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七书之却月-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亮的时候。这几个人起身出去,招呼院子里的士兵。马蹄杂沓地离开了。

    谢家庄园已经被盯上,明摆着不能去了。小俏躺在佛像底下。一边流泪一边盘算。晋朝虽然偏安,地界依然不小,现在却连她的立足之地都没有了。用不了多久,所有州郡村镇都会留意一个单身出逃的女子,要么落在急于邀功的人手上,要么落在趁机劫色的人手上,甚或落在两者都想贪的人手上。一想到那个艄公的嘴脸,她就不寒而栗。

    一狠心,一路向北。此时刘裕已经开始兵锋北指去讨伐秦国,晋魏交接地带的人有的南逃,有的北去。她混在北上的难民中,裹挟在滚滚黄尘间,曝露在风霜苦寒中,蜷缩在马蹄刀刃下,俯伏在沟渠泥沼里,千辛万苦过了黄河,不知道自己会在何处止步,将何以为生,直到落入阿薄干手中。

    现在,她尽量平静地说完这一切,抬头看着郭旭。

    郭旭经历过尸山血海,见过玉石俱焚,但那是战争。诛灭诸葛长民他听说过,只是不知道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玄机,更不曾想过自己会爱上诸葛长民的女儿。

    这一夜,他边听边想,至此已经知道娶这个女孩子意味着什么。

    远远地有鸡叫声。

    无论你经历了多少苦痛,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有些人会暖过来,有些人则沉入黑暗冰冷的命运。

    眼前这个女孩子,在等待她的太阳。

    一个前铁匠的炉火,足以给她一个艳阳天吗?

    许久无声,小俏向后一倒,躺下来闭上眼睛。

    她听到郭旭站起来,走到门口,站住,似乎是回头看了一眼,又轻轻打开门,而后疾步穿过院子,马的喷鼻声,院门打开了,关上了,马蹄声远去了。

    不会回来了。

    一个蒸蒸日上的北府兵少壮派军官,凭什么要把自己的前途,和一个反贼的女儿捆绑在一起?

    无所谓了。

    小俏已经见识过种种渺小的男人,今天只不过经历了另一个而已。不错,他是个善良的男人,但他不是一个伟岸的男人。他在得知一个女人的苦难后,不是抱住她,而是转身走掉。他的善良,顶多就是不把听到的一切说出去。而小俏已经开始后悔自己和盘托出。倒不是担心郭旭会告密,而是觉得自己好耻辱,不但没有因为讲述而打动一个人的心,反倒用亲历的悲苦再次宰割了自己一番。

    讲了一晚上都不累,此刻突然极度疲劳、极度厌倦、极度颓废。

    在离开这个屈辱的房间之前,让我睡一觉吧,天塌下来由他去。

    噩梦连连。

    她梦见一个满脸黑气的男人走到眼前,伸手揪住她的头发,一把剥掉她的衣服,把她扔到一堆骷髅里,说我刘裕待你不薄,原来竟是反贼的女儿,她尖叫着站起来,发现那个人居然是阿薄干。她要转身逃离,却撞进了一个高大男人的怀抱,她连连说郭旭救救我,郭旭阴笑着说我怎么会放过太尉要杀的人。嘴里说着,手上已经有了一把明晃晃的短刀。她正要惨叫,旁边过来几个人,说郭大哥先别杀,这个漂亮的女人不享用就杀了,未免过于可惜。郭旭狞笑着一松手,她立刻狂奔起来,可是脚步却很慢。后面一群人再追,回头看发现全是虎狼,牙齿上都滴着血。眼前一条大河,有艘船靠过来,她来不及多想,纵身跳了上去,这才发现操船的竟然是那个被她扎了眼睛的艄公。他赤身*,眼睛流着血,说我等你好久了,你到底还是从了。她在梦中连连叫苦,说原本指望郭旭能帮自己,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男人会帮满了,惊恐之中,大声喊叫父母亲,结果把自己喊醒来了。

    起身推开门,满院子阳光。她已经睡到了午后。

    柿子树上的灯笼们像肥肥的小婴儿在笑。

    风穿过梅树的叶子,引起一阵窃窃私语。

    菊花的花瓣落在地上,一副决然不回头的样子。

    多好的一个小院子,可惜不能在逗留了。

    她正想到厨房找点东西充饥,好有力气收拾包袱,这时候有人敲院子门。

    两个士兵抬着一个木头食盒进来了。

    郭幢主交代我们给姑娘送饭来。

    郭幢主说他今天会很忙。

    他得跟长官们去告假。

    他还得找一个很大的酒楼。

    他得去找个好裁缝。

    他估计今天一天都未必够用。

    小俏麻木地看着当兵的一边絮絮地说,一边把饭菜摆在案几上。郭旭忙什么,跟我八竿子打不着。但她最终没忍住,轻声问了一句:

    “他为啥那么忙?”

