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他来之前,扬州的锦衣卫密探早便布置好了一切。

    “什么?百八十壶?好大的口气!真当我等是开善堂的了?”七人之中,庐州来的张启华脾气最是暴躁,听闻这厮发家之前不过是屠户出身。

    百八十壶醉仙酿,少说也要上万两,且不说这酒楼有没有这么多存量,若是任由这年轻人狮子大开口,他们这些雄霸各地的大户们的脸面往哪搁?

    说出去都丢人呀!

    “没办法,咱家里长辈多呀!你看看你们要是出不起,就别在这吹牛逼,说出去也怕人笑话,是不是呀,棒槌?”刘鸿渐回头对驾着双手站在他身后的牛大棒槌道。

    “就是,没钱装什么大款呀,俺也觉得丢人,俺要是他们,都要买块豆腐撞死。”牛大棒槌挠了挠头不屑的道。

    “你……”张启华没想到这年轻人霸道,就连一个随从都如此嚣张,一时竟被气的要发作。

    “些许酒钱老夫还是出得起的,只是这位公子,我等正在谈要事,还望公子取了酒且自行离去。”冯良挥手压下了张启华道。

    刘鸿渐越是无理取闹,冯良心里就越是犯嘀咕,银子他有的是,花钱消灾的勾当他也没少干。

    “呵呵,一万多两银子撒出去就跟泼出去一碗水似的,冯大人阔气呀!

    只是本公子突然想到还有百十号远房亲戚……”

    “你无耻!真以为我张启华怕了你这小娃娃了?”张启华见刘鸿渐得寸禁止再也忍不住,一巴掌拍在桌子上便要起身。

    啪——一个锦衣卫上前一步也是一巴掌,直将这张启华拍得重又坐了回去。

    “你认得老夫!”冯良心中惊骇,看来这年轻人果然是冲着他们来的。

    再观屋子内这些男丁身手也是不俗,屋子外包括他本人在内的随从至少得有数十个,然而他们竟没有听到任何动静,这就简直太诡异了。

    “两淮都盐运使司都盐运使、扬州首富、两淮一霸冯良冯大人,谁人不识,谁人不晓呢?”刘鸿渐声音变得古怪,揶揄中带着轻蔑。

    “哪里哪里,老夫不过是为朝廷办事,至于那些名头都是外人不知其里乱传的,公子可不敢妄信。

    老夫家中还有事需要处理,失陪,失陪了。”冯良心里越来越不安,皮笑肉不笑的边说边起身打算开溜。

    刘鸿渐越是镇静,越是用那种审视犯人的眼神看他,冯良就越觉得这人不简单,大抵上贪腐的官员都是如此。

    “冯大人哪里去?这酒席还没吃完呢!要不本王请你去吃牢饭如何?听说那里也别有一番风趣呢!”刘鸿渐一挥手,锦衣卫直接堵住了门。

    “你是……安国郡王!”大明勋贵经过一轮清洗,如此年轻敢称王爷的又有几个,再联想到近日的商税征收事宜,冯良哪里还不明白眼前是谁?

    “几位也别折腾了,这天上人间都已经被锦衣卫包围了,若不想受皮肉之苦,都乖乖的跟本王回去吃牢饭吧!”刘鸿渐见张启华等人也想开溜,起身道。

    开玩笑,好不容易碰上诸位盐商们聚餐,省却他四处分兵去抓捕,不把他们一窝端,简直枉费老天赐的这大好良机。

    “我等犯了何罪?王爷就能为所欲为吗?”齐垚被锦衣卫架住了双手,愤然道。

    PS:就在刚才,手机噼啪一顿乱提示,秋夜大人成为本书第七位盟主大佬,首先在这里表示感谢。

    PS:然后,秋夜大人,还有上个月天忉酬勤、骑单车载美女两位书友,还有其他不知名前来打赏支持寒寒的朋友,来书友群里唠嗑呀!我可是还欠着你们的更呢,不来加群就作废了呀(滑稽脸/开玩笑),书友群号8588,0765,等你们。

    PS:其实好心疼呀,寒寒在众筹白银盟主,如果直接在群里支持给我多好呀,尽量不要用IOS打赏啦,IOS100块我只能拿到手25块,还要延迟三个月才能拿到,好亏的。但还是谢谢诸位。

    PS:汇报一下众筹情况,目前在诸位书友的群策群力之下,共筹集到5003块,大家都非大富之人,能如此帮助寒寒,真的感谢,众筹预计在9天后的5月25号截止,倒是不论有多少,寒寒都会自己出钱补齐,不枉诸位书友的支持。

