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真不知这些老臣都为了个啥?你若是文官吧,出去还能捞点银子,就算是清流,也是为了后世流芳搏个名儿。
而这老黄呢?说他为了利吧,一身旧官服也不知穿了多久,说他为了名吧,他大字不识几个,哪知道什么万古流芳。
就这么把自己无私的贡献给朝廷,反正刘鸿渐自认为自己干不来。
他没有那么高尚,为人处世也没有什么章法,皆是随心而定。
“皇上,臣的意思,秦夫人一家为大明征战数十年,而到如今才是曲曲二品的诰命夫人,如今南方动乱,皇上当不吝封赏,方能得地方士兵之心。
如今太仓库银充足,也可多赐予些,让忠于大明之臣有能力招兵买马、奖赏有功士兵。
秦夫人苦守石柱,若黄老将军去了山海关,秦夫人势必更加孤立无援。
臣建议,从京营中拨出四万兵,调与秦夫人听用,而秦夫人不需与左、张二人决战,只需占据要地与二人对峙即可。”
既然老左快不行了,当然不能在这个时候硬碰硬,那就等呗,这土匪头子蹦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老左上天之时,便是小左覆灭之日。
“第二,边关苦寒,驻守边关的士兵也皆是骄兵悍将,且分散于各处,兵力不足。
听闻黄老将军的庐州兵也死伤殆尽,臣建议,京营中还需分出两万人给黄将军撑场面。
哦,还有微臣手中的那炳剑,放微臣手中也没啥用,皇上你看?”
北境四镇皆有悍将把持,刘鸿渐走了,突然又空降来一个督师,关键这督师之前军职还没当地的总兵高,怎么能令各地的总兵心服?
刘鸿渐为了老黄(其实是自己不想去那里受苦)也真是煞费苦心。
“哼,朕的赏赐也是你想送人便送人的?再者说,朕若把京营的兵都派了出去,这京师的安危谁来负责?”
崇祯听完马上炸毛了。
天子剑尚且不说,这黄德功若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朕怎么能安心把边关重地交给他?
这个竖子,真是给了颜色便开染坊。
膨胀了,膨胀了!
“皇上,微臣并没有乱讲,从山海关到宣府,北境防线本就绵长,微臣攻打李自敬时又拉走唐峯、向雄两位干将以及山海关内全部的骑兵。
如今山海关只剩下四万步军,以及五万新征的新兵蛋子,这些兵力驻守那绵延数百里的边镇根本不够。
臣听闻满清皆是在酷寒之下没了吃食而犯边,这可万万马虎不得。
至于咱这京师,不是还有剩下的两万京营士兵吗?年初闯军围城时,城中只有一万多苟延残喘的老弱,臣与王公公便能守得李自成兵败身亡。
现如今京营训练大成,臣自信即使真的到了那个地步,臣也可以守得匪贼无功而返。
更何况,黄老将军难道没有信心守住北境吗?”
刘鸿渐并没有把自己的千户所摆出来,事实上这是他最倚重的力量,那一百支AKM齐发守城的阵仗,并不为众人所知,他也不想让朝臣以及崇祯知道。
毕竟,那太霸道了,霸道到即使一个人对你再如何信任,也会心生忌惮。
“若臣让一个鞑子入了关,臣便以这项上头颅谢罪,臣必誓死守卫北境!”
黄得功除了会打仗,不会说什么好听话,来来回回的几句短小而无力,就像某些不良写手。
但崇祯却极为受用,或者说无可奈何。
“黄爱卿尽心尽力便是,真若到那个地步,朕也不怪你,只怪朕无能!”崇祯的脾性就是这样,事已至此便不会再拉将领们的后腿儿。
当年孙承宗是,袁崇焕也是。
“待会儿朕便召内阁商定南北事宜,若没有大的变故,明日上朝,朕便有旨意宣读,就这样吧!”
崇祯感觉甚是疲惫,如此重要的事是绕不开内阁的,好在他新组的这个内阁用起来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
即便如此,明日这旨意一发,朝中的大臣势必又要集体死谏,都是事儿啊!