    两个当兵的相互看了一眼,转过来满眼惊诧地看着小俏:

    “他忙啥你不知道?”

    看到小俏脸上没有丝毫开玩笑的神情:

    “郭幢主说他明天就要娶你!”

    他们看到小俏傻傻地笑了一下,两大滴眼泪滚落下来,整个人缓缓地瘫坐在地上。他们慌乱地上前,又不敢伸手搀扶,后来看到小俏没有要昏倒的迹象,忽然意识到这是极度欢喜的结果,觉得自己进退维谷,非常多余,乃打着手势,轻手轻脚地退出去房去了。

    秋日午后的阳光洒满小院,照亮了柿子,照透了叶子,照艳了花瓣。

    它看见小俏缓缓站起来,走到院子中央,满脸泪水地跪下来。(未完待续)
………………………………

中卷四十四章 鹿心血

    ps:河西王沮渠蒙逊是个百年不遇的滑头。北伐军出兵发兵之初,他写信给朱龄石,说什么“伏闻车骑将军裕欲清中原,愿为右翼,驱除戎虏。”信誓旦旦,慷慨激昂。可是看到晋军真的灭了姚秦,担心其乘胜西进,匈奴人的“戎虏”面目就暴露了出来。听到消息的时候,正好他的门下校郎刘祥进宫奏事,蒙逊一肚子无名火无处发,乃迁怒于这个撞到矛头上的可怜人,说你咋回事,你是不是听到刘裕进关中很兴奋?居然敢这样眉飞色舞!一声令下,拖出去砍头。不过河西偏远,顶多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敌人,或者一个帮不上忙的朋友,随他去!

    刘裕一大早起来就不精神。要说昨晚睡得不错,对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来说,中间不起夜、不做梦,一口气睡到鸡叫两遍,已经算是福气了。饶是如此,还是觉得哪里不对,眼皮一个劲儿跳。

    问题会出在哪里呢?

    拓跋鲜卑那边,肯定不乐意晋人占据关中,但至少目前还没有任何进取动向。黄河一败,索头夺气,一时半会不敢再跟北府兵硬碰硬。

    柔然大夏那边,赫连勃勃早就对关中垂涎三尺,不过目前看来,算得上的战果只是占领了安定,其余不过是把秦岭以北的一些小城小镇收入囊中。刘裕的想法是不去主动进攻大夏,而是保持一种不敌不友的**关系,设计挑起柔然和拓跋魏之间的争斗,大晋可坐收渔利。

    河西王沮渠蒙逊是个百年不遇的滑头。北伐军出兵发兵之初。他写信给朱龄石,说什么“伏闻车骑将军裕欲清中原。愿为右翼,驱除戎虏。”信誓旦旦。慷慨激昂。可是看到晋军真的灭了姚秦,担心其乘胜西进,匈奴人的“戎虏”面目就暴露了出来。听到消息的时候,正好他的门下校郎刘祥进宫奏事,蒙逊一肚子无名火无处发,乃迁怒于这个撞到矛头上的可怜人,说你咋回事,你是不是听到刘裕进关中很兴奋?居然敢这样眉飞色舞!一声令下,拖出去砍头。不过河西偏远。顶多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敌人,或者一个帮不上忙的朋友,随他去!

    向外看,基本无恙。

    向内看,暗流涌动。

    关中形势,一如人意。日前有十几万羌族人不肯臣服于汉人,群起向西入陇,沈林子带人去追,兜住了一万多人。其实这些人可有可无。跑了更好,省得留在关中伺机作乱。

    麻烦的事情是迁都。晋朝本来立国于北方,永嘉之乱,司马氏南奔过江。偏安于建康。刘裕两次北伐,一次灭了慕容燕,一次灭了姚秦。关中、中原、山东连成一气,晋朝版图从长江一路向北过了黄河。按照刘裕的想法。到了这个时候,国都就不能再株守江南。应该到中原来。按说关中形势天下第一,又是故都宗庙所在,是建都的首选,但如今的关中久经战乱,农耕废弃,城邑凋敝,四周又都是虎视眈眈的强敌,的确不适宜做天子之家。退而求其次,至少都城应该北迁到洛阳。洛阳要说山河之险,固不如长安。但也是有龙门、伊阙、虎牢之险,大河、洛水、伊水之堑。更为重要的是,晋军水师天下无双,可以借助水道,将江东援军和给养源源运来,没有乏困之虞。刘裕满以为:这样的想法端出来,司马氏王族乐不思蜀怕麻烦,一定不愿意折腾,但自己的手下应该是支持的。王都迁到北方,斩断司马氏这百年来在江东的根基,更便于控制。有了新地盘,设立新州郡,大家都可以作一方诸侯,岂不是更有赚头?

