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太顺,又和平,多有意思。

    朱慈烺也点了点头并未有不同意见,定下了名字,二人便一起向大明的太庙行去。

    按照明朝祖制外姓人不得进太庙,然朱慈烺知道在父皇的心里刘兄是什么位置,此是他的家事,也并未想太多。

    二人齐齐跪倒在思宗皇帝朱由检的排位前,朱慈烺心心念念的给自己的爹报着喜讯,刘鸿渐则又回想起那些年与大叔一起睥睨群臣的往事。

    “刘兄,父皇临终前还嘱咐朕,倘若朕有了子嗣,当与你结为亲家。”朱慈烺郑重的道。

    “啥?”


………………………………

第663章 你是摄政王,朕听你的

    “父皇临终前曾言,倘若朕的第一个孩子为男娃,则娶刘兄之女为后,倘若为女娃则嫁于刘兄长子。”朱慈烺见刘鸿渐恍惚,遂又解释道。

    对于父皇的这一决定,他倒是没什么抵触,刘兄乃是老祖宗指定的拯救大明的英雄,而且一直以来的作为也确实没得挑剔。

    而父皇还言亲情乃是刘兄最大的软肋,他还依仗刘鸿渐与其一起中兴大明,一向听话的朱慈烺对于崇祯的遗命并没感觉有什么不适合。

    刘鸿渐则是一脸懵逼,这是要订娃娃亲的节奏?

    还是说你小朱也破祖制破上瘾了?

    身为异姓王爵迎娶当朝公主已经违制,但这毕竟是崇祯大叔定下的,朝臣畏惧先帝而不敢言,可你小朱这是要继续发扬乃父之风吗?

    哦,又是遗言,大叔你临终前到底留下多少遗言呀!

    “皇上这是要立和坪为储君吗?”刘鸿渐没同意也没反对,而是问出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国本问题向来是个比较忌讳的话题,朝臣们即便心里有人选也不敢随意乱讲,无他,信任问题,皇帝是不喜欢臣子玩站队结党的把戏的。

    但刘鸿渐要说,这事儿他不说就没人敢说,他之所以敢说,也是因为信任问题。

    “和坪乃是朕之长子,刘兄以为如何?”朱慈烺心里也是只有这个念头,但他也知道如此行事有些唐突还不合规矩,是以也没敢明说,反而是想问问刘鸿渐的意见。

    父皇的意思倘若朱家取刘兄之女,是要为皇后的,而娶她的必定为储君,他如此急切的刚当父亲便将他父皇的遗命道出,其实是想征得刘鸿渐的支持。

    只要刘鸿渐支持他立长子为储君,那么他的女儿便是未来的皇后,亲上加亲,这对天下任何人都是一个诱惑,朱慈烺不认为有任何臣子可以拒绝这个提议。

    “皇上想听实话吗?”刘鸿渐也不急也不恼,反而又反问过来。

    二人谈话第一次如此拐弯抹角,接连好几句都以疑问结尾,似乎都在琢磨和试探。

    朱慈烺想赢得刘鸿渐的支持,这刘鸿渐自然明白,可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当然,刘兄但说无妨。”如此大事,当着先皇的牌位,朱慈烺十分认真。

    “关于立嫡还是立长的问题,臣有不同意见。”刘鸿渐也很认真,这关乎传承几千年的继承制度,倘若皇家开此先河,必然对整个大明都产生海啸般的影响。

    须知天下人不论是士大夫还是商贾,传承祖业皆是按照嫡长尊卑,只要嫡长子不是二傻子,不论老二老三多聪慧多能干都得靠边站。

    这种观念是深入人心的,谁若是不遵守祖宗留下的规矩,必然为人所不耻,背地里也会被人戳脊梁骨。

    朱慈烺没言语只是示意刘鸿渐继续说,刘鸿渐沉默了片刻,才将他的想法娓娓道来。

    具体说来就是不立嫡也不立长而立贤,同时他也向朱慈烺言明帝国的弊端所在,即如果一个帝国皇帝说一不二无人能忤逆,那么这个帝国要么变得更强盛,要么迅速没落。

    大抵上帝国成立初期的皇帝都是雄才大略的马上皇帝,譬如太祖皇帝朱元璋,譬如成祖皇帝朱棣。

    此二人便是说一不二的性子,没人敢跟这二位对着干,谁不听话谁死,死在这二位手下的官员都是成千上万。

    但不得不说,大明帝国就是在这两个狠人手里强大起来的,无他,铁血、睿智。

    但倘若这个说一不二的皇帝是个昏君、暴君呢?

