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陵守墓人-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蛭皆布盖Ю锬冢济挥写蠛5模虼耍词褂泻J序茁ィ簿换岢鱿质裁创蠛5摹

    当然,不光是我,郑旭和王同也都想到了这一点,我们三个心领神会地对视了一眼。

    既然一个游客都能偶尔看到这种诡异的场景,那么小城的居民,更应该经常看到。

    我这才更加深刻意识到,小城居民的信仰有着特殊的意义――有了那种关于角人的信仰后,就会把看到的各种诡异现象合理化,全部归结为那时角人的神迹,同时反过来也更强化了他们的信仰,而某件事一旦成了信仰,你就不会用理性去探索它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很完美的精神控制术。

    “师傅,大概能几点到目的地?天黑之前总能到吧?”另外一个游客问。

    “这要看具体情况了,如果没有大雾的话,天黑之前就能到了,可一旦遇到大雾,我们只能把车停下来,等到第二天再上路,这种山路,决不允许在夜里行驶,就上个月,就有一辆车因为夜里行驶,掉进了悬崖里,唉,一车的人,都死了,我们这口饭不好吃啊,算是个玩命的活。”

    这个司机说话倒是很直,也好像很喜欢聊天,车上的游客听到他讲这种事故,都发出哀叹和惊呼声,我看了看窗外,就目前的路况来说,还不算险要,山路是双车道,两边都是山峰,因为道路不是很直,所以司机开的并不是太快。

    “其实,在山路上开车,最害怕两件事――一个是山上滑落下来的滚石,另外一个就是悬崖了,要是被山上滑落下来的滚石砸到,或者稍微不注意掉下悬崖,就会死的很惨。”

    司机边开车,便滔滔不绝地说着,让车上的游客听的胆战心惊。

    “这条路上不会经常出事故吧,您这么一说,我都想下车了,太可怕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游客有些惊恐地说。

    “倒不至于经常出事故,有滚石的路段大概也就三四里地,而要经过悬崖的路段也就二十里左右,这是两处最险要的地方,其他的路段,只要开的不快,就没什么问题的。在每年的秋末冬初,是坠石的高发期,现在刚到秋天,应该比较安全,一到了坠石的高发期,我就停运了,总不能要钱不要命吧”。

    “坠石高发期应该是夏天的雨季吧,一下大暴雨,很容易就有巨石滚落下来,怎么可能是秋末冬初呢?而到了秋末冬初时,这里的雨水就会很少,即使有,也都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吧”,王同质疑司机道。

    “您说的这个规律,适用于其他地方,但我们这里比较特别,这一带都是些石头山,下大雨时影响倒不大,但一到了秋末冬初,因为气温的突变,引发热胀冷缩,导致山体表层的石块剥离,而造成坠石出现,当然,这和那个路段的石头特性有关系,其他的地方也都是石头山,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司机耐心地解释说。

    因为昨天夜里做了一夜恶梦,所以刚上车不久,我就有点昏昏欲睡起来,很快就睡着了。在车上睡觉,我甚至觉得比昨夜在床上睡得还踏实。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忽然被一阵尖叫声惊醒,还没等我完全清醒过来,汽车来了急刹车,紧接着是周围旅客的惊呼声。

    我几乎瞬间就清醒过来,连忙从车窗往外看去,发现在山路的中央,有一团血肉模糊的东西,好像是什么动物的尸体,有一股刺鼻的血腥味,看来应该是刚死了不久,司机先把车停下来,但下车之前,对我们大声喊了句:“大家千万别下车啊,危险!”

