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战神-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生活,对于很多清末走过来的人们来说,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就算他们如今老了,中央政府每个月都会给他们发放养老金,全国所有老人,统一标准进行发放。
如此满意的生活,一般是不希望战争扰乱他们的生活秩序。
但民众支持这场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曾经的中国,被欧美欺压。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团怒火在燃烧。
因此他们支持这场战争。
而少数反对派的意见,则被整个社会群体给忽略了,舆论媒体也对这些反对派进行了封杀。
一些激进的反对派如果上街游行,搞什么行为艺术,则是直接抓走关押。
此时的中华民国,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必须统一思想,统一准则。因为这个世界是没有对错的,只有看问题的角度。
所以没一个国家,都有他们的官方思想,都有他们的角度。
例如计划生育,从这个角度看是对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是错的。只看国家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看问题,做什么样的取舍。
战争,即是正确的,也是错误的。只看人们以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战争。
中华民国此时需要统一思想,不希望看到这些搅屎棍。因此这些激进的反对派,只要做出格了,一律直接逮捕。
尽管中华民国这些年已经不再施行高压政策,对民众的制度也越来越宽松。但并不意味着有些人就可以无所畏惧的跳出来和政府唱反调。
如果是日常执政,跳出来唱反调,政府还是能容忍的。让你嚷嚷几声,发泄一下也没啥问题。但这种关乎民族和国家前途最重要的时刻,却是不容许出现什么差错。
所有反战份子,你可以反战,但是不要影响到那些支持战争的国民。只要影响到了,那就先去吃牢饭。哪天打完了,哪天放他们出来。到时候反正也打完了,他们想怎么跳都随便了。
而中华民国及亚盟各成员国共同宣誓反对帝国殖民主义,也在那些依旧在被欧美殖民的地区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印度、南非等地的民众得知后,都振奋不已,已经在期待中华民国国防军的到来了。
一场世界性的反帝国殖民主义,是深得人心的。
他日必然在史书上,留下正义的旗帜。
中华民国也将成为世界的救世主,成为这个星球上,最代表正义的霸主。
英法美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最后只能无奈的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一方面强硬对抗,一方面以主动退出印度的条件换取和中华民国的妥协。
只是这个决定,英法美都有些信心不足。
从中华民国这个架势来看,一旦和英法美妥协,那就是打自己的脸。
果然,英法美等国与中华民国接下来的谈判,并未取得任何的效果。中华民国依旧无比强硬,不仅要印度,还要整个非洲。
非洲是一个资源很丰富的地区,解放了非洲,可以让中华民国拥有更加强大的本钱。
反正中华民国这边,根本不怕和英法美硬钢,要打那更乐意了。只要英法美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中华民国打这一场不正义的战争,必然后院起火,德国肯定会暴起。
德国这个时候和英法可不是一条心,他们为了生存空间可不会管那么多。
不过罗斯柴尔德财团显然还没有彻底意识到这一点,英法美在谈判彻底无望之后,立即开始向非洲调动陆军。
英国和法国同时还下达了动员令,英法两国第一批增援非洲的部队就达到了八十万的规模。