“臣等告退!”刘鸿渐与黄得功齐声道。
刘鸿渐很开心,因为他终于不用去边关了。
黄得功也很开心,北境是他的第二故乡,如今征战半生他终于可以回去了,还是以督师的名义。
“哦,对了,皇上可别忘了后日之事!”刘鸿渐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身道。
后日?后日便是除夕了,能有何事?
………………………………
第159章 科学狂人(求推荐票)
第二天便是大年二十九,刘鸿渐照往常一样翘了班,谁拿他也没辙,这是皇上恩准的,若没有特别事,他可三日上一次早朝。
惶惶大明将近三百年,唯此一人也。
但刘鸿渐今日可没闲着,一来要过年了,他这安国候府也是热闹了许多,下人们挂灯笼的、贴剪花的,在老爹刘德隆的指挥下,一大早就闹的院子里鸡飞狗跳。
被吵的睡不着的刘鸿渐只好爬了起来,随便吃了点早点,便如往常一般去了锦衣卫衙门。
即便不去上朝,新闻还是要看的,锦衣卫衙门负责收集各地快马加鞭送来的各种消息,什么这里闹灾了,那里勋贵打死人了,如此云云。
然后经锦衣卫同知、佥事分门别类的挑选、摘抄。
当然,刘鸿渐也是要看的,因为锦衣卫的邸(di)报与礼部的邸报不同,礼部的邸报相当于后世的人民日报,但内容却乏善可陈,多是什么什么官员有了什么政绩,诸如此类。
锦衣卫的邸报按照刘鸿渐的要求,逐渐向海外之事侧重,比如某某国今日又有商船来到大明沿海,与谁谁谁接触。
虽然目前锦衣卫的间谍还没培训好,但从这些满大洋跑的外国商人口中,仍然能获知一些外界的消息。
不过刘鸿渐今天去锦衣卫衙门,可不是来看邸报的。
“老梁,那事儿办的如何了?”刘鸿渐开门见山。
“啊,大人说的什么事?”锦衣卫下辖有一万人,每日里各地的消息多如牛毛,最忙的就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梁阳。
古往今来,当甩手掌柜的人不在少数,但若要论甩手甩的干净彻底的,刘鸿渐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自然是名列前茅。
当然,刘鸿渐也是看透了老梁头的秉性才敢如此放权,只在大方向上做把控。
“就是那个,本官不是让你派人去JiangXi找一位叫宋应星的人吗?找到没?”刘鸿渐知道老梁忙,还是为他忙,所以一点也不生气。
“哦哦,大人,你这一说下官便想起来了,这个宋应星,找是找着了,但这厮脾气很倔,不论给多少银子,硬是不肯前来京师面见大人。
大人您又说要礼遇他,所以下面的人也不敢动粗,是以……”
梁阳不知道指挥使大人为何非要让他跑到JiangXi找这么一个人。
这宋应星的底子他也早已派人摸透了,其人年五十多岁,科举考到了三十岁仍然只是个举人,一直考到了崇祯初年,均是名落孙山,从此遂绝了科举之念。
后来当了几年八品推官,又混了几年县令,便辞官归乡,不问世事。
按理说这么一个没什么才学之人,怎么就入了指挥使大人的法眼呢?
“嗯,这样的人才,有如此行径,实属正常,叫我想想,该怎么把人忽悠哦不,招揽过来呢?”
刘鸿渐坐在太师椅上,右手握着拳头蹭了蹭下巴,开始动脑筋。
也许梁阳不知道这人的名头,可任何一个上过中学,历史成绩能及格的学生都知道,宋应星,那是有明一朝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之一。
刘鸿渐也是昨日翻通史时偶然看到的,一看生卒年,差点乐的把茶杯摔了。
宋应星,1587…1666,JiangXi奉新人,明朝著名科学家,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
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介绍到此为止,然而在全球通史这种只介绍极其重要之事的书里,能把一个小人物用这么多字来阐述,足见此人对明代乃至清代科技的影响力。
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啊,捡到宝了。
目前他手中虽然握有许多资料和图纸,但明朝的工业、手工业到底是什么水准,自己这新来的,也不甚清楚。
就是想弄点什么发明,也得立足于如今的科技水平啊,然而想弄明白这些,实在是难。
前世他只是个还没毕业的医学生,哪里懂得工科里的东西。
但现在好了,只要把这位科学家忽悠过来,以他对如今农业、手工业的了解和研究,这点破事岂不是信手拈来?
