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战神-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启荣受沈凝云委派,在农业研究所调拨了一批人手,赶赴海南省和湖北省,西北农业研究所将在海南和湖北各成立一个高产杂交水稻研究基地。
小麦高产问题初步解决,抗倒伏高产小麦的产量还可以继续提高。但小麦之外还有水稻,要解决温饱问题,水稻是很关键的。
西北小麦实现高产,使得西北农业很轻松的就能养活内部的三千万人口了。不过除了谷物之外,肉食产量还是增加的。
西北农业研究所当前的研究项目还有高产青贮玉米品种的培育,同时成立了一个畜牧业研究基地,研究畜牧业生产技术。
粮食种植上,西北集团制定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内部扩大生产,加大土地垦荒力度,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二是农垦公司向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方向扩张,同时向外省的地主、佃农、自耕农普及抗倒伏高产小麦及化肥。从而提高黄河、长江流域的粮食产量。
1906年西北农垦公司向陕西方向的扩张还是比较成功的,很多地主主动的用土地入股农垦公司,也有很多自耕农加入到其中,因为自耕农以土地入股农垦公司,既变为西北农垦公司的土地。西北农垦公司是拒不交税的。相当于那些自耕农不用交税了,同时在农垦公司工作,每个月能拿到工资。如果不想继续干农活,也可以分配到西北的工厂里面工作。
工厂里的工作比较稳定,不需要像铁路工人、建筑工人那样到处奔波,工钱虽然不如工地上的工人,但是却也是让外省民众很羡慕的。
周边数省的民众现在都在往西北跑,很多是去西北打工,并非是全家移民到西北。但也有一部分是全家都去西北。特别是很多工人到了西北后,发现西北的社会好得多,税收不会那么粗暴,低收入阶级几乎不用交税,除非是消费时被收了商品增值税。在西北,就算是失去工作,也不会出现饿死的问题,甚至是还有一定的失业保障。
很多自耕农把土地丢给西北农垦公司,拿了股份后直接移民到西北去了。
西北农业已能更大规模的支撑建设和工业发展,西北政府及西北集团迅速调整政策,开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加大棉花种植面积,以及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并且加大移民力度,使西北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1906年,新疆铁路通车,意味着新疆7000万亩土地将发挥作用。通往汉口的铁路也顺利修通,西北商品可以直接南下长江流域,西北工业商品市场的规模随之扩大。
四川铁路,也已经修到广元了,最难修的路段已经解决,商品也开始输出到四川北部,明年就可以修到四川成都了。
接下来就可以将成都做为中心,然后在四川到处修建支线铁路。
铁路修到四川,对于西北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四川有农业资源,也有林业资源,还有劳动力和矿产资源,也有商品市场。
当前西北的主要木材来源是热河和东北一带,以及甘肃秦岭山脉。只是甘肃的林业开发规模比较小,秦岭山脉为中国龙脉所在,林业砍伐规模不大,木材资源很多还是靠进口。西北就木材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是大力人工造林,发展人造林资源。第二就是海外进口木材,进口木材虽然使货币外流,但是工业出口赚到了钱。西北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工农业发展并非是可以无所忌惮的。
甘肃、青海,以及陕西关中平原的铁路支线这两年下来也修建了不少,甘肃的铁路支线已修建得差不多了。
出口型军工业的发展也比较迅猛,在中国内部市场,满清编练新军,一律采购西北的华夏01式步枪,子弹也是从西北军工业采购。同时军刀、军服、军靴、水壶、军被什么的全是从西北军工业采购的。重机枪、火炮,都是西北军工业的供应。
子弹和炮弹出口,是当前西北军工业出口到海外的一个比较强力的领域,西北子弹制造使用流水线生产模式,加之人工成本低,子弹价格比欧美子弹便宜得多。
德国7。92,美国7。62,英国7。7,法国弹,以及9mm派拉贝鲁手枪弹均有生产,只是根据出口数量对规模进行调整。
炮弹也用上了流水线生产模式,成本大幅度的降低。
中国子弹开始以价格低,质量好的口碑在世界各落后国家流传。很多欧洲小国家甚至都向西北军工厂下了子弹订单和炮弹订单。
军工业是充满暴利的,就算是以较低价格出售,但是生产成本低,利润依旧很高。
其实就算是没有利润,依旧可以持续。虽然没有利润,但本钱起码赚到的,工人能养活。从而通过这一部分的外汇,购买回一些资源,也就使西北工人实际上还是生产了那么多,但是军工业保持了运转。
军工业保持运转,可以积累军工业生产经验,扩大军工业规模,也就提高了战争潜力。后世中国就是这么干的。
