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狗很看不起那些赞美这首诗的人,其中包括他大哥和张辅,“不就一首破诗么,这样的诗我也会做,保证不会比那小子的差。”二狗嘀咕道,但是却引来高仁的一个爆栗,疼的二狗直叫唤。

    “叫你今天不要说话,你就不要说话,不然丢了小命不要怪我。”高仁看着摸着脑袋的二狗说道。

    二狗很委屈,自己不过说了句实话,怎么就被大哥敲打,难道有说错么?那真的是一首破诗!

    “好诗,果然是好诗啊!”朱棣如是说。

    二狗再次凌乱了,怎么连燕王都赞美这首诗了!难道它真的是一首好诗?

    朱棣很聪明,他就是要等他的部下来赞美这首诗。这样他就能光明正大的用这首诗了,虽然这首诗的确很烂,但是它却很有用。

    朱棣的话很管用,他一说话下面的诸将就闭口不言了,他们知道他们的事情已经干完了,现在就看朱棣的了。

    果然,朱棣总结性的赞美了一下胡烨的诗之后,站起来说道,

    “既然有高人做此诗,如今又已经应验了。所以胡烨,这顶帽子我要了。”

    胡烨突然觉得朱棣真的很无耻,难道自己不说出这首诗来你就不要这顶帽子了?

    现在胡烨觉得,或许一个本子还不够记下自己在明朝的见闻,因为光是朱棣一人就会用去一个本子。

    “来人,鸿翎急使,速报南京。本王不负皇上重托,率部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残余,活捉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斩敌数万,驱其残部远至漠北,数年之内不会再有边境之忧。”朱棣宣布道。

    对于朱棣以如此无耻的方式接受了白帽子,胡烨着实想不出用什么词来形容朱棣。只能仰天长叹道,“帝王果然都是出色的表演家。”
………………………………

第十二章 师傅无名

    “此次北伐大捷,全耐张百户英勇陷阵,拖住敌人,我大军才得以及时赶到,所以张百户乃是此战最大的功臣。”朱棣叫传令兵往南京送了鸿翎急使之后,开始了论功行赏,这是他最爱干的事,因为这个时候他有种大权在握的感觉,虽然没当过皇帝,但是他知道当皇帝的感觉应该差不多。

    “为将者,上阵杀敌乃是份内之事,况且此事并非张辅一人之功。先有胡烨说出这惊天消息,再有斥候远去百里打探,还有我军中五百将士死战。所以卑职不敢独领此功。”

    张辅很会做人,朱棣要赏他,他也要带上全军的所有人。这就是笼络人心的好办法,不然他的五百将士也不可能陪他截杀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在死伤八成的情况下还不退却。

    “文弼不必谦虚,这份功劳是你的,你想推都推不掉,你军中所有人都有份。”朱棣现在心情很好,所以直接叫起了张辅的字。

    张辅是他看着长大的,而且他从小就跟随张辅的父亲张玉打仗。可以说朱棣打仗的本事全是张玉教的,所以朱棣很是看重张辅。

    “张百户听令!”

    “属下在!”张辅很是恭敬的跪了下来。

    “张辅此次北伐有功,擢升燕山北卫千户。”

    “些殿下。”

    “高仁、二狗……听令!”喊道二狗的时候,朱棣顿了顿,怎么会有人叫这个名字。

    本来不想给此人封赏的,但是张辅呈上来的军报记下来这二人发现北元残余的功绩,不封赏又不行,只得说出口了。

    但是想想特别别扭,堂堂燕王殿下怎么能说出这等字眼呢,不行,得让他把名字改了。

    “高仁发现北元残余有功,擢升燕山北卫总旗,统领燕山北卫斥候。”

    “谢燕王殿下。”高仁很是欢喜,在军伍之中熬了几十年了,终于熬到头了。直接升到了总旗,听说能统领五十多个人呢,高仁现在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

    二狗一直在等着,他大哥有了封赏,心想自己也该有封赏了,但是跪在地上等了好久也没等到朱棣再喊他的名字。

    “难道没有我的封赏?”二狗不由自主的想道,但是随即有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刚才殿下可是叫了我的名字的,可能是在想职位吧,嘿嘿,说不定我的职位还要比大哥的要大,那以后大哥见了我可得要喊大人,哈哈,想起来就开心。”