而西山大营边搞的那档子事儿,什么纺织厂、玻璃厂、土豆、番薯育种等等,交给阎应元这等外门汉,也实在是强人所难。
有了宋大爷,这不是现成的综合研究所大档头吗?
嗯,又可以当甩手掌柜了,美滋滋~
可是自古以来,科学狂人脾性都很怪,刘鸿渐当然知道,所以他对宋应星敢于婉拒一个侯爷、锦衣卫指挥使的招揽,倒也见怪不怪。
没办法,刘备还三顾茅庐呢,请个高人,当然得肯下功夫。
“大人,要不然下官让下面的人绑回来得了,不就是一个致仕的老举人吗?”
只这一会儿功夫,来了好几拨下属前来找他汇报工作,老梁头是个工作狂,见指挥使大人为了一个没什么才干的老举人发愁,不免有些心急。
“那不成,此人对本官极为重要,绑过来一来太失礼,二来,要是把人弄坏了怎么办,不行不行!警告你啊,不得乱来!”
这厮如果考历史,肯定是个零蛋,刘鸿渐愣了老梁一眼,心中诽谤道。
在这等一门心思搞研究的科学狂人心目里,什么最重要?
银子?不是,不然宋大爷早来了,身份地位?人家连知县都不当了!
“叫本官想想,嗯,嗯!有了!”刘鸿渐一拍桌子,把老梁吓了一跳。
刘鸿渐心思一转,随即从戒指空间里那本《重工业基础》中,开篇便详细介绍的蒸汽机图纸给撕了下来。
既然宋大爷喜欢研究,想来这个肯定比银子更有吸引力,蒸汽机的图解说明有数十页,他只把其中的前五页取了出来。
刘鸿渐几乎可以想象,这戛然而止的感觉会让宋大爷如何抓狂。
“派人把这个送过去,记得用信封封好,告诉送信的人,此信只能宋应星本人查看,而且看完还要上缴。”
刘鸿渐笑着对老梁头道。
哼哼,我就不信宋大爷你不上套。
大人今天这是怎么了,笑的这么……啧啧,猥琐!梁阳心中犯嘀咕。
“哦,要多派人,还要派好手,记住,这封信万不可有失,嗯,宋大爷也不能有失!”这图纸如果丢了,那实在是损失重大,刘鸿渐不得不再三嘱咐。
“是,大人,但如果那宋应星依然不肯来呢?”老梁虽然不解为何指挥使大人如此上心,但他就这点好,不该问的不问。
“不能,不能,相信本官!本官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还没待刘鸿渐继续吹牛C,便被门外传来的破驴嗓子打断。
“大人,宫里来了位公公,带来了皇上的旨意!在咱家等着呢!”
牛大棒槌在锦衣卫衙门也是熟人,连招呼都不用打便从外面进了来。
“我R,这公公怎么三天两头来!”
PS:为本书第一位堂主加更,预计下周五上架,容寒寒再咸鱼几天,上架会多更点。
PS:推基本朋友的书,《我有一个祖宗群》,《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水浒之风云再起》喜欢的可以试读一番。
………………………………
第160章 又来这套(求推荐票)
匆匆的从锦衣卫衙门赶到自己府宅,来传至的太监早已等候在前院中厅。
“哎呀,小喜子你又来了,可是皇上又赏本官了?如果不是银子的话就不用读了!”
刘鸿渐嬉皮笑脸道。
王二喜乃是安国候府的熟人了,几乎三天两头就要来一趟,要么是传崇祯的口谕,要么就是圣旨。
“安国候莫要胡言乱语,接旨吧!”王二喜没接刘鸿渐的茬儿,他这随堂太监也当了差不多一年了,早不像刚开始那般惊慌失措。
虽然他和安国候算是老熟人,但宣读圣旨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必须板着脸庄重的宣读,否则落人口实,宫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同行惦记着他的位子。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安国候刘鸿渐,督师蓟辽以来,功勋卓著,朕心甚慰,今边关复定,经内阁议,暂撤除蓟辽督师之职,改安国候前军都督府左都督为中军左都督,以左都督衔提督京营,望卿戒骄戒躁,为大明社稷谋福,钦此!”
