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钢材是战略物资,将铸钢之法公布于工学院也是刘鸿渐深思熟虑后才下的决定。

    本来他是想着钢材要作为大明的最高机密,毕竟钢制的火枪和火炮要比铜和铁强太多,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射程上,更体现在重量上。

    钢材的韧性比铜和铁要好太多,这就意味着可以放更多的火药让弹丸射的更远,同时质量还会更加轻便。

    只是后来刘鸿渐意识到,这有违工学院建立时的初衷,保密固然重要,但传承和改良却比保密更加重要。

    只有更多的大明子孙习得了真传,才能在此基础上发明出更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只军械所的部分匠人秘而不宣式的师徒传承。

    那太小家子气了,而且转炉炼钢只是冶炼钢材的一种方式,即便真被某些居心叵测的人传了出去他也不怕,他有信心在科技上碾压不臣之人。

    “走嘛走嘛,你也真是的,讨个老婆有什么不好,我可听说啊,有了老婆就能……”

    铛铛铛——铛铛铛——

    石开正说话间,工学院内理工楼顶层的大钟被敲响。

    “学院很少鸣钟的,估计是有什么要事要宣布,咱们先去集合吧!”牛大力与石开对视了一眼沉声道。

    PS:推一本朋友的书《奋起在大唐》天宝八年的大唐,本应暗流涌动,走向颓败。但是,他来了。

    李林甫:“我权倾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性趣的朋友可以一阅。


………………………………

第660章 去寻找宝藏吧

    大明工学院六层的理工楼楼顶,吊着一口重达两千斤的铜钟,此钟名曰醒世钟,这名儿自然是出自刘鸿渐之手。

    工学院各科有明确的课程表,教谕们一般都是盯着学堂后头的钟摆,一个课时结束以口头喊放课为下课铃声。

    钟摆自万历年间由意大利亚的利玛窦传至大明,如今虽已过去几十年仍旧没有在大明普及,原因很简单,太贵了。

    普通人买不起,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有钱人更喜欢用原有的漏刻、漏壶、漏箭或者日晷来计时,对于外来的钟摆不怎么感冒。

    但刘鸿渐却对此嗤之以鼻,哪个计时工具更科学更准确没人比他更清楚,在工学院的一亩三分地儿里,他说了算,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以至于工学院内每个学堂甚至教谕的办公区域都放着一个大大的钟摆。

    而理工楼楼顶的大钟平时不用,只有到了有大事宣布,需要通知全学院的人时才敲响醒世钟。

    铛——铛——铛——

    钟声响亮而悠扬,直接笼罩了整个工学院及其周边,无论是在宿舍内的、学堂内的亦或是仍旧徘徊在工学院外的学生、教谕们都朝着理工楼前宽敞的操场行去。

    不一会儿操场便聚满了从各处赶来的学生,由于没有事先通知,学生们都在四处交头接耳讨论着究竟是因为何事召集他们。

    刘鸿渐与宋应星、徐骥以及一众教谕们站在理工楼前的台基上,已经头发花白的徐骥瞅了一眼宋应星,似乎是在询问对方山长大人这是要搞哪出。

    奈何宋应星也只是轻轻摇了摇头,因为刘鸿渐只是说要来工学院瞧瞧,谁知道一来便要敲那醒世钟。

    “肃静!肃静!”见刘鸿渐轻咳了一下,牛大棒槌自然知道自家老爷要开始装逼,哦不是要开始发言了,直接扯着自带的扩音喇叭冲着操场吼道。

    “本山长许久没来工学院,你们可都有努力向学?”刘鸿渐冲操场上一千多学生挥了挥手笑道。

    这些学生大多十五六岁,在刘鸿渐眼里不过是一群中学生,而现在倒更像他们的兄长。

    “有!”前排百十个学生闻声喊道。

    “什么?本王没听清,是学院没给你们吃饱饭吗?大声点!”刘鸿渐故作不愉道。

    “有!”千把人齐声高喊,分贝瞬间提升了十倍不止。

    “恩,这还像点样子,本王开山立院是为了给你们找条谋生之路,更希望你们在养活自己家人的同时,用自己学到的技艺为大明百姓谋些福祉。

    听宋山长说,各科学生只用了一年时间便习完了所有课程,本王很欣慰。”刘鸿渐不吝赏赐,笑呵呵的道。

    刘鸿渐刚说完,操场上的学生立马面露喜色,还各自看看身边的同窗,皆从同窗眼里看出了同样的喜色。

    大明工学院的学制本来是两年,然而刘鸿渐低估了古人学习的劲头和钻研精神。

    即便是学院规定所有学生必须选择一个必修科目、两个选修科目,教谕们的教学进度依然是一改再改,原因是拥有了自学能力的学生早便把要讲的学完了。

    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若不是家里太穷谁能料定这些人里不会出个状元呢?

