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罢了罢了,是本官多嘴了吧,只要不惹我,东厂爱怎么开怎么开!

    刘鸿渐见崇祯并不言语,躬身行了个礼后便自顾自的走出了东暖阁。

    他身子转的格外决绝,压根没看到崇祯眼角的悔意,这世上很多事,过后不及。

    黄昏下的皇宫肃穆而庄严,最后一抹夕阳被城墙吞噬,夜幕即将降临。

    刘鸿渐几乎是失魂落魄的从宫门中走出。

    是啊,一直以来都是他太自以为是了吧,皇上为何什么都要听他的?

    从封疆大吏到内臣厂督,刘鸿渐,你是不是膨胀了?

    你难道不知道伴君如伴虎吗?

    ……

    一直到晚上,刘鸿渐依然在反思自己最近一年的所作所为,越想越是觉得自己活到现在简直就是奇迹。

    怀里的的孙秀秀小猫一样窝在他的胸口,极尽的依赖。

    “夫君,你怎么了?”似乎是觉得刘鸿渐有心事,孙秀秀睁开朦胧的睡眼轻声问道。

    “秀秀,如果我犯了罪大恶极的事,恶到为天下人所不容……”刘鸿渐轻声的说道。

    “夫君又在胡思乱想了,夫君怎么会做那样的事,不过不管以后发生什么,秀秀都一定会跟着夫君……”孙秀秀柔声打断了碎碎念的夫君。

    “也许吧,快睡吧!”刘鸿渐轻轻的抚着爱妻隆起的肚子,再过三个月,他就要当父亲了。

    就要当父亲了,已经不是一个人了。

    所以,他不能再这样了!刘鸿渐似乎想明白了。

    PS:过了十二点,还有一更,深夜码字,不抽烟还是很难受,痛苦继续煎熬中。


………………………………

第211章 帝王无情

    第二天一大早,刘鸿渐便起了床,他穿了一身便服,提着一盒早已准备好的补品上了马车。

    他要去看望他的老战友王承恩,这个为了大明鞠躬尽瘁一辈子的老太监。

    王承恩居住在距离乾清宫最近的一排建筑群中,由于他地位颇高,又得崇祯信赖,是以单独拥有着一处院落。

    “王老哥,兄弟来看你了!”刘鸿渐进门便亲切的道。

    王承恩是护国侯,他是安国候,论年纪王承恩足以做他的爷爷。

    但宫里不这么论,王承恩是太监,刘鸿渐能以兄弟相称,已经让病榻上的王承恩极为感动了。

    王承恩看来是真的快撑不住了,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嘴唇干裂一脸的灰气。

    这个曾经为大明镇守城墙、闯军猛攻都面不改色的太监,此时身边只有一个年约十几岁的小黄门。

    太监不像常人,就算是死了身边也有后人陪着,太监最凄凉处便是死前是一个人,死后亦无颜面见泉下父母。

    而大太监更是如此,你地位高了又如何?

    大伙儿都知道你快不行了,都在等着你赶紧死去,好把位置让出来!

    “安……安国……候来了,坐…吧!”王承恩努力的挣扎了一下想起身相迎,但没有成功。

    “老哥哥你快坐好吧!都是自己人还如此见外作甚!王老哥身子感觉如何了?”

    刘鸿渐赶紧上前,边扶着王承恩坐下边把身下的枕头放在其身后,亲切的说道。

    小黄门从外面端过来一个茶壶,放于桌前,给刘鸿渐斟了一杯。

    刘鸿渐接过茶杯,又递给了王承恩。

    “唉,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喽,侯爷,鞑子最近有什么动静没?”王承恩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顿时感觉说话轻松了一点。

    “王老哥你都这样了,还想着那些外虏的事,真是教朝廷里那些鸟大臣汗颜呀!

    前阵子得到探报说,鞑子去岁征了不少兵,不过宣辽那边有黄老将军镇守,想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王老哥莫要挂怀,还是专心养病吧~!”

    刘鸿渐知道王承恩挂念大明安危,如果不跟他说一下,估计老公公会一直放不下心。

    唉,这也太寒酸了。

    皇上啊皇上,这可是为你流过血的功臣啊,你就算给了他侯爵的恩赏,但王承恩无儿无女又有什么用,还不如你来探望一下来得实在。

    “侯爷啊老奴有预感,你定是能帮助万岁爷成就大事的人,有你在,老奴走了也放心呐!”

