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1275-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品。这样的好事,以前是想都想不到的,我们离得比较远,这是第一回过来交换,听说,有的寨子干得早,根本不需要跑这么远的路,人家直接将东西送上门,如果明天能见到管事的,我们也要求这样的待遇,你说是不是?”

    很显然,对方将他当成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丝毫没有隐瞒事情的经过,而且看上去他们一点都不害怕,甚至还有些兴奋。

    “你们不怕元鞑子的报复吗?”

    “报复?哈哈,你刚回来不知道吧,他们已经快被赶出大宋了,能不能回得去还要看我们答不答应,现在全都缩在大营里,除了粮队连个骑兵都派不出来了,他们拿什么报复?”峒人的脸上有些遗憾:“可惜这么一来,除了打劫他们的粮队,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人头越来越不好弄了。”

    “你的意思,宋人会向你们收购这些人头?”

    男子总算明白了他的意思,脸上惊异之色越来越明显,峒人点点头,扳着指头向他解释了一番,什么样的人头可以换什么样的东西,很显然他也是听那些换过的人讲的,说得有些不得章法,但是男子大致还是听懂了,这些人头可以换到许多东西,从衣食住行到奢侈用具,一应俱全,而且宋人拿出来的东西还不是一般的货色,有些他连听都没有听过。

    男子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这个情况比他得知宋人打败了元人还要让人惊讶,因为那就意味着,宋人开始利用自己庞大的国力,用经济为手段去对付敌人,要知道,这里是高山密林丛生的西南边地,元人除了眼前的敌人还有无处不在的峒人猎手,更别说气候环境等等不利因素了,真要这么干下去,宋人只要足够坚韧,根本无惧于对方的强大,因为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峒人都站在他们这一头,他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恐惧。

    联想到今天的遭遇,他发现现在的宋人已经和他心目中的那个形象相去甚远了,一旦他们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放下那些圣人之言,用务实的方法去对付敌人,想要征服一个这样的国家,何只是难?

    男子有些失魂落魄地看着眼前兴高采烈的峒人,根本没有注意到一个同他一样身穿长衫的宋人男子循着通往城门的官道走了过去,等到他们注意到城门边上的动静时,赫然发现,护城河上的吊桥被人放了下来,那个刚刚才过来的男子竟然被宋人迎了进去。

    “为什么他可以连夜进城?”男子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因为他是这城里的主人。”峒人目光紧紧跟随着那个身影,露出一个尊敬的眼神。()
………………………………

第九十四章 疲惫

    。

    这些天他有些大概明白了刘禹的意图,如果一旦要领兵入援荆湖,广西就会陷入权力的真空状态,这些文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刘禹这么做,多半是为了给他们一些警示,或者称为告诫,无论如何,只要他没打算称兵造反,对这些人是没什么太多办法的,他们的品级虽然不高,可是个个都是州中主官,按制弹章是可以直接上到政事堂的,真要是得罪狠了,就是一件非常恶心的事。

    “城下怎么会有那么多峒人?”

    一路过来的时候,刘禹就有些奇怪,原本应该漆黑一片的官道两旁,居然生起了许多火堆,大量的峒人在围着火堆淡笑、甚至是唱歌跳舞,恍然间他还以为自己穿回了现代,碰上了野营的驴友呢。

    仇子真面带苦笑地向他解释了一通,说实话,刘禹在制订这个计划时,是没有想到峒人们会有这么大的积极性的,毕竟对方是一支组成严密,战斗力很强的军队,一旦失了手,后果肯定是个死,按照他的思维,有什么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拿来换取那些东西,疯了还差不多。

    眼下,这些峒人的确有疯狂的迹象,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打独斗了,而是主动联合相熟的寨子,状大已方的力量,将这些散兵游勇集合起来,汇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队伍,又加上大自然所产生的天然环境,做为本地的主人,自然有办法搅得敌人鸡犬不宁了。

    当然,最主要的前提还是宋人自己争气,取得了一场瞩目的胜利,将双方的力量对比相对接近了不少,有了他们这支大军做为后盾,才会造成峒人群起而攻之的局面,这个局面就是刘禹心中最理想的状态,战争将原本还有些隔阂的两个民族拉在了一起,他就有把握让他们再也分不开。

