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七书之却月-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蠹彝膊槐人嗉付返玖海庀伦铀热氤ぐ玻档钡乩习傩毡纠淳湍钏暮茫衷谟址揪退阄斯刂形榷ǎ惨欢ɑ岚阉糜谖颐侵希晕颐欠⒑攀┝睿饨涛以趺慈蹋可蛄肿铀等滩涣艘驳萌蹋蝗辉趺唇写笳煞颍砍ぐ彩且豢谌裙患父雎煲洗舻冒采憔簿驳乜慈饶志秃茫裁炊急鹱觯霾缓媚憔褪堑谝桓霰惶趟赖摹
军中主将相互嫉妒,这个不是秘密,但亲耳听到沈田子说出来,还是让陈嵩无比震惊。此刻看到王镇恶只是派了郭旭一队人马到灞上来迎接,既无父老敬酒,也无乐队奏凯,只恐沈田子会不乐意。再看郭旭脸上,浑然没有忧色,知道这个铁匠兄弟这辈子都不会动这方面的心思,不由暗暗叹气,貌似不经意地问:
“王镇恶将军怎么没来?”
“王将军带着长老在长安朱雀门外恭迎沈将军,后天他们会一起到这里迎接太尉。”
陈嵩出发时就揣摩过,沈田子其实是希望王镇恶出长安亲自远迎的,现在后者居然有失远迎,沈的失望可以想见。他不会体谅王镇恶需要在刘裕和他之间妥为安排,以免失了尊卑上下的礼数。他只会满怀牢骚地认定这是王镇恶恃才傲物,以长安征服者自居,在客军面前倨傲不礼。
想到这里,转头看着郭旭:
“郭旭,你传令给骠骑队,过一会儿看见沈将军他们过来,要早点下马,全部跪在路边,口号就喊:恭迎百战无敌沈将军、檀将军,贺喜沈将军、檀将军南线大捷!”
郭旭虽然已经和陈嵩同为队主一段时间,但做了陈嵩多年部下,对他依然习惯性服从。只是要在极短时间内教会部下喊这两句话,他自己先捋不直舌头。还好疯子长于此项。不等郭旭说话,跳出来指挥大家迅速演练。同时约好,大家听陈嵩信号。只要陈嵩把佩剑往地上重重一放,大家就齐声大喊。
士兵们此前从来没有执行过这样的任务,此时忍住笑,练习若干遍,算是把话喊顺了。最后一遍完成后不久,一个旗阵从地平线上冒出尖来,耳畔响起熟悉的大军行进声。整齐的脚步和马蹄子声音合成一个巨大的混响,听起来像是一个巨人在抡着木槌敲击巨鼓,而此鼓以大地为皮。余音绕于云霄,三日不绝。
果如陈嵩观察的那样,沈田子没有和任何人并肩走马。大军分成三个四路纵队的方阵,沈田子、檀道济和沈林子各领一个,沈走在最前面。他的前方,是一个猎猎飘拂、艳艳舒展的旗阵。第一排四面旗,一面是进军用的鹰隼旗,图画做鸷鸟之击;一面是将帅出征的虎旗,图画是一头跃然而起的白虎;一面是燕尾旄斾。图画为魁拔喷火,以表南方军;一面旗是代表赏罚的令旗,图画为獬豸,以示公正。其后是旗色、尺幅、旗杆、流苏均不同的各色旗子。它们众星捧月,共同围拱两面大纛旗,一面上着“晋”。一面写着“沈”,虽然比刘裕的太尉帅旗小一圈。但在旗阵中已经是鹤立鸡群,卓然耀眼。沈田子避开了军主不得设仪仗的军规。把本该分散使用的军旗集中起来,所有这些旗,实际上为自己组了一个仪仗队。
旗阵之后,沈田子白色战袍黄金甲,头顶白色盔缨,骑在一批额前有一片白毛的黑马上,人极精神,马极神骏。身后是清一色铁甲骑士,都是幢主队主,每排马毛色一致,实际上又是另一个仪仗队。在前旗后马两个仪仗队的护卫下,沈田子恍如战神。
在旗阵过去,黑骏马亮相一瞬间,陈嵩率先,骠骑队和飞骑队迎候的官兵跪倒一片。陈嵩把早已解下的佩剑重重地往地上一拍,黄尘中想起士兵们粗豪热烈的声音:
恭迎百战无敌沈将军、檀将军,贺喜沈将军、檀将军南线大捷!
