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毕还待继续嘚瑟两句,咯吱咯吱从外院又过来一队车子。

    “忒!又来一车,快哉啊!”老毕看着眼前的三座大山,仿佛这些银子是自己的一样,意淫之意溢于言表。

    “老毕,本伯忙的要死,你这厮竟有心思喝酒?”刘鸿渐坐在当头的一辆马车上充当着车夫,脸上虽然还沾了些尘土,但眼睛却格外的有神。

    这几日的收货简直不能太多,太原府黄家和梁家昨日已查抄完毕,他今日专程去了趟范家,把范家假山前那用银筑成的大银疙瘩运了回来。

    只这一块银疙瘩,少说得有几万两了吧,还‘天地范府’,我呸,阴曹地府还差不多。

    范家家产最丰,粗略估计,仅范永斗一家查抄出的银两就有黄金四十八万两,白银八百六十万两,珠宝玉器无算。

    八家共抄出黄金二百一十万两,白银七千四百万两,珠宝玉器不计其数,府衙后院已然放不下,不得已只好又在外院腾出了空地。

    明末黄金白银比例大约为一比八,只算金银的话,就有将近一亿两,一亿两!我的天。

    大明一年岁入才堪堪四百万啊!

    震精!不止是老毕,老阎、常钰惊掉了大牙,连刘鸿渐也是大吃一鲸,魏鹏鸿得知后干脆差点晕过去。

    年初时,大明的国库里连耗子都活不下去,崇祯大帝倒是穷惯了,赏赐抄京官的家时便已被惊掉大牙,刘鸿渐几乎可以预见崇祯得知这边的情况后的表情。

    大明发财了!大明发财了!我刘鸿渐也发财了!以后再也不用替老朱家当救火队员了,老子要当地主,当厂长!

    天天四处打仗可不是刘鸿渐想要的生活,只是逼不得已而已,他要当地主,要开矿、要开军工厂、要搞纺织厂,要赚钱,要去周游全球。

    之前老朱穷的叮当响,他老刘也是响叮当,这如此多的银子,自然不可能如数交给老朱,老子又不是免费的劳力,两袖里也不需要清风,该揩油不揩油,那是傻子。

    总之,老子要当厂长,谁拦都不好使!
………………………………

第122章 穿不逢时(求推荐票)

    “大人,下官可没敢偷懒,可是一直在亲自看管着这些财宝,不瞒大人说,下官昨晚可是一夜没睡踏实!”

    老毕见刘鸿渐一脸土色,连忙起身拱手行礼。

    至于老毕说的这些话几分真几分假,刘鸿渐心里自然有数,老毕这人,也算是装逼界的一股清流。

    “少废话,赶快着人发布告,就说本官明日要处决匪贼首领,太原府周围三十里内的州县都要通知到。”

    刘鸿渐忙的水都没顾上喝,一屁股坐在老毕的位子上,端起茶杯咕咚咕咚喝了个干净,取了筷子夹了一筷子卖相不错的菜品塞入口中。

    “呸~呸呸~怎的如此咸?这是那御厨做的?”刘鸿渐只吃了一口便吐了出来,这厨子,怕不是把卖盐的打死了吧!

    “大人,下官也是觉得这厨子不咋的,要不大人就把他赐给下官吧!”老毕嘿嘿一笑,拱了拱手。

    嗯?这是什么话风?刘鸿渐一脸黑线,这老毕的脸皮怕是得有城墙般厚实了吧,但刘鸿渐可没空搭理这些破事,不就一个老御厨吗?

    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说,还这么重口,你喜欢给你便是,本伯可不稀罕,本伯若想吃御菜,直接去宫里就成,或者跟老朱商量商量,讨个厨子想来也不是难事。

    虽然菜有点咸,但老毕可是识货的,这厨子除了爱多放盐外,其实手艺还是不错的,比那些个酒楼做的菜可美味多了。

    再者说,老厨子人也老实只要管吃住就成,还不要月银,去哪找去?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知道吗?

    老毕得了刘鸿渐的首肯,一脸欣喜的退下写布告去了,嗯,先去训一顿那厨子再说,让他下次放更多的盐,以防伯爷反悔,嘿嘿!

