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战神-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陕西新军迅速增长到了八个镇,兵力达到17万。而西北军也不甘示弱,西北军7个甲种师全都拉到了陕甘边境。
慈禧在宫中收到了西北王张奎发有反意的消息,这个慈禧自然早就知道,他担心的是西北军突然翻脸发难。此前双方脸面上都还能过得去,也就防备得松懈些。此时西北少壮派抬头,驱逐鞑虏的情绪高涨,西北政府不得不向少壮派一定程度上做出对外政策上的让步,自然要加强防备。
尽管满清大军压境,让西北气氛有些压抑。然而对于西北来说,却是一个增强凝聚力的机会。
西北民众都不希望满清对西北重新获得统治,那么以为着当前的好日子都可能随之覆灭。
相比满清治下,西北虽是寒苦之地,但那是以前农业时代,如今西北走向工业化,西北却有充足的工业资源,农业上的生产力进步,让西北民众都吃饱了肚子。相比满清治下,各种苛捐杂税的盘剥,以及沉重的佃租相比,西北根本就饿不死人。而且因为轻工业的发展,西北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明显比满清治下要高出不少。
在西北,政府没有乱七八糟的税收,农业上虽然土地兼并现象十分普遍,但是没有繁重的佃租,而且佃农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是转为工人,作为工人,每个月能拿多少酬劳都是西北政府硬性规定的水准之上的。
西北地主和商人更加不希望满清政府打败西北,因为他们与西北政府已是绑在了同一辆战车上。
西北政府此时却是在钢丝上跳舞,随时可能引发战争。但是,又不太可能引发战争。
西北政府的强硬手段,只是做给少壮派看的,以安抚一下那些少壮派,但并不希望此时的中国陷入战乱。因为西北就算推翻了满清,也无力掌控整个中国,到时候中国只会陷入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
但擦枪走火的可能不能排除,西北军还是做好了战争准备。
沈凝云主持下的西北军情局十分活跃,开始在满清调入陕西的八镇新军内频繁活动。并在满清新军内部成立了一个‘炎黄会’,吸纳新军内的激进民族主义军官,并用《扬州十日》、《嘉阴三屠》等历史惨案进行宣传。同时沈凝云问他老爹要了三百万银元,用于收买满清新军的高级军官,并向那些新军高级军官许诺,只要打起来的时候归顺西北军,将给与高官厚禄。
许以财权,动之大义。
财权腐化满清新军高层军官,大义吸纳基层军官。加之派遣卧底,潜入满清新军。沈凝云对满清新军采取立体式的大规模渗透。然而紫禁城内的慈禧却毫无所知。
就算是打起来的时候这些新军不倒戈,就是新军内部传回的情报,就足以让陕西的八个镇新军一败涂地了。
三百万银元掏空八个镇,这买卖划算。
那些新军高级军官对于西北普遍向往,因为西北生活质量越来越好(权贵阶级),西北有洋房,有汽车,物质供应充足,早已不是昔日的寒苦之地了。
投靠西北军,不仅可以两边押宝,不管哪边赢对他们来说都无关紧要。而且还能拿一笔钱,这样的好事谁不干?而且从大义上来说,西北政府是汉人的政府,满清是满人政府,对外战争无能,西北政府却在西藏打赢了英军。而且西北军情局对八镇新军的高级军官进行收买之前,也会对其背景进行一番调查,如果是满清的死忠份子,一律不接触,全都接触那些汉族出身的高级军官,西北军情局接触的汉族高级军官,几乎都接受了西北军情局的钱财。
“少帅,现在陕西八镇新军,已经在我们的运作下形成一个利益集团,我们可以施行下一步计划了,这是我们的潜伏名单。”李载光将一份名单交给了沈凝云,沈凝云接过名单仔细看了一遍,发现潜伏进新军的西北军官,在新军中级别最高的只混到了营长。
满清新军编制是镇、协、标、营、队、排、棚,对应师、旅、团、营、连、排、班,只是称呼不同,级别与西北军大体相同,不过各级别的兵力编制不同。
“价钱问好了吗?”沈凝云问道。
“问好了,庆亲王奕劻那家伙开出的价码是协统2万元,标统1万元,管带(营长)3千元。”李载光回答道。
