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国郡王,他惹不起,即便是他身后的人,也惹不起。

    掌柜的摇了摇头,拒绝了手下人上报五城兵马司的提议,唉,应该先收那群书生的酒钱的,掌柜的叹了口气。

    “哑巴了?老夫问,刚才是谁说老夫是老杂毛的?你们不是自诩天子骄子吗?敢做不敢当,便是孔夫子教你们的吗?”刘德隆拄着木棍嘲讽道。

    刚才盛怒之下刘德隆一脚踢翻屏风时还没觉有什么,这才过了片刻,右脚便如遭重击般竟有些不受力了。

    “哼!哪里来的糟老头子,二层早已被我等包下了,尔等还是另寻一家吧!”方昂又不傻,对方人多势众,他当然不会承认。

    他还就不信了,无凭无据的,你刘德隆还敢当众行凶吗?

    “牛大侄子,给老夫揍他们!”刘德隆见这群小年轻还不肯承认,胡子一翘怒气冲冲的冲牛广道!

    牛广闻言,将郡王府的大爷们让到了一处角落,又安排了七八个好生护持,继而阴笑着带着剩余的二十个人冲方昂走去。

    对方虽然比他们多出七八个人,但牛广浑然不惧,身后有好几个都是当年一起混码头的苦力,在码头扛活儿,可没少干架,对于这阵势实在是见多了。

    方昂见状脸上立马变了颜色,他还好点,不少学生两腿都开始筛糠。

    “你们干什么?我爹可是当朝内阁大学士,大庭广众之下,尔等敢藐视王法吗?”方昂见刚才还个个龙精虎猛的同窗瞬间变成了软蛋,心里顿觉不秒。

    牛广一听这姓方的家里竟然有入了阁的,犹豫之下回头又看向刘德隆。

    “给我狠狠的教训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出了事老夫担着!”刘德隆没有丝毫的迟疑,下令道。

    就这么被其家中的长辈给吓住,说出去都丢人,朝中入了内阁的姓方的只有一个,便是文渊阁大学士方岳贡。

    可是这人好像被自己儿子给关到了锦衣卫的诏狱,诏狱那地儿可是出了名儿的活阎王,能进去这里的都是犯了圣怒,你一个犯官之子竟也赶在老夫跟前猖狂?

    你老爹被我儿子教训,今日老夫便替你老爹再教训教训你,让尔等知道刘家可没一个好惹的!

    牛广拎着棍子一个横扫将桌子上的酒菜扫了马永昌一脸,霎时间,二层变得鸡飞狗跳,一群郡王府家丁宛若吃了红BUFF般将数十个书生打得嗷嗷直叫唤。

    临行之前,牛广得了自家老叔牛大年的嘱托,家丁们下手倒是狠,可着力点大多是屁股、大腿等耐揍的地方。

    方昂见同窗被揍的稀巴烂,一时气恼,拎着椅子便要冲上去,但还没冲出几步便被牛广一棍子砸到了后大腿,脚下一软摔倒在地。

    “方兄,小心——”马永昌见方昂倒地,大吼一声,立马奔过去将方昂扑到了身下。

    在他看来患难见真情,只要肯用心舔,事后不论怎样方昂都算欠自己一个人情,方昂欠他人情,就是方家欠他人情。

    舔狗一时爽,一直T,一直爽。

    然而这厮爽了没几下便爽不了了,牛广见这姓方的还有狗仔,便将棍子上的火力都抡到了马永昌屁股上。

    一棍子,两棍子,马永昌咬牙足足撑了七八棍,感觉屁股都要开了花,再也支撑不住,狼狈的爬到屋子角落一张桌子下。

    继而而后便传来方昂的惨叫声。

    一群学生哪里是专业打手的对手,战局几乎是一边倒,打斗持续了将近一刻钟,包括方昂在内都开始趴在地上求饶。

    角落里以刘德隆为首的八九个老大爷老神在在的看着这场面,刘德隆没喊停家丁们也不敢自作主张。

    牛大年担心出人命,弯腰请示刘德隆是否差不多了,见这群该死的国子监学生被打得十分凄惨,刘德隆心里的火气已经散了一半。

    他也不想给儿子找事儿,便挥了挥手示意家丁们停手。

    “你叫方昂是吧,老夫也不为难尔等,随老夫去郡王府大门,当着百姓们的面儿给老夫磕头认错,老夫便既往不咎!”刘德隆拎着棍子起身慢悠悠的走到方昂身前道,此刻那打人的棍子已经成了刘德隆的拐杖。

    没办法,人啊,不服老不行。

    他倒是真没想为难这群后生,按年纪来算,让群大多还不满二十的学生给他磕头认错也算不得过分。

    他必须让郡王府周边的百姓知道他的冤屈,否则,以后还有什么颜面出门?