    ……

    一日后,太原府。

    大街上围满了四面八方赶来的衣衫褴褛的百姓,老毕虽然爱占个小便宜,但大事上从来是不遗余力,昨日更是奋笔疾书,一口气写了五六七八张布告,用快马以最快速度送往附近数个州县。

    刘鸿渐重新穿起了御赐的四爪蟒袍,牛壮受伤,李百达客串了执剑官。

    身后毕自恭、魏鹏鸿、常钰诸人,就连临县的老方也赶了过来,杨雪也是一身紫色长袍站于刘鸿渐身后。

    衣衫褴褛的百姓交头接耳,讨论着近日山西发生的战事,他们都已知道是明军打过来了。

    从根上说,不论是山西还是陕西,百姓们心中大多还是认同大明的,毕竟大明传承了两百多年了,乃是正统。

    数十代子孙都生活在这片叫大明的土地上,认同感自然是一伙土匪强盗不能比的,若不是不跟着李自成就要饿死,没人会想到去造反。

    “肃静!”老毕面容肃穆,手执惊堂木猛的拍到刑案之上,大喊了一声,那一刻好似王霸之气外泄。

    但,没人鸟他!

    没办法,人太多了,刑场选在太原府中街,也就是所谓的十字路口,聚集的民众高高低低,后面的人压根看不到老毕的举动。

    老毕惊堂木拍的手都要麻了,方才令众多百姓安静下来,随即请示刘鸿渐,是否可以开始。

    “带犯人!”得了刘鸿渐的命令,老毕高喊!

    不一会儿,刑场前巨大的空地上便跪满了一排排犯人,有农民军的几十个首领,以及八大晋商极其妻妾子嗣。

    不得不说,八个老杂毛的人丁倒是挺兴亡的,加上匪军首领,足足将近三百号人,排了好几排。

    农民军的大小首领不必说了,贪婪已然蒙蔽他们的眼睛,每个手中都沾满了血腥!

    关于八大晋商的子嗣的处理,当时也是费了一番周折,斩草要除根,否则后患无穷,这是魏鹏鸿的意见,其余正规军将领也是深以为然。

    老毕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未如此纠结,一口酒下肚想了又想也是附议。

    只有千户所的将官露出了不忍,在他们看来,大人犯了错,与孩子无关。

    大约一年前,他们自己也还是半大的孩子,本就没什么坏心眼,更不会把所有事都想那么远。

    刘鸿渐心里也闹矛盾,他自然是知道斩草除根的道理,但身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文化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让他去下令杀死连事儿都记不得的孩童,良心不安啊!但若真的放过,少不得以后出幺蛾子。

    最后刘鸿渐拍板,五岁以上者皆戴罪伏诛,五岁以下者着人送去周边州县,寻觅无子者养之,并不得透露任何关于孩子来源的消息。

    所有的待死之人都被堵住了口,蒙上了眼睛。

    就算如此,除了八大晋商的妻妾子嗣跪伏在地瑟瑟发抖外,几十个贼军首领仍是竭力挣扎,呜呜的试图挣脱口中的束缚,破口大骂。

    但刘鸿渐岂能如了他们的意,自从上次监斩百官后,刘鸿渐就得了教训,后世的电视剧都特么骗人的啊。

    问斩前还要询问犯人是否知罪,以及是否认同朝廷的判罚,甚至所有形式都走完了,还要等个‘黄道吉时’,不然就是不吉利。

    这不扯犊子吗?都到了这地步了,你要杀人家,还要人家认罪,不问候你家人都对不起当年犯下的腌臜事!

    一下子监斩如此多的人,那是必须让他们闭上嘴,否则三百号人一起问候你的十八辈儿祖宗,试问,谁受得了?

    刘鸿渐一直在观望着四方的百姓,他从这些百姓的眼中没有看到愤恨,也没有看到期待,刘鸿渐知道,他们只是想活下去。

    谁给他们粮食,让他们活下去,谁就是老大、就是皇帝,毕竟饱暖才能思道义,饿的要死黑馒头都吃不上,你还指望这些没念过圣贤书、大字不识的农民为你死节?

    信不信大耳瓜子抽你!

    刘鸿渐心中闪过无数的想法,唉,穿不逢时啊,所有的想法都需要一步一步来,还要兼顾老朱家的意愿,老子何苦来哉?

