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瞒殿下,微臣忙活半日还未曾吃饭,劳烦殿下给微臣搞点吃的垫垫肚子吧!”

    身为臣子,在这样的场合向自己的学生蹭饭,多少有点不合适,但刘鸿渐不这么想,这给人当老师,皇上也不给发薪水,哪有白干活的道理。

    还有一个问题,此番来的仓促,刘鸿渐想了一路,也没想到自己能教太子点啥,这就有点尴尬了。

    好在太子为人比较‘忠厚’,听到刘师傅饿了,马上派人传膳。

    不多时,几个小菜外加一壶美酒便端了上来。

    这折腾了大半天肚子着实有点饿了,刘鸿渐也不客气,当着太子的面吃了起来。

    太子安坐桌前也不多言,静静的等着刘师傅吃完。

    “殿下认为为君者应当如何治理天下呢?”刘鸿渐边吃边抛出了一个问题。

    “刘师傅,本宫认为当以父皇为榜,勤于政务,选贤任能……”

    “停——打住,殿下,

    以后殿下莫要喊臣刘师傅了,搞的跟臣七老八十了似的不合适。”

    “那本宫喊你什么?”

    “这个……随便吧,咱俩也错不了几岁,私下里喊我老刘即可!”

    “这个好像不妥吧……”朱慈烺有些为难。

    “没什么妥不妥的,一个称呼而已,殿下当真以当今皇上为榜样吗?”

    “是啊,父皇一生勤于政事、不辞辛劳,为君者不应该是这样吗?”

    刘鸿渐无语,当皇帝当到要上吊的地步,还勤快,勤快有什么用!

    唉,太子都被教坏了。

    “举个栗子。

    有这样两个县官,一个呢,清廉奉公,标榜风节,不畏强御,看见你不对,他就死谏,慷慨激昂,即使你要砍他的头,他也要拧着脖子跟你讲大道理。

    但是不仅自己穷的叮当响,治下的百姓也是穷的叮当响。

    另一个呢,除却处置公务外,私下里与权贵、商人出入酒楼等风月场所,但治下的百姓却能安居乐业,井井有条。

    殿下,如若是你,你用哪一个?”

    “这……我认为应该用廉洁奉公的人,另外一个结交商贾之人,肯定有贪墨的行为,父皇说过,大明就是被这些贪官折腾到如此地步的。”

    朱慈烺想了一下,认真的说。

    就知道是这样!刘鸿渐心中对太子的回答有点失望,这简直就是跟崇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如果一个所谓的清官,穷的自己都吃不饱饭了,有何能耐让全县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反观之,就算一个官员有些贪墨的小毛病,但是治理手段很高明,能让百姓有饭吃,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看,哪个能用,哪个不能用不是显而易见吗?

    平心而论,百姓不怕官员贪墨,就怕官员不干事儿,不仅现在是如此,后世更是如此。

    就拿后世的公务员来说,一县之长,工资三千五,算上所有的补贴,四千五百块!

    这工资基本上与后世江南皮革厂的工人差不多,无非是后者多加会儿班而已。

    当个普通的电子厂工人何其容易,可要当上县长,个中辛劳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试想一下,你若是费劲周折熬了数年,当上了这个县长,结果工资却连个房子都买不起,你如何想?

    天朝的官自古以来工资就不高,朱重八叫花子出身,恨透了贪官,把官员的工资定的更是低的令人发指。

    在刘鸿渐看来,你不能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要么给人高工资,然后加强监察,要么……自己想吧,野火烧不尽,贪官吹又生。

    “是用清流还是用循吏,殿下莫要着急答复,需好好思考一下。

    我后日再来,走了!”

    吃饱喝足,刘鸿渐擦了擦嘴甩着衣袖出了文华殿,只留下朱慈烺一个人发呆。

    “清流?循吏?”
………………………………

第150章 凄惨的匠户

    年关将至,对于大部分明人来说,都是个值得开心的日子,有钱的人家都换上了崭新的灯笼,为这个凛冽的冬天增添了喜庆。

    可对于匠户胡六来说,过年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家中已经揭不开锅了,两个孩子嗷嗷哭喊着饿,家里的婆娘只能打骂他们不懂事。

