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知道李邦华的为人,但他如今颇有种举世独浊我独清的压抑感,还是小朱好,即便他也不懂,但出于信任,仍旧选择站在了他这边。
刘鸿渐言罢,李邦华半晌没吭声,他知道或许真的没办法阻止这场风波了。
“既然如此,下官也不再多言,只是下官习的是孔孟之道,必会与天下读书人站在一起,即便是……与王爷为敌!”沉默了半晌,李邦华终于开了口。
事已至此,他也不再多言,起身便欲离去。
“本王明白,李大人慢走。”刘鸿渐声色十分平淡。
这与为人无关,李邦华是个光明磊落之人,他也一样,立场不同而已。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李邦华行至院子门口,旋即又转过了身。
“好教王爷知晓,近日朝臣必有大动作,恐于王爷声誉不利。”李邦华言罢叹了口气,头也不回下山而去。
ps前文忘了说明,《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并非毛爷爷的诗选。
扛着AK闯大明
扛着AK闯大明
………………………………
第685章 人是铁,饭是钢
多余的话李邦华没说,既然绕不过这一关,既然早晚要针锋相对,这个提醒说与不说都不重要了。
望着李邦华远去的背影,刘鸿渐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凭良心,目前朝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是在尽心尽力的干活儿,比如李邦华,再比如倪元璐、方岳贡。
他们也希望大明能强盛起来,问题是僵化的思维早已被四书五经束缚,他们骨子里认为只有儒学才能使国家强大,根本谈不通。
对于李邦华的警告,刘鸿渐倒是没多放在心上,名誉这东西兴许儒生们视若生命,然而对于他来说反倒没那么重要。
读书人能做的可不就是凭着手里的笔杆子骂人吗?他被骂的还少吗?
天下可不是读书人的天下,他要做的简单说来就是为百姓开智,让百姓拥有基本的分辨是非的能力,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让百姓不至于除了家里的几亩地,大字不识两眼一抹黑,当官的说是什么便是什么,读书人说谁是奸臣百姓们便信以为真。
千秋功罪,非得等后世人来评判,这不是他想要的。
改革总要有所牺牲的,刘鸿渐嘀咕了一句,转而回了屋子。
接下来的几日,刘鸿渐仍旧没去上朝,然而朝廷里的消息却通过锦衣卫一字不差的传入了他的耳中。
由于朱慈烺不召见劝谏他收回旨意的官员,朝臣们唯有早朝时能见到皇帝,以至只要朱慈烺一上早朝,百官们便是一跪不起。
目的只有一个,逼迫朱慈烺收回旨意,并打消改制科举的念头。
除却六部仍旧还在应付差事似的处理各地的政务外,大理寺、督察院、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机构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
这是一次空前的抗争,即使是万历朝党争的势头也没这么严重,由内阁打头,六部摇旗,三法司呐喊,一应虾兵蟹将附和。
扬言只要皇帝不肯妥协,他们将抗争到底,消极怠工便是他们商议好的招式之一。
这其中扛大旗的便是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方岳贡,以及督察院左都御史施邦昭。
一开始朱慈烺还硬着头皮撑了几天,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消息逐渐传至顺天府、北直隶、河南、山东甚至更远的地方,朱慈烺坐不住了。
有内阁作为排头兵,有一应京官们为榜样,各地承宣布政使司、各府的知府、各县的县令有样学样,都开始写奏疏上奏朝廷反对科举改制。
并且是一天一写,除了写奏疏什么事儿都不干。
朱慈烺三天之内收到的奏疏足足装了五口大箱子,毕竟才十八岁,才刚登基半年,哪里见过这阵势,朱慈烺茶饭不思都上了火。
“皇爷,您该用膳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二喜小声提醒道。
