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战神-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机械设备制造厂,则制造部分设备。不是不想自主制造,而是制造能力依旧不充足,机械设备制造厂目前有大量的生产任务。
火电站的制造比较简单,这技术没什么难度。水电站的制造方面,则请了一名德国工程师进行设计。
这要用到物理方面的知识进行计算。
第一个水电站将在陇南成县建造,是一个小中型水电站,也是积累经验用的,这种小中型水电站,在世界上并没有多少。
在电力应用方面,西北正在走向一个技术变革。
就在交流电还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时候,西北已开始建造交流电电气设备,同时沈凝云开始指挥建设电动机制造厂。
这个时期世界上已经有了电动机,但是电动机是异步电动机,速度没办法调控,一接电就使劲转的那种,因此使其不具备推广性。
沈凝云要建设的电机制造厂,制造的将是同步电机。同步电机可以对速度进行调控,就可以应用都各个领域的生产当中了。
电动机这玩意,在沈凝云眼中是再简单不过了,但是这年头却是尖端技术了。还有内燃机制造厂,这个内燃机在沈凝云看来也很简单。
不过这一时期,西方人才刚研究出可以用做交通工具的内燃机,但是效率依旧不高,连飞机都无法驱动。
内燃机的技术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最初二十年,为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以提高功率和比功率为主。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提高转速、增加缸数和改进相应辅助装置。这个时期内,转速从上世纪的500―800r/min提高到1000―1500r/min,比功率从3。68w/kg提高到441。3―735。5w/kg,对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和汽车的负载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阶段时间在二十世纪20年代,主要解决汽油机的爆震燃烧问题。当时汽油机的压缩比达到4时,汽油机就发生爆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究室的米格雷和鲍义德通过在汽油中加入少量的四乙基铝,干扰氧和汽油分子化合的正常过程,解决了爆震的问题,使压缩比从4提高到了8,大大提高了汽油机的功率和热效率。当时另一严重影响汽油机功率和热效率的因素是燃烧室的形状和结构,英国的里卡多及其合作者通过对多种燃烧室及燃烧原理的研究,改进了燃烧室,使汽油机的功率提高了20%。
第三阶段,就是增压技术。
第四阶段,是电子等技术。
内燃机这种东西,在沈凝云这样的顶级特工来说,当前要提高内燃机效率也是比较简单的。
如今还没到二十世纪呢!还是十九世纪末,内燃机只是刚出现,发展的第一阶段都还时候。
如果电动机与内燃机大规模应用,那么西北就能迅速的跨越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生产力阶段。
什么电动机床,什么流水线生产模式,还有汽车、拖拉机,甚至是坦克都能够有实现的基础。
其生产力可谓暴增。
就如现在作为世界霸主的英国,其工业体系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也就是蒸汽机。
但是蒸汽机性能显然不如电动机和内燃机所产生的生产力,那么在同等的工业规模面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国家,只需要一年的生产,就可以超过英国两三年,甚至是五六年的生产。
相当于财富积累速度迅猛增长。
只要西北有了内燃机和电动机技术,并大范围的应用到生产当中,那么西北的生产力将比英国高出好几倍。只要规模够大,国力就将超越英国。
英国那么小的一个小岛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霸主,主要是掠夺外部而造成的。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掠夺外部靠的是武力殖民,其效率比较低,也已被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盘剥方式所超越。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这两种盘剥落后国家的形式。
武力殖民,相当于直接抢。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相当于是发动落后国家的劳动力进行生产,然后把蛋糕做大,再剥削走大部分成功。
直接抢的话,一开始是能抢到很多金银珠宝。但是金银珠宝不能吃啊!最终还是要转换为商品,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就是让那些落后国家扩大生产,然后买走那些商品。那么落后国家手上就有钱了,再用输出高级产品和资本运营的方式把钱赚回去,再拿去买落后国家的商品,也就是珍贵的原材料什么的,或让落后国家代工、生产附加值很低的低级工业产品。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模式还比较隐蔽,那些愚昧民众显然是察觉不到的。
所以英国的衰弱并非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为打仗没钱更换他们的工业体系,加上剥削效率不给力,世界霸主地位也就被美国夺取。
“只要内燃机技术和电动机技术大规模的应用到生产环节,那么中国就成为世界上首个大规模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的国家。从而造成连锁反应,即商品拥有强大的成本竞争优势,从而占领商品市场。如果能顺利的进行,那么日本就是个渣渣。”沈凝云非常兴奋的想道。
第一个吃螃蟹和第二个吃螃蟹是有明显区别的。
先进就意味着的利益。
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搞出这种比较落后的电动机、内燃机,那就是扑街货啊!说不定一毛钱都赚不到。
但如今是十九世纪末,这是先进技术啊!