而美国也在向非洲增兵。
这个时候的美国可不管国内有多反对参战什么的,什么孤立主义已经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了。中华民国一旦攻取非洲,对美国来说就太不利了。美国是绝对不愿意看到中华民国占据非洲的。
在这样的考虑下,美国决定向非洲派出一百万部队。
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纷纷向非洲派出部队,加起来也有三十万左右。欧美各国组建的非洲联合军团,兵力很快就超过了200万。
另一边,中华民国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印度洋舰队,南洋舰队,以及华东舰队主力,已经集中到了亚丁湾区域。同时上百万国防军已经在阿富汗边境就位。
英国佬一见这架势,还没开打就把亚洲舰队给撤到了非洲西海岸。他们的亚洲舰队的军舰有点过时,而且吨位不多。和中华民国海军这样吨位庞大的舰队对抗,根本就是以卵击石。
。。。
………………………………
第441章 解放印度
时间慢慢的过去,但还是到了中华民国定下的最后期限。欧美国家,依旧不愿意放弃在印度和非洲的殖民地。
一场战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快就打响了。
1937年6月,中华民国国防军百万雄师从阿富汗边境,强势突入印度。
第一发炮弹落在英军阵地上的时候,宣告战争的降临。
英军在印度,此时只有三十万兵力。战争一开始,英军就承受了国防军的一通狂轰滥炸,将近十万门火炮参与了对英军的炮击。
爆炸产生的烟尘,甚至遮蔽了上百公里的英军阵地。
在炮兵对英军阵地狂轰滥炸的同时,中会民国空军也对英军后方发动了猛烈的轰炸,大量英军的据点、交通节点、仓库、战地医院被空军如同狂风暴雨一般的轰炸所摧毁。
英国佬直接懵了。
就算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军老兵,也从未见过如此猛烈的火力。中华民国国防军的炮弹如同不要钱一般,雨点似得向他们的阵地轰击。而空军随后又发动了一次地毯式轰炸,上千架天罚a1轰炸机将英军阵地直接犁了一遍。
阵地上到处都是爆炸声,好似天崩地裂了一般。许多英军士兵当场被吓哭,有些被吓得大小便失禁。
战争只是刚开始,英军的士气就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英军此时想要取得战果,只能发挥不怕死的精神,外加一点游击意识了。但是英国佬过习惯了老爷的生活,他们的国民哪里有那个拼命的想法,而且远离本土的英军士气低落,更是没有坚持下去的信念。
在一番狂轰滥炸之后,国防军终于是发动了进攻。
轰鸣的战车,如同尖刀一般,毫无悬念的碾过英军阵地。后面的步兵师一个个跟上,将英军分割包围。
随着战斗的打响,又是一面倒。英军指挥部不得不将前面两道防线都放弃,将士兵撤到第三道防线上。
“报告指挥部,发现一股英军支援前线阵地,方位……”一架侦察机飞过天空,侦查到了一个师的英军正在从后方向阵地移动,显然是英军的预备预备。
“收到。”
指挥部将坐标随即发给炮兵部队。
炮兵部队立即矫正诸元,对那个英军步兵师发动炮击。正在防御工事外面移动的英军步兵师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到来。
很快,炮弹从天而降。
然而这些炮弹并没有落在地面上爆炸,而是直接在半空中就爆炸了。爆炸让弹片如同暴风雨一般四处飞溅,毫无防护措施的英军在遭到炮击后,很多士兵当场卧倒。
然而,卧倒却是无效的。
从天而降的弹片,根本没有什么死角,趴在地上根本没太大作用。顿时一群英军被炸死一大片。
炮击持续了五分钟,五分钟过后,地面上一片狼藉。一个师的英军,在炮击过后,死伤遍地。
整个步兵师直接残废,还能作战的人员剩下不到三成,其他的非死即伤。那些死掉的还好,不用拖后腿,那些受伤的却会给英军带来更大的问题。
英军士兵根本想不通,为什么炮弹会全部在半空爆炸,这样的炮击,简直就是一场高效率的屠杀。
英军的第三道防线,也终于在战斗打响后三个小时被国防军轻松攻破,国防军如同溃堤的洪水一般,迅速扩大突破口,并向英军进行包抄。
