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前刘鸿渐一直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他觉得这年月信息传递实在太慢,一道圣旨从京城发出,要两个月时间才能到达两广和云南。

    一些更偏远的地方甚至都一年了,那里的人还不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事儿。

    在后世那个娱乐至死、舆论为王的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是大明的无数倍,但这对大明也是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比如因为科举改制而引发出来的官僚阶级、举子书生的反抗,很显然,朝廷的舆论乃是掌控在这群人的手里,而那些大字不识的百姓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在努力。

    对于朝廷传出来的消息,也就是看见什么便是什么,由于儒学文化的先入为主,百姓们天然的觉得读书人说的都是对的。

    以至于为官者、乃至举子们更加的肆无忌惮的与朝廷对抗,朝廷也由于要考虑民心所向,束手束脚,不能使政令更有效率的得到推广。

    舆论不论是在后世、还是现在都实在是极为重要的力量呀。

    没有舆论的打压,不法者凭着关系便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舆论的影响,官员们做不法之事少了顾虑,莫说其他,后世多少无耻之人是被网友们绳之以法的可见一斑。

    倘若他与小朱能掌控了大明的舆论导向,何愁官员们敢跟他们对着干?

    “恩……刘兄言之有理,不过,刘兄认为当如何控制这个什么……舆论导向呢?”朱慈烺听的一头雾水,很是认真的道。

    毕竟不是后世人,依朱慈烺的所学,压根就理解不了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而且朝廷也是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下发圣旨的,只不过这些圣旨往往只传给特定的官员,或者最多下放到县,效率低暂且不说,各地的百姓压根就看不着,毕竟县城里才能住多少人?

    “依臣之见,不若成立一个内缉事厂,专门负责将朝廷政令传至大江南北,速度要快,至少要下放到村镇,还要着人专门讲解。”刘鸿渐皱着眉头道出了心中所想。

    如今贯穿南北的新官道已经在加紧施工,长江以北的路段最早在今年下半年便可竣工,南方最次明年年中也可通行。

    倘若在黄河、长江等大河两边设立专门的驿站,备好渡船、战马,消息的传递必然要比先前快上数倍。

    待主干道修好后,刘鸿渐并不打算解散这支已经成熟的工程队,要想富,先修路,只是主干道必然不入刘鸿渐的法眼,天下有南北,更有东西,路还是要继续修的。

    之所以专门成立机构,而不是在原有的机构改制,首先是因为旧有官僚体制的问题,刘鸿渐不希望这个新的机构被污染。

    而且大明只行省一级的便有十八个,以后必然会有更多个,以下府、州、县、堡、村,实在是太多了,想让各地的百姓都明了朝廷的政策,势必要招纳更多的人手。

    这是个大工程,在识字率不到百分之五的年代,只有用这种笨方法方能掌控舆论的导向,而基础教育的普及至少要十年方能看到些效果。

    “内缉事厂……可是刘兄,你可知我大明有多少个村镇、多少个县吗?”刘鸿渐的一通解释倒是让朱慈烺明白了一点,但倘若真如此,他担心他的钱袋子支撑不住。

    只是修那条新官道,便将国库里的银子用去了三成还多,如今刘兄不仅要成立内缉事厂,还要继续修路……天呐!

    “这个……臣没算。”这问题刘鸿渐还真是没考虑,不过他也丝毫不羞,直接问道。

    “大明如今加上新纳入的东北行省、盟古行省、朝鲜行省、北海行省,总有县一级者九百四十七,村一级者户部去岁大致统计,至少有三十六万个上下!”朱慈烺解释道。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身为天子,倘若连治下有多少行政单位都不清楚,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恩……以后还会更多,但这事儿得办,新官道还得继续修、内缉事厂也得组建,依臣看,先期便招纳两万人吧。”刘鸿渐想了想道。

    他既是摄政王,自然要行使一部分权力,即便朱慈烺现在不明白,但以后肯定会明白。

    不说其他,在后世,在他小的时候便经常在出去玩时,看到附近村子里到处写的各类标语。

    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到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从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再到发展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再到依法治国、科教兴国。

    这些耳熟能详的标语几乎见证了民族崛起的全过程,历史的变迁中,这些标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百姓。

    不要小看这些东西,这是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时候,最能影响百姓的好招数,即便是现在,一个村子总有那么一两个识字的,这便够了。

    只要标语贴的好,何愁百姓不跟着党走,哦不,是跟着小朱走?