    说完后,他下车捂着鼻子凑过去,看了几眼那团血肉模糊的尸体,旁边座位上的郑旭站起身来,刚想也下车去看看,但那位司机却一脸惊恐地猛冲回车内,然后发动汽车,猛踩油门,从那团尸体上碾压过去。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以比原来快很多的速度行驶着,我觉得有好几次都差点就撞倒了旁边的山壁上,我能感觉到司机在看过那个动物的尸体后,不知为什么,他的情绪好像有点失控。

    “师傅,别开那么快,危险,你不要命,我们还要命呢”,车内不断有旅客提醒,有的话还挺刺耳,但司机却好像没听见一样,仍然一路狂飙。也不知道开出去多远,车速才又慢慢平稳下来,幸好这段山路并不险峻,才没有发生特别的危险。

    “我的妈呀,吓死我了,那就是传说中的怪物的尸体,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以前只是听跑车的同行说过。”那位司机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嘟嘟囔囔地说着。

    “怪物?是什么样的怪物呢?”王同和我对视了一眼后,故意很大声问司机。

    “说是一种野人,这种野人就生活在这一带的山上,它们的样子,和人很接近,虽然乍看很像是猴子,但他们脸比较扁平,而且嘴也不像是猴子那么往前突,反正越仔细看越像是人。

    刚才车前的那团血肉,应该就是野人的尸体残骸,因为我在车轮底下,看到了一颗头颅,那颗头颅嘴巴大张,两眼圆瞪,除了脸上长毛,脸型有有点像猿外,五官几乎和人差不多,那绝对不是猴子;不但是模样和猴子区别较大,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一带没猴子。哎呀,刚才可真是吓死了,尤其是那颗头,奶奶滴,真倒霉,今天真晦气,怎么会遇到这样的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听完司机的这些话后,我心里咯噔一下,马上想到了风凯――也许这些所谓的野人,就是和风凯有类似遭遇的人?风凯这种情况,应该不是孤例,很可能其他人也遭遇了同样厄运的,我又禁不住联想到,那个空间忽然变黑后,风凯的命运又会是怎样呢?他会无处容身吗?会不会像这具尸体一样,落得个暴尸荒野。

    想到这些,我的心口像堵了什么东西似的,非常不舒服。
………………………………

第179章 不祥的预兆

    。

    看来这次的行动很不顺利,从我们到那个小镇开始,就不断碰到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而到这里后,更是遭遇到了重大挫折,也没有别的办法,看来只能等王教授那边的消息了。

    但就在这时,事情却发生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转机。

    按照我和王同的想法,既然根本找不到裴忠这个人,那只有等他王教授联系到裴南玉之后,再做决定了。但郑旭却没有放弃,等到了第二天的傍晚时分,在郑旭的建议下,我们又去了那片空地。

    那片空地在城市的西边,周围都是整洁的楼房,只有这里堆放着一些垃圾,以及几间临时搭建起来的铁皮屋,显得残破而狼藉,这片空地其实就是一个山头,周围的地势比这里要低很多,在四周灯火通明的照耀下,这里宛若一片黑暗的孤岛。

    我和王同心不在焉地看着,真想不出郑旭为何又要来这里,即使裴忠真的在这里住过,经过这番彻底的拆迁,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

    让我俩感到有点奇怪的是,郑旭来这里后,从旁边捡了块石头,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石头,不停地在这片空地的地面上敲,并且是在不同的部位敲。

    她这是要干么?难道郑旭怀疑这块平地的下面是空的吗?既然这样的话,王同有专门的仪器,可以专门探测下面有没有空腔,何必用这种笨办法试呢?就在这时,郑旭忽然停止的敲击,压低声音对我们俩喊了句:“快过来,看看这是什么?”

    我俩吃了一惊,连忙拿着手电跑过去,当我们的手电光照到郑旭所指的位置时,我俩不由得惊叫了一声,尤其是我,由于受到突然的惊吓,不光下意识地往后倒退了几步,还不禁两手一抖,手中的手电重重地掉在了地上。

    因为我和王同清清楚楚看到,在石头地面上,竟然钻出来一条蛇,并且是条双头蛇――那两个诡异的蛇头,明显的是从一条蛇身上分出来的,在黑夜的手电光下,突然看到如此诡异的一幕,一般人恐怕都会吓得魂不附体,能像郑旭如此淡定的人恐怕不多。

    虽然之前我在那个小县城里,看到过很多怪异的动物,但对我来说,这种双头蛇的恐怖,却远超过那些诡异的动物。

    我记得一本书上曾经说过,在人类的天性中,都深藏着一种“毒蛇恐惧”,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对蛇类有种特殊的恐惧,因为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都生活在野外,很容易遇到毒蛇,这种毒蛇恐惧”,能让早期的人类躲避毒蛇,从而远离毒蛇的袭扰,也是人类进化出来的一种自动保护的心理机制――只有极少的人不怕蛇――所以,对多数人来说,蛇本身就够可怕的了,而且还是这种双头蛇。

