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陵守墓人-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围呢?
原因也许很简单――在那个范围上,也许能看到一些秘密,而这些秘密,就是释放毒气的人不愿被人看到的,所以,即使看到了那种秘密的人,因为吸入了那种毒气,也不会记得他们看到的一切,这样一来,那些秘密就不会被泄露了。”
听完郑旭的分析后,我忽然想起王教授说的那句话:“也许这种毒气,还有我们没想到的另外一个作用”,没想到果真如此。
“郑旭分析的太好了,我只是隐约感到毒气有这种作用,但绝对无法梳理的如此清楚”,王教授由衷的称赞道。
而郑旭则只是微笑了一下,有些感慨地说:“看来那个老风头的宅子,确实够诡异的,这种气体,也许就是为了保护他宅子里秘密不被泄露,这种毒气是种极为绝妙的屏障,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有任何气味,但却能用抹掉人记忆的方法,来保证秘密不泄露,这种方法是谁设计出来的?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
第61章 神奇的麻醉剂
。
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涌上我心头――这个小县城什么怪事都可能发生,而像郑旭推测的那样,那两个日本人也在小县城中,而老张知道他们那么多秘密,那老张会不会被灭口了?
我们大声地往周围喊着:“老张,你在哪里?快回来,咱们一起吃饭去。”
但老张仍旧没出现,我们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难道老张真的发生意外了吗?
”大家先不要慌”,郑旭的声音依旧镇定,然后转身问秦晴:“秦晴,你把老张支开的时候,他是不是仍然是往那棵大树方向走过去了?”
“对,是啊,我明明看到他站在大树那边了,现在怎么不见了呢?我过去那边看看”,说着,秦晴往那棵大树走过去。现在天还没全黑,暮色中,我们依稀能那棵大树下,但此时,那棵树下已经看不到任何人的身影了。
由于担心秦晴的安全,王同也跟在秦晴的身后往大树那边走去。
“这个公园人虽然人不多,但三三两两的毕竟还有一些,并且这个公园是个开阔地带,按常理来说,老张应该不会有什么意外,怎么不见了呢?”王教授眉头紧锁,仍然观察着周围,并好像自言自语的说道。
我看胡梦这时有点害怕,就连忙往她身边靠了靠,小声安慰她说:“没事,别怕,大家都在呢?”虽然说的是废话,但胡梦听后,努力向我勉强笑了笑,神情安定了很多,看来我的安慰还是起作用了。
而郑旭这时却忽然蹲下身来,往四周观察着,她这个奇怪的动作让我们觉得很奇怪――干么非要蹲下来观察呢?忽然,郑旭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疾步往旁边的一个亭子走过去,我、胡梦、还有王教授也紧随其后。
那个亭子离我们所坐的长椅,大概有十米远。
等我们走到亭子离时,发现在亭子边缘的长椅上,躺着一个人,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老张。他正躺在那里酣睡,并发出微微的鼾声,这时,我们才长长的松了口气。
此时,王同、秦晴也赶了过来。
“老张,你醒醒,天黑了,咱们回去吃饭。”我用手轻推了老张几下,试图叫醒他,但他却睡得如死猪一般。我感到有点奇怪,老张为什么突然睡得这么死呢?今天看他一直很有精神,并没见他困啊。
当我准备继续叫醒他时,郑旭却摆摆手制止我说:”别叫他了,小明,老张没什么大碍,不过恐怕要睡到午夜时分才能醒。”
郑旭的话又让我们吃了一惊,难道她老张昏睡的原因?郑旭警惕的往周围看看,没再接着解释,而是现在老张身上搜寻着什么,我们猜,她应该是找老张身上的那个那个对讲机。
“老张身上的那个对讲机没了。”在摸了一阵后,郑旭抬头对我们说。
“会不会他困的太厉害了,从那棵大树走过来睡觉时丢了呢?”胡梦猜道。
而郑旭则摇了摇头:“不可能,我注意看了,他的这个对讲机有一个设计非常精良而结实的扣,可以紧紧的扣在腰带上,只要挂在腰带上,就不可能会脱落,恐怕是被人摘走了。”
“被人摘走了?会是什么人摘走的呢?”我吃惊的追问道。
“把他弄昏睡过去的人。”当郑旭淡淡地说出这句话时,我们都震惊了――难道老张的昏睡,竟然是有人对他动了手脚?