    抛去心中诸多杂念,刘鸿渐从刑案前站起。

    嗯,是时候说两句了!
………………………………

第123章 土改宣言(一)

    所有的百姓在刘鸿渐站起的那一刻,都不约而同的静了下来,抱着孩子的妇人哄着哭泣的孩子,以期许能听到案台之上刘鸿渐的讲话。

    刘鸿渐从案台下拿出昨夜命木匠赶制出的土质扩音器——一个用纸板弯曲成弧形的奇怪物件。

    “喂喂——能听到吧!”刘鸿渐嗷了一嗓子,看来效果还不错,把站在前面的几个大叔级的百姓吓了一跳。

    “自我介绍一下,我呢,乃是大明安国伯、当今太子的老师(虽然木有教过他啥东西)、锦衣卫指挥使、蓟辽督师刘鸿渐。”

    这倒不是刘鸿渐想装十三,这些平头百姓没啥见识,你若想让他们相信你说的话,必须把自己包装一下,否则你啥都不讲,直接跳出来给他们画饼,鬼才信你。

    效果确实是有的,大多数百姓开始交头接耳,询问朝廷是不是有这号人,毕竟这四个官职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让他们仰望的存在。

    但百姓并未显露出喜大普奔的样子,毕竟你官儿再大与我何干,你是给我粮食了,还是给我银子了,他们只关心今天吃啥,明天吃啥,后天会不会饿死。

    效果达到了,刘鸿渐挥挥手让众人安静下来。

    “山西被匪贼占据已经一年有余,想来诸位已经得知近日咱们山西的变故,没错,山西在我大明士兵的英勇作战下,已经光复了!

    你们面前的这些将官模样的人,便是匪贼军的首领,十几年来这些匪贼在我大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简直是恶贯满盈!”

    刘鸿渐满心期待百姓义愤填膺斥责匪军的画面并未出现,事实上刘鸿渐把这些百姓想的还是太高了。

    大多数百姓都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位朝廷的大官儿,不知道这位大官儿召集他们前来到底有什么大事,难道就是这个?

    匪军统治山西时,他们没饭吃,难道大明统治时,他们就有饭吃了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万千宫阙诉却真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刘鸿渐心塞,士兵当兵不是为了保家卫国,士子做官不是为了造福百姓,百姓种地只是为了吃饱饭,教育啊,没有教育国家哪里有希望!

    “这些匪军头领的身后……乃是霸占整个山西近六成耕地的八个奸商家族!”

    刘鸿渐顿了顿决定来点实在的,话一说完果然是有些效果,不少百姓无神的眼睛终于闪亮了一下。

    大明两百年以来统治者几乎都与士绅穿一条裤子,很少无故对地主阶级下手,原因很简单,老朱家厚待文臣武将,大多土地都直接或间接的掌握在他们手里。

    只要有人触动他们的利益,马上便是所有官僚集团的联合镇压,然后再口诛笔伐一般,保管你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这些奸商吃里扒外,资助匪军、勾结鞑子侵扰我大明,巧取豪夺、霸占本该属于你们的土地,以至于让诸位妻离子散、饿殍遍地。

    这些奸商抢走你们的土地,不仅让你们继续为他们卖力气,还想让你们感恩戴德,美其名曰是他们养活了你们!

    累死累活忙碌一年,到头来仍是吃不饱穿不暖,这些奸商呢?拿着你们用汗水种出的粮食,再高价卖给你们!世上还有比这更无耻、更卑劣的人吗?凭什么?

    那些土地本就是你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养育子孙的,我只问一句。

    你们恨吗?”

    一说到土地,许多百姓都是全神贯注的打起了精神,土地啊,就是他们的命。

    之前百姓的命脉与其说被农民军掌控着,倒不如说被这些地主、奸商掌控着,农民军至少知道他们这些百姓家中个个穷的叮当响,没怎么去继续剥削他们。

    可地主不一样,他们看哪个佃户不顺眼,马上就可以断绝这户人家的口粮,等着他们的,只有饿死。

    恨?恨这个字根本不能表达百姓心中的怨怒,他们恨不得把这些地主生吞活剥。

    “杀了他们!”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瞬间所有的百姓都高举起拳头随着高喊。

    “杀了他们!杀了他们……”

    效果达到了!刘鸿渐终于是松了一口气,民心可用,但真的要起到好的效果,却是何其的难。

    眼下他只是把山西的两个重镇打了下来,但山西可不只是这两个城有农民军驻守,在一些靠近陕西的州县,零零星星的也有不少贼军流窜。

    而他又没有足够的兵力和时间去扫荡,那么只能交给这些百姓了,利用他们对地主的愤恨,对土地的渴求,方能事半功倍。

    但这还不够!刘鸿渐挥挥手等待百姓重新安定下来。

    “他们顾然可恨,杀之不足惜!但这都不是重点。

    大明皇帝陛下体恤山西百姓凄苦,特密令本伯全权处理山西耕地之事,本伯决定,山西全部的耕地皆还给诸位,还给世世代代居住在山西的百姓,还给你们!

