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1275-第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跤聿⒉幌氲侥抢锶ィ蛭钢庵μ嗔耍幌胪笳卟裁闯逋弧
临出门的时候,刘禹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忘了问,可是直到被李十一扶到自己的府门前,不动声色地悄然而去,他都没有想起来。步履轻快地进了后院,听潮刚刚从主房里退出来,两人没有发生身体接触,后者几不可查地朝后一指,示意娘子正在屋里等他。
“怎的起来了,太医不是说了这月多休息,不可劳累。”推门进屋,掀开里间的帘子,一张如花的笑靥出现在眼前,看到夫君的那一刻,璟娘扔下了手中的笔,直接扑进了他的怀里。
“觉得精神好了些便想着起来走走,太医说过不妨事的。”
刘禹能感觉到,为了照顾他的伤情,小妻子并没有将身体完全压在他的身上,而是揽着他的腰,试图用力扶着他朝里头走,当然因为病弱她的力气几乎感觉不到,仍是让刘禹感佩莫名,两个生病的人就像是在相互扶持,慢慢地挨到了床边坐下。
“夫君面有喜色,可是得了赏?”
“原本是有的,没准还能给你挣个夫人回来,可是被我一拳给打没了,这下不光没了赏,只怕还有罚,若是被朝廷发配到边塞,娘子可愿相陪?”璟娘的身上带着沐浴过后的清香,头发湿漉漉地有些粘手,刘禹一边用手指绞着玩,一边漫不经心地说着话。
“那是自然,夫君还会打人?奴不信。”璟娘显然关注错了重diǎn。
于是,刘禹便将今天发生的事与她讲述了一遍,那些波澜起伏之处听得小妻子目瞪口呆,一直说到怒揍陈宜中,更是紧张地抱住他,好像生怕他被人报复。
“当时也不知怎的了,一看到他,就想起你受的委屈,忍不住就出了手,不过这回真是痛快,可算为你报仇了。”
“夫君无恙,奴便不委屈,打了当朝相公,可有关碍处?报仇报仇”璟娘不住地念叨着,脸色越来越白,声音也越来越大,抓着自己的那双手越来越用力。
“莫担心,此事已经了结了,璟娘璟娘你怎么了?”
开始还以为妻子是忧心会招来报复,等到刘禹发觉倚着自己的小身子在不停地发抖,再看看她的脸色,顿时就知道不妥了,他赶紧将人抱到床上去,转身打算去叫人请太医,还没挪动步子,手臂被人一把抓住,回过头,妻子的那张小脸上已经满是泪水。
“夫君,雉姐儿救救雉姐儿!”刘禹的脑子轰地一声响,就像一个雷在里头炸开一般。
………………………………
第八十一章 亲征
真金步履轻快地走入大明殿,蓦得发现殿内黑沉沉得连灯都没有diǎn,不光如此,人影也不见半个,就在他疑惑地想转身出去的那一刻,一个浑厚的声音从背后响起来。
“进来陪我坐坐。”
一直走到大殿的最前方,真金才发现了一个坐在台阶上的身影,他的阿瓦、全蒙古人的大汗、中原的征服者、汉人的君主、被尊称为“薛禅汗”的忽必烈,穿着一身最普通的衣服,拿着一条马鞭,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从你生出来的那一天开始,那个位子就是你的。”忽必烈拍拍边上让他坐下,拿鞭子指着后头说了一句,刚刚挨着他坐下的真金下意识地顺着那个方向一看,就惊得想要跳起来,可是肩膀上被一股大力压着,怎么也动弹不得。
“别学汉人那一套,铁木真的子孙,要有雄鹰的一样的志向,你不坐难道让海都那个混蛋坐上去?”忽必烈笑骂了一句,将儿子按住,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拖雷,如果是在草原上,只怕这时候自己的脑袋上已经着了一鞭了。
“我的祖父成吉思汗,是他将一盘散沙的蒙古人集合起来,变成了这世上最强大的一股力量,是他激发蒙古人身体中的血性,将我们的征服带到四方。”忽必烈陷入了自言自语中。
“我的叔父窝阔台,将这股力量发挥到了极致,攻灭了我们最大的对手金人,灭亡了西夏、吐蕃,打通了西域,蒙古人的铁蹄迈向了极西之地,让我们知道了那里还有无数的人口、财富、土地。”
“我的兄长蒙哥,他的成就虽然小一些,仍然征服了波斯、大理,就连自己都死在了征服的道路上。”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眼中的光芒暗淡了下来。
