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御驾亲征也不是个轻松的事儿,就是你小朱别到时候嫌苦嫌累就好,刘鸿渐心道。
“哦?何事说来听听。”朱慈烺现在对军事很感兴趣,扭头问道。
………………………………
第672章 腾骧四卫营
“也没什么,主要是想跟皇上聊聊腾骧四卫的事。”刘鸿渐毫不讳言道。
目下虽然已经裁撤了卫所制度,但那只是针对大明各地的卫所驻兵,而直属天子的锦衣卫、腾襄四卫、府军前卫由于负责的是天子依仗、皇城护卫等任务,得到了保留。
虽然锦衣卫在刘鸿渐的干预下取消了世袭制,但腾骧四卫和府军前卫仍旧是子承父业,世代为宫廷侍卫。
明朝初年时能入天子亲军者,都是最能打、最忠诚的士兵,但经过三百年的消磨,这些兵哪里还有半分战力。
打仗也是边关打仗,再不济也还有京营兵,他们不过是在皇城内站岗、巡逻、装装样子,以至于闯军围城时,这些兵没有起到丝毫的作用。
说不好听点,腾骧四卫、府军前卫不过是朝臣、勋贵、国戚们往里头塞自家人的地方,说的在白天,就是朝廷白养的一群猪。
不过这猪既不能吃,又不能用,消耗粮食、银钱不说,关键时刻还有可能拱自己的主人。
“可是腾骧四卫营犯了甚么罪行吗?”朱慈烺不知就里,但他有个很好的优点,不懂就问。
而且与其父崇祯相比,是个更好的学生,崇祯顶多算是不耻下问,明明不懂,每逢询问时都是一副考量刘鸿渐的样子。
当然朱慈烺也只是对刘鸿渐如此。
说话间銮驾到达了讲武堂,恰逢有事要商议,刘鸿渐干脆建议一行直接在讲武堂吃完饭再回去。
顾佳闻言受宠若惊,赶紧命令讲武堂的厨子去购置食材,还千叮咛万嘱咐的要买最好的最安全的。
朱慈烺不以为意,示意内阁和六部官员可自行回京,自己则与刘鸿渐去了讲武堂里为山长预留的豪华别墅。
这别墅位于讲武堂西北角,也是钢筋混凝土主体红砖建筑,一圈篱笆围成了简单的院墙,院内种植了不少绿植,适逢初春,桃花开得满园香。
进得屋内,一层则为会客室,一应的明式楠木家具,倒是符合朱慈烺的审美,可等这厮上了二楼就有点惊讶了。
二楼乃是刘鸿渐根据后世上学时的宿舍做的布置,除却四张上下铺外,桌子椅子倒是木头的,可外观与朱慈烺所见皆不同。
当然不同了,那是后世大学里的那种典型的木桌、木椅,连油漆刷的都只是随便刷的褐色。
桌子上杂乱的摆放着一些书籍,还有盆盆罐罐什么的,床铺倒是收拾的极为干净。
这里不过是刘鸿渐为怀念后世时光即兴所置,反正他也不怎么在这儿住,无非是想起后世那几个室友时过来瞧瞧。
胖子、老徐、老孟、手枪、朱尾巴,谁在我上铺的傻逼,无声无息的你……
偶尔躺在下铺回味时,刘鸿渐总想着等有朝一日将电普及了,在屋子里装上电灯泡,才真正有点后世时的样子了。
“刘兄这地方着实不错,这装潢风格朕还是第一次见。”朱慈烺四处观摩,在凳子上坐了会儿还不过瘾,又爬到了床铺上头。
上下铺这东西对朱慈烺来说还很新鲜。
“你可悠着点,倘若在这儿弄伤了,回去臣可又得被朝臣们弹劾了。”刘鸿渐在下铺一躺随口道。
朱慈烺躺在了上铺,这倒是真是应了谁在上铺那兄弟了。
“没得事,一切有朕,倒是刘兄刚才为何突然说起那腾骧四卫营?”朱慈烺躺在上铺道。
他刚才得空询问了随行的庞大伴儿,得到回复是腾骧四卫营近来并无大事发生,且并无重大违纪。
“也没什么事,臣只是近来有点想法,想跟皇上商议一下看是否行得通。”刘鸿渐在下铺道。
朝廷现在倒是有钱,也养得起这么一大群吃白食的猪,只是这事儿涉及到讲武堂第一期生的安置问题。
目下由于讲武堂乃初创,讲授的课程、讲义都准备的不够充分,与工学院一样,本来定的两年制,现在才一年教谕们已经教授完了所有课程。
可能这里头与学生也有关系,讲武堂的第一期生大部分是从各地驻军里挑选出来的低级将官,而工学院则大部分都是工匠子弟。
