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女风华-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哼,你不提他还好,提他就一肚子气,回头就找他算帐去。”

    宁致远不满的哼了声,又恢复了他对外的带点无赖的气质。

    “咦,我大哥怎么得罪宁大哥了?”

    “这还用问,他有你这么个宝贝妹妹都不跟我说,还当不当是好友了,亏我上次还巴巴的送他两坛好酒,哼。”

    他说得理直气壮,其他人简单要一头黑线,有谁会有事没事的在朋友面前提自家小妹啊,除非有结亲的意思,否则哪有将闺阁之事到处说的,这不是拎不清嘛。(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五章 选址

    因为这一天红菁有事外出,宛月又有客人,柳沁他们自然学不成,见宁致远没有走的意思,估计两人还有事,不便再打扰,事情谈妥就准备告辞离去。

    宛月拿出一首乐谱,告诉三人这是自己依据柳沁说的故事作的一首曲子,名子就叫《高山流水》,让他们拿回去试着练练。

    出了烟雨楼,长安长康在外面侯着,牛叔将马车赶了过来载着众人一起离去。

    旁边柳树下另停了一辆马车,两个小厮斜靠在马车上,其中一个悠闲的眯起眼睛,而另一个自柳沁出来后就一直盯着他们,直到马车穿过花街,拐上大道,再也瞧不见了,他仍望着那个方向,眼里露出思索的神情。

    过了半个时辰,宁致远才从楼里出来,刚走过跳板,就对着柳树的方向叫了一嗓子,“招财,进宝,走啦。”

    招财忙“噢”了声,预备将马车赶过去,可进宝不知怎么回事,竟仿佛没听见般仍望着远处呆呆出神。

    招财当头给了进宝一巴掌,“发什么呆,少爷要走了,还不快些过去。”

    进宝这才醒过来,忙帮着一起将马车赶过去。

    宁致远也不上车,扭头四处一望,这才笑道:“进宝,瞧你这魂不守舍的,不会真的有女鬼跟着你吧。”

    进宝不高兴的撅着嘴,“少爷,您不要说得这么吓人,您晓得小的胆子小。小的……小的是因为看见了上次那人。”

    “哪个?”

    “就是上次跟小的说话,惹恼了伯爷的那个。”

    “对了,我还没问,上次你们说什么了,竟惹着了伯爷。”

    “那人跟小的说。醉春楼的姐儿冬雪要赎身,而且帮她赎身的还是个风流俊俏的公子,不知怎么伯爷听到了,然后就恼了。”

    “噢?”宁致远眼神闪了闪,“你刚刚在哪里见到的?”

    “就在这儿啊,刚刚从楼里出来三个小少爷,他跟了上去。应该是那三个小少爷身边伺候的。”

    三个小少爷?不就是柳家小妹他们吗?

    原来这事跟她有关系啊。

    醉春楼被封之事。宁致远虽然不是很清楚内里情况,但也知道是惹上了淮阳伯,才事发被查。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淮阳伯这是被捉刀,有人借了他的手。

    既然是跟柳家有关,就决不能让淮阳伯知道。

    宁致远想到这里。拿手中折扇在进宝的头上敲了一下,“记住。你今天什么都没看到,这件事不要跟任何人说,招财也一样,记住了吗?”

    “记住了。少爷。”

    招财和进宝虽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但见少爷如此郑重,也不敢多问。忙答应了。

    柳沁一行并没回去,而是去了琼浆。在厢房里跟成伯好好商议了一番,又招了姜兴茂进来,将要建酿酒坊的事跟他说了,姜师傅激动不已,当场就要跪下跟柳沁磕头。

    他还记得他爹临死前跟他说,希望他将姜家酿酒的手艺好好传承下去,若能发扬光大,那么他爹在九泉之下也能笑着瞑目了。

    可他没本事,这份手艺不但没让他姜家扬名,反而连糊口也困难,他都打算弃了回乡里种田,没想到遇上了现在的东家,是东家给了他一个栖身之所,也是东家让他有了用武之地。

    这份恩德让他没齿难忘,所以当柳沁说希望能签份文书,三代之内姜家不得离开酿酒坊,姜兴茂完全没异议,直接就答应了。

    柳沁原想将姜家酿酒的秘方买过来,后来一想觉得自己有点趁人之危,因为只要自己开口,哪怕不愿意,姜师傅也会答应的,所以才改为三代不得离开,三代若是高寿算下来也有百多年,一百年之后,世界都不知变成啥样,她何必操那个心。