    胡六叹了口气,扛着木工箱子出了门。

    他是个木匠,是朝廷在册的‘世袭’匠户。

    明朝的工匠分坐班和轮班制,坐班匠户也就是长期工匠,这类工匠虽然薪俸低微,饱受酷吏欺凌,但至少饿不死。

    轮班工匠就没有这个待遇了,不仅轮班期间没有任何薪俸,往返的路费还要自己料理。

    胡六就是轮班匠户,只不过他为了节省往返的开销,干脆在城边搭了个草棚子,举家暂居在了这里。

    几天前胡六做完了工坊交代的任务,结束了本年的轮班,同时苦日子也开始了。

    本来工坊虽然不发放薪俸,但至少能吃个饱饭,监头是他的同乡,每次下工他都能偷偷带回些工坊的残羹剩菜给家里的婆娘和孩子。

    现在轮班结束了,‘好日子’也到头了。

    胡六扛着木工箱子穿过金帽儿胡同,来到通政司右参议张大人家。

    昨日张府的管家找到他,要求他去府上做一套枣木家具,这对于胡六来说当真是雪上加霜。

    因为官老爷找他们这些轮班匠户做工,是不付工钱的,这是他们的特权,顶多是管顿饭吃。

    本来胡六想着趁着年关还有几天时间,打造些桌子椅子拉到集市上卖,好给家中挣些米粮。

    虽然百姓贫苦,不见得有人买,但总有个盼头。

    现在看来,怎么让家里的婆娘孩子度过这个寒冬都是问题了。

    胡六收起了思绪,敲响了张府的侧门。

    门咯吱一声被打开,探出来一个蓄着八字胡、贼眉鼠眼的中年人。

    “是你啊,怎的如此晚才来,快滚进来吧!”

    “王管家,小的家里离这儿有点距离,所以才来得迟了些,明日小的一定赶早来。”

    胡六一边陪着不是,一边跟着王管家走进张府。

    后院子里已经来了好几个同行,对胡六的到来只是冷漠的看了一眼,就接着干起了手里的活儿。

    “胡六,你的任务是打制一张枣木桌子,四把椅子,六套茶几,皆要刷上红漆,木材都在那边放着,给你三日时间够了吧!”

    王管家说话有点阴阳怪气,两撮胡子也是一翘一翘的。

    “王管家,这么多家具三天时间怕是不够啊,至少得五日……”胡六有些为难。

    “哟?还敢跟我讨价还价?白天干不完就给我连夜加工,做工一定要精细,不得粗制滥造。

    误了大人的事我为你是问!不开眼的狗东西!”

    王管家骂骂咧咧的说了好一会儿,才起身离去。

    胡六叹了口气,只得加快手中的活计。

    一直干到过了中午,六七个木匠饿的双眼发花时,张府的下人才送来了今日的饭食。

    一桶蒸好的黑窝头,一桶没有任何油水的咸菜汤。

    胡六在地上抓了把雪算是清洗了一下手,抓起黑窝头就狠狠的咬了一口,他必须吃的快些,否则有可能吃不饱。

    胡六一口气吃了三个黑窝头,又喝了一碗汤,终于是感觉身上有了点力气。

    可能是张府估算有误,院子里只他们六七个工匠,这一桶黑窝头根本吃不完。

    他眼见几个同僚都蹲在一边吃饭,趁人不备又拿了两个窝头,偷偷的塞进怀中。

    一边监督的下人不知在聊着些什么,竟没人注意到他。

    胡六有点心虚,但家里的孩子已经饿了一天了,两个窝头兴许不够,他扭头偷看了一眼,又快速的把手伸进桶里,这次他抓了三个。

    “忒!你这个贱骨头,竟然敢偷馒头!”一个下人不经意间见到了这一幕,马上撩起袖子快步走了过来。

    另一个下人见状忙跑去喊王管家,王管家就呆在隔壁,听闻有工匠连吃带偷,不禁大怒,小跑着来到了后院。

    “头儿,这个姓胡的偷东西!你看,小的刚从他腰间搜出来五个馒头!”下人手里捧着被胡六体温暖热的黑馒头向着王管家邀功。

    “好啊,你这个贼配军,张老爷念你们辛劳给你们饭吃,你这厮自己吃还不够,竟然还敢偷窃,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来人!给我打!”

