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PS:加快节奏,加快节奏,加快节奏……
………………………………
推本书
推荐朋友一本专业书《金融霸主之重生》
简介:操纵股市,弄潮期市,肆虐汇市。
证券交易所内,赵江川看着人头攒动乱哄哄的大厅,忍不住感叹道:这么多新鲜的韭菜……
………………………………
第496章 示威(二合一大章)
要说这崇祯也是急性子,昨夜翻来覆去一晚上都在琢磨刘鸿渐的所说的话,第二天一上朝还没等群臣奏事,便发了飙连下四道中旨。
第一道旨意,以朱常润为首的叛逆军主犯皆数处斩,从犯家奴、亲卫、仆从等全部流放东北省,其后人一甲子内为贱民,不得入仕、从军。
被关入锦衣卫诏狱、东厂、刑部大牢中的勋贵全部除爵贬为庶民,抄没所有家产,余者勋戚皆收回铁券降爵一等、年俸减半。
第二道旨意,撤除南jing六部并各司衙门,除却南jing皇宫内留守五百宫女太监并一千御前侍卫外,其余官员自得旨后皆数入京候职。
撤除南直隶行政区划,原属南直隶的十四个府级区划,除却应天府(南jing)设府尹直属朝廷外,长江以南的几个府归属浙江,其余诸如凤阳、安庆等府合并,新设徽安行省,以凤阳府为承宣布政使司。
南jing守备晋为总兵,准允征兵三万,总兵之职由前南jing兵部尚书史可法暂代。
自此大明十三省增东北行省、盟古行省、徽安行省至十六个,外加北jing、南jing直辖。
第三道旨意,丈量田亩,不论是关内还是关外、不论现有土地在何人手中,包括皇庄在内,全部收归朝廷统管、重新丈量,重新分配。
第四道旨意,撤除五军都督府、全数裁撤卫所兵,能战之人入京营,余者分配田亩。
王二喜扯着公鸭嗓子足足宣读了一刻钟,才把四道旨意念完。
旨意宣读完毕后三息时间,皇极殿内竟无一人出言,包括内阁几个大佬在内,全部朝臣皆被崇祯一顿大棒槌给打懵了,一个个皆是喘着粗气回味着圣旨的意思。
首辅李邦华、次辅范景文对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惊讶、失落,崇祯下达如此重要的政令竟然没有通知内阁,这意味着什么?
皇帝想独揽大权,想独裁!
“臣反对!”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出班。
“臣反对!”各部各司十有八九都站了出来。
朝堂瞬间变成了菜市场,朝臣们甚至没有言明反对的是四道中旨中的哪一道,总之除却首辅李邦华以及新任礼部尚书韩郁等少数几个人,朝臣少有的如此团结,竟然全部反对。
能在皇极殿内站着的,能有几个是等闲之辈,所有朝臣都意识到,如今已经不是朝臣与朝臣之间的争斗,陛下这般肆意妄为,还要他们这等臣属作甚。
第一道旨意权且算朱家的家事,按理他们不应置喙,甚至看到勋戚们倒霉还有些暗爽。
第四道是无所谓,勋戚们经此一难,老实的像一群哈巴狗,撤了便撤了,反正朝臣看那群爵爷也不怎么顺眼。
第二道就让朝臣们难以接受了,南jing自大明初创便是都城,六部各司虽然不管什么事,但好歹那边住着一群不得志的同僚,说不定以后自个儿犯了啥事还能去南jing养老。
这怎么说撤便撤了?这么说以后犯了事儿只能回家种地了?不行!此乃祖制,绝对不能撤!
第三道,啥?丈量土地,收归国有?那就更加、绝对、一定、肯定不能同意了,没了这些良田,朝臣们靠什么过活,指着朝廷发放的那可怜的俸禄吗?
能站在朝堂之上的大臣,皆是历经了崇祯几次三番的抄家考验,大多数朝臣手底下还算干净,但再干净谁家还没个数百亩良田?
最重要的是,这么多国之重事,陛下发的是中旨,竟然连与内阁商量都没商量,朝臣们怎么能忍受?
虽然第一道和第二道旨意皆是打压勋贵,对他们文臣有利,但朝臣们依然选择全部反对!
这已经不是文臣和武将之争,是相权和皇权之争,就算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也要反对,万不可开我朝之先河!