    过了两日,宁致远邀请柳沁一起去庄子上看看。

    柳沁出行一向是大部队跟随,这次又加上姜师傅和他两徒弟,一行人满满当当坐了两马车。

    出北城门,一直顺着官道走,行到一岔路,路分三条。

    中间是往南的官道,左边通往一座山林,名叫梁子山,有一年遭了天火,附近的住家都搬走了,如今虽然恢复了生机,因无人烟,处处杂草丛生,很是荒凉。

    右边通往梁山村,正是柳沁他们要去的地方。

    梁山村是个很大的村落,周围许多良田都被人买去,建了庄子,宁致远的清泉庄就是其中之一。

    进了清泉庄,宁致远已在门口等候,等柳沁一行下了马车,就带着众人四处参观起来。

    庄子里树叶葱绿,花木繁茂,白墙黑瓦掩映其间,景色很是雅致。不过这些都代表不了清泉庄,清泉庄被称此名,自然是庄中有一眼清泉。

    当宁致远引着众人到了庄子正中的那一眼泉水处,姜师傅情不自禁的欢呼一声,与两徒弟兴致勃勃的冲过去,掬起一捧水就喝。

    “嗯,真甜。”

    三人对看一眼,打心里欢喜起来。

    酿酒离不开好水,有了这眼清泉,姜师傅相信他能酿出更好的美酒。

    在姜师傅的建议下,酿酒的主屋就建在泉水这里,方便取水。

    至于屋子要建成什么样,屋里一应需要的物件由姜师傅描述,江离作画,画完再确认后,才交由宁致远负责安排督造,姜师傅还派了自己的大徒弟在旁协助。

    酿酒坊按要求建造着,这边柳沁决定让姜氏夫妇回乡一趟,将家人接来同住,也好让姜师傅安心做事。

    同时准备让长盛与长安同往,酿酒坊正式运作之后,必然要扩充人手,既然都要招人,还不如在他们的家乡招些人手,一是乡里乡亲的,本就相熟,交流起来也方便,二也是为了保密,若自己往后经常出入这里,外乡的人不认得她,不容易泄密。

    长盛长安听得可以回家,兴奋得不行,他们自从被卖入府中,好几年时间只回去过两次,所以听得消息,赶忙收拾东西。

    只长康苦着脸,靠在长安的房门边,满眼羡慕的望着他。

    “四弟,望着我也没用,不如去求求公子去。”

    长安见他可怜,给他提个醒。

    长康听了,终于醒过来,往墨香院飞奔,刚气喘吁吁的跑进院子,停下来歇口气,就听得掀开门帘的屋子里传来说话声。

    “诶,阿离哥哥,刚刚只记得吩咐长盛长安,忘了长康,他们三个一起出来,若回去了两个,只怕长康他娘会担心,还是一起回去看看。长兴,你赶快去说一声,免得长康心里不舒坦。”

    “嗯,我现在就去。”(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回乡

    站在外面的长康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姑娘和少爷并没忘了他。

    也许在四个里面,他是最差的,没长兴有才干,没长盛机灵,也没长安稳重,可他也想好好为姑娘和少爷做事,也想得到肯定,也想有事时姑娘和少爷会记起他。

    暗暗握紧拳头,他相信,他一定能做到。

    五月初,将将进入夏季,阳光不是那么酷烈,可仍然将路旁的树叶晒得恹恹的,此时正午刚过,官道上几无人烟,只有几只雀鸟偶尔懒散的从上空飞过。

    官道的尽头,突然传来马蹄声声,不一会儿一辆一匹马拉的马车慢腾腾的跑了过来。

    车身看起来不甚起眼,灰色的蓬布,没有任何装饰,近了却看出车厢是上好的硬杉木所制。

    拉车的马儿打着响鼻,不耐烦的晃了晃脑袋,似乎对这大中午的赶路极不满意似的,马车前辕坐的车夫,将一顶帽子低低的压着,看上去就似靠在车壁上睡着了一般。

    这条由南往北的官道,道路极是宽敞,两旁都植有大树,所以即使睡着了,马车也不会跑偏,马儿仍会沿着大道一路往前行去。

    只是没有人的催使,马儿也偷了懒,越走越慢了下来。

    “二哥,怎的这马儿跟你似的,也这么懒散。”

    车里的人不乐意了,归心似箭,如何经得起这般煎熬。

    外面车辕上的马夫闻言,将帽子往上推了推,打个哈欠,这才懒洋洋的开口道:“老四,你若不满意。你来前面好了,二哥我正好进去睡上一觉。”

    “别,还是二哥来吧,只是二哥,照这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呀?”