    还记得那篇广告词吗?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啥?

    洗脑啊,即便没有用过这东西,倘若弄一盒去送亲戚,亲戚多半都会笑纳,对于乡下人,你送他们LV包包不见得有送一盒脑白金让他们乐呵,为啥,因为他们在电视上只知道这玩意儿。

    这标语就是这么个意思,后世的政府的这招定然是经过无数实践来证明其效果的,大明为啥不能?

    “皇上是在担心银子吧,呵呵。”刘鸿渐见朱慈烺的脸都拧成了苦瓜,轻笑道。

    朱慈烺报以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皇上知道还是海事衙门仅今年四个月,征收到了多少关税吗?”刘鸿渐神秘的道。

    也是难为小朱了,这么大一个国家,到处都需要银子,哪里像他,天天吃饭睡觉打豆豆。

    “哦?有多少?”朱慈烺瞪着眼睛直直的道。

    海事衙门是朱慈烺、刘鸿渐二人都十分关注的地方,前者是因为刘鸿渐说的信誓旦旦,后者则是因为本来就清楚海事的重要性。

    “黄道周来报,说今岁三个多月共征收到进出口税八百四十万两,臣也是昨晚才得了消息。”


………………………………

第695章 朕还要当舅舅咧

    “竟有这么多吗?刘兄莫不是诓朕?”朱慈烺手一哆嗦被吓了一跳。

    老朱家自一百多年前经历土木堡之变后,国力早就大不如前,与此同时每年的财政收入鲜有破八百万两者。

    以至于到了万历以后,情势每况愈下,每年能收回来四百万两当政的天启、崇祯兄弟俩做梦都能笑醒。

    这到了他朱慈烺,登基的第一年才四个月便收回税赋八百多万两,还是只进出口商税一项,这事儿搁谁谁敢相信?

    “皇上,臣诓你,黄道周也不会诓你,黄大人当为海事首功!”刘鸿渐打趣道。

    他说的也是心里话,黄道周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当初他摆平了闽浙两地后,只是留下了几万兵马,以及一个烂摊子。

    黄道周能以四个月时间,又是督造又是收税,还能将各类大小事处置的井井有条,这功劳自然是没得说。

    秦家兄弟发来的密信里,也对黄道周的手段赞叹有加,还尤其指出了黄道周新下发的反贪手法,其在朝廷贪腐六十两的基础之上规定,下属官员在每月薪俸之外的所有所得皆为贪赃。

    贪十两者去职查办,贪五两者官降一级扣发当月薪俸,贪三两者扣本月一半薪俸,在所属海关衙门外长跪一整日……

    历朝历代贪腐情况都很严重,尤其是税务部门油水更是充足,要不说是金子总会花光,黄道周在得了刘鸿渐放手去干的消息后,直直的把已经开放的四个关口打理的毫无破绽。

    以至于这厮虽头发都白了一半,应了海事差事后容光焕发,一个月不辗转四个关口巡视一番,那是浑身不舒坦。

    “黄爱卿有功!朕要赏他!”朱慈烺得到刘鸿渐的确认,哪里还能抑制住兴奋的情绪,腾的一声从座位上站起,搓着手来来回回的不停走动。

    四个月八百多万两,一年就是两千四百多万两,而且听他刘兄的意思,待那边进入稳定期,收到的关税只会更多,多到海外其他国家艳羡甚至觊觎的地步。

    后半句朱慈烺没在意,但前半句小朱可是听了个透亮,看来父皇没骗他,刘兄真乃治(捞)国(钱)能臣!

    可是赏黄道周什么呢?

    他对黄道周一点都不了解,只听说父皇在世时特别讨厌这个黄道周,讨厌到每年不贬一次浑身不舒坦的地步。

    “朕赏他白银三……不,五千两!”朱慈烺一拍桌子道。

    这得益于刘鸿渐的谆谆教导,倘若他想赏赐某人,但又不清楚要赏些什么,那么赏赐银子准没错儿,意思是寡人不知你喜欢啥,寡人给你银子,你喜欢啥自己去买。

    “哈哈哈,皇上,您若赏黄大炮银子,可就真赏错喽!”刘鸿渐见朱慈烺一脸兴奋哈哈笑道,心说看来小朱在识人之上与大叔一脉相承呀。

    黄道周是何等人物,当年为啥一直遭贬,还不是因为嘴太臭、不近人情、看到不公之事不分三七二十一就是开撸。

    类似海瑞、黄道周这等人物,管税务简直就是天作之合,这等人不贪不腐一心为民,若真说什么对他们有吸引力,那便只剩名了。

    “银子还得赏,不过最好是赏给海事衙门的下级官员,至于黄大人嘛,依臣看,不若下旨敕封其为男爵,顺便赏件衣服什么的,让传旨的公公搞得隆重点就成。”见朱慈烺一脸疑惑,刘鸿渐又道。

