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下土木科教谕李存厚。”这人虽知反驳山长很有可能会被炒鱿鱼,但仍然执拗的道。

    程朱理学深入民心,甚至可以说深入所有的人骨髓,没几个敢于质疑,而他自己也是几经苦学不中,才不得已改行入了工学糊口。

    “那么李先生可否用程朱之学,为本山长解答几个疑惑呢?”刘鸿渐又道。

    “在下才疏学浅,但请山长提问,但凡所知,知无不言。”李存厚拧着头道。

    “敢问先生何以太阳东升西落?”刘鸿渐随口道。

    “金乌驮日而依附于天,日月星辰皆如此,此是为浑天之说。”李存厚想了半天也没能从程朱理学中找到答案,只得将先人的浑天说搬了出来。

    刘鸿渐一听便乐了,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是不动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而从未探究过对错以及其缘由。

    “那么本山长再问先生,果树上的果子成熟时,何以往下落而不是往上?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为什么向日葵总朝着太阳?

    为什么万物会有春华秋实、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

    为什么冬季可呼出白色气体而夏季看不到?

    为什么先看到电闪,而后方能听到雷鸣?

    ……”

    刘鸿渐知道,只要让其解释,定然可以难住这李存厚,但他并未刨根问底,而是抛出一连串新的疑问。

    “这……”李存厚直接被一大堆问题给问懵了。

    他绞尽脑汁的想从所学的儒家经典中找出答案,可脸都憋红了愣是不知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

    “在下才疏学浅,不得儒学之要义,但并非圣人之学不可解释……”李存孝见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只觉脸上发烫。

    “李先生还请坐下!”刘鸿渐挥挥手让支支吾吾的里村后坐下,而后掀开了桌案上一个托盘上的红布。

    桌案上两个托盘,乃是刘鸿渐此次授课的道具,被掀开的托盘中放着一颗煮熟的土豆,两根颜色不同金属丝,和一个玻璃制成的小杯子。

    玻璃杯之内数只蚂蚁绕着杯子底部乱爬,想找到出路逃出生天。

    “诸位请看,这里有一颗煮熟了的土豆,一根铜丝,一根锌丝,和几只活着的蚂蚁。”刘鸿渐端着盘子在众教谕走了一圈,又将盘子放到了崇祯面前的桌上。

    众人也不知刘鸿渐葫芦里卖的什么仙丹,都注视着托盘。

    而后刘鸿渐将铜丝插入土豆的一端,又将锌丝插入另一端,又以一段棉布缠绕在铜丝和锌丝之上以作绝缘。

    “下面见证奇迹的一刻到了,诸位且看!”刘鸿渐左手捏着铜丝,右手捏着锌丝,将两根金属丝的末端触碰到了一起。

    滋滋——末端闪出一个细小的火花,火花之小不瞪大眼睛根本看不着。

    离得最近的崇祯大叔手一哆嗦,他还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东西,身边的宋大爷和徐大爷也都瞪大了眼睛。

    刘鸿渐不言语,又将两根金属丝戳向了玻璃中的蚂蚁身上。

    两根金属丝一触碰上去,一只可怜的蚂蚁顿遭天谴,挣扎了一下便躺在玻璃杯子中不再动弹,而后空气中竟多出了一丝烤焦的糊味儿。

    蚂蚁被土豆……毒死了?

    崇祯左右看了一眼宋大爷和徐大爷,眼中皆是惊骇,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道理?何以竟有如此怪事?

    他们除了想到这土豆上或许染了毒外,实在想不出为何。

    刘鸿渐又接连戳向了其他的蚂蚁,足足躺倒了三只才没了效果。

    而后刘鸿渐将土豆上的金属丝拔出来,剥了剥皮竟一口将土豆吃下半颗。

    崇祯大叔的脸色立马就变了,心说即便你要授课也犯不着这么拼呀,要是也被毒死了可咋整,朕信你还不成吗?

