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战神-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拢哉庑┕と撕笮那榭鼋辛艘幌盗械谋ǖ乐螅习傩斩级晕鞅闭u的处理方式表示非常满意。

    那十万工人很快就被送到了高棉,补给物资和医疗保障器械也很快到被运送到了高棉,这些工人每个月可以拿到80元的工钱,比到欧洲去做工的收入更高得多。

    在全国百姓的支持下,英法也变得非常被动,因为民众在支持西北政fu与英法美协约国唱反调。

    西北政fu对于英法上蹿下跳的责问不为所动,只是在不久之后把英国人的军舰给放了,其他方面则毫无表示。

    那十万工人,则是休想运到欧洲去了。

    甚至是日后再也无法从********获得一名华工了,段祺瑞此时也没有办法了,他们就算是再招募一批工人,他派一次华东舰队就敢拦截一次。

    于是让段祺瑞及徐树铮感到郁闷的就是,他们希望从协约国那里获得军工技术的想法,基本上就落空了。

    但是很快他们发现,他们的想法是错的。

    英法并没有因为华工没有派遣成功而不履行之前的承诺,而是加快了向北洋集团输出军工技术的速度。

    因为英法美此时都认为西北政fu威胁太大了,必须对西北政fu进行平衡。平衡西北政fu的方法很简单,既然暂时抽不出手来,那么为何不扶持北洋集团?

    起码段祺瑞比较听话,尽管也不是那么听话,但是起码总比西北政fu要听话,而且他们也有抵御西北政fu的需要。

    双方此时可谓是和一拍即合。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北洋集团与英法美的合作了,西北政fu此时都不行。

    英法美除了向段祺瑞提供军工技术外,甚至是再度向段祺瑞的北洋军阀提供一笔一亿英镑的无息贷款。

    段祺瑞在接到消息后,甚至是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

    一亿英镑?

    那是多少钱啊!

    那是十亿银元啊!

    而且还不需要利息?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好事。虽然说十亿银元的外债有点多,但是实际上对于当前********的经济来说,十亿元实际上并不多,但是对于北洋军事集团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方面被沈凝云给恶心了一把,实在是把段祺瑞给恶心的不轻,陆军只拨款十亿元,北洋军和西北军平分,十亿元顶个屁用。用屁股想都明白,沈凝云肯定会从另外的渠道获取到西北国防军所需的军费。

    北洋军的其他渠道就比较少了,在财团方面,北洋财团当前还在发展之中,没有那么多的闲钱可以用来充当军费,而在地方政fu财政收入方面,北洋能够动用的也就是几个省的地方财政。

    这几个省还不好动用太多,顶多也就是支持个几百万元,因为西北派系的官员到处都是,北洋军要动用这些军费的话,那么他们必然是在地方上绕不开这些西北派系官员,到时候如果是强行动用地方财政,那可是要上军事法庭的,而且全国舆论肯定会再度爆发。

    所以北洋集团此时有点陷入困境了。

    英法美此时看西北政fu极度不爽,都很像收拾西北政fu,而且也极为担忧亚洲殖民利益的安全。

    特别是英国担心他们的印度殖民地,美国也担心热衷于对外扩张的西北政fu会威胁到他们的菲律宾殖民地。

    更何况,美国还有强烈的向亚洲扩张的野心。

    如果********彻底崛起,那么美国向亚洲扩张也就没有任何希望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为了保护日本。