    刘鸿渐解释完,朱慈烺沉默了。

    他确实没想到这一点,之所以敢跟刘鸿渐表明自己的意思,还不是因为他如今已经不把朝臣太当回事了吗?

    自将天下兵权掌握在手,崇祯也好、朱慈烺也罢,都觉这样才是真正的皇帝,而不是先前任何一件小事,全要先听听内阁的意见。

    只是……刘鸿渐的意见也并非全无道理,父皇与他还好,毕竟有刘兄支持,倘若后世子孙没那般能力,掌控不住军队呢?

    亦或是朝臣与武将勾结呢?

    “此事不急,皇上可回去好好斟酌一番再作打算。”刘鸿渐也没逼着朱慈烺做决定。

    问题倒是不复杂,倘若想自己说了算,为了帝国长久之计,就必然要选出个英明的君主,这君主不必是嫡子也不必是长子,唯贤而已。

    倘若不立贤,那么大明的三权分立还是十分有必要的,至少能保证即便出那么一两个二傻子昏君皇帝,帝国不至于瘫痪。

    “至于先帝之遗命,臣看也再等等吧,待孩子们都长大让他们自己来选不也挺好的吗?”见朱慈烺不说话,刘鸿渐又道。

    他这算是委婉的拒绝了,并且言语之间也间接表明了他对以后帝国选继承人的看法。

    在凌雪和凌雨刚出生时,他便当着家人面说过,属于她们的幸福自当她们自己去寻找和决定,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不在乎。

    爱情这东西,是要有物质基础的,在物质基础能保证的情况下,追求幸福是孩子们神圣的权力。

    不管孩子们喜欢的是平民家的孩子也好,富人家的孩子也罢,只要她们真的喜欢他都没意见。

    毕竟他给孩子们提供的物质基础,已经足以领先别人起跑线两百年。

    “慈烺,我知你担心什么,你多虑了。”刘鸿渐见朱慈烺又沉默,许久后突然又叫起了许久不曾喊出的称呼。

    这一声称呼直接让朱慈烺感觉到一股暖意、一种力量,兄弟一心,其力断金。

    是啊,以后注定还要面对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你是摄政王,朕听你的。”想通了的朱慈烺对着崇祯的排位磕了个头,又对着最上头的朱重八的排位也磕了个头。

    意思很明白,摄政王是父皇定的,又是老祖宗你指定的,既然如此,那朕便听他的吧。

    “什么摄政王不摄政王的,臣只是提意见,听与不听全看皇上自己。”收起思绪,刘鸿渐重又返回自己的角色。

    他的位子特殊,朝中之事能少插手便少插手,他可不想乾纲独断,朱慈烺也需要历练,只要不出大的幺蛾子,还是能偷懒便偷懒。

    好在目下大明内外太平,待暖和一些,他甚至想计划着带老婆孩子四处周游一番,折腾了两三年过得尽是聚少离多的日子,刘鸿渐一直觉得心中有愧,这不是他想要的。

    二人离了太庙向乾清宫行去,正是到了饭点二人许久没聚,打算在乾清宫一起用膳。

    “哦对了皇上,工部修的新官道如何了?”


………………………………

第664章 秦贵妃的邀请

    这可是大事,出去玩交通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个时候又没有汽车和飞机,即便是马车也是硬轱辘死磕硬地面,坐几天马车没病也能颠你个胃下垂。

    新的水泥官道也修了差不多有一年了,刘鸿渐一直也没来得及过问。

    “新官道的事前几日工部尚书范达人还与朕说,内阁的意思是……暂停官道的修整。”朱慈烺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他既将这话说出来,肯定是自己也同意内阁的意见,只是又不好直接说,毕竟当初修新的水泥官道可是得了他的首肯的。

    问题是他低估了修水泥路的成本,自去岁到现在新官道北段从京城修到了河南开封,南段从武昌修到了吉安,进度完成了五分之二,共花费银两八百九十多万两。

    就这还不算工部的其他物资支出,倘若按照原定计划修缮这条从京师直通广州的官道,至少还要花费白银一千余万两。

    并且按照刘鸿渐先前的计划,除却黄河、大江这等天堑,其余河流都应架桥,这工程量就更大了,特别是江南多水,河流众多,真要是不打折扣的修下来,国库里的银子起码要耗费掉三分之一。

    外加上河南的那场大地震,朝廷累计伯父赈灾粮一百一十多万石,棉衣、铺盖无数,前期那厚厚又花去了几百万两。

    他朱慈烺……心疼啊!

