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战神-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统冯国璋希望西北国防军能够负责该区域边防,至于北洋军,段祺瑞明显不想然兵力太过分散。
毕竟兵力分散到边境去,一旦发生什么,那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对此西北政fu也未推诿,而是很干脆的接下边防。不过军费自然是要中央支付的,这一点段祺瑞是控制不了的。
为了在帕米尔高原和之前云南缅甸方向的新领土,中央政fu只得再拨款3亿元的边防军费给西北国防军。
这个时候西北国防军实际上已经进驻帕米尔高远和缅甸北部山区。
帕米尔高原上的人种,实际上是东亚人种,而非是印度次大陆人种。印度北部地区,基本上都是东亚人种。
西北国防军进入帕米尔高原后,对高原上的人口进行登记入户,很快在这里就建设起了边防。
缅甸北部的那些山区全部划归中华民民国后,中华民国不仅从缅甸收复了原先丢掉的地区,而且还多要了不少地方。
整个缅甸有五分之二的版图并入了中华民国。
缅甸北部的土司不少,很多也都是此前明代封过的土司在管理。清代改土归流,但是缅甸北部山区这一块的土司却是没有被改土归流。
不过现在既然被纳入了中华民国的版图,这个土司制度继续存在是不太好的。
所以西北政fu决定将还是把这块地区的人口都迁移到城市里去。
毕竟人留在山区,没多少人均产值。那点农业丢了也就丢了,山地的农业却是可以开发,但是人数一多,人均产值就被拉低了。
所需的粮食什么的,人只要到了城市,自然有商品粮运入。
人口一旦到了城市,就成为工人,人均产值可以提高。缅甸北部的山区,能开发的资源也不错,产业是可以发展的。
毕竟在这里,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除了将近一半的热带雨林要封起来当保护区外,其他的森林可以砍掉搞人造林。
同时这里可以发展翡翠开采、加工产业。另外,把山区的人口转移到城市,也好管理。也就不会在山里闹事。
迁移的前提是要发展出城镇,城镇自然是有的,密支那、东枝如今都变成了中华民国的领土。
现在要做的就是发展这些城镇,让人口进一步的集中起来。让那些山里的年轻人都到城镇去工作,等他们适应了城镇的生活,自然也就不会回到山里去了。
那些山民实际上很好解决,毕竟中华民国当前走的是提高全民个人产值的路线,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的日子更好过。所以现在那些土司和山里的老人虽然不想丢掉手里的土地,但是年轻人只要见到了世面,受到足够的教育,也就不会在待在收入非常低的山区里过日子。
缅甸地区大量的山区和谷地归入中华民国的版图,也让中华民国与印度东面有了接壤。
这个年头还没有分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接壤的也就是后世的孟加拉国。而在阿富汗地区,则直接与后世的巴基斯坦接壤。
此时在战略上,中华民国对英国是占据了绝对的主动了。
西北国防军既可以从阿富汗方向进攻印度,也可以从缅甸方向进攻印度,其中阿富汗方向的补给最为方便。而缅甸方向,只要路修一下,也非常方便。不过在道路修通之前,与印度接壤的地方是热带雨林,气候恶劣,交通非常不便。
当然为了缓和中英双方的关系,西北政fu在边境地区并未驻扎太多的兵力,英国这个时候肯定是不敢冒犯中华民国的边境的,边境只需要少量的边防部队就可以了。
表面上看上去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西北政fu却是积极的在修建道路,并在边境地区设立武库,囤积作战物资。要打的话,随时可以打。
而热带雨林的作战训练,也在西南军区持续展开。
论到热带雨林的作战,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比中华民国西北国防军更加专业的了。
毕竟这个时代各个国家对丛林作战都没有这个概念。