    官服办的府学他们读不起,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一切免费的学院,教他们读书识字、教他们理工之道,哪儿能不拼了命的学呢?

    倒不全是为了报答学院,虽然学院承担了一切费用,但他们并不想在这儿混吃喝,毕竟家里还有贫苦的家人,大多数人只是希望尽快学完学院教的东西,好出去谋生为家里减轻负担。

    外加上工学院的各科教材还比较单薄,教谕即便是大明南北寻摸来的工学达人,也无法像后世大学一般有学不完的知识等着学。

    “只是,咱们学院定的学制是两年,规矩不能破,即便是你们自认为自己已经很可以了,那也不行!”刘鸿渐强调道。

    一群都打算欢呼雀跃的学生瞬间冷静了下来,哦不,是瞬间蔫了。

    他们本来以为山长大人好几个月不来工学院,此番前来又敲响醒世钟,定然是来宣布他们提前毕业的。

    可万万没想到非但不是让他们毕业,还郑重声明了他们以后也不能提前毕业,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个坏消息。

    “别那么垂头丧气的嘛!你们还这么年轻,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何必急于这一时?”刘鸿渐没想到随便说两句对这群少年人打击竟这么大。

    他是没过过苦日子,一来大明便当了伯爵,体会不了寒冬腊月里饥寒交迫、一家人在生与死挣扎时的无望。

    “孔子他老人家曰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们如今只是将学院交给你们的东西学完了,可这在本王眼里,还远远不够。”刘鸿渐目光炯炯的盯着操场上认真听他讲话的学生们道。

    宋大爷与徐大爷对视一眼,心说山长大人又开始信口开河了,这句话明明是董其昌董大人说的。

    董其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于崇祯九年,倘若董大爷知道这厮在杜撰编排他,估计棺材板都要被踢飞。

    “本王都不心疼再白养你们一年,你们着什么急?工学院不要只会纸上谈兵的花架子!

    现在本王宣布,第二个学年工学院全体学生出外实习!”刘鸿渐亮出了自己的最终来意。

    无论是采掘科还是冶炼科,无论是土木工程还是水利工程,纸上学来终觉浅,最终还是要经历实战来检验的,在刘鸿渐眼里,这群少年人都是没有磨平棱角的半成品。

    “实习?”不止时操场上的学生,就连台基上的教谕们也很纳闷,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儿。

    “采掘科可去各地探矿,煤矿也好、铁矿也罢,金银铜矿更是多多益善。

    冶炼科可执学院开出的堪合去工部各冶炼工坊也好,去西山商合麾下的工坊也罢,还有学土木的、水利的都给本王走出学院,去用自己的能力证明给本王看。

    实习期一年,实习期间没有月银,但各工坊会提供伙食,采掘科将由学院根据勘探路程发放路费,一年后本王在这里等你们,是骡子是马,便拉出去溜溜吧。

    大明四处皆是宝藏,全凭你们各自采撷!”刘鸿渐郑重的道。

    PS:推一本朋友的书《奋起在大唐》天宝八年的大唐,本应暗流涌动,走向颓败。但是,他来了。

    书荒的朋友可以一阅。


………………………………

第661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原来山长大人说的‘实习’是试职的意思呀!宋应星心道。

    在大明,即便是中了进士成了准县令,依然有为期一年的试用期,明时称之为试职,太子在登基之前也要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当然皇帝没有试用期,明时称之为观政。

    还倒是山长大人来就是为了遛弯儿消食,原来竟真的是在为这些学生们着想,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呀!

