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大贵族-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两千先行骑兵已至城门之下,歼灭暴民三千余众,并驻扎城外,以作威慑。

    只待后军三千人马一到,便能彻底解去泰安之困。”

    江衍后面的话已经无人在听,因为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他第一句话上面。

    贾宝玉见二皇子回头看他,他立马跪启:

    “禀殿下,微臣有罪。

    当日骤闻殿下遇刺,泰安被困,唯恐迟则生变,不得已之下,只能擅自做主,以太上皇钦赐龙纹玉佩为信物,强令青州兵马支援泰安。

    微臣擅用太上皇信物,微臣有罪,还请殿下降罪!”

    龙纹玉佩是太上皇随身之物,上面刻有太上的尊号,等闲官员见了,都得跪拜接待。

    但是,当日太上皇赐玉佩的时候可是说了是让他可以随时进熙园觐见,可没允许他用作他途!

    若是人人都效仿贾宝玉此举,拿着天子御赐之物干扰地方军政,那天下岂不乱套了?

    所以,若是以此给贾宝玉定一个假传圣旨之罪,也是完说的过去的。

    虽然,江衍之所以愿意随他来泰安,并不仅仅只是靠一块玉牌,但是,他需要一个师出有名。

    这也是之前贾宝玉就给他的承诺。

    二皇子深深的看了贾宝玉一眼,难怪,青州的兵马能够来的这么快,这么及时。

    身子动了动,二皇子想伸手扶他,却弯不下腰,然后,竟有些泪意道:“快起来,你一片丹心为我着想,我又怎么能因此而降罪于你,只是你,罢了

    众人听令!”

    二皇子忽然正声,所有人部跪地垂听。

    “我今遭奸人所害,垂病在床。然,山东尚有十万灾民,不可一日无人做主。

    幸得巡按御史、昭信校尉贾宝玉,聪明机断,有勇有谋,可当大任。

    特令其领山东赈抚使一职,代我权署理山东境内一切赈济、安抚灾民之事。

    并,山东境内,上至巡抚、节度使,下至文武官员,悉数听其调令,若有违令者,斩!”

    二皇子说的很慢,每说几句话,便要停歇一下,但是依旧不影响众人眼中露出震诧之色。

    就算殿下要找人代他署理赈灾事务,也不必授予这么大的权力啊!

    连巡抚和节度使都要听从号令?

    这已经是超越总督的权力了!

    贾宝玉也是一惊,就要反对。

    因为他在二皇子面前,二皇子侧坐在床上,只微微一偏头,便在他耳边低声道:“城中有心怀叵测者,子衡帮我,诛之!”

    贾宝玉心头一凛,看来,二皇子心中另有打算。

    见贾宝玉不动了,二皇子却似乎嫌众人的惊讶还不够,继续道:“请天子剑。”

    总管太监爬起来,向二皇子床榻之后取下天子剑来。

    “今将陛下钦赐天子剑,交由镇抚使暂管,替我,诛杀境内奸邪!咳咳”

    二皇子最后几个字,带着莫大的杀气。

    如此一来,就算原本有意劝诫之人,也不敢开口了。

    上位者的心思,最是莫测。

    特别是在这样权力交接,最是敏感的时候,谁知道会不会因为一句话,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二皇子在宣完令之后,便似抽去了所有精力,重新躺下,然后令众人散去,只留下贾宝玉一人。

    “殿下。”

    贾宝玉手捧银光宝气的天子剑,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把象征着无上皇权的天子剑,任是谁拿着,都会犹如万钧之重。

    二皇子摆摆手,道:“我身体不适,你有什么问题,就问邱公公吧。”

    二皇子身边的太监总管姓邱。

    贾宝玉点头,然后就二皇子离开商陵之后的所有情况了解了一遍。

    重点在二皇子去曲阜前后。

    “邱公公的意思是,殿下在去曲阜之前,泰安城内外一切如常,但是数日之后回来,灾民便突然暴动?”