    与他爹崇祯一样,这孩子打小没过过什么好日子,知道银子来得不容易,恨不得跟他爹崇祯一样,一两银子掰成两瓣花的住。

    所以,他想食言了。

    “有位姓鲁的圣人曾经说过,要想富,先修路,皇上可不能短视啊!”刘鸿渐劝谏道。

    起先他就跟朱慈烺说过,修缮水泥官道成本会很高,他本想着以西山商合的名义拿下这个史无前例的大工程,而后收取过路费。

    奈何朝廷还不同意,非要自己修,现在好嘛,他的银子都用去在大明各地开设富明钱庄了,哪里还有流动资金用来修路。

    修了一半儿扔那算个什么事儿,前功尽弃吗?

    刘鸿渐好一顿忽悠,把修路的好处重新又跟小朱捋了一遍,并建议他在修好的路段设关卡收高速费以回笼资金,才倒是打消了这厮停止修路的念头。

    但从朱慈烺的面色上看,仍旧是肉疼的很。

    刘鸿渐看这厮一副守财奴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都不想想国库里的银子都哪儿来的,那可都是他一箱一箱抢来的呀!

    留着本王的汗给你花钱,你有什么不舍得的,大不了本王再出海去抢点。

    华夏子孙哪哪儿都好,只有一点让人诟病,就是有了钱都喜欢屯着,要么存银行、要么买地产,殊不知钱只有流通起来才有其价值。

    后世还好,毕竟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有能力调动内需、盘活市场。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若不是他搅屎棍般的来回折腾,现在大明五分之四的银子都在勋贵、贪官、地主、奸商手里攥着,这群人宁愿银子发了霉也要扔在地窖里。

    导致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过少,物价因此上涨,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

    按照刘鸿渐最初的计划,本来就是要将国库里的银子花出去,修路也好、大开工坊也好,刺激百姓生产的同时,把银子撒出去。

    百姓有了银子,才能有能力买东西不是?这样西山商合乃是其他商户才有生意做不是?商人有生意做,朝廷就能收商税不是?

    这么简单的经济学道理,小朱不懂,那些个活了大半辈子的朝臣都不懂?

    他可不信,但也懒得去计较。

    自宫里回来后,刘鸿渐依旧呆在西山陪老婆孩子,以至于朱慈烺在宫里摆宴席宴请百官他都没去,他不是不喜欢热闹,而是不喜欢跟一群大爷热闹。

    倒是次辅韩大爷下了朝来了一趟西山,意思是让他不能这般特立独行,跟朝臣们的关系还是要维护的云云。

    刘鸿渐也没当回事,不特立独行就不是他了,啥叫特立独行,就如那东邪黄药师?

    人只是不喜欢随波逐流罢了,非得跟一群蝇营狗苟之人混的不分彼此,才叫合群?

    只是他也知道韩大爷是为了他好,毕竟弹劾他的奏疏一直都没停过,似乎这群人没事不弹劾一下不足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然而对于这等飞鸽扑火般的行径,刘鸿渐只想对他们说,主根本不在乎。

    与大明的其他权臣诸如严嵩、张居正,甚至刘瑾、魏忠贤等人相比,内臣也好,外臣也罢,他们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但是刘鸿渐有一点与他们不同,他从不与朝臣来往,即便是韩大爷也是一个月也不见一次,他的所有提议都是站在为万民谋福的立场上。

    也是他的性格使然,有钱而不贪,有权而不恋,这同样也是老朱和小朱视其为绝对依仗的原因。

    几乎是前后脚的时间,六天后皇后陈氏诞下一女,取名朱和坷。

    得知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刘鸿渐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或许又要出幺蛾子了。