“真金,你的阿瓦呢?他做了什么,从中统元年算起,已经十五年了,这个国家的疆土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你告诉我,如果我现在死了,有什么脸面被人称颂?有什么脸面去见这些伟大的汗王。”
真金感到,搭在他肩上的那只手,仍然是那样地有力,激动之余7ding7diǎn7小7说,2≦3≡o《 s=〃a:2p 0 2p 0〃》s_();发出来的力道,几乎让他疼得难以忍受,但是一想到阿瓦刚才的那番话,他只能硬生生地咬牙忍了下来,好在没有多久,那只手就松开了,在他的肩上拍了拍。
“我已经六十岁了,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受到长生天的召唤,所以,就算是死,伟大的忽必烈也只能死在征战的道路上。”真金没有开口,阿瓦的那双眼睛一diǎn都不像他自称的那么老弱,反而闪着狼一般的精光。
“这里的一切,你的额吉、兄弟姐妹、部落子民、脚下的大都城、还有连接它的土地,就全要压在你的肩上了,好好去做,让所有人看一看,你是一个真正的蒙古汗王。”
“让儿臣去吧,我一定会像先人们那样,将宋人的土地、名册献到你的脚下。”真金站起身又匍匐了下去,这一回,忽必烈没有制止他,而是伸出手摸了摸他的发辫,同小时候相比,满头的发辫已经粗壮了许多,可是在他心目中,依然是那个乖巧、聪明的孩子。
“那是我的功勋,谁也无法从我手里抢去,你也不能,真金。”说到这里,他的口气放缓了一些,甚至透出了一丝无奈,“这不是监军,他们像岩石一样顽强、像豺狼一样凶狠、像狐狸一样狡诈,就连伯颜都失败了,你就更不行。”
抬起头来的真金看到的是一股强大的战斗意志,这种意志他只在十五年前见到过,那一年阿里不哥抢先占据了和林,得到了大多数蒙古宗王的拥戴,阿瓦当时出征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神情,而眼下他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没用了。
“可是”
“明天你就坐到那个位子上去,我会给你留下一半的怯薛,以及大部分的朝臣,依靠他们,你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麻烦。”忽必烈第一次露出了不是很肯定的语气。
“阿瓦是说?”
忽必烈没有回答他,只是diǎn了diǎn头,有些事情全都说破了,对他的成长不是好事,而且这种担心有多大的可能性会变成现实?谁都说不清楚,既然如此,又何必杞人忧天呢。
忽必烈从来都不是个赌徒,否则也不会拖到现在才进兵,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众击寡、雷霆万钧之势压服对方,才是他所追求的效果,为此哪怕用上倾国之力也在所不惜,原因正像他所说的,自己已经六十岁了,而他之前所举的例子中,没有一个人活到了七十岁,这难道是家族的宿命?
“辽东怎么办?”真金已经从胜利的喜悦和对父汗亲征的担忧中解脱出来,开始以一个执政者的角度审视这个国家,这才发现有着数不清的问题要去解决。
“以乃颜等人的故地为中心,成立辽阳行中书省,阿塔海就地转任行省右丞,将俘获的部民内迁,充实辽东一带,他带去的人暂时不要回来,至少呆上三个月,如果顺利的话,说不定我已经站在宋人的都城里了。”
“西北那边,伯颜不主动求援,你就不要有任何动作,更不能干涉他的作战。你要注意的是漠北方向,多交好那一带的宗王,只要那里不起乱子,别的地方就闹不起来,等到我解决了宋人,再让他们尝一尝背叛的后果,不过那时候,阿瓦可能跑不动了,你自己去对付吧。”
回到具体的战略上,忽必烈显示出了游刃有余的信心,这股信心也让真金踏实下来。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汗国还是处于蒸蒸日上,一旦解决了南方那个强大的邻国,这世上就没有什么能阻挡蒙古人的铁蹄了,想到这里,真金不由得热血沸腾,甚至有些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汉人的那一套你懂得更多,我没有什么可教的,只有一diǎn要提醒你,对付汉人,要么是德望,要么就是恐惧。”
“儿臣记下了,阿瓦预备何时出发?”真金起身朝他行了一个汉礼,忽必烈皱了皱眉头,什么也没说。
“明天。”
“明天?”
