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战神-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好。此时西北到处都是战时生产,哪有时间去配合中央搞什么民主选举,直接西北政fu选出一批众议员,然后西北财团让各工厂、工地的工人直接投个票也就是了。

    壬子年国会大选,在西北政fu是最为简单的。也是不怎么受民众重视的一次大选,甚至没有什么大选的气氛。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北政fu,或说是西北财团,很顺利的选出了参议员和众议员,然后将名单递交给了北京政fu。

    整个选举在西北没有浪费什么时间,以最快速度完成。总人数达到了国会人数的一半,等于说西北政fu已经掌控了中央的国会。

    其他省份的选举,各种事件和手段层出不穷,贿选、暴力摧毁投票点等等。到了3月,选举也落下了帷幕,共和党、民主党、国民党三党以国民党大举获胜,但是带领国民党赢得选举的不是孙大炮,而是宋教仁。

    基本上,只要宋教仁到京任职,总理是跑不了的。同样的,一旦宋教仁当了总理,孙大炮的国民党党魁的身份也将终结。而宋教仁实际上是支持袁世凯的一派,而且和孙大炮存在一定矛盾。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民党内部自然是暗流汹涌,擅长策划刺杀的国民党高层陈其美,便将目光盯上了宋教仁。

    不过宋教仁到京就职当天,上海西北军突然派出了一个营的兵力,用车队直接将宋教仁护送到北京,而不再是乘坐火车。

    抵达北京的宋教仁对西北政fu予以感谢,国民党内部的刺杀活动被挫败,袁世凯没有再背上这次黑锅。

    派遣军队护送宋教仁前往北京,自然是沈凝云的命令,宋教仁还是一个比较务实的政客,被刺杀了也较为可惜。何况宋教仁一旦被暗杀,脏水泼到袁世凯头上,必然引发内战,有损西北政fu的利益。西北政fu此时要的是一个稳定的中国,而不是一个混乱的中国,任何企图发动内战的势力,都有可能遭到西北政fu的针对性打击。

    1912年3月1日,********正式政fu宣布成立。袁世凯毫无悬念的在西北财团的支持下当选了********大总统。

    北京国会以80%的选票支持袁世凯,其中50%是西北政fu的那些参议员和众议员的选票。尽管国民党此次在选举中获胜,但实际上国会里最强大的势力还是西北财团。

    一半的参议员、众议员代表的是西北政fu、西北财团的利益,他们尽管没有党派,但是行动上却比国民党、共和党、民主党更加统一,等于说在国会,不管是什么党派,想和西北财团抗衡那是不可能的。

    西北财团控制国会的直接影响就是控制了中央的立法权,以及提案表决时,西北政fu有决定性的话语权。

    西北政fu如果想达成某种目的,那么只要抛出一个提案,再随便拉拢几个其他省份的议员,也就能顺利的通过。

    袁世凯当选第一届大总统后,也想做出些功绩,对唐绍仪访问西北时所递交的高产抗倒伏小麦及高产水稻的普及报告进行了批准,并开始与西北政fu商讨推广计划。

    西北政fu提议,每年借给中央1000万元,用于推广高产抗倒伏小麦及杂交水稻,以及化肥的推广。这1000万元的农业借款利息较低,但在运作上必须由西北政fu派遣人员进行执行,以免经费被贪污。

    袁世凯同意了这个借款,国会也表决通过了借款提案。西北政fu将会在各省建设化肥生产基地,同时以优惠价格向农民、地主提供种子。也包括棉花良种。

    可以预见的是,高产抗倒伏小麦与杂交水稻,以及化肥推广之后,中国的粮食产量将大幅度增加。

    虽说谷贱伤农,但是起码不太可能饿死人了。特别是西北政fu在各省加大赈济的情况之下。

    而且后面可以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农业产值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正式成立后,各国政fu纷纷承认********的合法性,紧接着与********签订了每年2500万元的借款。这笔借款将由西北政fu用军用物资进行交付,而中央政fu签订了这个借款合同之后,每年不仅要向西北政fu借款1500万的庚子赔款借款(西北政fu承当1000万),还要向列强借款2500万。