他们本来就有这方面的基础,外加上学院里一应的配套设置完备,吃喝不用发愁,学的比较快。
工学院的学生可以出外历练,讲武堂的学生安置便成了问题,按常理应该是直接将其发回原驻地,根据能力升迁。
可刘鸿渐觉得差点意思,毕竟讲武堂培养的乃是大明帝国未来的军事将领,能力是一块,忠诚也很重要。
所以刘鸿渐就将主意打到了天子亲军头上,按照他的想法,讲武堂毕业的学生都要先在天子亲军服役,服役期间主要负责皇城的警卫工作。
这样这些将领几乎每日都能见着天子,皇帝也能大致了解这些将领,皇帝与将士互相有了了解和沟通,时间久了,将士们自然而然会对皇帝形成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可不是边军将领那般,只是天生的对皇权敬畏,而是实打实的关系,或者可以称之为帝党、保皇派……
待服役期满,将这批人分配到各镇任用,皇帝自然也放心,上下一心者,方能成事。
只是这样一来,必然要动皇宫原有的守卫,这便牵扯到了内廷,所以这事儿他自己做不了主。
“刘兄这建议不错,朕觉得可行,腾骧四卫、府军前卫朕早便觉得无甚用处,讲武堂皆是敢战之将,倘若先期安置在宫里,百官们入宫时那可有得乐了。”
朱慈烺自然明白刘鸿渐这建议的妙处,他知道这是刘鸿渐在帮他收买人心,心里虽感激但面上也不言明。
也真是,倘若宫廷侍卫都换作了绝对听从他旨意的敢战之兵,那些官员们上朝估计都得战战兢兢的。
一想到此,朱慈烺恨不得立马下旨裁撤掉府军前卫和腾骧四卫,好安排讲武堂的学生入宫护驾。
“此事可记不得呀皇上,且不说直接裁撤这么多军队将牵扯到多少人的利益,单单是验明讲武堂所有士兵的家世也要些时间。”
想做宫里的侍卫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要知道这些侍卫可都是带着真家伙护卫的,倘若有间谍抽冷子给皇帝一刀,那可真是呜呼哀哉了。
首先要查明所有士兵的家世,至少要往前查三代,即便所有人都合格,讲武堂就这一千八百多号人,也完全不够啊。
即便不包括守卫内城的兵,只是皇城守卫至少要有一整个卫来执掌,一个卫便是五千人,两千人够干嘛的。
御马监的掌印张国兴乃是与其一起参与过京城守卫战的老相识,直接将无个卫全部裁撤,这事儿怎么跟人老张交代?
………………………………
第673章 禁卫军、羽林军、虎贲军
自军械所负责为各地军队提供火器后,御马监兵仗局的生意几乎少了三分之二,外加上各地边军的监军制度也已经取消,御马监可是就只剩腾骧四卫营这点老家底了。
倘若被他一下子全搞没了,张国兴便可以直接回家养老了。
“这个朕倒是也想到了,刘兄以为当如何安置这些部队?”朱慈烺在上铺拍了拍头,很明显的他没考虑这么多。
毕竟才刚十八岁,哪里能想的那么周全,而且御马监掌印张国兴是个寡言少语的性子,平日里更是很少走动,朱慈烺与他根本就不熟。
无论是裁撤还是留用,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
“御马监即属内廷,臣看不如让他们做老本行吧。”刘鸿渐突然想起了去往各地寻矿的工学院学生们。
御马监除却掌管腾骧四卫营外,最大的的作用便是派往各地的监军,只是监军仗着可以直达天听,不懂兵而瞎指挥导致经常坏事。
但御马监还有另外一项业务,矿监、税监。
尤其是党争最激烈的万历朝,在国家财政完全被外廷文官掌控的情况下,朱翊钧正是靠着大肆的下派矿监、税监撑起了万历三大征。
刘鸿渐觉得倒是可是从这方面下手,开矿是需要人手的,护卫、监工缺一不可,据刘鸿渐所知,只关外哈答山银矿一处,便安置了两个千户的士兵负责守卫。
倘若以后大明开得矿多了,都让边军去守卫也不现实。