    也是这么个理儿,本身干的就是油水最足的衙门,一味的打压也不合适,重赏海事衙门也是一个信号,让朝臣们知道好好办事也是有钱途的,同时也能震慑朝廷里反对海事的官员。

    至于黄道周,以文官功勋封爵,大明朝本来就少,男爵虽然是大明最低级的爵位,但在老百姓眼里,那也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刘鸿渐相信黄道周得知这赏赐,定然是向北而拜,高呼万岁。

    “恩……如此,朕便敕封黄爱卿为……子爵,赐蟒服一件,白银五百两!

    至于海事衙门的其他官员,朕欲直接令黄爱卿截留一万两,用于其作为赏银代朕犒劳下属官员,刘兄,可行?”

    朱慈烺在花钱上也继承了崇祯的秉性,只是现在幸福来得太突然,朱慈烺难得的对除刘鸿渐外的人大方了一次。

    “臣看,这并无任何不妥,海事收入以后将占大明税收的一半以上。”刘鸿渐笑吟吟的道。

    男爵在品级上相当于正三品,子爵在品级上则相当于正二品,海事衙门总税务官当初定的不过是个正三品的官,在品级上低于六部尚书,与侍郎一级。

    如今黄道周得封子爵,在品级上与各部的尚书同级,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可是朕觉得,这海事黄爱卿虽然功劳甚大,但真若论首功,当是刘兄才是,刘兄需要什么赏赐尽管说,朕定当允之。”

    朱慈烺摆摆手让司礼监的人赶紧去拟旨,自己则重又坐回了御座道。

    刘鸿渐不比外人,在爵位上几乎已经升无可升,郡王再往上可就是亲王了,但大明向来无封异姓为亲王的先例,更何况还是生封。

    朱慈烺虽然想赏赐,却真是不知赏些什么,银子吧,好像人不缺,衣服吧,好像前些日子才刚刚送过去好几件新产的蟒服。

    “呵呵,皇上有心了,臣什么也不缺,臣今日前来除却海事外,主要是为了家父。”刘鸿渐说完便将老爹的光荣事迹说与朱慈烺听。

    以粪水泼院墙,和以大便直接浇到人脸上、身上可不是一回事,更何况还是人国子监的,这是将国子监祭酒大人的脸按到了地上,疯狂摩擦。

    “此事朕刚才听东厂人说了,朕也觉这群书生该当受罚,至于国子监那边朕已责令全部学生闭门三日,也准了国子监祭酒岑俊的请辞,刘兄勿需挂怀。”

    朱慈烺心情不错,少有的端起酒壶喝了一大口,还亲自给刘鸿渐也满上。

    片刻后,才十八岁的朱慈烺脚步发飘,连说话也有点结巴起来。

    “刘兄,朕……不瞒你,朕又有四……四个妃子有喜,待明年朕的子嗣就超过……超过你了,嘿嘿,嘿嘿,刘兄也要加……加把劲儿呀,坤兴,朕的妹妹,朕还要当舅舅咧……”

    PS:今天出差刚回来。。。


………………………………

第696章 西行之路

    大明皇帝朱慈烺喝醉了。

    竟笑嘻嘻的与刘鸿渐比起了老婆孩子,还一脸臭屁的声称子嗣要超过刘鸿渐,这让刘鸿渐有点想笑。

    一直以来刘鸿渐与才十七岁的坤兴行房时,都是使用的安全套,按他的计划这妮子想要孩子最早也要等他她到十八岁。

    这时候的医疗手段太差劲,十几岁的女孩生娃出人命的几率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坤兴那妮子似乎真的是着急了,不仅托孙秀秀和杨雪,就连这大舅子都来说道,刘鸿渐知道在她们眼里,为人妻者,首要任务便是子嗣。

