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全体士兵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启程!”常钰呼着白气,从城外走来。

    “嗯,一刻钟后出发,我去办点事情!”

    一刻钟后,刘鸿渐来到城外之时,已经彻底换了个行头,一身棕灰色的袍子披在肩头,一顶方头皮帽之上,竟是一整只纯色狐狸皮做成。

    在这纯白色的城外,这一身行头可谓骚气冲天。

    刘鸿渐还是第一次穿皮草,这摸摸那看看,只觉浑身暖意甚浓,如果再有只大狗,才真叫个‘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了。

    城外千户所两千兵士排成好几个阵列,当前乃是六百多位关宁重骑,身高体壮的蒙古汉子皆身着金银甲胄(zhou)。

    这些甲胄皆来自于山西八大晋商的家丁,甲胄虽然逼格不低,但也皆是八大豪商花费了大价钱找能工巧匠精心打制,灵活度防御力皆是不输边军重甲骑兵。

    而且,逼格更高。

    之前这些金甲银甲护卫可是八大晋商的门面,现在俱城了刘鸿渐的嫁衣,大雪初晴后微弱的阳光反衬之下,金光银鳞闪耀,端的是霸气侧漏。

    重骑兵之后乃是一百AKM射击手,再之后则皆是刀盾兵长枪兵了,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坐骑。

    没办法,要拉东西啊!

    从十天前,老毕就开始张罗,从附近州县调集了数百辆木车,只八大晋商的家产就有八九千万两。

    粮食发下去,银子收上来,接连又洗劫了陕西、山西的诸多小奸商,以及大顺国的‘国库’,金银器物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太原府。

    算上珍珠玛瑙等大物件,共装了八百七十多车,由于山高路远,大雪封路,再加上皆是重金属(金银)和各种石头(翡翠玛瑙等),一匹马根本拉不动。

    许多马车都是两匹马甚至三匹马共驾一辆车,不得已,一部分留守的边军骑兵也失去了坐骑。

    此行除却千户所原班人马两千人外,还有负责扈从的三千边军铁骑。

    车琳琳马萧萧,车队长龙般绵延了两三里。

    这都要走了,老毕他们竟这般没有眼力见吗?似乎昨晚就老子自己喝多了,他们一个个的都不来送送本伯爷?这也太无情了吧!

    刘鸿渐骑在马上回首望了望太原城,马车里的杨雪也是掀开帘子看着窗外。

    方敬梓感了风寒,手里攥着老爹方醒珍藏的‘白加黑’,和他的‘伯爷纺纱机’共乘一车。

    纺纱机由小方方敬梓呕心沥血一个多月制作出来,本来刘鸿渐的意思,此是小方的心血,应该由小方来命名。

    可方敬梓为人却颇为执拗,图纸乃是刘鸿渐提供,在他看来,他只不过是按图索骥比葫芦画瓢,断然当不得纺纱机的缔造者。

    最后小方同志灵机一动,干脆就叫‘伯爷纺纱机’吧,伯爷当然是安国伯刘鸿渐是也!

    纺纱机早于欧洲一百年问世,此壮举定当名垂万古,五百多年后的历史中也必会如此记载:

    1644年明朝安国伯刘鸿渐,雄才大略、颖悟绝伦,其发明的‘伯爷纺纱机’,是大明帝国复兴的标志,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走了!”在这片土地呆了太久,刘鸿渐留恋的再次回头看了看银装素裹的太原城。

    谁知刚拍马走了几步,身后边有人呼喊。

    “伯爷留步!”一个白发老者从城门方向走来,高声喊道。

    太原东城门呼啦啦的冲出来一群衣衫褴褛的的百姓。

    “恭送伯爷!”

    “恭送伯爷!”

    “愿伯爷长命百岁,福体康健!”

    “山高路远,伯爷一路走好!”

    这群人有白发苍苍的老汉,有八九岁的稚嫩孩童,也有从清源县赶来的几十个被煤灰沾染城黑人的矿工,数百太原城原住民埋头拜倒。

    老毕从人群中走出,接着是唐峯、向雄、魏鹏鸿、方醒,几人把腰躬成九十度,向着为山西带来粮食和希望的刘鸿渐躬身行礼。

    刘鸿渐雾眼朦胧摘下锦帽,翻身下马扶起地上的百姓。

    什么是良善?什么是质朴?什么是人心?