最近是非常时期,朱慈烺为了实时的掌控朝臣们的动向,命东厂厂督庞大海密切关注各地官员,以至于庞大海在东厂衙门里忙的不可开交。
反倒是一向不怎么争权的老实人王二喜落得清闲,朱慈烺连着三天不怎么吃东西,这可愁坏了王二喜。
“朕气都让这些大臣们气饱了,哪里还有食欲吃饭,撤了吧!”朱慈烺将手中的奏疏摔在了地上,怒道。
“皇爷,您都三天没怎么吃东西了,这样下去您的龙体怎么受得住,安国郡王殿下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您……您还是吃些吧,即便不吃饭食,也至少吃些果蔬,奴婢求皇爷了!”王二喜伏地请求道。
对于这个比自己小了好几岁的皇帝,王二喜一点也不敢妄言,礼教尊卑也是内廷之内书房三令五申的,并且相比于先帝,王二喜觉得皇爷更加的和善。
他身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自然不希望朱慈烺身体出问题,倘若真如此,他也是有责任的。
“哦?安国郡王还说过什么?”朱慈烺追问道。
对于安国郡王刘鸿渐,朱慈烺现在心里也是十分的不爽,旨意是他朱慈烺下的不错,但主意可是你刘鸿渐出的。
何以到头来这锅让他来背,反倒是他那刘兄躺在西山别墅里逍遥,朱慈烺每一想到此心里边十分的郁闷。
前些日子在讲武堂时,刘鸿渐曾言此事让他来张罗,是为了锻炼他的处政能力,还言明此事若办成,他便是功盖千秋的明君。
一开始朱慈烺还真信了,毕竟刘鸿渐的演技一直都还不赖,忽悠崇祯大叔几多次都屡试不爽。
可现在朱慈烺觉得这个锅又黑又沉,他都要被压垮了,如果朱慈烺知道刘鸿渐的心思,怕是要将头上的翼善冠砸到刘鸿渐脸上,然后再高喊一句:
朕信你个鬼,刘兄这人坏的很!
好几日没与刘鸿渐联络,朱慈烺烦闷之余一听王二喜说起安国郡王,便来了兴致。
“他……他还说过,人……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对手越希望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你便越要吃越要睡,否则就输了。”王二喜还以为朱慈烺怪罪于他,说起话来也十分的小心。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朱慈烺小声重复了一遍。
王二喜伏在地上不敢抬头,没有朱慈烺的命令,他也不敢站起来。
“刘兄说的对,朕不能遂了他们的愿,朕饿了,朕要用膳!”朱慈烺一拍桌子昂声道。
“皇爷圣明,奴婢这便让尚膳监做些新鲜的送来。”王二喜被朱慈烺吓了一个机灵,闻听朱慈烺终于肯吃饭了,脸上随即一喜。
桌子上的饭食由于放置的太久,都快凉了,王二喜恭敬的道。
“不用,朕觉肚子饥肠辘辘,等不了了。”说完朱慈烺起身在,在殿内早已备好的脸盆里净了手,便坐在桌边开动。
片刻功夫,朱慈烺便干掉了一整张大病,外加一碗参汤,完事后还给自己满上了一杯特制的药酒。
王二喜侯在一旁看朱慈烺吃的香甜,心里也是一阵开心。
朱慈烺边喝着药酒边考虑着如何解决目下的难题,他非暴君,登基半年来也从未依靠暴力去解决过问题,以至于对朝臣们竟束手无策。
想了许久朱慈烺也没想出对策,眉头确实拧成了一个疙瘩。
“不行,这事儿不是朕一人提的,不能让朕一个人来担!”想了半晌,朱慈烺突然入醍醐灌顶般醒悟,将手中的药酒一口饮尽道。
“王二喜,取笔墨来!”
………………………………
第686章 奉旨拿人
京城,督察院衙门。
“施大人,这都四天了,卑职这里都已经压下了上百封各地发来的条陈,倘若再这般下去……”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刘永鹏手里捧着一大摞子书信为难道。
四天前,督察院左都御史施邦昭、右都御史孟真突然下令,将各地递上来的需要处置的条陈全部搁置。
刘永鹏知道因为什么,但身为下属也没敢多言,只是督察院负责着大明十八个行省的政务监察工作,这其中不仅有各地监察御史的奏疏,还有不少其他官员们的条陈,仅仅三四日便积压如山。
他也是科班出身,只是他认为朝中之事不应该牵扯百姓,因为改制科举之事,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皆将政务置之度外,他几次三番劝说都不被采纳。
“刘大人!如今圣上为奸人蒙蔽,你又不是不知,倘若我等不想尽办法去为天下读书人讨回公道,到了九泉之下,何以面对孔圣人?