另外一点便是贪腐,矿山天高皇帝远,铁矿等其他矿产还好说,金矿和银矿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利益,派带把的过去难免贪腐成风。
但太监就不一样了,这些都是皇帝的奴婢,没了把反而更加衷心,张国兴这老哥忠诚之上没得说,御下手段更是比他厉害,实在是很适合干这差事。
“矿监?据朕所知,目下大明在开得矿并没那么多,哪里用的了这许多兵丁。”朱慈烺随口道。
武骧左卫、武骧右卫、腾骧左卫、腾骧右卫,再加上府军前卫,可是足足有小三万人。
“皇上还不知道吧,臣已经命工学院的第一期学生前往大明各地探矿了。”刘鸿渐回道。
“唉,刘兄有所不知,探矿可没那么容易,工部每年都回派遣不少匠人出外探矿,但真找到的寥寥无几。”朱慈烺叹了口气道。
“哈哈哈,臣这工学院的学生可不是工部那些做官的,皇上等着吧,不出三个月,便陆续会有学生返回,待那时你可不要惊讶才是。”
刘鸿渐笑了笑道,开玩笑,本王可是将具体地点都给指明了的。
哪里有银矿,哪里有铁矿、锡矿,地图上标的明明白白,虽说具体有些偏差,但例如那些山名儿压根就没变,按图索骥的前提下,找到矿并不是太难,倘若真的掌握了工学院采掘科所教授的知识的话。
“倘若如此,朕便心里有底,兵家之事,朕依刘兄便是,朕回去便召张国兴说明此事。”朱慈烺倒是也不甚在意。
矿找没找到无所谓,四卫营如何安置他也不在意,只要大明内外承平、国库存银充足,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至少朱慈烺如此认为。
“矿监之是可着御马监负责,然四卫营、府军前卫的兵丁需要进行遴选,更需要进行训练,名字也要改改,臣以为两万人为益,此事皇上只需对张公公言明,他自知道如何处置。”
刘鸿渐考虑了一下道。
这些兵倒不是年老体弱,其实都很年轻,毕竟负责的是皇城安全和门面,也不会允许老弱去宫里站岗,只是这些兵太缺乏训练了。
去各地护矿难免会遇到山贼、强盗之类的宵小,倘若一碰面就跑路,那玩笑可就大了。
“恩朕知道了,倘若将这些兵划归为矿兵,那么正如刘兄刚才之言,讲武堂的将士根本不足以护卫皇城安全。”朱慈烺皱眉道。
他倒是不担心皇宫安全,毕竟宵小之人根本就进不去,只是这不完全是安全问题,还有面子问题。
身为皇帝,哪个不注重自己的门面,倘若诺大的皇宫,只三三两两站没几个守卫,那像是什么样子?
“此事臣也想到了,不如就用京营兵吧,包括守卫京城的原有兵丁。”刘鸿渐提议道。
大明三百年,京城只经历过寥寥两三次的围城事件,按照现在的兵力部署,外敌断然也不可能如先前般突入关内。
客观上讲,京城四万守军压根就没有仗可打,这其实也不是个好现象,时间久了,这些兵的战斗力就会下降。
而京营兵则是每天都在训练,甚至每三个月还会来一次演习。
这样看来,倒不如直接轮值,兵自京营兵遴选,每一年轮值一次,以保证京城守军的战斗力。
“臣之意,改京营为禁卫军,京城守军自成一营,兵源自禁卫军遴选,是为羽林军,而负责皇城的是为虎贲军,为数六千,除却讲武堂之将士,余者以禁卫军补缺。”刘鸿渐回道。
这样的话,只要禁卫军的训练不落下,无论是守卫京城的,还是守卫皇城的兵,战斗力都不会下降。
况且禁卫军可是时不时要跟刘鸿渐去打仗的,这战斗力自然没得说。
“禁卫军、羽林军、虎贲军,这名字倒向前朝的,听起来倒是都很不错。”朱慈烺想了想并未说出不同意见。
其实也是,禁卫军乃是宋朝的称谓,羽林军乃是唐朝的称谓,虎贲军大明倒是有,只是上次裁撤卫所时虎贲卫一并都给裁撤了。
“此事,皇上还需与内阁知会一声,若皇上没有其他意见,臣便着京营李怀忠开始遴选了。”刘鸿渐又道。
说是改革军制,其实不过是换个名字,换掉一批,新来一批罢了。
即便内阁心里有怨,如今也没得法子,自打刘鸿渐掌兵一来,兵家之事朝臣已很少能染指。
刘鸿渐倒是没考虑禁卫军、羽林军名字的由来,他只是单纯觉得禁卫军比京营听着更霸气更响亮一点。