    但是在还款上,却是被拖到了1917年。也就是5年后开始向列强还款,并支付利息。

    也就是说,这笔借款不可能赔给列强。

    而袁世凯的北洋军每年将拿到价值2500万元的军用物资,包括的口径火炮等重型装备。有了这批军用物资,北洋军可以轻松的将兵力扩充到上百万,当然还需要投入一些财政。

    3月5日,沈凝云大婚之日,各省纷纷发去贺电,袁世凯同样也发去了贺电,并且还派人送了大礼。

    这场婚礼按照中国传统婚礼仪式举办,整个西北及各省代表的见证下,沈凝云与批着红盖头的赵慕菱三拜天地父母,完成了婚礼的礼仪。

    整个西北的民众都为沈凝云与赵慕菱送上了祝福的信念,各省民众对这位打赢了俄国的西北少帅同样也不是很陌生了,也为沈凝云送上了祝福。

    西北财团的那些大股东,以及西北工、农代表都出现在沈凝云的结婚筵席上,西北政fu宣布这一天放假。

    放假当天,开放限制消费的商品。这一天,西北的市场消费异常疯狂。消费者们用证证券将市面上的商品扫荡一空。

    然而同样是这一天,俄国悍然向中国西北政fu宣战。前线部队在庆祝少帅大婚的时候遭到了俄军的炮火袭击,死伤数百人。

    西北国防军的炮兵阵地立即展开还击,一时间前线炮声隆隆。

    战争爆发了。

    俄军选在这一天开战,引发了西北全体军民的强烈愤怒。
………………………………

第148章 难缠的对手

    婚宴很热闹,该到的也都到了,不该到的也想挤破脑袋想要来。{请在百度搜索哈,首发全文字阅读}沈凝云此时可谓是意气风发,但是身上却又带着与年龄有些不符的稳重。

    就在中午的酒宴上,王东升接到一份急报。然后急匆匆的跑了进来,附耳对沈进文说道:“少帅,俄国人宣战了。”

    “早来晚来都一样,你先到统帅部,让前线部队守住防线,守不住就用毒气弹教训一下俄国人。”沈凝云十分淡定的说道,脸上的笑容依旧未曾消散。

    俄国的准备并没有西北国防军准备的充分,没什么好怕的。而且西北军还是防守方,在这个没有战车及渗透战术的消耗战时代,守军往往是更占优势的,前提是要地形足够狭窄,让敌人无法绕道。

    新疆及唐努乌梁海一线到处都是山脉,已符合这个特点。

    王东升点了点头,然后立即赶往最高统帅部。

    “出什么事了?”沈进文看到王东升急匆匆的进来又急匆匆的出去,知道是有大事发生了。

    “俄国人沉不住气了,先向我们宣战了。”沈凝云笑道,沈进文也不由微笑了起来,点头道:“看来我们的意图是成功了。”

    西北政fu持续的对俄国进行蔑视,自然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战争如意料之中一般爆发了。

    **一刻值千金,沈凝云与一些重要的宾客喝了些酒后便离席跑去陪赵慕菱了。赵慕菱在洞房里正偷偷掀着头盖张望着房门,见沈凝云进来,生气的说道:“死坏蛋,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里,这么晚才过来。”

    “这不是来了嘛!”沈凝云不由莞尔一笑,看着身材妙曼的赵慕菱,心下不由感慨,一晃眼十几年过去了,当初流着鼻涕跟着他到处跑的小丫头已经亭亭玉立、风华绝代。沈凝云在赵慕菱身边坐下,握着赵慕菱的纤手,轻轻的掀开红盖头,

    “来得太慢了,反正这几天你只能陪着我。”赵慕菱耍起了小性子,打小起就很黏沈凝云,但是沈凝云却经常到处跑,比家里几个大人还要忙。

    沈凝云歉意的摇头道:“恐怕不行了。”

    “为什么?”赵慕菱不满的嘟着嘴问道。沈凝云叹气道:“俄国人不消停,今天已经开战了,我必须上前线指挥。”

    赵慕菱没有说话,只是紧紧的抱着沈凝云,将头依靠在沈凝云的胸膛。赵慕菱虽然喜欢向沈凝云耍耍小性子,像个小女人一般,但却非常识大体。知道与俄国开战后,已经不再坚持要让沈凝云陪着她了,剩下的只是对沈凝云的担心。