    山西自今日起将没有地主,山西不需要佃农,山西是大明的,也是你们的!谁想夺走你们的土地,不要怕,撸起袖子,揍他丫的!”

    刘鸿渐举着扩音器、瞪着眼睛大吼,他所说的话愤世嫉俗、石破天惊,身边的毕自恭、魏鹏鸿都被惊的一哆嗦。

    大明诸多的勋贵、文臣、武将,谁的手中没有几百亩良田?几百亩都是少的,听闻有些特别能混的国戚,手中的土地都是以万亩计数。

    这是与所有官僚士绅作对,所有的百姓都沉默了!若是刘鸿渐说让这些地主们多给他们支取些粮食,他们或许还相信,可这……幸福来的太突然。

    “不止于此,凡山西境内,免除三年税赋,待本伯回朝廷复命,必然为我山西的百姓争得更多的赏赐!本伯说话算话!”

    刘鸿渐并非没有想到士绅官僚的反扑,但山西已经从大明版图中消失一年有余,大明的官僚在这里乃是真空,士绅?大顺的士绅吗?

    都去死吧!
………………………………

第124章 土改宣言(二)

    在刘鸿渐的想法中,山西将作为土改的一个试点,等以后这边有了成效,必然要推而广之。

    当官的就应该去思索如何治理政事,经商的就应该老老实实的经商,武将就应该想着如何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有了政绩朝廷自然给你发俸禄,老实经商自然也饿不着,武将为大明开疆拓土有了战绩朝廷自然不会坐视不管,现在呢?

    商人与老百姓抢地,当官的与老百姓抢地,你个当兵的也去与老百姓抢地?那百姓呢?

    贪心不足蛇吞象,都去死吧!

    啥?朝廷给的俸禄不够花?这是个问题,不过还是去死吧!不能忍一时之难而乱天下者,都得去死!

    死一人而安一方百姓,这生意,就值!

    此番从奸商手中抄没的将近一亿两银子,刘鸿渐的初步想法,一方面用于征兵,一方面用于兴修水利,适当的给官员们加点工资。

    一亿两银子,足够大明浪好几年了。

    大明若想长治久安,从根源上解决土地问题,在这一点上,崇祯必须答应他。

    否则土地必定仍旧会不断激化矛盾,民变必然四起,他可没空一直当这救火队员。

    按理说崇祯应该跟他站在同一阵线,毕竟土地被掌控在官僚士绅手中,又没人给你交税,你还老哭穷!

    现在老子给你指出一条好路,你不走?

    哼!后果自己想吧!老子不陪你玩了!

    呼啦——街上的百姓不知从哪边开始跪倒了一片,随即所有的百姓都跪了下来。

    “青天大老爷啊!”

    “皇恩浩荡,吾皇万岁!”

    “小的感谢大人八辈祖宗……”

    ……

    不论政令能否行得通,这些百姓们已然感觉到,面前这个年纪轻轻的大官儿,是真心的想给他们饭吃,至少是给了他们希望!

    魏鹏鸿、毕自恭等人面面相觑不发一语,就算朝廷怪罪,自然不是他们的锅,天大的事有伯爷扛着,与他们无关。

    刘鸿渐看着众多的百姓跪倒在地,这次他心中没有任何的愧疚,这并不是他应该做的,但他做了!

    “毕自恭!行刑吧!”该说的都说了,见时间差不多,刘鸿渐转头对边上的毕自恭说道。

    “伯爷,吉时还未到呢!”古人迷信,就算砍人也非要等到午时三刻。

    “少废话,本伯砍头不信这个,本伯觉得现在就挺吉利的!”刘鸿渐惊堂木一拍瞪了毕自恭一眼。

    “那伯爷至少应该问话吧!”行刑之前监斩官当询问犯人是否知罪,此是礼节。

    毕自恭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诗书礼仪也是恪守了半辈子,一时无法适应刘鸿渐的雷厉风行。

    “再废话信不信……”

    “来人,行刑!”刘鸿渐惊堂木都扔了,老毕顿时怂了,这……大人不讲理啊!