你读的也是圣贤书,可知何为大义,何为小节?”施邦昭伸手指着刘永鹏道。
对于这个刘永鹏,施邦昭现在是烦不胜烦,督察院一应大小事自有他与孟真来处置,再不济也还有左右副都御史,哪里轮的上你一个小小的四品右佥都御史来扛大旗?
现在朝堂上下同僚都在以怠工、甚至递交辞呈来表明自己的志向,你刘永鹏倒好,天天抱着一摞子政务到处晃悠,拉整个督察院的后腿儿。
就你能耐?就你敬业吗?
“施大人,改制科举与处理政务乃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大义小节下官自然明了,下官身为朝廷官员,拿着朝廷发放的俸禄,自然应该忠于君事,这有何不对?”刘永鹏据理力争道。
“哼!既然刘大人对我督察院不满,我督察院也容不下你这尊大神,不若刘大人去其他衙门吧!”施邦昭哪里肯与刘永鹏理论。
他早便与其他几个同僚商议过,倘若这刘永鹏继续阻挠他们的大事,便将其调任,眼不见心不烦。
吏部尚书方岳贡本就是此事的带头人,想来定然不会允许有刘永鹏这等害群之马,只要方岳贡点头,他便可以寻个由头将刘永鹏调离。
“你……施邦昭,你这是以权谋私,就不怕本官写奏疏弹劾你吗?”刘永鹏怒道。
“哈哈哈!随便你,除非你的奏疏能让圣上看到。”施邦昭大笑道。
他既然敢说出此话,自然不怕刘永鹏弹劾,朝臣们的奏疏都要经过内阁筛选审批,如今内阁同仇敌忾,怎么会容忍害群之马的奏疏去坏他们的事儿。
除非这刘永鹏能当着朱慈烺的面将奏疏呈上,否则只要这奏疏到了内阁,多半便是石沉大海,但朱慈烺自昨日起便没上朝,今日也是。
而且刘永鹏官职低微,压根就没这机会。
朝廷就是这样,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溅不起几个水花。
“施邦昭,你如此为所欲为,难道就不怕圣上怪罪吗?”刘永鹏知道其中蹊跷,心中泛起一股无力感。
“你以为本官在乎这身官服吗?只要能为天下读书人讨个公道,本官何惜此身?”施邦昭瞪着眼睛直愣愣的看着刘永鹏,大义凛然道。
刘永鹏心间愤懑,想他寒窗十年宦海浮沉,不拉帮不结派一向洁身自好,到头来却要受此等冤屈,正想拂袖走人,却闻听身后传来声音。
“施大人果真不在乎这身官服吗?”
京城,督察院衙门。
“施大人,这都四天了,卑职这里都已经压下了上百封各地发来的条陈,倘若再这般下去……”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刘永鹏手里捧着一大摞子书信为难道。
四天前,督察院左都御史施邦昭、右都御史孟真突然下令,将各地递上来的需要处置的条陈全部搁置。
刘永鹏知道因为什么,但身为下属也没敢多言,只是督察院负责着大明十八个行省的政务监察工作,这其中不仅有各地监察御史的奏疏,还有不少其他官员们的条陈,仅仅三四日便积压如山。
他也是科班出身,只是他认为朝中之事不应该牵扯百姓,因为改制科举之事,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皆将政务置之度外,他几次三番劝说都不被采纳。
“刘大人!如今圣上为奸人蒙蔽,你又不是不知,倘若我等不想尽办法去为天下读书人讨回公道,到了九泉之下,何以面对孔圣人?
你读的也是圣贤书,可知何为大义,何为小节?”施邦昭伸手指着刘永鹏道。
对于这个刘永鹏,施邦昭现在是烦不胜烦,督察院一应大小事自有他与孟真来处置,再不济也还有左右副都御史,哪里轮的上你一个小小的四品右佥都御史来扛大旗?
现在朝堂上下同僚都在以怠工、甚至递交辞呈来表明自己的志向,你刘永鹏倒好,天天抱着一摞子政务到处晃悠,拉整个督察院的后腿儿。
就你能耐?就你敬业吗?