郑旭继续解释说:“老张是吸入了一种特殊的麻醉剂,吸入这种麻醉剂后,人就会立即变得特别困,但不会立即失去知觉,而是会在几分钟后,才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是不是那种****手帕啊,据说用那种****手帕捂住人的口鼻,人就会失去知觉了。”王同问道。
郑旭摇摇头:“那可能是电影里的情节,其实****的气味非常大,当还没靠近别人时,别人可能就有所警觉了;另外,****的麻醉效果也很有限,没电影里说的那么神。
而老张吸入的这种气体,是专门为特工特制的,效果极好,基本没什么气味,只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才能闻出来――它有一股淡淡的香水味,并且,由于这种麻醉剂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只有蹲下去,才能闻到这种气味,而这个亭子的地势较高,再加上风向的关系,所以,我站在长椅旁时,忽然闻到了这种气味。当我蹲下闻时,那种气味就更明显了,我分辨了一下方向后,就判定那气味,应该是从亭子这里发出的。
另外,这种气体极贵,贵到超乎你们的想象,所以,虽然它的安眠效果极好,算是极好的安眠药,但一般人是绝对消费不起的。”
“那应该是有人让老张吸入了这种气体,然后等老张进入沉睡状态,才把他身上的那个对讲机偷走,他们的目的就是偷走那个对讲机”,秦晴试着推测道。
郑旭点了点头:“嗯,应该是这样,这种麻醉剂也是通过口鼻吸入而起作用的,不过它并不是浸在手帕上、然后捂住口鼻的那种,而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先把这种气体变成液体,用一种特殊的胶囊包裹上,然后用一种特殊的发射枪,把这种胶囊发射出去,但这种 ‘胶囊子弹’并不是直接打人体,而是会打在人附近的障碍物上。
当胶囊打到障碍物上时,就会炸开,里面的液体会瞬间变成气体,弥漫在目标周围,而目标就会快速吸入这种气体。当然,用这种方式发射时,最好是击中目标头部附近的障碍物上,从而让胶囊在目标头部附近炸开,那样目标就会吸入更多的气体,效果会更好。
还原一下刚才发生的场景,我推测应该是这样的――当老张到那个树下时,埋伏在暗处的人,发射了这种胶囊,打在了树上,然后胶囊炸裂,气体迅速弥漫在老张头部周围,老张引入了这种气体,意识变得模糊起来,并且出现了极度的困意,但他并没完全失去意识,而是脚步蹒跚的走到这个亭子里,然后才躺在这里的木质长椅上睡着了。
随后,发射这种胶囊的人尾随而至,把他腰间的对讲机偷走了。另外,这里毕竟是公共场合,他们绝不敢轻易伤害老张的,否则警方势必强力介入,这对他们也很不利,所以,他们便用这种方式,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能做出这种推理的,恐怕也只有郑旭了,和她一比,我明显刚到自己的智商好像不够用似的,她能从最细枝末节上发现线索,这既得益于她广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极其缜密的分析能力。
………………………………
第62章 两亿年前的动物
。
我们新来的这家饭馆,人也不少,因为离宾馆不远,所以来这家饭馆用餐的以旅客为主,还有好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为了安静,我们特意要了一个单间。
但与蒙老头的那个饭馆相比,这个饭馆无论是从建筑的样式、还是装修风格,更现代化。各种设备和服务,和大城市里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进到这个饭馆后,竟暂时忘记我们仍置身于一个闭塞怪异的小县城内。
这里的菜谱也做的很精美,每道菜都配有精美的照片,以及详细的文字说明,还有食材的照片和介绍,简直像是一本精美的美食手册。
我简单的翻了一下菜谱,除了没有那道“野菜炖断头鱼”外,其他的和蒙老头那里的差不多,大家拿着菜谱,慢慢的翻看着,正在这时,我注意到旁边的王教授,当他翻到一页时,忽然停了下来,不知道他在那页看到了什么东西,竟然一脸的震惊。
我连忙偏过头看了一眼,也不禁有点吃惊,那道菜是个荤菜,食材是一种很丑陋的野生动物,看文字说明介绍说,这种动物是这里特有的,肉味非常鲜美而富有营养。
