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舞初唐-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变化,张宝居然没有确认,而李小二这个混蛋竟然好似在玩过家家。

    “陛下!”李小二此时突然抬起头来直视着李二,正色道:“古人常言:帝王一怒,流血漂橹。小子不知陛下今日为何发怒,但小子也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成了陛下眼中的罪人,还请陛下为小子释疑,让小子死也做个明白鬼。”说完小二小胸脯儿一挺,视死如归的样子。

    他在赌!因为刚刚那个张宝他真的认识,只是刚刚才知道名字。

    那个雪夜,那个破庙,那一群奇葩,和那个内监。

    小二当时其实就是无意中放走了两个反贼,后来内监带兵来抓人,他有用了私盐贩子手中的卫国公府腰牌成功的骗走了所有人,自己也害怕事后有麻烦,便回了曲江池畔的茅屋。

    之后发生了许多事情,他早就忘记了这回事儿了,而且他能知道自己会冷不丁就进宫了,还成了内宫大执事。这不是自己撞倒枪口上了吗?内监不在内宫,能在哪儿。

    刚刚一见张宝,小二的心就提到嗓子眼儿了。李二既然找来了张宝,那他一定就已经把当时的事情都调查清楚了。

    其实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李小二同志无意中插一杠子放走反贼,李二重视的是自己所用人的忠诚度。

    玄武门之后,李二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赦免了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大部分党羽,并且还根据他们的才能重新任命他们入朝为官,这本身就说明李二的魄力和他有信心能够掌控住局面的能力。

    但不要以为李二就是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是当不了皇帝的。

    李二的善良总是有目的的,对李建成余党的善良一来可以为国家网罗人才,二来也同时削弱了那些流落在外对自己充满敌意的党羽势力,三来还能换回不少民心,减轻百姓对他弑兄杀弟的仇恨感,一举三得的事情,傻子才不做了。

    之所以李二要针对李小二,就是因为李小二出现的过于突兀,再加上这个李小二好像有些太过随性。多疑的李二就觉得这是李小二用来吸引他注意的手段,进而就会想到是不是李小二背后有什么大的势力,他进攻来到底有什么阴谋。

    这些才是李二调查李小二的真正原因。

    人才,李二喜欢,没有查清楚底细的人才,李二选择搁置,冷眼旁观,一旦查清楚了是敌人的人才,那李二只有两个选择,把他变成自己的人才,或者让他成为地下的人才。

    在得到内卫调查回来的准确消息后,李二对小二的疑虑却更加深了。今日叫小二过来,就是因为那个叫张宝的内监去抓建成余孽时居然被重要的人物走掉了,而且还听说有卫国公的参与,这就是大事了。

    卫国公李靖可以说是大唐王朝武将中第一人。没有人敢在李靖面前大言不惭的说他能打败多少对手,有多厉害的军事谋略,那是自取其辱。

    可偏偏这样一个人物,在李二玄武门之变时并没有旗帜鲜明的站在他的队伍里,而是选择了中立,既不帮李二,也不帮李建成。

    这在李二心里已经留下了阴影。

    偏偏这时候建成余孽逃跑了,居然和卫国公李靖扯上了关系,李二就不得不重视了。

    而起有意思的是,这个张宝还说那日有个小乞丐出了大力。等李二听完张宝说的,再结合内卫搜集到的李小二的信息后,第一反应就是李小二就是那个小乞丐,很有肯定就是建成余孽。

    小二是受了池鱼之灾了,谁叫他没事儿干去和反贼闹着玩的?

    小二住在曲江池,破庙离得不远,而且大雪天哪有人在外边走。当时小二又是个乞丐,这么多巧合随便一对就知道李小二就是那个庙中放走反贼的人了。

    可惜张宝进来看了半天李小二生生是没认出人来,李二怒了,小二哭了。

    这个年代好人还是多啊!

    这还真不能怪张宝,小二回去后第二日就把自己收拾利落了,因为要进城去见孙思邈了,总不能一副要饭的打扮吧。

    而且小二重生的这具身体也算是个小帅哥,等恢复了正常容貌后,那简直就是换了个人,小二的气质也随着他心态和身份的改变完全变了一个样儿,张宝要是还能认出来,那才不正常了。

    李二看着李小二,心里多少有些不知如何应对了,这是他好久没有过的感觉了。

    李小二义正言辞的说他想知道真相,难道他真的不是那个放走反贼的小乞丐?难道真的是自己想多了,他只是一个身怀不世之材的小孩子?