    PS:其实很羞愧啦,最近丢了工作,心情不好连带着更新也不给力,都没底气说话了,总之,谢谢诸位。


………………………………

第608章 抱歉,王爷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我等犯了何罪?王爷就能为所欲为吗?”齐垚被锦衣卫架住了双手,愤然道。

    “抱歉,王爷就是可以为所欲为,你咬我呀?”死到临头还敢如此放肆,刘鸿渐对这个姓张的家伙倒是服气。

    “冯大人,本王怀疑你贪赃枉法、勾结盐商、祸乱朝纲,至于你们,你们的罪名还用说吗?你们自己心里头没点逼数?”刘鸿渐扫视了一眼被锦衣卫缉拿住的盐商道。

    且不说联合起来对抗朝廷法令可视为谋反,这些个为富不仁的奸商,哪一个手里头没过人命?

    只要随便去他们的老家查查,什么侵占良田啦、逼良为娼啦、强买强卖啦,绝对一个都跑不了。

    “老夫乃朝廷从三品大员,当朝太妃袁氏乃是我的侄女,即便老夫有些过错,王爷你如此做派,恐怕也会令太妃娘娘、太上皇很为难呀!”

    冯良自知这年轻人不好惹,只得搬出了自己最大的后台。

    “袁太妃?不认识。

    至于太上皇嘛,你信不信,只要太上皇得知,他老人家自己都恨不得一刀劈了你!”刘鸿渐跟崇祯大叔什么交情,哪里在乎这么个七不沾八不连的老杂毛?

    素闻袁太妃也是与崇祯同甘共苦过的伉俪,即便没见过她,也当是个通情达理之人,国事家事孰轻孰重总能分得清吧?

    “废话少说,带走吧,去扬州知府衙门!”不费吹灰之力一锅端了阻挠征税的主犯,刘鸿渐心情还是不错的。

    “慢着,王爷可否借一部说话?”冯良小声道。

    若是换作朝廷里的其他官员,他都有把握靠着银子和身后的袁太妃搞定,可这次却是碰到了硬茬,不过他仍旧没有放弃希望。

    “哦?不用借了,就在这儿说吧!”刘鸿渐哪里不知道这厮想干嘛,这种场面他见多了,没一点新鲜的。

    “老夫愿出白银五十万两,希望王爷能放过在下。”冯良咬了咬牙道,五十万两几乎已经相当于他的一半家产,那可是他五年来的积蓄呀。

    “才五十万两吗?”刘鸿渐没同意也没拒绝,嘲讽道。

    “六……六十万两。”一听有戏冯良立马加价,他心里盘算着,只要能躲过这一劫,只要面前的年轻郡王接下他这份厚礼,那就代表他是王爷的人了!

    以后但凡再有官员来查账,兴许提王爷的名讳比他那侄女的还有效果,嗯……这么说他还是赚到了的,不就是六十万两银子吗?

    只要他能继续在这盐运使的位子上呆着,不出两三年就挣回来了,这简直太划算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本王对钱不感兴趣。

    还是老实的跟本王去吃牢饭吧,至于你的家产,本王自会着人前去查抄。”刘鸿渐毫不心动的道。

    他缺银子吗?当然不。

    西山商合只一年功夫,利润就达到了四百多万两,分到他手中的也有一百多万两,这还只是暂时。

    作为后世九年义务教育的佼佼者,还带了那么多超越这时代数百年的各类技术书籍,想挣银子不过是摆摆手的事儿。

    再者说,钱这东西多少是个够?人这辈子不过是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各类所需总有定数,当收入远远超过了这个数,不过就变成了数字而已。

    何必执着于那串数字,而让自己浑身沾满铜臭之气,一生忙碌于案牍之中?

    当钱多到花不完,倒不如为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梦想而活吧。

    而刘鸿渐的梦想就很简单,吃饭睡觉打豆豆,游山玩水混日子,娶个妹子生娃子。

    “老夫愿献出全部家产,只求王爷能放过我!”刘鸿渐的话让冯良一阵眩晕,对钱不感兴趣?那为何当官?

    他还当是刘鸿渐嫌弃他出的银子少,只得肉疼的继续加价码。

    “都说了本王不感兴趣,你这厮怎的,耳朵聋了?