    此时的日本已经逐渐沦为了美国的经济殖民地。

    英国在这方面不是那么擅长,不过也有借款给日本,所以日本一定程度也是英国的经济殖民地,不过相比投资来说,在日本的投资还是美国的比较多。

    英法美此时都在忙于欧洲战争,自然是抽不出手来对付西北政fu的,因此希望让段祺瑞先顶住西北政fu的势头。

    最好是能够让不北洋政fu拥有与西北政fu抗衡的军事力量,这样就能够使得中国出现内战。

    如果内战规模足够大,那么甚至可以让********这些年发展起来的成果付之一炬。

    就算是不能很快引发内战,能让中国内部出现两大势力的平衡局面就非常好了,平衡意味着两边都要巴结英美国家,这个时候他们就又可以从中国获取利益了。

    至于钱,现在的美国不缺钱。

    罗斯柴尔德财团此时更是不缺钱,尽管战争让欧洲的很多资产都遭受了损失,特别是在法国境内的资产损失最为严重。

    不过在钱方面,罗斯柴尔德财团却是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赚一笔。

    尽管英法在进口美国的物资,但是美国财团也有罗斯柴尔德财团的股份,于是罗斯柴尔德财团实际上在战争中完成了资产左手换右手的把戏,而资本则大量的转移到了美国。

    美国财团此时还是罗斯柴尔德财团掌控下的,虽然不是完全掌控,但是那些财团却是臣服于罗斯柴尔德财团下面的子财团,其股份都被罗斯柴尔德财团掌控最少一半。

    洛克菲勒财团更是由罗斯柴尔德财团直接扶持起来的,为的就是制衡摩根财团,此时罗斯柴尔德财团陆续在美国扶持、收编了八大财团。这些财团规模不一,但是这么多的财团让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掌控更加牢固,那就是哪只狗听话,哪只狗就有骨头吃。

    罗斯才尔德财团此时显然也意识到了中国民族财团崛起所带来的强大威胁,所以向北洋财团提供的无息贷款,实际上就是由罗斯柴尔德财团和美国极大财团出的钱,为的就是让北洋军事集团有所发展,从而制衡西北政fu。

    一亿英镑的无息贷款,为段祺瑞解决了燃眉之急。

    英法美此时介于要对********西北政fu进行彻底的遏制,并报复西北政fu阻止段祺瑞向欧洲派遣工人,于是停止了********进口作战物资。

    此时的美国经过四年的工业扩张,产能已经比较强大了,尽管因为工业体系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设备,生产效率没那么高,但是美国的工厂数量却是非常庞大,其财团产业集中模式形成了庞大的规模效益。

    在作战物资方面,此时的美国足够供应协约国一般的物资消耗。只有一些军火飞机是要从********那里购买的。

    另外商船也是协约国此时急需购买的,但是********这个时候却不再接受商船生产订单了。

    中国民族财团此时开始为自己的远洋运输公司建造商船,因为现在********也开始需要大批的商船了。

    特别是朝鲜、越南、高棉这些经济殖民地的陆续建立,已经商品的对外输出也是需要大批商船的,因此********的远洋运输公司此时的商船吨位正在快速上涨之中。

    想买的买不到,不想买的之前是********逼着英法买。但是去年美国参战,英法对********的物资依赖已经不是那么强了。

    现在欧洲战场上的主要问题是物资运不过来,没有那么多的商船,因为德国无限限制潜艇战让协约国商船损失惨重,现在大西洋上的运力非常紧张,运费进一步的上涨。

    协约国不再向********下生产订单,实际上已经是有撕破脸的节奏了。

    对于协约国只种冷报复,对于********来说,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危机,因为出口下降了,不过就解决这个危机非常容易,转为内部生产就是了,********现在又强大的内需。

    老百姓过去都很穷,现在有了钱,什么东西不需要消费?因此********有庞大的内部市场没有满足。

    这个内部市场还是四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都要庞大。财富部是看有多少黄金,而是看有多少资源和多少产能。

    ********现在暂时不缺乏资源,产能方面出口减少后,反而能够增加内部商品供应产能。

    而且危机,危机,即是危也是机,危险与机遇是并存的。

    这个机遇,实际上就是此时的西北政fu可以很干脆的和协约国撕破脸了。

    既然出口已经不给力了,另外沈凝云从去年就开始让中国民族财团出手海外资产,现在的西北政fu没有任何受制于协约国的地方。

    这个时候,想怎么打就可以怎么打。

    不过还有一个方面没有彻底的丢掉,那就是协约国殖民地市场。英法忙于战争,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此时的商品市场基本上全是由********的商品占领,日本的工业产品也有一些在销售,但是销售份额却是非常少,日本的工业产品质量不怎么样,而且价格上很多相比********来说还没有优势。

