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大贵族-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怪哥哥自己,入京这一年多了,每日只知道在外面吃酒,和别人赌气,一点也不知道去部里和那些人多来往,打好关系。

    此时吃了亏,才知道抱怨,有什么用。”

    薛蟠顿时两个牛眼睛鼓起,怒视宝钗。

    宝钗分毫不惧,再问道:“宫人的行头采买少了一成,那其他的呢,比如珍玩器具、茶叶药材之类的?”

    薛蟠见威慑无效,无奈的垮下脸来,道:“那些东西倒是没少”

    薛姨妈看薛蟠很是受挫的样子,连忙安慰道:“好了,也没什么,咱们家现在也不靠宫里的买卖过日子,少了一成就少了一成吧。”

    宝钗听了,没说什么。

    虽然家中的主要进项已经不是宫里的买卖,但恰恰,宫里的那部分买卖,才是薛家的立身之本。

    有了它,他们家就可以在商字之前加上一个“皇”字,谓之皇商!

    若是有一天薛家彻底不与宫中做买卖了,再被户部踢了名号,那薛家可就真的沦为普通商贾之族了。

    其中的差别,宛如云泥。

    薛蟠顿了顿,忽然道:“妈不怪我?”

    “不怪你”

    薛蟠顿时高兴起来,哈哈笑道:“本来我也觉得少了一成没什么,就怕您老唠叨,所以嘿嘿嘿”

    好一个洒脱得意的神色。

    薛姨妈愕然以对,顿时骂道:“该死的孽障,还不给我滚出去!”

    薛蟠撇撇嘴,立马就要走。

    “哥哥回来!”

    宝钗的声音让薛蟠回了头,看了妹妹两眼,薛蟠忽然回味过来,道:

    “是了是了,我怎么给忘了。

    我已经打听过了,朝廷赈灾的钦差队伍已经到了山东境内,也没听说有什么大事传来。

    至于宝兄弟的消息,我倒是问了,只是问不出,我也没法子。

    不过你们都放心好了,宝兄弟精着呢,只怕那个劳什子的钦差出了事,宝兄弟也会安然无恙的”

    薛姨妈又啐道:“呸呸呸,这种话也是能随便说的!”

    钦差可是堂堂二皇子,薛蟠这话传出去,一个不敬天家的名头,就够他喝一壶。

    见从薛蟠这里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宝钗倒也没追问,任由他出去了。

    屋里,薛姨妈看着女儿少有的忧思之色,心中忽然笑了。

    小妮子,之前还做出不情不愿的模样,现在倒知道关心了。

    “你哥哥虽然很多事情都没谱,不过他刚才一句话倒是没说错。

    宝玉聪慧,又饱读诗书,你都明白的道理,他自然也是明白的,知道在灾地如何保自己。

    再说男儿家,迟早也会经历这些事的,咱们就算再担心,也没有用,一切,还得看他们自己的能力和运势。

    若是平凡的人,在这样的大事里面,能保住性命,安安稳稳的回来就算是好的。

    若是有大能力大运势的人,能从这样的大事当中建立功勋,或许,便能一步步青云直上,飞腾九霄,一展平生之志。

    当年先祖爷和他们家为代表的四王八公这些人,原本也是老百姓,可是自身有能力有运势,跟着太祖爷打下这偌大的江山,功名贯天,泽被后世,才有了咱们这些人家百年的富贵。

    他们都是属于有大能力和大运势的人。

    如今咱们这些人家,多多少少都在衰微。

    若是要维护家族的富贵不衰,必须再有这样的人出现,才能重现祖宗的荣光。

    宝玉这孩子,既然能有这样的际遇,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大事当中去,总比像你哥哥那样,一辈子只能守着祖上的基业过日子要好。

    说不定有一天,他也能成就一番功名,就像,就像你舅舅那样”

    听了薛姨妈一番话,宝钗点点头。

    舅舅王子腾,确实有追及先祖的姿态,是所有王家人的骄傲,也是她最崇敬的人。


………………………………

第121章 两情若是久长时

    烟雨江南,古典婉约之美。

    黛玉独坐窗前,凝视着院中池塘。

    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支出碧波微漾的水面,昂扬在天水之间。

    深红色的蜻蜓被她高洁的品性吸引而来,不住地在她周围盘旋,偶尔在她荷尖轻轻一点,为沉寂的池塘,添上些许生动与俏皮。

    这是骤雨初晴的午后。

    “姑娘。”