只有西北国防军率先展开这方面的训练,并且还有沈凝云提出的大量丛林作战的经验和建设的大方向。其他国家要想赶超是非常困难的。
而各个军区的特种部队,在这一时期也陆续建立。
如华北军区所建立的雪地特种部队,还有西南军区建立的丛林特种部队,还有西域军区建立的沙漠作战特种部队,以及海军建立的登陆作战特种部队。
这些特种部队提出的时间并不长,沈凝云之前并非不想组建这些部队,不过当时条件不适合。
那些特种部队消耗的资源过大,还不如拿着钱成立一支普通的部队。
毕竟这个时代还是战争频繁的时代,小股的特种部队并不能在战争中起到多达的决定作用。
只有到了和平时期,政治需要的时候,才需要一些特种部队来执行各种任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北国防军的军费自然也越来越宽裕,所以这个时候西北国防军和海军也就有钱组建特种部队了。
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特种部队所需的很多装备也都有能力生产,这个时候组建特种部队显然是最好的时机。
“海军的特种部队,就叫海豹突击队,雪地特种部队就叫雪豹突击队,另外丛林特种部队就叫猛虎突击队吧!”沈凝云在最高统帅部的军事会议上随意的宣布道,名字基本上都是拍脑子决定的,看哪个名字听着顺耳就用哪个,至于是不是后世一些国家的特种部队的名字,沈凝云可不考虑这些,反正这年头各国又没有这些部队。
这么一拍脑子,各个特种部队的番号也就确定下来了。
这些特种作战部队中,最被重视的无疑是雪豹突击队了,这个特种部队主要的训练是雪地作战。
而冬天在俄国地区的作战,是西北最高统帅部上下最为担心的问题。
毕竟俄国太冷了,要如何解决严寒作战问题,一直都是头疼的问题。西北国防军现在用的办法无非就是冬天减少作战,将大规模的作战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俄国的秋季雨水较多,而冬季太过寒冷。
冬季给士兵装备雪橇和裘皮军衣,这种作战模式,二战中的苏联用过,沈凝云也就按照思路让下面去琢磨。
如果可以,可以训练几个这样的乙种师出来。
这一年中华民国除了海军在加紧建设外,陆军的扩编基本完成,边防方面除了中英边境有所变动之外,军事上的行动比往年都要少。
中华民国的太平,不代表着其他地方就太平了,着时候的俄国依旧是烈火地狱一般,互相屠杀不断持续。
在互相的屠杀中,苏维埃红军节节胜利。
苏联红军手里的军事装备,各国也明显明白,那是中华民国为苏维埃提供的。但是也拿中华民国西北政fu没有任何办法。
特别是英国,现在被整治得已经没脾气了。
只是各国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西北政fu要扶持一个无产阶级政fu,或者说是和一个无产阶级政fu做交易。
反正英法美已经被恶心得不行了,苏维埃红军现在根本就挡不住,毕竟各国的干涉军数量不多,只有二十多万人,在苏维埃红军越来越庞大的部队面前根本就不够看,经常被苏维埃红军包围吃掉。
如此一来,各国干涉军自然也就靠不住了,这些干涉军可不想埋葬在冰冷的俄国。
到了1919年7月,苏维埃红军已经推进到了西伯利亚,白俄军政fu节节败退,大量的俄国人跑到了中华民国。
而苏维埃红军与西北政fu控制的突厥地已经接壤了,这个时候西北政fu控制的突厥地,延伸到了高加索东北部地区,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也就是后世哈萨克斯坦全境。
西北国防军自然也就加强了边防,直接在西域省驻扎了200万的兵力,这个时候的西域省实在是太大了。
西域省可以说是此时中华民国最大的省份,面积将近500万平方公里。而近期云南省的面积也暴增,此时的云南省包括了后世的老挝,以及缅甸五分之二的面积。
两百万的庞大兵力集结在西域省,苏维埃红军直接被震住了,根本不敢挑起边境冲突,苏维埃红军在靠近边境时都非常谨慎。
双方接壤了,自然的,交易也就更方便了。