“这价钱还算能够接受,不过再派人和他杀杀价,让他再优惠点。”沈凝云抖了抖手上的名单说道:“不管是不是能把价钱降下来,把这名单上的一律往上拔。协统就算了,太贵了,选几个能力出色的,拔高到标统就够了,然后把协统架空掉就行了。还要让我们收买的那批高级军官配合我们提拔潜伏军官。另外,对于那些绊脚石,派特工干掉他们,就以广东革命党的名义去干,至于是丢炸弹还是狙击打黑枪,或是下毒、翻墙刺杀什么的,你们自己去想办法。”
李载光神色一惊,连忙应道:“是,少帅。”
“对了,可以再从西北讲武堂选出一百人潜伏过去。我们要让满清出钱,练的却是我们的兵。”沈凝云微笑道。
就在沈凝云谋划着进一步的掏空满清对新军控制权的时候,浙江爆发了光复军浙皖起义。
1907年,光复会员徐锡麟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浙皖起义,一举击毙清廷巡抚恩铭。
皖浙起义最初是由联络会党入手的,这也是这次起义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联络会党的中心是1905年9月徐锡麟等人在绍兴创立的大通学堂,通过大通学堂招收各地会党头目入学练习兵操,并发展学堂内所有学生加入光复会,向他们灌输反清革命思想,加以军事训练。这些大通学堂的学生毕业以后,便成了后来光复会发动皖浙起义的主力军。
7月初,起义计划泄露,时机紧迫,徐锡麟在来不及通知秋瑾的情况下,临时决定于7月6日在安徽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起义。当天上午8时,当安徽巡抚恩铭等文武官员进入典礼会场就座后,徐锡麟与陈伯平、马宗汉同时向恩铭开枪,当场将其击毙,然后宣布起义,带领学生数十人冲向军械所,同时通知事先已经有联络的安徽新军将领带队入城,准备一举占领安庆省城。但由于城门已经关闭,这些计划都未能实行。徐锡麟与他率领的起义学生很快被清军团团包围,双方展开激战,战至下午,陈伯平与4名学生战死,徐锡麟、马宗汉以及40余名学生被俘。
7月7日,徐锡麟从容就义,并被官府残忍地挖心祭祀恩铭。8月25日,马宗汉也被杀害。徐锡麟等牺牲后,浙江起义计划暴露,当局随即派兵前往绍兴捉拿秋瑾。徐锡麟弟徐伟供词牵连秋瑾,但秋瑾拒绝离开绍兴,认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7月14日下午四时在大通学堂被捕,被关押在卧龙山监狱。
浙皖起义的情报被西北军情局迅速传递回了西北,沈凝云也在持续关注着这场起义的发展。
这场起义的失败,缺乏协同。这也是浙江人在近代搞起义的一个特点,喜欢独来独往,注重个人的作用,而忽视了团体协作。
但他们相比一失败就跑路的孙大炮,他们是真正的心怀民族的革命先驱。
不过在沈凝云看来,很多流血都是不必要的。浙江光复会的想法太悲观了,他们认为法国革命搞了八十年才成功,期间流了多少血。中国革命,在他们看来起码也得几十年,也得流很多血,而视流血为他们的使命,从而唤醒国人。
但满清气运,实际上也没几年了。
“少帅,我们要不要让绍兴情报机构营救一下?”李载光对沈凝云问道,西北一直以来都在吸纳这些具备民族意识的知识分子。当前西北政府开始强硬,主要也是为了赢得这一群体的支持,免得他们认为西北政府是在和满清同流合污。
“绍兴情报组织有多少人?”沈凝云问道。
“有十五名战斗人员,全部配发冲锋枪,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从杭州可以调五十名战斗人员过去,不过明天就要行刑了,时间上来不及。”李载光回答道,西北军情局在全国各地都设立了情报站,其中还分派了战斗人员。
“十五人,是少了点。让他们尽力营救吧!”沈凝云吩咐道。
………………………………
第094章 恐怖活动
1907年7月15日凌晨卯时。
浙江绍兴卧龙山监狱,一群狱卒正昏昏欲睡,但还是强行打起精神,因为里面关押着重要的犯人。
“听说安徽那边革命党起事,把巡抚都打死了。这群革命党,胆子也太大了。”
“谁说不是,简直就是不要命。结果那个乱党被挖心祭奠巡抚呢!”