    这样的结果,要比歼灭一两万鞑子还要让人高兴,不过此时刘禹的面上毫无笑容,反而有些凝重。

    “既然如此,以后的兑换之处就不要放在邕州城下了,用木筏子顺江而上吧,让所有的峒人都到江边去兑换,比例依然不变。”仇子真听了心中一凛,心知抚帅对于这些峒人还是有提防之心的,并没有完全无条件地相信。

    “下官明日就出具告示,晓谕城下一干人等。”仇子真拱拱手应下,然后提到了刚刚才发生的那件事。

    “安南国使?”

    刘禹微微一愣,对方会派出使者并不稀奇,因为此刻他的船队就在中南半岛沿岸疯狂地搜括粮食,其意当然不光光是为了供养这只为数降到了三万左右的军队,更为要紧的是,为了以后的计划做准备。

    “下官认为不妨一见,听听他们倒底想要干什么?”仇子真的提议倒是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无论如何,眼下还不到再竖一个敌人的时候,况且对方虽然名义上是元人的附庸,但是骨子里并不服气,倒是颇有些后世那个猴国的风采。

    “晾他们几日再说,明天,先找人去将药品运进城,为伤员治疗才是本帅此行的重中之重。”

    刘禹毫不在意地摆摆手,他知道,邕州城中现在几乎变成了一个大医院,数千名从前线撤下来的伤员被安置在了城中,连带着这城市的卫生都好了许多,街道每日里都会被人打扫地干干净净,连所有的角落都不放过,就像是后世申请全国卫生城市时,所进行的那种全民大扫除。()
………………………………

第九十五章 不适

    。

    “你你是刘子青!”

    不能怪他反应太慢,两人一共就见了一面,还是在差不多半年以前,这期间发生了太多的事,都有各自的际遇,一时半会儿哪里还记得起来,此刻的刘禹已经不是他记忆中那个,漏夜叩关,搬兵前往人生地不熟的沿江两岸,只为了救出已经致仕相公府上的少公子,七品小吏了。

    “正是本帅,成玉兄。”刘禹笑吟吟地看着他,这个‘本帅’让后者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

    “你就是本路新任的抚帅?”他这半年以来几乎都呆在横山寨中,除了本路的事务还有些耳闻,朝廷上的变故几乎一无所知,一听之下不禁骇然,这是何等的奇速?要知道一路帅臣最低也得正五品,而静江府是大都督府,正任官至少也要四品,对方没有自称权守,那就是四品以上了,从七品升上四品,半年他这个正经科甲出身的一甲第三名的探花郎只能感一阵汗颜。

    “如假包换。”刘禹自己去寻了个凳子在他床边坐下,为他捻了捻被角,用平静的语气说道:“这些都是小事,说来话长,等哪天你大好了,咱们再慢慢聊。”

    “横山寨?”胡幼黄最放不下的,始终是自己付出了心血的那个小小边城。

    “已经在我军的手中,鞑子被赶出了左江道,如果你好得快,或许能亲眼看到他们被赶出广西路的那一刻。”刘禹说到这些的时候,脸上没有半分喜色,因为他们收复的,几乎就是一座空城。

    胡幼黄的神色黯淡了下来,虽然他有了感觉,但是让人亲口道破,还是有区别的,那感觉就像是绷了很久的一根弦,突然间被放开,脑中浮现出那些挡在自己身前的影子,一个又一个,直到被鞑子屠戳殆尽,他的眼中滚出一滴混浊的泪水,声音也变得哽咽起来。

    “若不是某一力主持,雄略前军三千余众和那些民夫就不会尽皆战死了。”胡幼黄的语气无比低沉:“此刻某却一人独活,如今一闭上眼,就是他们那些浴血的脸。”

    忽悠别人去送死,其实自己的心里并不好过,在这一点上,没有人比刘禹更能理解他的想法,有时候也会怀疑这么做的正确性。可是国家民族正处于历史的转角,总要有那么一些人站在前面,去试图阻挡那滚滚而过的车轮,没有这些螳臂,就意味着整个民族的沉沦,文明毁灭于野蛮,再也直不起腰。

