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森所言的贵客未至,帷幔后的小娘子自然也不肯露面,可把这群文生着急坏了。

    “那不能,那不能,既然是贵客,兄自然要等。”听闻郑森有送客的意思,这叫朝宗的赶忙打了个哈哈。

    少倾,潇湘阁一楼传来动静,众人皆知是那位贵客到了,面上一喜。

    “大木久等了,本王处置了些闲杂之事耽误了时间,嗬,这么多人。”人未至声音先传了过来,但刘鸿渐一进门见竟有这么多人不由愣了一下。

    今日前来本就是为了跟这位大英雄聊聊时政,谈谈台an问题,顺便加深一下了解方便以后行事,可如今却是多了这许多电灯泡。

    “王爷百忙之余还能赏光,郑森与有荣焉,即便是等到子时也是值得,这几位皆是森在国子监内的同窗,容森给王爷介绍一下。

    此是侯方域,字朝宗,不仅书法超群,骈文更是一绝!

    此是冒襄,字辟疆,诗词在国子监众同窗间无出其右!

    ……”

    郑森一一给刘鸿渐介绍,刘鸿渐只是点头,诸多文生一听这贵人竟然是为王爷,再联想到近日城内的动作方知此人来历。

    侯方域几人虽是脸上带着笑意拱手鞠礼,但那笑却带着些言不由衷。

    众人落座后,早有一应小厮端来众多鲜美菜品,众人推杯换盏垫了垫肚子,郑森轻拍了拍手,内间帷幔随即被拉开。

    里间两位楚楚动人的花魁安坐其间,左侧一女子一身淡粉色纱裙,粉黛浅浅眉目清秀脸颊还隐约有梨窝。

    右侧女子则一身碧蓝,除却精致的俏脸外,眉目间竟有一丝英气,二人盘头的丝带皆是绿色,代表着自己隶属教坊司的身份。

    左边女子浅浅一笑,右边女子会心抱起琵琶,芊芊素手抚动琴弦,竟是一曲合奏,曼妙之音悠然婉转,听得众文士皆不由得有些痴迷。

    刘鸿渐虽然惊艳于二人的容颜,但他身为大明的王爷,出入宫墙早已见惯,倒是听雅乐之余发现那姓侯的和姓冒的眯着眼在偷偷瞄那二位女子。

    其猥琐的样子让他想起了陈百强,刘鸿渐顿觉一阵恶心。

    一曲作罢,众人接连鼓掌叫好,侯冒二人更是起身近前几步夸耀不已。

    “有酒有乐,岂能无诗?不如诸位即兴赋诗以助兴,如何?”侯方域偷瞄了一眼冒襄道。

    “朝宗所言正合我意,不知大木贤弟可否?”冒襄哪里还不知侯方域的意思,随即应和道。

    此是郑森的主场,二人即便是想以此博得红颜倾心,也不敢喧宾夺主,更何况在场的还有一位王爷。

    冒襄平日便与侯方域臭味相投沆瀣一气,只一个眼神便明了这厮真正的意思。

    素闻大明这位圣上面前的恩宠、不世出的战神不通文采只好刀兵,侯兄倒是一出好计,既能借此博二位才女另眼旁观,又能杀一杀这位所谓王爷的威风。

    真是一箭双雕。

    在场的七八个文生皆是附和,若谈刀兵他们估计不行,但若论诗词?呵呵,大明的王爷又怎样,他们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也不枉这几位如此心思,复社人以东林后继自任,自诩得儒学真传当为治国能臣,本就是狂的没边,外加上刘鸿渐对他们前辈的诬陷打压,他们心中岂能服气?

    “这……王爷你看?”郑森有些犹豫,毕竟他也听过刘鸿渐不善诗词的传闻,但一众同窗皆兴致勃勃,他也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倒是有些为难的看向刘鸿渐。

    “既然诸位有此雅兴,本王怎能扫了兴致,诸位请便吧。”刘鸿渐心中不屑。

    一群只知享乐、沽名钓誉的酸儒而已,除了会写点酸了吧唧的陈词滥句,于国何益?