    不过这些海外市场,实际上还是出口方面的事情。********当前已经不缺乏贵金属了,印刷钞票已经有足够的贵金属支撑,而靠出口赚钱,还不如直接靠打仗攫取经济殖民地,那样回报更大。

    所以沈凝云决心在1918年收复台湾,再度对日本开刀。
………………………………

第233章 争端升级

    台湾省,这是汉人在明末时期开发出来的一个省份,先后被荷兰、西班牙、日本占领。此时的台湾也就是因为清王朝甲午战争的失败,因而被日本占领。

    自1894以来,台湾被日本占领已经24年了,这一年沈凝云也是24岁,他正是出生在甲午年。

    “这些作战说简单也非常简单,现在的日本没有联合舰队了,他们的海军没办法挡住我们的华东舰队,所以我们队台湾岛的收复作战,就是先让华东舰队将台湾日本的补给切断,然后派遣海军陆战队进行登陆作战,抢占了登陆点之后,陆军再大规模登岛作战。只要我们的陆军登岛了,战术方面暂且不谈,就说战略方面,这场战争我们基本上就已经赢了。”沈凝云在最高统帅部会议室内指着地图说道。

    众人看这地图,都在思索。

    “战略上我们确实占尽优势,只要封锁了台海,我们不论怎么打都能打得赢。不管是打得烂还是打的好,我们的兵力可以源源不断的送到台湾战场,而日军因为没有制海权,所以他们的兵力是死一个少一个。”沈凝云继续说道:“所以这场战争的关键就是,我们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战场。至于台湾日军的具体情况,李载光你描述一下吧!”

    “是,少帅。”李载光站了起来,大声说道:“目前台湾的日军人数大约是在70万左右,甚至可能是80万,日军在台湾的防御力度比较大,对台湾非常重视。另外美国在台湾也有大量的投资,我们一旦攻打台湾,美国很可能会跳出来捣乱。”

    “而日军在台湾的拘提兵力分布,则是以台湾中部为主,台湾北部的日军兵力大约为30万到40万。而澎湖地区,则有近5万日军。台湾中部地区的日军大约5万左右,而台南则只有20万日军。目前不确定的就是台中地区的日军兵力到底是30万还是40万。”李载光通报了军情局的情报。

    “诸位有什么看法?”沈凝云对他们问道。

    “我们攻打台湾,歼灭澎湖列岛上的五万日军基本上就是手到擒来,只要我们的部队多携带火焰喷射器,甚至是可以出动我们最新研发出来的喷火战车,就可以把澎湖列岛上的日军一举歼灭,澎湖列岛上的日军算是一块不小的肥肉。”王东升发表了看法,沈凝云点了点头说道:“澎湖日军确实不足为虑,不过我们进攻台湾需要一定的突然性,所以澎湖可以放到登陆台湾岛之后再进行收复。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选择在哪里登陆?”

    “台中地区缺乏港口,我们如果在台中地区登陆的话,物质运输比较麻烦。而如果是在台北登陆,台北地形比较复杂,加上日军在台北兵力众多,也不利于登陆作战。而台南则比较合适,高雄港比较便利,陆军登陆后可以依托高雄港的物资吞吐能力进行作战。但是台南离得远一些,空军支援起来不是那么方便。”王东升说到。

    “我们现在有多少运输机?”沈凝云问道。

    “报告少帅,现在已经有300架运3制造出来了,我们最多可以一次性空投3000吨作战物资。”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直接从台中进行登陆?尽管台中没有太多天然港,但是台中的日军也少,我们在台中登陆之后,可以马上修建港口。而且在台中登陆有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把台南和台北的日军分割来开。到时候可以先集中优势兵力,把台南日军歼灭,然后再集中兵力歼灭台北日军。”沈凝云这时候盯着台中地区说道。