    刘鸿渐不知道,他只知道只是这些衣衫褴褛的穷苦百姓,他做的一切都值了。

    “老魏,你这也差不多该打道回府了吧!”刘鸿渐拍了拍魏鹏鸿厚实的肩膀。

    魏鹏鸿自宣府而来,山西之乱平定,差不多也到了回去的时候。

    “是啊大人,老魏我打算明日启程回宣府,这些日子跟伯爷打贼军,痛快啊!”魏鹏鸿道。

    “唐峯、向雄,本伯回去便给皇上上奏疏,奏请北方征兵,你二人当好生守卫山西,本伯以后还会回来看你们!”

    二人带来的两万边军,在陕西给刘文、吕义分出一万守固原、甘肃二镇,自己又抽调了三千,剩余这点人有点寒酸了。

    “大人请放心,山西有我二人据守,若放得一个鞑子进来,我唐峯提头来见!”即便是这种场合,唐峯依然是身着盔甲,他本就是个战争狂人。

    “犬子就交给伯爷了,犬子执拗死板,日后还请伯爷多多包涵!”

    方醒破天荒的今日没有喝酒,在他眼里不成器的儿子,即使都已三十岁的人了,临别在即,仍是十分不舍。

    “山高路远,大人珍重!”毕自恭也是拱手出言。

    “你看你们几个的德性,又不是生离死别的,干嘛如此啰里啰嗦,待到春日回暖,本伯若闲的没事,会来山西旅游看你们!

    到那时,本伯必好好领略一番山西的美食!到时候可是得老毕老方你二人来请客了,走了,诸位珍重!”

    刘鸿渐拱手对着众人以及百姓划了一圈,翻身上马,眼角已是湿润。

    “出发!回京城!”
………………………………

第三卷·千夫所指


………………………………

第132章 君臣相逢

    农历腊月二十,京城,大雪。

    南城外三十里官道上站着一群人,当前为首一人身着锦黄色常服,头戴乌纱翼善冠,赫然便是大明帝国崇祯皇帝。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绫罗伞盖压根就遮挡不住四处飘洒的雪花,两个力士奋力的稳定着伞盖握把,以期许保持住皇家的威仪。

    崇祯挥手示意撤下了精疲力尽的力士,他不知已经在此站了多久,翼善冠顶部已然落了不少雪花。

    “启奏皇上,风雪甚大,迎接安国伯凯旋由臣等便可,皇上应该保重龙体,回宫静候才是!”

    内阁首辅郑三俊与其他几位阁老商议后,上前一步跪倒在地,出言相劝。

    自入夏安国伯刘鸿渐离京赶赴山海关后,一开始每隔七八天,往来的锦衣卫信使总能及时的传递前线的军情。

    可是自从刘鸿渐上了最后一封奏疏,请示要亲自去一趟山西解决边军军粮问题后,消息便暂时中断了。

    崇祯心急如焚的等了一个月,终于在前些日子得到毕自恭通过锦衣卫传来的一封奏疏,奏疏中刘鸿渐说明了山西那边的情况。

    紧急调宣府兵、山海关兵赶赴山西,这是要对大顺下手啊!

    崇祯还记得当朝臣知道这个消息时,是如何的惶恐,年初大顺兵临京城的阴影还蒙在百官的心头。

    不少大臣认为对付大顺,应当以教化、招抚为重,他们认为大明目前的状况,不适宜在无战事之时,多生事端,借机请求皇上免去刘鸿渐蓟辽督师的职位。

    就连刘鸿渐的伯乐,刑部尚书孟兆祥也是对此事持否定态度,在他看来,安国伯固然一心为大明,但还是太年轻,行事太草率了。

    唯独兵部尚书李邦华执拗的支持着刘鸿渐,他太了解这个小子了,这小子什么都爱吃,就是不爱吃亏。

    崇祯最后果然力排众议通过了刘鸿渐的请示。

    再之后的消息就让朝中沸腾了,先是传来安国伯率万岁山千户所两千余士兵击溃大顺袁宗第军,接着连克潼关、太原府、大同府,乃至山西全境。

    再后十日,竟然连陕西也重归了大明,荼毒大明数十年的闯军一朝被全歼,崇祯皇帝得知消息下了朝后便直奔太庙向祖宗报喜。

    现在,这个在大明四处漏风、摇摇欲坠之时,屡次力挽狂澜的年轻人,这个曾经不顾自身沾染鼠疫而治好了太子,保住了大明国本的年轻人,他的爱将、安国伯得胜回京。

    他怎能安坐于暖阁之中,他心中激荡,即使在这风雪纷飞的隆冬,他的身心依然蓬勃着暖意。

    “郑爱卿已是古稀之年,方能如此,朕如今才三十有余,如若连这点风雪都担不得,如何担下这万里河山。

    况且近半年来,安国伯为大明所做之功勋,无论是驱除鞑虏,还是收复旧土,皆当得朕为此等候!