一个上午的战斗结束后,三十万英军已经被国防军死死的包围了起来。英军试图发动突围,然而爬出工事的英军部队却是发现,他们根本无力突围。
只要一离开防御工事,他们面的是飞机、大炮、机枪的打击,不仅中华民国的民3式机枪极为恐怖,还有中华民国的新式步枪,更是突围的英军的噩梦。当他们好不容易顶着猛烈的火力冲到国防军阵地前的时候,面临的却是密集到让人奔溃的猛烈火力,甚至连国防军的阵地都摸不上去,就已经被打得死伤惨重了。
尽管国防军的包围圈有些大,但是兵力却是非常的充足,一百万国防军,包围区区三十万英军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根本不给英军突围的任何机会。
处于包围圈当中的英军,随后几天又遭到了国防军的猛烈火力打击。
成吨成吨的炮弹、炸弹丢在他们的阵地上,并且将英军分割成了十几个小块。很快就有英军部队彻底坚持不住了,向国防军打出白旗投降。
这是一场让英国人绝望的战争,他们不仅代表的是邪恶、落后的帝国殖民主义,而且兵力、补给、装备、训练都比国防军差太多了,这根本就是一场力量不对称的战争。
几天过后,包围圈中的英军全部投降。
三十万英军,被俘二十余万,将近十万人在战斗中被国防军的猛烈火力下阵亡。
印度西部边境的英军投降后,整个印度局势对于英国来说,已经是直接崩溃了。国防军在取得胜利后,立即长驱直入,一路向东进攻。
一路上英军部队望风而降,要么就是狼狈溃逃,希望能够跑到海边,乘船离开印度。只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却是无比残酷。印度海域已经直接被中华民国海军的庞大舰队给封锁了,一个英国佬都别想跑。
英国政府已经把印度放弃了,只是拱手让出又不甘心。但是五十万部队丢在印度,也足够让英国政府心疼的了。
但是英国政府这次表示决不妥协,结果五十万英军成了这次决策的炮灰。
一些英军部队干脆也就投降了,这是一场毫无胜利希望的战争,根本没有让他们拼命的必要。
中华民国国防军,一路上一边清缴英军和阿三士兵组成的英伪军,一面占领印度各个城镇。
出兵上百万,自然不是开玩笑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把英军赶出印度,十几万部队实际上就足够了,但是要控制印度,却是远远不够的。
中华民国自然不是要直接殖民印度,但是控制了印度城镇之后,可以更顺利的组建印度傀儡政权。
中华民国国防军所过之处,对印度百姓也是秋毫不犯,并且维持当地秩序和治安,取消各种苛捐杂税,并且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粮食、药品援助通过汽车、空投的方式运输过来,向普通的印度民众发放这些援助。
一方面大力宣传,这次战争中华民国这次是为了驱逐英军,是为了解放印度,让印度成立自己的**政府。
印度老百姓自然是欢天喜地,对这些遵守纪律不侵犯平民财产的中国国防军十分尊敬,并且开始憧憬印度从帝国殖民主义荼毒中解脱出来后的美好家园。
实际上此时的印度,社会问题是非常大的。
国民教育水平低下,而且印度分种姓制度,大量的平民被划分为低种姓受到歧视和制约,就算是印度**了,这些低种姓人口,一时半会也享有不到多少国家资源,依旧会如同后世的印度一样。
不过这对中华民国来说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中华民国要能组建一个完全听话的印度政府。
中华民国出于天朝上国,当然也是要教育一下印度统治阶级这种不良观念的,这样可以彰显出中华民国的人道主义精神。
英军一触即溃,很快印度就大范围的被国防军所攻占。
而在这场战争中,印度很多地区也有许多武装力量趁势而起,不过都被国防军给收编控制了。
不愿意接收收编的,则采取武力手段进行剿灭。
1937年8月,整个印度基本上都已经被国防军控制,被称之为印度圣雄的甘地,在这个时候访问中华民国,会见了中华民国大总统杨墨川。
不过甘地并没有受到杨墨川的亲睐,因为甘地比较理想主义,从个人角度上看,甘地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领袖。但他绝对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走狗。