    我们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有种传说――见双头蛇者必死!是说只要看到双头蛇,那么就离自己的死期不远了,虽然这是一种迷信,但是突然见到如此恐怖的双头蛇,确实对人的心理有极大的震撼。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就更加匪夷所思,甚至我觉得我差点就被吓得尿失 禁了。

    王同的胆子比我大一些,他虽然也惊叫了一声,但情绪总算没失控,手电也没掉在地上,但他也绝不像郑旭那样,敢离那条双头蛇如此近。

    我现在不得不佩服郑旭的胆子和心理承受力――她蹲在地上,拿着手电,近距离地观察着那条双头蛇,并且声音淡定地说了句:“从这条双头蛇的头部特征来看,它应该不是毒蛇”。

    我也咬着牙镇定了一下情绪,捡起掉在地上的手电,然后鼓起勇气,大概在离一米多的地方,看着那条双头蛇的一举一动,我能感到自己的心脏在狂跳。就见那条双头蛇的两条头竖立着,并且不停的吐着芯子。

    忽然,就见郑旭迅速把手电放在地上,然后腾出手来,从口袋中掏出一副橡胶手套来,迅速地戴上――她这是要干么?还没等我和王同反应过来,只见郑旭一把抓住那条双头蛇的脖子,然后猛地往上一提,把那条双头蛇从洞内整个扯了出来。

    就在把那条双头蛇扯出来的一瞬间,我们看到了更加恐怖的一幕――在那条双头蛇的另一端,竟然还有一个头!原来这条蛇竟然有三个头!而且第三个头比那两个头合在一起都大!

    看到这条有三只头的蛇时,我不单单是害怕了,还感到一种强烈的恶心、呕吐,胃里翻腾的厉害,心口堵得难受,有种醉酒般感觉,我努力地忍了忍,还是没忍住,终于哇地一下,吐了出来。

    这次王同也没比我好多少,他“妈呀”叫了一声,往后蹿了好几米,并且啊啊地惊叫了两声。

    郑旭却始终冷静的地抓着那条蛇,并且用手电照着、看的很仔细,那条三头蛇在郑旭的抓握下,拼命地挣扎着,还发出一种尖叫声,这种尖叫声在夜间传出很远,听着让人胆战心惊。

    不是蛇没有声带,不能发出声音吗?怎么这条三头蛇还会叫呢?真是太怪异了。而蛇之所以发出嘶嘶声,是因为舌头和口唇的摩擦造成的,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发出这种尖叫声的。

    因为这种三头蛇看起来太让人不舒服了,所以我和王同都不太敢正眼仔细看,只是侧着头,用眼睛的余光观察着。

    郑旭观察了一会后,猛地一甩手,把那条三头蛇扔了出去,在黑暗中,我听见“哇”的一声,好像是那条三头蛇落到地上时发出的声音,郑旭看了一眼我们俩个惊魂不定的男人,淡淡地说了句:“好了,今天咱们收获不小,可以回去了。”

    直到这时,我俩才稍稍回过神来。

    “这种双头蛇和三头蛇,其实都是一种畸形而已,虽然理智上有这种认识,但我看到时,还是感到这种畸形蛇看起来实在是太吓人了,我看小明也吓得不轻,唉,我们两个大男人今天真丢人,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在回来的路上,王同有点自嘲,又有点感慨地说道。

    而郑旭只是微微摇头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我想在郑旭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历史知识,于是引经据典地说:“在《诗经》的《尔雅・释地》中,就记载过一种叫做枳首蛇的蛇类,这种蛇的身体两头都有一个头。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中也写到, ‘宣州宁国县多枳首蛇,其长盈尺’,宁国县就是安徽省的一个县,沈括记载那里的双头蛇比较多。