    诸位爱卿不必多言,若嫌天寒耐不住可先行回京,朕不怪罪,郑爱卿平身退下吧!”

    崇祯呼哧着白气,冷冷的说道。

    只一番话,不少大臣心里都酸溜溜的,想必现在若还有敢忤逆皇上说安国伯不是的,必然会被拉下去吃板子吧!

    皇上自上次西山大营阅兵后,就仿若变了个人似的,行事变得比之前更果决,以前朝廷出什么大事,往往是一群人要讨论个好几日。

    现在倒好,崇祯只是问一问几个大佬的意见,然后就自己斟酌一下下了命令,再不管百官的的磨磨唧唧,这让他们很不习惯。

    军队是刀,锦衣卫是眼,崇祯牢牢的记着刘鸿渐离京时说的一番话,是啊,有军队在手,那些文官集团算什么,不听话?杀了便是!

    集体辞职?安国伯说了,这大明从来不缺想当官的读书人,估摸着底下的人,正期待着上面的人被扒拉下来吧!

    皇上这般说话这不是扎心吗?他又没说安国伯坏话,便遭遇这无妄之灾,郑三俊起身拍了拍膝盖上沾染的雪花心有戚戚然。

    郑三俊乃是吏部尚书,掌管着大明百官的升降考核,自诩阅人无数,可安国伯此人心性如何他一直不曾看明白。

    如今皇上如此这般恩宠安国伯,此人若是一心为我大明还好,若不是呢?

    唉,或许真的是老了,竟然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郑三俊默默的退回文官队首。

    “报!启奏皇上,安国伯军已据此不到五里!”一个锦衣卫百户亲自来传令。

    “再探!”

    由于‘辎重’太多,万岁山千户所自太原府启程,一直走了十几日才到得京畿,早在五日前到得保定府时,刘鸿渐便派了哨骑给京中送了消息。

    刘鸿渐鲜衣怒马当头而行,身后金银甲骑兵紧随其后。

    回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越是离得家近,刘鸿渐越感觉焦躁不安,他拍马上了一个高坡,向着京城方向望了望。

    举目之下,不远处赫然出现一排排鲜衣怒马的侍卫,难道皇上也来了?

    两个时辰前,哨骑便上报说已经与朝廷那边的哨骑接了头,说是朝廷会派人来迎接他,可看着阵势,怕不是得有上万人!

    而朝中出行需要上万人护卫的,能有几人?

    “加速行军!”刘鸿渐回头当机立断。

    而他自己则拍马向着京城方向狂奔,行到带刀把总身前翻身下马,早有力士高呼。

    “安国伯到!”

    “安国伯到!”

    刘鸿渐整理了一下衣衫,穿过自动为其让出道路的叉刀围子手、穿过三千营红盔将军,最后穿过锦衣卫力士,终于见到崇祯。

    眼前的崇祯,身体略微有些瘦削,翼善冠上落满了雪花,眉头微皱目光炯炯,双手则背负于身后。

    “皇上,微臣回来了!”

    有明一朝的皇帝,除非是祭祀天地社稷等大事,几乎很少出京城,现在崇祯竟然为了他,不仅冒雪出城相迎,还迎出去三十里!

    话越是到了嘴边,刘鸿渐越不知该说些什么,看着面前这个为大明操劳半生的中年人,刘鸿渐终是用简单的话语向皇上复了命。

    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爱卿快平身!走,回去说话!”崇祯眼角湿润,上前亲手扶起了刘鸿渐。

    “安国伯,你可知皇上为了你,已在此等候一个多时辰!”兵部尚书李邦华上前说道。

    “皇上厚爱,微臣万死难报其一!”刘鸿渐客套了一下。

    “些许小事,李爱卿莫要多语。”

    崇祯心情极好,他承继大统的十几年来,在德胜门送过不少出征的大将,每次都希冀着这些大将能凯旋,他必在安定门外等候佳音。

    十几年了,从德胜门送出去多少大将、督师他自己都记不清,可从安定门凯旋的,却寥寥无几。

    “皇上,微臣此番山西之行收货颇丰,给皇上带了不少的‘土特产’呢!”