    但他就是不想这样,坤兴是个乖宝宝类型的妮子,每日里拥着入眠已经成为习惯,着什么急呢。

    “刘兄,那个……那个药酒可还有?”朱慈烺见刘鸿渐恍惚不语,小声道。

    朱慈烺并不嗜酒,但那药酒中加入了各类药材和香料,味道被调制的着实不错,而且喝完之后浑身舒坦。

    每天两杯,不论是精神状态还是体力都有所提升,朱慈烺觉得这是好东西,当珍藏一些。

    “不多了,待下个月臣再送皇上两壶,少喝些酒吧,喝酒误事,皇上。”刘鸿渐沉声道。

    进献到宫里的酒自然要太医院反复检查测验,那酒虽然确有强身健骨之效,但刘鸿渐觉得人的身体自有一套完美的运行机制,朱慈烺才十八岁,根本没有必要借外力去补。

    就是他也只是操劳过度时,才喝上一些。

    “还有,皇上万不可频繁房事,此有损精元,当以三日一次为益。”刘鸿渐又道。

    理论上宫里数千宫女都是皇帝的专属,他是想上哪个就能上哪个,比老婆、比子嗣刘鸿渐自然比不了小朱,而且他也不屑于与之比这个。

    虽然小朱身上担子很重,乃是大明天字第一号种马,哦不,是种龙,但拔苗助长这事儿肯定不行,大明有好几位皇帝可都是沉迷拔苗把自己拔死的。

    “嘿嘿,朕知道……朕知道……”朱慈烺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道。

    皇帝最尴尬的就是被朝臣弹劾沉溺女色,但在刘鸿渐面前,朱慈烺就像个犯了事儿的愣头小子。

    “刘兄,再过两日便是端午节,母后与懿安太后打算去……去太液池赏石榴花,让专门让朕跟你说,待时可令二位嫂嫂还有坤兴同往。”朱慈烺岔开话题道。

    端午节五月初五在古时一直被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在这一天会有邪怪百出、五毒并行,所以在端午节人们要佩戴、食用驱邪避毒的物品。

    皇宫中的内侍都要穿带有艾虎补子的蟒衣,门口两旁放置种有菖蒲和艾草的盆,门上要悬挂吊下的画屏,上面绘有天师、神仙等执剑降毒的故事,意义与过年的时候贴门神是一样的。

    端午节当日正午时分,宫内等人饮用朱砂、菖蒲、雄黄等驱邪避毒的酒,吃粽子或者加蒜的过水面。身上佩戴艾草的叶子,画着驱邪治病的符咒。

    皇帝的妃嫔们一般会结伴去观赏石榴花,而皇帝的项目就多了,可去去西苑观看龙舟竞赛,也可前往万岁山看御马监的士兵跑马。

    只是御马监的腾骧四卫营如今已改制成矿兵,宫里负责射柳比赛的成了讲武堂的一期生——虎贲军,射柳比赛也因为弓箭的逐渐淘汰,变成了打靶比赛。

    朱慈烺没兴趣去看什么划船,而是打算在宫里举行一场打靶竞赛,魁首他有重赏。

    “端午节时,刘兄一定要来宫里呀,朕这几日闲暇时可都在苦练枪法,到时朕要与刘兄比比。”朱慈烺笑道。

    ……

    宫里里里外外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做准备,然而在千里之外,苦逼的大明皇家讲武堂副山长顾佳,正站在肃州嘉峪关的城墙上长吁短叹。