    紫鹃走过来,轻轻唤了一声。

    虽然她的声音颇具清丽优美之感,但还是在安静的空气中形成层层气浪,击向池塘的上空,惊飞了驻留此间的美丽的过客。

    黛玉顿觉失了意趣,回头,不满的看了紫鹃一眼。

    紫鹃却不知道自己所犯何罪,也不曾在意,只是从怀中掏出一封精美的信。

    未及说话,就见黛玉一双如碧玉清泉般清冽的眼眸瞬间绽放出明亮的光彩,目光,一动不动的停留在她手中的信封之上。

    紫鹃一笑:“这是琏二爷让李灵姑娘送进来的。”

    黛玉点头,连忙接过来,眼光飞速的扫了一眼信封上熟悉的字体:林妹妹台启。

    心中一喜,然后便又翻转过来。

    果不其然,背面右上方也有两排竖着的小字:

    “今天有没有哭?

    若是有,就罚你明天才能打开来开。”

    亲昵的语言,熟悉的口吻,都令黛玉心头忍不住一颤,抬头偷瞄了紫鹃一眼。

    紫鹃笑道:“放心吧姑娘,今天你没有哭过,可以打开来看了。”

    语气戏谑。

    黛玉顿时脸红。

    紫鹃这个小偷,竟然真的已经偷看过上面的话了。

    若是紫鹃知道她的心思,估计要哭。

    你们那样明显的两行字写在外面,叫旁人想不看见都难啊

    “你怎么还不走。”

    黛玉终于开口了,一出口就是撵人。

    紫鹃见她害羞,笑了笑,转身去收拾屋里的东西去了。

    黛玉这才能够沉下心来,转身对着外面,深吸一口气,开始动手开启信封。

    只是似乎她太过于娇弱,又或许太过于小心翼翼,并不牢固的信封口,她也撕了良久。

    然后将撕下来的呈规整条状的信封口放在旁边,又怕被风吹走,故用一本书轻轻压住一角,然后才将目光重新投放进信封之内。

    透过开启的信封,可以看见,里面是淡蓝色的信笺。

    黛玉终于舍得伸手把它拿出来,展开,一字一句的开始浏览上面的文字。

    这是贾宝离京之前给黛玉写的信,扬州离京城数千里之遥,故而今日才抵达。

    信中也没有特别交代的事,不过都是荣国府中发生的一些小事,间或有对她及她父亲的慰问关心。

    然后又提及他最近得了一份差事,需要离开家中,可能接下来几个月都没办法再为她写信,让她不要忧心。

    至于具体是什么事,贾宝玉没在信中写明,因为她知道,黛玉一向不太关心那些事。写了,反而让她担心。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嗬嗬,二爷这写的什么意思啊?”

    紫鹃忽然的声音,惊回了黛玉。

    然后黛玉才发现,不知何时,紫鹃已经站到了她的身边,正一本正经的伸着脖子往信上瞧呢。

    “呀,紫娟,你真是太过分了!”

    黛玉猛然站起来,用空闲那只手,疾风暴雨般捶了紫娟两下。

    “呵呵,姑娘,我错了。

    我这还不是看你愣愣的在这里发呆,心中好奇才忍不住瞄了一眼……”

    紫娟连忙求饶。

    “真的就看了一眼?”

    “真的就看了一眼。”

    黛玉依旧瞪着自己这个不老实的丫鬟,良久,终究还是放过了她。

    重新坐下,将之前压在书下的信封口,合着信笺,一起装进了信封之内。

    本想像往常一样交给紫娟帮她收好,但是鉴于紫娟今天十分恶劣的表现,她决定自己行动。

    站起来,走到自己的书桌之前,打开下面的一个抽屉,取出一个匣子,揭开。

    里面几乎都是同样的信封,目测已经有七八份之多。

    警惕的看了紫娟一眼,黛玉将手里的这一封也放进去压好,合上匣子,重新放进抽屉里。

    紫娟看着自家小姐那防贼一样的表情,有些忍俊不禁。

    姑娘这是被二爷逗的多了,身上也不免沾上了一些二爷的搞笑古怪个性了吧。

    姑娘你的一切都是我在打点,真要偷看,姑娘你这样也防不住不是?