“陛下如此行事,有违祖制,臣也反对!”文渊阁大学士方岳贡出班,方岳贡已经年近七十了,呆在内阁也算是老实,如今竟也站在了崇祯的对立面。
首辅李邦华与礼部尚书韩郁仍旧不发一言,李邦华很光棍,他本来就不怎么受朝臣待见,他可以不管崇祯如何折腾,身为兵部尚书,只要不折腾大明的兵他便无所谓。
韩郁新晋尚书人微言轻,不想蹚这趟浑水,而且他可不信这些主意是崇祯自己想到的,这里头如果没有安国郡王刘鸿渐的影子,打死他都不信。
既然是自己的座主提出的,他这门生怎会去反对?
更重要的是,这些同僚真是活的不耐烦了,也不看看形势,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两年前的大明,那些哈巴狗般的勋戚你们难道没有看到吗?
对于朝堂上的闹剧,崇祯一支冷眼旁观,他甚至上了朝只说了宣旨两字。
“诸位爱卿莫要急于表态,可回去细细思量,三日后再做定夺。退朝!”如果换作以前,这么多朝臣反对自己,崇祯早便发火了。
可如今崇祯心中平静如水,宛若看一群可怜虫般,沉着起身然后缓步出了大殿,独留下一众义愤填膺的朝臣们。
当晚兵部尚书李邦华拜访了刘鸿渐,此时他正在家中陪着老婆孩子,江南一行又耗去一月有余,杨雪近日即将临盆,安国郡王府连带下人们都喜笑颜颜。
李邦华忧心忡忡,虽说他不在意崇祯的那些旨意,但他还是担心此事若是闹大,朝廷恐怕会引起一连串的动荡。
天下官员何其多,三百年都这么过来了,如今崇祯要收了官员们的地,那跟断了人家命根子有什么区别?
刘鸿渐没想到崇祯大叔这般牛掰,雷厉风行到令人发指,很多意见他也只是随口说说,大叔不仅当了真,甚至马上便提了议程。
听了李邦华的忧虑,刘鸿渐并未有多少惊讶,虽然有些心急,但一联想到当今的局势以及崇祯他自己的身体,刘鸿渐也能理解。
很多事情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刘鸿渐只对李邦华说了一句话:陛下这是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这是在为万民谋福、为太子殿下铺路。
多了没说,李邦华哪里还能不明白,心中震惊之余回去之时竟比先前更加忧心忡忡了。
只是万万没想到刚出了安国郡王府的大门,李邦华便遇到了熟人,礼部尚书韩郁低着头还差点跟他撞上。
身为内阁首辅跑去安国郡王府本就容易招来闲言碎语,而礼部尚书也差不多,二人相视一眼皆是尴尬一笑拱手各自而去。
韩郁是来探自己座主心思的,若此真是刘鸿渐的意思,他定当出言声援崇祯,虽然答案是肯定的,但对于崇祯的狠手,韩郁心里也是直犯嘀咕。
“大人就不怕天下百官寒心吗?门下以为此时收回田亩还是有些操之过急了。”韩郁虽然以刘鸿渐马首是瞻,但其心里还是想着朝堂,他也不希望陛下和百官闹的如此僵。
而且,也确实有点过分了,收了官员名下的孝敬田,大明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官员都得吃咸菜。
明眼人只一略作思虑便会明白,以他们对崇祯的了解,这主意肯定与打压勋戚一样,不是陛下一个人的意思,那么,能如此影响陛下的,还能有谁呢?
恐怕如今京城大部分同僚都在暗地里骂座主吧!
唉,座主还是太年轻、太气盛,如此这般与全天下勋戚、文臣为敌,又能得到什么呢?
如果刘鸿渐得知自己这门生如此揣摩他,定然会哈哈大笑,年轻人不气盛,那还叫年轻人吗?
“退之,常言道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你知道为啥是先打巴掌,而不是先给枣子吗?”刘鸿渐手中抱着已经开始咿呀学语的小傲天,轻言道。
“因为……”韩郁还倒是刘鸿渐考他,道理真是太简单了。
打人家一巴掌再给枣子,会让人忘记痛,甚至感激你的赏赐,而如果你先把枣子给了,然后又给人巴掌,那人家会怎么想?
这是个心理学问题呀!