    “刚才诸位看到的并非神迹,这叫科学!也叫电!是一种简单的物理现象。”刘鸿渐重又将托盘端到了讲台前的桌子上道。

    土豆发电乃是后世小学生接触物理所学的第一个小实验,其原理简直众人皆知。

    主要是需要两块金属,一块作为阳极,是电势低的电极,如锌,另一块作为阴极,是带正电荷的电极,如金属铜。

    土豆内部的酸性物质会与锌和铜发生化学反应,当电子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时,电能就释放。

    金属锌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当这两种金属同时处在酸液中时,锌就会失去电子,这些失去的电子沿着导线传到铜片上,形成电流。

    “假以时日若我大明工学弟子参透其理,方可将这电造福万民,电可用来照明而弃蜡烛煤油,电也可用来驱动器械而省去人力……”

    刘鸿渐简单的举了几个栗子,但好像包括崇祯大叔在内都一脸懵逼。

    他们没见过电灯是什么样,更没见过这叫电的东西驱动器械,他们甚至无法想象出那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嗯……若是将这电流增幅百倍,不论人畜只要触碰一下即死!”刘鸿渐觉得刚才举的栗子不够直白,又换了个说法道。

    这么一说崇祯的老眼立马变亮了。

    若是这小子没有诓他,只要能将这电增幅至人畜一碰即死,那么对付外敌,还用得着拿大明士兵的命来填吗?
………………………………

第602章 人固有一死

    只是崇祯还有一个疑虑不吐不快。

    “佑明,若是想将这电增幅之百倍,那得用多少土豆?”崇祯一脸认真的询问道。

    土豆乃是大明的救命粮食,关乎着大明万民的安危是战略资源,如果将土豆都用来发电,势必将使更多的百姓没有粮食吃。

    但如果将这电用于战争,实在是上天赐予的神器,只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让崇祯大叔心里很是不舒坦。

    “哈哈哈!太上皇时刻关心万民之疾苦,真是我大明的福祉。”刘鸿渐被认真的崇祯大叔给逗乐了。

    崇祯竟然想的是用无数的土豆来增幅,也难怪,电对这些古人来说实在是闻所未闻,他们权当是这电只能由土豆中产生。

    “万物皆有理,转化之理,土豆中的化学物质可转为电,山间之风亦可,河中之水亦可,只要诸位弟子们万众一心、竭力攻坚,咱头顶的太阳亦可转化为电!”

    刘鸿渐谈笑风生,脸上出奇的自信。

    “那何时可以研制出来呢?”崇祯又问出了一个他十分关切的问题。

    是啊,何时能实现那等光景呢?

    想将电力增幅可不是说说就成的,这涉及到太多的技术难题和安全问题,此时又没有发电机、甚至连橡胶都没有,老大难呀!

    “用不了多久,太上皇,只要朝廷肯大力支持工学,数年之内,电力定然可以为大明所用。”刘鸿渐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

    风力发电、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以及水力发电等各种发电方式中,最易实现且成本低的便是水力发电。

    但那是在后世,而且水力发电选址要求高,在没有机械的条件下,建造超级大坝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风险。

    但没关系,他相信华夏人的智慧,只要他将这条路指出来,万千工学传人众志成城总能将一切办妥。

    况且,他手里还有说明书。

    “唉,看来朕此生是见不到了,真是遗憾呐!”崇祯叹了口气道。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太上皇,您的仁慈与勤勉必将为后世所传颂,而现在您更应该活的轻松点,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不是吗?”

    刘鸿渐没有如其他朝臣一般,马上去说些什么天子必得上天恩宠、长命百岁、寿与天齐之类的屁话,而是就自己对于生死的浅显理解讲出自己的看法。

    有时候他曾想过,如果他的生命只剩下一天,那么该干些什么?

    去找个地方感叹命运不公?去哭得稀里哗啦乞求上天垂怜?

    不不不,他要拥着家里的三个小可爱,吃最后一顿美食、赏最后一次新月,去做以前想做却没有机会、没有胆量做的事,去……

    总之,不会孤芳自赏、戚戚艾艾。

    “呵呵,你倒是会安慰人,不过朕可没有你想的那般懦弱,朕如今早已将生死看淡,现在朕开心着呢,若说有遗憾,朕只叹老祖宗何以不早些将你降下。”崇祯微微一笑道。

    如果再早些,或许北方的百姓便不用遭受那么多的屠戮了吧!