    王管家一脚把胡六踹翻在地,示意下人动手。

    “王管家,小的家中尚有妻小,她们都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了,小的也是迫不得已啊,求王管家饶恕,小的再也不敢了……”

    胡六从地上爬起来,跪在王管家面前讨饶。

    “哼!我张府又不是开善堂的,你家人吃不饱饭与我张府何干?少在这跟我装蒜,偷东西就是偷东西,给我打!”

    两个下人得了王管家的命令,对着胡六就是一番拳打脚踢,院子里顿时传来胡六的哀嚎。

    殴打足足持续了半刻钟,直到两个下人脚都踢疼了方才停手,王管家骂骂咧咧的让下人拖拉着胡六把他扔出了张府。

    胡六躺在地上双手抱着头,痛苦的佝偻着身体,鲜血从嘴角和鼻子里涌出,混杂着街道上脏乱的雪,他的眼神中充满着痛苦和绝望。

    在雪地上趴了许久,身体终于是恢复了知觉,胡六慢慢的爬起来,拾起散落一地的木工工具,佝偻着疼痛的腰向着前方无望的走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狗,来生,就算做了狗,也比当个匠户强吧!

    胡六走过豆腐巷,看到崇文门门外围着不少人,就踱步走了过去。

    “户部代征布告:

    承皇上旨意,安国候欲征用工匠以作调遣,凡户部在册之轮班匠户,皆可前往西山,万岁山千户所驻地旁报到。

    凡通过考核者,皆可留在此地供安国候差遣,同时可免去朝廷的轮班。

    另安国候交代,所有通过考核的工匠,皆有月银,最低者以二两为限,望诸位乡里相互转告!”

    就算是工部工坊里那些长期坐班的匠户,月银也才一两,还要几经酷吏克扣,这个安国候是何许人也吗,竟然敢放言二两月银招募工匠,还是最低。

    不少人一议论纷纷,对着布告评头论足,只有胡六面露喜色。

    这是好消息,不管这个安国候定的月银是真是假,二两他不敢奢望,哪怕一个月给他五钱银子,也能让他烧高香了。

    胡六决定赶紧回家,好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的婆娘,夕阳下胡六佝偻的身影一瘸一拐的向着家中奔去,生活又有了希望。

    胡六只是一个缩影,同样的一幕幕在北直隶、顺天府上演,几乎所有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匠户们都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们成群结队的向西山、向万岁山千户所进发,为了生活,为了活下去。

    PS:深夜码字,业界良心,人类楷模,求支持!求打赏!求推荐票!
………………………………

第151章 全面开工(一)