“不过我看这大清朝……”
“嘘!莫谈国事,莫谈国事。”
“对,对。”
几名狱卒坐在一块喝着酒,谈论着里面关押着的革命党,就在这时,牢头老王突然走了进来,他身后竟然还带这一个穿着西装的人。
“头,这是?”
“什么都不要问,一人五百两银子拿好,马上把人放了。一会有人来接我们,让你们全家老小都去西北享福,事后还有五百两两。”牢头老王一出手就发下去了几张钱庄银票。几个狱卒心里一惊,却看到跟在后面那人手里拿着一支手枪,目光不善。
这钱是不拿也得拿的。拿了,就得跑路了。
“去西北?”
“不错,西北王张大帅可是把西北经营得风调雨顺,在那里不用愁饿肚子。孩子过去还能上学堂。”老王解释了一句,然后说道:“少说废话,赶紧的。”
“可是外面有驻军。”
“这个不用你们操心,我们外面也有人。”老王说道,几名连忙站起身,跑去把牢房的铁门打开。
牢房里秋瑾、程毅、徐顺达、吕阿荣、裘文高等人都有些发蒙。
“同志们,我是营救你们的。”那名穿西装的青年人开口说道,几人都是楞了一下,秋瑾摇头道:“我已准备慷慨赴死,用鲜血唤醒国人。你们走吧!”
秋瑾连‘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都写好了,显然是准备赴死。
“架走。”那青年人懒得废话,直接一挥手,几人架着秋瑾朝监狱外跑去。监狱外面是驻军,只是跑出来的一群人竟然大摇大摆的就经过了那些清军面前。
而那些清军士兵仿佛也什么都没看见。
一群人目瞪口呆中被带走了,这个世界上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这句话也许太过极端,但一定范围内还是适用的。罗斯柴尔德财团用钱将欧美玩弄于鼓掌之中,一战中德国情报部门的电码都能搞到手,可见钱的巨大威力。
在营救秋瑾一群光复会成员的过程中,任何战斗都没有发生,西北军情局用钱就全部摆平了。
第二天,绍兴官府正要把光复会的乱党提出来行刑的时候,顿时全都傻眼了。
人不翼而飞了!
结果发现连狱卒都消失了,跑去狱卒家里找,连狱卒的家人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紧接着又发现,负责看守卧龙山监狱的一名管带也跑带着家眷跑路了。
这下可把绍兴知府给气疯了,下令全城索拿乱党。
绍兴城内大索三日,终于接到某民众举报,说有处民房内有不少可疑分子,绍兴知府大喜过望,连忙纠集一帮士兵想要捉拿乱党。
可军队那边一动,西北军情局已接到消息,见藏匿地点暴露,西北军情局决定在军队未行成包围之前武力突围。
秋瑾等人在西北军情局从周边城市调来的上百名武装人员的保护下,展开了让人惊爆的突围行动。
上百名武装分子,大部分手持冲锋枪,当天从绍兴城内直接火力扫荡出了一条血路,冲出了绍兴城内。
这是西北军工业研制出冲锋枪后,第一次的大规模实战。在这场突围战中,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
突围出去后,满清想要抓捕就几乎不可能了。因为一群人目标小,就算是清兵能追上来,也只是小股,还不够这群装备冲锋枪的武装人员塞牙缝的。
绍兴知府这次真的被气炸了,听到消息后喷出一口老血,差点就翘辫子了。
事后,浙江军情局上报西北总部,报告中说:冲锋枪在巷战与近战中如神器般犀利,火力凶猛、杀伤力极大,建议大规模装备情报人员使用。
对于绍兴乱党劫狱一案,满清政府用屁股都想得出,这不可能是浙江革命党能干得出来的好事。
如果浙江革命党有这么大的能耐,早就把江南掀得底朝天了。有能力干出这档子事的,只有西北乱党。
一时间,双方边境关系再次紧张了起来。
不过满清调入陕西的八镇新军,在这一年发生了剧烈的权力变动。西北军情局通过潜伏、贿赂、买官等方式,迅速将一群西北讲武堂军官安插进了新军并提拔了上去。八个镇当中有三十二个标(团级),却被西北军情局安插了二十一名标统。买卖官爵的行为,钱权勾结的行为,不可谓不疯狂。