    土豆发电实验让包括教谕在内,数百人都瞠目结舌,大部分教谕们都死死盯着托盘内被刘鸿渐吃了半拉的土豆、两根普通的金属丝、以及死掉的蚂蚁。

    对于他们这些被儒学浸染了大半辈子的人来说,或许新鲜事物更加让他们难以接受。

    可年轻的弟子们就不同了,他们对于儒学一知半解,甚至很多人来工学院时压根就不识字。

    他们对于自然科学、对于物理、生物、化学等都是一张白纸,全看工学院能教给他们什么。

    刘鸿渐之所以要来给工学院的弟子上这堂课,破除他们对程朱理学的盲目崇拜是其一,为这些年轻的弟子们开拓眼界、让其知道能解释世间万物的唯有科学是其二。

    “这另一个托盘之内是两个铁球,但是本山长已经没有兴致给诸位演示实验了。”刘鸿渐掀开了桌子上另一个托盘上的红布道。

    “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拿着这两颗一大一小铁球,登上此楼的最高层,将两颗铁球同时扔下,你们会发现,两颗重量不一的铁球将会同时落地。

    至于为什么,本山长就不给你们皆是了,全靠你们自己去思考。

    倘若有人可以用物理之学将其参透,本山长保证你可名垂青史。”刘鸿渐将两个铁球拿起来让后头的弟子瞅了瞅,挑衅般的道。

    刘鸿渐言罢前排的教谕顿时有几个便坐不住了,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一轻一重的两个物体同时下落,自然是重的先落地,你去街边随便拉一个不识字的老叟都能告诉你答案。

    边上一个教谕本想站起来反驳,却被身旁的同僚给按住。

    李存厚吃的瘪大伙儿都看在眼里,而且如今太上皇可是在这儿,当众反驳山长本就不是下属所为,若是再令太上皇不悦,那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

    空口无凭,还是且等放了课找几个同僚去实验一番,好让山长大人收敛一下误人子弟的行径。

    只是后头的年轻弟子们就不这么想了,如今的他们对刘鸿渐已经近乎于崇拜,给他们吃穿用度、给他们读书识字,又让他们领略到万物的奥妙。

    青史留名呀!

    这辈子如果可以不靠科举仍能青史留名,此生何憾呢?

    “现在本山长宣布,大明工学院自今日起,每逢十五及月末,各科教谕带本科弟子外出授课!

    土木科去研究亭台楼阁、水利科去实地考察河流桥梁水坝、采掘科去勘探山中矿物、冶炼科去工坊实地观摩……”

    刘鸿渐平静而毋庸置疑的给在场的教谕宣布了工学院新规,理工之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之上,亦不能以教谕之言听之任之。

    科学面前,要敢于质疑所谓的权威。

    工学院不该是象牙塔,上有王守仁格物致知,今有工学院弟子格物致理,物理之理、万物之理。

    走出去吧!

    去观察这个世界,去领略山岳之峻、江河之险!

    去研究万物之奇、毫末之微!

    去经历、去尝试……


………………………………

请个假

今天写了一天代码,到现在还有7个BUG没有改完,估计来不及更新了!!!抱歉啊读者老爷们。
………………………………

第603章 咱成京城首富了?

    话分两头,崇祯与刘鸿渐在西山一门心思的搞科研、睡懒觉,而朝廷里这段时间也是闹的不可开交。

    由于刘鸿渐的干涉,虽然东宫派和朝廷老臣的斗争还在持续,但征收商税的调子却是已经定下。

    借着安国郡王刘鸿渐的举荐,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韩郁成为商税征收的总负责人。

    哦,现在韩郁的职称已经换了,应该叫内阁次辅。

    朱慈烺以原内阁次辅范景文年迈为由,将其赶出了内阁,当然,朱慈烺明面上肯定不会这么说,只言体恤其身体,不忍你老范年岁这么大了还天天熬夜加班。

    范景文三朝元老哪里受过这等气,第二天便递交了辞呈乞骸骨回家养老。

    朱慈烺也不小气,又是赠少师,又是赏银子,总之该有的风光都给了才将充满怨气的朝臣给压了下去。

    其实朱慈烺也挺憋屈,上头有个摄政王,再上头还有个太上皇,虽说崇祯和刘鸿渐的意思是让他放手去做,但古人的话都不能全信,朱慈烺当然知道,以至于做个啥事儿都得考虑周全。