    “成玉兄,烽火入京的那一日,朝堂上还在为要不要同元人和议争吵不休,没有人认为一个小小的边城,能坚持到新帅到任的那一天,而你们。”刘禹目光灼灼地看着对方:“不但撑到了最后一刻,而且等到了援军的到来,如若不然,鞑子早已经席卷整个邕州,甚至进逼静江城下了。到那时,刘某就是有通天彻地之能,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有此功绩,谁敢说,雄略前军全体将士,是白白牺牲?”

    这是他的真心话,横山寨一丢,邕州能坚持多久?历史上降了鞑子的马成旺父子,他可不会报以任何希望,元人至少能拿下半个广西,他这个路臣还没有上任就只能龟缩于琼州了,那样的话,不等元人的中路攻势发动,自已就要被迫渡海作战,靠那些毫无训练的新兵,没有任何缓冲地直面敌人。

    现在的战事限制在了邕州境内,他可以从容整合整个广西路的力量,最后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切都与胡幼黄在横山寨的坚持脱不开关系,因此在得知对方还有一线生机时,他便赶紧回去了后世,取来了一些特效药。

    “不瞒你说,在发与朝廷的捷报中,某已经保举你出任静江府通判一职,民事上,某还需要你的襄助,一旦战事绵延,这样的事情不会少,鞑子一天还存于世上,于你我都是如此,若是不想让百姓们沦于敌手,便早一天好起来吧。”

    “你的意思,元人的攻势,不只我广西路一处?”胡幼黄勉力撑起自己的头,靠在了床头上。

    “正是,独我广西就要面临两路攻势,某在这里不会呆太久,一俟鞑子退兵,就会转往静江府,希望那时,成玉兄能够与某同行。”刘禹将一个枕头塞在他的后背上,让他能靠得舒服一些。

    静江通判?胡幼黄有些茫然,他还没有从死里逃生的境遇里走出来,突然间就成了路治的民政长官,这个结果的确出乎他的意料之处。要知道,路臣虽然都兼着知府事,可是一路之事何等繁琐,哪有精力再去顾得上别的,因此民事委于通判并不是刘禹的发明,而是通行的惯例,这是路治通判与一般州府通判的最大区别,刘禹这么说,就是给与了他最大的信任。

    “下官自当尽力,抚帅打算如何做?”他没有力气行礼,不过语气间已经接受了上下级的转变。

    对方的干脆反而让刘禹迟疑了,两人相识时间不短,可并不算是有什么深交,相较于其他人,这个科举制度下的受益者会不会接受自己的那一套?殊难预料,然而想到时间上的紧迫,不得已也要赌一把了,至少这个人在气节上还是可信的。

    果然,当他将自己的打算说了一个大概时,胡幼黄的表情就有些精彩了,过了半晌都没有说话,就这么怔怔地看着他,

    “别无他法了么?”

    “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刘禹目光坦然,毫不躲闪。

    “那就让下官来做吧,出了事,你尽可推说不知情。”

    “呵呵,某从不让人背锅,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你记得一点,帽子越大,撑起的天就越大。你们只管去做,无论发生什么,都有本帅在后头,到了静江府,介绍几个同僚与你认识,日后好方便一共同事。”

    胡幼黄点点头,他方才所说的倒不是什么试探之语,不过能得到上官如此肯定的答复,只会让他们这些做事的人心安。刘禹所说的事情太过匪夷所思,他还需要消化一下,假如连自己都没有想通,又如何去说服别人,这么一想,困意就上了头。

    刘禹见状,为他盖上被子,轻轻地退了出来,他的时间同样很紧张,能抽出这么一会儿,已经很不容易了。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

第九十六章 纷至

    。

    “请问这位小哥儿,这样的交易是仅仅限于峒人之间呢,还是用鞑子的人头即可?”男子朝他拱拱手,低声问了一句。

    军士见此人彬彬有礼,又没有强行闯入,上下打量了一番,对他说道:“你等会儿。”,便走到一个贴着公告的木栏前,指着男子向一个小吏说了几句,不多时那个小吏就跟在军士的后头,来到了男子的面前。