    “大人,出了这嘉峪关便是出了咱大明国界了,大人万事小心行事,下官近日便要返回京城了,祝大人此行顺遂!”锦衣卫千户官梁可望对顾佳拱手道。

    顾佳先前任过兵部的侍郎,如今虽然辞了官,对于这个被指挥使大人倚重的长辈,梁可望仍旧十分尊敬。

    一个月时间,顾佳自京城出发,先入陕xi寻那汤若望,一路上刘鸿渐派出了梁可望护卫。

    陕xi之行倒还算顺利,毕竟西安府就那么大地儿,再加上有锦衣卫的帮忙,找个辨识度极高的洋鬼子还是不难。

    自西安府一路向北,在与察哈尔汉国接壤的宁夏镇,顾佳与完成训练任务的解兴华一行人汇合。

    按照既定的计划,由梁可望一路开道护送顾佳至与解兴华汇合,而后梁可望归京回禀,解兴华接手顾佳的护卫工作。

    但梁可望观这解兴华性子大大咧咧的,有点不靠谱,直接将顾佳护送到了大明最西端的肃州,也就是后世的嘉峪关市。

    解兴华倒是满不在乎,他本就是锦衣卫的百户官,明里负责察哈尔汗国火枪兵的训导工作,暗里则是收集和传递察哈尔汗国以及更西边欧罗巴的情报。

    察哈尔大汗对他们这十八个训导官着实不错,不仅发银子,还每人都发了老婆,甚至于这一年多来他们在察哈尔都下了崽子。

    刘鸿渐一声令下,这十八人无一留恋察哈尔,才两日时间便处理好了后事,南下宁夏与顾佳汇合。

    这既得益于大明如今的强盛,也得益于汉文化的魅力,这时的汉人本就瞧不上邋里邋遢的臭烘烘的盟古人,更别说去依附于一个仅有六万兵马的小汗国。

    至于老婆孩子,十八人也不含糊,直接将阿布奈赏赐给他们的银两、财务全部留了下来,用解兴华的话来讲,那是女人床上过,片叶不沾身。

    “谢梁千户一路上照拂,回去后可代顾某向大人回复,顾某定当不负大人所托。”顾佳拱手回礼道。

    梁可望应允之后,带着自己的一行人下了城墙,行出去老远,梁可望忽又叹了口气。

    唉,西行之路坎坷,不知要经历几多艰难,欧罗巴如今仍旧有好几个国家在内战,不知顾大人这次能否……

    “大明的院长大人,我们什么时候去伟大的罗马?”见那个总是一脸凝重的大明年轻军官走了,汤若望急忙从后头挤上来道。


………………………………

第697章 小鸡炖蘑菇

    汤若望在西安府过的并不好,陕xi的大明百姓并不像传言中的那般虔诚,他们对于伟大的天主教不仅不感冒,还说他的神有伤风化。

    若不是因为他经常为大明的百姓免费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汤若望因为传教不知道要挨多少揍。

    这一点上,万历年间的利玛窦同学可是有切肤之痛的。

    在西安呆了好几年,老汤不仅没有找到愿意出资资助他建立教堂的天使,反而落魄到不得不去山神庙里度日。

    回想起这些年在大明的坎坷,心灰意冷的老汤本来都打算回国了,然而却在半个月前的一个深夜在山神庙里被锦衣卫的人羁押。

    这可把老汤给吓坏了,要知道当年他可是在大明京城混过的,知道锦衣卫的恐怖,老汤万念俱灰与同在山神庙里度日的于勒挥泪作别。

    奈何进了西安府锦衣卫据点才知道,他是被大明京城的大人物看中了,只要帮助这位大人物的使者完成任务,这位大人物不仅会资助他建立伟大的天主教堂,还会帮助其传教。

    一开始老汤还不信,毕竟这么多年他在大明被骗的次数没有一百次也有八十次,直到那锦衣卫百户说出了这大人物的名字——安国郡王,老汤才呆愣当场。

    大明只有一个安国郡王,那便是大明的传奇人物刘鸿渐,汤若望知道这位大人物还担着锦衣卫的指挥使,并确信面前的锦衣卫官员不敢拿指挥使来唬他。

    又听闻那位叫做顾佳的使者不过是想让他指路去神圣的罗马帝国,老汤当即一拍大腿表示十分同意,并说服了顾佳把山神庙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于勒也给带上。

    他已经在大明呆了二十八年,老汤可谓是归心似箭,每天都要去询问一番顾佳何时出发,却总被顾佳以还在等人的理由搪塞。

    如今等的人也来了,那个讨厌的锦衣卫千户也走了,汤若望哪里还想再等,他想回去看看他的父母是否还健在,他更想早日在大明建立起伟大的天主教堂。

    “汤教士,你可知此去路途之遥远,我等必须准备妥当才行呀!”顾佳不理会焦急的汤若望,而是又看向了嘉峪关外道。

    嘉峪关外便是哈密,哈密在大明初年还是大明的疆域,永乐年间朱棣设立哈密卫,然而哈密地处交通要道,在接下来的百年间几度易手,大明不堪反复。

    而后在正德年间,强大起来的吐鲁番部再度吞并哈密,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