所以很快印度政府的首脑人物,杨墨川综合考虑一番后,甘地家族就进入了视线范围,这个家族几代人在反抗英国统治,在印度非常出名,是一个在印度很有名望的家族。而甘地家族这一代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被国防军从监狱中救出后,有明显的投靠意向。
圣雄甘地,将成为印度人心中的圣人,但他不会成为印度的统治者。
1937年9月,印度战场经理了三个月的动荡之后,动乱局势被国防军彻底扫除,印度各地冒出的民间武装也被整编成了印度临时国防军。战争持续了三个月,印度宣布**,并组建民主政府。
中华民国和英法等国,此时已经是彻底撕破脸了。
贸易直接中断,但是中华民国根本无所谓,经济大萧条过后,本身也没什么太大的贸易规模。
双方在非洲地区,已经抓紧备战了三个月。
。。。
。。。
………………………………
第442章 约旦河的上空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双方都在疯狂的备战,三个月的时间,让英法美等国埃及地区,集结了三百万陆军,一场捍卫欧美非洲殖民利益的行动在欧美各国看来,已经非常重要了。
此时中华民国以狂风暴雨般的攻势拿下印度,这也意味着中华民国的势力范围已经非常大了。
整个亚洲已经都被中华民国所掌控,同时澳大利亚那边这次却是没有响应英国,还开始闹**了。
澳大利亚也已经被中华民国给掌控了,这意味着大洋洲也不再是欧美所控制的区域。
中东地区,中华民国控制了大部分地区。只有阿曼、也门还在英法手上,但是作为如此靠前的地区,基本上也没有保住的希望。这些地区殖民利益不大,英法也不是很看得上。
非洲这个时候如果再被中华民国所掌控的话,那么中华民国将得到一个原材料丰富的产地,非洲很多国家实际上资源是很多的。如南非,如刚果等等地区。
非洲丢掉的话,欧美列强也就只剩下欧洲、北美、南美三个板块。而中华民国则将有亚洲、澳洲、非洲三大板块,如此一来欧美就彻底的没有优势了。
所以这一次战争在英法美看来是不得不打的,德国同样也派出了一些部队加入联军当中。德国明显还在寻求击败英法的机会。
中华民国这边也在集结兵力,国防军大量兵力已经集结在了中东地区,双方在约旦河附近爆发了一些军事战斗。
不过中华民国还没有发起主要进攻,因而看起来像是一场军事对峙。
中华民国在1937年,已经复员、扩编了600万陆军,此次解放印度出动了上百万国防军,而在中苏边境上,又集结了300万大军防备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兵力为200万。
苏联方面在中华名扩充军备后,也立即扩大了军队规模,此时的苏联陆军,在兵力方面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七百万。
斯大林的想法是,质量不行,可以用数量来弥补。
而且此时的苏联,在军事技术上,实际上比历史上的苏联还要好。因为欧美为了对付中华民国,对苏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技术输送。所以苏联尽管在成立的时候被中华民国狠狠的削弱了,但是战争潜力依旧不差,反而比历史上还要强上一些。只是苏联在战略上显得比较被动,特别是在能源方面,苏联此时开辟的第二巴库油田,位于巴库地区,一旦战争爆发,离前线就太近了一些。
而且此时的苏联,东面是中华民国,而西面虽然隔着一个波兰,但是德国对苏联也有一定威胁。在外部局势和战略上,苏联却是相比历史上更糟糕了。其庞大的版图缓冲,在中华民国面前,显然也作用不会太大。
就在印度战场已经落下帷幕之后,中华民国立即由了动作。
中华民国印度洋舰队开始在埃塞尔比亚空军基地的掩护下,将从印度战区调来的八十万国防军,成功的在非洲东岸的坦桑尼亚地区成功登陆。
非洲地区的交通比较差,以埃塞尔比亚为起点横跨非洲大陆进行作战,物资运输有些困难,特别是埃塞尔比亚的山地比较多。所以中华民国最高统帅部的策略是在埃塞尔比亚修建好战略机场,然后通过战略机场掩护印度洋舰队护送陆军在非洲东海岸进行登陆。