真金被他的话惊到了,自己才刚刚从辽东返回,还没有来得及汇报一下军情,突然就被赋予了如此重要的责任。可是阿瓦已经快要走出大殿了,他心里的疑问也好、惊诧也罢都只能咽回了肚子里,劝谏的话说不出口,拒绝的话更是无法启齿,真金突然间感到了一丝惶恐,毫无由来却又真实无比。
“你阿瓦像你这个年纪,已经身经百战了,让他去吧,管理好这里的一切,等着他回来,像他证明你不愧是他最出色的儿子,就是他最大的欣慰。”真金一回头就看到了额吉关切的目光,他用力地diǎndiǎn头,如同所有希望在父母心目中有所表现的孩子一样。
第二日清晨,大都城是被一声接一声的号角惊醒的,早起的百姓突然间发现,全城各坊外的主干道上,多了许多当差的衙役和巡城的汉军。他们站在街道的两旁,封住了各个出入口,百姓们只能在他们的身后,不能越众而出哪怕去到对面。
号角声还没有停下,大都城中由北向南的街道上就出现了军士的身影,这些人是从北边的城门入的城,而他们行进的方向,则是南边的几座城门。无数的身影在晨曦中忽隐忽现,一种怪异的声音渐渐漫延开来,那是生牛皮制成的靴子踏在不太平整的石板路上,所带出的声响,这种声响从四面八方开始汇集,一直到那座雄伟的汉人制式的城楼之下。
顺承门,这个由大都通往南下的主要出口,此刻已经被皮帽雕裘的蒙古武士所接管,守城千户带着包括那位吴百户在内的所有汉军,变成了站街维持秩序的一份子,他们执枪谨立着,连头都不敢抬起,因为城楼之上,傲然挺立的就是这座城市的主人,即将踏上征程的大汗!
“肃立,噤声。”到达城楼下的队伍刚刚停下脚步,一连串的命令就从前队一个接一个地往后传,等到所有的街道上站满了ding盔贯甲手执刀枪的军士,从忽必烈的角度看下去,整个大都城变成了黑白相间的海洋。看着下面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向他射出的敬畏眼神,忽必烈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骄傲,这是他的战士,他的力量,这股力量足以席卷天下,势不可挡!
“我忽必烈,你们的大汗!”他微笑着一边大声呼喊,一边将汉臣拟就的稿子揉做了一团,上面的辞句太文艺了,根本不符合此刻的心境,“将带着你们,去征服”
忽必烈的双手攀着墙垛,上身微微前倾,用尽了最大的力气,将声音从胸腔里挤出,化作一声长啸,飞上了大都城的天空,随着北风吹散开去,落入每一个兴奋不已的、热血沸腾的、年青的军士耳中。
“天下!”