    “这位官人请了,不知你是”小吏看来比军士有眼色,一眼就看出此人另有来历,男子倒也没有拿大,微微就是一笑。

    “在下是安南使团中人,在此等候贵国主官的余暇,见此地甚为热闹,故而有过来看看。”

    “安南人”小吏恍然大悟,随即便压低了音量说道:“这里的一切虽是为峒人所设,可我们上官也说过,只要是一心对付鞑子的,无论是何等样人,都是本国之友,亦会接待如故。”

    “原来如此,多谢提点。”

    男子听完颌首称是,两人拱手作别,看着对方离去的身影,正是昨夜所来使团安置的方向。小吏的笑容慢慢地在脸上消失,他转手将那个军士叫过来,在耳边低语了几句,后者会意地点点头,转身走向了城门的方向。

    “此间事了,还要委屈你一下,待我去静江府之后,这里的一切就交与你了,特别是与峒人的关系,还有诸邻国,安南这一行人不会是第一个,自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从各个安置伤员的住所出来,刘禹在仇子真的带领下,沿着城中的街道走向库房的方向。

    “嗯。”仇子真无可无不可地应了一声,不是刘禹提起,他都忘记了自己的本职是知庆远府了,刘禹的意思他还是很明白的,拖着暂时不见安南人,就是为了等候其他的使者一齐到来。

    中南半岛上的这些国家中,真正与大宋交好的不多,坐看风向的才是多数,他们抱着两不得罪的目地,指望的就是左右逢源,元人如果势大,改换门庭也不过是寻常事,国与国之家,概莫如此。

    当然,刘禹也没指望就凭这么一个胜利,就能树立起他们追随大宋的信心,不过至少,能让他们不要落井下石,就已经达到目地了。

    城外传来的消息到的很快,刘禹听到军士的禀报,同仇子真交换了一个眼神,后者摇摇头。

    “莫非这些安南人也动了心思?”

    “哪里,此人不过试探而已,他所在意的并不是峒人如何。”刘禹同样摇摇头。

    “抚帅的意思是”仇子真听他这么说,露出了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刘禹微微一笑:“咱们收取的那些人头,也是时候派上用场了,明日里等峒人都离开了,就照本帅所说的摆放,让远来的贵客们看看,他们这一趟没有白来。”

    果然如刘禹等人所料,在随后的几天里,陆续陆续又到来了几批同样打着使者旗号的人马,这些穿着各异,又互不相干的使团,最远的来自于半岛南端的暹罗,近一些的则是中部的哀牢、占城等国,他们的到来填补了峒人离去的空间,邕州城下非但没有冷清,反而变得更为热闹了。

    而让这些人使者吃惊不已的,并不是宋人所推出的交易措施,而是在通往邕州城的官道上,每隔上十几步就竖着一个木头桩子,桩子上面系着一个面色苍白,显然已经死去多日的人头,看他们的装束和样貌,绝不是居于此地的峒人或是宋人!这样的桩子,不光遍布官道两边,就连通往右江的沿岸,也同样分布着,如此庞大的数量,足以说明了,宋人所取得的胜利,成色十足。

    当它们的身份被一些知情人猜出来之后,往往让整支使团都变得鸦雀无声,毕竟那是一个足以毁灭国家的巨大势力,宋人可以不在乎,他们却是得罪不起。

    “畏威才能怀德。”刘禹在城头上看着下面发生的一切,冷冷地说了一句。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

又到月底了,照例说点什么吧

    复更之后已经完成了六个月的连续更新,总字数接近一百一十万,故事情节推进得不算快,但基本上该揭示的都揭示了,没有明说的,读者也多半能猜出来,原本我也没想制造什么太大的悬念,不想让读者看得费劲,毕竟这只个网文。( )

    写这个故事的初衷,是在14年的时候,一直在追着的一本历史文,那个死太监作者突然去写另一本书了,是谁我就不说了,书的题材也是关于宋朝的,不过是北宋末期。'》》》__小__說__網__小__說__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