    其他人或许不明白,但是王承恩却知道这一年来谁的功劳最大、谁的能力最强。

    “王老哥谬赞了,小弟此番来,还有个疑问,那个李云魁是个什么样的人?”刘鸿渐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绕是他再不想掺和宫里的事,可这些仍然还是要搞明白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内宫监的李云魁吗?听小喜子说他已经被万岁爷调任到咱司礼监任秉笔了。

    想来等咱家去了,这掌印太监的位子就是他的了!”王承恩久居宫墙之内,自然对宫里的人了如指掌。

    “这个李云魁对下属极爱面子又有些小肚鸡肠,不过对皇后娘娘和万岁爷都是极为忠心的,咱宫内的爷们,没有孬种!”

    王承恩这句话倒是说的极为硬气,原因也很简单,早在一年前,那些怕死的孬种都被他清理干净了。

    “昨日皇上突然宣布李云魁任东厂提督,让本候有些惊讶,本候觉得小喜子倒还不赖!但皇上似乎对本候生了间隙!”

    在王承恩面前,刘鸿渐一点也不托大,反而把后者当做一个忘年的至交好友,有什么说什么。

    在刘鸿渐看来,或许现在这个李云魁能衷心的为圣上办事,但那是头上一直有你老王压着。

    如果没有了你的掣肘,东缉事厂督查百官,等于是在天下万千官员头上悬了一把刀,如此大的权力,如果心术不正,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侯爷乃真性情,但这在帝王之家,是行不通的。‘

    帝王无情,他可以对你施恩,可以百般宠信,但你千万不能骄纵,不能因为这些宠信而失去分寸,此是大忌。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天地君亲师无外如是,侯爷大才,应当能分分清楚,也无须老奴多言了。”

    常言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王承恩说的到都是真心话。

    “至于王二喜,唉!这小子心太善,撑不起宫里的大任,更别说那东厂了!”

    王二喜算是王承恩从小便着力培养的,奈何心性如此,再怎么培养,不合适还是不合适!

    在宫里,只心好是没有用的!

    东厂这厂公,没有几分狠劲儿,别说督查百官,估计连自己手下的番子都搞不定。

    王承恩断断续续的说完心里所想,竟是累的几近昏迷。

    刘鸿渐见王承恩如此,也不忍再打搅,劝了一番后便打算告辞。

    “侯……爷,如若以后宫里真的……出事,你可前去……找御马监张国兴……”

    王承恩似乎是有些不放心,挣扎着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说完便昏迷了过去。

    ……

    嘉定伯府。

    一大早,伯府便来了不少朝廷勋贵,隆平候张拱日、灵璧侯汤国祚、项城伯常应俊、宁晋伯刘允极……

    这些平日除了过年能见上一面的闲人,今日都联袂到访,还个个对他嘉定伯伸出了大拇指。

    直让嘉定伯周奎心里扎心的疼。

    这些老家伙这是要在咱伯府吃饭啊!这要浪费多少粮食啊!这些老不死的!

    “嘉定伯当真是不愧为国丈呀,敢于向那嚣张的安国候叫板,真是给咱勋戚们出了口恶气!”项城伯出言道。

    “那是,皇后娘娘是咱的老姐,是咱爹的女儿,皇上也是咱爹的女婿,还怕……”周奎还没发言,身后的周怀任先装起了十三。

    “狗蛋儿,跟谁俩呢,还咱咱咱,这都是你叔叔辈的,不懂规矩,快去安排酒席,就以上次你娶妻时的规格办!”嘉定伯周奎一巴掌拍在周怀任肩头。

    周怀任一脸的无语,他爹口中的娶妻时的规格,其实就是四菜一汤,还是高祖皇帝招待群臣时的规格,一清二白豆腐汤!

    “不知诸位老弟来咱伯府有何贵干?”周奎心一直在突突,这么多人至少得摆两桌酒席,如果这群闲人不来,那都够他一家子吃三天了。

    作孽啊!

    “国丈,我等前来是打算与你一起,清君侧,除国贼的!”隆平候张拱日义正言辞道。

    PS:好累,求个打赏吧!