    提到家,外面的人顿时精神一振,提起马鞭往空气中狠狠抽了一鞭子。鞭响刚落。就听那马儿“嘶”的鸣叫一声,四蹄着地,瞌睡全消。猛的往前奔去。

    “唉呀”,“唉哟我的头”,“好你个长盛”……

    车厢里叫声不绝,和着外面的朗声大笑一起消失在路的另一头。

    三天后。长盛一行终于到达洛县。

    歇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先送姜氏夫妇回槐杨镇王家村。用了半天的时间,等回到玉泉村,已近傍晚。

    通往村里的土路,马车勉强可以通行。只是走得极慢,离村子还有两里路时,长康实在耐不住。拉了长安跳下马车,跟着一路步行。

    路边野花野草长得繁茂。有一种叫狗尾马草的,村里的小孩恶作剧时最喜欢采上一把,扎成一束,去搔人痒痒最见效。

    这草上的绒絮子接触到裸露在外的皮肤,会让皮肤瞬间起红疙瘩,又痒又麻难以忍受,过上一晚就会没事,只是那处皮肤只怕已被抓破了。

    如今长康手上就有这么一扎,总想搔长安的脸,却被长安机敏的躲过了,两人就在这路上用着穆师傅教的招数一来一往的较量了起来。

    长盛赶着马车不紧不慢的跟着,时不时指点两句。

    从旁边地里荷锄而回的农人站在一旁,很有些奇怪的望着打斗的二人,望了一会儿,才不确定的问道:“咦,这不是小六、小顺?”

    “冯叔。”

    冯叔是他们村里的长辈,长安长康忙丢下手中的茅草,过来见礼。

    “呀,真是你们啊,这是二蛋吧,两年多没见了,没想到都长这么高了。”

    冯叔很是欢喜,跟他们走在一处,絮絮的说起村中之事,“嫂子们要是知道你们回了,不知多高兴,去年过年时,还跑村口去望,总以为年节下有些恩典,唉,村中的日子虽没好起来,当年若是咬咬牙,也过去了,也不用让你们这些小一辈的去吃苦。”

    “冯叔,我们没吃苦,我们主家可好啦。”

    听了长康的辩驳,其他两人也狠狠的点头。

    冯叔却不以为然,仍叹息着摇头,在他心里,哪有什么有良心的主家,若真有良心,怎么几年不放孩子回家一趟。

    远远的到了村口,村正中的大杨树下,老人小孩分了两拨,妇人们也在各自的门口张望,远处的地头有男人抬起头来。

    “张嫂子,刘嫂子,陈嫂子,你们看看谁回来了?”

    冯叔的大嗓门大老远就嚷嚷着,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看见这较稀罕的马车,小孩们眼睛一亮,欢呼一声就奔了过去。

    刘氏和陈氏都站在门口,听得喊,努力的看了又看,再一会儿,两人嘴里不知吐出一句什么,就同小孩们一起跑了起来,一边跑一边眼泪不住的流淌。

    长安和长康也奔了过去,当四目相对时,除了激动得嘴唇不住的颤抖,竟一句话也说不出。

    长盛将马车停好,几步奔进了自家的院子,在灶房里,找到了半白头发的妇人,再也忍不住,双腿一软,跪了下去,“娘。”

    这一晚,玉泉村如同过节一般,闹哄哄一片,男人们妇人们带着孩子结队的串门子,在长盛家坐会,又去长安家坐会,再去长康家坐会。

    三个少年个头窜了不少,脸也长开了,加上近一年的习武,又跟着姑娘见了不少世面,在村人的眼里就显得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与村人大不相同。

    再看那一身的锦绸,就是与镇上大户人家的少爷相比也不遑多让。

    妇人们不住口的“啧啧”赞叹,伸手摸摸衣料,隐隐有些艳羡。

    有几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伙伴,比他们要粗黑苍老得多,有些紧张的搓搓手,竟不敢随意的搭话儿。