陈嵩突然觉得这话太快就没了,怕沈田子没有听清楚,无法过足瘾,乃再次把佩剑一拍。跟着他混了多年的老兵们心领神会,立刻再喊一遍。三遍过后,陈嵩站起身来,向郭旭递了个眼色。后者立刻上前,在沈田子马头前站定,想把事先已经默默背诵了好多遍的话顺顺溜溜地说出来,但他从来就不善言辞,又是第一次执行这样文绉绉的司仪任务,结果在场的人听到的就是一连串单蹦出来的字眼儿,就像豆子们一个个挤出豆荚:
“骠骑队,嗯,队主,嗯,队主郭旭,奉大。。。晋朝龙骧。。。龙骧将军王,王镇恶令,率队远迎大晋朝,大晋朝振武将军。。。沈田子,冠,冠军将军檀道济,建武将军沈。。。沈林子。王镇恶将军,率长安父老,箪,嗯,箪食壶浆,恭候诸位将军。郭旭为,为诸位将。。。军清道!”
陈嵩的心悬在嗓子眼上,生恐郭旭忘掉哪句话或者哪个人。疯子和绿豆低着头偷笑,恨不得冲上去竹筒倒豆子一般替他说。
沈田子刚开始皱着眉头,后来觉得好玩,索性把一条腿盘在马鞍上,耐心等这个茶壶把所有夹生的面疙瘩都倒出来:
“郭旭啊,听说你带人双骑进长安,威风得很!你要是跟姚泓的太监也这样说话,岂不是在羌狗面前丢尽了我们北府兵的脸?”
哄堂大笑。
郭旭老老实实地回答说那天说得挺好。
又哄堂大笑。
沈田子显然对刚才一群人跪迎且冠之以百战无敌非常满意,招呼后面檀道济、沈林子过来。沈林子此前和郭旭一起对付姚绍,本来就很喜欢他,现在重逢,丝毫不顾及军阶落差,过来先是在他胸前砸了两拳,又扎扎实实地抱住他,拍打他的后背。
檀道济的眼睛里也是满满的爱才之情,抓着郭旭的手捏了捏,觉得恍如捏铁,拍拍他同样像铁的肩膀,转头对陈嵩说:
“带出这么好的后起之秀,陈嵩你功不可没啊!”
陈嵩赶忙一躬身:
“各位长官言传身教,我和郭旭都受益匪浅。”
郭旭本以为檀道济的寒暄就此结束了,孰料他走到骠骑队官兵面前,扫了大家一眼:
“你们谁是跟着郭旭进长安的勇士啊?”
疯子没料到声名赫赫的檀道济会问到自己,有点受宠若惊地举起手:
“回将军,是我,我叫冯梓樟!”
檀道济说你是好样的,不过你的名字听起来像是“疯子张”,人家以为你姓张,是个疯子。
在场诸人轰然。陈嵩赶紧过来,说其实我们从来想不起来他的大名,我们都叫他疯子。
二沈一檀都仰天大笑。
疯子激动地拽郭旭的袍角,他想起那天郭旭说历史上只会留下将军们的名字,现在将军们知道有个名叫冯梓樟,名字意思是栋梁佳木,外号叫疯子的军官那天先于大军进了长安,是不是就意味着历史已经记住了自己?