    “二狗。”朱棣终于说话了。

    “属下在。”

    “你本名叫什么,怎么取这种名字。”

    “回燕王殿下,小的没有名字,从小就没有爹娘,和一群流浪孩子一起长大,他们就叫我二狗。幸亏当年遇见了大哥,这才入了军伍,这二狗的名字也就一直用到了今天。”二狗很认真的回答着。

    他不明白这燕王殿下怎么不给自己封赏,反倒是关心起自己的名字来了。

    “这二狗的名字太过低俗,影响我燕军形象,我看你就改名叫做郑二吧。看你身世也怪可怜的,以后以你跟在我身边当护卫吧。当然你要是继续留在军中跟随你大哥也行。”朱棣看这二狗很是憨厚老实,身体也很不错。虽然木讷了一些,但是这种人当护卫很好,一定会很忠心。

    二狗还没反应过来,高仁便高兴的不行了,甚至比他自己得了封赏还要高兴。连忙扯扯二狗的裤脚说道,“二狗,不,郑二,还不赶快谢谢燕王殿下的大恩。”

    二狗很纳闷,难道自己的名字这就变了?还当了燕王殿下的贴身护卫?虽然暂时不明白这些有啥意义,但是看着大哥那高兴的样子,知道一定是好事,于是二狗恭恭敬敬的谢了恩。

    “张辅营中将士每人擢升一级,饷银加倍。其余将士凡小旗以下,发饷银三两,小旗以上发饷银五两。”解决了那个令人心烦的名字问题,朱棣又发出了一串奖赏。

    诸将都很高兴,虽然他们也很眼红张辅军营的奖赏,官升一级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啊。但是他们也知道张辅昨日的惨烈,超过八成的损失才换回官升一级,他们觉得这一点也不过分。

    所有人都犒赏完了,除了胡烨。于是张辅开口说道,“燕王殿下,其实……”

    还没等张辅说完,朱棣就挥了挥手阻止他继续说下去,而后似笑非笑的看着胡烨,仿佛在等胡烨先开口。

    “燕王殿下,不知外面那群俘虏……”胡烨心中将朱棣的祖宗十八大都问候了个遍,你不装会死么。

    “放,当然放,不过现在她们都没有了家,丈夫和父亲都死了,就算是放了她们,她们也没有活路。”朱棣说道。

    “我养她们!”胡烨脱口而出,不知是热血上脑还是怎么的。

    胡烨一想到刚才那个小女孩可怜的眼神,他的心就在绞痛,胡烨觉得既然亏欠了她们,那就用这辈子来偿还吧。

    “好,很好,有担当!就冲你这份担当,等回到北京,我就赐你一座宅子,至于往后的生活就要看你自己的了。”朱棣今天心情很好,于是在交易之外另外给胡烨加了一座宅子。他好像记得北平有个宅子很特别,就送给胡烨吧。

    既然是交易,那当然是一手交钱一首交货了。但是胡烨的白帽子不是现货,而且周期很长,所以要从长计议,于是朱棣又开口了,“好了,今日的会议就开到这里,众将士各自回营,准备晚上的庆功宴。”

    听到又有庆功宴,高仁和二狗很是高兴,喜滋滋的就回了营,张辅和胡烨也想走,但是被朱棣叫住了。

    “张辅、胡烨、朱能、张玉留下,有要事商议。”这是朱棣的说法,但是胡烨听了出来。意思是说,你跟我还有交易没完成,你别想走。

    人走的差不多了,营帐之中只剩下了六个人,朱棣、道衍、张玉、张辅、朱能和胡烨。

    “胡烨,你真的有一个师傅?”六个人坐了下来,朱棣坐在中间,其余五人坐在两边,朱棣很是郑重的问道。

    他很想问胡烨怎么拿出那顶白帽子,但是他却更关心胡烨的那个师傅,因为他觉得如果能将胡烨的师傅请下山,会比胡烨有用得多。

    “有,但是我也有很久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了。”胡烨装作很诚恳的说道,看起来好像很想念他那个根本不存在的师傅。

    “不知你师傅姓什么,能教出你这样的徒弟,想必不会是无名之辈。”这句话是道衍问的,他很想认识认识胡烨的师傅,说不定还能切磋切磋。至于切磋什么,道衍不关心,因为他什么都会。