    若不是郑成功在这儿,刘鸿渐早便回家睡大觉了,真是无聊的紧。

    ps:推一本朋友的书《大时代1994》万贯家财的地产商意外重生1994,在这个激昂年代里,熊白洲崛起草莽之间,阅遍世间芳华,千帆过尽,俱留枭雄本色。有兴趣的可以一阅。


………………………………

第492章 郑家有难了

    小厮得了命只片刻便将砚台宣纸等一应文房之物取来,潇湘阁本就是文人扎堆儿,时不时便要斗诗句斗词一番,这些下人们也都见怪不怪。

    “既然是愚兄提出,那便由愚兄先来吧。”侯方域对郑森拱了拱手,随即又弯腰给刘鸿渐行了礼道。

    刘鸿渐哪有空理会这厮,压根就没鸟他,这侯方域也不在意,径直走到了桌案之前,其余几个文生也都跟了去。

    “大木整日便与这等人为伍?”刘鸿渐趁着那几个瘪犊子不在,给自己倒上了一杯酒轻言道。

    心说你小郑要是天天泡在国子监,还能出淤泥而不染不失锐意进取之心,也算是牛逼。

    “王爷何出此言,此皆是大明之大才呀。”郑森有些疑惑,虽然有些不喜这群同窗的作派,但只从文学造诣上讲,他还是很钦佩这群人的。

    他本就是外来人,郑芝龙一生纵横四海唯独吃了不识字的亏,是以有了家底之后说什么也要让郑森入国子监读儒。

    “大木觉得,诗词歌赋可强国否?”刘鸿渐不觉摇了摇头,心道是不是后人对小郑声誉过甚。

    “回王爷……”

    “大木生辰几何?”

    “天启四年八月二十六。”郑森不知就里但仍是如实告知。

    “我比你大了三个月,休要提名利落了俗套,你我便以兄弟相称吧!”刘鸿渐道。

    “这……大木……好吧,刘兄,弟以为诗词不可强国,弟在国子监从学三年,只觉孔圣人之言在大治之世可从之,然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奸佞横生,儒学不是其所长。”

    郑森也不是优柔寡断之人,但见刘鸿渐并未在开玩笑是真的没把他当外人,随即说出自己的一番见解。

    “大木倒是个明白人,可惜如今大明像弟这般的开眼之人,少之又少呀!”刘鸿渐叹了口气。

    “倒也没那般不堪,如今圣上依仗刘兄,近来的一番作为,弟在南jing也是热血沸腾,若因此除去大明之顽疾,则朝廷幸甚、百姓幸甚。”

    郑森碍于身份,言语间也未提这顽疾是何物,但二人心里面皆是门儿清。

    “朝中之事尚且有我,可是兄最担扰的却并不在朝中。”刘鸿渐一口饮尽杯中清酒,打算探小郑的底。

    “刘兄何出此言,可是有甚难言之隐?若有需大木帮忙,只说便可。”郑森所言虽然狂妄,但若考虑其家世,断然不会有人觉得他在吹牛。

    郑家虽然偏居福jian泉州沿海一隅,但若论财力、兵力、战船,就算是大明也不敢小觑,只财力一项,就算把国库如今抄家所得乘以十,都不见得有郑家底子厚。

    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如果实在不行,他家还有二十万水师、三千条大小战船,就算是陆战,也能拉出来几万海军陆战队。

    你就说牛不牛?服不服?

    “既然大木问到此,为兄也不扭捏,只是若为兄如实告知,大木切莫动怒。”刘鸿渐沉声道。

    “刘兄且说吧,只要于国于民有益且弟能帮上忙,大木必不推辞。”郑森正色道。

    “如今朝廷之大敌并非是这些勋贵,而是……你的父亲南安伯郑芝龙!”刘鸿渐眉目一挑厉声说道,声音之高令桌案边正紧皱眉头遣词造句的冒辟疆愣了一下。

    “王爷何出此言,我父亲怎的成了朝廷的敌人?”事不关己关己则乱,郑森一听便急了,心说如果他爹郑芝龙是大明的敌人,那他自己不也是?

    既然是你的敌人,干嘛又将此事告知与我?

    “大木莫要心急,且听为兄给你说道一番。”刘鸿渐心说这小郑心思还是不够沉稳。

    “众所周知,大明无成建制的水师,虽然你父亲手下的战船名义上是大明的南洋水师,但你、我、朝廷、你父亲皆知,也仅仅只是名义上。

    试问,哪一朝的天子能允许一个不听从调令、还拥有如此财力、军力、战船的军阀存在?