檀道济笑完,神情转肃然,向在场士兵一抱拳:
“此次北伐,我们几位和你们并肩作战,真正的大功臣是你们!刚才你们跪着欢迎我们,其实应该我们感谢你们才对!诸位弟兄,辛苦了!我和两位沈将军向你们致敬!”
全场鸦雀无声,片刻后突然爆发一阵欢呼。
陈嵩注意到沈田子的脸渐渐阴沉下来。他内心长叹一声。沈田子今天摆出这个行军阵势,就是要独领,把最大的荣耀归于自己。可到最后,檀道济轻轻一番话,把风头全抢走了。
他知道檀道济本意不是要压倒沈田子,但沈田子绝不会这样去想。
胜利了,生死问题不那么迫在眉睫,沉淀在同袍情义之下的渣滓也浮起来了。
果然,士兵欢呼声略略沉寂,沈田子就兴味索然,懒洋洋地说时候不早了,出发吧,还要烦劳各位大功臣头前带路。
陈嵩刚要拉着郭旭上马,就听到沈田子对沈林子说:
“走吧兄弟,好戏在长安,去见识见识北伐第一功臣王大将军会摆出怎样一个排场!”
陈嵩心头一紧。(未完待续。。)
………………………………
中卷三十七章 寄奴三拜
王镇恶和沈田子两军会师两天后,刘裕到了。
还是灞上远迎,不过这次的阵势洵非前日可比。王镇恶诸将带领三军精锐和长安父老,具少牢,备鼓吹,少年耍狮,少女歌舞,在潼关至长安的大路边翘首以待。当刘裕从白直队官兵的簇拥下策马走出时,他看到的是一座由花束、绢帛、笑脸、歌声和爆竹堆成的声色之城,而他就要以征服者统帅的身份,穿过这座城,接受忠诚部下和新归顺百姓的崇拜。
北伐军将领排成一行,在这座城的最前面,每张脸都晒得黝黑,但每双眼睛都闪着热切的光。刘裕深知这种光意味着什么。他既不能让这种光黯淡消逝,也决不能让它太炽烈。黯淡消逝就意味着他们不再热心进取,先前战场上的猛虎就会变成懒洋洋的家猫;太过炽烈就意味着他们不再满足于被人驱策,而是试图享受驱策他人的快感。但举国之中,只能有一个人拥有此种威权,而这个人非刘寄奴莫属。任何流露出一点非分之想的人,无论他为刘寄奴做过多大贡献,都必须立刻打入地狱,不得超生。
王镇恶站在诸将中间,此时向前一步。他全身甲胄,不能跪拜,只能单膝跪地行军礼。拿下长安要拜他奇策奇兵所赐,现在他是长安城的实际掌控者。长安是一个胡汉杂居的大染缸,眼珠颜色不同、鼻梁凹凸不同、语音强调不同、衣冠发饰不同、口味食谱不同的人,加起来有六万多户,只可以镇静以抚之。不可以躁动以搅之,举措不宜、用人失当。都可能麻烦不断。但这个城里大部分人都买王镇恶的账,而后者勒军严整。秋毫无犯,加上他祖父的遗泽和他自己的军威,已经将长安镇抚得安安静静、服服帖帖。有了这份资本,别说诸将,就是刘裕,在王镇恶面前都算是客军。假如他说一口南方话,和众将在一个兵棚里睡过,在一条船上行过,在一个大锅里吃过。在一个死人堆里爬出来过,事情会简单很多。但他偏偏说一口关中话,偏偏是半路出家加入北府兵,偏偏又独占鳌头地拿下了姚秦都城,还深得此地人心。如果不重重赏赐他,就没法牢牢笼络他的忠心,更无从激励三军报国立功;如果赏赐太重,就会让他的光辉太过耀眼,让他人显得灰暗。在所有这些考量之上。最重要的是把长安官民对王镇恶的敬畏转变成对刘裕的敬畏,否则这种占领就毫无意义。
在震耳欲聋的鼓乐、爆竹和欢呼声中,刘裕扶起王镇恶,贴着耳朵对他说:
“镇恶啊。干得漂亮!你成就了我的霸业!来日建功臣阁,除了你,没人能占第一!”