    紧赶慢赶的,安国候府终于在两日前,迎来了刘鸿渐与杨雪的婚礼。

    虽然没有大肆操办,也没有宴请太多客人,但皇上也是给足了面子。

    不仅派使臣送来了贺礼,还加封了杨雪为诰命夫人。

    刘鸿渐荣升侯爵后,孙秀秀自然成了候夫人,现在就连纳的二夫人都成了诰命,足见皇上对刘鸿渐的宠信。

    刘鸿渐身为太子的老师,朱慈烺自然也是派去了下人恭贺,小小的婚礼倒是显得格外的隆重。

    历经坎坷,杨雪终于如愿嫁给了她心目中的如意郎君,喜不自禁之下婚礼当天就流下了泪水。

    然而还不到两日,刘鸿渐与杨雪的蜜月就被不速之客打断。

    冯敦厚火急火燎的从西山赶来,说是万岁山千户所来了不少北直隶、顺天府的匠户以及各皇庄的庄户,场面有些失控。

    不得已刘鸿渐只好从温柔乡中爬起来,跟着冯敦厚赶往了西山。

    西山,万岁山千户所。

    千户所士兵在得了五日的假期后,都已如期返回,他们在外厮杀半年,都赢得了不少赏银。

    家中的父老有了这些赏银,都能过上个好年,饮水思源,少年们对千户所的认同感空前提高,对刘鸿渐的愈加的钦佩和崇拜。

    这几日来,不断的有从北直隶、顺天府各地前来应召的匠人,以及从各处皇庄征集的民壮。

    虽然刘鸿渐明令民壮只从皇庄中征集,而匠人也只收轮班的匠户,但不少不再这个范围的匠人也想来碰碰运气。

    人数越聚越多,到了今日竟然多达数千人。

    饶是千户所大部士兵都出来维持秩序,仍是有些捉襟见肘,没办法,少年们平日里受刘鸿渐影响,对这些苦哈哈的百姓不忍恶言训斥。

    “侯爷来了,都静一静,静一静!”陈明遇站在高处,眼见刘鸿渐和冯敦厚从远处打马而来,忙紧急维持起秩序。

    大营前的民壮以及匠户闻言,大多也止住了议论。

    “老陈,这怎么回事?怎么来了这么多人?”刘鸿渐皱了皱眉。

    “侯爷,下官谨遵侯爷命令,只在诸多皇庄里挑选了五百个会砌墙的庄户,以及一千五百个民壮。

    但如此多的人得了差事,消息就很难封锁,周围的百姓听闻这里招工,都跑了来碰运气,那些匠人也是如此。

    唉侯爷,百姓们苦啊,还有那些匠户,大多都衣衫褴褛,吃了上顿没下顿。”

    说到此,陈明遇眼圈泛红,有不少百姓前日都已经来此等候征用,由于天气寒冷,外加干粮不足,今日一大早竟然冻死饿死了好几个。

    刘鸿渐听了陈明遇的陈述,心里也是沉甸甸的。

    此次招工除了要建造一个大型的综合研究所外,还要搭建几处地窖,等过段时日南方征集的土豆番薯运来,以作育种、育秧用。

    按照原来的计划,五百名砌墙工人,外加一千五百民壮,已经足矣。

    而第一期的工程,刘鸿渐也没打算征用太多匠人,毕竟研究所没有建造好,招那么多人也无用武之地。

    可眼下大营前的普通百姓至少得有三千人,匠户也来了差不多近千人。

    所有人都目光炯炯的看着高台上的安国候刘鸿渐,他们之中有人知道万岁山千户所,更有人知道是面前的年轻人力挽狂澜,赶走了强盗般的农民军。

    他们希冀着这位安国候能给他们个差事,哪怕是苦力活儿,只要能活下去,能有口饭吃,他们都乐意。

    见刘鸿渐站在台前只是皱着眉头不说话,不知从何处起,一排排的百姓波浪般跪倒在地。

    他们也知道侯爷就是再阔气、再怜悯他们,也不可能把他们全部征召,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默不作声,只是跪在雪地里等候侯爷的指示。

    冷风呼呼的刮着,营地前却是变得格外安静,两千千户所士兵守在四周,只留有寒风吹动战袍的呼啦声。

    罢了罢了,不就是多了两千人吗?

    大不了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工程一块开工。

    综合研究所、地窖是第一期,也是最紧俏的,第二期还需要建造一处纺织工坊、一处玻璃工坊。

    前两者都是要花银子的,而后两者则是为了赚银子的。

    现在大明的制作工艺还仅仅只能烧出琉璃,虽然西方已经有玻璃产出,但不论是清晰度、还是质量都很差劲。

    虽然他非化工专业,但烧制玻璃又不是什么高精尖,更何况那本轻工业基础里也有提到,比葫芦画瓢,刘鸿渐相信,当他的玻璃生产出来,一定会引起轰动。

    再者就是纺织工坊,有了‘伯爵纺纱机’,纺纱速度快了十倍不止,这都是商机。

    建了工坊,就要招募工人,为了方便工人下工后居住,少不得还要在西山建造房屋。

    再者刘鸿渐也早有意把千户所诸位兄弟的家人接过来,安排在一起,一来方便照料,探望亲人不用长途跋涉回家,二来纺织工坊建成,这些妇女也能有个差事。

    这样一算,竟然要建造这么多工程,得花不少银子呢,刘鸿渐暗暗的想。

    虽然皇上有言在先,研究所和地窖的费用可直接报于户部,但刘鸿渐没打算把这些产业并入朝廷。

    一来,工坊一旦成了公家的,就像后世的那些个GuoQi般,贪污腐败横行,一个泱泱大企,机构冗余之下竟然能亏空至需要ZF大肆补贴,全然变了味道。

    二来,银子是朝廷出的,难免在人员任免上要考虑诸多,不能得心应手。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除却顺便解决这些困苦百姓的吃饭问题外,这些工坊将来可是赚钱的聚宝盆啊。

    还有那准备建造的研究所,以后研制新式火炮、枪械、弹药,都需要刘鸿渐手中的图纸,这些都是机密,必须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

