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位快快请起,这大冷天怎的还在劳作,本候记得给你们档头打了招呼了,除夕准许你们回家过年月银照付,可是档头故意欺瞒你们?”

    刘鸿渐下了马来,走到匠人身边朗声说道。

    “侯爷错怪阎档头了,昨日阎档头已经告知我们可以回家过年,但……家里也是家徒四壁、布衾不暖的,倒不如在这里呆着,干点活儿暖和暖和。”

    一个匠人苦笑着向刘鸿渐说道,其实是大多数人家里根本揭不开锅了,在这里干点活计,至少还能剩下一个人的吃食。

    阎应元得知侯爷前来,也是赶紧丢下手头的事务赶来。

    “大人怎么今日前来,不是说今日朝廷要公祭吗?”阎应元忙活坏了,三个大工地,数千人都要他来张罗,大冷天的也热出了一身汗。

    “嗯,公祭结束了,闲着没事就来这里看看,老阎,账上的银子还够支用吗?”刘鸿渐出声问道。

    “回大人,前些天您派发的叁拾万两银子,向工部、户部采买一应器械、材料等共用去十万余两,购置粮食等又用去四万余两。

    如今账上还宽裕,足足有十五万两呢!”阎应元本就是管账高手,对这些数字了然于胸,脱口而出道。

    “嗯,那就给这些匠人、民壮提前把本月的月银发放了吧,让大伙儿也过个好年!”

    刘鸿渐想都没想,直接说道。

    三千民壮月银五钱,五百匠人按照之前之前定的规矩分了等级,可即使如此一个月的月银也不过数千两,对于目前还财大气粗的刘鸿渐来说,九牛一毛。

    “谢侯爷!”

    “侯爷大恩,小的一家终身不敢忘!”

    诸多的民壮和匠人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的耳朵,他们才在这里干了没几天活儿。

    特别是这些苦哈哈的匠户,他们终其一生,帮官老爷家做事也没拿到过一钱银子,而面前的侯爷不仅给银子,还提前一个月便发放。

    这如何不令他们吃惊,接着便又是齐齐的拜倒。

    这年月,一两银子便是救命钱啊。

    “老冯,今儿是除夕,着人去城里买些酒来,晚上让厨子给大伙儿们做些好吃食!”刘鸿渐对冯敦厚道。

    随随便便的一句话,自刘鸿渐口中说出。

    毕竟工种不分贵贱,以一个后世人的价值观来看,不论是工地上的民工,还是工厂里的工人,亦或是办公室里的白领。

    皆是靠着自己的本事生活,没了民工,谁给你盖房子?没了工人,你身上穿的、手里用的,又从何处来?

    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不少民壮、匠人皆忘记去欢呼,反而眼圈有些泛红。

    “忒!这怎么还哭上了,好日子在后头等着你们呢,都给本候爷好好干!”刘鸿渐最受不得这些,这大过年的。

    “有气力的,看到那些马车没,都给本候卸煤去,卸不完没饭吃!”敢情非得装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来,这些民壮才适应似的,这真是……

    “卸煤去喽!”

    “走走走!”

    一大群人吆喝着向马车冲去。

    “铁匠和铸匠都给本候过来,有事交代!”

    煤自然是要利用起来的,不仅要自己用,还要推广到千家万户,这就不得不赶紧打造出一把神器来。

    刘鸿渐捏着手里的图纸,指着一群热情的匠人说道。

    PS:求订阅、求打赏,寒寒已备好泡面和烟,能更多少看诸位的了。


………………………………

第168章 老古董?新发明(第四更)

    五百匠人中除却木匠之外,便属铁匠、铸匠最多了,刘鸿渐刚说完,呼啦啦从匠户中站出来一百来号人。

    刘鸿渐把手里的图纸交由他们传阅查看。

    图纸有四张,其中两页为分解说明,第一张是个形似铁榔头的物件儿,第二张是个粗粗的圆柱,中空,下方还开了个孔。

    几个年轻些的匠户眼疾手快,拿到手里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个所以然。

    “侯爷,是要为京营打造新式武器吗?可小的看,这就是个铁榔头啊!”年轻人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把图纸交给了身后几个老匠户。