    李二在犹豫不定,忽然间想到了昨日孔颖达四人前来为国举贤时,说李小二师承老子,李二的眼神马上在小二身上打量了一番,可惜什么都没看出来。

    不过这也让李二有了进一步了解小二的决心了。

    “好,朕今日就好好和你说说看!”李二既然决定了怎么做,他就不会优柔寡断拖泥带水,直接大步走下台阶,站到小二面前道:“朕就站在这里,你好好说说你的来历,不要有所隐瞒,哪怕是那些听了会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事情也不要隐瞒,你懂朕说的意思吗?”

    小二立马就清楚李二是什么意思了,明显是昨日和孔颖达那老头子编的那些话已经被李二得知了。好吧,既然你强烈要求我再骗你一次,那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小二现在可以稍稍松口气了,看来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还是见成效了。

    “陛下,小子的经历可能真的有些过于骇人听闻,所以小子还请陛下听完后不要惊讶,毕竟这些事情都是小子亲身经历的,绝无半点虚言。”

    “讲来!”李二大手一挥,颇有豪气的下了命令。其实他自己也多少有些相信孔颖达说的话了,这个小家伙怎么看都不像是个简单的人物。年纪这么小就能在自己面前说出那样的话,说他没有高人传授,鬼都不信。

    。。。
………………………………

045宗室猛人

    小二同志清清嗓子,拿出他看家的本事,把自己的身世编了一个天衣无缝,精彩纷呈。直听的李二一会儿呼吸急促,一会儿义愤填膺,甚至高兴时都有些手舞足蹈的迹象。

    故事不算短,但在李二听来好像根本没用多长时间。

    其实李二只要是想听听关于老子传授小二本领的那一节,可惜,小二就像一个高明的拍卖师,总是在最合适的时候才会一锤定音,让李二听的热血沸腾,又倍感可惜。

    “混账的东西,自己不学无术,连大幸运降临都不知珍惜,朕真想现在就把你砍了!”这是李二在听到小二到最后都不知道那个梦里出现的怪老头儿就是太上玄元真君时,怒极而言。

    小二其实挺能理解李二的心情的,毕竟把老子当做祖宗一样供奉,最后居然一眼都没有见过,偏偏被他这个不学无术的小乞丐遇到了,还不认识,换成谁都会急。

    可惜啊!今天是给你讲神话故事呢,你可千万别入戏太深啊!小二这样腹诽李二陛下。

    等小二同志好不容易讲完了,他就静静的站在那里等着李二自己回味。

    “你再仔细讲讲遇到长者后的事情,朕需要仔细听听。”李二还是说出了自己的要求,没办法,他现在非常需要有个人能站出来告诉天下百姓,这个世上是真都有太上玄元真君的,而且他也想让这个太上玄元真君的弟子来昭告天下,他李二是名正言顺的皇帝,是上天认可的。

    好吧,小二同志只好再次把那段细节讲了一遍,最后道:“陛下,其实没必要这么在意的,您是皇上,您说出的话那就是金口玉言,其他人可以不认同,但他们是不能反对的,这就是权威。”

    小二鬼使神差的居然说了这么一句,说完后自己都有些傻了。看来是真傻了,居然当着皇帝的面儿教人家怎么当皇帝。

    “恩?”李二同样傻了,这是李小二说的话,怎么感觉比自己好像还理解这个皇位象征着什么呢?

    “陛下,小子胡言乱语,你可千万不能怪小子啊!”这就是小二的长出,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够找到最恰当的方法来化解危机。

    此时他要是还一本正经的和李二说的话,估计李二又会觉得这个家伙有什么目的了。这样看似插科打诨的语调说出来,李二只会觉得小二同志就是个没胆量却有喜欢出风头的人。

    一个这样的臣子以李二陛下的能耐是相当容易掌控的。

    “行啦,朕不是那么小气的人!”果然李二也用上了这种语气,看来是真的没生气。

    李二现在没心情生气,他听完小二说的身世,不管是真是假,起码这个故事编的相当的好,基本上没有漏洞。那么接下来李二考虑的就是如何把李小二的能量和这个故事发挥出最佳的作用,让朝中那些指望着他低头的官员们好好清醒一下,帝王的权威是不可挑战的。

    他微微低着头,背着手缓步走向胡床,然后又缓慢的坐下来,抬眼看看李小二,又想想接下来做事的步骤,再次看看李小二,忽然脸上有了少许的笑容,看在小二眼中,那就叫“狐狸又有奸计了!”