    孰料想法一说出来,文僚武佐竟然无人响应,最心腹的人也摇头。咨议参军王仲德私下找到刘裕,说太尉只看到好处,没看到坏处。北伐军将领,绝大部分都是江东人,家小祖业都在那边,跟着太尉你热热闹闹打一阵还行,你让他们长期在西北干,都不乐意。这里虽说也曾经是帝都所在,但现在根本没法和江东比。这些劳苦功高的将领打下关中,都盼着回去享一阵清福,结果你让人家扎在这里受苦,人心不摇动才怪。将领如此,小兵更是如此,他们不过是混口军粮,盼着战争结束回去过小日子。真要是定都洛阳,就意味着他们未来十几年都得打打杀杀,远离亲族,埋骨异乡。这样一支上下都不安心的军队,你怎么指望他们打胜仗?再说了,你要是提出迁都,朝里本来支持你的人,怕是都要跟你作对,到时候你大军在外,朝里孤立,局面怕是会烂得不可收拾。迁都之事,还需从长计议,太尉要三思啊。

    刘裕不得不承认王仲德有道理。

    带兵就像驯兽,稍有不慎,就会被猛兽所反噬。手下这些将领,乐意跟着你出生入死,不因为他们衷心热爱你,不因为你是必须万人膜拜的圣人,更不因为你是上苍指定给他们的领袖,而是他们认定跟着你能拿到巨大的好处。不是没有一腔热血要为国家开疆拓土的人,但这些年看下来,这样的人说实话不多,他们要么因为热血澎湃而流干了血,要么就在内斗外战的波谲云诡中变成了滑头,其余的人投身军旅,其实和一个小伙计投身杂货铺没有实质性区别。跟着刘裕,可以从小兵变校尉,从校尉变将官,从将官变大臣,荣华富贵地做到封疆大吏。爵位、印绶、开府、仪仗,这些都是虚的,货真价实摸得着的东西,是你家有大片的良田沃土,库里有几辈子花不完的金银,孩子一出生就已经在吃国家俸禄,世世代代活在远离卑微劳作的亭台楼阁里。这些将领们,聆听高僧讲色即是空时频频点头,转身去拼抢名利时就会忘了什么叫过眼云烟。栽跟头的人不少。坐大牢的人不少,丢了脑袋的也不少。可是你见过谁因此就望而却步了?话又说话来,一旦你不能再提供这些了。你要剥夺这些了,你给他们设定路障了,谁还会苦哈哈地跟着你出生入死?一旦这些人不站在你身后,别看你权倾朝野、炙手可热、声威煊赫、威仪棣棣,转眼就成为孤家寡人,小小一个狱吏就能把你踩在粪堆里,让你撒泡尿照照自己;小小一个刽子手就能在最后一刻弄权,决定痛痛快快瞬间了断地给你一刀,还是故意不把你的颈骨砍断。让你生不如死地挣扎许久。刘裕刘太尉固然是诸将头顶罩着他们的云,可他们也是地上无数江河细流,靠蒸腾的水汽维系云的高尚。万一天下大旱,晋朝的天空怕是要万里无云了。

    不!决不能一意孤行。

    刘裕内心折中的结果,就是自己留在长安,亲自指挥军队经略西北,这样一来,庶几能令行禁止,稳住军心。

    这个想法。朝廷一定是支持的。准确地说,朝廷会欢欣鼓舞。倒不是因为司马氏还心存旧国,试图恢复老狐狸祖先司马懿父子打出来的这片江山,而是他们很乐得刘裕不在眼前晃悠。这也可以理解。一个朝廷,命是人家给一次次保住的,吃人家的嘴短。要是吃的时候这个人不在旁边,也许就舒服一些。司马家的人对刘裕。面子上感恩戴德,骨子里咬牙切齿。姚秦先王姚兴曾经问流亡到秦国的司马宗族子弟。说刘裕平定了桓玄内乱,消弭了孙恩反贼,正是晋朝复兴之时,你们不好好呆着,为什么要跑出来呢?对方答曰刘裕一边消灭反贼,一边也不停手地翦除皇族里能干的人,用意难道还不明白吗?现在姚秦覆灭,刘裕功劳更大、民望更高,司马氏更加绝望加愤懑。日前朝廷下诏,刘裕的爵位从宋公晋升为宋王,封地增加十个郡。事实上此前的宋公爵一直停留在纸上,因为刘裕拒绝接受。他能想象进爵为王会引来多少物议,毕竟先前历史已经表明,一个权臣攀登到这个高度,距离摘取皇冠,也就是一步之遥了。