军工业是一个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西北军工业采用流水线生产模式,生产力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可能亏钱了。
可以说军工业是西北的优势产业,生产技术出了重型装备外,以超越德国。通过出口附加值高的军火,从而换回附加值低的普通原材料,这是非常划算的。相当于一个劳动力的成果,换回了更多劳动力的生产成果。
………………………………
第092章 西北少壮派
时间进入1907年,西北军自割据西北以来,已经六时间了,这六年下来,西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方面有了铁路,同时还开始出现了公路,拖拉机和汽车开始出现在了西北街头,并且每天都有拖拉机和汽车出厂投入使用。西北集团组建了第一支承接民企、个人运输任务的运输队,运输效率大大提高。
通讯方面则有邮电局,无线电报甚是普及,无线电台是出口的优势产品之一,在国际上已经打开市场,西北工业所生产的无线电台以轻便、功率大著称。民众通讯因为无线电的出现变得较为方便,信息传递速度相比以前是快得多了。同时电话产业也开始发展,西北第一台电话是大帅府安装的,接着军方下了大笔订单,电话进入军事用途。
农业上因为生产力的提高,过去一年当中西北粮食供应充足,价格有所下降,民众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同时棉花产量年年增长,御寒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工业方面民企开始涌现出第二批次,大大的丰富了西北工业商品种类,同时西北政府开始扶持落后商品,提高弱势商品的进口‘关税’,使弱势商品在内部市场能够卖得出去,为那些厂家争取到壮大的孵化空间,当他们变得足够强大的时候,便可以冲出内部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教育领域则连年投入增加,留学生派遣数量不断增长,1907年西北向德国派遣的留学生数量达到了五千多人,全是学习数理化方面专业的。什么文学、艺术之类的东西,一个学生都没派。此时西北派遣到德国的留学生数量,已经突破三万人了。内部高等教育则不断的增加欧美学者的雇佣数量,也都是那些数理化等实用方面的。什么艺术文学,都是中国教师,学自己的东西。
六年义务教育制度在1907年开始施行,这是强制性的入学教育,不以家长的意志而改变。之前启蒙教育虽然不断扩大,但还是有不少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到学校去。但也有很多家长,非常迫切的想要把孩子送进学校,这主要是意识形态的不同。
教育上采取男女分校,中学西用的方针。既传统文化方面可以不学,但是不能不懂传统文化是什么。学习传统文化,是能够开启心智的,很多令人困惑的东西,学了传统文化后基本上都能解决,就如孔子五十岁学了周易,才说五十而不惑。不过西北政府的教育体系当中,儒家文化教得不多,主要是做人方面摘选了一些精华部分,其他主要是学周易的内容。
中医学徒制规模连年扩大,至于效果暂时没有。中医六经辩证方面的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效果的。
西北教育领域的发展,对中国全国的文化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首先西北大规模聘用文化界的人才,使大量的文化人才开始向西北集中,这对于文化舆论方面的掌控极为有利。同时大量进步学生或自主或被资助来到西北求学,使此时中国很多知识分子身上都打上了西北的烙印。
西北教育提倡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及军事救国三条路线的结合,认为要使中国摆脱当前的困局,三条是路线是任何一条都无法摒弃的,放弃了任何一条都将出现链条的断裂。
很多热血青年到了西北后,经过西北的思想方针熏陶,已经逐渐摒弃了急躁与偏激的极端,并开始正式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盲目的认为欧美的东西就是好的。很多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上重新找到了自信,看到蓬勃发展的西北工业,也不再彷徨。
但是对满清的仇恨情绪却是在不断高涨,很多学生很不满意西北政府在拥有较强实力的情况下还与满清达成当前的平静格局。
在西北大学,这一年发生了学生游行事件。
“我们应该立即打倒满清,让全中国同袍都能解脱出来,西北王张奎发已经沉迷于他的王位不思进取,我们拒绝向满清妥协。”一名热血青年站在课桌上激昂的发表着演讲,其意识迅速蔓延。
“打倒满清腐朽统治者,拒绝妥协。”
当天一群学生高举着‘打倒满清’的旗号跑到了大帅府门前游行,强烈要求西北军荡灭满清。
此时正值端午时节,经常在工业区待着的沈凝云难得跑回家过下节,正躲在被窝里睡懒觉呢!