    刘鸿渐笑而不答,什么铁榔头,这可是后世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必备的神器。

    匠户老孙头年纪快五十大几了,打了一辈子铁器,手上满是厚厚的老茧。

    他眉头深皱,盯着那个铁榔头似的图纸看了半天,直到翻到第二张分解说明的一页,似乎看到了个煤字,随即灵机一动。

    “侯爷,这物件儿是不是与您拉过来的那些煤石有关?”老孙头试探的问道。

    “嗯,还算聪明,不似这些愣头青!这个东西,叫煤球机!”刘鸿渐指着第一张图纸说道。

    老式十二孔手工煤球机,这玩意儿他不仅见过,而且还用过。

    他十几岁的时候,孤儿院为了节省开支,烧火用的煤球皆是用这玩意儿手工打制。

    从煤球厂买来用机器粉碎的煤粉,掺入少量黏土以水和之,把煤球机放入煤泥中用力下压,直到煤泥充满煤球机体,然后在木头沫子里蘸一下。

    在空地之处用力压煤球机的头部,一个新鲜的煤球便被打制出来,在晴日里晒上个两天,便可以生活取暖了。

    而另外一张图纸便是煤球炉了,这个东西更简单,无非就是做出个中空有底盘的模具,以铁水浇灌之,然后由匠人打磨。

    听了刘鸿渐的解释,一帮子铁匠、铸匠皆是目瞪口呆、惊为天人!

    侯爷不是军人出身吗?怎的还懂俺们铁匠的手艺?看侯爷这阵势,侯爷难道还用过这个叫煤球机的东西?

    不得了!不得了!一群人甚至忘记了言语,皆是看着刘鸿渐眉飞色舞的讲解着。

    “有谁有信心把这玩意儿做出来?”讲解完,刘鸿渐说道。

    其实刚才讲解时,几个识字的匠人已经看了图纸的分解说明,虽说都是简体字,但明末时大部分字皆已与现在无异。

    这玩意儿难度最大的便是煤球机的机体,煤球机手柄是活的,十二根铁棍与球罩之间也是活的,二者结合负责把煤泥压制成形并推出去。

    这在后世早已是被淘汰掉的老古董,但在三百多年前的当下,足以称得上是个划时代的发明了吧!

    刚才几个最活跃的年轻人这时便蔫了,他们也就打制过锄头、镰刀之类的简单物件儿,这玩意儿,不会啊!

    “侯爷,老朽或许可以一试!”老孙头弯腰行了礼,谦逊的说道。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可不行!

    “好说好说,图纸就在这儿,你们皆可以同时开工,谁先研制出来,有赏!

    嗯……就赏银五百两,匠户户籍可转为自由身!”刘鸿渐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

    他本就从崇祯皇帝那里要到了这个特权,而这个,也将是他用来激励匠人们发愤图强的一件利器。

    五百两银子不足以改变某个匠户家庭,但取消匠籍的桎梏,就意味着自己的孩子,再不用跟他老子一样受人欺辱、穷困一生。

    他可以参加科举为官,也可以经商做生意,更可以种地采桑……

    而现在……侯爷说话自然是算数的。

    没有人知道,这些匠人曾忍受过多少屈辱,只此一句话,便足矣令所有匠人们疯狂。

    一群年轻人接过图纸瞬间把老孙头包围了,他们希望老孙头能不吝赐教,但其他同行皆是摇摇头,因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泱泱华夏五千年,手艺活皆是师脉相传,这是人家混饭吃的手艺,除非是自己的儿子,怎么可能传给外人?

    “匠户除籍是有条件的,需要把所掌握的技艺编撰成书,一并交由档头处置。”

    刘鸿渐略微皱了皱眉,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不知有多少技艺失传,大部分原因都是这种师脉口口相传,而不注重著书立说造成的。

    有了除籍的条件,即使分享出自己所学,倒也没什么不公平,反正自己的孩子也不用再当匠户。

    为了自己的后代不再像他们般受人欺凌,匠人们大多不甚在乎。

    其实煤的使用,也不仅仅局限于蜂窝煤,毕竟这些皆是不怎么产生有毒气体的无烟煤,就是大块大块的烧,注意通风的情况下也没什么大问题。

    蜂窝煤制造麻烦,不仅要把煤石敲成碎末,还要重新打制,工序麻烦。

    好在是劳动力实在不值钱,而且古时的工匠大多都有匠人精神,不似后世能偷工减料、偷奸耍滑绝不勤勤恳恳、踏踏实实。

    而且蜂窝煤的推广对象是富户,煤比木炭要耐烧不知几倍,燃放的热量也是高于木炭,且木炭不仅制作更为麻烦,成本也是高的离奇。

    明末时期,十斤木炭就要两钱银子,而煤呢?以产量来算,一百斤也不到五百文铜钱。

    煤球炉顶部可以放置一片铁饼,侧边开个洞,通到窗外一根排气的管子,除了取暖之外,上部还可以烧水、热茶、做饭,一炉好几用。

    况且蜂窝煤加上煤球炉,放到屋子里不比炭盆高大上多了!