    宋大爷向来对刘鸿渐这个年轻王爷要求比较低,反正工学院也好、军械所也罢,都是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儿。

    他不指望刘鸿渐真的亲力亲为,为大明铸造未来,只要不高指标、瞎指挥自有他和徐老哥来张罗。

    对于山长大人提出的全体学生外出试职,宋大爷倒是也没觉得是个馊主意,毕竟学院的课程学完了,难不成这接下里的一年就窝在学院里混吃混喝吗?

    只是……宋大爷扭头瞅了一眼徐大爷,他从徐大爷眼中看出了同样的疑问。

    “大人,采掘科……”宋大爷眉头微蹙似有不忍言。

    他不想打消正兴致勃勃的给学生们鼓气的山长大人,但是土木科、水利科乃至冶炼科都还好说,大不了上头跟工部打个招呼跟着工部的匠人去工坊观摩便是。

    但采掘科可是要去探矿的,矿山者,多有在深山老林之中,且如果探矿那般容易,大明又怎么陷入财政拮据的窘境?

    但凡大明哪一个地方发现金、银、铜矿,都是朝廷包括圣上在内欢饮鼓舞的时刻,大明中叶以来一直受缺银之拖累,市面上流通的银两过少,使物价攀升百姓也为之苦。

    工部不是没下功夫,每年工部都回下派不少人下去各地寻矿,奈何收效甚微。

    有经验的匠人尚且不行,工学院采掘科都是些十五六、十七八的少年,何以堪此重任?

    “宋老不必担心,本山长自是考虑了这方面的问题。”刘鸿渐回头轻笑一语示意回头再同他解释。

    笑话,他可是带着矿产分布图过来的穿越者,虽然这时候的地名与后世地图大不相同,但那不打紧呀!

    兵部有大明的详图,虽然比例尺什么的不够精确,但凑合凑合也能将古今地名一一对应,采掘科的学生只需要按图索骥就行了。

    刘鸿渐只是后悔这矿产分布图太过笼统了,只是在地图上标明河北迁安、安徽马鞍山、四川攀枝花有铁矿,还画着个实心的三角。

    没了……这也太言简意赅了。

    没办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使其探矿,虽然路程辛苦点、爬山探矿更是不容易,但活儿还是要有人干的。

    他能做的,只是给这些学生指明某省某地有什么矿,而后以安国郡王的名义给这些学生们各自开好路引,以便路过某地时能得些官府照应。

    与大皱眉头的宋大爷与徐大爷相比,工学院的学生们倒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个个摩拳擦掌的,想着终于可以出学院一展身手了。

    虽然外出历练没有薪水发,但管吃管住还能学习经验,这对苦惯了的贫民子弟来说根本不是事儿,毕竟就算拜个有手艺的师傅也要白给师傅干三年活儿的。

    “本山长对你们可是寄予厚望的,特别是采掘科的学生,路途遥远、山路崎岖,本山长准允你们回家好生跟父母团聚一番,探矿之事也不应瞒着家人。

    倘若不想去,或者家里人不让去的,本山长也不强求,但无限风光在险峰,但凡探矿成功者,本山长必有重用,且散了吧!”

    刘鸿渐挥了挥手,遣散了早已兴奋难耐的学生们。

    工业腾飞不是说飞就飞的,这需要投入海量的科研资金、海量的大明匠人和一个对匠人们友好的工作环境,这些都需要时间。

    工学院的学生每天早上都要进行半个时辰体能训练,为的就是应对以后肯定会有体力劳动,毕竟不论做什么,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刘鸿渐宣布全体学生外出历练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大明是个人口大国,但却称不上资源大国,而海外资源多的地方他心里也门儿清,让这些学生先去探矿历练,也是为以后做准备。

    大明的矿产资源不能竭泽而渔,大航海时代是抢劫时代,大明的矿产还是留给子孙来用,他现在趁年轻能多抢点就多抢点。

    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冶炼,而重中之重又是枪械弹壳问题,纸质弹壳虽然在军械所里已经是一门很成熟的技术,但纸质弹壳容易受潮,很多地形和天气不佳的情况下无法施展。

    后装枪必然要将纸质弹壳换成金属弹壳的,而金属弹壳抛却底火问题,还有便是弹壳问题。

    最适宜最弹壳原料的便是黄铜,这玩意儿伸拉性合适,在后世一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许多国家制造弹壳的重要原料。