这样露骨的话。此前不能说,只能在今天大势已定时说。耳语是因为太吵。不是担心别人听到。刘裕虽然反复推辞,但公爵、王爵根本跑不了。此后权力膨胀的想象空间更大。今天的刘寄奴,已经不是那个廉价酒馆里的赌徒,不是那个一刀一枪吃军粮的丘八,不是那个南征北战却吃力不讨好的大牲口。刘寄奴就算大声说我要当皇帝,众人也只会说万岁万岁万万岁,没人会站出来指控他大逆不道。这些人冲锋陷阵时举着晋朝的旗子,但心里的效忠对象从来都不是那个姓司马的呆傻皇帝。
果然,王镇恶脸上没有丝毫错愕。他只是说出了此时此地此种格局中最得体的话:
“此番拿下长安,全仰仗太尉神威。太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加之诸将力战,三军浴血。没有这些,我王镇恶一事无成!”
刘裕满意地点点头,双手按住王镇恶的肩膀:
“功高不居,大将风度,你是要学冯异吗?”
王镇恶而冯异,那刘裕自然就是以汉光武刘秀自况了。冯异是刘秀开国将帅之一,其人功大而淡泊。诸将战后争功,冯异往往避坐大树下读书,时人谓之“大树将军”。不过冯异不惟不争功,而且不贪财,所得赏赐,全都分给三军将士,麾下以此肯效死力。王镇恶不争功不假,不贪财却做不到。事实上已经有人暗暗通报刘裕,说王镇恶进入长安后,从秦国府库里搬走大量珍宝资财,这些东西一样都没有分下去,而是一车车拉到了他在长安的私宅。准确地说,诸将都在发战争财,但谁都没有王镇恶捞得那么多。刘裕相信举报人没有冤枉王镇恶,因为他知道后者从小颠沛流离,受够了有上顿没下顿的罪,对贫穷和饥饿有着刻骨铭心的恐惧,故而一意敛财。不修名节,不避嫌疑当然是毛病,但和他立下的不世奇功相比,这种贪财之举形同蛛丝,轻轻掸去即可,不必小题大做。就刘裕本心而言,不在意手下贪财,而在意他们贪权。事实上,举报者还提供了一个细节,说王镇恶居然把姚泓用过的一辆车子拿走了,足见他有野心。刘裕嘀嘀咕咕,忍不住要派人去探访。后者回来报告说的确有这么回事,但王镇恶只是挖走了镶嵌在车子上的金银,剩下的那个笨重躯壳,扔在墙角接灰尘去了。刘裕笑了:既如此,随他去。
不怕你胃口大!只要你想吞的不是天下!
王镇恶身后,诸将一字排开。
沈林子和檀道济都好办,他们是那种埋头打仗,对朝政不关心的纯粹军人。他们就是猎狗,醉心于追逐猎物,主人只要肯抚摸皮毛,舍得给骨头,他们就很欢欣,即便饿死也不会反噬主人。刘裕曾经是这样的军人,现在不是,所以更喜欢这样的军人。持刀者怕刀,纵火者怕火,越是有城府的人越是喜欢单纯的人。
不好办的是沈田子。他勇敢善战,但是不甘久居人下。从此前发来的战报看,虽然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已经透出老子战功第一的骄矜气味。刘裕在前锋军中的耳目说沈田子和王镇恶会师后,表面融融泄泄。揖让有节,但私下说了很多气话。大意是要没有我沈田子在峣关大败姚泓,他王镇恶怎么会如此轻松地拿下长安?真要是论功,也得正本清源,还我头功。再就是不乐意受王镇恶节制,骨子里瞧不起这个北方佬。刘裕不能纵容他这个心思,但也愿意留着他这股劲儿。有人出头挑战王镇恶,总比人人都敬畏他好。于刘裕而言,不怕手下心不齐,怕的恰恰是他们在杀敌之外也一股劲。
此刻。拥抱沈田子,同样贴着耳朵:
“田子啊,没有你的南线大捷,我北伐大军就没有今天啊!”