“门下明白了!谢座主赐教。”韩郁心中瞬间亮堂了许多,只要陛下和座主考虑到了百官的反抗,那便不是大事。
只是打完巴掌,陛下与座主究竟要发什么枣子呢?
刘鸿渐没说,他也没问。
第二天,崇祯破天荒的没有早朝,只是六部、三司各衙门都接到了通知,辰时三刻全部官员放下手中的政事,全部赶赴京城西市街头观刑。
并且口谕说的很明白,不准不去、不准中途离场。
观刑?还能观什么刑?
锦衣卫诏狱、东厂、刑部大牢关押的勋戚皆被除爵贬为庶民后,空出来的牢狱一刻也没闲着,朱常润一众叛逆勋戚当晚就住了进去。
而且还不够住,只叛逆军的妻小直系就有不下两千人,就这还是将数万的卫所兵俘虏扔到了西山大营看押,否则就算把所有牢房都沙丁鱼罐头般去塞,也装不下。
虽然十分的不情愿,但朝臣们也不敢抗旨,反倒是平日里在各部衙门坐班,没有机会如此齐聚,刑场上诸多朝臣都在义愤填膺的商议明日上朝一定要团结一致,誓要陛下服软云云。
由于刑部尚书孟兆祥也不太同意崇祯的做派,监刑官由东厂厂督曹化淳,而孟兆祥只是坐在副位。
午时一至,曹化淳便扯着公鸭嗓宣读了朱常润等人的谋逆行为,随即一辆辆囚车自刑部大牢、锦衣卫诏狱、东厂黑狱三个方向驶来。
围观的京城百姓哪儿管三七二十一,抄起臭鸡蛋、烂菜叶子、土坷垃便招呼,直把朱常润等人砸的晕晕乎乎。
由于人太多,为了不耽误时间,一次处斩一百人,甚至刽子手都有京营的猛人充任。
一声令下,一百棵人头滚滚落地,鲜血喷洒的四处都是,百姓为之咂舌,群臣里有胆子小的脸色都白了。
曹化淳哪儿管这些,老家天jin赋闲六载,如今又蒙皇爷器重,他是一门儿心思的想要为崇祯分忧,至于这些叛逆,呸!
我老曹人棍都串了上百个,砍个人头算个球!
半个时辰后,刑场的一边尸首堆积成山,血水都要流到朝臣们的脚下。
老曹知道崇祯的意图,还专门把没了头的身体放一边,头颅堆就堆在朝臣们扎堆儿的一边儿。
百姓大多只是来看个新鲜、凑个热闹,这般血腥的场面之下,早便跑了个屁的。
最可怜的是满朝的百官们,他们整日读圣贤书,连只鸡都没杀过,哪里见过这阵仗,一个个面色惨白、双股发颤。
“又吓晕一个,小六子,快,去把那位老大人扶起来找个木凳坐下。”曹化淳一边命令继续行刑,一边命令东厂的番子把晕倒的朝臣扶起来。
曹化淳还好心的安排的凳子,只是若真是好心,为啥不让人回去呢?
“四长,陛下这是何意?此不是羞辱我等吗?”左都御史施邦昭被血气熏得有些发晕,低头对同样脸色难看的吏部尚书方岳贡说道。
“唉,施大人难道还看不出吗?这是陛下在向我等示威呢!