    打下长安,他没有住在秦宫里,免得让人家说他野心毕露。他看了姚绍的宅子,喜欢那里的简朴,就住了进去。但贴身伺候的,都是秦宫里的太监和宫女。此刻,早餐已经安排妥当。前几天第一次的早餐吓了刘裕一跳,乖乖,哪里是吃饭,简直就是游园,品样多得叫人不知道该如何下筷子。刘裕怒叱太监,要他们把这一套都收起来,早餐只要一两样小菜即可,敢有再如此奢侈者,必受重刑。太监们吓得屁滚尿流。今天的早餐,一盆红枣小米粥,几个带肉馅的烤胡饼,一碟子关中咸菜,一小碗江东带来的太尉恕罪,我看太尉辛劳,自作主张给太尉准备了一样补品,恳请太尉用一碗。为了太尉康健,我甘愿受刑。

    刘裕很好奇,命令端过来一看,红红的一碗,好像是血,略感惊骇。太监说这是鹿心血。是剖开活鹿的心,将里面那汪血取出来,趁热喝了,能让人耳聪目明,久服可以齿坚发青,驻颜不老。

    刘裕一向将种种奢侈享受拒之门外,讨厌下属挖空心思讨好上峰,此刻却被一个心思触动,温润地说难得你看出我今天心神不定。伸手端过小碗,对那淡淡的腥味略略迟疑了一下,屏住气息一口吞下,而后赶快喝了两口粥。挥挥手让太监退下了。

    驻颜不老。

    这个很有诱惑力。

    他并不是那种迷信修道成仙长生不老的人,但他现在需要尽可能多活些年头。不是贪图多吃几碗饭,多穿几身衣服,多睡几个女人,而是需要把想干的事情都干完。天下事,都随人,你在是一种局面,你去了是另一种局面。举兵北伐,驱逐戎狄,还于旧都,重建一个太平大国,这不是谁都愿意做的事情,你死了,这件事可能就再也无人接力。他曾经无数次让幕僚给他讲诸葛亮的《出师表》,每次听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都会热血沸腾,又感慨诸葛亮过早累死,韬略和抱负均非继任者可以企及。人家都说他有野心,要取代司马氏做皇帝。说实话,他现在的确有这想法,但他自认做皇帝不只是为了享受臣下山呼万岁的那份无上荣耀,真正的诱惑是你一旦做了皇帝,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重整山河,有无尽的人力财力供你驱策,清除那些不帮忙只添乱的乌龟王八,卸掉愚蠢君臣加在老百姓肩上的赋税重担,把欺负汉人的种种狄夷都赶回他们老家去。

    忽然生出一丝警醒。

    前几天太监准备了丰盛早餐,被自己兜头痛骂;今天准备了一碗鹿心血,却得到嘉许。两者有区别吗?不都是投其所好吗?仔细想,这个太监不得了,不但能看出我心神不定,而且敢于冒着被责罚的风险,主动进献,不能不说心机深刻。假如我习惯了他这一套,不就渐渐地依赖他信任他,变得跟后汉那些被宦官挟制的皇帝一样了吗?既然可能成为皇帝,就要做不一样的皇帝,不能走这种愚蠢的老路。

    想到这,叫来丁旿,要他立刻遣散府中所有宦官宫女,贴身照应都交给白直队官兵来做。

    做完这些,为自己尚有自省力而宽慰。

    叫丁旿拿来硬弓,站在庭院里拉了几十次,直到双臂酸胀无法持续,全身薄薄地出了一身汗,整个人都爽快了许多。

    回到正厅坐下,叫人去召王镇恶,想跟他谈谈下一步出兵西进。

    传令兵前脚走,宅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丁旿出去看动静,须臾领着一个满头大汗的人进来了。虽在深秋,这个人却是满脸大汗,前胸衣服都湿透了,靴子上白花花全是土,辨不出本来的皮色。背上背着一个布袋子,从外形看里面有一个圆柱形的筒子。除了袋子自身的布带外,还用一根绳子,把布袋密密地捆绑在身上。