    没错,李二已经想到办法了,不过这件事情要想去完成的好了,那就必须要用到眼前之人。

    问题又回到了初始,李小二是个可用之人吗?会对自己忠心吗?他确实没有问题吗?

    李二又开始纠结了,好在当皇帝最大的好处就是自己有麻烦的时候,总能找人来帮他一起解决麻烦。所以李二让小二留下了,又叫人去叫李孝恭和李道宗前来面圣。

    这两人都是李世民的亲戚,是那种不出五服的亲戚,相互间是表兄弟的关系。

    李家的这两辈人确实是人才辈出,不去说李渊那一代,单说李世民这一辈人就出了好多良将贤臣。李孝恭和李道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孝恭有多大本事呢?可以这么说,大唐之所以能一统天下,有一大半儿的功劳都是李孝恭的。

    李世民征战北方,而李孝恭率兵从长安出发,对江南地区进行征讨。他先是入兵巴蜀,直接招降了巴蜀三十余州郡,把天下地势最艰险的地方收归大唐。

    之后又带兵平灭江南萧铣的势力,萧铣的先祖曾经也是当过南朝梁的皇帝,可以说他们家族在江南那绝对是庞然大物。

    而且萧铣本人也是个有本事的人,大唐北方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统一,偏偏江南之地大多数百姓居然拥护的是萧铣的统治政权。

    这样的势力,李渊李世民是都不远看到他存在的,于是李孝恭便带兵去了,他的队伍中还要一个名人,就是后来的卫国公李靖。当时李靖都是他手下的一个参军,可想而知李孝恭有多厉害。

    在李孝恭大军面前,萧铣的那点儿势力实在不够看的,最后李孝恭和李靖双管齐下,萧铣政权便土崩瓦解了,连萧铣本人都被活捉,押回长安斩首,江南大定。

    江南归唐,对很多南方的地区武装都造成了深深的恐惧,他们担心不知哪一天,李孝恭就会带着队伍出现在他们家门口,到时候可就没办法了。于是从岭南开始,陆续有地方势力上表李渊,愿意归顺大唐。

    就这样,没过多长时间,岭南四十九州郡望风而降。

    这是什么本事?人没去,名声传过去了,就吓得全都投降了,李孝恭的手段可见一斑。

    按说到此为止,天下大定了,李孝恭也该放马南山,回长安享福了。可惜事与愿违,还真有人不想叫他过好日子。

    武德六年冬月,湖州的辅公拓造反了。而且这个人还算有些本事,没几日就聚集了数十万兵马,占领了湖州周围十几个州县,明显有种隋末割地称王的迹象。李渊只好又把离得最近的李孝恭派了上去。

    李孝恭依旧是那个李孝恭,没用五个月就把这帮叛军镇压了,生擒辅公拓。期间什么断粮、火烧、水攻、偷袭、诱敌等等计策是层出不穷。

    后来跟着他征战的李靖就说过,如果不是孝恭不理军事,那他就不可能成为大唐第一的统兵之人。李靖可是后世被称作军神的人物,能让这样的人物发出这样的感慨,李孝恭名不虚传。

    可以说李孝恭一人就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

    人都说功高震主是大忌讳,所以李孝恭很乖巧的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了放弃兵权,回到长安,当上了宗正卿。