    “放心,我会把老毛子打得屁滚尿流的。”沈凝云抱着怀中青梅竹马的爱人,轻松的说道:“到时候我回来,一定是凯旋的大英雄。”

    赵慕菱噗哧一笑,说道:“只要别变成大狗熊就好了。”

    “敢说我是大狗熊,那大狗熊来啦!”沈凝云伸手将赵慕菱抱了起来,然后两人开始在床上打滚……

    第二天一早,沈凝云便起床了,赵慕菱同样醒了过来,正想要起床,却发现下面一阵疼痛,不由嗔怒的对沈凝云报以粉拳。沈凝云笑嘻嘻的对赵慕菱安慰了一番,然后叫来家里的保姆照顾行动不便的的赵慕菱。然后在赵慕菱不舍的眼光中穿上军装出了门。

    在沈凝云上车前,沈进文与拍了拍沈凝云的肩膀,说道:“去吧!”

    沈进文点了点头,然后上了车。

    1912年3月6日,上午9点,沈凝云在西北无线电广播电台发表了《对俄宣战书》。

    “无耻贪婪的俄国人,妄图再次对我中国进行暴力掠夺,我们西北政fu,我们西北人民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对俄国悍然侵略的野蛮行为,西北国防军将给与俄国最惨痛的打击,现在我宣布,********西北自治政fu正式向沙皇俄国宣战,我们将战斗到底,不惜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广播下的西北民众沸腾了,高喊着战斗的口号。俄国在西北少帅沈凝云大婚之日发动战争,已彻底激怒了西北军民。

    沈凝云发表了宣战书之后,随后便坐上了前往新疆的火车。

    中国各省都收到了西北政fu的宣战通电,一场战争的爆发,也让各省及中央都再度为西北政fu的对外强硬而感到震撼。

    西北政fu的战争宣传工作立即展开,对普通老百姓讲民族、国家大义也许效果并不是那么好。只有那些热血青年能听得进去。但如果对普通老百姓讲,俄国人打进来了,会抢走你的钱,会烧掉你的房子。也会抢光工厂,到时候就没有工作了,现在一个月三十元的工资到时候也会没有了。普通老百姓一听,马上就会像打鸡血一般的激动起来。

    西北政fu对普通老百姓的战争宣传就是这样的,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西北民众的干劲更强了,西北政fu宣战当天,整个西北的民众都开始行动了起来。

    奔赴前线,奔赴工地,奔赴工厂。大量的妇女被动员进了工厂,甚至是一些大户人家的妇女都带头进了工厂。

    西北的工业生产是流水线模式,工人需要掌握的技能不多,因此妇女进入工厂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

    大量妇女进入工厂之后,就解放出了大量的男性劳动力。

    这些男性劳动力,则被动员到了工地、战地后勤等工作岗位上,或是参军,进入军队。

    此时的中国比较传统,很多家庭都是男人养家,而女人则照顾家庭。因此对女性劳动力的利用率不高。

    不过妇女在家也不是就是玩,以前的中国百姓生活艰难,每一个家庭都得艰难的谋生存,所以妇女非常勤劳。在家里也会织布,做女红什么的来补贴家用。因此妇女劳动,在中国还是有传统的。

    时代在变化,对妇女劳动力的利用,是全世界的大趋势。

    对于统治者来说,能让妇女劳动,相当于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而一场战争,即可以让老百姓加班加点的干活而毫无怨言,又能将妇女动员进工厂上班,这太划算了。这也正是沈凝云为什么要刺激俄国,从而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了。在整个西北八千多万民众的疯狂生产下,生产出来的东西必然是多于战争所消耗的东西,而且还能以最快的速度建设起那些基础设施以及工业规模,可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崛起做好铺垫。

    沈凝云坐了大半天的火车后到达了新疆,此时西北的火车已经开始提速了,每小时速度达到100公里,已经是非常快速了。尽管相比后世的火车还是慢了很多,但是这个时代来说,西北的火车速度已是世界最快。