只要应用到生产环节,例如用电动机组建流水生产线,那么商品的成本也就大幅度的降低了。
但是欧美国家还在用蒸汽机进行生产,这么一来,商品成本身就有强大的竞争力了。
这就是技术制高点,只要占领了制高点,那么就能够攫取到的利益。而中国缺少的就是工业利益,如果有工业利益,那么也就能够获得充足的发展资源。
落后者,要想建立工业,那就非常难的。因为其工业无法赚取到自身所需的发展资源,但是先进者却可以。
先进伴随着大量的利益,这些利益就可以用来投入到接下来的发展当中。西方人的工业实际上也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这年头,日本要技术没技术,要资源没资源。
只要西北完成了工业化,并且将生产力提升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度,那么日本确实也就是个渣。
如今日本,钢铁产量还不到十万吨。
日本正在积蓄力量,以为日后侵略中国做着准备。而西北此时也在积蓄力量,为日后打爆日本做着准备。作者钧申
(
………………………………
第063章:壬寅年之发展
1902年,先前建设的一座日产100吨钢铁的平炉投产,西北集团旗下的‘炎黄钢铁公司’钢铁产量达到15万吨,是日本的两倍。
因而将工人用到了铁路修建上,西北集团又修了缩支线铁路,一条从兰州修到宁夏盐池县,西北集团在盐池县投资了一个油田,第一座油井已经正在打了。同样盐池县还有食盐出产,又有煤炭资源,是一个有投资潜力的地区。
另外一条铁路则修进镜铁山矿区,西北集团计划以镜铁山矿区为主要碟矿产地,钢铁厂将建设在张掖。
玉门关油田实际上更好建设,不过暂时没有建设,因为沈凝云决定将铁路不断的往东北延伸。
因为日俄战争过两年就要爆发了。
如何在日俄战争中捞上一把,成为沈凝云考虑的主要问题。因此把铁路往东北方向修,显然是能够赚到利润的。
第三条支线,也就是修到陇南文县的,这条支线铁路修进山区,不过难度并不是很大,因为有河谷可以走。
只有个别地方,需要钻隧道和架桥,但成本也是最高的一条支线。这条铁路将一路修到四川,从四川广元修到成都、重庆等地。
第缩支线,则修进了青海,因为青海有钾矿资源,中国显然是一个缺乏钾矿的国家,缺口极大。
这缩支线的总长加起来达到1000公里左右,按照每米消耗60kg钢材计算,需要消耗6万吨钢铁。
而榆中县钢铁产量完全可以供应得上,加上正在修建的玉海铁路甘肃段,还不用一年的钢材,钢材供应很是充足。
此时为了能有更多钢材用于建设,盖房子都是用木头房子或者砖瓦平房,甚至是还有窑洞。
只有学校盖得很不错。
其他钢材都用在了农具、农具、机械设备、铁路和其他工程的建设上面。在这样的关键发展时期,很多东西能省则省。
铁路的修建,为甘肃带去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一年有超过两百万人移民到甘肃,甘肃人口上涨到了八百万左右。而很多都是青壮劳动力前往甘肃修铁路,并家小都带到甘肃。
西北银行这时打出了年利率5%的招揽手段,而且一元即可开户,为此吸纳了大批的存款。
同时这一年西北银行正式发行了银元,即炎黄通宝。但是很多老百姓不识字,因为正面两条栩栩如生的龙,被称之为‘龙洋’,后来满清发行的银元同样也有一条龙,则被称之为‘西北龙洋’。
同时发行铜元、铜钱。
即1银元=20铜元=600铜钱。
铜元和铜钱没有太高附加值,基本上就是按照银与铜的市场价对重量进行设计,免得被人钻空子。
这些零钱自然不可能永远用铜币,铜币只是暂时的。以后可以直接用纸币或不锈钢,不过纸币印刷和不锈钢都暂时没有搞出来。
炎黄通宝的发行,受到了市场的欢迎,老百姓对于这种制造精美的银元很是喜爱,不仅看着漂亮,而且买卖方便,不用再秤碎银什么的,银元成色都是统一的,使用自然非常方便。
一批接一批的银元被制造了出来,显然银元的制造能赚不少钱。
而老百姓因为把钱存在因银行能够拿到利息,都纷纷把钱存入银行,而且西北银行首创一元开户制度。
只要有一元钱就可以开户,而且事后还能把钱取走。
而且西北银行虽然背景强硬,但是却没有店大欺客,银行业务员都是笑脸迎人,服务态度很好。
那些地主、大户人家,同样也将成箱成箱的金银往西北银行里存,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存款被吸纳进了西北银行。
西北银行靠这些存款,成功的建立了一个资金链。
即铁路修建时,钢铁厂工人,以及钢轨制造厂工人,以及那些铁路修建工人都将钱存入西北银行。
相当于是钱花出去了,又回到了西北银行。而民众取走钱拿去消费,从粮食、棉布、烟酒食盐到医疗、教育、城市住房、酒楼,甚至是妓院消费都是财团处于垄断状态,不过当前交通不是很方便,因此财团垄断区域还面铺开。
通过这些消费,老百姓买到了生活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而财团拿回了钱,财团又可以用这些钱拿去投资。
从而不断的循环下去,不断的投资使生产力越来越发达,整个社会也就会富裕起来。老百姓都有活干,就有钱赚,就能消费。
天无首无尾,方能运转不息。只有循环才是最长久的,大的循环中又有小循环,这也是宇宙基本法则,同样也是‘道’无处不在的表现。
有了循环,建设才能长久。
至于存款能拿5%的年利率,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如果财团投资,连5%的利润都收不回来,那干脆不要搞财团了。