    “这个方案……”众人看着地图思索起来。

    很快他们就发现,真的未必要依托于台湾港口才能在台湾进行登录作战,完全可以让士兵乘坐横渡1两栖战车进行抢滩,然后站稳脚跟后可以先靠空军补给进行作战,反正台中地区的日军兵力不多,只要登陆个十万兵力就可以对台中日军形成绝对优势了。

    接着再攻占一个可以修建港口的地方,就可以在台中打局面。而且台中虽然港口不多,大型船只进不去,但是小型港口却还是不少的,可以用小型货船运输作战物资。

    而且现在这个时代也不是郑成功或是施琅打台湾那个年代了,现在这个年代生产力发达,军事技术进步这么大。而且台湾开发时间也这么长了,只要在台湾随便找个地方登陆,就可以打遍台湾岛。

    明末清初那个时期则不一样,那个时候的台湾开垦程度不高,台湾到处都没有路,军队补给又是一个问题,军队自然不可能跋山涉水一路上开路过去。

    现在则不同了,首先是台湾到处都有人,交通比明末清初的时候改善了不知多少,另外军队的开路能力也非常强悍,西北国防军的工兵部队是最基本的编制,向来都极为重视。铺路搭桥那是如今战争中非常普遍的行为。

    因此台中显然成为了一个良好的登陆点,在这个地区登陆的话,最主要的好处就是避开日军防守的核心地带。

    尽管日均战斗力在西北国防军面前还是不够看的,但是打仗就是要避实就虚,从敌人的薄弱点插进去,然后寻找下一个薄弱点。并对分散的敌人进行歼灭,并让敌人进一步的分散兵力。

    日军之所以将主要兵力布置在台北和台南,主要是因为台北有基隆港,台南有高雄港,在日本军方看来,********进攻台湾的话,最有可能就是在台北和台南进行登陆,因为在台中登陆补给是一个大问题,因此********不可能在台中登陆太多兵力,而且台南和台北的日军可以驰援台中,将兵力不多的********登陆部队歼灭。

    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可惜的是跟不上时代了。

    对台作战的登陆计划很快就制定了下来。

    沈凝云就这个计划也比较满意,立即让西北国防军各部门立即展开作战准备。

    就在此时,沈凝云则开始关注另外一项问题,那就是1918年春季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

    西班牙大流感是一种死亡率大概在2。5~5%的流感病毒,被誉为是史上最致命的流感病毒。

    之所以最致命,实际上并不是死亡率比较高,而是造成的死亡人数太大了。

    就说流感这个东西,**的死亡率就是33%,比西班牙大流感要高得多。但是西班牙大流感出现的的这个年代,因为全世界对于流感的预防和处理都比较无知,一开始只认为这是普通的感冒,没有什么隔离治疗的方法,所以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

    其中亚洲地区因为医疗条件比较差,所以死亡人口比较高。

    不过西班牙大流感在中国的死亡人数则没有具体数字,西方人后来研究给出的亚洲死亡人数实际上就是瞎蒙的,说亚洲死了2000万人。

    实际上中国并没有出现西班牙大流感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记载,很大愿意还是因为中国因为中医存在,而中医对流感实际上是有预防作用和一定的治疗能力的。

    不过原先历史上的中国,在解放以前,确实是瘟疫极为流行,基本上每隔几年就闹次瘟疫是非常正常的。

    西北政fu经过多年的卫生建设,在对付瘟疫这个问题,可是下了极大的力度进行整治。农村城市的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如天花这个传染病此时基本上已经扑灭了,天花患者都被隔离治疗,各省也完成了疫苗接种。

    这个西班牙大流感绝对是一个可以造成社会恐慌的东西,而爆发西班牙大流感的时间也就是1918年春季。

    之所以叫西班牙大流感,并非是因为这个流感是在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在西班牙感染流感的人数太多了,西班牙有八百万人感染了流感,连西班牙国王都感染了流感。所以人们才称之为是西班牙大流感。