………………………………
第八十二章 急务
云南作为帝国最年轻的一个行中书省,请原谅这种称呼的随意性,但是当时的辽阳行省还只是一个纸面的东西,并没有马上通过四通八达的传驿系统送到那位二十万大军的统帅手中,这种传驿有些类似于罗马帝国建立的那种,怎么说呢?简单,有效。
好吧,让我们先步入正题,据说,从大都城出发到达帝国最南端的行省中心,超过了五千里,这个‘里’是汉人的计量单位,至于它同罗马哩之间的换算关系,这可难倒了我,总之你知道它很长就是。
因此当那位行省总督赛赤典・赡思丁,一位撒拉逊人接到了可汗的命令时,几乎与大都城里的行动保持了一致,这不得不归功于良好的行政效率以及出色的前瞻性,于是我们看到了如下的画面。
帝国最南端的领土上,集结起来的各族士兵,大部分的当地人、少量的蒙古贵族、一部分的汉人和色目人,总数大约为八到十个军团,这支以步兵为主的队伍,沿着崎岖不平的山陵,走上了攻击‘宋’国侧翼的道路。
稍近一些,被汉人称为‘蜀’的行省上,一支同样数目的军队,分成了两路,攻向了那些修筑在高山和江河之间的坚固堡垒,那些堡垒不同于建在平地上的城墙,它们具有相当优秀的防御,很难用投石机之类的机械来摧毁,这只军队的统帅是可汗的第三个儿子,而实际领导者则是一位汉人的智者。
回到正面战场,那是一条长度超过了八千里的战线,为了作战效率被分成了三部分,最东边一直到大海,大约十六到二十个军团的兵力被用于攻击‘宋’国的淮河防线的一部分,领导者是河南行省的副总督唆都,一个勇猛的蒙古贵族,他的对手据说是‘宋’国最优秀的统帅,不久之前击败过伯颜宰相的大军。
靠近中线的目标,是‘宋’国淮河防线的另一部分,集结于此的兵力超过了二十个罗马军团,而他的统帅是河南行省的总督塔出,一位睿智的、具有文艺气息的蒙古贵族,他所面对的除了难以逾越的大河,还有险峻的高山和丛林,那里→ding→diǎn→小→说,2↑3ov《 s=〃a:2p 0 2p 0〃》s_();是‘宋’防御最严密的区域,
离开了淮河,‘宋’国还有一条几乎同样长度的大江,是的他们直接用了‘大’字来命名,可想而知它有多么地宽广。为了在这条战线上取得突破,从好几个月前开始,帝国的大部分兵力就开始向这里集中,直到可汗动身为止,那里已经集结了天哪,五十到六十个罗马军团的兵力,很难想像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他们吃什么?
如果你以为,加起来总数超过一百二十个军团的兵力已经是极限的话,我要说的是另一件事,就在同一天,帝国的统治者,那位伟大的可汗,动身从大都城里出发,开始了他最为重要的一次征途。跟随在他身边的,六十到八十个军团的将帝国由北到南的所有道路,堵得严严实实,甚至于,许多队伍不得不在野地、收割完毕的田地、乱石丛生的丘陵间行军。
我发誓,这是我看到的最为壮观的行军,光是为了渡过一条宽不过两里的小河,他们就搭建了四十多条浮桥,走在上面的,既有整齐如同一个人的汉军序列,他们纪律严明、悍不畏死、人数庞大,除了体形稍微矮小了一些,技术可能不那么熟练,但是相对于那些优diǎn,这已经是目前全世界最为优秀的兵源了,据说整个南方还有相同数量的人口,怪不得可汗会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征伐。
还有蒙古骑士,他们骑着看上去很矮小的战马,背着令人可畏的弓箭和弯刀,人数多达二十到三十个军团的力量,就是这股力量让罗马教廷噤若寒蝉,如果当时他们当中配备了优秀汉人步兵的话,我想我的家乡应该早就沦陷了。
据说从山林中征召而来的野人组成了一支松散的行军队伍,他们高声谈笑,用得的谁也听不懂的话,他们要么不穿甲,要么全身披甲,有的人提着镶有倒齿的棍子,有的人背着巨大的单刃斧,剃成秃ding的光头上留着一个小小的辫子,就像是从斯堪的纳维亚下来的维京海盗,让人看了心惊胆寒。
比汉人更为矮小、瘦弱的的一群人被称为‘棒子’,请原谅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叫,好吧他们都是优秀的弓箭手,做为中远距离的支援力量还是派得上用场的,如果战争进入拉锯状态的话。
关于这些‘棒子’,他们最大的贡献是关于海军的,是的,海军,而不是在江河上使用平底单桅或是双桅帆船的水军,据说,一支庞大的船队组成了迂回的攻击力量,他们将负责对于‘宋’国沿海地区的骚扰和打击,他们面对的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没有之一。
请原谅我那些略显得有些夸张的描述,而实际上,我认为无论怎么样的语言都难以准确地表达真实的情况,在西方历史上,无论是被载入史诗的波斯大军,大流士和薛西斯的部下们,还是亚历山大和他的征服者,觊撒和庞培的罗马军团,就规模而言都无法同这一次的出征相比,他们为此专门使用了一个名词,叫做。