哐当一声,门被暴力推开,赵慕菱这丫头从外面冲了进来,吓得沈凝云一个激灵,从床上直起身来,看到是自己媳妇,神色一松,问道:“怎么回事啊?”
“大懒虫,外面都闹翻天了。”赵慕菱叽叽喳喳的把外面的事情说了一遍,沈凝云连忙爬起床,纳闷的说道:“学生怎么会突然罢课呢?”
“谁知道!”赵慕菱嘟嘴道。
“我去看看。”沈凝云连忙扯上衣服冲了出去,赵慕菱在后面喊道:“小云哥哥,你还没刷牙呢!”
现在还刷什么牙啊!沈凝云跑到阳台上一看,乖乖,大帅府外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头涌动的身影。
一群学生看上去有点失控了,正在激愤的高举什么‘还我河山’、‘光复汉室’、‘驱逐鞑虏’这样的标语旗号。
我去!这不是找乱子吗!
沈凝云做不住了,连忙喊道:“电话,电话。”
大帅府的仆人连忙将书房里的电话扯了出来,沈凝云急忙打到军情局,电话一通,沈凝云大声问道:“怎么回事?”
“报告少帅,我们还在查,不过不排除是日本间谍的煽动。”另一边,军情局副局长李载光连忙汇报道。
“干什么吃的,都闹事了还在查。好了,快去查。”沈凝云很是不满,李载光是他任命的副局长,平时军情局一般都是由李载光主持运行,这家伙是沈凝云从一堆学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具备不错的情报管理能力。
“报告少帅,我们可以抓人吗?”李载光问道。
凝云十分坚决的指示道。
“是,属下明白。”李载光应了一声,电话里哐当一声挂了。
大帅府外,军警迅速赶到现场,将大帅府保护了起来。这还是西北第一次闹罢课游行,一群军警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只是暂时将学生们与大帅府之间隔起一道人墙。
“儿子,外面这是怎么搞的?”张秀玲也被惊动了,跑过来对沈凝云询问道,不过神色却很镇定。如今西北风调雨顺,民生良好,又无苛捐杂税,造反是不可能的。
“娘,没事,就是一群学生吃饱了没事干,被人煽动了。”沈凝云笑呵呵的说道,“一会等爹回来,马上就处理掉。”
“你爹在政府大楼那边,估计也快回来了。”张秀玲刚说完,外面便驶来了两辆西北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小汽车,以及五辆军用卡车,张奎发和沈进文都回来了,赵维书也来了。
只见军用卡车里跳下来一群荷枪实弹,人手一支冲锋枪的警卫团士兵,警卫团一出现,场面为之一静,张奎发几人在警卫团的保护下进入了大帅府。
张奎发来到二楼,看着下面被煽动的学生们一阵头疼,对沈凝云问道:“小云儿,你说这怎么办?”