西北军情局还对八镇新军内对满清的死忠派进行了清理,两名协统被西北军情局特工用狙击手崩掉了脑袋,一名统治被下毒暗杀,一名统治被特工潜入居所一刀毙命,还有一名满清御史被当街乱枪打死。
西北军情局的恐怖活动,令陕西八镇新军内的死忠派能人心惶惶,死的这些人,无一不是找新军内部‘炎黄会’麻烦的家伙,一时间另那些找‘炎黄会’麻烦的死忠派们人人自危,唯恐哪天遭遇刺杀。
陕西八镇新军一连死了两个镇的统治,两个协的协统,官场上还死了一个御史。陕西巡抚端方哪里还捂得住。这家伙自辛丑‘西安之变’后,一直就很老实,因为与西北谈判有功,慈禧还是让他继续当了这个巡抚。只是这个巡抚,如今一听到西北军就两腿发软,被西北军打了一顿板子,骨气也被打没了。
实在是捂不住的端方,只好把革命党刺杀新军武官和陕西御史之事上报到了满清朝廷紫禁城内。
慈禧听了很纳闷,问道:“陕西革命党为什么这般猖狂?”
“启禀老佛爷,臣认为这陕西革命党并非一般的革命党。”满清陆军部大臣铁良当即上前一步道。
“那是什么回事?”慈禧连忙问道。
“臣认为,陕西八镇新军武官被刺杀,并非一般革命党所能做得出来的,必然是西北王那帮人才有这般能力。陕西八镇新军内革命党趁机混入,必然也有西北之奸细。”铁良回答道。
“这西北王张奎发是越来越猖獗了。哀家不过容忍他一时,尽然还敢得寸进尺不成。”慈禧不由大怒,此时慈禧搞新政,练了近六十万新军,自觉底气充足,腰杆子硬了不少。此时老佛爷袖子一扇,恶狠狠的说道:“他要是再不安份,哀家便灭了他。”
“老佛爷,西北军还是有一定实力的。不过我大清如今六十万新军,亦不怕他西北能闹翻天。不过陕西八镇新军连遭刺客,此时人心浮动,还需派人整治一番才有一战之力。”铁良连忙建议道,深怕老佛爷脑子一抽筋,像当初向各列强宣战一样,那就难以收拾了。
“你们谁去?”慈禧大声问道,结果下面一个个都低着头,铁良也用余光瞄了瞄左右大臣们。
“袁世凯。”
“臣在。”袁世凯连忙应道,慈禧说道:“你去如何?”
“臣也想为老佛爷分忧,不过臣近来偶遇风寒,恐怕难以前往陕西。倒是铁良大人素知兵事,却是最佳人选。”袁世凯心里跟明镜似地,慈禧近来感觉他尾大不掉,已把北洋军一、三、五、六划归为铁良统治,袁世凯现在只剩下两个镇还在他手上,也就是二、四两镇。去陕西整顿新军,那可是八个镇啊!这老妖婆能让他去?所以袁世凯明白,慈禧只是试探性的问他一句,如果真的就答应了,反倒会引起慈禧猜忌。
慈禧很满意的点了点头,铁良则一脸傲然的扫了袁世凯一眼,袁世凯那句‘铁良大人素知兵事’算是挠到了他的尿点了。不过铁良看袁世凯还是那么不顺眼,而且眼中充满了鄙视。
铁良是满清皇族中的少壮派,对于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向慈禧告密非常不满,一心想要搞死袁世凯。而也正是他的活动,成功的说动慈禧将北洋六镇的兵权分了四个镇到他手上,让袁世凯只剩下两镇。
袁世凯也不动声色的扫了铁良一眼,心里有些恨意,但也有些得意。心想,兵权在你小子手上又如何,北洋六镇还不照样听本大爷的。为什么?因为钱!袁世凯能给六镇军官钱,而且深谙权钱交易。
慈禧看着两人思索了片刻,她并不是完全对袁世凯充满戒心,分袁世凯兵权只是以防万一。慈禧对铁良同样也有些戒心,因为铁良这家伙是少壮派。不过就派谁去陕西整顿八镇新军,慈禧还真得好好想想。
考虑到袁世凯是汉人,虽然看上去赳赳武夫,矮矮墩墩的没啥威胁,但毕竟是汉人,西北又是有造反的迹象,派袁世凯去确实不适合。
“铁良,你以为如何?”慈禧半响后开口问道。
“臣愿为老佛爷分忧。”铁良大喜,不过却连忙控制表情,严肃的躬身答道。如果真能去陕西,那就有可以在八镇新军中安插点人进去。至于西北搞刺杀,铁良并不担心,顶多注意点防范就是了,到时候拉一个营过去,刺客还能飞过来不成?