    总之,古代很多文献里,对那种两端都有头的怪蛇,记载还是挺多的,并说人看到后,会很快遭遇厄运。”
………………………………

第180章 极凶之地

    。

    无论是双头蛇还是枳首蛇,都是不祥之物,而那个山坡上居然还有这些东西,这倒是和司机说的有暗合之处。

    我和郑旭坐在后座上,而王同则坐在副驾驶的位置,王同和司机聊得挺热,我也偶尔插两句,只有郑旭始终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着,路灯从车窗照进来,她脸的侧面的轮廓很美,长长的睫毛,柔美的线条,没有绑进马尾的几缕头发,慵懒地散在她长长的颈部,散发者一种女性朦胧而神秘的美,让我怦然心动。

    郑旭可能已经感觉到我在盯着她看,于是她扭头看了我一眼,我慌忙把目光移开,假装在看别处,并感到脸有点发烧,以郑旭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我的一举一动、还有所思所想,很难逃过她的眼睛,我浑身上下有点不自在起来。

    不过,我们很快也就到了宾馆,当走进宾馆时,郑旭只是简单地对我俩说了句:“走,去你们房间里,把今天咱们这次的行动总结一下。”

    当我们进入房间里,坐到松软的沙发上时,才不禁长长地松了口气,还没等我俩开口,郑旭忽然语气轻松地说了一句:“今天夜里算没白去,事情多少有了些进展。”

    听她这么一说,我和王同都有点发蒙――有了进展?难道找到了一条三头蛇就算是有了进展?我们来这里是找那裴忠的,今晚这些事和寻找裴忠之间,好像没有任何关联吧,既然如此,郑旭怎么说有所进展呢?我们实在听不懂郑旭这话什么意思。

    郑旭看了我和王同一眼,又说了一句很不像她自己风格的话:“另外,那个出租车司机提供的信息也很重要。”

    在我的印象里,郑旭是个刑侦专家,一切以证据和逻辑为准,那位出租车司机说的那些,顶多算是“乱力怪神”,不过是谣传和迷信而已,怎么算什么“有用的信息”?

    “我越听越糊涂了,郑旭,你难道我们今晚经历的一切,和裴忠的下落有关系?另外,为何你要用石头敲击那里呢?难道你知道那么一敲击,会有条三头蛇跑出来?”我实在忍不住地问道。

    郑旭看着我微微一笑,然后端起茶杯喝了口水,这才不慌不忙地解释说:“刑侦学上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 ‘以点破面’,就是找到一个突破点,然后从这个突破点出发,扩至整个面,这样才能极大的推进案件的侦破。

    对于我们来说,突破的关键点是什么?我觉得就是裴忠住过的那个地方――就目前我们掌握到的信息,这是唯一我们可以依赖的、所有推论的支点――所以,我还是决定今晚去那个地方看看。

    不知你俩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相关系统中,并没查到任何关于裴忠的信息,但我却注意到,那里的居民的属性很特别――他们都是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家属的后代,也是这座城市里最早的居民之一。

    我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在抗日战争时,由于日本人的入侵,我们把大量的文物、以及相关的文物研究者,都迁到了巴蜀的大山内,有一队文化研究者――他们其中很多人都加入了国民党――就驻扎在了这里。

    当然,那时候这里还不是所谓的城市,根本没什么人烟,只是因为这里地势比较隐蔽,而且经常有大雾,可以能有效防止日军的飞机轰炸,所以,当时就把很多文物转移到了这里,而那些研究文物的学者,也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这些文物研究者的住宅区,就建在我们看过的那个空地。因为那里的地势最平,比较适合建房子和院落。

    果然,在整个抗日期间,这里从没受到过日军的轰炸。大家也都知道,因为巴蜀的地势险要,日军的陆军从未踏入过四川境内,只动用了空军进行轰炸,而这里日军又轰炸不到,所以在当时战火纷飞的中国,这里算是一处世外桃源了。

    于是,那些已经在战乱中颠簸流离的文物研究者们,就在这里定居了,在抗战的几年内,他们在这里娶妻生子,度过了一段虽然物质匮乏,但却安稳平静的日子。

    一直等抗战结束,这里的文物和研究机构,也没立即裁撤,因此,仍有很多人员留在这里,随后,国 共内战爆发,还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仍没受战争影响,等战争结束后,这里原来属于国民党的文物研究人员,就整个转变成新中国文物研究机构了。

