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战神-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日本的暴发户们,在战后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转型?
战争已经结束了,让他们发家致富的那一套在战后没用了,继续搞下去是要亏钱的。所以很多无法转型的暴发户,迅速的就没落了下去,只有少部分转型成功的,有的抓住了商机,成功的确保了财富地位。
有的转战政界,彻底转型。
而在********则不同,借着战争时间发家致富的大量高产阶级和中产阶级,这个时候日子还是很好过的。
他们有大量的投资项目。
这个国家的投资项目之多,机会是不断的出现的。
之所以投资环境好,主要还是银行在不断的往外面放贷,地方政fu大量举债建设,加上财团到处在扩张商业。
导致经济再度被引爆,战后的********,经济丝毫没有受到战争结束的影响。
不过对民资的放贷却是结束了,所以这一时期对那些经营不善的民资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而那些经营良好的民资却是没多大问题,因为市场还是非常繁荣的。只要资产好,找人融资我很方便。
战后的********和日本的商业情况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而美国方面的经济也开始崛起了。
美国战后三千多万吨的钢铁产量没地方用,就开始大量的生产福特汽车。
********的钢铁产量在1919年却是能达到6000万吨,不过钢铁需求依旧是极大的,还是供不应求的样子。
毕竟格局大,********将近五亿人口,加上经济殖民地的一亿五千万人口,********又要在经济殖民地大量的投资建设,钢铁消耗非常大。
单单是造船业和道路建设,就需要大量的钢铁了,加上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军事上的需要,加上汽车、农机、机械设备的生产,以及家庭汽车的大量生产,********所需的钢铁数量非常庞大。
家庭汽车是肯定要生产的,毕竟方便民众出行,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住在郊区,房地产方面也就可以用大量的木头来盖房子。
被牺牲的就是房地产了,房地产的建设上,大量的房子都用木头来盖。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设计,********可以用木头盖出漂亮而实用的房子。
这个时候的********也不像是后世的中国那样,没有任何的特色,不管是走到城市还是走到农村,都是一个样子。
城市里盖的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农村一样也是。
但是很多建筑是不实用的。
就以农村来说,小洋楼未必适用。木构房屋实际上更适用,一样也可以盖得很漂亮。
不过和英国签订了贸易协议之后,********的铁矿石获取渠道又有所增加,战后的英法也用不了那么多的铁矿,这些铁矿石也就出口到中华米国来了。
对于这个时候的********的钢铁冶炼来说,只要有足够的铁矿石就能够生产出足够多的钢铁。
顶吹转炉技术冶炼效率高,炉子产能建设快。缺的只是铁矿石罢了。
加上经济殖民地的铁矿石掠夺,********的钢铁产量就是滚雪球一般的增长,美国只能望其项背了。
不过在民众平均富裕程度上,还是美国更高。毕竟美国的人口少,资源又丰富,又有底子。
但是在福利保障上,却是********更完善。
福利保障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收入差不多的老百姓,根本不需要福利保障。只是教育、医疗和养老方面的支出更高而已。什么失业保障,每年根本用不了几个钱。现在到处都是工作岗位,很难失业。除非是什么病痛伤残,才会导致失业。
这个时候的美国工人,一年的收入已经开始突破500美元了,已经有了赶超英国的趋势。而********的普通工人的收入,这个时候才大体上提高到了600银元的水平线上,如果加上奖金,可以达到700银元左右,相当于是350美元。
主要还是********的人口多,尽管工业总量超过美国,但是财富分一下,自然也就不如美国人那么多。
不过********的发展速度快,工人收入也在不断的提高。
最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活力强大,工业规模的增长已经变成滚雪球了,工人的收入增长,实际上也就是看工业增长速度。
工业产能大了,商品生产多了,自然也就需要老百姓多消费才能消耗掉,这个时候工人的收入就会不断的提高了。
而且以********先进的生产力,不用五年的时间,工人的收入就能超过英美。
这个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结束了,********的庞大建设,所需的高级人才,也能从欧美获取。
大量的欧美工业人才来到********,因为********给的钱多,自然是大量往********这边跑。
什么工程师、工程队、技工,大量都从欧洲远渡重洋来到********。其中以德国人最多,德国人战败了,工业经济都受挫,美国的贷款一时半会没到。
巴黎和会很快也有了结果,德国为战败背负了沉重的代价,要支付大量的赔款,而且还损失了不少的国土。
并且德国的军事还受到了限制。
这个时候大量德国人已经开始出走了,出走的目的地就是********。只要有技术有工业知识,就能在********找到一份工资高的工作。
特别是精密制造业的技工们,很多都来到了********。
加上********西北政fu这些年培养出来的工业人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建设范围。随着教育业的扩大,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对外部的那些工程师和技工的需求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当然,巴黎和会还是闹出了问题。
那就是分赃的问题。
********得道的分赃很少,西北政fu向英法美表示不满。英法极为气愤,要知道********参战时间很晚,而且连一名工人或是士兵都没有派遣到欧洲战场,而且还把法国的殖民地给打了,接着又把英国的小弟荷兰的殖民地抢了过去。
这样还想分赃?