    之所以动老范,一来算是给东宫派一个交代,毕竟打压跟了自己数年的东宫臣子,说来有点伤人家心。

    老范素来对安国郡王有意见,想来动他刘鸿渐那边也不会有什么异议。

    而且他将空出来的次辅位子直接给了礼部尚书韩郁,意思也很明白,老弟动内阁老臣不是为别的,是希望给韩爱卿腾出位子。

    毕竟内阁的位子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想让其他人上位,必须有另外的人离开。

    老范走了,韩郁升了次辅,内阁空出来的另一个坑自然而然的让给了吏部右侍郎张天禄。

    当韩郁来西山给刘鸿渐汇报情况时,刘鸿渐听完便笑了。

    搞了这么一大圈,不就是想给东宫留个坑儿吗?

    心说这小朱同学果然是仁慈呀,若是他来干,直接就是一锤子买卖了,看你不行你就回家养老呗,不服就揍你,哪有这么多说道,顾及这个顾及那个的。

    “我说退之呀,你也是内阁次辅了,怎的还有空闲来寻本王?”刘鸿渐刚吃过午饭,本打算出去遛狗闲逛,没想到又被朝中之事滋扰。

    虽然刘鸿渐大概知道老韩找他作甚,但心里头还是不痛快,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他这才清净几天?

    “大人呐,您得帮帮下官。”韩郁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起身郑重的拱手道。

    “有什么事儿坐下说,别总是一副客客气气的表情,本王最烦这个。”刘鸿渐撇了撇嘴,越是客气就证明越没什么好事儿。

    “唉,前些天皇上发了圣旨,昭告天下商贾按照定的数额自觉缴纳税款,如今都过了半个月了,各地的传来的消息却不尽如人意。”

    韩郁叹了口气,他其实是没好意思说,政策下放了半个多月,朝廷征收到的商税数额有账目统计者不过十几万两。

    说出去丢人呐!

    “朝廷既然发了圣旨,还敢有人顶风作案?盘他呀!”刘鸿渐眼睛顿时亮了。

    闯贼不服?盘他!野猪皮不服?盘他!毛子不服?盘他!

    这是刘鸿渐的一贯作风,不服气,打到你肯服气,就是这么简单。

    “啊?什么盘?”韩郁一下子被刘鸿渐搞懵了。

    “退之没盘过核桃吗?就那种干干巴巴的、麻麻赖赖的、一点都不圆润的东西,你要使劲蹂躏它,直到它变得油光锃亮就是盘!

    简言之,就是搞他、干他、揍他!”刘鸿渐嘚瑟道。

    “哎呀不行啊大人,真若如此会天下大乱的!”韩郁苦着脸道。

    他拜刘鸿渐为座主,背靠大树好乘凉是其一,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刘鸿渐乃真性情,不会因为某些原因背后捅下属刀子。