    我之所以详细说这个过程,是想说,这与裴忠的背景,出奇的一致――还记得王教授说的吗?裴家是考古研究的世家,裴南玉的父亲是第一批留德、而且是专门学习考古的学生,裴南玉是民国时代少年成名的考古学者。

    我也查了有关资料,发现裴南玉的哥哥也从事考古、和文物研究的工作,虽然他没弟弟有名,但他的很多研究成果在学界也有相当的影响,只是这个裴南玉的哥哥,在国共战争结束后,不知去向――是留在了大陆,还是去了台湾呢?好像没人知道。

    是不是没有查到裴忠的姓名,就能确定裴忠没在这个城市中生活过呢?其实也并非如此。我们还原一下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

    那时,在部队里当兵,是很忌讳用自己的真名的,因为你如果用真名的话,自己的亲属往往就会受到牵连,所以,在当时的部队里――尤其是一些军官、和有一定职务者――往往是用假名。

    也就是说,如果你穿越到那时部队的话,如果你的连长叫李华,那百分之九十是他的化名,这是为了保护家人、亲友,也是避免自己暴露,一直到解放后,很多人懒得恢复自己的真名,就一直沿用自己的化名了。”

    “嗯,我明白了,你是说,裴家在这个小城里,也许已经改成别的名字了,所以,我们才无法在相关的登记系统中,找到裴忠的名字?”王同恍然大悟地说道。

    郑旭点了点头:“嗯,我就是这个意思。”

    听完郑旭的这番鞭辟入里的分析,我感到很惭愧,看人家郑旭是如何进行调查和分析材料的,而我和王同,只会被动的等待,根本不懂得如何进行主动地调查,但郑旭用石头敲击地面,又是这么回事呢?
………………………………

第181章 最诡异的灭门案

    。而确定人身份最快速的方法,就是通过受害者的面容。

    如果不了解案件详情的人,一定会想当然的这样认为――被爱者又不是死在在野外,而是死在家中,只要看看那是谁的家,受害者身份不就轻易确定了吗?

    可诡异的是,死者并不是房子的主人一家,因为房子的主人一家五口,正好去国外游玩去了,也就是说,那是十二个不明来历的人,忽然死在了他们的家里。

    当房子主人一家旅游归来,推开院门时,就发现了十二具好像已经 ‘融化’了的尸体,也就是说,每个别害人的尸体,都发生了严重的自溶,只有大概的轮廓还在,好像融化了的冰块一样,这十二具尸体,从院内到房间里,杂乱的分布着。

    其中,只有一个孕妇的尸体,自溶程度最轻。

    其实,人在死后,尸体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自溶――因为人的胃部、还有肠道内,都有消化液,一旦人类死亡,这些消化液就会溶解内脏器官,但这种自溶,只是轻微的,绝不至于会如此严重,更不会溶解到头部。

    而法医在做检查时,发现让尸体发生溶解的,并不是化工用的强酸类――比如硫酸、盐酸等――而就是人体内的消化液,并且这种这种人体的溶解,是从内部开始的,另外,当那些尸体发生严重的自溶后,竟然没发出任何腐臭味,反而是一种特殊的香气,虽然那是夏天,甚至都没招来苍蝇,光是这点就让人不可思议;当时国内一流的法医专家,甚至是医学专家,都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最诡异的还不是这些,当时,公安部门对那个区域的人口做了调查,确定这十二名死者,并不是那个区域的居民,因此,办案人员还调取了周围所有的摄像头,走访了几千人,都没发现有有外人进入那个区域的记录,他们也详细的检查了院子的院墙、大门,仍没有找到任何攀爬、或者破坏的痕迹,这十二个人好像凭空出现的一样。

    更加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屋里沙发上的一个死者,还留了一封所谓的遗书,那封遗书就在沙发旁边的茶几上,遗书上说,他是这十二个人的领头者,是他用一种奇异的方法,把那十一个人、最后包括他自己,都杀死了。

    因为这个案子太诡异了,根本无法结案,虽然算是找到了凶手,但这种结果,不可能向社会公布的。因为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