有一点点意识一下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西北政fu表示不满,英法美此时却是不能无视的,最后只好捏着鼻子将德国海军中的两艘战列舰分配给了********。
不过这两艘战列舰随后被交到了北洋政fu手上,段祺瑞借机成立北海舰队,之所以不叫北洋,主要是北洋舰队这名字不吉利了。而萨镇冰那群北洋舰队的海军人员在北海舰队成立后又有了用武之地。
华东舰队的成立,根本没有用上他们。
因为沈凝云认为他们的官僚习气太重,尽管不少风骨还行,也向要一雪前耻。但是官僚习气却不是那么容易去掉的。所以当初组建华东舰队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吸纳北洋舰队的海军人员。而在组建华东舰队之前,西北政fu已经连续多年向德国派遣留学生学习海军,自己有足够的人才储备。
至于青岛租借,自然是毫无悬念的归还给了********。这个时候的小日本被狠狠教训了一顿,自然不可能来争青岛租界。
在对德宣战后,胶州湾也重新回到********的掌控。
********这个时候已经崛起了,还有哪个不长眼的敢来要租借?英国已经把租借撤了,只留下一个香港。
其他各国也陆续将租借归还给了********。都明白继续在********设立租借,接下来是要闹出争端的。
青岛租借没出问题,也没有闹出什么二十一条,五四运动自然也就没有踪影了。
历史上的五四运动,无非就是一群不明真相的热血青年被人忽悠一通,然后开始闹事。
但是这些学生却被被人当枪来使,好心做了坏事。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开始走向********的道路,文化被践踏得非常严重。
现在国家崛起,经济繁荣,全国上下的热血青年,都在忙着安心学习,响应西北政fu提出的‘实业兴国’、‘教育兴国’的新口号,也没人去闹事。
沈凝云倒是不指望能从巴黎和会中获得多大好处,巴黎和会无非就是英法美的分赃大会而已。
其他国家向要参与,基本不可能。不过面子上过不去啊!自然要表示不满。接着那两艘战列舰,也无非就是敷衍了事。不过面子上好看多了,西北政fu也就没有继续纠缠。
到了1919年,西班牙大流感也过去了。
********在1919年夏季,取消针对西班牙大流感的防疫措施,整个国家恢复了最为正常的秩序。
为了对付这场大流感,********中央政fu在西北政fu的督促下,下了大决心,那些一把手级别的官员,因为工作不力而被撸下去的官员多达几十名。在这样的决心下,防疫工作非常成功,********上下死于西班牙大流感的人不到300人。
而全世界因为西班牙大流感死亡的人口虽然难以统计,但不会少于2000万,其中那些落后国家死的人更多。
医疗条件更好的欧美,也死了几百万人。
相比之下,********的人口死亡就少的可怜了。随着西班牙大流感的结束,********的老百姓一对比全世界因为这场流感死亡的人口,顿时极为庆幸,也对政fu的防疫工作极为满意。
“自1914年以来,全世界陷入战争,到1919年,因为天灾**死亡而伤亡的人口,超过了5000万。而我********能置身度外,实乃万幸。********之所以能置身度外,最主要的是西北政fu始终坚持中立原则,使得********不仅没有陷入战争泥潭,还因此抓住了宝贵的发展机会,没有让整个宝贵的发展机会浪费在战争上。尽管最后因为中央某些人坚持参战而破坏了中立,好在战争已经结束了。而在天灾上,也是西北政fu率先发出疫情警报,并提出了有效的防疫措施,才使得********免于大规模的流感侵害。”
《中华日报》此时继续鼓吹,大力赞颂,让段祺瑞感觉很不安。
尽管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有点智商的都能看得懂。
经过历次的对外战争,沈凝云的声望这个时候已经无人能及。尽管沈凝云看似基本上不插手行政,但是此时被塑造成民族脊梁的沈凝云,绝对是登高一呼,天下响应。
段祺瑞对于此时的********,也是非常满意的。
********能够崛起,废除不平等条约,军事强盛,百姓富足,这一切都是愿意看到的,所以段祺瑞此时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和西北争霸天下的野心。
不过北洋集团的利益要确保。
此时的北洋军事集团,实际上更像是混日子。而当前的日子好过了,如果能站住脚,还怕不能荣华富贵?