    宗正卿就是大唐管理宗室的部门宗正寺的最高领导,主要就是负责一下皇室成员的封赏、贬谪以及皇室的一些活动。

    相比起李孝恭而言,李道宗的成就不怎么显眼,但在李氏家族中也算是强势的一人了。

    李孝恭打下了大唐江南的半壁江山,李道宗则是帮着李世民打下了另一半。

    基本上大唐北方统一战争李道宗都参加了,而且也是屡战屡胜,和李世民两人将大唐王朝的中心区域拓展了不下千里。

    这还不是他最大的成就,后人说起李道宗主要还是因为他在对外战争中的辉煌战绩。

    大唐初立,周边那些国家一个个虎视眈眈,这时候就需要有人站出来为大唐打出名声和霸气来,这个人就是李道宗。

    史书记载李道宗北击突厥七次,次次都是大获全胜,死在他手下的突厥人数以十万计。

    西灭吐谷浑,李道宗率兵在无人之地千里奔袭,追击吐谷浑伏允可汗,大败其军,俘虏数万,一举将刚刚有些恢复生机的吐谷浑直接打回到了解放前,之后不久吐谷浑便灭国了。

    五十多岁时李道宗又跟随李二征讨高丽,屡破敌军,新城、盖牟、辽东、安市等高丽大城基本上都被李道宗打了个遍。

    后来由率兵北上征讨薛延陀,俘虏可汗咄摩支,大胜而归。

    看看他的战绩就知道,大唐四方蛮夷基本上都被他打了个遍,而且从来没有打过败仗,这才是真正的大唐对外战争的第一人。

    御跳梁小丑于国门之外,展大国雄姿于世界东方!

    李道宗,你是好样的!

    李二要叫的就是这么两个人,既是宗室里最有威信的两人,又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亲戚。

    李二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这是要将老子认成祖宗这件事情完全程式化后公之于众了。

    小二也清楚自己在这件事情中起什么作用,说白了,就是一个走在前台的托儿。为的就是引起大家的注意,然后李二陛下就可以以这个名义光明正大的宣布自己就是老子的子孙,而且自己当皇帝也是得到了上天认可的。

    小二不想参与也没办法,人在屋檐下,需要低着头的。

    没一会儿李孝恭和李道宗两人就进了甘露殿,让小二没有想到的是,明明声名显赫的两位名将,看上去居然是又小又瘦,还黑不拉几的。乍一看绝对能当做是街上卖烤红薯的人。

    。。。
………………………………

046老狐狸

    人不可貌相这句话大概就是李小二现在能想到的,最直接解释眼前这两人形象问题的贴切的话了。

    李孝恭五短身材,穿着很色蜀锦长袍,头戴银镂冠,手中提着一只鸟笼就进来了。

    “哈哈,陛下,你看微臣给你带什么好东西来了?”声如洪钟,把大殿震的嗡嗡作响。

    跟在他身后的李道宗倒是沉稳许多,只是离得小二那么远,他都能感受到那种舍我其谁的杀气。

    “臣拜见陛下。”离着李二还有好远,李道宗便止步,抱拳行礼。

    小二心中不无感慨,怪不得这两人能在满是狐狸的贞观朝堂上安安稳稳的生存下去,原来都有人家独家本领啊。

    看着李孝恭嘻嘻哈哈,斗鸡撵狗的架势,如果这里不是李世民的大殿,李小二在街上遇到,绝对会把他当做混了一辈子的二世祖对待。

    同样遇到李道宗,小二则会绝对这个人虽然有些本事,却败在胆小上了,见到李二居然都不敢上前,还没他胆子大呢。

    这时李二却从胡床上下来,快走两步到了两人身前,面带笑容,双手在两人肩膀上重重拍了两下,说道:“哈哈,你们终于舍得来看朕了?不要多礼,快,快,坐到朕这里。”说完拉着两人就要上御阶,坐御床去。

    “臣惶恐!”两人同时抱拳道:“陛下厚爱,臣等不敢推辞,但礼法有度,臣万万不能逾矩,微臣送陛下上座。”这两猛人说起酸话来居然也是这样流利。

    小二在一旁看的清楚,李二家的人都是好演员啊!

    看看李二刚刚那开心的样子,再看看两位猛人惶恐的状态,哎,原来还以为自己再怎么说都有千年的道行了,看来还是太嫩了。

    “你们呀!”李二笑着点点两人,然后自己转身上了胡床,又大声吩咐内监搬了两把椅子上来,让二位猛人就座,好了,现在只剩下小二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倒是鹤立鸡群。

    小二也不指望李二能给他多好待遇了,刚刚没把自己咔嚓了,真算是侥幸了。

    “孝恭,道宗,朕今日叫你们来是商议一下给先祖李聃他老人家请封的事情,不知你们是怎么看的?”坐下后,李二直接就说出了目的。

    李道宗微微皱了下眉,没有说话,李孝恭依旧笑容满面的道:“陛下,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这还有什么好商量的,你看这安排就成,你还不知道我?没那脑筋。”

    李二也笑眯眯的看着他,然后转头问李道宗:“道宗以为如何?”