    “他老人家名叫无名。”胡烨继续瞎编。
………………………………

第十三章 我师傅很忙

    “无名?怎么会取这么怪的名字。”朱能不解的问,朱能就是朱能,不懂就问这是他的爱好。刚才就很奇怪怎么会有二狗这么怪的名字,现在又出现一个无名。让他也想取个奇怪的名字,比如说朱能跳。

    “当初我也很奇怪师傅为什么会叫无名,但是后来师傅跟我说了,名字不过是一个代号,无名虽然没有名字,但是任何字都是他的名字,山是他的名字,水是他的名字,火也是他的名字。”

    胡烨越来越佩服自己瞎编的能力,要是前世有这些能力,怎么也能混个编辑当当啊,也不至于连工作都找不到。

    “果然是世外高人,看外物的角度都不一样,真想见一见令师,好亲眼目睹一下高人的风采。”朱棣喝了口茶说道。

    刚才说了很多话,所以很渴,但是茶水都冷了。朱棣很想叫人换一壶热茶来,但是考虑到接下来要讲的事,就放弃了这个想法,继续喝着凉茶。

    “他老人家很忙的,常年不呆在山上,所以我的所有知识都是通过他留下的书本学的。”胡烨就知道这些人想见自己师傅,但是怎能让他们如愿。

    “哦,不知道他老人家都忙些什么?”道衍和朱棣异口同声的问道。

    胡烨一直以为只有后世那些人才喜欢八卦,但是今天算是见识了。诸如朱棣这样的人都这么八卦,看来明朝的八卦之士一定不会少。

    “哦,他忙得可多了,比如说如何能在两个时辰之内从南京赶到北京,比如说如何将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再比如说如何防治天花,等等等等。所以他老人家非常忙,忙到在跟随他的几年里,我只见了他老人家三面。”胡烨继续胡说着。

    这些事情在朱棣等人看来,都是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这个师傅的神秘。

    “两个时辰从南京感到北京?这不可能,就算是鸿翎急使也要一天一夜。将天上的星星摘下来?那是神仙才有的手段。防治天花?这更是不可能,就连宫中最好的太医都束手无策。令师化外之人,净干些虚妄之事,难道你真是你师傅教的?”道衍听完了胡烨的话,很是惊讶。

    在他看来干干这些事的人,除了疯子没有别人。但是他也不相信一个疯子,能教出胡烨这样的徒弟。

    “大师,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能说没人能做得到,我听师傅说过有人从南京到北京只花了一个时辰,所以他才想到花两个时辰来试试。我师父还说有人到过月亮上面,所以他才想要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看看。”

    胡烨知道道衍在这些人中已经算是饱学之士,但是在他看来,自己说的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那么在朱棣等人看来,就是疯子才能干的事了。

    “阿弥陀佛,看来是贫僧打了诳语了。如果令师真的完成了这些事,想必到时便会名动天下,还望小施主到时替我引荐一番。”道衍很真诚的说道。

    “好说好说。”胡烨很有成就感,将这群古人哄得团团转,好像感觉还不错。

    “既然令师很忙,我也就不请令师下山了。你现在说说,你这是顶什么样的白帽子。”既然请胡烨的师傅没希望了,朱棣就不打他主意了,反正有他这个徒弟也不错,道衍都说了此子可与某。

    “小子在开口之前,还有一事请燕王殿下确认。”胡烨正了正色,好像接下来会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什么事,你说。”

    “燕王殿下,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败者都是万劫不复,你真的想好了吗?若是真的走上了这一条路,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只有直捣黄龙。”

    “但是殿下可曾想过,那可能是你的父亲,也可能是你的侄子,都是骨肉血亲,殿下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么。如果失败,整个燕王府都会成为你的陪葬,可能连你的封地之民都会受到牵连,到时殿下可就成了大罪人。”

    “就算是成功了,殿下又如何堵上天下之人的悠悠众口,唐太宗都说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得不到天下百姓的认可,就算你当上了皇帝又能如何。隋炀帝一代枭雄吧,但是劳民伤财,举世修建大运河,兴兵讨伐高丽,搞得民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于是他的帝王梦就此粉碎。殿下又可曾想过如果起事,又置天下百姓于何地?”胡烨质问道。