垄断意味着暴利,当然老百姓所需的必须资源是不能太暴利的,否则就会民不聊生。投资收回5%的年利率可谓轻轻松松。
现在花钱最大的,自然也就是铁路建设。但是铁路股票可以卖啊!把价格炒高,投资者就如闻到腥味的苍蝇一般,
修建一条铁路,成本也许只要1000万,但是把一半的股票卖出去,却可以卖到1000万元。而另外50%的股份掌握在那些小股东手上,财团依旧可以保持控股权。甚至是财团把大部分的股份都卖出去,当铁路股票价格暴跌后再买回来。铁路修建成本不就摊到那些有闲钱投资的投资者身上了。
高买低卖,这是财团敛财的方式之一。
财团有了钱,便可以疯狂投资。财团基本上也掌控着大部分的商业、科研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资源都能用到,而且还能左右经济局势,甚至是想怎么调整就可以,只要有那个需要。
财团有这样种种的王牌,能亏钱那才真叫见鬼了。所以5%的利润并不是什么问题,就算是现在还没有发行纸币。
当民众使用银行成为习惯的时候,这时候银行与储户的关系就变了,之前没有形成使用银行业务习惯时,老百姓是买方市场,而形成了依赖与习惯之后,则变成了银行的卖方市场。
银行占据主动时,就可以用你的钱做生意,连利息都不需要支付了,然后就是一次次的降息。
财团尽管敛财能力很强,但是从民族与国家层面去看,一个民族财团,一个有国界的财团,对民族与国家都是有好处的。
因为财团发展都要向外部扩张的时候,都是团结内部,压榨外部的。
西北财团,是一个新兴财团。但是当西北财团正式以银行形成资金循环时,也就意味着西北财团的正式出现,并具备了核心机构。
因为西北的经济底子比较薄弱,一旦资金链被拉得太长,就很可能有断裂的危险,因此西北集团又开拓了财源。
卷烟与磺胺药被制造了出来,卷烟还是带过滤嘴的那种。过滤嘴用棉花制成,可以吸过滤掉一些有害物质。
磺胺药则是消炎用的,这年头还没有消炎药呢!
不过西北的卷烟和磺胺药因为没有铁路,所以还没有外销,而是在西北地区供应,而磺胺药的供应价格则比较便宜。
这年头老百姓普遍没什么钱,看不了病是要死人的,价格自然是应该低一些。
西北医疗建设,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路线。
不过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是建设上的结合,并非是在学术上把两种医学揉搓起来,因为清末正是中西医结合的时期,结果这个流派失败了。
因为西医太低级了,根本就没有什么理论,怎么结合?另外,中医又衰弱了,无法发挥出本身的优势,自然处于下风。
因此后世的中医,则又回到了以《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古代著作所构建靛系,在中西医基础观念冲突的时候,依旧是参照中医典籍。例如西方人认为没有经络,但是中医则依旧认为是有经络存在,在人体构造方面两者就有诸多不同。
西医外科手术比较成功,另外在对于传染病的防治上比较快速,因此还是需要普及的。中医虽然疗效好,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无法大量培养出医疗人才。而西医因为简单,没有什么系统理论,所以可以一批一批的快速‘制造’出来。
但是西医存在诸多问题,对于一些病症西医根本就没有疗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来治去就是治不好。
而且西药将人体当成战场,西医的思维模式很简单,不是病毒引起疾病吗?那把病毒杀掉就行了,于是把人体当成战场。结果一些病是治好了,但是病人的元气被耗光了。
中医的思维方式则不同,中医明白就算是把病治好了,但人的元气如果没有了,那岂不是和没治好是一个样的,所以是按照病人不同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体质好的,也可以速杀,下猛药,治好了再扶元气。如果身体状况比较差,则会选择先扶元气,在调理病症。
中医是从五行上治疗疾病,因此对于所谓绝症的癌症,历代中医都有成功治愈的例子。后世很多人得了癌症,先是去化疗化疗,结果没效果才去看中医。这时候中医就无能为力了,西医把他们搞残了,却要中医来擦屁股,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了。
西北集团建立的医疗体系,即有西医也有中医。如外科手术和一些急性传染病,以及一些西医有把握治疗的病症则由西医来治疗。而像高血压、上火、以及慢性病、怪病、癌症等等疾病则由中医进行治疗。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也是中医的理念,同样也是沈进文所坚持的理念。因此西北集团在医疗上没有像欧美财团那样,为了利益而不断向病人推销药品。如美国的医生,就是财团的推销员,没病就开药吃到你病为止。
就如高血压,西医吃降压药,结果对药品越来越依赖,而且是越吃越多。只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体的肝是可顺不可逆的,这是中医的基础理论。降压药就是强行对其压制,自然会产生反弹。但是对欧美财团来说,这就太好了,你多活一天就多吃一天呗!