    “回大人,正是,奴才这几日仔细打听了,下面的人说”

    邱公公还下意识的扫视了一下堂内,发现除贾宝玉外就是自己的人,这才安心,继续道:“奴才听说,是殿下走后,下面的人肆意克扣灾粮,以砂石煮粥,还传言,说殿下之所以去曲阜,是因为要去拉拢衍圣公,以窥此行到山东,根本不是为了赈灾而来

    天可怜见,殿下实在是因为泰安局面紧急,下面的人个个蛇鼠一窝,都给殿下刁难,殿下才会去曲阜,寻求境内大儒们的帮助的”

    邱公公自己说起来都为自家殿下委屈。

    好端端为灾民殚精竭虑,还被人这般肆意诬陷。

    最可恨的是,那些愚昧无知的蠢东西,居然还相信了,还敢聚众造反,以下犯上,实在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贾宝玉深思,实话实话,二皇子在局面未稳的时候,突然去曲阜,这一步,走的实在是不够沉稳。

    这才给人以把柄。

    况且,贾宝玉敢猜测,二皇子心中未尝没有顺势招揽衍圣公之意。

    因为衍圣公府,世居曲阜,等闲连京城都不会去,二皇子要施恩的机会不多。

    敌人,就是抓住这一点,给予狠狠一击。

    这下子好了,不管二皇子初心为何,污名都洗不掉了。

    数万灾民暴动,造成上万的伤亡,这些过失,几乎都要被扣在二皇子的身上。

    哪怕他还遇刺了。

    世道,险恶如此。

    哪怕是天潢贵胄,一样会中暗算,会踏入陷阱,甚至难以自保。


………………………………

第126章 死不足惜

    “子衡兄,恭喜了。”

    刚出二皇子的内室,迎面便走来韩之涣,他满脸笑意的给贾宝玉道了贺。

    贾宝玉不动声色的避了避。

    许是天生比别人六识敏锐,之前二皇子授他天子剑时,将屋内众人的脸色都看在眼中。

    嫉妒、不服者有之。

    但是眼中含有嫉恨者,却不多。

    韩之涣,恰是其中之一。

    或许,他以为他跟着二皇子时间最久,贾宝玉如今的恩宠,应该放在他的身上才对。

    笑了笑,贾宝玉道:“韩兄言重了,殿下经此大难,我等扈曲又何喜之有?”

    韩之涣尴尬的笑了笑。

    “对了,之前殿下去曲阜,是谁给殿下出的主意?”

    贾宝玉忽问。

    “那是我和张、钱等众位同僚的建议

    子衡兄不知道,当时泰安局面真是焦灼如泥潭一般。

    粮食不足,银钱未到。

    殿下好不容易凑足一万多两银子,原以为可以购买灾粮一万石,但是却被告知只能买两千,且一处只能买几石。

    城内粮商囤积居奇,联合肆意涨价,实在可恨!

    原本殿下准备祭天子剑以杀之。

    但是又思,山东灾民何止泰安这两三万?若是此次动了杀戮,必然使山东及附近省份的豪商闻风丧胆,以后要想再从他们嘴里取粮,便更艰难了。

    值此危难之际,我们才给殿下提议,不若从曲阜打开局面为上策。

    山东曲阜,历来世家大族齐聚,又有衍圣公府”

    韩之涣尚自滔滔不绝,贾宝玉却已经听烦了!

    枉自此人还得二皇子器重,以前他也觉得此人尚算聪明,至少城府不一般。

    谁知道,竟真的只会纸上谈兵。

    贾宝玉认为,当时的情况,与其去衍圣公府,还不如杀一儆百,以鲜血威慑天下粮商!

    因为,这已经不是疥彙玻钦錾蕉庸俑矫窦洌坷@貌豢啊

    堂堂皇子,居然在富省调不到粮食?

    疥彙部捎没橙嶂撸煨焱贾V丶驳庇弥氐洌

    还建议殿下去曲阜,给暗中窥视的敌人以可乘之机?

    实在愚昧。

    贾宝玉不由想起了当初在京城时叶琼说过的话,二皇子天资有余,对笃定之事十分坚持,但是对于没把握的事,却很是优柔寡断,极易受人误导

    如此看来,竟是一点没错!

    凭二皇子从京城,到仓溪,再到商陵的一系列手段、造势来看,都不可谓不是明主!