    刘鸿渐身穿狐皮大袄站在崇祯身边显得十分亮眼,回了京城便等于回了家,刘鸿渐话也说的十分随意,甚至有些嬉皮笑脸。

    “安国伯,注意言辞举止!”新任礼部尚书眼见面前之人摇摇晃晃的,没一点礼数,出言提醒。

    但是却只是吃了崇祯的白眼,前任礼部尚书蒋德璟辞官后,他才被从南京调了来。

    “哦?听闻山西产异宝,不知爱卿给朕带了什么好玩意儿?”

    “皇上请看!”刘鸿渐指了指远处逶迤数里的车队说道。

    “这么多!车上是何物?”崇祯满脸疑惑道。

    关于对山西奸商们的处置刘鸿渐并未在奏疏中提到,一来担心朝臣不满,二来嘛,这对崇祯来说也算是个惊喜吧。

    “嗯,这可得好好算算,有四百车银子,一百车金子,一百八十车珍珠玛瑙,翡翠玉镯是多少车来着?

    回皇上,微臣记性不太好记不得了,怕是一会儿得去问问下人!”

    崇祯:“……”

    百官:“……”

    “据朕所知,那山西、陕西连年闹灾,怎会有如此之多的银钱?爱卿莫要诓朕!”崇祯呆了片刻,不可思议的道。

    “哈哈哈,皇上这世上可是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呢,一会您去看看就知道了,咱大明,真的是一点不缺银子!你看臣没说错吧?

    咱大明有钱了!”刘鸿渐对此相当得意。

    不是他吹牛,只要皇上能狠下心,他能再给崇祯捞出来几千万两,抄家是会上瘾的!

    “朕脑子有点晕,此事先交给户部打理吧!走,回京去,朕在宫中给你摆宴庆功!”

    崇祯兴致勃勃的道,不管是真是假,户部的倪元璐一向严苛谨慎,稍后自有定论。

    “不去了不去了!皇上!臣要回家!臣要当爹了!”

    PS:明朝出征皆从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道德胜利,而班师则从安定门,分别取旗开得胜,太平安定之意。
………………………………

第133章 小别新婚

    场面一度变得十分尴尬,虽然是寒冬腊月,不少臣属却不断的擦拭着额头的冷汗,要是普通人只这一句话两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作为一个臣子,皇上能出城三十里迎接,还给你摆宴席,那是多大的荣耀,可面前这个嬉皮笑脸的年轻人竟然如此的不知好歹,竟然拒绝皇上的美意,这……皇家的脸面往哪搁?

    本来兴致勃勃的崇祯被刘鸿渐一句话说的竟有些呆滞,手抬起来不知道该往哪放,这……

    “安国伯,不得乱语呀!快跪下谢罪。”孟兆祥简直都要气死了,这个安国伯哪都好,就是嘴太欠,一句话能把人噎死。

    谢毛线罪,老子就是想回家看看家人而已,饭什么时候不能吃,这难道也有错?

    “臣多谢皇上美意了,但奈何臣如今归心似箭,就算去吃山珍海味也是味如爵蜡,要不,明天?”

    地上都是雪,刘鸿渐怕弄脏了狐皮大袄只是弯腰给崇祯拱了拱手。

    “罢了罢了,爱卿也是个念家的人,如此甚好,先回去吧,一切明日再说!”

    崇祯苦笑着摇了摇头,若是其他任何一个臣子敢如此顶撞于他,最少也得吃板子了,可面前之人?

    他怕一顿板子把人打跑啊!

    崇祯在小黄门的搀扶下上了御辇,并招手让刘鸿渐与他一同乘坐,这又是其他官员所不敢想象的待遇,四周弥漫着酸酸的味道。

    这御辇乃是二十四人抬的超级豪华版轿子,御辇之后乃是群臣,前后皆是威风凛凛的‘仪仗队’,其后跟着万岁山千户所的两千军士。

    再之后便是数百辆由边军扈从的马车,大部队行至安定门时,边军被换下,没有特殊命令,边军不得入城。

    刘鸿渐把他们安置在了西山大营旁,所有开销户部大笔一挥,包吃包住,管饱,他们将在西山大营修整两天,然后赶赴太原府向唐峯复命。

    万岁山千户所士兵在得到崇祯的嘉奖后,兴高采烈的把马车赶到户部门外,便炸了营,原因是刘鸿渐给他们放假了。

    由于不少千户所少年都是京城周边,有的还离得不近,刘鸿渐特许他们可骑马回家探亲,跟着刘鸿渐出去征战半年,大多士兵只是赏银就有上百两,这足可以让他们回乡吹上好一阵子了。