苏维埃红军很快就花钱从中华民国那里获得了足够的后勤补给,以及更多的军事装备,尽管都是一些比较普通的装备,但是对于苏维埃红军来说非常重要。
这个时候的苏维埃红军,获得了这些补给和军火之后,自然也就爆发出了更为强大的战争能力。
白俄军更是挡不住了,简直就是兵败如山倒。
这个时候西北政fu和苏维埃政fu的谈判也正在秘密进行,谈判的重点自然也就是俄国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后将外东北归还给中华民国的问题。
………………………………
第285章 新边境的意义
俄国苏维埃政fu与中华民国西北政fu的谈判是秘密进行的,这场谈判主要是领土方面的问题。
这场谈判,占据上风的是西北政fu。
这个时候西北政fu集结两百万大军在边境地区,随时可以攻入俄国,让苏维埃政fu明白什么是钢铁洪流。
对于苏维埃政fu来说,列宁这群人以前只不过是一群不得志的野心家,尽管也有些抱负,但是统治利益才是第一要务。
如果真的是一个为民的政权,不可能让苏联牺牲轻工业,疯狂的发展重工业。
要知道,人民日子要想过得好,轻工业是必须有的。而重工业则是用于战争的,而只有加强战争能力,他们才能保住统治利益。
由此可以看出,苏维埃那群人,实际上是以统治利益为上的。
这个时候西北政fu可以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也可以摧毁他们的统治地位。所以西北政fu是占据主动和上风的。
特别是西北政fu手上还有大量的白俄份子,要打俄国也非常方便,直接扯上白俄的大旗,就能够肆无忌惮的进攻俄国。而这个时候的苏维埃政权,在国际上是非常孤立的。
所以西北政fu提出,中华民国的与俄国的领土,应该以尼布楚条约签订前的实际控制区域为标准。
这也就意味着,中华民国不仅要外东北,还要将版图推进到贝加尔湖,要求俄国归还的领土达到150万平方公里左右。
苏维埃政fu的谈判人员则非常气愤的提出,中华民国西北政fu趁机吞并突厥地,已经得寸进尺了,起码让俄国损失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西北政fu则回应称:“这些领土并非是俄国的,而是突厥人的。那里只能算是殖民地,而不是俄国的领土。”
“外东北等地,也是你们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苏维埃政fu的谈判人员反击道。
“但是那些少数民族也属于中华民国,而突厥人却不属于俄国,突厥人是被我们中国赶出东亚的民族,本身属于东亚。”西北外交部的谈判人员回答道。
实际上就是强词夺理。
领土这个玩意,无非就是实力强大就多占,比的就是谁的拳头更大,谁愿意打仗而已。
至于什么历史依据,实际上都是可以被推翻的。
所以现在苏维埃政fu对于西北政fu占据整个突厥地,也丝毫没有办法,只能干瞪眼,他们可没有胆子去招惹中华民国。
特别是这一时期的中华民国,这一时期的中华民国频繁的对外扩张,西北军事核心沈凝云的决心不容置疑。
一旦招惹了西北政fu,沈凝云一下决心,苏维埃就麻烦了。这个时候的俄国已经非常虚弱了,工业不到战前的五分之一,而农业也只有战前的三分之一。尽管俄国人已经打倒了那些骑在头上吸血的贵族、资本家和富农等等,但是依旧还是很拮据。
这个国家,已经经不起战争的折腾。
苏维埃领导人丝毫不怀疑西北政fu在战争方面的决心,却对自己的决心有所担忧。毕竟俄国真的打不起了,再不停下来休养生息,国家就要被打烂了。
对于中华民国西北政fu谈判人人员的强词夺理,苏维埃政fu的谈判人员却是节节败退,因为军事这张底牌太烂了。
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当政治无非达成目标的时候,才会发生战争。
西北政fu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更大的领土,不用通过战争就能获得领土,才是最爽的。不久前西北政fu就在英国身上占了一次便宜。
这个时候轮到苏维埃政fu大出血的时候了。