    凭他对刘鸿渐的了解,若是安国郡王来负责商税,保不准还真就是横推过去。

    毕竟他一身的荣耀全是靠着战功打下来的,但商贾可不比流民和建奴,这等不动刀兵的家伙手段有时比贼寇还狠。

    他们以生意难做、亏本、入不敷出等各种理由拒绝缴纳税赋,而且他们也很配合,只要税务司的人一到,马上便将自己的账本拿了出来。

    可是这账本与之所言一模一样,细细一查竟都是亏的连裤衩子都不剩的样子,让税务司的人没脾气。

    如今各地的大商人早已联络起来,虽然没整出什么商会这等变态的组织,但也约定了同进同退的章程。

    一旦朝廷用强,这些商人势必以罢市作抗争,简而言之,就是他们是真的穷,朝廷若还要剥削他们,他们只好关门大吉。

    可百姓们哪里受得了这个,才十日时间便已经闹得各地民怨沸腾,朱慈烺得知此事龙颜不悦。

    他倒是没批评新官上任的老韩,而是旁敲侧击的让其来寻刘鸿渐的帮助。

    “自古刁民与奸商难养,嗯,倒是本王疏忽了。”听了韩郁一通解释,刘鸿渐抚着下巴皱起了眉头。

    商人这个行当,压得过甚难免影响帝国发展,太过枉纵又会使民富国穷、贫富差距悬殊。

    “大人,下官有个不情之请。”见刘鸿渐沉默不语,韩郁恭谨的道。

    “有什么请不请的,有话就说。”刘鸿渐直言道,现在的局势明显是压得轻了,只是用强又不妥当,一时半会儿他也没什么好法子。

    “闻西山商合产业颇巨,下官斗胆直言,希望王爷能带头缴纳商税,作个表率。”韩郁犹豫了一下,一咬牙直接将实话说了出来。

    各地早有流言蜚语,指责朝廷处事不公,各地幸存的勋贵皆是大富之家,朝廷征税不去寻这些爵爷们要,反而欺负他们这些可怜人。

    而首当其冲者,便是安国郡王刘鸿渐。

    韩郁心里有点忐忑,毕竟与朋友聊天闲扯说什么的都行,但一谈借钱马上翻脸的比比皆是。

    他不是来借钱,然而这比借钱更严重,借钱还有机会要回来,可这钱交给朝廷就再也要不回来了,谁的银子是大风刮来的呢?

    “尼玛,搞了半天原来是这档子事儿,好说好说,只是本王也不知西山商合最近一年挣了几个银子,且等一会儿,本王去找英国公小张过来说道说道。”刘鸿渐挠了挠头道。

    也许对别人来说钱难挣屎难吃,但对刘鸿渐来说,他的银子还真就是大风刮来的。

    西山商合的诸多工坊,他除却四处溜达时顺便指点一下技术以及发展方向外,几乎啥都不管,以至于现在他有多少可支配的银子都不是很清楚。

    少倾坐镇大本营的英国公张为先来了,只是这厮被刘鸿渐一问也是愣了一下,顺手便从身上拿出一本超级厚的账本仔仔细细的算了起来。

    足足过去了两刻钟,小张同志才算了个清楚。

    “王爷,如果我没算错的话,您目前已经是咱京城的首富了。”张为先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的微汗道。

    PS:推一本书《才色风华》这是一本架空历史的故事,种田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阅。

    稍后还有一更。


………………………………

第604章 幕后黑手

    “王爷,如果我没算错的话,您目前已经是咱京城的首富了。”张为先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的微汗道。

    同时他还有点得意,心说这账本若是给一般的账房来算,估计没个半天功夫根本休想算清楚。

    “啥?本王是京城首富?你没搞错吧天佑!”刘鸿渐还当是张为先开玩笑,没当回事的调侃道。

    “放眼整个顺天府,论算术,我张为先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张为先一晃手里的键盘十分傲娇的道。

    “京城首富都这般不值钱的吗?现在账上有多少银子。”刘鸿渐下意识道。

    “四百四十八万两!”张为先很干脆的道。

    “卧槽!”刘鸿渐听了数字吓了一跳。

    “这么说?本王真的是京城首富了?”刘鸿渐看张为先不像开玩笑,心里顿时明快起来。

    西山商合的份子经刘鸿渐的重新调整,如今崇祯占一半股,刘鸿渐占三成,北方的英国公张为先、南jing的诚意伯刘孔昭、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各占五分。

    而参与第一轮‘融资’的蒋永民、顾大通父子合计占余下的五分股。

    四百四十八万两按照比例,刘鸿渐的那份足足有一百三十多万两。

    若是前几年,一百多万两银子估计在京城连前五都不见得能进,可是经过崇祯与他合谋,朝臣、勋贵几经蹂躏,大多家里都没什么家产。

    对于成为首富这件事,刘鸿渐还觉有点不可思议,毕竟后世若想成为一地之首富,每个几十年的奋斗打拼基本痴人说梦。

    可西山商合才成立多久?他也没干啥事儿?这就成京城首富了?

    “当然,京城首富只是个小目标,按照当下咱西山商合的布局,不出一年,您就能成为北方的首富,不出三年,您就能成为整个大明的首富。”

    张为先的语调仍旧很平静,在他看来这根本就没啥好惊讶的。

    西山商合有那么多的工坊,所产出的货物大多都极具竞争力,可以说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再加上不论是张为先还是沐天波,这些老字号勋贵百年来别的本事没有,竟开铺子做生意了,入股西山商合后这些铺子直接成了货物的销售渠道。

    不说其他,只玻璃、以及玻璃的各种衍生品玻璃杯子、茶壶、眼镜、望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