    贾宝玉甚至都觉得,此行定然会很顺利,没想到,还是误在这里。

    深吸一口,贾宝玉不愿意在这个关键时候与韩之涣争论,因为那毫无意义。

    随意的点点头,来到了前厅。

    所有官员、武将都还未走。

    贾宝玉迟疑了一下,来到上首次位坐下。

    主位,那是二皇子殿下的。

    “殿下既托我以重任,接下来这段日子,还需要诸位力配合我,共同完成殿下交付的重任,诸位以为如何?”

    贾宝说着,不经意的将手中的天子剑放于高几之上。

    “下官等恭候镇抚使大人的差遣。”

    “末将等听候大人调令!”

    声音虽不齐整,也有些勉强之意,但是每个人也开口表了态。

    “很好。”

    贾宝玉笑了。

    “江大人。”

    “末将在。”

    江衍站起来,抱拳拱手道。

    他心有唏嘘,半日之前他还说希望和贾宝玉同殿为臣,结果转眼,他到成了对方的下属。

    好在,这只是暂时的,不然,他臊也臊死了。

    “城外暴民虽然已被将军麾下的将士杀退,但是仍旧不得不防。

    令你率领麾下各部人马,城外扎营布防,以防暴民再次聚集。”

    “末将得令!”

    江衍领命之后,忽又道:“禀镇抚使,方才手下将士来报,有数股灾民,大约都是几十数百人,悄然脱离泰安,往外逃走。”

    贾宝玉眉头一皱,随即释然。

    必是这几日形成的暴民首领,眼见王师不可抵挡,又不甘心引颈就戮,所以带领麾下“精英”,趁机逃跑,以图东山再起。

    “江大人听令!命你率帐下骑兵,将这数股人马,悉数歼灭。”

    “末将得令!”

    江衍脚步一正,抱军拳一礼,然后大跨步出去。

    山东布政使颤巍巍的出列道:“禀镇抚使,那些都是灾民,如此,是否太过于残忍,和不近人情?”

    “是呀是呀。”

    诸文官连忙附和。

    心中都有种不妙之感,这个新官上任,有些杀气太重啊。

    贾宝玉轻哼一声:“山东百万百姓受灾,有计十万流民,若是让这些些心怀不轨之人混入整个山东境内,届时,各地群起造反,诸位又当如何?”

    “那那也不必部赶尽杀绝啊,可以命江将军把人押回来”

    “眼见王师已至,还不甘心以为黔首,却愿意追随反贼逃亡,此等人,诸位难道还以为是灾民?

    百姓纯朴,却也难免有害群之马。

    之前上万的人暴乱,大多灾民都可以说是被胁迫,被生存所逼,但是绝不包括现在还忠心跟着反贼首领逃亡的那些人。

    那些人,必然是在之前的暴乱中得到好处的人!

    杀人、抢劫粥棚、菅女,必是这些人所为。

    所以,他们死不足惜!”

    众官无言以对,只得俯首听令。

    然后又各自汇报一番之前的任务,又领了新的差使,然后都下去做事去了。

    贾宝玉独坐堂内,仔细的摩挲着手中这把天子剑

    虽然他并非恩威自重之人,但是也不得不说,这种大权在握,无人敢不从命的感觉,真的会忍不住令人沉迷

    强自收摄心神,站起来。

    现在,还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若是差事干不好,一切都是水中月镜中花,过眼烟云而已。

    ……

    山东境内,隶属黄河上游,也是此次山东水患的源头。

    工部的治水人马,将总部设在离此处三十里之外的高山上。

    此时,工部、户部负责此行治水的官员,部聚集在一间临时搭建的房舍之内。

    大司空杜安樘居于上首,追问下方的斥候:

    “泰安之危已解?何人带兵所救?”

    “青州节度使亲自带领大部人马,赶至泰安,解了泰安之危。”

    堂下众人诧异。

    “青州的兵马,怎么会这么快就到?

    难道他江衍有未卜先知之能?”

    青州距离泰安怎么说也是好几百里路程,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发兵救援了?

    难道青州节度使这么大胆,闻讯就敢大肆调兵?他也不怕情报有误?

    “不管怎么说,泰安之危解了就是好事。不然,真要让整个山东的灾民闹了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杜安樘如此说道。

    他是立场坚定的二皇子党,此次泰安之乱,令他心焦不已,如今骤然听闻已经平息,自然轻松了不少。


………………………………

第127章 迎月夜

    听闻杜安樘的话之后,众人都点头应是。

    一名工部的官员敏锐的发现贾政在听闻消息之后,点头长吁一口气的样子,故笑道:

    “我观存周先时几日脸上愁苦不已,必是为你家小子担心,如今知道泰安危险解除,存周兄可是能安心了?”