    不过这些也都是笑闹而已,其实黛玉对她,是没有戒心的,否则,她也不敢真的去瞧黛玉信上的内容。

    因为她知道,黛玉不会真的为此心生芥蒂。

    为此“打骂”她,不过都是因为少女的羞怯罢了。

    事实上,她都不用看信,只看黛玉脸上的神色,她都能猜到信中大致的内容。

    她撞见贾宝玉和黛玉说话打闹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对于二人之间说话的口吻,也早就一清二楚。

    甚至好几次,要不是她出言相“助”,单纯的姑娘,只怕便宜都要被二爷占光了……

    “父亲这会儿该醒了,我们去瞧瞧他。”

    黛玉走过来,如此说道。

    紫娟便给她整理了一下妆容钗饰。

    然后紫娟便发现,黛玉整个人,看起来似乎都要比前几日轻松多了。

    她并不觉得奇怪,每次收到贾宝玉的信,黛玉的心情,都会放松许多……

    ……

    山东,商陵县城内。

    贾宝玉几乎日夜颠倒,忙着处理赈灾事项。

    随着朝廷赈灾的大旗竖在商陵,整个黄河以北,几乎所有的流民,都在往这边聚集。

    一个月来,总数量已经快要逾越三万了。

    三万流民,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也犹如一个不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炸上那么一下子。

    因为,其中除了真正受灾,家业尽失,无家可归的灾民,还有多少混吃混喝地痞无赖混迹于其中,那些都是不可知的数字。

    更遑论,其中若有居心叵测,煽动民心的暴民、反贼,这些,都是不得不防的事。

    好在,谢鲸谢大老粗人虽然不大靠谱,但是手底下的兵倒个个雄姿英发,威风凛凛。

    一千人的军队驻扎在县城内外,确实是一股强大的威慑。

    因为人越来越多,单是商陵县城内的人手已经不够,贾宝玉又向附近的县城抽调了好几批人手,才将局面运转过来。

    流民流民,失去依靠,无处容身的百姓,谓之流民。

    既然是失去依靠的人,单纯的用粮食赈济,显然是一个无底洞,贾宝玉已经联合各地的州县,开始就近安置部分灾民。

    另外,又日夜兼程,令斥候巡探山东,将那些洪水已去,预估风险不大了的地方的灾民,发放一定数量的粮食,遣他们返乡安置。

    不过靠这些手段安置的流民数量,实在不多。

    一则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的灾民们心有余悸,不太敢回去。二则,待在赈济棚里,环境虽然差一些,但是一日两餐,不劳而获的日子,也令许多人恋栈不去……

    人性如此,无关卑劣。

    针对这些人,贾宝玉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手段。

    叶晧数百里奔波而回,给贾宝玉带来了好消息。

    工部尚书杜安樘,亲自带领工部大批能工巧匠与官兵,已经驻扎在山东境内,黄河上游缺口处,开始规划治水。

    治水不比治灾,一个是治本,一个是治标,所以朝廷给与的人力物力支持根本不一样。

    “已经打听了清楚了,大司空和部内诸位大人已经计议出结果,决定对黄河再次进行改道,朝廷为此批给的治水经费是两百八十万两!”

    叶晧气喘吁吁的说道。

    他刚回商陵,就来找贾宝玉,并没有得到休息的时间。

    贾宝玉顿时神色一喜:“你可向杜大人提及我们的想法?”

    “说了,杜大人言,若用灾民修建大坝、开凿新渠,如此一来虽然能省下很多人力物力,但是问题同样很多,且兹事体大,还需要向内阁诸位大人请示过后,才能给咱们回复。

    不过,子衡你写的那份奏疏杜大人已经看过了,杜大人还赞扬子衡你的方案可行度很高,言他会将此奏疏以六百里加急送至京城,请陛下及朝廷诸公决断。

    另外还有一事,令尊贾大人也到了山东。”

    贾政也来了?