“施大人,改制科举与处理政务乃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大义小节下官自然明了,下官身为朝廷官员,拿着朝廷发放的俸禄,自然应该忠于君事,这有何不对?”刘永鹏据理力争道。
“哼!既然刘大人对我督察院不满,我督察院也容不下你这尊大神,不若刘大人去其他衙门吧!”施邦昭哪里肯与刘永鹏理论。
他早便与其他几个同僚商议过,倘若这刘永鹏继续阻挠他们的大事,便将其调任,眼不见心不烦。
吏部尚书方岳贡本就是此事的带头人,想来定然不会允许有刘永鹏这等害群之马,只要方岳贡点头,他便可以寻个由头将刘永鹏调离。
“你……施邦昭,你这是以权谋私,就不怕本官写奏疏弹劾你吗?”刘永鹏怒道。
“哈哈哈!随便你,除非你的奏疏能让圣上看到。”施邦昭大笑道。
他既然敢说出此话,自然不怕刘永鹏弹劾,朝臣们的奏疏都要经过内阁筛选审批,如今内阁同仇敌忾,怎么会容忍害群之马的奏疏去坏他们的事儿。
除非这刘永鹏能当着朱慈烺的面将奏疏呈上,否则只要这奏疏到了内阁,多半便是石沉大海,但朱慈烺自昨日起便没上朝,今日也是。
而且刘永鹏官职低微,压根就没这机会。
朝廷就是这样,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溅不起几个水花。
“施邦昭,你如此为所欲为,难道就不怕圣上怪罪吗?”刘永鹏知道其中蹊跷,心中泛起一股无力感。
“你以为本官在乎这身官服吗?只要能为天下读书人讨个公道,本官何惜此身?”施邦昭瞪着眼睛直愣愣的看着刘永鹏,大义凛然道。
刘永鹏心间愤懑,想他寒窗十年宦海浮沉,不拉帮不结派一向洁身自好,到头来却要受此等冤屈,正想拂袖走人,却闻听身后传来声音。
“施大人果真不在乎这身官服吗?”
………………………………
第687章 杀鸡儆猴
“奉命拿人,你有圣旨吗?”施邦昭心绪大乱道。
朝臣们就是吃准了小皇帝刚登基不敢如此打压他们,方敢如此肆无忌惮的跟皇帝对着干。
要知道现在朝中重臣有一个算一个,几乎全部反对科举改制,可如今这派头小皇帝这是要动真格的了,难道圣上就不担心朝堂无人可用吗?
施邦昭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最终将眼神定在了刘鸿渐身上。
是了,圣上必然没有这般气魄,肯定是面前的安国郡王在主导此事。
“皇上传的是口谕。”刘鸿渐随口道。
口谕这东西在后世就是胡扯,然而在这年月,口谕便如皇帝亲临,即便是宣读口谕,臣子们也依然要下跪,并不打折扣的按照口谕内容办事。
这便是皇权。
“本官不信,本官没有犯任何过错,皇上为何要抓我?”施邦昭急了,这口谕不比中旨亦或是圣旨,谁知道皇帝到底有没有说?
就这么不清不楚的被抓紧去,哭都没人应。
“本官要去面前皇上,当面对质!”施邦昭吼道。
“本王说了皇上不想加你,若说罪责,玩忽职守算不算?
尔等身为朝廷命官,受皇恩食俸禄,不思为皇上分忧不说,还故意怠慢政务,真是岂有此理,带走!”刘鸿渐回道。
说完只一挥手,锦衣卫便拖拉着沉默不语的施邦昭出了屋子。
屋子外,督察院的大小官员皆被按压在院子里,一个个满脸悲愤,见刘鸿渐出来都口出恶言,恨不得将刘鸿渐抽筋扒皮、挫骨扬灰。
“你叫什么名字?在督察院任什么官职?”刘鸿渐冲唯一站在院子里的刘永鹏道。
“王爷,下官刘永鹏,任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刘永鹏弯腰拱手道。
虽然对锦衣卫的做派不太感冒,但不得不说,刘永鹏如今心里十分舒坦,在他看来,施邦昭以及孟真的所作所为活该受此报应。
“今后由你暂领督察院一应政务,有任何解决不了之事可去文渊阁请示内阁次辅韩郁!”刘鸿渐对刘永鹏道。
“王爷,下官仅仅是四品的都御史,怎有资格独掌督察院,下官以为右都御史孟真可代为……”刘永鹏心中震惊道。
“孟真已经被本王捉拿归案。”刘鸿渐嘴角上扬道。
他带人去孟真府上时,这厮正抱着小妾窝在被窝里,直把刘鸿渐气坏了,心说老子都没这么懒,你孟真不按时上班还敢白日宣淫。
“那右副都御史陈大人呢?”刘永鹏又道。
督察院有左右都御史,以下是左右副都御史,而后才是左右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史可法暂领南京军务不在京城,如果孟真也被拿了,他的上头便只余右副都御史陈泰应一人。
“本王稍后便去拿他,你这人怎么回事?怎这般啰嗦?
