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七书之却月-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皇子,我们防守有失,让三皇子遭难,回去我们自会请罪。但现在既然三皇子已经和晋人谈好,那么就请大皇子让开通道,履行三皇子和南蛮的约定,保证三皇子性命无忧。”

    赫连昌本想端出皇子架子呵斥他们一顿,但一看眼前这几个人,莫不是匈奴勋贵子弟,背后都有山,就是父皇也不能无视其巍峨,更何况自己现在羽翼未丰。此时若是不答应,不等他和晋军交手,匈奴人自己就要火并,这是他断断不愿看到的。看着赫连璝可怜兮兮的样子。再看这些匈奴将领紧绷绷的脸,突然心思一转,天空地阔起来。

    赫连璝有求于他,这些将领有求于他,晋军有求于他。这样一呼百应的态势,把握好了,正足以成就他的勋劳威名。不用谁来册封,他此时生杀予夺在手,就算没有皇帝名分,俨然已经掌握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他不需要赫连璝死了。而是要把生赏赐给他,让他此生在人格上永远是那副弯腰乞怜的嘴脸。而所有匈奴人都会看到大皇子既能破解危机,又能保住匈奴颜面:

    “各位将军放心,三皇子一定毫发无损!”

    而后纵马跑到晋军阵前:

    “哪位是朱龄石将军?”

    朱龄石策马几步说我就是。

    赫连昌一拱手:

    “朱将军善战威名,赫连昌早就如雷贯耳。今天果然领教了朱将军的手段。朱将军,事已至此,我们就来个君子约定,你意如何?”

    朱龄石说愿闻其详。

    赫连昌纵身一跃,稳稳地站在马鞍上,气沉丹田,朗声向汉人和匈奴人说话:

    “大夏和晋军弟兄们听好了,我赫连昌。大夏皇子,在此愿和朱龄石将军订约:我下令放走晋军,我军绝不阻拦;朱将军释放三皇子。也绝不阻拦。但是,三皇子不能再往前走一步,只能留在此地,晋军可以留人,一则继续监视三皇子,二则也是我们的人质!此约天日可鉴。朱将军如能接受,我们立刻执行;朱将军若是不肯。那么对不起,我立刻宣令三军进击!”

    前后匈奴军阵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让夹在中间的晋军显得无比孤弱。

    朱龄石和斛律征的心都是猛地一沉。本以为陈嵩有机会全身而退,但现在看来,这个希望很渺茫了。一旦大军走远,就算赫连昌放走死士,也难保赫连璝的人不会追上去。可如果他不答应赫连昌,后者仁至义尽,只管放手出击,那么三军覆灭,陈嵩也还是没有活路。

    陈嵩却淡淡一笑:

    “答应他吧,这样对弟兄们好。我既然肯做这事,就没想着留后路。”

    死士中有好几个下级军官都是他带出来的兵,纷纷要他走,自己远离留下来继续挟持赫连璝。陈嵩说哪有生死关头我溜掉,把你们抛在身后的道理。

    不等朱龄石再说话,策马走到赫连昌面前:

    “赫连昌,你的约定很公道,我们接受。我叫陈嵩,你弟弟赫连璝的死敌,自打池水之战后,他一门心思要我人头。现在我跟你约一次:绑架你弟弟,我是主谋,我一个人留下来,其余弟兄都放走!”

    陈嵩之名,在匈奴人那里早就春雷滚滚,赫连昌今天看到本人,既钦佩他百战立威,也被他临难不苟免的大无畏气概所折服,欣赏他面对强敌如此从容,乃由衷地一拱手:

    “陈将军不愧是人杰,你的约定我接受!”

    至此诸人无话可说,晋军一片岑寂,人人都在感恩和耻辱中煎熬。感恩是因为有人愿意舍生取义,换得兄弟逃脱樊笼;耻辱是他们身为军人,此刻置身于绝境,只能和敌人做交易。

    陈嵩对着身边死士团团一抱拳:

    “各位都走吧,留我一人一把剑,足以挟制赫连璝!大军由此东去,急行军不到两个时辰,就可进入山谷地带,姚灭豹那个伏击阵地,正好可以用来阻击匈奴,他们的骑兵无计可施。我留出富裕,三个时辰后释放赫连璝。”

    三十死士无人肯走。

    陈嵩厉声下令:

    “都回去好好带兵;把弟兄们带出去,别在这纠缠!再不走,小心我行军法!”