如果我等不服从,说不得下一个被砍头的,便是我等了!”方岳贡摇了摇头回道,说完便一晃一晃的欲起身离去。
“大人,刑罚还未结束呢,陛下有旨……”施邦昭虽然心中凄凉,但还是提醒道。
“老夫老了,明日一早便请乞骸骨!”方岳贡头也不回低声说了一句,又呵斥开拦在外围的东厂番子毅然离去。
又半个时辰过去,一众叛逆共计两千八百余人尽数伏诛,尸山血海之下全数朝臣晕倒者八十七人、呕吐者十之八九。
毫无疑问,这群家伙回去一天之内定然吃不了饭,甚至估计很多人能把肉给戒了。
刘鸿渐就站在包间的窗户旁,他也知道如今自己不受朝臣们待见,但还是想来瞅瞅朝臣们的丑态。
“老爷!老爷!生了,二夫人生了,双生胞女!”牛大棒槌突然推门而入,高声呼道。
PS:上架将近五个月,今日又得盟主一位,承蒙厚爱,谢谢,寒寒开心,稍后还有加更。
………………………………
第497章 爱你所爱(为盟主全世界我老婆最美加更 1/3)
安国郡王府。
“老爷回来了,恭喜老爷,二夫人诞下双生女!”一进得自己院子,婢女小白便开心的跑来通禀。
“好啊,去通知柳姐,今晚王府摆宴,大伙儿一起乐一乐。”刘鸿渐一边高兴的接受着下人们的恭喜一边吩咐道。
内院里,杨雪虚弱的躺在床边,孙秀秀则拿着手帕帮她擦拭额头的汗珠。
“夫君,夫君回来了。”刘鸿渐风风火火的进得屋子,孙秀秀被吓了一跳。
“老爷……”杨雪仰起头想起身,被刘鸿渐按下。
“乱来!刚生了孩子赶紧躺好。”刘鸿渐坐在床边握住了杨雪的手。
“老爷,雪儿没用,没能给老爷生下男丁……”杨雪心情有些低落。
“真是个傻妮子,跟你姐姐一样傻!”刘鸿渐右手轻刮了一下杨雪的俏鼻,回头似有所指的冲着孙秀秀说道。
“男孩儿女孩儿为夫都一样喜欢,女孩儿好呀,为夫的小棉袄,雪儿竟给为夫生下双胞胎,为夫不知有多高兴呢!”刘鸿渐闻言抚慰。
大明重男轻女之风尤甚,女子没有地位、不得继承,小时不得入学堂,大时不得轻易出家门,嫁时没有能力选如意郎君。
家中从父,嫁娶从夫,夫死从子,这便是大明女子的一生。
只是刘鸿渐是真的不在意男女,他本就是接受后世男女平等的观念,而且都是自己的血脉,哪有父母不喜欢自己孩子的。
况且,他刘鸿渐可不管什么三从四德,更不管什么封建礼教。
自己的家产如何承继,他说了算,入不入学堂,入哪个学堂,他说了算,孩子想要什么,只要他有。
若是以后长大了要寻夫婿,只要孩子们不点头,就是天王老子来了都不好使。
人活着即便再是牛叉,也有不可触碰的软肋,他只想身边爱着他的家人,能活得开心、过的自在。
“老爷,快来看,两个姑娘可乖了呢!”小白从里间走来,手里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女婴儿,其身后一个着青色小褂的小婢女抱着另一个。
这小婢女便是朝鲜国主李倧进献给崇祯的朝鲜美女,两个一个叫绿水,郡王府皆称小水,另一个叫真伊,称为小真。
朝鲜本就使用大明文字,二女来郡王府也有一阵子,如今一般的口语都能听得懂,二女脾性温顺,很是得孙秀秀喜欢。
“乖,乖,哦哦——”刘鸿渐抱起其中一个轻轻的晃着,孙秀秀接过另一个抱到杨雪身边让她看。
“小家伙儿你是姐姐,以后便叫你凌雪了好不好?”刘鸿渐微笑着凑到孩子边上小声道。
小娃娃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也不知能否看的清,只是咿咿呀呀的。
“夫君,妹妹叫什么呢?”孙秀秀听闻姐姐有了名字,马上道。
“老幺便叫凌雨吧!”刘鸿渐把手中孩子也放到了床边。
两个女娃小手四处乱抓,杨雪额头发丝凌乱,侧身看着自己的孩子说不出的宠溺。
“凌风、凌雪、凌雨,夫君你倒是省事,是不是再有孩子便要叫凌霜了?”孙秀秀嗔道。
“行啊,回头秀儿再给为夫生一个呗!”刘鸿渐打趣道。
“姐姐这名字挺好听呀,我很喜欢呢!小雪、小雨,快叫爹爹。”杨雪手指轻轻戳了戳老大的小脸儿,开心的像个孩子,她本就不大。
这时的医疗落后,女子生产用在鬼门关走一遭来形容毫不夸张。
杨雪还第一胎便诞下二女,而且母子皆平安,刘鸿渐深感庆幸。
两个妻子一人一个逗弄着两个女娃,而小白怀里的小傲天咿咿呀呀的似乎不太乐意,直到小白把傲天也放到了床边才作罢。
刘鸿渐就这么微笑着看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心中思绪万千。
我的孩子们,如果提前了解你们将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看到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愤怒,礼教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可是如果真的有机会提前了解你们的人生,知道人生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礼教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