四品官怎么了,特殊时期特殊处理,此事本王自会向皇上禀报。”刘鸿渐有些不耐烦了。
你若是不想担这差事,就直说,他还就不信了,这么大的官儿没人当。
督察院就这么几号领头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几乎被刘鸿渐一锅儿端了,他就是要用督察院震慑一下朝臣,让他们明白与他与皇帝对着干的后果。
朝廷的风气都被前朝的皇帝给带坏了,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其实也并非刘永鹏墨迹,上头的人都被抓了,若能执掌督察院,他刘永鹏自然能入皇帝法眼,说不得以后便能官运亨通。
但是同样,如果他担下这差事,便等同于与满朝官员为敌,是彻彻底底的帝党,是全天下读书人的眼中钉。
如何取舍让刘永鹏十分的纠结。
虽说科举改制他也感觉不满,但他十分反感朝中大臣的处置方式,此番行为最终受罪的还是黎民百姓,这与孔圣人的理念是不相符的。
“下官遵命!”见刘鸿渐面露不耐之色,刘永鹏沉默了片刻打定了主意。
“只是王爷,下官仅一人,根本忙不过来呀?”刘永鹏忽然又想到一个严峻的问题。
“本王记得万历朝长达十年内阁仅有独辅叶向高一人,叶大人能独自处置全天下之政务,同样是人,你刘大人竟连一小小的督察院都搞不定吗?
忙不过来就加班,总之不能怠慢了政务!”刘鸿渐满不在乎的给出了解决方案。
刘永鹏闻听此言顿觉无奈,督察院的事务已经积压了四天,让他一个人干,怕是要加班到天荒地老了。
最后好一阵说好话,方又从满地的大小官员中保出了三四个下属官员帮忙,刘鸿渐领着两队锦衣卫威风八面的出了督察院。
从督察院衙门往锦衣卫诏狱恰好路过一段繁荣的街道,倒是不用缇骑们上前开路,百姓见锦衣卫办案全都吓的躲到了街道两旁。
一路上囚车里的施邦昭高呼冤枉,甚至还例数起刘鸿渐的罪行,锦衣卫指挥佥事王远自不能由着这罪犯败坏指挥使大人的名声,直接将一团破布堵住了施邦昭的嘴。
刘鸿渐对此倒是无所谓,古往今来,又有几个被抓的人不觉得自己冤枉,正如肖申克的救赎里瑞德所言,他们都是无辜的。
正思索间,从东边又跑来一队锦衣卫。
“指挥使大人,犯官陈泰应已抓捕归案!”迎头跑来一锦衣卫的百户官禀报道。
“王远!”刘鸿渐挥手让这千户官归队,继而又道。
“卑职在!”
“将这些犯官全部押解到北镇抚司诏狱,记住,没有本王的命令,不得动用私刑,恩……牢饭按照最低标准发放。”刘鸿渐下令道。
他可没心思审这些鸟官,全给弄死了也犯不着,毕竟人只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也没犯什么大过,教训教训就是了。
但刘鸿渐又不想轻饶了这群人,毕竟是杀鸡儆猴,可不能让鸡吃的太好,免得到处啄人。
“卑职遵命!”王远拱手而去。
朱慈烺的密信中只言明让其尽快出手,好解决不下不利的局面,但并未让其动用锦衣卫,督察院也算是朝廷重要的监察机构,这么大的事他还是要去宫里禀报一下的。
可刘鸿渐的马刚还没走出几步,锦衣卫的队伍便被拦下了……
………………………………
第688章 就像当年的父皇一样
拦住锦衣卫队伍的是闻讯赶来的文渊阁大学士方岳贡,随行而来的还有建极殿大学士倪元璐,以及户部右侍郎吴甘来。
方岳贡本来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