    又有哪一个军阀能以一己之力对抗一个正在觉醒的帝国?

    也许,现在大明没有水师,奈何不了你父亲,并还对你父亲之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大木你别忘了,大明有句古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况且朝廷里的那些个可不见得是君子。

    不瞒大木,朝廷即将要在tian津卫组建北洋水师,那边的宝船厂如今已经可以自发建造福船。

    如今朝廷兵精将广、国库马上便要丰盈,大木以为,朝廷和圣上能否继续宽忍你的父亲?

    为兄之所以跟你说这些,一是因为圣上也不想让事情闹到兵戈相见的地步,此是百姓之大不幸也。

    二是为兄南征北战、肆虐朝堂一年多,还从未见如大木般,学儒而又不崇信、还看得透彻的人,此是大明之幸也。

    为兄不忍见郑家最后落得家破人亡之境地,更不忍大木你本能为国效命为百姓谋福却要遭此大难,是以才有此言……”

    刘鸿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连实话带忽悠,一番说道直把小郑说的呆愣当场。

    虽然不知道这位新结识的兄长为何如此看重自己,还将这般肺腑之言坦诚告知。

    但刘鸿渐说的句句在理,而且也没有必要去欺骗他这么一个国子监的监生。

    凭心而论,郑森信了,而且深信不疑,不久的将来,郑家定然有大难!

    “兄既然如此坦诚,定然是有应对之策,怎样才能使郑家免于此难,恳求刘兄相告!”郑芝龙起身弯腰给刘鸿渐见礼,又令得苦思冥想遣词造句的冒辟疆侧目。

    “大木莫要着急,此事急也没用,咱们还是先饮酒吃饭吧。”见小郑终于上套,刘鸿渐心中大定。

    但如今你小郑可不是后世叱咤风云的郑成功,而只是一个连举人都没考上的学生,跟你说了有毛线用?你还能将你爹咋的?

    跟明白人说话压根就不用解释太多,只是郑森不知道的是,刘鸿渐刚才之言大有吹牛逼的成分。

    且不说宝船厂到如今还没能建造出大型的福船,就是那所谓的北洋水师,还连个影子都没有呢!

    不止朝臣,连崇祯大叔都不知道这么回事,也就是刘鸿渐敢吹。

    但关键是,小郑还信了,跟谁说理去?

    “大木兄弟,你与王爷在议论什么?且来看看朝宗兄所作之佳句?”郑森愣神间,冒辟疆走来招呼二人前去观摩。

    PS:历史小科普,侯方域,字朝宗,复社领袖,李香君的老公。冒襄,字辟疆,复社领袖,董小宛的老公。

    PS:但是男主来了,就没这二位什么事了。

    PS:二女皆是秦淮八艳之二,与柳如是皆是女中豪杰,权且不论才艺身份,其忠国之心令复社不少或降清跪舔、或遁入山林做乌龟的所谓文人汗颜。


………………………………

第493章 大明若皆是你们这等,不亡国才怪

    “大木兄弟,你与王爷在议论什么?且来看看朝宗兄所作之佳句?”郑森愣神间,冒辟疆走来招呼二人前去观摩。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清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秒句呀!朝宗兄。”一个文生读完夸赞不已。

    此诗上半阙意思是无数王孙公子追求的皆是朱楼中女子的美貌,下半阙看似是写清清溪流边种满芬芳馥郁的辛夷树,实则言明自己与那些王公勋贵们不同,欣赏的却是这女子的才学品行。

    至于这朱楼中的女子是谁?还能有谁?

    侯方域谦虚的笑了笑,眼睛不自觉的瞄了瞄内间的李香君。

    “湘君姑娘才学甚深,觉得侯朝宗此诗如何?”

    连刘鸿渐都看出这侯方域对李香君不怀好意,他的朋友怎么会看不出,一个文生轻步走到李、董二女身边讨教。

    又一文生也拿着冒襄的一首诗请董小宛去品评。

    刘鸿渐本来坐在酒席前就没动地方,听到这两个文生叫这二女的闺名,刘鸿渐猛的一个激灵。

    湘君?小宛?李香君?董小宛?秦淮八艳?

