的炮声,能清晰的看到主炮喷射出的火焰,炮弹掉入水中,溅起了高高的水柱。
乔姆斯被惊呆了。
“长官,中国人说不接受检查,将向我们开火,他们怀疑我们正在从事非法行动。”大副气喘吁吁的跑进司令塔报告道。
“快,快,我们接受检查,让他们不要开火。”乔姆斯被吓坏了,惊慌失措的命令道。
那名大副松了口气,连忙将命令传达了下去。
在大炮的威胁下,英国人把船队停了下来。
真理,果真在大炮射程之内!
华东舰队的军舰在英国人停下了船队后快速靠近,英国人不敢反抗,也感觉没必要反抗。
他们只是运华工到欧洲,又没进行什么走私。
然而他们不知道是,华东舰队正是冲着这十万华工来的。华东舰队的人员很快就登船检查,乔姆斯和华东舰队的检查人员说道:“你们看吧!我们的船队只有华工和补给品,其他什么都没带。”
“我郑重的通知你们,你们非法贩运华工,已触犯了我们********刑法,你们将被********扣押受审。”那名华东舰队派来沟通的军官对乔姆斯说道。
“什么?我们非法贩运华工?”乔姆斯急得当场跳了起来,说道:“你在开什么玩笑,这是你们********参战后派遣到欧洲的工人,怎么会是非法贩运?”
“我们********虽然向同盟国宣战,但是我们国会没有通过向欧洲派遣工人的议案,你们的行为是非法的。”
“好吧!好吧!随便你们,但你们要想清楚后果,我们大英帝国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乔姆斯在华东舰队的包围下,只能放起了狠话。
很快华东舰队的水兵就冲上军舰,将军舰上的英国水兵都控制了起来。同时控制各个运输华工的轮船。
这些轮船里条件很差,人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
那些即将要前往欧洲战场的工人们一脸迷茫的看着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华东舰队,很快他们得知,他们去不了欧洲了。
“各位同胞,你们知不知道,欧洲正在打仗,你们如果去欧洲,你们当中三个人里起码要死掉一个。而且在欧洲你们也赚不了几个钱。我们接下来会送你们去高棉修铁路、修公路。在高棉没有打仗,而且一个月工钱有八十块银元,并且一日三餐都是免费供应,并且有免费医疗设施,保障你们生病时有人看。你们愿不愿意去?”
“愿意,我们愿意。”
工人们一听欧洲在打仗,他们起码要死掉三分之一的人,一个个都有点怕了。这时候听说去高棉做工,一个月有八十块银元的工钱,而且还没打仗,一日三餐和医疗都有保障,自然是非常愿意去高棉。
不过有些工人甚至不知道高棉在哪里。但这对他们来说,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
华东舰队随即将扣押的英**舰开回杭州湾军港,同时将这十万工人护送到高棉,在高棉已经有人准备好接应了。
********打下越南和高棉后,随之就是进行大量的资本投资,因此高棉不缺工地,甚至是到处都是工地。
而这些中国工人在高棉,则将参加高棉政fu的建设活动。相当于,这高成本的劳工,其工钱是由高棉政fu承担,算入他们欠********的债务当中。
而高棉那些低成本的劳工,则将被中国民族财团招募来修中国民族资本的投资项目,这些高棉工人的劳动成本就比较低了。
所以说能在高棉开出八十银元一个月的工钱,这个冤大头是高棉政fu,而不是********。
派遣到欧洲的劳工被华东舰队半路劫胡,被送到高棉做工的消息一传到段祺瑞和英法耳中,顿时炸开了锅。
正在向黎元洪发难的段祺瑞这时候立即发电质问西北,为何阻碍********参战?
而英法也气势汹汹胸的向西北政fu发去通告,要求西北政fu立即释放英**舰,并将十万华工也一并运到欧洲参战。
面对英法北洋集团的围攻,西北政fu很是淡定,不还你能咬我?
很快《西北日报》刊登了一条消息:“段祺瑞草菅人命,私自派遣华工到欧参战。”
********各省百姓看到这条新闻后都一片哗然,纷纷指责段祺瑞的行为。欧洲各国打了四年,其惨烈程度报纸屡屡报道,********老百姓都庆幸没有参与这场战争。
这时候把人送到欧洲,岂不是要这些工人去送死?
顿时舆论集体向段祺瑞发难,指责段祺瑞不经国会允许,就私下向欧洲派遣工人,并怀疑段祺瑞与英法有私下交易。
一时间搞得段祺瑞极为狼狈,简直是火烧眉毛。
舆论再这样演变下去,很快他就要声名狼藉。
………………………………
第232章 天上掉馅饼
段祺瑞在舆论的压力下,搞得非常的狼狈。全国老百姓很快都通过报纸了解到了段祺瑞向欧洲派遣劳工的事情。
而那些中立派分子也趁机对段祺瑞发动攻讦。
大公报评论道:“参加欧战本就非明智之举,我********因中立而得以发展,然而此时却要加入战争,倘若国家陷入战争泥潭,此责任由谁承担?向欧洲派遣工人,更是一种草菅人命的行为,这明摆着是将工人运到欧洲去送死。”
全国舆论汹涌之下,段祺瑞只要向民众宣称,向欧洲派遣工人,只是从事后方工作,并不会上战场,后方很安全,这些工人都是送到英国本岛上做工的。
段祺瑞的解释倒是忽悠了一批不明争相的群众,但是很多民众还是比买账,但是就西北政fu派遣华东舰队将那十万工人半路拦下的举动,全国老百姓还是非常支持的。特别是西北政fu操纵舆论下,对这些工人后续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之后,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