    西北的火车不再是用蒸汽机驱动,而是用内燃机,而且将动力平均分布在各个轮子上,使得速度大大的提升。

    火车提速,更多的是一个结构设计问题,对技术方面只要有一个基础就差不多了。

    到达前线的沈凝云,立即建立起了前线最高指挥部。

    “战况如何?”沈凝云一到前线,就对大半天前就到达前线的王东升问道,王东升说道:“俄军还未开始进攻,双方炮兵正在角斗,俄军的炮火出奇的猛烈,在北疆一线,我们的炮火密度远比不上俄军,不过我们的炮兵采用仰角射击战术,打上几发就转移,倒是没让俄军占到便宜,反而被我们摧毁了不少火炮。”

    沈凝云一听顿时有了计较,说道:“俄军不可能有比我们还要多的火炮,唯一的可能就是俄军将各部队的炮火都集中了起来。而我们的炮兵部队分布在北、中、南三条防线上,自然也就在炮火密度上处于下风。”

    沈凝云是穿越者,自然对这一时期的俄军有一定了解,这个时期的俄军在装备上绝对豪华不起来的。不可能会比西北军还多火炮,如果北段防线的俄军火炮奇多,那肯定是将大部分的火炮都集中到那里去了,而西北军的火炮则是分布在新疆北、中、南三段防线上,因此就比俄军火炮要少了。

    北段防线最宽,大约有一百公里的距离。而中断防线则比较狭窄,只有二十公里的长度,南段防线在伊犁边境构筑,也有一百多公里,但是俄军就算是突破了这道防线,西北国防军依旧可以沿着后面的山脉再形成一道非常狭窄的防线,比中断还要狭窄。

    因此俄军选择从北段进攻也是情理之中。

    西北国防军在北段天山防线布置的兵力为50万,中段防线布置了15万兵力,而在伊犁方向,则布置了30万兵力。

    “俄军指挥官是谁?”沈凝云问道。

    “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俄军总司令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父尼古拉斯大公,很有军人风范。”王东升回答道,沈凝云的脑海中立即出现了这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父的资料。

    尼古拉斯大公全名是‘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罗曼诺夫?尼古拉斯大公’,俄国骑兵上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俄军总司令。军队的改革派将领。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父。

    1856年11月18日生于圣彼得堡,其父是老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其兄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72年参加陆军,毕业于尼古拉工业学校(1873)和总参谋部军事学院(1876)。1877~1878年俄土战争时期,在其父所任巴尔干战区俄军总司令的参谋部工作。后任禁卫军骠骑兵团长、旅长和骑兵师长。1895~1905年任骑兵总监。他引入新的训练方法和装备,提高俄军的现代化水平。1905~1914年任禁卫军司令和彼得堡军区司令。积极运用现代方法,尤其是日俄战争中的经验,提高训练效果。

    尼古拉斯大公是俄国贵族中少有的实干派,是一个熟练的管理者,也是一个非常注重效能的军事指挥官。

    可以说这是一个很难缠的对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尼古拉斯大公担任俄军总指挥官,尽管俄军准备不充分,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后来因为对拉斯普廷的质疑,从而被尼古拉二世贬为高加索战区司令,而尼古拉二世则亲自担任总司令,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俄军的失败。
………………………………

第149章 互相包围

    对于尼古拉斯大公指挥的俄军,沈凝云很重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却得重视敌人,特别是尼古拉斯大公原历史上曾是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总司令,以及一个注重效能,擅长管理指挥官,更是值得重视。

    不过面对俄军,西北军还是优势多多,尽管兵力上不占据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就是西北国防军对俄军有所了解,但是俄军对西北国防军军依旧缺乏了解。俄军二十万兵力在蒙古覆灭,自然也就无法把战争经验总结出来并带回俄国。