    只因长盛他们几个变化太大了。

    就是自家的弟弟妹妹们一时也不敢随意亲近。

    长盛他们三个倒没太在意,仍如以前般亲近的拍拍小伙伴的肩,将带回的瓜果糕点拿出来招待串门的村人。

    吃着瓜子,有多嘴的妇人就提起了亲事,“唉呀,张婶你可算熬出来了,二蛋兄弟有了出息,我们也跟着沾光,前些时回娘家,我娘家婶子还说起,要让我那妹子来住上两天,到时带来让张婶看看。”

    明眼的谁不知她这是给自家妹子说合的意思,如今二蛋可不是以前的二蛋,有那不甘心的,也忙说起自家七大姑八大姨家的闺女。

    她们这一说不打紧,将长盛羞了个大红脸,讪讪的起身说是去三叔公家一趟,找个借口跑了。

    拿了带回的礼物出门,正想去喊上长安长康,没想到两人也狼狈的从屋中跑出来。

    三人相视,不用开口就已心中肚明,俱露出苦笑。

    三叔公是梁姓族人的族长,他儿子是村里的里正,排行第五。

    玉泉村早年是个很荒僻的山沟,方圆十里无人居住,后来一梁姓人家避难,留在了此地,慢慢繁衍,这才有了现今这几十家的村落,所以早年这村也不叫玉泉村,叫梁家村,至于是何时改的名就无从考证了。(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七章 招人

    进了三叔公的家,三人很恭敬的见了礼,“三叔公,三叔婆,五叔,五婶。”

    三叔公六十多岁,虽然面相显老,不过身体还很康健,见三个小子并没因为出息了就倨傲不讲理数,很是满意,摸着长长的须髯点点头。

    被称五婶的里正媳妇很客气的请他们坐了,口里说着,“来就来,还带什么礼,这不是见外了不是。”

    手上却不动声色的将礼物收了进去。

    里正梁达有些尴尬的笑笑,对这个眼皮子浅的媳妇实在没办法,只得狠狠瞪了她一眼。

    坐下喝了杯茶,三叔公问起三人的情况,长康抢着将柳家好好的夸了一通

    三叔公听得三人得了主家眼缘,很受重用,如今直接在少爷面前听差,十分高兴,笑呵呵的吩咐他儿子,“去,将咱家的那袋米拿来,给三小子主家做个回礼。”

    梁达听得吩咐,去里屋提出一小袋米来。

    长盛他们虽然不以为然,但也不好却了三叔公的意,只得接了。

    三叔公似乎看出他们心里的想法,将茶杯一顿,有些不悦的说道:“你们三个混小子,真不识货,以为这是日常吃的那个米啊,不是好东西,你三叔公怎么会拿出来,难不成为点东西还让你们被人说道。这可是咱村里的宝贝,往日就是想要也是没得的。”

    长盛忙笑道:“三叔公给的东西定是好的。”

    三叔公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这还差不多,你们很小就出外,不知究竟,今天叔公就跟你们说道说道。”

    “咱们村原不叫玉泉村。村后那座山也不叫玉泉山,很早以前只是个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山头,后来有位仙人云游至此,见此地风水甚好,只是缺一眼,就将手中的仙酒倾倒于半山腰,化为一眼碧绿的山泉。这才有了玉泉之名。”

    “咱们的祖辈为了纪念这位仙人。在山底开了一块荒田,这块荒田都是村人一担担的挑来玉泉水浇灌,说来也怪。这块田里种出的米特别的香,特别的糯软,只是产量有限,每年只得这么一两袋。一袋是用来祭祀仙人和祖宗的,一袋送给了县丞大人。只因今年多收了这么半袋,叔公一直不舍得吃,这才便宜了你们三个混小子。”

    听得三叔公这么一说,长盛他们才知道这米的珍贵。忙起身珍重的谢了。

    长盛又说起这次回来还有一事,主家那边需要些人手,预备在村子里招些人去。

    三叔公听了更是高兴。作为一族之长,又上了年纪。对本族的荣誉和利益更是看重,觉得这几个小子没有忘本,自己出息了还不忘族人,愿意带携族人一把。

    心里满意,忙嘱咐梁达帮忙选几个弟兄多又老实本份的。

    梁达答应了,几人又说了回话,长盛他们才告辞出来。

    月朗星稀,隐隐照出村子的轮廓,西北的池塘,正中的大杨树,村背后黑黝黝的玉泉山,这些曾是他们小时最喜欢玩闹的地方,让人无端的生出许多的亲切。

    几处屋子里仍传来热闹的嘻笑声,三人也不急着回去,围着村子四处走走,不知不觉走到那处池塘,三人勾肩搭背,想起当年光腚子的往事,不由都笑了起来。

    第二日一大早,长康一家正吃着饭,就有人上门了。

    “陈嫂,在吃饭呀。”