    还有你们几个,刚才所言的,那背后之人是谁?给本王老实交代。”刘鸿渐瞪了一眼那几个盐商道。

    安国郡王的威名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那是个杀人不眨眼的货色,齐垚等人见冯良都怂了哪里还敢造次,但对于刘鸿渐的询问,都是各自对视一眼默不作声。

    开玩笑,这要是说出来,他们只会死的更惨,并且很可能连他们的家人都不会放过。

    “老常,交给你了,扒皮还是抽筋你自己看着办,不用管他们死活,本王要知道这幕后真凶。”刘鸿渐对常钰道。

    常钰乃是前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镇抚使,北镇抚司主管的便是诏狱,以及狱中要犯的提审与盘问。

    天下酷刑,锦衣卫敢称第二,哦,兴许只有东厂敢称第一了,刘鸿渐想起曹化淳那厮造就的人彘、人棍便不寒而栗。

    听说代善那厮也到了他的手上,唉,真是惨啊!

    “大人,就在这儿吗?”常钰嘴角一扬,捏了捏手指嘎嘣脆响,好久没干老本行了,有些手生啊!

    “就在这儿吧,要快!本王在楼下等你。”刘鸿渐说完便打算下楼。

    “我招,我招,啊——”泰兴盐商吴作仁见这些人如此凶悍,竟要在这里对他们动刑,不禁吓的跪地求饶。

    只是他还没说出两句就被常钰一个手刀干晕了过去。

    审问犯人当然是要隔离审问,否则若是这些人串通好了岂不是要被骗。

    楼上顿时响起哭爹喊娘声,过了不到一刻钟,常钰便下了楼来。

    “大人,这些奸商骨头太软了,卑职还没动刀子,一个个的竟都招了。”常钰重操旧业还没玩过瘾,不爽的道。

    “怎的,还想去干老本行吗?本王可以调任你去锦衣卫任指挥佥事,待老梁退下,你可接替。”刘鸿渐随口道。

    “嘿,大人说笑了,卑职仍愿留在大人身边,即便是做一小卒。”常钰郑重的道。

    重回锦衣卫哪里有呆在王爷身边来得自在,而且奋战一年他也是有爵位在身的人了,自然分得清这爵位是怎么来的。

    “哦对了大人,庐州张启华、泰州陈洪、扬州齐垚、泰兴吴作仁、和州赵天河、兴化孔严昭皆一招供,而且所言皆是同一人。”常钰又道。

    “哦?是谁?”


………………………………

第609章 郑氏保险公司

    “哦对了大人,庐州张启华、泰州陈洪、扬州齐垚、泰兴吴作仁、和州赵天河、兴化孔严昭皆一招供,而且所言皆是同一人。”常钰又道。

    “哦?是谁?”刘鸿渐虽然心里思量过某个大佬,但仍不太敢确定。

    “南安伯,郑芝龙!”常钰沉声说道。

    “安他娘的腿儿,又是这个军阀!本王已经忍他很久了!”刘鸿渐一巴掌拍在椅把儿上拍的邦邦响。

    “这些盐商怎的跟郑芝龙搞在一起了?他们不该是竞争对手吗?”刘鸿渐双手搓了搓道,刚才一激动倒没什么,现在却觉得右手火辣辣的疼。

    “回大人,定然是因为征税事宜。”一同赶来处置两淮盐商的内阁次辅韩郁道。

    问题很简单嘛,银子就是商人们的命根子,你现在要在人家伙儿事儿上动土,他们不整幺蛾子才怪!

    大明势力最大的商人是谁?山西晋商?不,已经见了鬼,两淮盐商?江南?不不不,都不够格。

    大明势力最大的商人、或者是说最大的海盗团伙儿、商团、财阀,正是据守福建泉州、厦门、金门、澎湖等地的郑芝龙。

    那么征收商税谁的损失最大?当然也是郑芝龙,但是郑芝龙会乖乖的交税吗?

    开玩笑,这厮数十年来就是靠收别人的保护费过活发家的,让他交?