    喜读明史的同学必定对秦淮八艳如雷贯耳,董小宛、李香君二女皆是才貌双绝,然而使她们名冠天下的恰恰不只是这些。

    大明朝集才学美貌于一身的女子数不胜数,却唯独此二女,虽出身贫贱亦心忧虑天下,所作词曲无不透露出对朝廷的担忧。

    但又因为身份地位而无可奈何皆郁郁而终。

    当然,天下间忧愁国事者比比皆是,之所以此二女为人所知跟二女的美貌脱不了干系,只是读书人自己不承认罢了。

    刘鸿渐很好奇起身走到二女身边,董、李二女也知此间最尊贵的便是面前的这位王爷,忙起身见礼。

    刘鸿渐盯着二女左看看右看看,直把二女看的脸都红了。

    对于安国郡王的一系列传说二女也知道不少,本来还以为定是位叱咤风云、为民请命的大英雄,可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个孟浪子,但又因为身份不敢多言。

    “素闻王爷南征北战学识古今,如今花好月圆对酒当歌,小生斗胆请王爷赐诗一首,令我等开开眼。”见自己的意中人被刘鸿渐这般放肆的轻薄,侯方域当即便不干了。

    二女长得确实标志一个温婉、一个干练有英气,刘鸿渐对这秦淮妹子也只是新奇,没曾想只一晃神儿的工夫吃了醋的侯方域便发了飙。

    侯方域刚说完,冒辟疆也是出言附和,这厮对于刘鸿渐的轻薄举动心中也是极为愤怒。

    董小宛是他的梦中情人,就连他都不敢如此直视,大多时候也都是偷偷瞄两眼,这位年轻的王爷怎敢如此亵渎?

    刘鸿渐心中疑惑,尼玛,老子是南征北战没错,可何时又学识古今了?

    这大帽子扣的,明眼人谁看不出来是想让他刘鸿渐出糗。

    你若以强权相压,正坐实了自己不通文采,若是强撑着乱写,定是也要被这帮人笑话,真特娘的不是个东西。

    “朝宗兄,你我皆知……”

    “既然二位如此相求,本王自然不能让诸位失望,你,去给本王磨墨,那个冒什么来着?对,冒辟疆,且给本王铺好宣纸。”

    刘鸿渐摆摆手打断了小郑的帮衬,心中冷笑,冒屁浆,你咋不叫冒牌货呢?

    刘鸿渐之言不可谓不粗鄙,直听得侯方域、冒辟疆二人脸都憋红但又怯与刘鸿渐的身份不敢爆发。

    冷静冷静,我修习孔孟之道,断不能与这粗鄙之人一般见识,且待他一会出了丑看他如何收场。

    二人扭扭捏捏的一个磨墨一个去铺开一张新的宣纸。

    刘鸿渐走上前来挠了挠头,写点什么呢?

    二人侍候在一旁冷笑,心说王爷又如何,不过是知打打杀杀的莽夫而已。

    只迟疑了片刻,刘鸿渐便拿起毛笔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笔走龙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刘鸿渐写一句,郑森便在一旁念一句,越念身边的侯方域、冒辟疆二人越是心惊。

    他们二人皆是沉溺诗词之人,为了一首佳句常常彻夜不眠,刘鸿渐这首木兰辞,二人更是只听了前两句便心惊肉跳。

    词作对仗工整意境非凡,言辞间却道尽人间情事。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不由得二人不心惊,这哪里是一个浴血沙场的将军所作的词,分明是一个尝尽爱恨酸甜、放浪形骸的文士的拟古决绝。

    刘鸿渐写完把毛笔往桌案上随便一丢,心道老子怎么也是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高材生,那些背过的被写进教科书的诗词,随便哪一首不是为后人称道的佳作?

    那毛笔丢的洒脱,一众文生还沉溺与这首词的意境之中,就连侯、冒二人也一时惊诧。

    “文人不知亡国恨,隔江犹诵诗酒花,说的就是你们这等,大明内忧外患,你们不思为国尽忠,反倒是整日沉迷于烟花诗酒之中,端的是百无一用!大明若皆是你们这等,不亡国才怪!”

    刘鸿渐说完丢下一众文生回了酒席,意思很明显,本王虽然胸有诗赋三千,也不像你们这群垃圾一般四处显摆。

    郑森也不顾一众同窗满脸的羞愤,跟着刘鸿渐来到酒桌旁。

    一场酒宴闹成这般样子,郑森也是心中不满,这群同窗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平日个个傲气的没边都无所谓,如今面前的是谁?