………………………………

第212章 一腔好心喂了狗

    第二日晌午,乾清宫内。

    刚下了朝的崇祯坐在御座上批阅着成堆的奏疏,一旁侍候着的秉笔太监李云魁哈着腰给崇祯磨墨。

    “王大伴儿啊,今日安国候怎么又没来上朝?”崇祯奏疏批累了,放下毛笔下意识的道。

    曾几何时,崇祯身边侍候的一直是王承恩,这一晃便是十几年过去……

    “万岁爷,安国候爷今日告了病假,是以没来上朝。”新任秉笔太监李云魁对于皇上的口误,一点也没有生气,如实的答道。

    “嗯,也是,是朕准允的,这小子!”崇祯端起茶碗喝了口茶道。

    他对自己的口误并无一点内疚,反而因为想起安国候那小子,嘴角略微上扬了一下。

    “不过万岁爷,昨日老奴得了信儿,说是安国候爷曾来宫里探望过王公公,还在里面呆了许久,至于谈些什么,老奴便不得而知了。”

    李云魁一副秉公奏报的表情,但他的心思可并不是如此。

    在他看来,这个安国候入宫而不见皇上,反而去见一个太监,只此一条,便可以治他个死罪了。

    “嗯,二人有过袍泽的情义,如今王大伴儿身染重疾,这竖子也算是个重情义的家伙!”崇祯丝毫没感觉到李云魁的言外之意,反而自顾自的夸起了安国候。

    “皇上所言极是!”李云魁站在崇祯的身侧,嘴角有些抽搐。

    这…这也太……

    “李云魁,摆驾王承恩府宅!”崇祯突然说道。

    这天下不止你安国候重情义,朕也不会让有功之人落寞而去,崇祯心里想道。

    “诺!老奴这便去安排。”李云魁收起思绪应声道。

    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大伴儿,而万岁爷的大伴儿便是王承恩,他若想顶替掉这个位置,除了更加小心的伺候外,剩下的便是时间。

    是啊,时间真是个残酷的东西,它可以把很多事和人变得面目全非。

    岁月是把杀猪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黑了木耳。

    这王承恩也会被慢慢淡忘吧,李云魁边走边想道。

    “陛下驾到!”李云魁当先走到王承恩的府宅前通报。

    崇祯身着常服,在诸多侍卫、太监们的簇拥下,进入了王承恩的府宅。

    “万岁爷!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早得了信儿的王承恩,身着一身崭新的四爪蟒袍,头戴三山帽,匍匐在地老泪纵横。

    在明朝,皇帝若亲自摆驾朝臣府宅,便是对朝臣莫大的恩赏,事实上有明一朝三百年,皇上能屈尊去臣子家的,也是屈指可数。

    更别提他王承恩还是个太监了。

    “大伴儿身子不好,快平身吧!”崇祯微微笑道。

    早有一个小黄门去搀扶起王承恩,王承恩缠绵病榻多时,身子虚弱的只动了这么几下便出了一身的虚汗。

    “大伴儿当好生将养身子,朕给你带来些御用的老山参,听说是前些年朝鲜国进贡来的高丽参。

    另外大伴儿若身子有任何不适,可马上着人传太医,朕已经给太医院打了招呼了!”

    太医院的太医只负责给皇家的人治病抓药,若没有圣旨,其他人是没这个资格的。

    “万岁爷,老奴这辈子没白活,老奴就算身死也没有任何遗憾了!”王承恩再度落泪,他只不过是个将死的太监,能如此得皇上器重本已是难得。

    如今皇上不仅对他嘘寒问暖,还专门亲自来探望,就算是去了下面,王承恩也足以向泉下的二老交代了。

    “大伴儿休要说这些丧气话,好生养病即可,你可有什么对朕说的?”崇祯心里也清楚,这王大伴儿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屋子里除了王承恩和崇祯,还站着一个小黄门,以及司礼监新任秉笔太监李云魁。

    王承恩对着身边的小黄门挥了挥手,示意其出去。

    崇祯也知道王承恩接下来可能要说些体己话,也是挥手把李云魁赶了出去,直把刚出门的李云魁心里痒痒的不行。

    “万岁爷,老奴入宫四十七年矣,跟在万岁爷身边也有十七年,幸得万岁爷恩宠,老奴本来别无所求,但如今老奴真的想说几句心里话。

    安国候对大明有功,只有他可以帮万岁爷您征战天下、荡平不臣,也只有他,才是真的在为大明奔波。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奴斗胆,希望万岁爷莫要听信小人谗言,坏了明君贤臣的美名。

    若能如此,老奴纵死无憾!”

    什么是忠臣?