而希望就在北洋财团身上,北洋财团只要能够发展起来,如今********正在快速的发展富裕,自然是利益不可限量的。
此时的北洋军事集团,完全就是向钱看。
出于中国民族财团的进攻性和优势性,北洋集团自然也是长期与西北军事集团隐隐对立的阵营。
如今全国统一,争的无非就是利益。
争夺利益的过程中,很可能会掀桌子,这个时候民心就很重要了。中华日报显然是西北的喉舌,让北洋军事集团很是被动。
尽管北洋军事集团也扶持了几家报社,但是销量平平。发行渠道完全和中华日报没法比,而且新闻素材也不够丰富,很多时候对北洋军事集团的吹捧也让民众看着感觉很假。
沈凝云这个时候对付北洋军事集团的布局已经是完成了。
直系的曹锟被拉拢了过来,广西陆荣廷也被拉拢了过来,这两个都是潜伏下来的棋子,随时可以让北洋军事集团四分五裂。所以这个时候沈凝云对北洋集团已经不怎么放在心上。
夏季快要来临了,沈凝云依旧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军事建设上,沈进文这天对他问道:“近来有什么进展?”
“第二架战略轰炸机已经制造出来了,过几天就要进行试飞。”沈凝云回答道,提出战略轰炸机需求的是前年了。
经过一年多的设计和实验,中间制造了一架,性能不尽人意,设计进行了优化后,再次制造出了一架。
这次造出来的战略轰轰炸机用的后掠翼设计,有四台1800马力的强大发动机,不过具体的性能怎么样,还得试飞后才知道。
………………………………
第283章 天罚轰炸机
夏日的天空,碧蓝如洗,骄阳似火。
西北高层早早的就来到了空军实验机场,这里基本上除了工作人员外,只有西北高层可以进入。
这座实验机场,也是西北战略机场之一。
一架一架的飞机停在机场上,各种机型都有。而且几乎都是金属飞机,很难想象,这个时候世界各国都还是用木构飞机的时候,西北的飞机制造业已经可以制造大型的金属飞机了。
其中体型最大的,无非就是那一架停在起跑线上的新型轰炸机。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西北飞机制造厂研制出的新型战略轰炸机,机翼长达49米,实在是个庞然大物。
这款战略轰炸机,设计上采用后掠翼技术,发动机率先采用增压技术,设计航程为8000公里,载弹量为1万公斤。
在武器设计上,则没有任何的机枪和机炮。理念是通过超高的速度,以及更高的升限,让敌人的战斗机都摸不到。
这也是********的战略轰炸机与后来的美国b29轰炸机,英国的兰开斯特轰炸机有所区别的地方。
欧美将轰炸机变成空中堡垒。
西北飞机制造厂则受沈凝云的影响,没有在战略轰炸机上加装什么武器装备,而是凭借先进的发动机和设计,让战略轰炸机飞得更快,飞得更高。
至于航速,具体能达到多少,没人知道。
“这样的大飞机,造出来要多少钱?”张奎发站在看台上对沈凝云问道。沈凝云说道:“这架轰炸机花了300万元制造出来,如果能形成生产线的话,制造一架应该在100万元上下,如果工人工资上涨的话,一般造价也不会超过120万一架。”
“100万,那倒是不贵。”张奎发乐呵呵的说道,若是放在当初西北政fu刚成立的时候,100万绝对是大笔经费了。
不过现在,还真不算什么。
每年西北政fu光是税收就有120亿左右,这还是上缴中央后地方上留下的钱,不过军费上也是得中央报销的。
现在********的民国总产值,已经突破三千亿元了。
一架100的飞机,却是不算什么,造个100架,也才1个亿而已,造个500架,也就5个亿。
当然,日常训练、维护、燃油、投弹,才是开支较大的地方。
“爹爹,我以后也要开这个大飞机。”张瑾瑜目不转睛的盯着那架战略轰炸机,非常兴奋的说道。
赵慕菱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说道:“那你快快长大,等你长大了,才能让你开。”
“开飞机是军人做的事,你小子别掺和了。”张奎发对张瑾瑜说道,他可不想自己的曾孙开飞机去。
沈凝云不由笑了笑,摸着儿子的脑袋说道:“小屁孩,等你长大了再说。”
众人不由的笑了起来。
“我们一旦有了战略轰炸机,对外战争基本上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沈凝云感慨道,“特别是对付日本,这种东西最是好用了。”
“能用来对付小日本?”沈进文好奇的问道。
“日本缺乏钢铁,所以他们的城市有大量的木构房屋,只要让战略轰炸机携带上燃烧弹,就能将日本的城市夷为平地。”沈凝云说道,“到时候我们只要有500架战略轰炸机,就能让日本整个国家都为之瘫痪。”
“那要多造一些。”赵维书笑道,“现在日本投靠欧美,气焰也逐渐嚣张,不教训他们是不行的。”
“报告大帅,一切准备就绪,请指示。”
这时候,一名上校军衔的军人跑了过来,敬了个军礼报告道。
“那就开始吧!”张奎发点头道。
“发动机点火。”
随着命令的下达,战略轰炸机发出一阵轰鸣声,发动机开始运转起来,螺旋桨很快就进入快速旋转的状态。
四台发动机运转了起来。
飞机缓缓的冲了出去,速度越来越快,随着一个拉升,整个飞机开始脱离地面,飞向高空。
很快,飞机就飞上天了,渐渐消失在视野中。
起飞很成功!