    “雪儿,你一个女孩儿家不宜看这等场面,退下吧!去老毕的府衙。”刘鸿渐见老毕乖乖的去下面安排行刑才消了气,转身对一直平静的站在他身后的杨雪轻声说道。

    杨雪其实心中一直不曾平静,特别是刘鸿渐刚才的那一番话,在她看来,这天下,这大明,唯有面前的大人方是真正的为百姓着想,即使是遭受全天下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也在所不惜。

    在这一刻,她才真正觉得面前的大人,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是个真正值得她付出一生去侍奉去爱的人,即使以后可能会被朝廷怪罪,被朝臣污蔑,被世人唾弃。

    她不怕日子凄苦,即使天下人都来唾弃大人,她也会支持大人,因为,她看到了,她才是真正的见证者。

    “大人,雪儿不怕,雪儿要看着他们被砍头!”杨雪眼神十分坚定,一字一句的说道。

    刘鸿渐也不坚持,转头开始监斩。

    此次负责砍头的刽子手乃是魏鹏鸿的宣府兵客串,没办法,这地界儿去哪找这么多刽子手,宣府兵到很乐意效劳。

    案台上放着一竹筒写着斩字的木头牌子,按常理刘鸿渐应该扔一支牌子斩一个人,然后再扔再斩,但令牌明显不够使啊,难不成扔完了,再从地上捡起来再接着扔?

    这太麻烦了,刘鸿渐一把抓起所有令牌,歘的一下全部抛洒到了空中。

    “斩!”十几根令牌在空中划过一个弧度,噼里啪啦的落到空地上。

    战刀高高举起,也不用往战刀上喷酒,近三百个宣府壮汉撩起袖子,大吼一声,近三百颗人头滚滚落地。

    失去头颅的躯体在地上无望的抽搐着,鲜血喷出老远,不一会便流的满地便是。

    “魏大人这里便交给你了,把这些尽数焚烧掩埋吧!哦,喂狗也成!”

    自大同府回来,刘鸿渐一直没去过临县,若真说伤亡比例,万岁山千户所此番才叫损失惨重,临县一战,是刘鸿渐以及万岁山千户所第一次守城之战。

    但只这一战就让千户所伤亡了好几百人。

    走之前刘鸿渐曾命令留守的阎应元,把阵亡的一百余个兄弟暂时放置在临县一个地主的冰窖里,他们的等了太久,现在刘鸿渐终于为他们报了仇。

    “刘宗敏和袁宗第现在何处?”刘鸿渐问魏鹏鸿,刚才处斩的犯人中并没有刘宗敏和袁宗第的身影,这二人才是山西之乱的罪魁祸首,即使要处死,也要死在他的兄弟们面前。

    “伯爷,依照您的吩咐,此两贼已交给常大人看管!”魏鹏鸿赶忙答道。

    “那么这里就先交给你了,由你来协助毕大人分理耕地事项,务必保证按每家实际人口来分,本伯要每个百姓都有地可耕!

    还有,本伯刚才说了,山西不需要地主,识相的都把地交出来,本伯仁慈,可以放过他们,否则,你懂我意思吧?”

    “大人放心便是,我老毕在山西也呆了十多年了,山西这地界所有的有头有脸的人物老夫都记得,老夫保证不会出岔子!”

    魏鹏鸿线条粗,老毕怕此他说错话,赶忙出来拱手应道。

    “如此,有劳诸位了!常钰、老方,走,跟本伯回临县!”
………………………………

第125章 血祭

    当刘鸿渐一行快马赶到临县时,临县的城墙已基本修复,听说是老方为此发动了县里全部的壮劳力。

    “老方干的不错!”刘鸿渐先下了马,又把杨雪扶了下来。

    “哪里哪里!都是伯爷的功劳。”方县令赶忙谦虚道。

    临县的百姓听闻刘鸿渐守城的事迹也是个个十分卖力,才在几天之内便恢复了临县残缺的城墙。

    留守的几百千户所士兵听闻刘鸿渐前来,也是呼啦一声从城中冲了出来,不少人身上还裹着包扎伤口的白布。

    “大家都辛苦了!”

    一排排少年看着刘鸿渐,眼里充斥着重逢的喜悦,刘鸿渐只一句话,不少少年眼中已溢出泪水。

    此番去太原和大同,千户所又有二十几个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