    “你说这些,我这些年一直都在想,最让我犹豫不决的就是这骨肉亲情,我父皇在的时候,我是不可能起事的。因为我知道他一定在防着我们这帮王,而且天下这么多藩王,我想也就只有我一个敢违背我父皇的意思,只要父皇一声令下,用不着父皇的军队来对付我,光是我那帮兄弟就能把我碎尸万段了。”

    “所以就算要起事也只有等到父皇驾崩之后,那时天下藩王估计也不止我一个心存不甘,要是再起事说不定还能得到我那帮兄弟们的支持。”

    “但是我大哥当年对我很好,仁义忠厚,可惜英年早逝。如果他尚在人世,皇位由他继承,我只会兢兢业业的守卫这一方封地,但是将来是由他的儿子即位,这让我很是纠结。”朱棣叹了口气说道。

    “至于你所说的天下百姓,如今虽然天下太平,但是百废待兴,朝廷岁入只有区区几百万两。”

    “但是我的封地却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在我的管理之下绝对不比唐太宗时候的人民过的差。而我的封地每年给南京上交的岁入就占掉南京国库的十分之一,甚至比江浙一带的富庶之地还要多。”

    “所以一旦起事,我封地的百姓不必担心,他们绝对不会被拖入战争的泥潭。而至于天下的百姓,他们会更希望一个明君,来带领他们走上富裕的生活,而不是有了一顿没下顿的生活。”朱棣自信的说道。

    “噢,看来殿下为了此事也是谋划了很久啊。”听完朱棣的长篇大论,胡烨不得不佩服朱棣的心机。

    将这一切把握得准确到位,恐怕他并不是不忍心去夺他侄子的皇位,而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借口。

    “唉,何谈谋划,不过是平日悠闲无所事事,胡乱猜想罢了。”朱棣挥了挥手,否定了胡烨的猜测。

    对于朱棣的无耻,胡烨再次败退了,到了这个份上了还在装。
………………………………

第十四章 指点江山

    胡烨看了看其余的四人,发现他们都是正襟危坐,对朱棣的言论不发表任何意见。

    但是胡烨知道,他们心里一定在暗骂朱棣的狡猾。

    胡烨也在暗骂朱棣,真是太能装了,在自己的心腹面前还这么装,于是胡烨开口说道,“殿下现在唯一的难处就是为何起兵罢了,以往所有的藩王起兵都是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他们都置天下百姓于不顾,所以他们造反的下场都很惨。但是殿下却不一样,早已经将百姓安抚好了。所以殿下只缺一个起兵的由头,而我恰恰可以为殿下寻来这一个由头。”

    “什么!”朱棣闻言大惊,一拳头敲在桌子上,将那被凉茶都震翻了。

    “殿下不必心急,且听我慢慢道来。”胡烨也端起自己桌子上那个茶杯,茶水也凉了。

    但是胡烨一想到接下来的长篇大论,还是先喝了一口,免得待会口干舌燥。

    “我昨日夜观天象,发现紫微星黯淡无光,乃是帝王势弱之象。所以我敢断定,少则两年,多则三年,洪武就会驾崩!”胡烨放下茶杯,等待着众人的反应,因为他说的这个消息很劲爆。

    要是在外面说了一定不会是砍头这么简单,诛九族那是肯定的。

    因为朱元璋现在还好好的活着,而胡烨敢断言朱元璋在三年之内就要归天,这绝对是大逆不道之言。

    “什么!”

    不仅是朱棣,就连一直一言不发的张玉都震惊的吼了出来。张辅更是小心的问了问胡烨,“胡烨,这可是杀头的大罪,你可不要乱说。”

    “嘿嘿,张大哥,事到如今了还有什么不敢说的,这里都成了造反窝了,还怕说一些大逆不道的话?”胡烨笑着说道。

    “胡烨,这事你是如何知道的,莫非这观天象的本事也是你师傅教你的?”朱棣很谨慎的问了问胡烨。

    要说他起事最大的担心并不是没有由头造反,而是他的父皇如今还生龙活虎,朱棣甚至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走在他父皇的前头。