    临死时依然所思所想,都是这个国家,所思所虑,皆是希望这个国家能长治久安,皆是为了自己侍奉一生的人能成就万古圣君。

    这就是忠臣!

    “王大伴儿你多虑了,朕从未怀疑过安国候,朕只是想提醒他一番罢了!”崇祯当然知道王承恩所说的是什么,事实上崇祯现在极其的鄙视这小子。

    想着昨日被他责备一句,马上便跑到王承恩这里告状了,真是岂有此理!

    王承恩也是不想想,如果朕真的对那小子心生嫌隙,怎么会把京营交给他这么一个刚刚行了冠礼的毛头小子?

    京营十七万军队,那对整个大明意味着什么?

    还有那军械所,私造军火是什么罪?兴许百姓不知道,你王承恩还不知道?

    而土豆和番薯,这种陌生的农作物,如果没有他的首肯,如何能在北方推行?

    到时候出了任何问题,关乎民生社稷之事,一个臣子背得起吗?谁背谁死!

    少不得这个锅还得朕来背。

    朕信你,不代表内阁和朝臣信你,在朕面前,你放肆到罢了,有朝臣在,你还如此不知规矩,朝臣如何看朕?又如何看你?

    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竖子,真是不体恤朕的苦心。

    崇祯感觉自己的一腔好心喂了狗,然后这狗不仅不吃,还在上面撒了泡尿般难受。

    “万岁爷,老奴知道,老奴都知道!”王承恩终于放下了心,交代完了所有事,疲惫又重新爬上了他的眉头。

    他就像一个所有愿望都得到满足的老人般,躺在床上享受着最后的宁静。

    “万岁爷,灵璧侯、隆平候、嘉定伯求见!”

    崇祯刚出了王承恩的府宅,李云魁便上前禀报。


………………………………

第213章 蛇鼠一窝

    王承恩的府宅就在乾清宫的侧后方,崇祯回了乾清宫便传召了嘉定伯等人。

    事实上崇祯隐约知道这些人来所为何事,最近一段时间朝廷无论是征兵、练兵,所选部将皆是没有爵位在身的普通武官。

    就算是领兵征战一方,朝廷也极少从都督府里寻觅将官,这让都督府的诸位勋贵到处吐酸水儿,崇祯自然也听到过一些。

    只是他不明白的是,嘉定伯来瞎掺和什么?

    从乾清宫外呼啦啦进来一大彪子大明勋贵,把崇祯吓了一跳,这是要造反吗?

    “微臣魏国公徐允爵叩见陛下!”

    “微臣灵璧侯汤国祚叩见陛下!”

    “微臣隆平候张拱日叩见陛下!”

    “微臣嘉定伯周奎叩见陛下!”

    ……

    “诸位爱卿平身!”崇祯冷冷的道。

    一帮子人足足有十几个,行了礼后起身站成了两排,魏国公徐允爵当先站在最前列。

    他是前些日子从南jing而来,到京城处理些生意事,正好碰上灵璧侯,于是乎一顿饭的工夫,灵璧侯一帮子同仇敌忾者便有了领头人。

    本来他们打算找嘉定伯出这个头,嘉定伯虽然爵位不高,但身份在那儿摆着,就算出了什么事,皇上还能把自己老丈人怎么样吗?

    可嘉定伯实在太不靠谱,那天晚上在嘉定伯府吃的所谓晚宴,也算是让几位勋贵领略了当朝国丈的风采。

    小炒白菜、小炒大萝卜、小炒菠菜,一帮子人看着端上来的伯爵家的晚宴,脸都绿了。

    周奎不仅没有觉得不好意思,甚至以为他们都占了他家的便宜。

    还是他的儿子国舅爷周狗蛋儿忍不住了说了声:“还有一个荤菜、一个汤!”

    于是乎众人看着青菜等那个荤菜,想着吃完了肉就走,谁停留谁是孙子。

    结果荤菜上来所有人都傻了眼,所谓的荤菜便是每桌上了一盘煮鸡蛋,鸡蛋估计也是按照每桌的人数来定的,每人一个,多了没有!