    刘鸿渐几乎可以想象,这玩意真搞出来,绝对可以赚银子。

    而另一个方法便是针对普通人家的经济实用型了,无非就是用泥巴和石头垒一个灶台,把大的煤快敲成小个的便可凑乎使用。

    交代好了诸多事项,见天色也不早了,刘鸿渐便在众人的感激声中准备打道回府。

    “哦对了老阎,你们三人忙完待会儿记得来本候府上,要过年了,一起喝点乐呵乐呵!”刘鸿渐上了马说道。

    “下官遵命,就是大人不说,下官三人也正有事要报与大人听呢!”阎应元拱手相送!

    “下什么官,咱们几个还这么客气,有事儿晚上说,本候先走一步!”

    说完刘鸿渐拍马向家中行去。

    PS:推书《北上伐清》,看到书名了吗?知道干什么的吧?

    PS:推书《大唐技师》,看到书名了吗?知道干什么的吧?

    PS:目前订阅刚刚达到预期的一半,有点失落!


………………………………

第169章 平头哥的抉择(第五更)

    从前几日起,京城的大街上便热闹了不少。

    时值除夕,有钱的人家门口皆已换上了大红灯笼,就是一般的人家大门上也贴着新剪裁的门贴。

    胡同里不时传来炮竹声,一六四四年终于要结束了。

    刘鸿渐一行人赶到家门口时,天刚刚黑。

    侯府两座大石狮子胸前皆是系着大红彩头,门前两个下人侍候而立,见老爷回来,一人牵马,一人则进去通报。

    刚进得门,刘德隆便裹着锦袍从外院溜达出来,身后还跟着牛大棒槌的爹牛大年。

    “我儿回来了?”

    “是啊爹,今晚是除夕,孩儿打算宴请些亲朋好友,劳烦爹给张罗一下!”刘鸿渐上前微笑着道。

    虽然此是小事,他派人吩咐一下厨房的红姐便可。

    但奈何刘德隆忙活了一辈子,一闲下来就感觉浑身不得劲儿。

    先前吧,除了去衙门坐坐班,回来还能跟管家牛大年下下棋过把瘾,可牛大年的棋实在是太烂了,虐过来虐过去反倒没了意思。

    刘德隆又是侯府的太爷,除了刘鸿渐,没人敢对他吆五喝六,这日子实在是太无聊了。

    刘鸿渐也是无语,知道老爹闲的发慌,于是有啥事干脆跟老爹交代一下,让老爷子觉得他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折腾了一天,只有到了内院,刘鸿渐才真的感觉有点累。