    只是大明是个缺铜国家,后世很多大国也因为频繁的战争苦于没有更多的黄铜来制造弹壳,而后便有了各种合金弹壳,其中覆铜钢、铅、锌、锡、铝等都可用作全黄铜的替代品。

    军械所掌握了转炉炼焦、炼钢的技术,这也意味着大明已经拥有了提炼合金的基础,一些熔点比较高的比如钨都可以用转炉来提炼。

    工学院的这批学生未来可堪大用。

    离了工学院,刘鸿渐重又回了西山,临了还不忘招呼一声宋大爷莫忘了药酒。

    而后几天他倒是老实的呆在西山别苑,没事逗逗儿女遛遛狗,倒是讲武堂的一期生勒术鲁请了一天假来西山别苑探望过自己的妹妹其其格。

    讲武堂实行的全封闭制,除却教习战术、战略、战器等之外,体能训练也是同步进行。

    勒术鲁在讲武堂进修将近一年,早已不是刚来时连大字都不识几个的糙汉子,虽身高马大与其父巴巴喇不相上下,但举止和谈吐却比先前不知好了多少。

    其由头虽是来探望妹妹,但实际上还是想见见刘鸿渐,毕竟自乌珠穆沁大草原前来之时他老爹巴巴喇便有交代,此来京城务必要多与王爷走动。

    巴巴喇看似鲁莽心里却门儿清,在大明若想好好统兵作战,朝廷里一定要有大腿傍着,而刘鸿渐就是那个大腿。

    勒术鲁站了半天也没想好怎么去拍刘鸿渐的马屁,这感觉比让他冲锋陷阵还难受。

    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要开口,没料想此时门口却来了位公公。

    “王爷,皇爷召您进宫!”来的正是司礼监的庞大海,自经历上次的风波,这厮对刘鸿渐一点不敢怠慢。

    “哦?圣上召我所为何事,不知公公能否示下?”刘鸿渐直言道。

    倘若寻常朝臣想问名缘由,少不得也得给封个红包递上去,但刘鸿渐压根就没给的意思。

    “贵妃娘娘诞下个皇子。”庞大海也不恼,笑靥靥的轻声道。

    贵妃生了儿子,叫本王作甚?


………………………………

第662章 就叫朱和平吧

    刘鸿渐也是纳闷,你老婆生了娃也来召见我,这是要闹哪样?

    许是第一次当爹没经验?找我这个兄长求经?