七路伐宋。
………………马可・波罗,写于至元十二年秋。
相对于某个西方人事后的回忆,关于这场战争人数最为准确的资料来自于分布于北方各地的探子们,就在大都城响起号角的那一刻,早已经有所察觉的探子们立刻全体出动,分别进入了各自事先就确定好的观察diǎn,凭着手里的千里镜,元人所有的动作都一览无余。
“二百二十七、二百二十八四百零一、四百零二奶奶的,这么多,天都快黑了还没过完,一会儿怎么数?”伏在草丛里的男子架着个千里镜,嘴里不停地嘀咕着,眼睛却是一眨不眨地盯着镜头,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细节。
“少废话,盯紧diǎn,要是数错了还得重来,骑军是某的,你只管步卒。”
一个探子冷冷地打断了他的牢骚,他的嘴里同样数着数,不同的是,盯着的是那些快速移动的战马,同样的小组在几个方向上都有布置,最后会加以比较,相同或是相差最小的做为最终的结果报上去,像这样的公差范围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毕竟他们面对的是一支从所有过的庞大力量。
“一千七百五十六一千八百二十三、二十四,总算是过完了,不行某得赶紧记下来。”观察了一阵城门方向再无动静,男子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拿了根黑炭笔在上面歪歪扭扭地写了一串数字,正打算问一下同伴的结果怎么样,突然发现他的表情有些怪异。
“直娘贼,那是什么?”
男子赶紧架上千里镜,镜头里出现的画面让他同样愣住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座宫殿,准确地说是一座移动的宫殿!
上百匹纯白色的骏马分成数列被长长的木辕子牵引着,每匹马上都装饰着漂亮的彩饰,架在辕子上的是一个巨大的底架,分别由几根滚轴撑起来,每根轴的两端,都是足有一人多高的大轮子,而盛在这个架子上的,就是他们所看到的宫殿。
檐飞双重,雕梁画栋,四面都开着门,还有供人上下的台阶,周围则是一圈栏杆,从他们的镜头里,能清晰地看到站在台阶的那些人,既有大小官吏,也有护卫的武士。插在宫殿前面的是一根高大的三戟叉子,下面装饰着白色的马尾,看到这个叉子的一瞬间,两个探子不约而同地变了颜色,因为根据资料,这个事物象征的就是蒙古大汗的权威。
大都城里的那位薛禅汗竟然亲征了!
这个消息要比军队的准确数量还要重要,两人立刻拿起了所携带的传音筒,将它通知了负责本地商号的掌柜,然而掌柜听到这个消息,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声知道了,因为这个消息所有的探子都传了回来,他们并不是最早的。
掌柜的正在房中烦恼地走来走去,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无论怎么联系,通往襄阳方向的信号都是处于繁忙状态,这是从未有过的状况,偏偏他掌握着要命的消息,怎能不让人着急。
“别的方向呢?都接不通么。”
“襄阳府至鄂州一线全是如此,他们是总站,所有的消息都在那里汇总,咱们没有办法。”
听到手下的话,掌柜的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倒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突然之间这么繁忙了,前两天还一切正常啊,他们刚刚收到了侍制无恙返回京师的好消息,当时所有的人都是欢呼不已,让一直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继续要,老子就不信了,他们还能不睡觉?”
………………………………
第八十三章 兴奋
苏微没有睡觉,她已经连续失眠好几天了,再加上淋雨而导致的感冒,要不是自理能力强,早就已经倒在医院里了。饶是如此在打了几天吊针之后,身体依然很虚弱,说话的声音听上去有些低沉和沙哑。
“我没事的,妈,现在已经好多了,用不着住院,你就放心吧。这边还有事没做完,可能会多呆上几天,他呀,出去谈生意了,可能晚diǎn才会回来吧,腿没事,自己能下地了,过些日子就会回去拆夹板,这不还有我吗,您女儿谁呀?行不说了,你多保重,别累着自己。”
故作轻松地说完电话,挂断的那一瞬间,她的神色呆滞了下来,脑子里一片空白,能回忆起来的画面,就停留在老板消失的那一刻,她能隐隐地想到某种可能,却下意识地不敢去承认,因为那也太荒诞了。
苏微不是宅女,从小的生活经历注定了,她没有闲功夫去看那些无聊的,但是在全民娱乐化的今天,‘穿越’这个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