    而汤更是奇葩,竟然是桌子上所有菜的集合,众人不知道这个汤是不是嘉定伯厨房把择菜剩下的白菜帮子、萝卜叶子废物利用了。

    于是乎集体败下阵来,在嘉定伯一家又省了一桌饭钱的欢呼声中离去。

    但嘉定伯今日还是来了,因为他听说这次的事有魏国公打头,魏国公是谁,开国元勋徐达的后人,而徐家更是一门双国公,这在大明、哦不在整个华夏都是绝无仅有的荣耀。

    这事儿如果成了,全天下的勋贵都得记着他们的好!是以嘉定伯屁颠屁颠的腆着脸也来了。

    魏国公本来没想出这个头的,他一家子都在南京发展,京城太远,发生什么事都与他不相干。

    可灵璧侯汤国祚只三言两语便说服了徐允爵,原因无他,商税!

    早在半年多以前,安国候那个歹人还是安国伯时,就差点怂恿圣上征收商税,如今他生了侯爵手握军权,还能有他们的好日子吗?

    “不知是生了何等大事,竟让得诸位爱卿联袂来找朕,魏国公,你来说说吧!”崇祯指了指最前头明显是一帮人头领的徐允爵。

    “皇上,臣等此次前来是为我大明社稷、弹劾佞臣的!”徐允爵说话瓮声瓮气的,他跟崇祯差不多年纪,但吃的却比崇祯胖的不是一星半点。

    “哦?徐爱卿要弹劾谁?”崇祯道。

    “臣等要弹劾那安国候刘鸿渐!”徐允爵从怀里掏出昨晚一大帮子人绞尽脑汁写就的一封联明信,当庭宣读。

    “臣例数了安国候的七宗罪。

    其一,欺君罔上,据闻贼首李自成根本不是安国候刘鸿渐所杀。

    其二,其在辽东在没有查明真相的情况下,冒领军功,冤死了辽东总兵吴三桂。

    其三,在陕xi、山xi,纵容士兵荼毒商贾,致使两地行商、士绅死伤殆尽。

    其四,贪墨不法,据闻其从陕xi两地共搜刮到银两器物与入国库时的账目对不上。

    其五,私造、私藏军械。

    其六……”

    “够了!”徐允爵的七宗罪还没读完,崇祯便发飙了,怒气冲冲的打断了魏国公。

    “尔等皆是大明勋贵,与大明共享福荫三百年,但尔等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真是让朕失望已极!”

    他原本以为这些人是来找他吐酸水的,无非就是劝谏他要重用都督府里他们这群勋贵云云。

    可结果这些人竟然是来逼宫的,看着架势,还是蓄谋已久的,否则也不可能一下子例数出来七宗罪。

    李自成是谁所杀已经不重要,但除了安国候送给他的那把叫阿卡的奇怪火器,谁又能在那么远的距离杀死李自成?

    第二个指责就更是扯淡了,吴三桂在崇祯心里是什么个印象?

    白眼中山狼里的战斗机而已!

    至于第三个、第四个,尼玛,只要你能帮朕把江xi的左良玉、川蜀的张献忠打下来,杀一些商贾怕什么?朕让你们杀!

    你们若是能给朕弄来国库里那许多银子,朕也允许你们贪墨!

    问题是,你们能吗?就算真的是搜刮来那许多银子,能入得国库的又有几何?

    而且朗朗乾坤,陕xi两地的官员已经入驻了好几个月,如果那边民不聊生,朝廷早该有奏疏传来。

    但是当地官员传上来的都是,两地百姓虽然清苦,但皆感念皇恩浩荡、感念安国伯分配的土地。

    至于第五,军械所是他亲口准允的,怎么就成了私造?难道你们是说朕出尔反尔吗?

    若放在以前,也许他真的会相信这些勋贵的一面之词。

    因为以前的他,没有东厂、没有锦衣卫,每天里呆在这深宫之中,像个瞎子。

    可现在,崇祯觉得这些所谓勋贵不仅把他当一个瞎子,还把他当一个傻子,一个任其摆布的傻子!

    “臣所言皆是有真凭实据,如果……”徐允爵还待争辩。

    “放肆!徐允爵,朕念你徐家曾为大明立过功,此番朕不与尔等计较。

    如若朕再听到尔等污蔑刘卿家,别怪朕大义灭亲!”崇祯怒不可遏。

    徐家一门两国公,成祖朱棣的皇后也是出自徐家,是以按照现代遗传学来说,他崇祯身上也有一部分徐家的血统。

    但去岁安国候退了闯贼之围后,王承恩奏报,朝廷的这些勋贵在围城之时,不仅毫无乃祖之风,还都在想着如何逃出城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