“先礼后兵吧!我们先出去和谈一谈,让他们回去上课。如果不管用,那就统统抓起来,全部拘留七天,给他们加强一下思想教育。”沈凝云毫不犹豫的挥手说道。
“这样不妥吧?万一引起舆论反弹,那可就不好收拾了。”沈进文迟疑的说道,作为一个受过儒家教育的人,他自然不太愿意镇压学生游行。
“舆论在我们手上,闹不出什么幺蛾子,而且我们又不是治他们的罪,只是拘留几天,搞一搞思想教育而已。”沈凝云淡定的说道,西北大大小小的报社,几乎都是西北财团所控制,西北政府还组建了宣传队,在城镇乡村宣传各种政策和常识,正在建设的无线电广播系统也快要投入使用了。谈舆论,西北财团有绝对的优势。
“好,那就这么办。”张发奎一直都对外孙言听计从,一见外孙拿定主意。
不一会,兰州整个武警大队都被调来了,连到警卫团也全都调来了,把游行的上千名学生包围了起来。
对于学生游行,沈凝云自然不会学北洋政府那样不管不问,北洋政府之所以倒台,还是不够强硬。后来的两党都总结了北洋政府失败的经验,认为北洋政府民主过头了。
尽管这样的总结并不一定完全是对的,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北洋政府的倒台,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内斗,袁世凯死后就分为好几个派系打来打去的,缺乏了权威的结果就是如此。
对付被煽动的学生游行,还是要软硬兼施。
不一会,郭士铭来了,开始和学生们沟通起来。
“同学们,同学们,大家都冷静一些。强大的中国,不是一蹴而就的。革命也不是喊一喊口号就能成功的。驱逐鞑虏,光复中华,亦是西北之目标,只是大家要从大局考虑,西北自古以来便是寒苦之地,我们的底子薄,经不起折腾。我们要做的,便是积蓄力量,等待天时。一个民族的复兴,不是单纯的破坏就可以完成的。我们的目光应该长远一些,破坏之后又如何建设呢?当前中国已经比欧美落后很多,如果我们再破坏个十几年,那么想要再追赶欧美的脚步便非常困难了。”郭士铭苦口婆心的对大帅府外的游行学生们说道,实际上以当前西北政府的实力,推翻满清并非不可能。不这么做,主要还是发展问题。此时是追赶欧美的大好机会,如果将资源倾斜在战争上,日后想要追赶就更加困难了。
满清统治虽然**,但起码能让此时的中国维持基本稳定的格局,为西北提供一个追赶欧美的环境。
“大家更应该看到,日本长期以来对我中国其心不死,如果我们中国现在就内乱了,那么岂不是正中下怀。日本野心家便是要让我们中国陷入混乱的内战当中,从而无法发展我们的民族工业。各位同学,话以至此,都回去上课吧!莫要被一些居心否侧之徒所煽动。”郭士铭最后奉劝了一句。
“大家不要听他胡说,他们已经与满清同流合污了。”游行学生中不知道谁高喊了一句,真乃其心可诛,九成九是日本间谍。
但是更多的学生,还是清醒了一些,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散去了。
不到十分钟,游行学生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还在大帅府前与军警对峙。
“统统抓起来。”张奎发一声令下,外面的军警顿时行动了起来,首先将这些学生包围了起来,然后开始抓人。
现场顿时一片混乱,警棍到处招呼。混乱持续了十几分钟,大帅府门前的三百多名游行学生被捕。
“立即召集各大报社主编、宣传队队长开会。”沈进文让人传达了命令,舆论上必须控制。
沈凝云则打电话到军情局,也下令开会。
1907年的兰州学生游行,对西北政府影响很大,首先在舆论上西北政府认为还不够深入的进行宣传,为了不再引发热血青年的游行,舆论上一改之前尽量不发表反清言论的政策,开始发表一些强硬的言论,史称‘左倾’,西北少壮派开始抬头。
在谍战领域,这一年沈凝云要求着重排查日本间谍,从这一学生游行事件来看,日本间谍已开始在西北活跃。西北的发展,已引起了日本的重视。
不久之后,军情局抓获混入学生群体中的五名日本间谍,全是中国留日背景的学生,军情局对这五人进行了秘密枪决。西北政府随后对无线电台进行了备案,沈凝云开始发展无线电侦查技术,这个技术将用于反间谍当中,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日本间谍背景难以摸清的问题,一些日本间谍从小在中国长大,查背景很难查出问题,再则西北人口当中,大部分都是移民人口,也很容易让日本间谍混入其中。但是日本间谍要进行活动,必然很难离开无线电联络。
西北政府还出台制定了叛国罪,一方面在法律上进行震慑,一方面军情局开始对西北高层,及西北集团技术人员的收入进行监控。同时对西北地区的风尘女子,以及高层人员身边的女人进行摸底排查。
间谍活动,无非就是财色。离开了这两个玩意,谁会给日本人提供情报?