禁卫军一出,所向披靡,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陛下,午膳已经备好,顾山长说可以用膳了。”二人正有一句每一句的聊着,胖大海轻轻敲了敲门道。
………………………………
第674章 皇上,这事儿得节制啊
讲武堂的饭食一直很接地气,掌厨的乃是一辽东的老火头军,听闻今天是山长大人亲至,不由虎躯一震拿出了看家本事。
桌子上摆放着大盘子甚至还有个不小的磁盆,盆子里是烧得溜黄的排骨,搭配番薯做成的粉条、玉米块、土豆等等,看起来很是美味。
就这还只是顾佳没敢跟厨子们说是给陛下做饭,因为他担心真说了反而这群人一激动做不好饭了。
“皇上,这道菜叫辽东乱炖,是咱讲武堂厨子根据食材自创出的新菜品,您尝尝。”刘鸿渐早已吃过,见朱慈烺看着新鲜便道。
东北乱炖这菜品看起来粗糙,然而里头放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外加上粉条看起来格外亮眼,这玩意儿由于是新东西,宫里压根还没引进。
当初刘鸿渐也只是跟厨子们提了一嘴,他是想念后世的乱炖了,没成想这老厨子还真给捣鼓出来了。
朱慈烺一脸的好奇,宫里头可没这般粗犷的食材,他平日里吃的御膳也大多是玉盘珍馐为器具,讲究的就是个精致,哪里像这乱炖般大刀阔斧的,一块排骨都能有半个巴掌大。
“乱炖?朕还是头一回听说,朕来尝尝。”说着便夹起来一块排骨咬了一口,而后又夹了一筷子粉丝。
“恩,这排骨倒是很酥软香甜,应是放了糖来做中和,这个亮晶晶的东西便是粉条吗?这个好吃,庞大伴儿,记下来,回去让尚膳监的人学一学。”
朱慈烺一边吸溜粉丝一边没口子冲门口的庞大海道。
“辽东乃苦寒之地,边军亦是苦于此,特别是冬日里食材不多,边军的火头军们为了方便做更多人的饭食,便以猪排骨等肉下锅,再加入萝卜干、白菜等物,配以白米饭食之,此便是这道菜的前身。
而这粉条、玉米块、土豆等物在咱大明引进不久,但料想以后这道菜定然会大放异彩、流传百世。”刘鸿渐想起当年在关外征战时的情景道。
“刘兄与父皇远征建奴时便是吃这个吗?”朱慈烺认真的道。
“是啊,那段时间辽东兵可是幸福啊,顿顿有肉吃,而且都是马肉,呵呵,不谈这个了。”刘鸿渐摆了摆手道。
辽东兵顿顿有肉吃也是从他刘鸿渐去了关外才开始的,与那建奴对拼收获最大便是被崩的满身弹丸的战马,以至于端着碗啃肉时经常能吃出铁蛋蛋来。
往事已矣,刘鸿渐每逢想起大叔便有种淡淡的忧伤。
辽东乱炖、酸菜五花肉炖血肠、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大道至简,几人吃的倒是香甜。
“朕听说秦氏前几日召见了刘兄你,朕询问她,她只是支支吾吾不曾说明白,不知所为何事?”朱慈烺随口道。
这事儿东厂的人没告诉他,还是锦衣卫的人通了信儿,为此他还训斥了庞大海和秦氏。
倒不是说事情的大小,而是安国郡王身份特殊,他担心后宫里的嫔妃随意召见恐引安国郡王不满。
“能有什么事,皇上您心里应该清楚,也不是什么大事儿,立储之事既然咱俩已经商议明白,便依计行事吧。”刘鸿渐也没将那天的事儿太放在心上,喝了口酒道。
一旁的顾佳、宋应星心里一阵犯嘀咕,心说立储的事儿还不算大事啊,山长大人也真是心大,而后便想他们坐这儿合不合适,用不用回避一二。
“刘兄放心,别的朕不敢保证,这个朕还是可以的,不瞒刘兄,这些天里朕啊,每日都在耕耘。”朱慈烺神神秘秘的跟刘鸿渐小声道。
耕耘这词儿还是刘鸿渐教他的,不过也是他年轻,男人就是这样,一尝到腥味儿便永远忘不了,吃着碗里的便要想着锅里的。
朱慈烺也免不了俗,不过这厮倒是牛掰,按照规矩宫里头出了先帝的遗孀,其他所有的女人都是皇帝的,他想睡哪个便睡哪个,谁都管不着。