    “哼,刘鸿渐倒行逆施、作恶多端,总有一天你刘家是要遭报应的!

    有本事你打死我,老东西,想让我方昂给你磕头,没门儿!”方昂刚才还叫喊得厉害,见家丁们停了手,一听面前这老头的条件,羞愤的道。

    他身为内阁大学士之长孙,本就是为给爷爷出气,倘若再去当着众人面磕头认错,那他方昂以后还怎么混?

    他爷爷若是在大牢里知道了,估计能被气得吐血,丢人啊!

    决不能答应,即便双腿被打折!方昂心道。

    “哼,不见棺材不落泪,牛大侄子,还等什么,继续招呼!”刘德隆一听这小辈非但不肯认错,还连带着将他的宝贝儿子也骂上了,不仅气不打一处来。

    屋子内立刻又传来阵阵讨饶声,又半刻钟后,大半国子监学生选择了苟且,答应跟着刘德隆去府前认错。

    唯有方昂的几个死党,以及不算死党,却想着将功补过继续当舔狗的马永昌,仍旧死撑着趴在方昂身边,几人由于被特殊照顾嘴角都见了血。

    牛大年一看这局势担心闹大,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重又走到刘德隆身前低语了两句。

    刘德隆一听老牛还有更妙的整人招数,可以解气还不至于闹出人命,不禁眼前一亮,忙询问是什么法子。

    “太爷,过了这酒楼再穿过两条街,有一粪行……”


………………………………

第692章 涨姿势了(第三更,为盟主AsukaRan加更2/3)

    粪行,一个特殊的行业,词如其名,这是个专门做人类排泄物生意的行当。

    明朝中叶以来,百姓们已经十分注重农田的积肥问题,甚至为了收集粪便,百姓们会在大路边埋上一口缸,供过往的行人大小便。

    也有百姓会在官道旁搭建个简陋的茅草屋,茅草屋下头挖出个透亮的大坑,待粪便积累到一定程度,百姓们为了防止挥发和苍蝇等物争食,还会在上头铺一层稻草。

    这样一层粪便一层稻草,时日久了经自然发酵化成可肥田的好料,这玩意儿对于靠农田过活的穷苦百姓们来说,实在是好东西。

    然而,僧多粪少,靠这点东西压根不够农田积肥用,这便诞生了专门做粪生意的一类人。

    这些人大多居于城中一角,专门帮大户人家处理排泄物,这些玩意儿兴许对农人来说是好东西,但对大户人家来说避之不及。

    粪行的人每日天微亮,定点去城中各富贵之家收取积攒了一夜的排泄物,各路人马将城中收集到的排泄物拉到城中的设立的中转站。

    待全城搜集完毕,再集中送到城外的处理站,掺入坚硬的壤土做成块,在太阳底下晒干,而后将这些粪块卖给各地的农民。

    京城城东灯草胡同内便有一家粪行设的一个中转点,此处位于平民聚居区,中转点设在一处大宅院内,周边住的百姓也大多都是粪行的人,倒也不嫌弃那味道。

    这日,粪行的二档头张老七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为首的乃是六七个头发都白了大半的大叔,身后还跟着一群拎着棍子的大汉,来势汹汹。