    他的侯府中,有从山西回来,薅皇上羊毛私藏的一百二十万两,外加崇祯封赏给他的四十万两,共计一百六十万两。

    雇佣匠人、民壮、工人需要花钱,一应器械、砖瓦、木材等也需要花钱,还有粮食,都需要花钱,他的家底儿虽然丰厚。

    但也不知道能撑多久,等没银子了,大不了找人入伙,只不过掌控权一定要握在自己手里。

    想明白的这些,刘鸿渐终于是有了定意。

    他清了清嗓子,上前示意百姓们起身。
………………………………

第152章 全面开工(二)

    所有百姓都紧张的看着刘鸿渐,他们知道,就算侯爷不收他们,也是情理之中,毕竟侯爷不是开善堂的,明明不需要那么多人,为何还要多此一举,浪费许多银子?

    但所有人都希冀着、渴求着,毕竟这个冬季太难熬了。

    营地前安静的有些凝滞,刘鸿渐深吸了一口气。

    “民壮在原来基础上加征一千人,算上会砌墙的共计征三千人,工匠扩征到五百人!”

    “侯爷英明!”

    “谢侯爷恩典!”

    霎时间,凝重的气氛被打破,四周皆传来民壮和匠户们的欢呼声。

    加征一千余人,意味着这里大部分人都能安然度过这个冬季了。

    “别嚷嚷了,拿出你们的户籍文书,都排好队,排好队!民壮到左边,匠户到右边。”

    营地前早已排好几排文案,负责户籍查验和匠户考核的,分别是刘鸿渐从户部和工部借调过来的几个主事。

    而一应器械、砖瓦、粮食则直接找户部购买,刘鸿渐是拿着银票去的,把户部尚书倪元璐乐的不行,直夸刘鸿渐体恤朝廷。

    人员征集一直持续到黄昏,共征集民壮三千人,铁匠、木匠、石匠、刀匠、铸匠等五百余。

    这三千五百人暂时安顿在千户所旁边,搭建帐篷居住。

    当天晚上,刘鸿渐便公布了这些人的薪俸待遇。

    三千民壮皆月银五钱,五钱便是半两,省着点用基本能满足一户人家度日,况且做工期间是管饭的,所有的民壮都很开心。

    而匠人的待遇刘鸿渐并没有定死,毕竟工种不同、能力也不同,定成死的不利于提高匠人的积极性。

    自古以来匠人不受重用,唯有两宋期间朝廷鼓励发明创造,在那时中华大地曾涌现出一大批的能工巧匠,胶泥活字印刷术、冶金术、航海术、土木工程皆在两宋期间得到飞速发展。

    而到了明朝,匠人的地位每况愈下,生活也是惨不忍睹。

    在刘鸿渐看来,一个民族要崛起,单单靠圣人教化是完全扯犊子的,教育是根基,但明朝的教育呢?

    科举制度之下,程朱理学大行于世,文人士绅天天之乎者也,侃侃而论,真正埋头搞发明、搞创造、搞科技的反而连饭都吃不饱。

    官僚、士绅、封建思想对工匠的歧视、压迫和欺凌,导致明中叶以来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在畸形中发展,就是这个意思。

    经过慎重考虑,刘鸿渐暂时把匠人分级。

    一级匠人,包括铁匠、木匠、裁缝匠、石匠等在内约三百人,月银二两。

    二级匠人,包括铸匠、土木匠等在内约五十人,月银四两。

    三级匠人,包括琉璃匠、刀匠在内约三十人,月银八两,琉璃匠主要是考虑到以后玻璃的研发。

    三级以上便是匠师,匠师暂时只把船木匠纳入,月银十六两,他们的主要职责便是研制新式战船,甚至战舰。

    但目前前来应召的匠户中,竟然一个都没有,大明禁海政策的实行,直接把几代船匠的传承拦腰斩断。

    匠师以上是大匠师,包括枪、炮、火药的研发,月银五十两。

    再往上便是负责各工程整体督造的档头,由于没有合适的人选,三大档头暂时由阎应元、陈明遇、冯敦厚这三个后勤能手负责。

    三大档头皆直接向刘鸿渐负责,而我们的安国候刘鸿渐呢?负责出银子!

    每个级别由所属匠人推举出三个领班,开会时领班到场,负责收集和反馈所属匠人的诸多意见和建议。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提高匠人们的积极性,有贡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