    这些盐商们的算盘打的很不错,只要赢得郑家的支持,朝廷断然要收回大举征收商税的政策,就算不收回到时候效果也定然是大打折扣。

    大明朝廷的海上力量根本不足以对抗郑家,这一点大明的明眼人都知道。

    “还有一点,那南安伯是想借两淮盐商之力,通两淮地区乃至更北地方之商路。”天上人间酒楼老板苏飞沉吟片刻补充道。

    苏飞明面上是扬州府天上人间酒楼老板,可他还有一个身份,大明锦衣卫南镇抚司副千户,负责两淮地区情报收集与传递事务。

    一直以来郑家靠着海商、海盗的双重身份,除却在海商收取保护费外,生意也一直在向沿海、甚至内地渗透。

    郑芝龙虽大字不识几个,但却极为推崇儒家文化,不仅将长子郑森送去南京国子监学儒,就是家族生意上也是饱含‘儒家要义’。

    郑芝龙在拓展地盘的同时,开始规范内部管理,以“仁义礼智信”命名,建立了5大流通体系管辖遍布内陆各地的流通渠道。

    另以“金木水火土”命名,建立5支船队,航行到东西各洋颁布“令旗”。

    这令旗是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卖保险。怎么个保险?你交保护费给我,然后船头就可以挂我的旗,要是挂了我的旗还被人抢了,全部损失我来赔!

    最早的保险公司就这样成立了,海上贸易的商家组织纷纷投保,以求平安。

    这么好的事?以前坐着商船唱着歌,吃个火锅就被人劫了,现在插上郑芝龙的旗,别的不说,至少不会被这最大的海盗抢了啊。

    就算运气不好碰到其他的海盗团伙也不怕,丢了就丢了,郑氏保险公司全额赔付!

    啊!跑题了!

    “本王不管,韩大人,你立即给皇上写奏疏,奏明两淮盐商与郑家勾结之事,就说本王很生气,要调兵剿郑!”

    刘鸿渐捏着下巴道,北洋水师折腾了半年多,也该拉出来溜溜了。

    北洋水师主力战船不过数十艘,而郑家却数百上千艘,海战的话,打是肯定打不过,但是陆战的话,他可没怕过任何人。

    即便干不过你,把老子逼急了,把你赶出大明疆域总是可以的吧?

    “下官遵命,下官这就去写奏疏。”韩郁一脸黑线的道。

    同时他的心里早已有了腹稿,这里的情形自然要呈报皇上,但发兵的原因肯定不能按照座主大人所说,他很生气,所以要搞郑芝龙。

    唉,座主大人哪哪儿都好,就是总把兵家大事视作儿戏,有时竟跟个长不大的孩子似的,韩郁微微摇了摇头出了天上人间酒楼向扬州府衙而去。

    “大人,还有点有意思的,那几个盐商中庐州的那个张启华,你猜他是谁的人?”常钰十分神秘的道。

    “张启华?怎么的莫非还跟那张献忠有一腿?”刘鸿渐寻思了一下目下大明姓张的名人,恐怕也只有张跑跑了便随口道。

    “卧槽,大人英明呀!这张启华正是那祸害川蜀数年的张献忠的远房族弟。”常钰本还想卖个关子,没曾想被刘鸿渐给瞎蒙蒙对了,心道大人就是大人,厉害呀。

    卧槽一词经过刘鸿渐的言传身教,如今早已成为身边人的口头禅,但凡遇到大喜事、大战事、亦或是吃惊、难以置信时,都会先喊一声卧槽。

    卧槽之马,这是一种生活态度。

    “那张献忠余孽如今还未寻到?”刘鸿渐皱眉道。

    西南总督秦良玉早在数月前便已经剿灭了张献忠的主力,只是却让这个素来以诈降和逃跑见长的家伙跑掉了。

    “大人,最新从川蜀传来的消息,秦老将军近来身体抱恙一直卧床,搜寻张献忠的乃是秦老将军的甥侄秦翼明、秦拱明兄弟,目下并无其他消息传来,想来仍在搜寻。”苏飞拱手禀报道。