    “呵呵,你又不是不知道存周家的孩子,那可是得到太上皇青睐的少年才俊!

    你家若是有这样的后辈,别说是亲儿子,便是侄子侄孙,你也早捧到天上去了,哪里还有闲心在这里取笑存周?

    可惜,你家并没有”

    贾政被两位上司同僚打趣,面上露出些许尴尬之色。

    因为,自从知道泰安有灾民暴乱以来,他就确实悬着心。

    虽然他知道贾宝玉已经和二皇子分开,在商陵县主事,但是商陵和泰安并不远,他很怕商陵也被波及。

    他就这么一个成器的儿子了,可不敢折损在这里

    不过初时的尴尬之后,便是无尽的骄傲!

    是呀,哪怕你们官位比我高,但是比起子嗣的出息来,你们可比老夫差远了!

    上首的杜安樘也听见了下属的谈笑,他也笑了笑,然后又问信使:“二皇子殿下的境况怎么样?”

    信使闻言,似有些唏嘘之色,抬头看了前面的贾政一眼,躬身道:“听说,殿下身上的伤势过重,已经不能署理赈灾事宜,所以当众下令,设立山东赈抚使一职,权署理赈灾事宜,并赐天子剑,且严令:凡山东境内,上至巡抚,所有官员需悉数听从赈抚使号令,违令者当斩!”

    “赈抚使?连巡抚都要听从号令?这不是说,连我们也要听从那所谓赈抚使的命令了?”

    工部郎中觉得稀奇,从来没听说过这么一个官职。

    便有人追问得殿下信任,担当此重任之人是谁。

    “正是先前的商陵赈灾使、巡按御史、昭信校尉贾宝玉,贾大人”

    “呃”

    好几个官员以为自己听错了,重复了一句:“谁?”

    “贾宝玉,贾大人。”

    一道道不可思议之惊叹声,在此间此起彼伏。

    众人又看向贾政。

    贾政自己也是愣愣的。

    那小子,又升官了?

    而且这一次还一下子升到天上去了?

    这还真是,他母亲的

    贾政心中,忍不住冒出这样一个极能表示心态的词汇。

    “咳咳,存周,恭喜了”

    “恭喜贾大人”

    面对周围传来的充满无尽嫉妒唏嘘的问候声,贾政只能无奈的点点头,尽量让自己不要笑出来。

    事实上,他也真的笑不出来。

    那小子虽然给他争了光,但是同时,也将他的面子狠狠的撸到了地上。

    老子不如儿子,这也许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

    杜安樘显然对于这么个结果也是始料未及,有些惊讶。

    不过他到底与别人不同,作为工部尚书,他已经是国朝从一品重臣。

    虽然同样惊讶,但不至于心态失衡。

    “殿下既然做出如此决断,必有其道理,你们不可妄自非议。

    另外,殿下病重,按理我们身为臣子,当赶赴泰安问候。

    然治水乃关乎天下民生,关乎千秋万代的大业,不可以有一丝懈怠。

    所以,从即日起,诸位当摒弃杂念,按照之前所议定的策略,各司其职,将山东水患,彻底掐灭在我们手中!”

    “下官等谨遵部堂之令!”

    帝都,紫禁城。

    竺兰法师脚步坚毅的跨进了勤政殿。

    一如往常,这里已经没有多余的人员。

    恢弘威严的龙案后面,是气息凛然的景泰帝。

    “贫僧参见陛下。”

    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景泰帝没有让他坐下。

    而是一言不发。

    竺兰法师却是丝毫急迫不安的情绪也无,就这么保持躬拜的姿势,一动不动。

    足足十余个呼吸之后,上首方传来一道阴冷的声音:

    “大皇子府死了一个小妾,你可知道?”

    “禀陛下,贫僧已经听闻。”

    竺兰满不在意的姿态,令前方本就阴冷的气息一下子变得危险起来。

    “哦,禅师莫非是要告诉朕,不知道此事系何人所为?”