    急报使者。

    从衣服就能看出,这个人不是北府兵设在北伐路线上的军使,而是直接从江东来的太尉府校尉。

    刘裕有点紧张。如果没有大事,江东不会这样直接派人来。

    丁旿上前要帮忙解开绳子,来人却一摆手,从头顶摘下别在发髻上的铜簪子,双手拧开,竟是一个空心管子,从里面倒出来细细一卷纸。原来那个布袋子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摆设。

    刘裕亲手小心展开,先看到的是后面的话:

    “钧裁谁可继之。”

    继续翻开,才明白总共两句话,“钧裁谁可继之”是第二句。

    第一句一下子就把刘裕打懵了:

    “辛未,刘穆之卒。”(未完待续。。)u
………………………………

中卷四十五章 风云际会

    ps:  说实话,九锡这些玩意儿,大部分中看不中用,远没有分茅列土来得实惠。但它是个象征,象征被赐予者已经不是寻常意义上的臣子,而是国家的再造者和保护神,功劳已经大到足以分享皇帝的部分生活方式。惟其如此,历朝历代君主,很少把它赐给臣下,那些赐过的,一半都是皇权旁落,命运掌握在权臣手里的人。真正明智谨慎的大臣,无论内心多么渴望得到这个殊荣,都不会流露出丝毫觊觎之心,因为这无异于暴露不臣之心。刘裕暗示朝廷赏赐,其实也不是真稀罕这些花花稍稍的玩意儿,而是要司马氏用一种方式,承认他实际掌控朝政的局面,从而为下一步获得更大权力铺平法理道路。

    没有刘穆之,刘裕顶多就是能打仗。

    有了刘穆之,刘裕就开始能治国了。

    治国从治府开始。刘裕官做得越来越大,跟在身边的幕僚校尉越来越多,要操心的事就不仅仅是横槊马上那么简单了。职衔谁升谁降,饷酬谁增谁减,朝臣谁今天过寿,皇族谁明天出嫁,府中的钱投到哪个生意上就能雪球滚大,库里的粮赈济到何方最能收敛人心,造船工场管事的是否贪污,兵器铸所匠人是否怠工,某州某才子可以延聘过来写东西,某郡某力士能收下做前驱,谁家账房里的先生玩得一手好算珠,哪个侯爷府上的厨师烹得一手好羹汤,黑道上什么人可以帮忙整肃市井,死牢里什么人能掉包出来当杀手。对下怎么行文才能恩威并重,对上怎么奏对才能滴水不漏。。。。。。里里外外、明明暗暗、黑黑白白。他需要有一个心思缜密、不怕麻烦的人,一箩筐把这些事都兜起来。好让他专心专意去对付战场和朝堂上的种种敌人。

    刘穆之恰恰就是这样的人。

    刘裕认识刘穆之的时候,两人都晃荡在人生轨迹的最低谷。刘裕是京口赌场上的常客,赌赢了就去买醉,赌输了就找地方打短工。刘穆之则是给大户人家做教书先生,但古来材大难为用,他这样的鸾凤到了矮枝上,还不如那些鹦鹉学舌的教书匠,所以也不是什么名师,束脩稀薄得很。实在揭不开锅了时候就带着家小寄食于妻家。没少受岳父岳母舅子哥的白眼。

    刘裕自称是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而刘穆之据说是汉齐悼惠王刘肥的后裔,到底是吹牛还是确有汉代皇族血统,谁也语焉不详,反正至少在京口小酒桌上喝酒讲段子时,两人一方面五百年前是一家,少不了要回味先祖的伟烈丰功;另一方面曹吞汉室晋吞曹,此时连晋朝都摇摇欲坠,刘家的史诗未免过于遥远。二刘彼此不以为对方会“马无毛病成了龙”。

    两人中刘裕先发迹,从军后因为作战不怕死,临阵有头脑,生性豪爽能交朋友。很快就小兵而校尉,校尉而偏将,偏将而大将。成为北府兵中耀眼的新星。这一路高升,早就把京口那个穷书生朋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他决计要起兵铲除桓玄为止。

    晋安帝元兴三年二月,刘裕在京口起兵。立刻赶到身边缺少一个得力的大管家,乃问一同起事的何无忌是否有合适人选,后者说没人比刘穆之更强。刘裕恍然忆起旧交,说那就是他啦。立刻找人写信去请刘穆之。后者那天在家中,听到街面上喧哗吵闹,出门去看热闹,正好遇到信使。

    书读万卷,不能就这样一辈子耗在盯着黄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