这句话至为公正,却并没有和王镇恶比功的意味。胜利本身就是一个个胜利积累起来的。但沈田子却心花怒放,把“没有什么就没有什么”视为刘裕已经授予他头功。心头一热,嘴上忘了上锁:
“太尉若信得过田子,只管将镇守关中的担子放在我肩上,田子一定殚精竭虑。北击柔然,东平鲜卑,为太尉打下一片太平江山!”
刘裕仰天大笑,说有劳田子。来日方长啊。
沈田子忽然觉得自己好像说错话了,正待补上几句,刘裕已经开始和檀道济寒暄。又想了想。似乎“有劳田子”和“把担子放在我肩上”就是一回事,不由得心旌摇荡。晕晕乎乎,沉浸在自己的热切联想中。已经游离于周身热闹之外矣。
和这些老将一番周旋后,来到陈嵩和郭旭面前,刘裕顿时觉得一身轻松。年轻就是好,身子骨既像铁,硬邦邦坚不可摧;又像水,自己可以修复清浊,好像怎么使唤都使唤不坏。心思单纯,向前就是死战,向后就是寻欢,不算计、不在乎、不攀扯、不顾忌,因此也就不陈腐。每次看到他们那朝气蓬勃的脸,刘裕就油然生出一种带着嫉妒的喜欢。陈嵩刀条脸,坚毅沉雄,和自家兄弟在一起时眸子里有一种暖意,冲锋陷阵时会换成摄人魂魄的杀气。经过这些年历练,已经懂得人情世态,但是还远远没到圆滑。郭旭脸上还有孩子气,但身如铁塔,浑身透出一股可以托付大事的硬气。其人不善言谈,其实心思细腻,胆气过人,假以时日,可以摔打成方面大将。
下一代保驾守业,就指望这些北府兵少壮派啦。
一手拉住陈嵩,一手拉住郭旭:
“你们哥俩好久不见,可以好好喝一顿大酒啦!陈嵩啊,你要努力,你的小兄弟、老部下郭旭追得很快,不要嫉妒啊!”
陈嵩笑着说我不嫉妒他,至少我这份口齿他一辈子学不来。
刘裕满眼欣赏地看着他,说不嫉妒就好,大胜之后尤其不要嫉妒,不要争功,那样我会看不起。你和郭旭,是北府兵后起之秀。你在峣关战场上的表现,我一清二楚;郭旭进长安的勇锐,我也了如指掌。玩笑归玩笑,你们在战场实际难分伯仲,我很喜欢你们这种嗷嗷叫着向前冲的气概。也衷心希望你们这份兄弟情,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陈嵩话里听话,联想到这几天关于诸将争功的传言,以及自己亲眼看到沈田子的怨气,不能不琢磨刘裕的深意。而郭旭对这些浑然不觉,他满脸涨红,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太尉,突然想起一件事,乃转身从幢主队列里拉出疯子:
“禀太尉,这是幢主冯梓樟,跟我一起闯的长安。”
刘裕笑了:
“王镇恶将军已经在战报里提到你了,听说他们都叫你疯子张,是吗?看你挺清秀挺斯文一个人嘛!”
疯子说我斯文是对自己人,疯是冲着敌人。
刘裕点头赞叹;转眼瞧着郭旭:
“不错,不独吞功劳,知道把手下弟兄抬出来,就凭这一点,你小子就不傻!”
话头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另一件事:
“陈嵩,你收服的那个斛律征,沈田子上报说他放走了姚和都,我看不是存心通敌,就是一时义气。胡人嘛,别那么苛求。官复原职,还要嘉奖他峣关之战勇猛。你看怎样?”