    人们含着泪,默默地回到他们的本队,但最后还是有八个人纹丝不动,任凭陈嵩怎样斥责,就是不挪脚。等陈嵩说话间隙,一个老部下幽幽地说:

    “陈大哥,你不要再争了。当初你在黄河岸上抗命救人,我就是其中被救的一个。我还记得你当时在太尉面前说的话。今天是同一个道理。我要是撇下你自己走了,就算活下来,后半辈子也是个没有魂灵的活死人。我想肯留下来的弟兄,没有一个愿意这样活着。就让我们陪着你吧!”

    斛律征过来。结结实实地拥抱了一下陈嵩,努力做出轻松的样子:

    “我就不留下来陪你了。你老婆和儿子得有人保护,我和郭旭去做这件事!”

    陈嵩说这正是我最想跟你说的。

    朱龄石知道大势已定,无可逆转,乃在马上搂住陈嵩肩膀。额头顶着他的额头:

    “兄弟,朱龄石三生有幸,能和你并肩战斗!”

    陈嵩笑了,伸手在怀中摸了摸包着薛梅儿青丝的小锦囊,说我还从来没找你写过家书呢?可惜现在来不及了。你见到我夫人,就说我的家书只有六个字:

    “来生还做夫妻!”

    朱龄石五内俱碎。生恐眼泪滚出来,转过去头去一扬手,纵马跑开。斛律征已经满脸是泪,紧紧抱了一下陈嵩,猛抽一鞭。闭着眼睛纵马而去。

    晋军在强敌面前,丝毫没有仓促逃命气象,旗幡招展,甲胄鲜明,鼓号铿锵。朱龄石下令后,三军如雷响应,一声喊,齐刷刷整队出发。长槊向外。弓弩张开,可攻可守,气象森然。匈奴诸将见过不少撤退。至此不能不感叹北府兵名不虚传。

    在匈奴大军注目礼中,数千晋军不疾不徐,滚滚向东,很快就消失在地平线上。谁都知道,他们在匈奴人面前刻意放缓脚步,以作荣誉行军。但到了敌人视线之外,就会立刻换成急行军。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脚上功夫,冲向生死攸关的那一线。

    陈嵩派一名弟兄去找赫连昌。说他们要席地而坐,让他给送十张羊皮过来。赫连昌不但送来了羊皮,还送来了烤肉和酒。陈嵩指挥着弟兄们坐下来,团团围在赫连璝四周。赫连璝知道根本没有跑掉的机会,所以根本不做此企图,这时候乐得放松,喝了两碗酒,索性躺在地上仰面看天。

    在他们周围,匈奴人密密匝匝地围成一个圈,紧张地注意着圈子里的一举一动。他们说话算数,的确没有派一个人去尾随晋军。但他们心存疑虑,不知道这些留下来的汉人会不会到最后一刻杀了他们的三皇子。神射手们都把箭搭在弓上,准备百步穿杨,但他们也知道,只要弓弦一响,晋军的剑就会切开赫连璝的喉咙,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敢有任何惹火的举动。

    赫连昌已经拿到了他想拿到的东西,此时心满意足,懒得陪在露天,回帐篷歇息去了。今天,他在马鞍上说的那番话,很快会在匈奴草原上传开,在统万城传开,在后宫传开,人们会油然佩服大皇子的当机立断,当然也少不了也议论三皇子的狼狈和软弱。够了,有了这些,晋军残部是不是逃走,赫连璝如何收场,他都一概不关心了。

    倒是这个陈嵩,真是一条汉子,要是能收入麾下,那真是一人顶一万人。父亲虽然杀人如麻,但收降人才是一贯不遗余力的。要是自己能带回去一员万人辟易、智勇双全的良将,一定会让他非常满意。

    陈嵩闭上眼睛,回想往事。他的父母,他的童年,他在军中的日子,可是很快他的全部心思,就集中在薛梅儿、小西安和他留在薛梅儿肚子里的那颗种子上。他从怀里取出锦囊,拿出薛梅儿的那一束头发。锦囊里放了一小捆香草,让头发带着一种梦幻的气息。他贪婪地嗅着这股气息,让头发拂过自己的嘴唇。

    很奇怪,他是个军官,可到了人生最后一天,满心竟然毫无铁马金戈,毫无*的东西,全是柔软的回忆。比如在街头将薛梅儿拉起来时的那双女儿手,比如第一次拥抱她时落在身上的梅花,比如她胸前那酥软而又坚挺的一对姐妹,比如温暖的被子和炽热的相拥,比如孩子的脸蛋,比如女人慢慢隆起的肚子,比如女人夹起菜放在你碗里时的目光,比如冬天的小火炉边孩子咯咯地笑,比如早晨投在窗户纸上的第一缕阳光,比如布谷鸟的叫声,比如蛐蛐卖唱,比如长安城中夏夜里小贩卖冰澎西瓜的吆喝声……

    此时大彻大悟,原来这任何一种柔软,都远比军中任何一种刚硬更值得留恋。只是这乱世烽烟,若没有一群人愿意流血,此种柔软怕是被践踏得更破碎。

    一个声音在问:

    “你后悔吗?”