“大家认识这种动物吗?”王教授突然指着那种丑陋的动物图片问我们,大家连忙围过来看。
“有点像是野猪,看,它还有野猪一样的獠牙,但身体和四肢,却又好像残留着大型蜥蜴的痕迹,看起来确实够怪的,也让人恶心,反正咱们不要吃这种东西,很多可怕的疾病,就是这些野生动物引起的。”胡梦皱着眉头说道,清秀的脸上露出嫌恶的表情。
但我们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动物。
郑旭很平静的说:“听你们讲了那个在石井旁遇到的怪物,我觉得那个怪物的某些特征,确实很像是恐龙那个时代的特征,虽然我对古生物学也并不了解,但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这里既有秦始皇陵,还有长袍人的后代,那么无论是地质结构、还是自然环境,这里都必有很多特殊之处。
既然史前人类的后代们,都能在这里延续保留下来,那么远古时代的生物,在这里生存、保留下来,也不是没可能,因此我猜测,这种动物,也许在远古时代就有了。”
王教授听完郑旭的话后,连连点头说:“郑旭的推很有道理,这很像是生活在两亿多年前的水龙兽。”
大家听完都不由得一愣――生活在两亿多年前的动物?
王教授接着讲道:“这种水龙兽是陆生动物,但几乎在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它的化石,大家想想,它既然是陆生动物,不会游泳,那么是怎么从一个大陆到达另一个大陆的呢?因为各个大陆之间,都是浩瀚的海洋。”
“这应该很好解释啊,说明水龙兽出现的时候,地球上的大陆还是一整块,后来因为地壳变化,大陆才逐渐分开,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大陆,比如欧亚大陆,美洲大陆等,这就是地球板块漂移学说啊。”
听完王同的回答后,王教授微笑着点点头:“王同回答的好,确实是这样,也就是说,在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陆还没分开,还是一个整体,而史前人类生活的年代,远远超过二亿年,那时的地球,又会是什么样呢?真的难以想象。”
“您不是搞古生物研究的,怎么会认识这种古生物的呢?”胡梦好奇的问。
王教授微微一笑:“嗯,确实隔行如隔山,我之所以知道这种水龙兽,还是源于一次考古,那次是一个汉墓,我们在清理陪葬品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骨架,并且那个骨架在主墓室里,这是非常不同寻常的――因为一般陪葬的牲畜类,都不会在主墓室。
那副骨架,和狗的骨架差不多大小,但形状却异常古怪,不是我们见到的任何一种动物的骨架,于是,我们就请了两位古生物专家去鉴定,那两位古生物专家看到后那种骨架后,不由得连连惊呼 ‘不可能,不可能’,他们显得非常震惊。
后来这两位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那种骨架,和生活在两亿年前的水龙兽完全一样,但水龙兽在一亿多年前就灭绝了,怎么会出现在汉代的古墓中,并且居然不是化石,而是 ‘活生生’的骨架,这太匪夷所思了。
那两位古生物学家还说,水龙兽善于挖洞和在地下生存,在地球上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中,大部分动物都灭绝了,但水龙兽却活了下来,并在之后的一百多万年里,独霸地球,它们那时在地球上没有任何天敌,所以在那一百多万年里,水龙兽大量繁殖。
这种水龙兽是所有哺乳动物的祖先,当然,也算是咱们人类的祖先。
不光是那两位古生物学家,连我们这些考考古的,也从没见过在汉代的古墓中,会陪葬那种水龙兽。我们经过鉴定后发现,那个汉墓是汉代一个藩王的,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搞到的这种兽类,并把它陪葬在自己的主墓室中。
那两位古生物学家先是震惊,后来是兴奋,他们一心想把那副骨架弄走,但那时候的条件比较差,并且那个墓在大山中,交通非常不方便,他们又没有必需的设备,而经过那么长时间,那种水龙兽的骨架已经非常脆弱了,如果没有专业设备的话,他们就无法把那副骨架运走,所以只能等人把设备送来
但意想不到的是,在隔天的夜里,那副骨架就不见了!
