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性子若是在太平盛世,必定为万民颂扬、被百官爱戴,可你都不看看如今是个什么情势?

    此乃乱世,宽仁在乱世之中如何求存?

    怕是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银子吧!

    带崇祯去了一趟关外,领略了战场的残酷,方使崇祯明白,乱世什么最重要,一曰民心,二曰拳头,三曰集权。

    集权是为雷厉风行,政策定下,上行下效能够极快的实施,而不用去与朝臣们议完事,再与内阁议,议来议去没个章法,黄花菜都亮了。

    崇祯正是懂得了这个道理,才重组了内阁,如今的内阁已经基本上是崇祯的一言堂。

    大多数时候大事皆是崇祯与刘鸿渐商议一番,然后再听听阁老们的意见走个过场,能办事的就好生待着,不听话的回家去,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独裁。

    如今崇祯是学会了,但他也干到头儿了,近二十年的夙兴夜寐忧愁忧思已经将他的身体掏空,羸弱的身体已经不足以支撑繁重的朝政。

    大叔待他不薄,他想让崇祯看到大明的改变,想让他看到那所谓的盛世。

    可偏偏太子又是这般……怪不得在关外崇祯昏迷时一定要与他托付大事,又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又是太师的。

    知子莫若父,有些话崇祯也许无法说出,但身为人父的这份慈爱刘鸿渐都能感觉得到,父爱如山,便是如此了吧。

    外加上崇祯决意与勋贵们决裂,就算拼一把也想让朱慈烺的路好走一些,这是一个父亲无言的爱呀!

    “慈烺且记住,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如果你能真正理解这十六个字,方为明君也!”刘鸿渐叹了口气道。

    这十六个字并非只是表面上的意思,人当然要善,善也当然可以为官,但善在恶前天生没有优势,这也是他提倡用循(刺)吏(头)而不用清(呆)流(子)的原因,二者都可为善,可方式大有不同。

    太子还年轻,有些事想不明白不要紧,反正他也还年轻。

    正说话间,庞大海自外面进来,后头还跟着个宫娥。

    “太子爷,皇后娘娘懿旨,宣安国郡王坤宁宫觐见。”


………………………………

第466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

    在朱慈烺的端本宫屁股都还没坐热,刘鸿渐便又被周皇后召了去。

    至于召见他干什么,刘鸿渐一开始心里还犯嘀咕。

    他与坤兴那丫头的婚礼?

    不不不,这事儿崇祯大叔比任何人都上心,若不是刘鸿渐把婚期推到了明年仲夏,崇祯都打算即刻收了他这女婿。

    唉,急啥?怎么着也得等这丫头长到十六岁不是?

    周皇后身为后宫之主,断然不会去干政落人口实,那么此番召见的目的便昭然若揭。

    除了锦衣卫诏狱里吃牢饭的朱慈炯还能有谁?

    周皇后可以不管崇祯如何处置朝臣,也可以不管崇祯与他如何折腾勋贵,但是朱慈炯对周皇后而言,可不止是定王,朱慈烺还是她的儿子。

    想通了这事刘鸿渐也不再迟疑,跟着这宫娥便入了坤宁宫。

    大殿内周皇后早已等候多时,刘鸿渐进来刚打算行礼,周皇后便摆摆手示意免礼平身,看了座后刘鸿渐也不言语。

    就算他知道面前这位美颜的未来丈母娘想干什么,也知道这过错可大可小,毕竟朱慈炯满打满算才十四岁,往大了说是谋逆,往小了说是胡闹。

    但他不打算先开这个口。

    朱慈炯若真是成功上了位,为了名声也断然不会杀死自己的亲哥哥,顶多也就关个禁闭、终老一生。

    再看看支持朱慈炯的都是些什么人,督察院御史、六科给事中,外加上内阁首辅和几个侍郎打头阵。

    这些键盘侠最恨谁?崇祯?不不不?他们只是互相看不顺眼,毕竟以前也经常喷的崇祯气急败坏。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就是自己吗?