中医则疏肝理气一下就可以解决高血压问题,而且人靛质不同,是否是高血压的标准也是不同的,但西医则是一刀切,直接给出一个标准。
这也是中西医最大的不同,西医有标准,所以可以批量的培养,就像工厂制造商品一样,培养出来的都是差不多的。
中医则不同,中医有灵活的理论,无法批量制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代则出现了八钢辩证体系,把六经辩证简化,结果简化之后,对很多疾病都没效果了。
因此沈进文考虑到这一点,在中医学院中禁止了学生学习八钢辩证,而是让学生学习更复杂的六经辩证。
并且按照沈凝云的建议,搞了个学徒制。
即从小培养,六岁开始学中医基础,并边进行基础义务教育,基础义务教育完成后即成为学徒。一共十四年出师,二十岁成为实习医生,然后在正式医师的指导下对病人进行治疗,有了足够的经验后再转为正式医师。
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会出神医,减少老百姓的医疗花费,并且减少疾病死亡率,维持劳动力的健康,从而使国家能有更多的劳动力进行建设,并提高国民人均寿命。就如日本在后世的人均寿命全球最高,其原因就是日本流行中医,植物药反而卖得贵,而穷人都是吃西药。
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人才培养成本较高。相当于财团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有更大的花费,而且培养速度很慢。
而且对于财团来说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利益受损。造西药才赚钱,因为可以进行工业垄断。
但如果是中药,这怎么控制呢?
中药到处都是,古代交通不发达,很多地方买不到主流中药,于是中医就用当地可以出产的草本、动物进行代替,形成地方药材。也就是说,中医除了能用中国的草本对疾病进行治疗,同样可以用其他国家地有动植物作为药材。
中医连蟑螂屎都能当药材来治疗发烧,还有什么是不能用的?矿物、草木灰什么的,只要是个自然形成的东西,高明的中医都可以用来治病。因为中医是从阴阳五行入手,万事万物皆在五行中。
配药是有严格理论依据的,必须按照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的互相关系来进行组合,所以才形成了一张张极为复杂的药方。如果古代没有这个体系的存在,是不可能形成这么复杂的药方的,因为那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
有了理论,知道了一种药材地性,就可以灵活组合。这也符合周易中提出的宇宙三**则‘简易’,即这个世界的花样就算是再多,其本质都是很简单和不变化的。
药材生产无法垄断,即不可攫取高额暴利。但好处也体现在,医疗成本低,不像西医那样需要反复治疗,如果施行免费医疗制度,那么就需要用中医。如果是用西医的话,成本会被拉高。而且西医不能根治很多病症,对一些病症甚至是完全没有效果,会使很多劳动力丧失劳动能力。
劳动力对于民族来说是很重要的,中国能重新崛起的最大资本是什么?那就是人!人多也是一种优势。
如果要培养出足够的中医,起码需要五十年。
但是西北财团还是选择了大力培养中医这条道路,因为西北财团是一个民族财团,当财团利益与民族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向民族利益看齐,这是原则,也是底线。
为了减少民族整体的疾病发生率,沈进文还要求教育体系当中增加‘养生课’,养生是能改变人生的,排在第十位,而趋吉避凶则排在第十二位,趋吉避凶也就是找算命先生算命什么的。
越排在后面的,是越容易做到的。
天运、地运、国运这些东西同样也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命运的力量只是人生当中的一个力量,虽然在相同的环境中最为重要,但并非是绝对的。人的命运,经常被国运、地运、天运所碾压。如战争与天灾,可以使不同命运的人死在同一天。如社会主义的环境下,大部分人的财富都差不多。
中国的养生理论的高度,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上的。一个养生高手,甚至可以做到没有任何疾病。
西北政府,相当于有了制定社会体制的能力,属于国运的一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