    “不错,这观象之术确实乃我师父所教,而我不过只学了一点鸡毛蒜皮。据我师傅所说,将观象之术学到极致,能够预知旦夕祸福,还能知来世今生。”

    胡烨知道这些话在二十一世纪可能是鬼话,但是在明朝很迷信,他的这些话却很有诱惑力。

    “此事以后再说,你说说你在天象之中还看见了什么。”

    “殿下,当年皇帝陛下鼎定江山,全耐一帮文臣武将,但是陛下疑心太重,很害怕有人会功高震主,会威胁到他子孙的江山,所以他挥起了屠刀,要将他的这帮功臣屠戮殆尽。”

    “当年的胡惟庸案,前前后后牵连多达三万余人,一帮文臣就这样倒在了陛下的屠刀之下。三年前的蓝玉案,牵连也多达三万余人,一帮武将也倒在了陛下的屠刀之下。所以陛下称得上是一个好父亲,但是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好皇帝。”

    “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显然陛下熟谙这句话的道理。就连殿下你的岳父也没能逃过陛下的毒手,一盘蒸鹅就让魏国公心灰意冷,恐怕魏国公临死之时还在想念和陛下玩耍的情景吧。”胡烨略有深意的说道。

    “父皇当年确实杀戮太多,却也是为了我们这些子孙。不知你说这些又和天象有什么关系。”朱棣好奇的问道。

    “没有关系,却也有些关系,如果陛下当年不屠戮功臣,想必现在的紫微星还很耀眼,不过现在嘛,殿下认为朝中还有什么可用之臣?”胡烨说完看了朱棣一眼。

    随后又看了看其余四人,道衍、张玉、张辅很感激的朝胡烨点了点头。只有朱能这个二百五还在认真的思索胡烨说的话,貌似听起来很有道理。

    “齐泰,黄子澄之辈,不过是一介书生,没上过战场,没经历过生死,不足为惧。倒是方孝孺此人,执天下儒门牛耳,门生遍布九州,想必殿下的谋士之中就有方孝孺的门生。而且此人十分愚忠,只要殿下起事,一定会遭到此人的口诛笔伐。而他在文坛上的影响力,想必道衍大师要比小子清楚得多,所以此人不得不防。”

    “至于朝中武将,经过陛下这一番屠戮,幸存者仅有耿炳文一人而已,其余诸将不足为惧。倒是地方上有些有识之士,如山东的铁铉兄弟,河南的平安,还有一个都指挥使盛庸。这些都是勇武之人,而且对皇帝忠心耿耿。所以殿下如果起事,和这些人一定会遭遇的,我看殿下要多做准备啊。”

    胡烨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听得其余人频频点头,其实这都是胡烨在电视剧上看来的。

    这些都是朱棣靖难之役里面的事情,胡烨只不过照本宣科,但是在朱棣他们看来却不同,这完全就是未卜先知啊。

    “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么多,不过你不是说,你从小就跟你师傅在山中学习么。怎么会对天下事如此了解,连各地的都指挥使都这般熟悉,这可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

    “就连我也要一大群谋士收集情报才知道这些的,难道说你真的有诸葛亮的本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朱棣很震惊,胡烨说得这些他也知道。但是这些都是他的情报人员,经过多年收集才得来的情报,没理由一个十二岁的小娃娃知道的得么多。

    “小子何德何能,怎敢跟诸葛孔明相比,而小子知道的这些,一部分是我师傅告诉我的,一部分是小子夜观天象看出来的。”胡烨乱皱道。

    总不可能说自己知道历史的发展吧,那最有可能就是被当成疯子,只有把这些推到师傅头上。

    也只有自己那个高深莫测的师傅,说出的话才有可能让人相信。这不,一说到自己的师傅,朱棣就相信了。

    “原来是令师之说,看来令师真是人中龙凤,久居山中便能知晓天下事,真是令人万分敬佩啊。”

    只要一说到胡烨的师傅,朱棣都会显得很尊敬。只是如果当他知道,胡烨的这个师傅根本不存在之后,会有什么感想。

    “嘿嘿,等我下次见到师傅,一定向他老人家转达燕王殿下的敬佩之意。不过现在我就要给殿下说说,我这顶白帽子最关键的部分了。”

    “噢,快快讲来。”朱棣很心急的说道。

    “削藩!”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