    合计着闹了一大圈儿,如果这厮上位,第一个想弄死的,便是他刘鸿渐了。

    所以他才不会主动请缨当这说客,倒不是说他傲娇,而是人家都要弄死你了,你还主动去求情,知者谓之心善,不知者还特么以为他好欺负呢。

    “刘卿家为我大明驱除鞑虏收复河山,本宫一直也未有机会聊表谢意,今日召见你来,也是为此。”周皇后招招手,随即进来几个宫娥手捧各式礼盒。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此是臣的本分,皇后娘娘抬爱了。”刘鸿渐起身行礼。

    “刘卿家莫要谦虚,本宫自知你的功劳。”周皇后一时也被刘鸿渐的场面话弄的没话说。

    她又岂不知面前这臣子的处境,但却又不好意思开口明说,一时竟有些尴尬。

    “如今你与坤兴定了婚期,再过些时候,咱们便真的变成了一家人。”周皇后又言,可却仍是未曾开口

    “皇后娘娘,您找臣来,可是为定王殿下之事?”见一个母亲为了孩子如此这般,刘鸿渐终是没落忍。

    唉,谁让他心软呢!

    “刘卿家,唉,本宫知道此事让你为难,可……慈炯是……”周皇后叹了口气。

    “臣听闻前些年皇后娘娘为了缩减宫中用度,以资助皇上抗击建奴,甚至自己亲手缝补女红,您的行为令臣十分的钦佩。

    至于您定王殿下之事,没什么为难的,臣明日便去向皇上请示。”话说开了倒是不用那么麻烦,刘鸿渐向来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本宫代慈炯谢过刘卿家了,本宫别无他求,只愿慈炯能安度一生。”周皇后眼中朦胧着泪水,生于皇家就是这样,看起来风光无限,可却连自己孩子都保护不了。

    谋逆是大罪,篡位更是罪加一等,看来皇上这次是动了真怒,否则也不可能连周皇后的话都听不进去。

    看这样子估计二人已经闹了别扭了吧,唉,也真是的,都老夫老妻了,多大点事!

    朱慈炯的事一说下,周皇后心中才算安生,毕竟她可是明白面前的女婿在崇祯心目中的地位。

    这事儿任何人说都不好使,只有这个年轻的臣子可以劝得动,她太了解崇祯了。

    另一方面,对于崇祯擅作主张要将坤兴许配给刘鸿渐这件事,周皇后其实心中早已认可。

    能有个帮崇祯分担那许多愁事的臣子,周皇后也心安,崇祯的病情周皇后是知道的,也正因如此周皇后并未去跟崇祯哭闹,而是选择找刘鸿渐来。

    走在回家的路上,刘鸿渐不禁苦笑,又是来回跑了以整日,特么的连个饭都没吃得,竟当说客了。

    看看天色已是黄昏,外加上又是中秋佳节,崇祯一家子吃不了团圆饭,但并不代表他不可以。

    他首先跑了一趟军械所,好说歹说的把宋应星一家子请到了国公府。

    半年多以来,西山工坊能有这般成就,少不了宋大爷的苦心孤诣,大明之盛,更是有宋大爷的不少功劳。

    刘鸿渐从戒指中拿出了一沓子银票,塞到了宋应星的手里。

    “大人这是为何?”宋应星方外之人,早已对银钱这些身外之物失去了兴趣。

    毕竟西山工坊管吃管住工资也不低,而且他身为军械所的二档头,手里头掌管着巨额的资金,如果他想,他根本就不会缺银子。

    “需不需要是一回事,该不该给是另一回事,宋老莫要推辞,而且这些可不止是给您的,还劳您分给咱工坊里的那些个匠人们!”

    都是辛辛苦苦干了半年,算是给人发个半年奖吧,银子也不多,共十万两。

    除却宋应星一家子的一万两外,剩余的九万两分给各个工坊的掌班,以及对工坊做出贡献的工匠们。

    宋应星得知这银子是给工匠们,才安心的收下。

    刘鸿渐叹了口气,他目前也确实没啥银子,折腾了一年多,左手进右手出的,真是给穿越众丢脸啊。

    看来以后得好好想想自己的敛财大计了!

    都是辛辛苦苦干了半年,算是给人发个半年奖吧,银子也不多,共十万两。

    除却宋应星一家子的一万两外,剩余的九万两分给各个工坊的掌班,以及对工坊做出贡献的工匠们。

    宋应星得知这银子是给工匠们,才安心的收下。

    刘鸿渐叹了口气,他目前也确实没啥银子,折腾了一年多,左手进右手出的,真是给穿越众丢脸啊。

    看来以后得好好想想自己的敛财大计了!