    张老七还以为是同行来找茬的,毕竟大粪这玩意儿几乎是无本儿的买卖,京城五大粪行经常因为抢大便而明争暗斗。

    “你便是这粪行管事儿的吧,可有新鲜的?”牛大年从腰间摸出一块银子丢给张老七,捏着鼻子道。

    这地儿的味道比之今早郡王府门口的味道重了不知多少倍,牛大年觉得眼睛都有点酸了。

    “有!各位老爷要多少?”张老七一见这群人不是来找茬的心间顿时松了一口气。

    大粪这玩意儿一般都是京城周边的农夫们买,虽然奇怪这群身着锦缎的富人为啥也来买,但本着有生意不做是二傻子的道理,张老七一口应承道。

    掂量了一下手里头的银锭子,足足有五两重,张老七心里乐开了花。

    “将人带过来!”牛大年没理会张老七,而是扭头对自己的大侄子牛广道。

    牛广拱手领命,片刻从院子外头拉过来一辆马车,掀开车帘但见方昂等六七个人被捆得结结实实,几乎是层叠着躺在马车内。

    牛广一挥手,早有数个手下将车内的方昂等人拉扯出来,扔在了院子里头,几口大缸边上。

    “知道找你做什么吗?”牛大年重又从腰间摸出一块银锭,在手里抛了几下道。

    张老七也算是京中的老油条,一见这群人竟从车上拎下来几个白衣书生,眉头便皱了起来。

    他当然知道这群人想干嘛。

    看地上人的装束应该是国子监的学生,他不知这些学生怎的招惹了这群人,正想着怎么在拒绝这群人要求的同时,还能留住到手的银子,没曾想牛大年又掏出了一块银子,还一直在他眼前晃悠。

    这可让张老七左右为难,敢粪行生意的几乎全部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否则也没人愿意干这个,上头没关系,张老七哪儿敢惹国子监的人。

    国子监祭酒(校长)怎么说也是从四品的官职,他们粪行这群人还是惹不起的。

    但不干吧,不仅牛大年手里的银子拿不到手,估计连手里的这块也保不住,而且看这群人的架势,即便他不答应估计也不会善罢甘休。

    “新鲜货多的是,只是……”张老七看着地上被塞住了嘴不住挣扎的方昂等人,故作为难道。

    “不用你等动手,俺们自己来,大侄子!”牛大年冲牛广喊了一声,牛广一挥手五六个家丁从身上撕开一块布掩住了口鼻,继而掀开了大缸的盖子,臭味儿瞬间直冲云霄。

    张老七心里乐呵呵的,这银子好挣呀,还不用担心国子监的人来寻麻烦,毕竟他们粪行也是被胁迫,而且动手的也不是粪行的人。

    方昂眼睛瞪着从天而降的大马勺,此刻的他哪里还不知道这些人想要干什么,他双目远征想高声大喊认错,然而口里塞着醉仙酒楼的破抹布,只能发出嗡嗡声。

    倘若让国子监的同窗和教谕们知道这丑事,那还不如死了算了,丢人啊丢人,早知道还不如去刘老头府上认个错。

    最后悔的便是硬着头皮装硬汉的马永昌,这厮本就是想投机取巧当舔狗,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个软蛋,本想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奈何不仅没变成摩托,现在连单车也没了。

    天呐!身为读书人,被人往身上泼屎尿,以后还怎么在京城混?

    地上躺着的年轻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从各自的眼中看出惊恐与后悔。

    奈何郡王府的家丁压根就不给他们机会,一人一口大马勺在大缸里搅和了两下,舀出不可名状的棕黄色排泄物便泼在了方昂等人身上。

    白色的书生衣衫瞬间被染成了屎黄色,这可真特么是屎黄色,还是原汁原味儿。

    不大会儿,几人浑身便被浇了个透,方昂如丧考妣双眼压根就睁不开,他也不敢挣开,唯恐不可名状之物进了眼睛。

    但方昂总觉得脖颈有什么东西在爬,脑子里自动脑补出那些更恶心的东西……

    “成了,大侄子给他们松绑吧,另外留下几个人看着这些家伙,莫让他们寻了屋子去洗涮衣物,要瞧着他们回国子监。”