西北政fu要求西起唐努乌梁海,以贝加尔湖为边境,然后沿着大兴安岭的山脉划定边境,相当于是画了一条弧线,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划归为中华民国的领土。
这样一来,俄国就相当于丢掉了远东行政区的大部分利益。
因为俄国远东行政区气候寒冷,只有外东北、海参崴及以北那片地区的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其他地方的农业根本就支撑不了多少人口,而从外地运输粮食什么的,对于这个时候的俄国来说还太远。没有粮食就没有足够人口,没有足够人口就意味着开发不出来什么东西,顶多就是挖挖金矿。
另外对于中华民国来说,就获得了大量的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还有淡水、鱼、裘皮。
而在战略上,也利于东北地区的安全。
因为按照这个边境划分,贝加尔湖就是天然防线,而其他地区的边境都是沿着山脉划定的,也是天然的防线。
这也就意味着,中华民国可以不用在那里布置多少兵力,就可以保障东北和蒙古的安全。
而对于俄国来说,因为这些领土的丢失,更北部的气温寒冷,不利于大规模驻军,毕竟后勤补给是个问题,而且气候也是个问题。
本身驻军就不可能太多,而中华民国西起唐努乌梁海,到东北地区,都是以山脉、湖泊为边境,就非常利于防守。俄国要想从这个方向进攻中华民国基本上也就是找死了。
沈凝云这个时候对于这块150万平凡公里的土地志在必得。
“北方的黑水龙脉是我中国龙脉唯一的漏洞,但是只要我们把黑水龙脉所在的区域都占领了,把那里的异族消灭掉,中国东北方向也就能够固若金汤。”沈凝云重视东北方向的问题也就是原因于此。
中国自古以来,造成近乎毁灭性后果的外来入侵,几乎都是从北方进来的。特别是东北地区。
近了说,满清和日本都是从东北叩关而入。
中国的首都自宋代之后之所以设立在北京,就是要以天子守国门,因为天子要在北方镇地煞。
而满勤和日本的入侵,基本上都是在北京政fu完蛋的时候进来的。
满清进来的时候,崇祯正好完蛋,被李自成给搞死了。结果地煞镇不住,满清被放进来了。崇祯不迁都,基本上也就是要在北京镇地煞,所以到死时都没有跑路。
而日本侵华战争,也正好是北京政fu被蒋光头搞死之后,北京没有天子(总统)镇地煞,日本也就进来了。
北地煞这条黑水龙脉可谓是中国的劫数,一路灌进河南,一旦发作中原地区就是血雨腥风。
历次异族入侵,北方基本上都要被杀上一遍。南方则因为有南天门这条龙脉顶着,一般不会被杀得太惨。南方的龙脉因为全在中国境内,所以南方是固若金汤的。就算是清末各国列强群狼环肆,南方也未被大举入侵。
要解决北地煞这个劫数,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从人和上进行压制。
天地人三才,龙脉只占其一。
只要把黑水龙脉所在区域都占领,并将区域内的异族都清理掉,那么就算是北地煞发作了,也无人可以驱使。毕竟到时候就算是内部叛乱,作为中国的一份子,也不可能大肆屠杀同族。历史上东北王张作霖也频繁的向关内扩张,也正是黑水龙脉的影响,东北军阀虽然频繁向关内扩张,但却是不敢乱杀老百姓的。
不过这个时候东北王张作霖混的有点郁闷,不过相比原先的历史,其实力也没没有太大的差别。
尽管东三省被西北政fu大量干预,并且还在东北驻军,中国民族资本财团还在东北大范围的圈地、经营商业。但是日本人被赶出去了,而且因为先进技术的注入,东北比原先的历史要富裕太多了,张作霖发展的奉系财团大获成功。财力甚至是比原先的历史更为强大。
只是相比中国民族财团来说,奉系财团的财力就不值一提了。东北的大部分利益还是被中国民族财团给攫取了。在军事力量上,奉系军阀正在膨胀,但是相比西北国防军的膨胀速度来说也太慢了,军事技术也完全比不上。
只要绝异族的存在,黑水龙脉的危害性也就减轻了一大半。到时候只要北京有天子镇地煞,这条龙脉也就不会再是中国的劫数。
所以西北政fu提出的边境划分方案,苏维埃政fu是不答应也得答应,协议不签也得签,西北政fu态度坚决,甚至是没有任何的回旋的余地。
消息传回圣彼得堡,列宁和托洛茨基、斯大林等人商议。
当西北政fu的条件公布后,他们将目光投向地图。