    不过一想贾政是工部员外郎,在工部也属于中高阶官员,面对治黄河水患这样的大事,他随行也是情理当中的事。

    只是如此一来,家中建造园子的事,只怕会有更加多的问题

    将这些小事暂且抛开,贾宝玉认为,只要能够和工部那边搭上联系,从数量庞大的流民当中选出那些身强力壮的去修筑河堤工事,可谓是一举数得。

    首先,就是流民数量大肆减少。

    其次,无偿赈济和有偿赈济,效果是完不一样的,只要让那些有力气的人知道,再想要受到朝廷的赈济,就需要帮助朝廷开河渠,筑河堤,那些混在其中骗吃骗喝的人,立马就会被逼走一大半。

    剩下的,才是真的灾民。

    对于真正的灾民,去做活,不但能活命,还能赚得一定的银钱,这也是一件好事。

    再则,把流民当中的青壮剔除出来,那流民们寻衅闹事的机会,就大大的降低了。

    老弱妇孺,是闹不成事的。

    最后,朝廷还能减少一大笔开支去征招民工。

    如此四方有益的方案,朝廷没理由拒绝。


………………………………

第122章 破天之事

    接下来的时间,贾宝玉一边等待着朝廷的回复,一边着手处理手中的事务,一点也不敢大意。

    当然,与泰安那边的联系,也是从无间断。

    这一日,众人正在一起商议处置一件事情。

    便是流民当中,有许多在水患当中失去父母或者是和父母失散的孩童,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拐卖的事。

    虽然这样的孩童是少部分,但在于流民基数太大,数量也不少。

    叶皓对此十分愤怒:“这些不当人子的东西,发国难财便罢了,还专挑那些童男童女,赚脏心钱,此等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商陵县县尉道:“可是那些买进的人多是城中一些富户和官绅,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实在不好为此等小事得罪他们”

    “这种事在你眼中是小事?莫非窦县尉也参与这等买卖当中去,所以才为其说好话?”

    叶皓显然有些急公好义,对于这些触及人性底线的事,容忍度十分低下。

    窦县尉不过说一句事实当中的话,就被他怼的哑口无言。

    商陵县令打圆场道:“我给窦大人作保,他绝非那等公私不分之人。”

    其实也是,换在以往他们还可能参与其中,但是如今商陵县摊上赈灾这等大事,只要好好干,将来县令和县尉两个人肯定升迁有望,何必在这个档口,在钦差和赈灾使的眼皮子底下,干这种事呢?

    “哼。”叶皓冷哼一声。

    他刚一出生便是首辅嫡孙,身份清贵至极,自然看不起这些蝇营狗苟之事。

    贾宝玉道:“叶巡按言之有理,此等之事绝非小事。不过窦县尉所言也是事实,所以,我认为买方可以不予追究,但是需要让他们将所买的幼童年纪、性别以及数量等,报与县衙登记。

    以避免他们肆意践踏性命。

    另外,若是日后有父母来寻,官府也能有方法为他们寻回开释。

    不过,对于那些以一炊一饼行拐卖之事之人,绝不可轻饶。

    对于首恶或者有重大劣迹者,必须诛之。从者,就让他们作为第一批开运河工的贱役吧。

    最后,从今日起杜绝此等事,将所有没有父母长辈携带的孩童单独设棚赈济,待此间事了之后,再寻思安置之法。”

    商陵县令立马道:“上使大人此议甚妥。”

    贾宝玉摆手。

    不过是权宜之计,如今,还是要将主要精力放在维稳和赈灾之上。

    叶皓、王贞等也没有异议,然后贾宝玉就将此事交给叶皓,让窦县尉从旁协助。

    县尉手底下有少量官兵,足以对付地痞流氓。

    一事既了,忽闻信使来报:

    钦差大人离开泰安,前往曲阜,拜访衍圣公府去了。

    贾宝玉诧异,这个当口,二皇子去曲阜做什么?

    王贞道:“必是殿下在泰安局面不顺,所以,想要借助衍圣公府在山东境内的名望,打开局面。”

    “那泰安交由何人主使?”