    李道宗再次起身行礼道:“臣自然是听从陛下安排,不过臣偶尔听到坊间有人谣传陛下为老祖宗请封是为了寻仙求道,所以臣斗胆还请陛下三思后行。”

    李二不说话,沉吟了一会儿道:“恩,道宗所言有理,你先坐下吧,不必每次回话都起身的。”

    “谢陛下。”李道宗的礼数绝对没得挑。

    小二其实没有在听他们说话,而是一直在偷眼观察这两个猛人,他实在佩服的很。

    李孝恭能带着大军踏平江南,怎么可能是个成日里吃喝玩乐的货色呢,可偏偏在这里,小二看到的还真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李孝恭。那脸上的笑容和带着血丝的眼睛给小二的触动非常大。

    小二看过厚黑学,他记得古代位极人臣的高手基本都有自保的手段,装疯卖傻者有之,自残自伤者亦有之。

    当时小二是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都逼得要自保了,还不懂得急流勇退,直接拍屁股走人不就好了?何苦宁愿自残都要留在这个是非之地呢?

    看看眼前的两位猛人,小二多少有些醒悟了。那句话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还真的不是想走就能走的。

    特别是看到李孝恭的样子,小二只想到那个词:自污。

    李二不是忌惮他本事大吗?人家回来交了兵权,连朝都不上了。那在家干什么呢?寻欢作乐,饮酒狩猎,反正就是一个字,玩。

    怎么好玩怎么来,怎么弄出花儿来,他就怎么干。这就是自污!

    想想看一个驰骋沙场所向披靡的大将军,不得不马放南山,流连花丛,为的就是好好的活下去,这是多么的悲哀。

    同样的,看到李道宗唯唯诺诺,毕恭毕敬的样子,小二也是唏嘘不已,这也是自保,这叫藏拙。

    李道宗真的胆小吗?他敢带着千人就去荒无人烟的吐谷浑千里奔袭,敢在万军阵中单骑冲杀擒敌酋,这胆子能小了?

    还是不想被李二猜忌,最后连累家人!

    悲哀,实在是太悲哀了!

    此时他再看李二,再也没有那种初来这个千古一帝,身上那种耀眼的光芒多少有些褪色了。

    “小二,想什么呢?”李二的声音惊醒了小二,他发现三个人都看着他,立马回道:“陛下,小子在想这位将军手里提的是什么鸟?”

    “真真是不学无术!”李二每次听到小二突如其来的答案就感到一阵郁闷,这家伙到底长了个什么脑袋,不知道现在讨论什么话题吗?

    然后又道:“看清楚人,记清楚,这两位是朕的兄弟,提鸟笼的是河间郡王,旁边的是江夏郡王,不是什么大将军!”和小二说话总是有种淡淡的无奈感,这家伙太疲沓了。

    “哎呀,小子失礼了,见过两位王爷!”李小二就像抽风一般,猛的提高了声音,朝着两人抱拳行礼,又把李二吓了一跳。

    “恩,年轻人是该这个样子!”李孝恭依旧是春风拂面般的笑容不咸不淡的赞了一句。李道宗却只是点点头没有说话。

    “行啦行啦,刚才问你话呢,你再把你的身世和两位王爷说一遍,知道重点说什么吗?”李二不耐烦了,再次发出命令。

    “小子知道了,两位王爷听小子道来。”小二心中直骂李二心黑,连口水都不给喝,尽让他讲故事了。

    重点把老子求牛授业的那一段讲完了,小二便闭嘴了,他累了。

    听完后李二笑眯眯的问道:“两位爱卿觉得如何?”

    这次是李道宗先开口:“陛下,臣觉得有些儿戏了,就算这小子说的都是真的,可朝中那些人难道就会相信了?这些还不说,一旦陛下公于天下,百姓又会作何感想?臣还是请陛下三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