    他就算是直接派人扁你一顿,又有哪个敢来过问?

    “刘兄莫要与他们一般见识,我的师傅就在隔壁,钱师傅想当面谢刘兄解救之恩,还望刘兄肯……”郑森也知这里的酒席是吃不成了,只得提前请询。

    刘鸿渐也觉这一帮子人没一个好鸟,虽然那水太凉也不咋的,也好过于跟一帮二傻子饮酒,便随了郑森而去。

    李香君、董小宛二女对于屋子中发生的事浑然无觉,二人还沉醉在那首极富深意的木兰辞中。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他,是写给我的吗?


………………………………

第494章 返京(四千字大章)

    钱谦益最近很郁闷,他不过是在惠王执掌南京时写了一首祝词便遭遇了牢狱之灾,虽然是有惊无险,但他还是很郁闷。

    想他寒窗十数载考中进士,官场沉浮二十余载当过尚书、入过内阁,虽遭人‘陷害’谢官归乡已近十载,但仍觉心有余勇,想为国仅忠的心思从未断绝。

    恰逢安国郡王来南jing,又受了人恩惠,钱谦益便想趁着这个契机,结识一番顺便看看能否再入朝堂。

    只是他又很纠结,毕竟自己如此年纪却要折腰求一个年轻人,若是让那群傲的没边的同僚得知便又要被耻笑,但不论如何纠结他还是来了。

    刘鸿渐一进门便见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坐在酒桌旁,郑森赶忙互相介绍,钱谦益也弯腰行礼。

    三人一番客套,钱谦益十分隐晦的表达了自己想出仕的意思,刘鸿渐心中顿时便犯起了嘀咕。

    心说你在逗老子,好容易把朝中的东林党都搞了下去,你这个归乡了多年的东林大佬还想回去?

    当本王是二傻子吗?

    再说了,你在南jing国子监教书不挺好的吗?祸害那群二傻子还不够,还想祸害大明百姓?门儿都没有!

    但当着小郑的面刘鸿渐也不好直言拒绝,只是口头上说让他等消息,顺带还忽悠了老钱在南jing城内的一处住所——红豆馆。

    毕竟是在朝廷混了那么久,钱谦益的家底儿不可谓不丰厚,而且江南文人扎堆儿,老钱又有着诗坛盟主之称,混的那是真不赖。

    年纪虽然都六十大几了,还娶了能当他孙女的八艳之一柳如是,玩起了金屋藏娇的把戏。

    东边一座红豆馆,西边一座绛云楼,老家伙不管家中黄脸婆,自顾自的与柳如是出双入对不亦乐乎。

    送走了钱老头儿时夜色已深,潇湘阁内大部分客人已经离去,只余下郑森和刘鸿渐二人,郑森面色深沉,刘鸿渐知道这厮还在想着郑家的未来之事,也不多言。

    历史的进程虽然被他打乱,但郑家依旧是原来的郑家,依然是海上霸主,只是失去了将要效忠的对象。

    “刘兄,请救我郑家!”郑森沉思良久,突然躬身鞠礼道。

    他是真的没办法,他的父亲郑芝龙固执而蛮横,做事向来一意孤行,只要他认定的事,莫说他这个儿子,即便是他的叔叔郑芝虎、郑芝豹都拦不住。

    一番熟络,郑森也知面前这位新结识的兄长乃是‘古道热肠’之人,否则也不会跟他提起郑家之事,既然提了,想必已有应对之测。

    可是刘鸿渐就是不说,郑森只能干着急。

    “大木且坐下,此事可容后再议,为兄与你聊些外事,大木以为,大明的敌人都有哪些?”刘鸿渐并未回答郑森,而是又抛出了新的疑问。

    “大明的敌人?不就是那些坐享其成的勋贵吗?”郑森心有疑惑不知刘鸿渐为何与他说这些。

    “不不不,经惠王之乱,勋贵已不成气候,再猜!”刘鸿渐并不满意,他就是想看看这小郑的能耐究竟有没有后世吹嘘的那般厉害,能不能共襄大事。

    郑森见自己的答复被否决,不禁陷入深思。

    如今大明因为崇祯与刘鸿渐的一番折腾,彻底的掌握了兵权、财权,内阁更是如臂使指,王公勋贵无兵无权,确实不足为虑。

    莫非……

    “刘兄所忧虑的可是海外?”郑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