    信使回:“山东布政使已于日前到达泰安,预估便是布政使大人来主持。”

    商陵县令见贾宝玉面有疑虑,便道:“曲阜离泰安近,不过数日的路程,误不了什么事。”

    商陵县令有一句没说,衍圣公府作为孔圣后人所居之地,历来为天下士林名义上的领袖,得朝廷重视。

    二皇子又是有望继承大统的皇子,来到山东,自然要去拜访一下衍圣公府。

    若是能得到衍圣公府的支持,二皇子日后登基的难度,又小了很多

    贾宝玉摇摇头,二皇子没派人告诉他此行的目的,他也没办法约束他的行踪。

    但是,他总是觉得,二皇子此行,有些不大妥当。

    果不其然,五日之后,一个破天的消息传至商陵:

    二皇子在从曲阜归程途中,遭遇流民暴动,身受重伤,生死不知。

    而暴动的数万流民,已经将泰安周围所有粥棚占领,并将整个泰安团团围住。

    一场惊天的祸事,从泰安开始向整个山东蔓延。

    贾宝玉听到这个消息之时,第一时间便是不可置信!

    但是,面对一波又一波前来报信的信使,也由不得他不信。

    他连夜起身,将整个商陵所有负责人部召集至县衙议事,连谢鲸也被他破天荒的招来。

    一名二皇子身边的亲信侍卫满身刀伤的冲进商陵,带来了确切的消息。

    二皇子临近泰安之时,被泰安流民所缠,其中大有煽动者的存在。

    在混乱中,二皇子被一支弩箭射中

    幸有五百禁军将士拼死相护,才将二皇子送入泰安城内,他便是在护卫战斗中失去与銮驾的联系,未能进城,所以才想到奔赴商陵求援。

    “诸位大人,泰安被围,二皇子殿下性命危在旦夕,还请诸位大人发兵救援!”

    来人跪地启请道。

    贾宝玉看了叶皓一眼,叶皓则对他点点头。

    他知道贾宝玉的疑虑,这个人,确实是二皇子身边的亲信。

    “来人,将这位大人送入后堂休息。”

    “大人,二皇子他”

    贾宝玉挥手打断他急切的进言,道:“商陵周围聚集的流民不弱于泰安,若是贸然行事,令商陵不稳,则我等众人部性命不保,何谈营救殿下?下去!”

    押走此人,堂内众人面面相觑。

    王贞叹道:“不论如何,泰安之变,已然成为事实,此时该如何行事,老夫也然没有了主意。”

    贾宝玉忽然沉声道:“谢游击!”

    堂下同样皱着浓眉大眼的谢鲸一愣,因为一个多月来贾宝玉从来没有以这样上峰的语气叫过他。

    “我在呢,贾小娃子,有什么事你就直说”

    贾宝玉眉间一凝,却知道现在不是和他置气的时候。

    “城外尚余两万多的流民,若是这些人也部和泰安一样发生暴乱,届时,你我都万死难辞其咎”

    谢鲸大怒:“那群王八蛋敢造反?管教我谢某人一刀一个将他们部结果了!”

    再次被打断说话的贾宝玉心情十分不愉快。

    要是换做别的地方,他定然先要把这货打一顿板子

    实在是太不懂事了!

    难怪作为侯府继承人,这把年纪了,还只是一个游击将军

    也不与他废话,贾宝玉直接下令道:“谢将军,令你手下的将士,从即刻起,将方圆二十里地所有至商陵的路部封锁,不允许一个来历不明的人进入商陵,以防不测。”

    谢鲸没答话,显然一时不明白贾宝玉的意思。

    商陵县令及时解惑道:“上使大人这是防备泰安的暴民盯上商陵,派人前来煽动、策反。您还是听上使大人的命令吧,否则一旦事变,单靠您手底下那些兵将,是挡不住这么多流民的!”

    “本将军还能不明白这个道理?要你来啰啰嗦嗦,多事儿”

    谢鲸是从三品的武将,贾宝玉作为现在商陵名义上的头儿,又是他的子侄,听他的也就罢了。一个小小的县令,他哪里愿意听他啰嗦!

    商陵县令被噎了也没什么反应,他早就看出来,这个姓谢的,就是一个刺头,谁碰扎谁。

    见谢鲸转身就要去安排,贾宝玉忽然又道:“且慢。”

    “此事谢将军让手下的都尉去办便是,谢将军还需要留在城内,以作威慑。”

    贾宝玉如是说道。

    威慑二字在谢鲸听起来就太顺耳了,发出一阵怪笑,好歹应了一声“是”,然后乐滋滋的下去安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