我们所有人的都很奇怪,墓葬里当时还有很多瓷器和青铜器陪葬品,却一件没少,只有那副奇怪的骨架不见了,这也是我几十年来,遇到的最古怪的一次盗墓了。当时,那两个古生物学家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我还从没见男人哭的那么撕心裂肺过,虽然我不是他们那个领域的,也不知道那副骨架对于古生物学界的意义,但对于他们的那种感情,我多少还是能够理解的――那应该和我们发现一件意义重大的文物时的感觉类似。
从那之后,我就对这种水龙兽特别感兴趣,还从图书馆借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因此,我看到菜谱里的这种动物时,觉得和那种水龙兽很像。”
听王教授说完后,我又仔细看了看菜谱上的图片,只见这种动物图片的旁边,写着这么几行介绍:“秦猪,是本地特有的野猪品种,肉味鲜美,皮薄肉嫩,有滋阴补气,延年益寿的功效,本县是著名的长寿之乡,百岁以上老人就有上百位,皆有长期食用秦猪的习惯。”
原来这种动物在这个小县城被称为 “秦猪”,为何叫“秦猪”呢?难道也和秦朝有关吗?
这时,正好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服务员走了进来,我们连忙问起了这种叫 “秦猪”的动物来。
那女孩子微笑着说:“这东西在我们这里很常见啊,现在我们饭馆里供应的这种,严格的说已经不是野生的了,而是人工养殖的,当然,最早也是从山中捉来的,后来就人工养殖了,不过说来也怪,这种野猪一运到山外,活不过一天,就像是鱼离不开水似的,所以,要想吃这种新鲜的野猪肉,必须来我们这里,怎么样,几位也要来一份吗?”
我们还没说话,胡梦就连连摆手说:“谢谢,不要,我们还是先尝尝别的菜吧”。说完后,她用手紧紧捂住嘴,好像要呕吐似的。
………………………………
第63章 诡异的鱼
。
“那不是个鞋架吗?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啊?”我忍不住说。
郑旭没有说话,而是站起身来,仔细看那个鞋架子一样的东西,我们也围了过去,仔细看那个东西。等凑近看时,我们才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鞋架,而是一排排的玻璃管做成的架子。
每根玻璃管有手腕般粗细,而且里面都盛满了水,更加奇怪的是,在这些玻璃管里,竟然还有很多手指般大小的鱼!
这个用玻璃管扎成的架子太奇怪了,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如果是用来养鱼,直接用鱼缸不就行了,干么非要用玻璃管做个如此怪的架子呢?
正在这时,那个服务员进来上菜,见到我们围着那个架子看,便稍微楞了一下,我连忙指着那个架子问:”姑娘,这是什么东西啊?里面怎么还养着小鱼?”
那服务员先把菜放到桌子上,这才回答道:“那里面的鱼,也是我们这里特有的,叫做钻山鱼,它们生长在浅浅的溪水底部,并且能在溪水底部的石头上钻孔,而且它们只生活在钻出的圆孔内,如果把它们放在鱼缸里,也不知为什么,它们几天后就会死,而只有在圆形的孔里,它们才能活下来。
这种玻璃管架子,就是模拟了这种钻山鱼生活的环境,让这些鱼保持活着的状态,这样一来,如果想吃这种鱼的时候,就可以从玻璃管中,直接把这些鱼取出来,马上切成生鱼片,并且撒上调料后,就可以吃了,肉味异常鲜美,还没有一根鱼刺,更厉害的是,吃到嘴里后,这一片片生鱼肉还会微微蠕动,算是我们这里比较有特色的菜。
我们那个菜谱上有这道菜啊,在最后一页,可能几位没有注意看吧,几位如果想吃的话,我们的厨师可以过来,现场把这道菜做出来,这道菜必须现场做,并且做好后马上吃,味道才最佳。”
经过服务员这么一解释,我们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过对于吃生鱼片,并且还是现场宰杀鱼而做的生鱼片,我们还从未体验过,虽然听起来很好奇,但却没勇气尝试。
等服务员出去后,秦晴忽然说道:“我怎么觉得这种鱼,就是蒙老头饭馆里的那道 ‘野菜炖断头鱼’用的鱼,只是做法不一样而已,你们没听刚才那个服务员说吗?这种鱼被切成片后,鱼肉还能慢慢蠕动。这与鱼头被剁掉后,还能慢慢游动,是不是有点类似?”