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了,你们会因为嫩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生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家人善意和温软。
但是也可能在不断了解这个世界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忘了自己的本心、自己的珍贵。
愿你们在遭受挫折时记起这份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们在不知所措时坚信这份珍贵,愿你们都能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无忧无虑……
“雪儿,辛苦你了。”刘鸿渐手指拨了拨杨雪凌乱的秀发,在其额头轻吻了一下,随即又把孙秀秀拥入怀中。
“老爷!老爷!”一家人正享受着温存,外头传来牛大棒槌的破锣嗓。
刘鸿渐还当是有急事,随即便自内院走出。
“老爷,俺家婆娘秀兰也生了,是个男娃,俺也当爹了!”牛大棒槌咧着嘴,眼中泪都下来了。
他都快三十了,先前家里一贫如洗,本以为这辈子是讨不到婆娘了,谁料想遇到自己老爷这个贵人。
如今当了爹,他给老爹说了声,竟第一个想起来的便是来给自己老爷报喜。
“可以啊!大棒槌,有福气!哭个毛线,得高兴!”刘鸿渐在牛大棒槌宽厚的肩头来了一拳,牛大棒槌随即咧着嘴笑了。
“今日咱家府上双喜临门,回去给你爹说一声,给下人们发赏银,每人十两!大家图个喜庆,晚上除却值夜的,千户所的兄弟也可以少饮些酒!”刘鸿渐道。
“唉,好嘞,俺知道了。
对了老爷,俺爹给俺儿子取了个名儿,说是他跟太爷二人商议了好一阵子才定下的,老爷你听听咋样?”牛大棒槌挠了挠头道。
“嗬,俩老爷子倒是清闲,说来我听听。”刘鸿渐一听来了兴致。
“俺爹说,叫牛仁。”
“啥?牛人?”
……
PS:更完这章,寒寒算了一下目前还欠着三更,其中盟主剩余的两更,还有推荐票的加更,只是这段时间真的疲惫的紧,明天仍旧要加班,所以除却保底的4000字外,加更估计要延迟几天,望诸位多多包涵。
………………………………
第498章 儒教误国(二合一大章)
安国郡王府双喜临门,刘鸿渐喜得双凤,牛大棒槌作为安国郡王府唯一拥有子爵爵位的家臣也有了儿子,刘鸿渐、牛壮二人还好,可把两个老爷子给乐坏了。
刘德隆破天荒的大方了一回,给府中下人发赏银连眉头都没皱。
朝臣们经历观刑风波,昂扬的斗志仿佛被泼了冷水般,第二天上朝竟然有一半人请假,大多是受了惊吓又吃不下饭给饿的,崇祯也乐得耳根清净,当即宣布当日不上朝。
内阁并一应官员晚上秘密会晤商议对策,可他们商议来商议去,竟第一次发现面对崇祯如此颓丧。
崇祯自北伐回来便宛若换了一个人,行事再不复往日般优柔寡断,反而越来越有太祖之风。
朝臣们发现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死谏抗议,要么屈服接受,而死谏的后果很简单,罢官或者请辞。
崇祯竟是连廷杖都懒得伺候了,群臣们知道无论是罢官还是请辞,结果都一样,崇祯必然是客套的挽留都不会提。
到了第三天早朝,崇祯一上朝便又提丈量土地之事,群臣皆沉默不语。
崇祯倒也没逼的太过,明言只要群臣们同意此事,众卿家中无论查出多少土地来,皆既往不咎。
倒不是崇祯担心群臣们抗议,抗议是无效的,既定的方针也是必须执行的,他只是想着去一去朝臣们的后顾之忧。
皇极殿内沉默了半晌,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方岳贡提袖甩开了次辅范景文的拉扯出班。
“陛下,臣年老体衰不堪重任,臣思量许久意乞骸骨归乡,望陛下恩准。”方岳贡似乎是早便考虑好,当即跪倒请奏。
“国朝蒙难承蒙方爱卿不弃,还以苍老之躯继续为朝廷效命,方爱卿今年六十有八了吧,此年纪正当是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此是朕的过错!
准奏!
王二喜拟旨,方岳贡赐封太傅,告知乡里,以慰天下。”方岳贡毕竟跟随他共度过最艰难的日子,崇祯也不含糊,当即赐了太傅。
太傅乃是三公之一,虽然没什么权力,但对于官员们来说是极高的荣耀。
“臣方岳贡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