………………………………

第467章 为生民立命

    送走宋应星一家人后,刘鸿渐心事重重的。

    北方又现旱情,自七月初到现在一个多月了,顺天府、山xi、陕xi、河nan、shan东等地一丝雨未下。

    宋应星二子宋士意更是唉声叹气,他对天象多有研究,以目下时情来看,十天之内根本不可能下的来雨。

    而今年的第二季土豆、红薯才刚刚种下一个多月,正是需要水分生长的关键时候,百姓苦苦的盼着雨来,但面对只是干涸的土地。

    “夫君为何事烦心?”孙秀秀躺在刘鸿渐身边,见刘鸿渐轻声的叹着气,不觉也微微皱眉。

    自从夫君从关外回来,不仅人晒黑了,似乎性子也比以前深沉,她知道自家夫君身上的担子重,她想分担些,可发现自己竟无能为力。

    她一个弱女子又能帮上什么忙呢?

    “北方大旱,今年百姓的日子又不好过了。”刘鸿渐坐起身脱下了外套。

    哀民生之多艰,这该死的冰河纪!

    “北方旱情已经持续了十几年,老天不作美,就是陛下也奈何不得,夫君莫要如此心焦。”孙秀秀温柔的坐在床边,给刘鸿渐捏着肩以作抚慰。

    “老天?它算是个什么东西!天地不仁,为夫就逆天改命!”刘鸿渐压下心中的郁结道。

    小冰河纪不是说过去就能过去,但既然他来了,定然不能坐等着老天施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不试试谁知道呢?

    “倒是我的小宝贝,你也旱了好几天了吧,为夫给你下点雨。”刘鸿渐说完一个翻身便把孙秀秀压在了身下。

    “呀!夫君……”孙秀秀正吃惊于自家夫君对老天爷的大不敬,没曾想竟被其突然袭击,一时惊呼。

    事实上她的心中还是甜蜜蜜的,相比于刚才深沉的令人不能靠近的夫君,她更喜欢原来那个霸道、简单、又爱睡懒觉的夫君。

    ……

    第二天刘鸿渐破天荒的没有睡懒觉,一大早连饭都没吃便招呼着牛大棒槌、刘虎、刘豹等七个家丁出了门。

    七人七匹马自京城东直门而出,一路向北直奔京畿昌平县汤山庄。

    虽已过了中秋但酷热不减,一路上干尘滚滚,路两旁的野草都被晒的蔫吧的不成样子,刘鸿渐边走边皱眉。

    到得汤山庄时,庄头许百顺正招呼着一众庄户挑着水桶给农田浇水。

    “是王爷,王爷来了,快!拜见咱们的大恩人!”一见大恩人前来,许百顺啊呀一声丢掉了肩头的水担,小步跑到刘鸿渐马前拜倒。

    “许庄头这是何意,赶紧起来!”刘鸿渐下得马来,赶紧去扶这头发已经灰白的老汉。

    “王爷使不得,老汉身上脏,莫要脏了王爷的手。”许百顺见状赶忙自己起来,弯着腰向后躲了一下。

    “何至于此,本王若干起农活来,也不比你们差。

    走,带本王去村里转转,把庄户们都喊来,本王要问话。”刘鸿渐自知自己对于这些百姓而言太过尊贵,但也拿这些庄户没法子。

    汤山庄有庄户一百八十多户,皆是世代为皇家种田的佃户,农田围绕着汤山庄,方圆数里一马平川。

    只需着人在地头吆喝,不多时陆陆续续的庄户便从田地归来,聚集在汤山庄的村口。

    大旱之年,庄户们为了挽救皆是以身体之力担水浇田,即便是妇人也是肩头耷拉着扁担,个个汗水淋漓。

    “许庄头,给本王说说春季的收成。”刘鸿渐摆摆手止住了庄户们下跪的势头,对一旁的徐百顺说道。

    “回王爷,汤山庄有良田六百一十六顷,按照王爷的指示其中五百顷均种植的是土豆和红薯。

    土豆和红薯共收九万八千零三十九石,今年春夏年景还不错,剩余的一百一十多顷小麦也收了三千四百八十余石。”

    许庄头自知刘鸿渐定要问起收成,早已备好了账目递给了刘鸿渐。

    “嗯,收成还算不错,宋掌班给诸位发放了多少米粮?可够吃食?”一亩红薯大约产出两千斤,虽然略低于刘鸿渐的预期,但相比亩产两百多斤的小麦已经算是破天荒。

    整个顺天府的皇庄皆是宋应星的两个擅长农事的儿子掌管,包括作物的收缴与佃户米粮的发放。

    “回王爷,发了,宋掌班仁慈,每户还给多发了三百斤红薯。”说到此许庄头眉头舒展,相比于往年宫里的监正,宋家二兄弟对他们实在不错。

    往年佃户忙活一年,发到手中的米粮基本都不够吃用,最难熬的便是冬季,天寒地冻无法耕种,为了节省粮食,许多庄户都不出门。

    饶是如此,年年都有饿死冻死的情况发生。

    “三百斤怎么够?许庄头明日去找宋士意,每户再去领五石红薯土豆、一石小麦,本王稍后便会去通知,凡是本王手中的庄户皆可去领!”