    牛大年将手中的银锭抛给了早就眼巴巴盯着的张老七,重又对牛广道。

    院子门口的一群大爷捂着鼻子早便不想在这地儿,但见刘德隆兴致勃勃的也不好相劝,牛大年处理完事情,刘德隆方一挥手心满意足的带着余下人向着自家府宅行去。

    待牛广跟着刘德隆一行走出老远,留守的数个家丁才憋着气解开了方昂等人身上的绳索。

    哪知方昂等人刚脱了束缚,便爬起来朝几个家丁冲去,几个家丁虽然手里拎着棍子,但也不想跟这么几个浑身沾满屎尿的人打斗。

    边躲避边朝院子外头跑去,方昂等人心间悲愤早已失了理智,就这么追着几个家丁冲到了人来人往的大街之上……

    西山别苑,刘府。

    刘鸿渐这两日心情不错,继督察院被清算,内阁也惨遭沦陷后,朝中六部官员着实老实了许多。

    虽然弹劾他的奏疏、以及反对科举改制的奏疏从来没停过,但他的锦衣卫前去六部衙门查班时,衙门内的大小官员都在努力的清理着桌子上的公文。

    由此,经过接连三次对官员们的打压,刘鸿渐是真正见识到了文官们的所谓骨气。

    弹劾、写奏疏他不怕,只要肯老实办事儿,一切都好说,写吧,反正小朱同志不信你们。

    “老爷,外头来了位锦衣卫的兄弟,说是有要是禀报。”牛大棒槌敲了敲门,进来通报道。

    刘鸿渐放下心中的思绪,挥手示意锦衣卫的人进来。

    来传递消息的乃是锦衣卫一百户官,这哥们儿进来时表情奇怪,见了礼后起身走到刘鸿渐身边小声的低估了几句。

    刘鸿渐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精彩。

    “老爹,涨姿势了呀!”

    PS:小本本记着好多欠更,不知何时能还完,但寡人发誓不会学狗皇帝,完本前肯定会清账。

    PS:最近新兴起一种互动式写法,就是作者会列出三两条剧情接下来的走向,让书友们发章评表达想看的剧情,作者权衡之下选择一条合适的情节来写,本书已经完成大半,就不折腾了,但寒寒先前挖了一些坑,如今有点记不全了,有书友想让寒寒填上某个坑的,倒是可以发章节说,寒寒都会去看的。

    PS:深夜加更,最近好惨的,求个打赏吧,如果打赏给力,以后天天保持三更,回了郑州工作收入降低了大半,拼了,最近好穷的,烟都抽不起了,不知所言了,晚安,诸位朋友。


………………………………

第693章 明君不好当

    “棒槌,着人去账房领一千两银票,过去给五城兵马司打声招呼。”刘鸿渐吩咐道。

    虽然即便不去,兵马司的人也不敢拿他老爹怎么样,但一切还是要按规矩办事。

    刘鸿渐虽然不怎么瞧得起国子监,但毕竟是朝廷机构,他这等于是在打朝廷的脸,打朝廷的脸就是打小朱的脸,说不得还得跟小朱解释一番。

    唉,别家的穿越者都是惹了祸老爹去背锅擦屁股,怎的到了他这儿,反而擦屁股的成了他,刘鸿渐苦笑着摇了摇头。

    不过想想老爹虽说是为了面子来出气,倒是也不为过,毕竟那些个学生针对的是他而不是他老爹。

    这些个学生也是欠收拾,但愿国子监的夫子们能引以为戒,否则他刘鸿渐不介意将国子监给拆掉。

    还有便是京城郡王府的安全问题,虽说那边被老爹整的近乎成了养老院,但老爷子过得开心就好,那么大的府宅,二三十个家丁有些不够看了。

    “告知梁大人,派一个百户的锦衣卫守卫郡王府,见到可疑人等先拿了再说!”刘鸿渐沉吟了一下对前来的锦衣卫百户官道。

    都说读圣贤书者皆是斯文人,但刘鸿渐可不信,这些个家伙连泼粪的事儿都能整出来,谁知道他们的底线在哪儿。

    害人之心可以有,防人之心也不可无啊。

    处置好老爷子的事儿,想着好几日没有进宫了,刘鸿渐又着人备马去了宫里。

    这些日子近半官员都因为抵抗科举改制被下入大狱,朝廷里的一直人心惶惶的,好在是高压政策之下效果也确实有,比如幸存的官员们再也不敢玩忽职守了。

    名重要还是利重要,这是个问题,为了名的入了大狱,天天只能吃牢饭,还不许家人探视。

    有传言称,锦衣卫和东厂的大狱里,那牢饭狗都不吃,又有传言称先进去的督察院左都御史施邦昭大人一个月时间瘦得不成人形。

    剩下这些官员则背负起了软骨头的骂名,被各地士绅举子们骂作见利忘义,至于这些官员到底是害怕入狱,还是真的认识到了科举的问题,刘鸿渐不得而知。

    但刘鸿渐意识到一个问题,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贯穿了整个大明,乃至自独尊儒术后整整两千年。