    你完全可以不走这步险棋。凭着你的身手。你可以带着必死之师凶猛突围,纵马舞剑,杀开一条血路,去跟郭旭会合,保护妻儿回江东。是的。那也不是万全之策,但你至少是可以恣意冲杀的,不会自陷于这样的困境。

    可是,你怎么可能在独自求生和拔出弟兄之间选择前者呢?如果那样选了,就不是陈嵩了。陈嵩之所以是陈嵩,带着日出东方的陈。带着高山巍峨的嵩,就是因为他的前世、他的今生、他的来龙去脉决定了他一定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薛梅儿会原谅你的选择吗?

    你抛下她和她肚子了里的孩子,孩子一出生就没有父亲。

    他的心思重新回到这个女人身上,开始想她此后将面临的种种艰辛。

    要是时光能够倒流,你会不会重新选?

    他在心底苦笑了一下。要是时光能够倒流,怎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你就假设时光能够倒流嘛!

    好吧,假设时光能够倒流,我在收留了薛梅儿那天,就会带着她远走高飞,走到没有战乱,没有内讧,没有人和人拔刀相向的一个地方。在那里生一堆小孩儿。那里要有山,有水,有田。想打猎就打猎,想打渔就打渔,想打麦就打麦,唯独不打仗。那么郭旭他们怎么办?好办,叫上他们一起开小差呗!弟兄几个在那个好地方一起混,最后搞出一个完全不同于世间任何国度、任何王朝的小天地。最后一把岁数死去,被子孙们尊为高祖太祖什么的。牌位贡在祖庙里,灵魂乐呵呵地还混在一起喝酒。暗暗取笑那些虔诚的子孙,他们一定会求我们保佑他们,可我们已经挑了一辈子重担,怎么会死了还要管那么多闲事啊!

    他想得开心,忍不住无声地裂开嘴。

    这时一个声音把他唤醒:

    “陈将军,你现在可以放了赫连璝将军吗?”

    抬眼一看,是一名匈奴军官,他的脸上带着一种祈求的诚恳,显然是赫连璝的手下。

    陈嵩有点恼火,因为思绪被打断,乃没好气地问:

    “我军走了多久了!”

    那人陪着笑说都整整三个时辰了。

    陈嵩看了看太阳,知道匈奴人没有说谎。三个时辰,以朱龄石勒兵执法的手腕,大军应该已经过了隘路,后卫可以堵住去路了。他拍了拍身边的赫连璝:

    “好啦,你没事了,可以回去做你的三皇子了!”

    赫连璝将信将疑:

    “你真的会放我走?”

    陈嵩说这还有什么真假的,说好放就放,我们不做那种反复小人。

    赫连璝说你不会在我背后放箭?

    陈嵩哼了一声,说你侮辱我们。

    赫连璝看着陈嵩的眼睛,知道此人不耍花招,顿时来了精神:

    “既如此,我劝你跟着我干,保证不会亏待你!”

    陈嵩哈哈大笑:

    “赫连璝,你那点花花肠子,就好好地安在肚子里,别拿出来丢人现眼了。你恨不得把我大卸八块去喂狗,但你为了在你爹面前赢回几分,就拿我当战利品。我跟你打赌,你哥哥也有同样算盘。”

    话音未落,果然看见赫连昌分开人群,骑着马一纵一落地走过来:

    “陈将军,我已经履行了我的约定,想必你也会如约,请放了我弟弟。”

    他其实满心希望陈嵩违约,在最后一刻砍了赫连璝的脑袋。

    可陈嵩说没人拦他,他现在就能走。

    死士们让开一条路,赫连璝急匆匆走出去,立刻被迎上来的匈奴人扶上马。

    赫连昌有点失望,看了一样赫连璝,回过头来,微笑着注视陈嵩。他很欣赏这个人:

    “陈将军,我佩服你胆识超群,有勇有谋,更佩服你一诺千金,很想和你共事!如果你不嫌弃,就到我麾下来,我立刻奏报父皇,让你的官位决不在姚灭豹之下!”