    来人在门口晃了一下,不好意思的开口。

    “吴妹子,没事,快进来坐会。”

    长康他娘忙将人让进来,长康也赶紧起来叫了声“吴婶。”

    吴氏住他家隔壁,夫家姓文,是玉泉村少有的几家外姓人。

    吴氏有些局促,在旁边小条凳上坐了,等他们吃完饭,这才嗫嚅着开口,“我……我家小杏也有几年没回家了,我就是想来问问,小顺见没见过我家小杏,不知她过得好不好?”

    长康记得小杏当初被卖去了方府,听说开始时经常挨打受骂,这两年自己也没见过,不知她现今的状况好没好些。

    只得摇摇头,又想到即使受了委屈,小杏也不会告诉家里,平白的让家人担心,所以安慰道:“吴婶不用担心,小杏去的也是大户人家,应该不会差的。”

    吴氏亲眼见证长康回来的风光,对他的话自然信了大半,这才笑了。

    “小顺说的是,前年她也带了信回来,说是很好让我们不要担心,我还怕她受了委屈忍着不肯说,这才来问问,看来是我多担了心。”

    “是啊,儿女在外,哪有做娘的不担心的,小顺没回之前,我这颗心不也是七上八下的,连夜里做的梦都是他受委屈无处诉苦,为此还狠狠哭了两场,如今也算是放心了。吴妹子,你也别担心,回头让小顺去看看,多照顾点,毕竟乡里乡亲的,都不容易。”

    长康忙点头,“吴婶放心,我会照顾小杏的。”

    吴氏得了长康的保证,这才将心放回肚里,拿出自家炒的一碗豆子,硬塞到长康的手中。

    却说梁达将要招人的事传了出去,一上午大杨树下吵闹成一片,最后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一辈聚在一起,才将人定了下来。

    玉泉村这边招了五个,长盛他们又去了王家村,协同姜师傅招了五个,凑了整数。

    两边约好回城的时间,又去镇上另雇了三辆马车,五天之后,带着人回了芜城。

    将人安置在清泉庄,柳沁和江离去见了见,新招的这些看起来都是老实本份的,还算满意。

    姜师傅和王桂花将儿子接了来,他母亲不愿离家留在村里由他二弟照顾,姜师傅给了二弟一些赡养费,也算是免了后顾之忧。

    酿酒坊建得很快,已接近尾声,宁致远隔三差五的也会来了解进展情况,一切都在预想中顺利进行。

    长康一直记着吴婶的嘱托,这日见府中无事,跟府里告了假,去了方府。

    绕过高大宽阔的前门,转进一条暗巷,就是方府的后门。

    后门处亦有年纪大的仆妇值守,长康很懂得规矩,从身上摸出一把铜角子,笑嘻嘻的塞进妇人的手中。

    “这位大娘,我家妹子文杏在府中当差,想烦请大娘帮忙传个话,让她来见我一见。”

    那妇人见长康模样不错,人也大方,心中就少了戒备,将铜钱收进怀里,笑道:“是文杏那丫头啊,倒是巧了,她每日这个时辰应该会去大厨房里一趟,你等等,我让人去喊一声。”

    妇人招手叫来旁边洒扫的丫头,低低说了几句,那丫头撒腿就跑了。(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八章 试验葡萄酒

    不一会儿,远远的就有人匆匆的走来,虽然两年没见,不过长盛仍一眼就认出正是小杏。

    跟守门的妇人道了谢,小杏走至门外,两人往巷子里头走了走,避开旁人。

    自见了长康,小杏一直紧抿着唇,不敢表露得太激动,离了人,这才抖动着嘴唇,含着泪唤了声:“小顺哥……”

    长康心里也有些酸涩,将小杏上下打量一番,比他只小月份的小杏个头长了些,齐他肩膀,尖尖的瓜子脸儿,尖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