    唯有祖仇清几人无家可归,刘鸿渐与常钰等几人告了别后,带着牛壮、祖仇清等几人直奔伯爵府。

    穿过行人稀疏的街面,不少人都驻足观看,大白天敢在京城大街上行马的人可不多见,若让五城兵马司的知道,难免又是一番苛责。

    但刘鸿渐可不管这些,五城兵马司那群兵油子算个毛,也就欺负欺负平头老百姓了。

    熟悉的漆红大门,熟悉的小院子,上次离开时还是满园碧绿,如今已是白雪皑皑。

    由于刘鸿渐回京的事只是通过锦衣卫告知了朝廷,伯爵府对此还一无所知,以至于几个下人看到伯爷回来,竟然都呆在了当场。

    刘鸿渐示意几个下人不要声张,自己则惦着脚向内院摸去。

    屋子中的孙秀秀正在给肚子里的孩子亲手缝制衣服,光线不太好,孙秀秀不得不朝着窗户,门帘被掀开,她也顾不得回头看,还以为是小兰。

    “小兰啊,红丝要用完了快去拿些来!”可说完发现没人搭话,只好扭头看了一眼,只这一眼,孙秀秀便仿若被雷击了一般。

    “秀秀!”刘鸿渐嗓音沙哑,低声说了一句。

    刘鸿渐分明的看到孙秀秀的身子抖了一下。

    “夫君!”孙秀秀起身不顾微微隆起的小腹一头扎进了刘鸿渐的怀里。

    在外人眼里,孙秀秀是二品诰命、是伯爵夫人,是受皇后娘娘恩宠的刘府女主人,但是抛开这些光鲜的身份呢?

    她只是一个在夫君出征时战战兢兢,然后望眼欲穿等待夫君归还的小女子罢了,在这深宅大院之中,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可言,唯有那无尽的思念。

    多少次,孙秀秀站在院门口,等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归来,可最后只能抚摸一下腹中的胎儿安慰自己,没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毕竟打仗是会死人的。

    然而,这无尽的委屈,在见到刘鸿渐的那一刻全部烟消云散,只化作一行激动的泪水,顺着雪白的脸颊流下,然后就是紧紧的抱着面前的男人,生怕他会再次离她而去。

    “好了好了,别哭了,这都要当母亲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乖,别吓着我们的宝宝!”

    刘鸿渐轻拍着孙秀秀的后背,只片刻孙秀秀便止住了哭泣,抬起泪眼怔怔的看着刘鸿渐。

    丹唇微起,吐气如兰,刘鸿渐情不自禁的把嘴唇贴了上去,吮吸着久违的芳香。

    都说小别胜新婚,待孙秀秀败下阵来挣脱开刘鸿渐上下其手的爪子时,孙秀秀的嘴唇都有些微肿了。

    哐当——两人正静静的享受二人时光时,屋外传来小兰的声响。

    “老爷回来了?老爷回来了!”小兰高兴的大喊,老爷回来,意味着她的男人也回来了,可怎么不见他呢?

    “老爷,我家那浑人呢!”小兰见刘鸿渐二人从内屋出来,赶忙问道,语气中有些许不安,毕竟那是去打仗啊!

    “哦?棒槌没去找你吗?那就怪了,走出去看看!”刘鸿渐带头去了外院。

    牛大棒槌在外院踟蹰已经很久了,但就是没有下定决心去找那个近在咫尺的妻子。

    “呐,这不在这嘛,大棒槌你磨蹭什么呢!”刘鸿渐指着院子中的牛大棒槌喊道。

    刘鸿渐刚说完,小兰就如一阵风似的冲进了牛壮的怀里,惹的周围的一大群人大乐。

    “娘子,我……”牛大棒槌伸出右手挡住了自己的右脸颊支支吾吾的说道。

    “夫君为何捂着右脸,快拿下来!”小兰也是觉得大庭广众之下有点难为情,只是抱了一下便分开。

    又见牛壮一直用右手捂着脸颊,便好奇的问。

    “那娘子,你一会儿可别吓着啊!”牛壮缓缓的把右手放下,露出一道长两寸有余的疤痕。

    “不就是一条疤嘛,咋的,你还怕我嫌你丑?若是嫌你丑之前就不会嫁给你,我倒是觉得有个这条疤你比之前更有男人样儿了!”

    小兰轻抚着牛大棒槌脸上的疤痕小声说道。

    “嘿嘿,俺这条疤是为了保护大人,俺挨的值!”牛壮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