    反正也许久没去宫里了,倒是可以去溜达一圈,刘鸿渐心里虽觉得纳闷,但也只言让这庞公公外头先等会儿,荣他去换个衣衫。

    “哥哥,爹爹什么时候来看我?”其其格一身汉服宛然已经是个汉家的小公主。

    她在郡王府已经呆了半年多,孙秀秀她们也并未将其当外人,只是其其格毕竟在生在草原、长在草原,她,有点想念她的爹爹巴巴喇了。

    “妹妹,没有陛下的准允,戍边的将官不允许入京,但咱爹说了,等哥哥我从讲武堂毕业就带你回去。”勒术鲁宠溺的蹲下来对自己的妹妹道。

    “我只是想爹爹了,可我不想回去。

    “我都跟昭仁商量好了,等我们俩长大了,就要嫁给……”其其格瞪着大眼睛无辜的对勒术鲁道,但话还没说完就别刘鸿渐一阵咳嗽给打断。

    “咳咳咳——勒术鲁,你且回讲武堂吧,本王还有些事要去宫里,其其格,外头冷,快回屋子去。”刘鸿渐差点被这小丫头呛着,赶忙摆摆手道。

    自昭仁和其其格成了伙伴后,昭仁便有事没事的给其其格洗脑,给她说如果嫁给刘鸿渐会多么多么美好。

    一开始其其格一点都不信,可到了后来昭仁见不能将其其格拉到统一战线,便人小鬼大的又说如果嫁给他,你的爹爹就不会被欺负,人也会变漂亮……

    虽然昭仁因此没少被坤兴训斥,但如今这已经成为两个小丫头的小秘密。

    “哦,那俺回去了,俺爹让俺给王爷问好。”勒术鲁也觉奇怪,拱了拱手走到门口又想起了他爹巴巴喇书信里给他的交代。

    “恩,回去好生演练,莫丢了你爹的人。”刘鸿渐嘱咐道。

    得亏勒术鲁神经大条,否则但凡任一人都能听出来点什么。

    送走了勒术鲁,刘鸿渐心里一阵郁闷,想着自己来大明好几年,虽未怎么开车,但艳福也一直不少,胡建那边现在还金屋藏娇了两个江南女子。

    这两个身世可怜的俏女子他还未跟家里的老婆说,一来是心虚,二来他暂时也没打算将董李二女接到京城。

    且不说北方的严寒二人能否受得,如今南洋局势紧张,说不得不久之后还要过去。

    唉,女人就是麻烦。

    现在倒好,江南那边的事儿还没交代,家里两个小萝莉又打他主意,虽说娃娃的话信不得真,但这让外人听了难免要遭人非议。

    毕竟一个是蒙古公主,一个是大明公主,自己已经娶了一个坤兴,难不成再要娶个昭仁,把大叔仅有的俩女儿都收入囊中?

    这就有点过分了,他担心大叔会踢棺材板。

    放下了心中的杂事,刘鸿渐虽一直等候在外的胖大海入了宫。

    宫里不少宫女太监们都面露喜色,秦贵妃诞下龙子,意味着大明有了接班人,朱慈烺高兴之余给宫里所有人都发了喜钱。

    “刘兄,朕当父亲了!”刘鸿渐刚进乾清宫,朱慈烺便满脸喜气炫耀似的道。

    “那臣便要恭喜皇上了。”刘鸿渐拱了拱手算作祝贺和行礼,心说激动个啥,我可都是三个孩儿他爹了。

    “朕高兴啊!宫里也没个说话的人,朕便想着喊刘兄过来,待会儿一起去太庙给父皇报喜。”朱慈烺压根没看到刘鸿渐意兴阑珊,仍旧兴致勃勃的自说自话。

    算你有点良心,刘鸿渐心道,倘若崇祯大叔知道自己当爷爷了,想必也会很开心。

    “朕给长子取了两个名字,不知用哪个好,劳烦刘兄帮朕参详一下。”朱慈烺坐下指了指右手边的椅子道。

    “哦,皇上请说。”刘鸿渐顺手端起茶碗道。

    “一曰和坪,二曰和均,刘兄意下如何?”朱慈烺将两个已着钦天监官员算好的名字递给刘鸿渐。

    朱和平?刘鸿渐大皱其眉,看到纸上的字才发现是草坪的坪,心中大定。

    老朱家子孙取名的讲究他是知道的,莫看朱重八没什么文化,当过和尚撞过钟,叫花子也干过,但其雄才大略却不得不承认。

    朱家后代取名字第二个字是辈分,此是朱重八自己事先便规定好了的。

    在朱元璋为24房子孙所取派语中,长房东宫懿文太子朱标的后裔世系派字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奈何长子朱标只传到建文帝朱允炆,就别老四朱棣截了胡,第四房燕王府也即后来成为明朝帝系的朱棣后裔世系派字是: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

    崇祯大叔叫朱由检,辈分是由字辈,而朱慈烺则是慈字辈,他的儿子便是和字辈。

    而最后一个字的取法就更牛掰了,虽没有规定必须取什么字,但必须符合道家阴阳五行的说法。

    即金木水火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光宗朱常洛第三个字属水,水生木,故天启和崇祯第三个字都带着木属性。

    朱由检第三个字属木,木生火,故朱慈烺第三个字便属火,虽然这字不细看很容易读成娘。

    姓固定了,第二个字辈分也固定了,第三个还只能从金木水火土里取。

    带五行属性的字只有那么多,但朱家到了明末发展出了几十万的宗室,这可难坏了老朱家的子孙,到了后来字儿别用完了,又不能重名,只能自己造字,也算是一朵奇葩。

    火生土,是以朱慈烺的子嗣名字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土属性,但土属性的字基本都被用光了,这厮找宗人府查证了许久才定下了坪和均。

    虽这两个字已经有宗室用过,但朱慈烺管不了那么多,反正辈分不同,如今天下兵权在握,宗人府倒是也不敢忤逆。

    “就叫朱和坪吧,臣感觉这个不赖。”朱和坪,朱和平,这名儿听起来就喜庆,跟朱慈烺的年号泰顺一样喜庆。

    又太顺,又和平,多有意思。

    朱慈烺也点了点头并未有不同意见,定下了名字,二人便一起向大明的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