英法美各国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北非埃及地区,东非的防守力量极为薄弱。在正面,中华民国用两百万大军先把英法美各国联军主力先拖住,然后寻找薄弱区域先行打击,最后再对埃及地区的欧美联军发动进攻。
中华民国的各个舰队当中,印度洋舰队的力量不是很强,但是有陆基空军掩护,欧美各国的联合海军根本不敢在非洲东海岸放肆。战斗打响后,国防军依靠海军的投送,在东非展开蛙跳战术,然后定点开花。
一部分国防军从埃塞尔比亚攻入后世的肯尼亚地区,更南部的坦桑尼亚则又有一批国防军登陆上岸。
不就之后,又有二十万国防军登陆到了后世莫桑比克区域。
欧美各国在东非的局势迅速爆炸,国防军登陆后,简直就是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迅速扫荡东非战场。
东非战场欧美各国的军队并不统一,而且空军力量薄弱,在中华民国庞大的空军力量面前,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制空权被中华民国掌控得死死的。而且每攻下一片区域,必然会立即修建空军机场,然后利用空军的掩护,继续配合陆军进攻。
中华民国陆军部队本身就有众多装甲,以及众多火炮,还有猛烈到各国陆军都无法正面抗衡的步兵火力,再加上还有空军掩护,以及兵力优势,更有当地非洲土著的配合,那些互不统一的欧美殖民军如何抵抗?
下场只有一个,战败。
在这样的配合下,国防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的拿下了整个东非,已经将战线推进到了南非北部边境地区。
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法国殖民军,也向中华民国投降。
这个时候中华民国攻占了整个东非,最高统帅部决定开辟南非战场,就看英国佬还要不要南非了。
南非有大量的黄金、钻石等资源的产出,一直都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英国在南非获得了大量的黄金。
这么一块肥肉,英国人这么可能舍得拱手让出。
只是英国尽管不想,但是支援南非又不太现实。中华民国步步为营,已经在即将开辟的南非战场上建立了绝对的空军优势,这个时候再向南非增援,也无济于事。
有制空权则意味着,中华民国不仅有飞机可以对南非的联军进行轰炸,还可以封锁海上交通,中华民国的海军舰船也可以炮轰南非沿海。
到时候兵力派去的少了,又不顶用。派多了,又没有足够的物质、运输力量来保障物资。所以最终英国只能选择从南非将二十万英军撤走,将兵力收缩到北非战场。
结果当中华民国国防军进攻南非的时候,根本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就迅速将南非攻占。
而在北非战场,欧美各国决定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中华民国以南非为跳板,又可以步步为营向北推进,到时候西非也将不保。西非如果不保,各国的联合海军的活动区域就要被不断压缩。
很快北非欧美联军对中华民国国防军发动了进攻,战争以大规模的空袭拉开帷幕,欧美联军的空军部队,调集两千架轰炸机,试图对国防军进行轰炸。
只是这些轰炸机刚刚起飞,就被国防军的雷达给侦测到了。
防空炮兵部队立即做好防空准备,而空军战斗机群也紧急起飞拦截。轰炸机也纷纷从机场起飞,避免可能到来的轰炸。
于是乎一场规模空前的空战在约旦河上空爆发了。
欧美联军出动轰炸机三千架,战斗机约一千架进行护航,而中华民国这边,却是出动了三千架战斗机。
没错,就是三千架。
中华民国的空军规模,简直能把欧美各国吓尿。
机载雷达清晰地捕捉到了欧美空军的动向,中华民国的三千架战斗机分成十个梯队进行联合拦截。与飞来的敌机,保持90度角方向,这样既可以打击到敌机,也不会和敌机擦肩而过。
清晨6点20分,双方机群发生了遭遇。
原本以为能够打中华民国一个措手不及的欧美联合空军,迎头遭到了中华民国空军战斗机群的猛烈的打击。
一条条拽光弹在空中飞舞,中间夹杂着大量的机枪子弹。一场如同屠杀一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