秦晴这么一说,让大家眼睛一亮,这两者之间确实很像。而那个玻璃管架子的下面,确实有个踏板,我们踩了几下后才弄明白,这种踏板是专门用来为玻璃管中的鱼换气用的。
当那个服务员再次进来后,我们向她求证了一下,果然,这种鱼与那道“野菜炖断头鱼”是同一种鱼,只是做法不同而已。
本来,在我们遇到的各种怪事中,这件事也并不算很特别,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出现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转折。
当我们都回到各自座位上,准备继续吃饭时,郑旭却依然蹲在那里,并从兜里拿出一个小型的放大镜,继续观察着那些玻璃管内的鱼,突然,她说了一句让我们所有的人都震惊的话:“这些根本就不是鱼。”
什么?郑旭说玻璃管里的那些根本不是鱼?我简直有点怀疑自己听错了,连忙站起身来,又走到了那个架子前面,再次和郑旭一起看玻璃管的鱼。王教授、王同、秦晴、胡梦也都过来了。
但我们并没看出什么异常――玻璃管里明明就是鱼啊,郑旭为什么说不是鱼。
“大家看,这些所谓的鱼,有两三条已经生出了腿” ,还没等我们问,就听郑旭解释说,说着,把她手中的放大镜递给了我们,我们轮流拿着放大镜仔细的看着。
当轮到我用放大镜看那些鱼时,我无比吃惊的发现,果然,有几条鱼的身上真的出现了腿――虽然那种腿很小,如果不用放大镜看的话,根本看出来,但在放大镜下,我可以明显的看到,那确实是腿,并且在腿的末端,还有更为微小的爪子。
但可能是我生物学方面的知识不太好,我还是不太理解,难道就是因为生出了四肢,郑旭就确定它们不是鱼吗?
“郑旭说的没错,这并不是鱼,而是一种两栖动物的早期幼虫,就像蝌蚪一样,也很像是鱼,但随着慢慢长大,它就会长出四肢,等成年后,便完全不像鱼了。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两期动物的早期阶段,无论是形状,还是内部的结构,都很像鱼,这是因为两期动物是由鱼进化来的。”
王同这么一说,我们才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郑旭点了点头说:“对,就是因为如此,我才判定这根本不是鱼,而是一种两栖动物,等这种两栖动物长成后,形状就会完全改变“,她稍微顿了顿,又提出了一个让我们无比震撼的假设:“等这种两栖动物发育完全后,可能是我们从没见过的一种两栖动物,或者就是你们在石井旁看到的那种怪物,因为那种怪物的形状,很像是两栖动物――有个乌龟一样的壳,浑身都是绿色的等,这些好像都是两栖动物的特征,当然,这都是我的推测而已。”
但我听完郑旭的推测后,不知为什么,浑身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时,王教授依然拿着放大镜看着,他一言不发,眉头紧锁,能看出来,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过了好大一会,他才站直身子,缓缓地说:“郑旭说的很对,另外,饭馆之所以用这种玻璃管养,可能是尽量抑制这种两栖动物的发育速度,从而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幼虫状态,供人们食用。”
看来在这个小县城里,处处都能发现无比诡异的动物和现象,但正如郑旭总结的那样,这里的环境本就异常怪异,而怪异的环境,当然很可能孕育出各种怪异的生物。
等这顿饭吃完后,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多了,在这个县城的每一天,我们都会经历一些难以想象的诡异和震撼,但我们都知道,这些诡异和震撼,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而一个更大的、更不可思议的隐秘世界,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在那个隐秘的世界里,有很多穷尽我们的想象,也无法勾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