    沈凝云与参谋部经过近三个小时的研究之后,决定在伊犁打一场反进攻战,以牵制兵力集中的俄军,迫使俄军分散兵力。不至于对某一段的西北国防军造成绝对的兵力优势。

    同时沈凝云命令加紧物资运输和兵力调集,将使用大量汽车进行运输。争取在俄军完成兵力集结前,率先完成。

    现在一开打,谁的后勤效率高,谁就能在战场上投入更多的兵力和物资,谁就占优势。

    之前俄国做了战争准备,但是铁路还未修到新疆边境,此时俄军的后勤基本上靠的是马车。

    马车的运输效率低,因此俄军目前来说,尽管集结了八十万兵力在边境上,但俄军绝对没有进攻的底气。

    从俄军后勤上,西北国防军指挥部就计算出了俄军目前所能调动的力量。

    但是西北军国防军不同,此时在前线已经有110万兵力,并且囤积大量物资。不过兵力还在不断的向前线输送。

    此时对于西北国防军来说,守住是没任何问题的。不过真正要进攻,还是得拖上一段时间,毕竟上百万的新兵,总得有一个适应和训练的阶段。

    1912年3月7日,伊犁段西北国防军按照沈凝云命令,开始向阿拉木图方向的俄军防线发动进攻。

    阿拉木图方向的俄军只有5万余兵力,按照俄军的想法,应该是他们进攻中国,而不是中国进攻俄国。

    因此俄军将突破点放在天山防线时,并忽略了伊犁方向的防守。

    伊犁方向的西北国防军的兵力却有50万,50万对5万,5万余俄军当天就被围得死死的,不过西北军出动的兵力只有10万左右。

    沈凝云立即命令伊犁方向国防军围而不打。

    “司令,我们这是要围点打援?”王东升问道。

    “不错,看看有没便宜可占。有的话再占点便宜,如果没有的话,就把那五万俄军歼灭了,也算是挺便宜的战果了。”沈凝云心情愉悦的说道。

    围点打援的战术并不新鲜,但是中招的为数不少。

    西北国防军将阿拉木图方向的五万余俄军包围后,立即开始收缩俄军的活动空间,不到一天时间,俄军就被赶到了一块不到三平方公里大小的地方,根本就腾挪不开。

    被围俄军向尼古拉斯大公发去了求援电报,尼古拉斯大公看到阿拉木图方向的求援电报后不由楞了一下。

    不是俄军是进攻方吗?

    尼古拉斯大公没想到,西北军竟然敢****。西北国防军能够在蒙古打败二十万俄军,其实力确实不错。但是尼古拉斯不认为西北能有那么多的兵力,因此这次是信心满满。但是西北国防军突破边境线,攻入阿拉木图地区,让尼古拉斯大公顿时惊觉过来。

    此时俄军兵力只有八十万,如果进攻天山防线的话,按照他想来攻破这道防线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西北军从伊犁方向进行了突破,随时可以插入俄军后方,到时候补给线极易被切断。

    尼古拉斯大公立即放弃了向天山防线进攻的计划,而是将计划延后,因为铁路已经快修好了,只要铁路一通,兵力将源源不断的增长上去。立即调派4个军,以20万的兵力向阿拉木图俄军全速前往救援。

    俄军的动向很快被西北空军给侦查到了,沈凝云收到侦查结果后不由笑道:“肉来了,这次可以狠狠的啃上一口。”

    根据空军的侦查,俄军支援部队的兵力起码在15万以上。要快速的吞下这些俄军,可得有一副好牙口才行。

    “俄军的援军要什么时候才能到?”沈凝云开始询问细节的问题。

    “按照俄军的行军速度,骑兵部队不用一天时间就能够赶到,但是步兵起码需要两天的时间。”

    “继续把那五万俄军围住,将主力集结起来,准备对俄军支援部队进行歼灭。”沈凝云命令道。

    1912年3月8日,被围困的俄军发现,包围他们的西北军已经撤走了不少。但是包围依旧存在。

    俄军上下顿时看到了希望,于上午九点发动了突围战。结果一突围就被打成了傻比,西北国防军包围他们的兵力确实减少到了3万人的程度,但是有火炮有机枪,要子弹有子弹,要食物有食物,还有铁丝网拦着。

    被西北国防军一通炮火打得重武器报废得差不多的俄军,就是那道铁丝网就不好逾越。

    西北国防军留下3万兵力来包围5万人,实际上已经是非常保守了。

    冲锋的俄军在猛烈的火力网下被大量杀伤,死伤惨重的俄军冲了十几分钟就狼狈的撤了回去。

    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