    倘若陈皇后生的是个儿子,哪怕是次子也没有关系,朝臣们必然都同意立嫡子,然而陈氏偏偏倒霉生了个女儿。

    刘鸿渐几乎都可以想到朱慈烺后宫的尴尬,那秦贵妃本就得宠,还生了个长子,皇后的处境难喽。

    本着没事不给自己找事的原则,在他自己的后宫都还没搞定的情况下,也懒得管朱慈烺后宫的事儿。

    奈何他没想找事,事儿却找到了他,陈皇后诞下长公主的第四天,西山别苑来了位不速之客。

    “王爷,贵妃娘娘有请。”一中年太监手里执着拂尘站在门口道,语气听不出善恶,但也没多少敬意。

    刘鸿渐正在院子里张罗着儿子骑大马,其其格与凌雨、凌雪则在杨雪等女的护持下叫好,见门口来了个太监,刘鸿渐眉头皱了起来。

    “你是哪个?”刘鸿渐面色不善的站起身来,示意胖虎与儿子一边玩去。

    就是新任东厂厂督、司礼监秉笔太监胖大海来这儿,都得笑呵呵的好言相与,对于面前这个有点面生的没胡子太监,刘鸿渐出奇的反感。

    “咱家是司设监太监王远,贵妃娘娘特遣咱家来请王爷入宫。”见刘鸿渐面露愠色,王远随即又笑呵呵的道。

    在宫里仗着陈贵妃的势头,王远逍遥惯了,出了宫一时竟忘了自己是个奴婢。

    或许在外臣眼里这安国郡王是个惹不起的存在,只是在他眼里却并非如此,他知道贵妃娘娘的能力。

    “没空,请回吧!”刘鸿渐摆了摆手连看都没看那王远一眼。

    PS:推荐一本书《北颂》寇季魂穿北宋,成为了千古名相寇准的从孙,作为一个标准的官三代,他本该走马架鹰,过着最嚣张的纨绔生活。

    然而,当他拿着便宜父亲邀他入汴京享富的信入京以后,才发现……

    祖父寇准,貌似要凉!

    有兴趣的可以一阅。


………………………………

第66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

    “没空,请回吧!”刘鸿渐摆了摆手连看都没看那王远一眼。

    且不说这叫王远的太监态度有问题,身为皇帝的妃子,召见他这外臣本就不合适,这一点不论是王远还是秦贵妃不可能不知道。

    最重要的是,这秦贵妃召见他,又能有何事?

    无非就是国本问题嘛!

    有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当皇帝?

    按照常理,立储君的的关键人物除却当朝天子朱慈烺外,便是外廷那群朝臣。

    朱慈烺那边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有秦贵妃天天的吹枕头风,外加上朱慈烺本身也很喜欢目前这个唯一的儿子。