    孙秀秀挺着肚子坐在床边给肚子里的孩子做着衣物,虽然家中早已不缺银子,但孙秀秀执拗的要自己来做。

    刘鸿渐四仰八叉的躺在床榻上,享受这杨雪小手轻柔的按摩。

    “夫君辽东一去便是半年,明岁应当不会远行了吧!”孙秀秀放下手里的活儿,轻柔的说道。

    虽然报效朝廷这等大道理她都懂,但身为一个女子,没有人不想自己的夫君能天天陪在身边。

    再加上腹中已有小生命,孙秀秀也很是担心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夫君不在身边。

    “嗯,不出去了,最近一段时日啊,本老爷哪都不去了,就在家陪我的两个小娘子!”刘鸿渐趁两人不备,一左一右把二人抱入怀中,伸嘴就想香一个

    “老爷,这还没吃晚饭呢!又胡闹!”杨雪和孙秀秀皆是躲开。

    ……

    三人在屋中聊了半晌,直到小兰来唤说宴席已备好,刘鸿渐方才整理了衣衫出了门去。

    侯府的中厅,烛光通亮,几个炭盆把屋子烘烤的格外暖和。

    刘鸿渐刚进中厅,阎应元等人便起身恭贺,还皆是带来了贺礼。

    阎应元、陈明遇、冯敦厚、常钰、祖仇清四人、锦衣卫同知梁阳、就连牛大棒槌也有了一席之地。

    这些人皆是一年来跟随他四处征战的袍泽,老阎三人自不必说,跟常钰一样皆是长刘鸿渐几岁,办事稳妥,一年来若没有他们四人负责后勤、征战。

    他这个愣头青别说山Xi,就是辽东都不见得能拿下。

    几人皆是端坐在酒席旁,等候刘鸿渐的训示。

    刘鸿渐起身端起酒壶,给每个人都斟上了一杯酒。

    “都坐好!”祖仇清四人年纪跟刘鸿渐相仿,一时有些不适应想起身,别刘鸿渐按下。

    “今年诸位跟随我东奔西跑,都辛苦了!

    好在咱们运气不错,大明的运气也不错,帮皇上平定了北境,承蒙天恩,诸位与本候一样,都已有爵位在身。”

    征战一年,除了牛大棒槌,其余几人皆是被男爵的爵位,而祖仇清和常钰更是因功被封了子爵。

    刘鸿渐倒了一圈酒,最后给自己也斟上,坐回原处。

    “但这还不够,大明积弊已久,四处皆是狼藉,而皇上对本候信赖有加,对我报以厚望,明岁还需要诸位与我一同努力。

    为了大明,也为了你们的前程,这杯酒,本候敬你们!干!”

    刘鸿渐说完,举杯一饮而尽,其余几人也是很痛快。

    “能征战沙场,本就是我常钰的理想,侯爷明岁还望多多照拂!”常钰给自己又倒了一杯,端起酒喝了个干净。

    他本是世袭的锦衣卫千户,年初也是痛下决心,放弃在别人看来艳羡不已的职位,毅然加入了万岁山千户所。

    如今征战将近一年,他已是子爵,他赌对了。

    “承蒙侯爷不嫌,给我等四人以立身之地,刀山火海,但凭侯爷一句话,我四人若皱了眉头,便不算个汉子!”

    祖仇清、王朗、刑山、岳成泽起身端起酒盅立誓。

    “俺牛壮……全听老爷的!俺干了!”牛壮本来也想像其他几人一样表表衷心,可站起身来脑子里变成了一团浆糊。

    “哈哈哈哈……”众人皆笑。

    阎应元三人则是饮了酒后不发一语,刘鸿渐觉得三人今日有些奇怪。

    他从腰间摸出来早已备好的银票,每张皆是三千两,给几人分发。

    “侯爷这是做什么?”众人皆是面露惊讶。

    “没啥,发点银子呗,都拿着,谁墨迹谁罚酒!”刘鸿渐不容置疑的道。

    虽然他们皆有朝廷发放的薪俸,但明朝的薪水之低简直令人发指,而刘鸿渐又明令禁止他们贪墨,虽然他自己没少薅皇上羊毛。

    但你吃肉,总得让跟随你的兄弟喝口汤吧,对兄弟,他向来不是吝啬之人。

    若不是为了以后的大计,他也不会去薅崇祯羊毛,钱这东西,够花便行了,多少是个够?

    到了梁阳,刘鸿渐除了一张三千两的银票,还外加了十万两。

    锦衣卫有一万个弟兄,来年他还要靠这些人组建情报网,而梁阳这一年来也算是忙里忙外劳苦功高,这都是他们应得的。

    众人也不是扭捏之辈,左右看了看皆是接过了这‘明目张胆’的‘贿银’。

    好在屋子里没有外人,否则若让那些御史言官知道了,便又是一桩麻烦事。

    “大人,卑职有话说!”一直以来阎应元皆是欲言又止,直到现在才下定了决心。

    “老阎,本候跟你说了多少次了,都是自家人,什么卑职不卑职的,有什么事你说便是!”刘鸿渐夹了一筷子菜塞到口中嘟嘟囔囔道。

    “我们三人思量已久,想跟随黄得功将军去辽东守边!”