即便他一天睡十个,一年也不会重样儿。
而且那些宫女儿们都个个欲拒还迎的,这谁受得了。
大明三百年间因为宫女怀了龙种,并且后来还闹出大事儿的屡见不鲜。
朱慈烺倒是不管这个,反正他每临幸一次,便有起居注记录,宫里也没别的男人,只要传出某个宫女有了身孕,朱慈烺回首便是一个选侍的封号了事,深藏功与名。
选侍在明制中不属于妃嫔,没有官阶,顶多也就是分处房屋,再加两个人照应,但是比宫女的待遇已经千差万别。
朱慈烺的想法很简单,待以后产下孩子,男子者册封贵妃,女子者便册封妃,即便子女夭折了,也仍旧以选侍待之。
没别的,他现在养得起这么多女人。
“莫说我不提醒你,这事儿还是要节制,你虽年轻也不应日日耕耘,顶多三天一次比较合适,自律让人自由呀皇上。”
刘鸿渐一副得道高人的派头,给朱慈烺上起了伦理课。
此时身为过来人的顾佳和宋应星哪里还不明白二人在谈论什么,都各自起身战战兢兢得以言明内急想尿遁。
“宋老啊。”刘鸿渐喊住了想溜号的宋大爷。
“啊?”宋大爷一个趔趄差点闪了老腰。
“那药酒本山长喝着着实不赖,让你那亲家多弄过来点,回头给皇上送去,算西山商合账上。”刘鸿渐吩咐道。
“哦,啊?”宋大爷下意识的道,而后便是惊讶。
那虎骨酒虽有强身补肾之效,不过是乡野之人用之,陛下万金之躯怎敢乱用,出了岔子谁担待得起,早知山长大人这么不靠谱还要给陛下推荐,他当初说什么也不会多那句嘴。
但山长大人都发话了,外加上皇帝陛下那一脸新奇的样子,他只得应下拱手而去。
“朕知道,朕现在呀每日下了早朝都会到演武场锻炼完身体,方回去用膳处置政务,不过刘兄既然有这般好的药酒,怎不早点送与朕些。”朱慈烺笑哈哈的打趣道。
“这不我也才刚开始用嘛,不试试效果又怎敢给你这万金之躯用,那朝臣不把臣给生吞活剥了才怪。”刘鸿渐不以为意道。
“哦,对了皇上,臣近日思前想后,似乎那事儿时机已经成熟了。”
………………………………
第675章 这锅,儒生得背
“哦,对了皇上,臣近日思前想后,似乎那事儿时机已经成熟了。”刘鸿渐放下筷子郑重的道。
“哦?刘兄可想明白了,这事儿可非同小可,若宣了出去,朝臣势必会决死反对,不亚于一场刀兵之战。”朱慈烺马上便知刘鸿渐所说的是何事了。
还能有什么事,如今关外虽有虎狼,短时间亦不敢妄动,南洋虽乱但也乱不到大明内地,朝廷又大肆见面了田税,百姓衣食无忧,各地承平。
若说二人心里真正的心事儿,唯有科举一途也。
早在崇祯大叔在时,刘鸿渐边与之分析了大明科举制度的不妥之处,往大了说,之所以大叔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还不都是读书人在作怪。
而这些读书人无一不是通过科举爬上来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近百年来,科举每三年自全国遴选出来两百多位翘楚,奈何这些人除却之乎者也就只会争权夺利。
虽然其中不乏一些具有远见卓识之人,但不得不说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其实于国无益。
崇祯大叔当时气的便是这些朝臣不办事,还只会合起伙来与他作对,只是当时内忧外患,到处都在着火需要救援,二人也顾不上此事。
而后两年虽又曾提起,也总因为这事儿那事儿都给耽搁了,直到崇祯临终前,还跟朱慈烺念叨待时机成熟,定要改制科举云云。
崇祯的想法很简单,遴选出来的要是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做些酸诗的腐儒。
朱慈烺的想法更简单,父皇肯定是对的,刘兄既然是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