“远东太远了,我们根本无力控制啊!”列宁唏嘘的感叹道,已经暴露了其意图放弃这块领土的意向。
“但是那是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那里还有我们俄国的远东不冻港,还有我们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更有大量的金矿、据点。”斯大林非常愤怒的说道:“不能答应中国人的要求,那里对我们太重要了。一旦西部发生战争,运输线被封锁的话,我们只能通过远东不冻港才能获得外部进口。”
斯大林绝对是一个典型的俄国蒸汽压路机的遗留,对庞大的领土非常执着,绝对是一个带有军国主义思想的家伙。斯大林上台后,一手导演了分裂蒙古,驱逐、杀害外东北二十多万汉人等各种行径。
托洛茨基理智的说道:“那里太遥远了,我们根本无法往远东投入多少兵力,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随时可以往那里派遣几十万的兵力。我们不同意又能怎么样,一旦打起来,我们根本就保不住那里。”
“我知道,我知道。”斯大林大声说道,“只是心里很难受。”
“俄国是在太过多灾多难了,我们的人民现在还在承受战争的煎熬。我们现在不宜挑起战争,我们必须发展,只有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我们才能要回我们的东西。”列宁开始定论调了,只见他说道:“既然我们守不住那里,那么就把那里暂时给中国人好了,早点让战争结束,让俄国进入大生产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
第286章 被吓尿的日军
在列宁的决定了论调之后,中苏之间的谈判有了进展,苏维埃政fu决定放弃远东行政区的那一块最有价值的领土。
毕竟那里是在太远,苏维埃政权尽管可以往那里派遣一些兵力。但是中华民国西北政fu一旦要打那里的话,苏维埃红军根本无法抵挡。
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还是把这块地方卖个好价钱,换取到有利的外交环境。
所以苏维埃政fu提出,将远东这块领土归还给中华民国的同时,中华民国应该自己解决上面的日军,并且要向苏维埃政fu提供一笔无息贷款,并向苏维埃提供一批生产军火的机械设备。
这些条件西北政fu没有完全答应,只答应可以向俄国出口机械设备。至于贷款方面,可以借给苏维埃政权一亿元。
一亿元的贷款,完全就是打发了事。
至于日后苏联还不还钱,那就看他们自觉了。不还钱正好可以让西北政fu有打他们的理由。
至于他们向获得更多的方便,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对于俄国远东行政区这块地盘,西北政fu一旦在外交上无法获取,大不了用军事手段,反正也用不了多少兵力。
至于那上面的日军……不足为虑!
好处还是捞到了一点的苏维埃政权,也终于松手了,在协议上签下了字,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对突厥地和外东北的领土主权。
这个时候西北政fu算是把屁股擦干净,并且准备再一次扩张。
“日军在俄国远东行政区这一块派遣了将近二十万兵力,并且分散到了村一级,还扶持了傀儡政fu。我们要拿下这里的话,必须先把日军赶走。”
西北最高统帅部立即召开会议,沈凝云指着地图对众人说道:“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日军赶回去。”
“报告少帅,要打吗?”调入最高统帅部的胡静林问道。
“打也行,不打也行。”沈凝云微笑着说道,“日军现在在这里被冻得不行,加上补给运输不便,战斗力严重下降,而且兵力不多。我们要打很容易,不打也容易就能让日军自己滚回去。”
日军的补给之所以出问题,主要还是因为西伯利亚铁路有一段是从中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