陈嵩惊喜至极,但瞬间意识到刘裕应该和沈田子说这番话。于是一边躬身谢恩,一边说这件事怕还是得由太尉传令给沈将军。刘裕也是马上想到这一点,笑着点点头说这个可以稍后再说,你可以先告诉你的狐狸大哥,要他放心,刘裕不会亏待为我们出力的人。
一一慰劳众将,又接受父老敬酒,而后登上临时搭起的木台检阅三军。北府兵将士列成若干方阵,旗甲鲜明。刀槊耀眼,步履震地,呼声动天。自队主以上,所有将领单组一阵,每个人都背了一名伤残士兵,刘裕向每个伤兵举手致意,伤兵们趴在将佐背上,大滴热泪落入后者脖颈。这是檀道济的点子,他知道刘裕爱兵如子。一定喜欢这个安排。刘裕善待部下从来不是空言,战前有人给他送了一个琥珀枕头,说是枕之可以安神养脑。刘裕听说琥珀可用于疗治金创,下令把这个琥珀枕头捣碎。分发给各队备用。阵亡者家属养起来,伤残者本人养起来,这是老规矩。这些接受检阅的伤兵,尤其不必顾虑下半辈子了。
全部方队过后。百余辆马车装着姚秦宫廷重器走过。有宗庙祭祀用的青铜礼器,有珍贵木料做的日影计时器土圭。有走一里路就由木头人敲一下鼓的记里车,有无论车轮怎么转木人都手指南方的指南车。这些国宝级重器,都要装船送往建康。这些东西易主,比皇帝被杀更能说明一个国家灭亡了。
这些重器过去之后,人们都以为战利品展示就算结束了,孰料在后面不远不近地,又跟过来一群士兵。他们都是沈田子的部下,人人举着一面秦**队的战旗。走到检阅台下后,一声呼号,齐齐把战旗抛到台下。刘裕鼓掌大笑,全场跟着欢呼。
将领们,除了沈田子春风满面,其余只是微笑。
在商议阅兵规程时,本来没有这一项,但沈田子坚持要这样,说否则会寒了将士们的心。沈林子和檀道济不置可否,其余诸将做壁上观,王镇恶已经听到一点沈田子不满的风声,自筹不必在这种细节上伤了和气,就答应了。沈田子又提出要把斩获的秦军人头拉来检阅,而后就在灞上筑一个京观。王镇恶激烈反对,说关中人心需要安抚,将关中子弟的脑袋拿来炫耀,会让本地父老极度反感,非常不利于善后。且迎接太尉本来是喜事,何必要带上凶气呢?这一回诸将都赞同王镇恶,沈田子孤掌难鸣,只好作罢。临了他摆了个姿态,说要不就把各军缴获的旗子都加进来?诸将不语,他也乐得标新立异,遂**结阵,向太尉献旗。
所有这些花哨都过去了,刘裕走到台前,向台下一拱手。满场顿时鸦雀无声。
“北府兵将士们,关中父老乡亲们,刘裕不才,今天能站在这里庆祝姚秦灭亡,喜迎关中重回大晋,全仰仗天佑我华夏,皇帝圣明,三军血战,父老同心。诸位同袍,各位乡亲,请受刘裕一拜!”
全场先是寂寂,而后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
“拿下关中,只是我们光复故土的第一步。北府兵将士们,我知道你们劳苦功高,也知道你们想念江东老家,但我们还不能马放南山啊!向西向北,我们的版图还没有恢复到永嘉之乱前那么大,我们还有很多父老挣扎在胡人铁蹄下,如果我们不去救他们于水火,谁去?此事不了,上有负祖宗,下愧对子孙!诸位同袍,各位乡亲,请受刘裕一拜!”
官兵们振臂高呼:我们去!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