    陈嵩哈哈大笑,对赫连璝说你看我没说错吧,你们哥俩都想让我投降,只不过你哥哥比你更心底光明一些。

    赫连璝满脸通红,哼了一声,打马走开。赫连昌听陈嵩说自己心底光明,很为受用,期待着陈嵩的下文。陈嵩忽然敛起笑容:

    “双方既然都已经践诺,就不再受任何约束,赫连将军请让开,我们要回家了。”

    说完举起长剑:

    “弟兄们,舍命报国的时候到了,死也要死得像个北府兵!全体都有,跟我冲!”

    赫连昌反应极快,立刻打马躲开,同时伏在疾驰的马上回头看。

    那九个不要命的南人锐意东去,向面前的匈奴人射完全部连珠弩,呐喊着仗剑杀过去。

    他听到赫连璝声嘶力竭地下令。

    而后听到不知道多少弓弦弹出汇聚起来的霹雳和不知道多少箭撕破天空的疾风。

    一切在瞬间结束。

    九个人被密如飞蝗的箭雨覆盖。

    战场上突然安静下来。

    八个人都倒下了,头朝着东方,剑指着东方。

    他们的血像是一张红毯。他们用自己的血荣耀自己。

    陈嵩全身中了至少三十多箭,有两支射穿了他的脖颈,人已经毫无气息,但却没有倒下。他在最后一刻用长剑拄住了身体,眼睛直直地瞪着前方。

    突然,有几个匈奴人扔掉手里的弓箭,冲着陈嵩跪下来。接着是一大片人,最后是全部。他们跪下来,摘掉帽子,额头触地,祈祷声响彻战场。

    赫连璝气急败坏,从身边士兵腰上抽出一把弯刀,纵马过来,要砍下陈嵩的头。身后的匈奴人连声大叫将军使不得,这更让他恼羞成怒,志在必得。他挥动弯刀,划出一个弧线,但这个弧线在半路上被另一个弧线撞到,铿然一声,一个火星,他虎口发麻。

    赫连昌架着他的刀,阴冷地盯着他:

    “请你不要再给匈奴人丢脸!”

    赫连璝大叫一声,扔了弯刀,转身走了。

    赫连昌下马,右手放在胸前,向陈嵩的遗体鞠了一躬。回身吩咐手下:

    “先把他们抬到车上去,到长安买好棺材后再厚葬。”

    抬眼看了看天,天际有大鸟,不知道是不是鹰

    “就在此地给陈嵩立个庙吧,不必禀告陛下。”

    匈奴人找来一块马车上的木板,小心地把陈嵩放上去。刚开始是四个人抬着他,后来很多人加进来,将他高高举过头顶。

    他们抬着他,穿过一片祈祷。(未完待续)

    。。。
………………………………

下卷五十二章 弱女回马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ps:真爱是世间最强力量

    下卷五十二章

    传令兵正在飞驰,突然马失前蹄,整个人飞了出去。他从地上翻起来的时候,已经有好几把槊抵在胸前。他瞥了一眼马,正看到几个晋军士兵在收起绊马索。

    晋军把他从地上拎起来,一个小头模样的人吆喝着叫人把他带到旁边的密林中。对方动作太快,他来不及毁掉身上带的赫连昌手令。晋军检索一阵,很快翻出了手令,走到林子深处去了。

    郭旭叫来识字的人给他念,惊奇地发现手令居然是叫姚灭豹给即将到来的晋军人马让开通道,不得阻击。

    立刻审问传令兵。后者知道此时双方实际上已经解除交兵状态,没必要因为守口如瓶而激怒对方,马上把陈嵩劫持赫连璝、赫连昌和朱龄石达成约定的事情和盘托出。

    郭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匈奴人刚刚歼灭了刘义真所部主力,正是要乘胜扩大战果的时候,怎么可能揭开锅盖,让煮熟的鸭子飞掉?

    赫连璝几万人的大营,想想都应该是壁垒森严,怎么可能劫持到他?

    是圈套吗?可是哪有设圈套先撤掉伏兵的道理!

    辗转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又审了传令兵一遍,听不出有瞎编的痕迹。信还是不信,正在犹豫不决,先前派出去假冒匈奴斥候的弟兄回来了。至此,郭旭才知道匈奴传令兵说的全是实情。

    林中的飞骑官兵欢声震天。

    哪怕是最富幻想的兵,做梦也没想到他们会用这种方式突然结束厮杀、脱离险境。

    郭旭欣喜之余,觉得哪里不对。想了一阵,叫过传令兵再问:

    “赫连璝已经被放了?”