    刘鸿渐看了看账目中发放的米粮,皱了皱眉道。

    “王爷仁慈,许老汉代百姓们给王爷叩头了!”许百顺听闻此言眼泪瞬间便下来了。

    宋士意虽然多发了三百斤,但目下天气干旱,如若再不下雨,秋季的作物很可能一如往年减产大半,这也意味着入冬前庄户们很可能分不到米粮。

    这冬季可怎么过?

    郡王殿下只看了一眼账目便下令每户又发放六石,六石啊!这可是庄里百姓们的救命粮!

    明朝一石约合一百五十三斤,若是按后世一斤五百克来算,大概是一百八十一斤。

    如若真的能将这六石粮食拿到家,即便秋季颗粒无收,各户人家剩着点用,也够度过寒冬。

    “老农谢过王爷!俺的儿啊,今年再不用挨饿了,王爷大恩老农永世不忘。”一排排庄户跪倒,即便是刘鸿渐多加阻拦也是无用。

    对于指望粮食过活的佃户们来说,粮食就是天,就是命,就是一切。

    刘鸿渐眼睛有些酸,就连牛大棒槌也有些局促。

    这些朴实的百姓,他们只是想活着,想把血脉传承下去,为此甘愿流尽汗水。

    可天地不仁,放着作威作福的勋贵地主们不管,何苦惩罚这些本就苦不堪言的百姓?

    好说歹说刘鸿渐终于把所有百姓劝起来,许庄头擦了擦老泪纵横的面颊似乎有些欲言又止。

    刘鸿渐还以为这老汉有什么难言之隐,让其说出来好一并帮其解决。

    “王爷,红薯土豆虽多,但俺们没见识过这玩意儿,敢问王爷这东西除了生食,可有其他食用方式?”


………………………………

第468章 天地不仁,逆天改命

    红薯土豆皆是新来物种,虽然土豆在南方已有少量种植,但皆是地主富农闲的没事种一点当新鲜,更别提北方了。

    这些农人虽然家里堆满了红薯和土豆,但却除了生食和蒸煮外,并不知其他的食用方式。

    孙庄头本来不想多嘴,毕竟这年月有吃的饿不死就不错了,还想什么花样。

    但孙庄头记性不错,刘鸿渐第一次来汤山庄指示他们种植新作物时,便有说过这红薯土豆多种吃法,见刘鸿渐容色和蔼,便多问了这么一句。

    “哈哈哈,本王还以为是何事?至于这新吃法儿,那说起来可就多了!”农户们得了赏赐喜笑颜颜,连带着刘鸿渐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见这老汉扭扭捏捏、生怕他生气的样子,便哈哈的笑了起来。

    红薯和土豆这两种作物都比较皮实,吃法嘛更是多种多样,红薯可以生食、也可以烤着吃、煮着吃、蒸着吃、炸着吃。

    想起后世里街边的炸的焦黄的红薯干、薯条,刘鸿渐竟有些口中生津。

    “走走走,去庄里,开灶,本王今日当大厨,教诸位如何吃这红薯与土豆!”刘鸿渐说干就干,风风火火的带着一帮子庄户进了村儿。

    人多好干活,不多时村中间的小广场上便支起了几口大锅,一块块红薯、土豆被村里妇人洗的干干净净。

    第一口锅用来煮,第二口锅用来蒸,第三口锅用来炸,油虽然是稀罕物,百姓平日都不舍得吃,刘鸿渐当然不会让庄户们买单。

    征集了十几户庄户家的油才倒满了一小锅,直到刘鸿渐每人皆发了一两银子,有些心疼的庄户才舒展开了眉头。

    红薯干磨碎和面,土豆切条,热油里滋滋啦啦的一阵翻滚,金黄的红薯丸子、薯条被倒在了早已备好的竹筐之中。

    天气炎热,刘鸿渐早已脱下了外衫,撩起袖子拿着铁笊篱把薯条盛出来。

    “嘶——好烫!”刘鸿渐不顾体面,捏起一根薯条放入口中,被烫的不断的吸着气儿。

    “大人慢些,快给大人端碗凉白开!”许庄头一直陪在刘鸿渐身边,这么接地气的王爷他还是第一次见。

    不过这都是庄户们的福气,顺天府大部分良田皆属皇庄,大部分的百姓也是靠着给皇家当佃农过活。

    而面前这位虽然年轻但却心善的王爷掌管着整个皇庄,这就代表着顺天府内的大部分百姓,今岁都有福了,他能不高兴吗?