同时设立举报奖励制度,日本间谍要想在西北活动,必然要招募人员。在钱财的吸引下,自然有人给他们做事。只要举报,西北政府也给钱,而且还为举报人表功,还可以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
西北军情局经过一番排查,在逮捕了五名留日学生后,终于发现了一名日本间谍,随即进行了抓捕。经过拷问,这家伙叫浅野一郎,是奉命前来西北煽动西北政府与满清进行内战的,同时还负责收集西北军情报。
沈凝云得知这个结果后,心里立即有了底。
“看来如今日本还只是将主要的方向放在侦查我们的军事实力上,对我们的工业技术的窃取还没有什么意识。”沈凝云对李载光说道:“不过我们也还不能放松警惕,工业技术要严格封锁。军事上,日本人想要知道可以让他们知道一些,反正西北军事也不怕日本人看,只要底牌不被看到,其他平常的无所谓。
西本军事注定是日本不可复制的,因为子弹。西北军用冲锋枪,日本人绝对不会用,因为日本玩不起。
不过能让日本不知道西北的军事情况那是最好的。
“少帅,这个浅野一郎怎么处理?”李载光对沈凝云问道,沈凝云说道:“看看有没有发展潜力。有的话,可以收买一下。”
载光回答道。
这个浅野一郎还是很好发展的,因为他说了。作为一个口风不严的间谍,如果被日本政府知道了,那么他的下场定然不好。
但如果投靠西北军情局,却还有一笔钱可以拿。
日本间谍并非每个人都有什么武士道精神,历史上日本间谍被收买的例子可是不少的,就如日本提出对华二十一条期间,袁世凯就积极的进行应对,其中就收买了日本间谍,从而得知了日本方面的情报。
日本是一个岛国,物质贫乏,使得日本人实际上更容易被物质收买,只要还没有被日本军国主义所洗脑。
兰州学生游行事件的结果,是西北政府一定程度也向热血青年们妥协,少壮派开始抬头,导致了不久之后,西北政府颁布了强制剪辫令。
政令中提及:“留辨不留头,留头不留辨!”以表示决心。
这一政令得到了那些热血青年的支持,但是却在西北引起了一些顽固的满清份子的反弹,只是很快被镇压了下去。
西北的地主商人们,几乎都在看到政令后立即剪了辫子,他们不仅不反对,反而支持这一政令。
这意味着西北集团与满清政府将走向对立,但这些地主商人们也希望西北政府能够推翻满清,位登正统。那样意味着,西北财团将攫取整个中国市场,他们也就能拿到利益。
此前西北剪辫风气很浓重,因为西北高层一律不留辫,士兵也一律不留辫。西北集团的工人同样不留辫,西北学生更是不留辫的。很多老百姓也跟着剪掉了辫子,但并未强制性的全面剪辫。
这一政令,很快就导致了西北政府与满清王朝的又一次局势紧张。
………………………………
第093章 让满清为西北做嫁衣
西北提拔少壮派,并对满清的态度上开始更加强硬,引起了边境局势紧张,满清连忙将河南、山西新军调入陕西。
陕西新军迅速增长到了八个镇,兵力达到17万。而西北军也不甘示弱,西北军7个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