    阎应元三人站起身,拱手低下了头。

    PS:有点惨,看来泡面白买了!我是真的想吃这口饭啊,也真的在努力,写好这个故事。


………………………………

第170章 人各有志(第六更,为打赏加更)

    阎应元的几句话就像平地一声惊雷,把在场的其他几人噎住了。

    一直以来在千户所里,这三人都是顶梁柱般的存在。

    阎应元为人比较活道,陈明遇则是刚正不阿,掌管着军营的刑罚,而冯敦厚人如其名,是个不怎么爱言语,但却是最受千户所少年爱戴的粮秣官。

    平时三人在军营里皆是尽心尽责,更是从未听他们说过有有离开的念头。

    而现在三个顶梁柱突然说要离开,还要去那个寒冷刺骨的边地,年轻些的祖仇清几人不知就里,甚至有点不知所措。

    “阎大哥为何突然离开,可是军营又有不开眼的小子惹您失望了?”

    岳成泽年纪最轻,小时家里穷也没钱去识字,闲时总喜欢找冯敦厚请教问题,二人关系也是最好。

    “小岳莫要乱语。”冯敦厚低着头,扭过脖子说到。

    似乎他们三人也觉得难以启齿,或者说是有些愧疚,毕竟若没有刘鸿渐,他们也许还呆在江阴县城,当一个连品秩都没有的典史。

    “决定了?”刘鸿渐一直坐在椅子上没动地方,甚至连语气里也没有一丝惊讶。

    “卑职三人……决定了!”阎应元的声音比之前略小,但是他的表情却仿佛更加坚定。

    “那便好,明日我便去见黄总督,为尔等三人谋个差事。”刘鸿渐知道只要他不同意,这三人根本不可能离开。

    但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翼太鲜亮了,但它们飞走的时候,你心底里知道,把它们禁锢在一个地方是不公平的。

    他们应该有更广阔的疆场,去展示他们的才能,而不是待在千户所这一亩三分地跟着一群少年瞎胡闹。

    既然决定让他们离去,刘鸿渐自然也不会拉他们后腿儿,以三人的才能和往日的军功,加上他的举荐,到了辽东至少可以得到个游击甚至参将的军职。

    “谢大人!大人知遇之恩,卑职没齿难忘!”三人皆是向着下跪拜谢。

    侯爷如此干净利落的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让他们先是惊喜,而后又觉得更加愧疚。

    毕竟像侯爷这般没有官架子,又体谅下属、爱兵如子的人,真是不多。

    “不过……你们这般吃我的用我的,这拍拍屁股说走就走可不行,本候岂不是太没面子了?”刘鸿渐嘴角上扬,阴阴的道。

    这……阎应元三人互相看了看,一时没反应过来。

    “你们几个给我听好了,今天若是老阎他们三个能站着出去,你们明天全部给本候去千户所吃板子!

    来人,给老阎他们满上!”刘鸿渐指着常钰几人道。

    还没说完,常钰便端起了酒壶走了过去,接着是祖仇清、王朗、刑山,还有眼角有些湿润的岳成泽,就连粗线条的牛大棒槌也跟了上去。

    ……

    刘鸿渐闲坐于桌边,看着众人觥筹交错,遐想联翩。

    这世间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出乎意料者更是比比皆是。

    若真是将这三位后世鼎鼎大名的江阴三公,禁锢在他这个小小的千户所里,整日里包工头似的监督、张罗他的什么工厂、研究所。

    岂不是太不公平了,他们是英雄,有身为一个仁人志士全部的美德,他们应该去做想做之事。

    英雄若无用武之地,也不过是凡夫俗子罢了。

    而辽东,那是个百战之地,多少先辈埋骨于此,想来他们三人也是想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吧。

    刘鸿渐给自己斟上一杯酒,自顾自的喝了一口,嘶——真辣!

    “大人!怎么?后悔了?”

    坐在角落的锦衣卫同知梁阳一直自斟自饮的喝着小酒,对刚才发生的事置若罔闻。

    事实上若论悲欢离合,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的梁阳不知比刘鸿渐的见识多了多少。

    他提着一壶酒,坐到了刘鸿渐身边,给刘鸿渐倒上了一杯,也给自己倒上一杯。

    “没有,人各有志,怨不得人,本候只是觉得……他们走了,千户所那摊子事儿,谁给本候张罗?”刘鸿渐放下心里的思绪,突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直以来不论是锦衣卫,还是千户所、工地,亦或是山西的煤矿产业,他都是当的妥妥的甩手掌柜。

    而且还甩的特别彻底,锦衣卫的老梁,千户所的老阎三人,山西的老顾和小顾。

    除却有必要之事会来请示,即使身上这么多差事,但基本上刘鸿渐反而是最清闲的。

    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