    “贫僧确实不知。想来,大皇子乃陛下子嗣,天潢贵胄,不知道何人如此大胆,竟敢潜入王府内杀人。”

    啪!

    陶瓷制成的悲剧被挥在地上,摔成碎片的声音。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竺兰犹豫了一下,缓缓跪下。

    压抑到令人窒息的气氛在此间弥漫。

    角落里,两个侍立的小黄门,已经被吓的伏在地上,瑟瑟发抖。

    “莫非,你以为你为朕立过功,是朕手中的一把利剑,朕,便不敢杀你?”

    “贫僧不敢。”

    景泰帝盯着下方之人,冷哼一声,道:“再锋利的剑,只有剑刃始终朝着前方,才能被持剑人所倚重。

    若是有一天这把剑的剑刃倒转,反而威胁到了持剑之人,朕想,或许此剑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朕之逆鳞所在何处,你不应当不知道。

    朕,只给你这一次机会。凡有下次,休怪朕不念昔日之情分!”

    “贫僧明白,谢陛下不杀之恩。”

    竺兰跪伏道。

    从勤政殿内光亮的可以倒映出人影的地面看去,可以看见,一张同样阴沉如水的脸。

    贾宝玉主政泰安。

    灾民暴乱之后留下了大片烂摊子,都需要慢慢收拾。

    重新设立粥棚,清查灾民当中的不安分子。

    凡是在之前的暴乱之中,主动带头闹事的,一经确认,立马便被下入泰安牢狱当中。

    除此之外,凡是在二皇子去曲阜期间,表现异常,贪墨灾粮的官员,也一并拿下。

    贾宝玉要知道,到底是何人在背后策划的一切。

    这也是二皇子的意思。

    可惜,数日以来,虽然清查出一些线索,但是所涉及的幕后之人,早已经在之前泰安的暴乱之中,消失殆尽,一点踪迹也无。

    便是连二皇子所中的弓弩来源,也是一点头绪也无。

    敌人,确实狡猾。

    利用数万的灾民天然形成的屏障,策划了这么一次完美到几乎没有留下痕迹的刺杀。

    既然抓不到元凶,贾宝玉也不纠结,将重心重新放入赈灾的事情上来。

    八名之前赈灾不利,贪墨灾粮的官员、管事被押在城头上,当着外面上万双灾民的眼睛,斩首示众。

    八颗滚烫的人头从高高的城楼坠落,算是朝廷对之前事情的一个交代。

    先礼后兵。

    朝廷表明了态度之后,所有灾民,便也不再是之前那样松散的管理模式。

    所有灾棚,进行军营式的管制。

    再有哄抢闹事者,斩!

    夜间随意走动者,斩!

    鲜血,才是抚慰创伤的最佳良药。

    短短十余日,泰安的所有秩序,便已经部恢复。

    至于粮食

    已经死了那么多人了,也不在乎一个两个。

    在贾宝玉下令于菜市口处斩一个风评极差、恶贯满盈的粮商,且抄没其所有家产之后,泰安城内,所有粮商部懂事了,将早已经“卖光”了的粮食,从城外、从地窖,慢慢搬了出来。

    贾宝玉给了灾起之前的粮价予以收购,并对囤积粮食够多的粮商,赐爱国牌匾,彰显粮商们“主动”为朝廷分忧解难的功绩

    此时,朝廷对于用灾民修建大坝、筑河堤的批复也已经下来。

    “同意。并,命工部尚书杜安樘调集境内所有可用官兵,沿途押送挑选出的灾民,莫使扰民、暴乱之事发生。”

    当杜安樘将这个消息传递至泰安之后,贾宝玉立马便遣使去见杜安樘,商量具体的行事方案。

    只要这件事一做成,山东赈灾的紧迫感,将会立马下降一半。

    剩下的,就轻松多了。

    时间流逝,转眼,炎炎夏日早已过去,秋天也悄悄迈过了近半的步伐。

    中秋,即将来临。

    青州,二皇子移居养病的行宫之内。

    贾宝玉坐在二皇子的病榻之侧,详细的给他介绍着关于山东境内的赈灾收尾事宜。

    “这些日子以来,子衡辛苦了。看看你,都瘦了。”

    二皇子经过两个多月的调养,气色已经好多了。

    他听完贾宝玉的汇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