    传令兵说顾忌现在还没有,你们那个陈将军带着几个人扣着他,估计要等朱龄石将军带队走远了才会放。

    郭旭的心瞬间从云霄坠入深渊。

    三军脱身,陈嵩却还在虎口。

    而且肯定走不掉了。

    他立刻就要跳上马背向西去。从匈奴樊笼中拔出陈嵩,兄弟并肩杀出来,就算是冲不出来,死也要死在一起,就像当年陈嵩孤身一声跳上河岸来救他一样。但几乎同时,想到现在陈嵩最需要的不是有人陪他死。而是有人牢牢地护住他的妻儿,护住他的血脉。

    下令留下一小队人等待接应朱龄石所部,自己立刻带队和匈奴传领兵东去。姚灭豹撤兵后,他要立刻占领那个隘口,直到大部队通过。假如匈奴人反悔。还可以据险阻击。他觉得匈奴人一定会反悔。就算赫连昌不,赫连璝也会!

    此时姚灭豹正在山头西望。太阳已经偏西,但远眺依然可见十里。晋军长安守军要撤出来,如果径直东向,昨天该到了。既然昨天没来,他想,那他们一定是在渭河主流上的那个密林中躲了一天,已经陷入包围圈了。

    很矛盾。

    一面盼着晋军如他所料躲进密林。这样就能证明他料事如神,早已看清朱龄石这样一流大将的运筹;一面又希望晋军没那么高明,而是径直狼狈东逃。正好掉进他的伏击圈。前者虽然证明他多谋,但成就的却是指挥包围的人,如果他没有算错,那么拿到这个功劳的应该是赫连璝。后者嘛,晋军如果东来,动作果决的话。刚刚打完一场恶战的赫连昌拦不住他们,自己这边就能大有斩获。弟兄们也不白辛苦一场。倘若晋军像刘义真那样拖泥带水,那么赫连昌就有余力再来一个歼灭战。那样的话,漏到他姚灭豹碗里的,也就是战争的残渣啦。就算颗粒归仓,估计那点首级和战利品,连一个幢主都吃不饱。

    赫连勃勃对他很欣赏,这个不假,只不过好像总是把有油水的任务留给儿子。

    是不信任外人吗?不是!王买德也是外人,大夏朝野谁敢说勃勃不信任王买德?

    是觉得姚灭豹才干不足吗?不是!大夏朝野,如果不说违心话,谁敢说赫连璝居然比姚灭豹能干?

    他苦笑了一下,为自己居然还计较这些。在能干的姚灭豹,也是赫连家的臣子,是出力气的,是奴才,肯用你就已经是莫大的恩德。再无能的儿子,也是赫连家的儿子,是要传天下给他们的。在一场结局没有悬念的战争中,是把荣耀给继承衣钵的儿子,还是给拿来驱使的奴才,估计木头桩子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他已经想好,等战火彻底熄灭后,他要慢悠悠地去长安,绝不抢在赫连昌和赫连璝前面,此后也绝不能到处炫耀说赫连璝在密林围歼晋军是他姚灭豹的点子。他相信自己越是低调,赫连勃勃就越是满意。

    看了一阵,没看见一缕烟尘,也该下来吃点东西了。手下端上来一个木盘,里面两个盘子,一个是他最喜欢的白水煮羊头,另一个烤兔子。他刚刚撕下兔子腿咬了一口,有个兵从上面跑下来,兴奋地挥着手;

    “来了,将军,敌人来了。”

    姚灭豹继续大口嚼着兔子肉,含混地问:

    “人多吗?”

    兵说不多,也就百十号人。

    姚灭豹真想踹这家伙一脚:

    “百十号兵,你就欢实成这样,要是来千八百号,你他娘是不是就疯癫了?”

    兵傻笑着挠挠头皮:

    “没准是前锋尖兵,大队人马在后头呢。”

    姚灭豹吃完一根兔子腿,缓缓起身。其实他也很兴奋,但必须在当兵的面前保住大将风度。带兵官不能像蝴蝶,见朵花就扇呼小翅膀。

    他看了一阵,渐渐觉得不对劲。

    如果是晋军尖兵,到了这种地形下,应该是小心翼翼地试探前进。而来者却是长驱直入的架势。这里的地形像一根羊肠子中间鼓起一个大包,进口和出口狭窄,仅能两匹马并行,而中间却有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