    川蜀背靠云贵,本就多山、多水,其间又是各土番、部落聚集之地,关系十分庞杂,有些土番很是敌视明军,想从穷山恶水中揪出张献忠来,还真是不容易。

    “先不管这鸟人了,咱锦衣卫在泉州那块应该也有人吧,想法子给郑家人传信,就说本王要请他们家主吃饭,让南安伯务必赏光。

    地点他来定,不得在福jian境内,时间我来定,嗯,就定在十一月初十吧!”刘鸿渐想了一下道。

    “卑职明白,卑职这便派人给泉州的锦衣卫兄弟传信儿。”说着苏飞也出了屋子。

    “常钰。”刘鸿渐手指有条不紊的敲打着椅被,沉吟了一会儿又道。

    “卑职在!”常钰隐约觉得自家大人又要有大动作了,脸上随即兴奋起来。


………………………………

第610章 郑芝龙的决定

    “卑职在!”常钰隐约觉得自家大人又要有大动作了,脸上随即兴奋起来。

    “传本王军令,命北洋水师率一万主力舰队南下,至台州松门驻扎。

    命扬州总兵解子阳分兵封锁两淮六大盐商的府宅,徐进不许出。

    命淮安总兵曹觉、庐州总兵钟辛保、泗州总兵唐浩备战。

    传令西南总督秦良玉,命其自得令之日起,速调兵五万向南昌府集结,不得有误!”刘鸿渐只沉吟片刻便完成了调兵遣将。

    之所以敢如此不经过朝廷商议便动兵是因为他明白,无论是崇祯大叔、还是朱慈烺,两代君主比谁都更希望出掉郑芝龙。

    两年多来崇祯不止一次希望刘鸿渐挥师南下,荡平大明境内的最后一伙儿不臣之逆。

    但刘鸿渐都已时机尚不成熟、水师不成、北患未除、兵备紧缺而回绝。

    朱慈烺年轻气盛,给郑家下了两次诏书召郑芝龙入京述职,但都被郑芝龙以身体抱恙为由而拒绝,为此朱慈烺气的摔坏了好几个名贵的茶碗。

    他也不想想,除非郑芝龙脑子秀逗了,傻子才来自投罗网。

    就在两个月前,朱慈烺还专门找过他,旁敲侧击的也是希望尽早除去东南的郑氏大患。

    隐约的,父子二人都将刘鸿渐当成是大明的战神,只要他应下的战事无往而不胜,只要他说时机不成熟,那肯定是时候还没到。

    现在,刘鸿渐打算对郑家动手了,二人若知消息不知该有多兴奋。

    大明若真能除去郑家这心腹大患,崇祯老岳父想来也会很欣慰吧,刘鸿渐心想。

    伟大的华夏民族就这点好,只要国力允许,随时可以征召几十、上百万的军队,只要能让只要这些士兵们吃饱了饭、能有余银养活家人,这些士兵可以为朝廷刀山火海、流尽最后一滴血。

    就比如现在,天津宝船厂在下饺子般生产战舰,新征召来的一万水师新兵在边训练、便等待新的战舰服役。

    从北海行省到西南云贵,在有了足额的军饷、军粮之后,兵员都已经齐备,大明各路总兵、总督手下的士兵总额已经突破七十万,并且在半年之后很可能就会突破八十万。

    在土豆、番薯大量的推广种植之下、在东北行省大力垦殖之下、在盟古、北海行省可以提供优良的战马、肥硕的牛羊之下,大明有这个资本。

    老郑是很强,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南洋执牛耳者、无出其右。

    但是陆地上呢?希望别让本王失望吧!

    抄家的差事最终交给了东厂,这活儿刘鸿渐干的太多了,已经没有了新鲜劲儿。

    本来嘛不过是五六个盐商外加个狼狈为奸的盐运使,但东厂厂督曹化淳得了信儿,竟打算亲自跑过来。

    还美其名曰担心属下监守自盗,对此刘鸿渐简直想笑,明明是想过过抄家的瘾。

    另一方面,郑芝龙在得到刘鸿渐的邀约之后沉默了。

    根据刘鸿渐的意思,信写的不算嚣张,确切的说还很诚恳,因为不到万不得已,刘鸿渐也不想跟老郑家窝里斗。

    郑家的海上力量是那么强大,就算真的火拼之后打胜了,赢家也绝对不是大明朝廷,估计台湾的荷兰佬、马尼拉的弗朗机人睡觉都能笑醒。

    说实在,郑芝龙不是没想过归顺大明,但是他也明白无论是他对大明朝廷,还是大明朝廷对他,都早已失去信任。

    两年多前,京城被闯贼围困时,他觉得大明气数已尽,没有应召勤王。

    一年多前,建奴集结全部兵力攻打大明九边时,他仍旧觉得大明这次肯定玩完,又没动地方。

    一年前,江北四镇举兵谋反时,他觉得不能再耗下去了打算去表表衷心,可大部队还没集结江北四镇已经被京营兵迅雷之势剿灭。

    现在大明强大起来了,朝廷敢招降,他还敢去吗?

    或者说就算朝廷真要招降他,还会让他继续掌管军队、坐镇东南吗?

    痴人说梦!

    可是当下的局势,真真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且提出谈判的还是那个数次挽救大明的安国郡王。

    福松这孩子也说了,那安国郡王是个不拘一格的盖世英雄,与朝廷里的那些个迂腐的大臣截然不可相提并论。

    可是……兵不厌诈,经历那么多的惊涛骇浪,他郑一官怎会相信?

    福松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