这是?又换了个官儿?
本来以为卸下督师的名头,就能专心的搞搞工业、种种地,顺便再挣点银子花花。
这现在又是都督、又是提督的,还让不让人安心种地了?
“我说小喜子,皇上这是听谁蛊惑了,本候都已经禀明皇上不当这督师了,怎的又多了个提督?”刘鸿渐接过圣旨,遛了一遍对着王二喜说道。
王二喜一脸黑线。
要说他这随堂太监虽然不算什么大官,但他可是司礼监的随堂,而且是经常跟随皇帝身边,马上要荣升秉笔太监的随堂。
平日里出宫传旨,就算是比安国候爵位更高的皇亲国戚家里,哪个见了不是笑呵呵的叫着喜公公说着好听话?还赏银一大把?
怎的每次到了这安国候家里,不仅好听话从来没听到过,赏银那也是一个子儿没有,还一口一个小喜子!
这王二喜倒没啥可生气的,毕竟他是皇上的家奴,安国候立下那许多功勋,万岁爷高兴,他也高兴。
关键是,万岁爷这是在给他加官进爵啊!
每次传旨不是加官进爵,便是赏赐贡品,可倒了这儿,安国候的回复全是埋怨,甚至诽谤!
简直是见了鬼了,R了狗了有木有!
“安国候谨言慎行!不得妄语啊!皇上这是对你的恩宠,若是其他官员得到这些,不知要高兴的去祖坟上香了!你倒好……”
“哪里哪里!本候是觉得,功高震主嘛!而且这不最近在种地嘛,又要提督京营,若本官没有料错,京营应该只剩下两万五千军士,犯得着吗?”
京营原有十万步卒,江北之行,由于朱纯臣的疏忽,中了贼人埋伏,共损失一万六千士兵。
按照昨日的计意,秦夫人那边要借调四万,老黄那儿两万,京营便只剩两万余步卒。
“皇上口谕,京营余部自有将官训练,提督之职只是防范突发之举,不必每日去大营坐班。”
王二喜简直觉得安国候上辈子肯定是踩了不少狗屎,不然哪里来的这般恩宠。
“皇上真是料事如神,连这些都考虑到了!嘿嘿,嘿嘿。”刘鸿渐顿觉有些惭愧,只得打了个哈哈。
“咱家还要去宫里回话呢,安国候,咱家先走一步了!”
这安国候府太邪乎,王二喜决定此地不宜久留。
“公公慌些什么,宫里也不差这一会儿,给本候讲讲今日朝堂上都发生了啥?”
秦、黄二人关乎大明的安危,也关乎他的大计,他自己也是极为上心,若不是早上实在不想出被窝,他还真打算去看看。
但是明朝的早朝太坑爹了,这寒冬腊月里的,起大早不说,还要跑那么远。
先在午门外集体吹冷风,等皇上召见,然后你以为就能进屋子了?开玩笑。
除了一些重大之事,或者逢初一、十五等可以在皇极殿早朝,其余皆是皇极门临门听政,其他大臣呢?
不好意思,继续吹冷风吧!
“今日早朝安国候你真应该去,朝堂吵起来了,吵的不可开交,万岁爷气的不行。”王二喜也是说的义愤填膺。
原来早朝一开始崇祯便宣读了昨日与内阁议定的章程。
破格敕封秦良玉为忠贞侯,加封太保,封西南总督,总督川蜀、湖广、JiangXi、GuiZhou四省军务。
敕封黄得功为靖南候,宣辽总督,亦加封太保,总督九边军务。
此两道旨意刚一宣读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黄得功本就是伯爵,又有平叛之功,晋升为候,倒还说的过去。
可这秦良玉何许人也?许多新晋的御史言官压根就没听过,还是个女的,这也加封太保了?
关键是总督历来由文官担任,武将?他们只知道打打杀杀,有何资格担当总督职位?