    “皇上,臣有个很重要的提议。”刘鸿渐考虑了一路,见着朱慈烺便道。

    “刘兄有何提议且等用完了膳再说,来来,尝尝巧贞做的水煠肉。”朱慈烺见刘鸿渐前来,开心的相请道。

    恰逢午后,朱慈烺刚刚处理完各地传来的堆积如山的奏疏,而刘鸿渐来得也真是时候,由于起的太晚,他可是连早餐都还没吃。

    都是自家人他也没客气,寻了作为坐下,一旁的庞大海赶紧命人又添了一双筷子。

    “嗯——贵妃娘娘倒是做的一手好菜!”刘鸿渐尝了一口夸赞道。

    向来先前的警告起了作用,秦贵妃这段时间到了绝了争储的心,不过天底下女人有一点倒是无师自通的,想管住男人的心,必须先管住男人的胃,秦氏无意很得真传。

    只是他还是不太喜欢这个功利心太强的女子,兴许是真的服软了,也有可能只是暂时蛰伏了,谁又说得清楚呢。

    “刘兄若是喜欢吃,可多来宫里几趟,这些日子为了科举改制的事儿,朕可真是烦死了。”朱慈烺抱怨道。

    虽然各地消极怠工的官员都被抓了起来,但留下来的官员仍旧每天一封奏疏的往宫里头送,内阁只余韩郁和张天禄两人,压根忙不过来。

    哦,刘鸿渐和李邦华都只能算半个。

    前者是因为偷懒,后者则是出不了门。

    李邦华最近日子难过,身为内阁首辅对科举改制选择了沉默,京城里的各方势力又怎么会放过他,在郡王府被泼粪之前,李邦华的府宅都已经被泼了三次。

    以至于后来不得不派兵马司的人十二时辰守卫,即便如此,府宅门口前来咒骂的书生举子仍旧络绎不绝。

    更又甚者,连卖菜的商贩都带了有色眼镜,见识李府的人来卖菜,价格都会比寻常人贵上不少。

    “呵呵,为君者本来就不易,更何况皇上还想当那明君,自古明君难做,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而已,皇上应该有心理准备才是。”刘鸿渐安慰道。

    皇帝这工作不好做,他可是早就清楚的,不过才刚满十八岁,每天就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哪有自个儿舒坦,工作完全看心情。

    用他那句话来说,只要会用(甩)人(锅),用对人,哪里用得着他事必躬亲。

    海事由戚家兄弟担着,宝船厂由墨家担着,讲武堂由顾佳担着,工学院由徐骥担着,军械所由宋应星担着,西山商合则由英国公几人担着。

    他要负责的仅仅是大举问题、方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要方向不跑偏,一切由着这些人来。

    “朕明白,朕也就是跟你说说,这宫里莫看人多,能真正说得上话的人却一个没有。”朱慈烺叹了口气道。

    可不是嘛,朱慈烺这等被刘鸿渐后世思想影响的人,出了他刘鸿渐,在这宫里哪里还有思想在同一层次的?

    “如今内阁半数官员入狱,内阁中仅剩下李、韩、张三位爱卿,各部尚书更是六去其四,刘兄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举荐吗?”朱慈烺又问。

    其实何止是内阁跟六部,被关入东厂黑狱、锦衣卫诏狱的官员少说也有五六百人,这些缺口如何补,很是让朱慈烺头痛。

    “臣久不在朝中,又哪里清楚,此事应该皇上自己定夺呀。”刘鸿渐道。

    虽说自己地位超然,但刘鸿渐一直对某些事很敏感,比如这举荐之事。

    他知道只要他开了口,小朱一般都会准允,但事儿可不是这么办的,倘若满朝的要员都是他刘鸿渐举荐的,那可是取死之道了。

    他还想逍遥到走不动路,还想看着自己子孙满堂,之所以翘班不入朝是因为这个,不轻易干涉朝政也是因为这个。

    “不过在用人上臣倒是可以给些意见,还记得当年臣曾跟皇上说的话吗?用循吏……”

    “用循吏不用清流!”刘鸿渐还没说完,朱慈烺抢答道。

    “是了是了,用人要不拘一格,有些小瑕疵没什么,只要肯办事、会办事、能办事,便足够了。”刘鸿渐补充了一句。

    “刘兄之言朕记下了,哦对了,方才刘兄一进来便说有重要提议,不知是何提议?”朱慈烺谦虚的应下,而后又放下筷子询问道。

    “臣要跟皇上谈谈舆论导向问题。”

    ……


………………………………

第694章 舆论导向

    “臣要跟皇上谈谈舆论导向问题。”刘鸿渐也放下了筷子郑重的道。

    先前刘鸿渐一直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他觉得这年月信息传递实在太慢,一道圣旨从京城发出,要两个月时间才能到达两广和云南。

    一些更偏远的地方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