“好,那就你去了。”慈禧决定道,然后淡淡的说道:“你要好好的整治一下陕西八镇,过些日子再杀杀西北乱匪的威风。”
“臣遵旨。”铁良跪倒在地,大声呼喝道。
………………………………
第095章 公然煽动
西北政府与满清政府的矛盾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以及西北政府大肆展开情报收集与特工活动的问题。
更主要的问题是,此时西北大肆修建铁路。同时大肆向外扩张商业。
前者导致满清意识到了强烈的威胁,西北军随时可能乘坐火车沿着铁路一路东进。后者导致满清商税大减,本来整顿商税是为了供应新军之用和赔款之用,西北商业的扩张一律免税,这就像是一条贯索,持续的牵制着满清的财政。
尽管满清派铁良整顿陕西八镇新军,但是如今陕西八镇被渗透得很彻底。
军官就不用说了,西北通过收买,以及新军军官两边押宝的心理,拉拢了一大批高层军官,除了少数一部分死忠派还未清理掉之外,但新军内已无能阻碍西北军渗透的强力人物。
西北军情局则将西北军潜伏过去的军官提拔成中层军官,已提拔了二十一个标统,恐怕就是铁良也意料不到这种情况。管带则提拔了六十多人。同时在八镇新军内发展‘炎黄会’,吸纳标统六人,吸纳管带二十五人,吸纳管带以下基层军官三百五十九人。
炎黄会内,大量少壮派充斥其中。满清新军内的基层军官,很多都是受过西学教育,要么就是不满现状的年轻人,正属于热血的年纪。这些新军军官,经常聚会。他们除了讨论如何使中国走向强大的问题外,还经常讨论对外战争,着是满清各省新军内都存在的现象。
新军军官并非是饭桶,他们还是经常以列强为假想敌。其中云南讲武堂军事素质较好,后来中国的桂系军阀基本出自云南讲武堂。
不过历史上,多是一些地方革命组织,后来统称为‘同盟会’。此时却是不同,新军内出现了由西北军成立的‘炎黄会’。
‘炎黄会’有明确的方针与路线,也有较为严密的组织密度。
在以列强为假想敌的时候,各省新军都经常提及西北军,因为西北军在西藏击败了英军的入侵。
这是除中法战争之后,又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但是中法战争中,并不能完全称之为胜利,因为政治上失败了。越南被法国殖民统治,满清政府还赔了钱。西北军入藏作战,不仅歼灭大股英军,而在政治上并未做出让步,还让英国佬赔了笔钱(赎买俘虏)。
这些新军少壮派军官,普遍具备民族意识形态,对满清极为不满,特别是满清对外战争的接连失败。相较西北,却有天壤之别。西北是汉人政权,再则对外战争展现出了足够的铁血手腕,都不是满清所能比的。
新军内部的人心背离,却为西北军情局的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除了安插和吸纳新军军官,从而实现对新军的掌控,西北军情局同时还让炎黄会加强对新军士兵的思想教育。
每个星期,必然有西北印刷的散报送入军营,同样还有一份名为《军人报》的报纸,《军人报》揭露各地新军克扣军饷、贪污等行为,深受新军士兵的欢迎。同时军人报中不断的宣传西北军的待遇,让新军士兵极为羡慕。
西北军不克扣军饷,每月军饷为5块银元,而新军只有3块银元,西北军的上等兵军饷则达到了8块银元,更不是新军的待遇水平能相比的。过年过节,还有发放津贴。同时参军后,军人家属可获得更好的福利制度,如子女义务教育免费等。
同时西北军的伙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