    实际上西班牙大流感最早是在美国爆发的,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后来美国人甚至是污蔑这个流感是从中国爆发出来的,但是缺乏证据,不过他们污蔑中国从来不需要证据的。

    西班牙大流感分三批次爆发,第一波是在1918年春季,死亡率还不是那么高。第二波是在秋季爆发,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这次西班牙大流感,根据后来的调查,全世界有大约10亿人感染,而此时的世界人口是17亿人。

    这次流感死了很多人这个是可以确定的,中国到底死了多少人,则没办法确定。因为历史上的中国这一时期地方上也不会去统计死亡数据。

    欧美地区,则是死了几百万人。

    西班牙大流感相比一般流感0。1%的死亡率确实是非常高了,尽管比不上恐怖的**。

    如果让西班牙大流感传入中国,那么后果就比较严重了,别说是死个几百万人,就是死个几万人都是很严重的人口损失。

    所以沈凝云立即亲自到卫生部安排应对方案。

    尽管流感没有什么绝对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过就算是西医那一套也能提高存活率,中医就跟不跟在话下了。

    沈凝云很快让卫生部制定了这次流感的应对方案。

    几天后,********国会通过了入境检疫法案,只要********中央卫生部或西北卫生部发布疫情红色警报,就可以对入境人员进行为期三到七天的隔离检查。

    此时疫情倒是还没爆发,所以沈凝云先让中央立法,准备在疫情爆发后直接从海关方面把流感隔离在国门之外。

    尽管这样的隔离不会完全的阻挡病毒进入中国,但是却可以很好的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区域。哪里发现了流感,立即将感染的病人送去隔离治疗,传染源只要数量少了,就不会大规模的传播开来。

    而且这个时代的出入境人群不是那么多,实际上也比较容易搞。

    就在沈凝云忙着对付西班牙大流感,西北国防军忙着准备打台湾的时候,段祺瑞与黎元洪的争斗却是不断升级。

    先是段祺瑞要求黎元洪下野,很快段祺瑞因为向欧洲派遣工人的问题被舆论搞得焦头烂额,黎元洪借机发难,直接解除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

    但是段祺瑞却拒不承认黎元洪有这个权力,府院之争再度升级,搞得北京城内乱哄哄的一片。
………………………………

第234章 张勋复辟

    其结果就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段祺瑞不敢对黎元洪直接动武,而黎元洪则缺乏武力。然而中央的争端,却是引起了徐州城内的张勋的关注。

    张勋自辛亥年后,一直龟缩在徐州比较安分。

    然而这一次,复辟清室的念头却是不可遏制的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张勋是清王朝的死忠派,而他的这种死忠,也让他身边聚集了一大堆的满清遗老遗少。

    这些满清余孽此时还是其心不死,时刻幻想着回复大清江山,为此聚集在张勋身边整天幻想着他们力挽狂澜,然后名垂青史,封侯封王什么的。

    而此前袁世凯称帝,更是让张勋他们咬牙切齿,然而袁世凯的失败,则被他们认为是天下百姓都在怀念大清的统治,袁世凯因为是乱臣贼子,所以才会走向失败。

    溥仪自从辛亥年因为沈凝云的要求,被赶出了紫禁城之后,也投奔了张勋,居住在徐州城内。

    每天张勋都会去向溥仪请安什么的,奴才范儿十足。

    此次府院之争升级,张勋仿若看到了天大良机,在与那些满清余孽们商议了一番之后,立即决定挥师进京。

    很快张勋就以调解的名义,通电后带着辫子军坐上火车,直奔北京城。

    张勋入京后,段祺瑞没有任何阻拦,张勋带着辫子军大摇大摆的进了北京城,十几万北洋军在北京城附近驻扎,却对此无动于衷。

    一进北京城,张勋的辫子军就好似是老鼠进了粮仓一样,在大街上大肆抢劫。同事张勋直接带兵进了总统府,然后宣布驱逐黎元洪。

    当天整个北京城大部分的官员、议员都被张勋强制性的请到了紫禁城内,然后将退位的溥仪小皇帝给推了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