当天,飞机测试出了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达到500公里,巡航速度为300公里每小时。
第二天,飞机继续起飞测试。
得出了最大的航程距离,与设计的差不多,为8000公里。
最大升限为9000米!
沈凝云很快将这种战略轰炸机命名为‘天罚’轰炸机。不过是否定型生产,还是要继续测试。
如果有问题,必须修改。
要是有大问题,那么提前建设生产线的话,生产线到时候得报废。生产线一旦建设起来,那么这种战略轰炸机,基本上要用二十年才能退役。没有超过二十年的话,这笔军事投资就不太划算了。
不过最终这款轰炸机,还是没有决定要定型生产。
西北飞机制造厂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沈凝云也觉得,性能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让西北飞机制造厂研制天罚2战略轰炸机。
因为沈凝云发现,这个性能的战略轰炸机一旦投资的话,很可能在日后的全面战争中吃亏。
毕竟性能连b29都比不上,到时候天罚战略轰炸机要是服役个20多年,绝对就比不上b29了。
服役20年的话,这笔投资实际上也不会太划算。
要是能服役40年,打完二战,那才是最划算的军事投资。
所以沈凝云要求西北飞机制造厂继续研发新技术,制造性能更高的战略轰炸机出来。
在修改了图纸之后,西北制造厂决定更换发动机,将发动机功率该成3000马力的超级发动机,同时为飞机加装五台发动机。让这款战略轰炸机拥有15000马力的强大动力。
这个计划让沈凝云眼前一亮,感觉很不错。
要知道b29只有四台2200马力的发动机,有15000马力的话,意味着天罚2战略轰炸机可以飞得更快,飞得更高,这样一来也就不需要携带什么机枪和机炮了。
西北的工业技术这个时候确实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而且很多是跨越式发展出来的技术,领先这个时代太多了。要想造出这样的飞机,重点在于发动机,必须重新生产一种3000马力的发动机。
实际上难度不会很大,西北发动机技术,技术非常先进,只是精密制造业还有点跟不上节奏。
不过这个时候的西北精密制造业,其技术也已经是世界领先了。德国战败后,德国的精密制造业技术,已经被********大量吸纳了,有了德国人积累的经验,加上更先进的理论和加工手法,********的精密制造业这个时候绝对是世界第一了。
技术,是不断生产中积累出来的。
只要有足够的订单让精密制造业的技工不断的生产,精密制造业根本就不愁发展不起来,所以********对于制造这种3000马力的发动机并没有太大问题,只是一条新的发动机生产线需要一笔投资。
不过定型之前,不需要先制造发动机生产线。
沈凝云这个时候要的,就是能服役超过30年,最好是能打完二战的战略轰炸机,不过轰炸日本,不能投入性能太过先进的天罚2。
所以西北空军,还需要一种能轰炸日本的中程轰炸机,航程在3000公里就足够用了,这样的航程,只要在北朝鲜建一个战略机场,就能够轰炸到整个日本了。
根据制造天罚1的经验,西北飞机制造厂,很快就确定了设计方案,并制造出了一种航程在3000公里,最大航速550公里,巡航速度320公里,载弹量为1万吨的中程轰炸机。
这种中程轰炸机的速度比天罚1战略轰炸机略快一些,但是机身更小,载弹量同样也是1万公斤。
这种轰炸机用来轰炸日本足以,用来对付俄国,对俄国进行战略轰炸实际上也很好用,尽管不能轰炸到俄国全境,但是也可以轰炸到大部分地区了。而且随着战线的推进,战略机场可以往俄国腹地修。
这种中程轰炸机,可以服役很久。被命名为‘天罚b型中程轰炸机’,而还在研制的天罚2型战略轰炸机,则变成了‘天罚a2型’战略轰炸机。
天罚b1中程轰炸机很快就定型了,第一批订单,为200架天罚战略轰炸机,两年内交付军方使用。
………………………………
第284章 中苏秘密谈判
自中英边境协议签订后,缅甸北部和克什米尔高原都纳入了中华民国的版图,中华民国中央政fu很快就与西北政fu商议边防之事。
总统冯国璋希望西北国防军能够负责该区域边防,至于北洋军,段祺瑞明显不想然兵力太过分散。
毕竟兵力分散到边境去,一旦发生什么,那真是远水救不了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