    味道还不错,只是好像少了点什么,刘鸿渐喝了口凉白开顺了顺。

    嗯,想起来了,缺番茄酱!

    心说土豆和番茄皆是原产于美洲,这土豆都传到大明了,怎的也没见过这番茄。

    都多久没吃过番茄炒蛋了,嗯,回头得让老梁头派些锦衣卫缇骑去查查。

    “老庄头,你也尝尝,还有你们,都别客气,来来来,都尝尝!”刘鸿渐端着竹筐,示意身边围了一圈的庄户们吃用。

    一开始庄户们都不敢接,毕竟他们身前可是大明的王爷,让一个王爷给他们这些卑贱的百姓们端吃的,谁受得起?

    见刘鸿渐面有不悦,许庄头率先捏起一根薯条,咧着嘴放到了口中。

    “怎的,敢嫌本王炸的不好吃吗?多抓点,亏你还是个大老爷们!”刘鸿渐见这老汉若小娘子般扭扭捏捏的只抓了一根,随即开玩笑道。

    众庄户见庄头的囧相皆是大笑,随即也知道这位王爷不同其他的权贵,都是下手向竹筐抓去,只一会便框子里的薯条就被吃了个干净。

    接着刘鸿渐又指示几个夫人把晒干的红薯干、土豆干磨碎,加入干酵母、面粉、玉米粉、高粱粉等活成面,蒸了一锅杂面馒头。

    只用土豆粉来蒸出来的馒头成型难、整形难、口感差、开裂、产气难,庄里不少妇人也试过。

    而红薯蒸出来的面团就更难看了,红了吧唧的甜的发腻,看起来活像一坨黄里发红的米田共。

    但加入一定比例的麦粉、高粱粉等杂粮后味道就不同了,馒头蒸出来软腾腾的,外加上有高粱粉点缀,吃着香甜而又甜而不腻,竟比全白面粉蒸出来的馒头还有味道。

    白面粉在庄户家里可都是宝贝,只有过年时才舍得蒸一锅馒头给家里孩子过过瘾,平时顶多是掺和着高粱等杂物煮些粥来吃。

    而如今可好了,家家户户多存放了不少红薯、土豆干儿,外加上刘鸿渐许下的六石粮食,就算是全用来蒸馒头,也足够吃到来年。

    福气呀!不少庄户手里捧着馒头眼泪都要掉下来。

    红薯和土豆除却这几种吃法外,红薯还能做成粉条,土豆也可以做成土豆粉等物。

    这些在后世都是满大街常见的食物,虽然刘鸿渐不知这些东西如何做出来,但他还是粗略的讲了讲。

    民以食为天,他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庄户们自己就能捣鼓出来。

    吃罢全薯宴,许庄头又隐晦的说了下目前的旱情。

    虽然全体庄户担水浇田,但一百八十多户庄户管着六百多顷农田,哪里浇得过来。

    刘鸿渐示意老庄头不用太过于担扰,即便是秋粮颗粒无收,粮食不够吃仍然可以去王府找他,他断然不会不管。

    而且他原本也并未想靠天吃饭,他可是来自后世的高材生,总会有办法的,总会有办法的,刘鸿渐表情严肃,打算回去便去找宋应星商议。

    王爷如此善心,就算是不睡觉,他也得带领庄户们多浇几块农田,断然不能让王爷因此受皇家刁难,许庄头心中暗道。

    安抚了汤山庄的庄户,刘鸿渐七人骑着马慢悠悠的行于回京的路上。

    路两旁皆是一人多高的玉米田,午后竟无一丝风,端是闷热的紧。

    为万民立命,谈何容易,只是这天灾就是一大难关,就这还是他掌管下的皇庄。

    其他地方呢?河nan、shan东、北直隶……

    这些地方的地主士绅们可没那么好心大灾之年去给百姓们多发放粮食,想到此,刘鸿渐目光一凛。

    国朝的勋贵们,莫怪老子心狠,实在是你们太贪婪,不见点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