    外廷就更不用说了,有鉴于大明有好几任皇帝都死于意外,并且连子嗣都未曾留下,为了延续大明的国祚而免于争斗,朝臣们恨不得朱慈烺刚有了儿子就立马定好储君。

    但这只是常理,大明如今的朝廷就在常理之外,而安国郡王刘鸿渐就是这个特殊的存在。

    想立储君,刘鸿渐这一关自是绕不过去的,因为他是先帝钦定的摄政王,摄政三年内,对于朝廷一应大小事,有一票否决权,只此一条,秦贵妃就不得不头疼。

    “这……”王远没想到这安国郡王会如此的不给面子,一时有些语塞。

    虽然后宫嫔妃召见臣属有些不合规矩,但这也要看人,秦氏虽为贵妃,然而在后宫里的地位却是压过了陈皇后,原因无他,皇帝的宠溺。

    陈氏的性子有点像坤兴,是个恬静而与世无争的女子,论手段,这秦氏出身宫女,见多了宫里的腌臜事,自是应付朱慈烺来伺候的服服帖帖。

    以至于朱慈烺只要一处理完政务,便要腻在秦贵妃那儿,若不是陈皇后生女他这当皇帝必须取勤加关照,坤宁宫势必就跟冷宫般凄凉。

    后宫里的奴婢们多现实啊,就比如这王远,在跟秦贵妃之前,不过是个小小的打手巾,这才一年时间,便升任了司设监的掌印。

    司设监虽然在四司八局十二监里只排中下,但怎么说也算个大裆,况且秦贵妃还发了话了,倘若国本之事定下,就举荐他入御马监。

    御马监掌管战马、军械以及宫内的侍卫,在内廷里权势仅次于司礼监,倘若真如此,王远做梦都能笑醒,是以对秦贵妃交代的事,这厮比任何人都上心。

    只是万万没想到这安国郡王竟如此的不给面子,深呼吸了一下,王远才稳住了怒意,他也知道,面前这个人他惹不起。

    “王爷,此事关乎大明社稷,娘娘也是为天下计,还望王爷随咱家入宫一叙。”小不忍则乱大谋,王远躬身弯腰又请道。

    “俺家老爷都叫你走了,你这公公咋这般不识抬举咧?”与王远一同侯在门外的牛大棒槌不乐意了,直接冲着王远喊道。

    牛大棒槌最近很郁闷,婆娘马秀兰又怀了孩子不让其同房,原因是他呼噜声太响震的孩子睡不着觉。

    “王爷,贵妃娘娘是诚心诚意请您的,可不要小瞧了娘娘呀!”王远不以为意,一边被牛大棒槌拉着往外走,一边又冲着里头道。

    “棒槌,放手,本王与你走一遭。”刘鸿渐皱了皱眉道。

    是啊,可不能小瞧了女人,尤其是后宫里的女人,既然如此,还是去见见吧,好叫着姓秦的死了那条心。

    ……

    秦贵妃抱着刚出生不足半月的朱和坪,小家伙闭着眼睛近乎于贪婪的吮吸着母乳,嘴角甚至都留了出来。

    一旁的宫女递上一块手帕,秦贵妃接过后小心翼翼的给孩子擦了擦嘴角。

    本来宫里头有专门的奶妈伺候,然而秦贵妃嫌弃那些奶妈大手大脚,而且她觉得孩子就应该自己养,是以不顾朱慈烺的心疼决定亲自哺乳。

    少倾,朱和坪吃了个饱竟躺在怀里睡着了,秦贵妃将孩子交给贴身侍女,自己则整理衣衫,将上衣往上拉了拉,边拉还边皱眉。

    由于在哺乳期,秦贵妃本就汹涌澎湃的地方更加醒目,外加上孩子小压根就吃不了那么多奶,是以秦贵妃的涨奶情况特别严重。

    但她不以为意,陛下正是因为她那汹涌澎拜的胸,才对她欲罢不能的。

    或许,晚上可以让陛下给她减减负……

    “娘娘,安国郡王到了。”一个婢女来报。

    听闻此言,秦氏眼睛没来由的一暗。

    他自然知道安国郡王在陛下心中的位子,按规矩来讲她不该召见外臣,但安国郡王的家眷有事没事便往坤宁宫跑,却对她这贵妃不闻不问。

    这还不算什么,更有甚者有内侍前来禀报,正是因为这安国郡王的劝谏,才让陛下打消了立和坪为储君的念头。

    这对秦氏来说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但安国郡王的地位超然,以她目前的能耐还奈何不得。

    但她觉得没有必要硬碰硬,外臣所图无非就是名和利,只要她出的价码够高,只要她晓明厉害,她相信安国郡王会支持她的。

    “让他进来吧。”秦氏重又紧了紧被胸撑开的衣襟,端坐于软塌上道。

    少倾,刘鸿渐一身黑色素服入得坤宁宫偏殿,但见秦氏坐于软塌一脸的肃穆,不觉有些好笑。

    不过是十几岁的女娃,这么绷着不难受吗?

    “微臣见过贵妃娘娘。”刘鸿渐拱手弯腰算是行过了礼。

    朱慈烺专门下过旨意,摄政王可不行跪礼,这旨意当然也适用于贵妃,甚至皇后。

    “刘爱卿坐吧。”秦氏面带笑意指了指殿内的椅子道。

    “不知贵妃娘娘召臣来所谓何事?”刘鸿渐也不客气,直接坐在下开门见山。

    “王爷不知吗?”秦氏目光狡黠似乎意有所指。

    “臣不知,还望娘娘示下。”刘鸿渐懂装不懂,这事儿既然是你秦贵妃提的,他倒是要看看秦氏怎么开这个口。

    说完刘鸿渐右手伸入腰间,裤子里忽然传来嘀——的一声。

    ……

    PS:推一本书《明朝最强工科生》工科大四学生丁原无意间穿越到了明末,大脑里面竟然还装着整个图书馆的内容,各种知识任他采撷!

    让二十一世纪的工科生引领华夏走向一条工业强国的道路!

    有兴趣的可以一阅。


………………………………

第666章 娘娘这是什么意思

    秦贵妃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下,但也没多想,仍旧盘算着如何将面前这个王爷搞定。

    刘鸿渐眼观鼻鼻观心老神在在的稳坐殿内,心说,就欺负你不懂高科技。

    “储君乃是朝廷之未来,这一点王爷应该比本宫明白,国无储君,必然使满朝文武于心难安,长久之下人心惶惶不利朝廷安宁。

    万历朝国本之争耗时二十载,朝廷政务也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