于是乎,除了几位先前便被崇祯训斥一通的阁老默不作声外,其余所有文臣皆出班反对。
有说崇祯滥施恩典,不珍惜祖上爵位的,有说武将担任总督,有伪祖制的。
表演最精彩的莫过于礼部尚书马士英,这厮先是引经据典,然后又痛斥黄得功为粗鄙之辈,大字不识,一副忠肝义胆、仗义执言、忠言逆耳的做派,最后竟哭晕在朝堂。
崇祯十七年来看惯了这场面,倒也没有太生气。
可文臣们不依,毕竟他们坐在武官头上拉屎拉尿惯了,现在突然反过来了,如果纵容此势发展,以后他们见了武官岂不是无法趾高气扬了?
这肯定不行,必须死谏、死谏!于是乎满朝文臣以集体辞官相威胁,想逼皇上妥协。
崇祯怒极反笑,把闹腾的最欢的几个御史直接就地免了职,连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马士英都挨了廷杖,然后甩着袖子便回了乾清宫。
当然,辞职是不可能辞职的,文官们只是爬起来互相鼓气,相邀明日再战。
“哈哈哈哈,这些鸟大臣,就知道是这德行,幸亏本官没去,不然又要被恶心一次!”刘鸿渐听了王二喜的叙述,乐的不行。
在他看来,秦良玉、黄得功二人功勋卓著,要能力有能力,要功劳有功劳,若早日放了权,说不定大明现在早已国泰承平了。
“侯爷莫要小瞧这些大臣,他们都已知道这些主意是你出的,我听下面的人说他们要联合起来对付侯爷你呢!侯爷可要当心啊!”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王二喜有些担忧出言提醒道。
毕竟自从有了安国候,万岁爷近日不仅吃的多了,起色也好了,他们这些做奴婢的,自然也是开心。
“老爷,外面有个自称黄得功的人前来求见!”管家牛大年裹着袍子前来通报。
“得,这是来道谢来了,咱家就不打搅了,回宫复旨喽!告退!”王二喜抱拳行礼,带着两排小黄门出门而去。
PS:和督师不同,总督一职,在明朝确有此官职,但基本同督师一样,因事而设,事毕即撤。
PS:友情推一本书《重生元末做皇帝》一个现代的功夫小子因暴力犯罪而困于牢狱,却也由此走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穿越到元朝末年,喜欢的可以一阅。
………………………………
第161章 无奈之举(求推荐票)
黄得功惴惴不安的在安国候府门口徘徊。
他身着便服,也没有带任何随从,以至于侯府的下人竟然没人认得他。
他也不生气,区区一个副总兵在满地都是勋贵的诺大京城里,又算得了什么。
他是来谢恩的,之前在朝堂里,若没有安国候的建言,他几乎可以想象自己的结局。
军功自然会全部被朱纯臣拿走不说,自己呢,被痛斥一通,下放到荒野之地继续当他的副总兵,这还是好的。
但他得罪的是成国公,不仅如此连皇上也是看他不上,说不定干脆就得回家养老了。
想他一生征战数十载,刀口上舔血,过惯了厮杀的日子,到头来却仍然是一个不受待见的武夫。
世事难料,如今他不仅没有被怪罪,反而被安国候举荐,成了宣辽总督。
他算是明白了,你在战场再能打、再勇武,如果在朝廷里没有人,都没有用。
你的功劳再大,也不及御史文官在皇上身边吹几口风,所以,想安稳的在外头打仗,必须得有靠山!
而朝廷里谁的关系最硬?
自然是安国候了!
谁敢在朝堂之上硬怼一个手握实权的国公?谁敢明目张胆的去找皇上蹭饭?谁敢在皇上跟前肆无忌惮的大吃大喝?谁敢藐视朝堂不上朝?
不仅如此,人家还特别受皇上器重,就算他线条再粗,也能看出,皇上对安国候的信任,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所以,要想安稳的去辽东当他的总督,这颗大树,他一定要抱上。
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侯爷有请!”正思索间,一个下人出来唤他。
黄得功深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衫抬步进了侯府。
“黄得功冒昧来访,特来感谢侯爷大恩!”黄得功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